健客网在医药电商中国保健行业电商平台有名吗?

当前位置:
2015年三家医药电商上互联网企业营收榜单
京东以1813亿元位居榜首,腾讯以1028.6亿元排列第二,阿里巴巴以943.6亿位居第三,营收与京东相差近一倍,不过,阿里巴巴的市值依然是最高的,而百度以663.8亿元营收仅仅排名第四,毋庸置疑,今年的“魏则西事件”对其营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1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营收Top100榜单,京东以1813亿元位居榜首,腾讯以1028.6亿元排列第二,阿里巴巴以943.6亿位居第三,营收与京东相差近一倍,不过,阿里巴巴的市值依然是最高的,而百度以663.8亿元营收仅仅排名第四,毋庸置疑,今年的&魏则西事件&对其营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在健康领域,医药电商七乐康网上药店、1药网、健客网均榜上有名,七乐康与1药网都达到了10亿元营收,健客网为9.1亿,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易观智库发布《2016年9月APP排行榜TOP1000》中,1药网APP以154.1万的月活跃人数上榜,而七乐康也曾在《年度中国网上药店销售排行榜》上位居第一。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OFweek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医疗器械器械研发器械销售
广东省/深圳市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广东健客医药公司也就是健客网待遇如何?团队氛围怎样?适不适合新人? - 知乎127被浏览55735分享邀请回答42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图片来自“123RF图库”   企业挂牌上市好处多多:募资方便、形象曝光、提升名气……然而,凡事皆有两面性,成为公众公司也必然会带来的一件事情是企业所有的信息都完完全全暴露在公众面前。  近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成都泉源堂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泉源堂)发布了其2015年9月挂牌后的首份年报。从一家17间门店的地方性连锁药店,到转型医药电商,再到成功挂牌新三板,然而,虽然销售额有了巨大的增长,利润却在大幅地减少,泉源堂的转型之路反映了()电商的三大尴尬。  泉源堂成立于2012年9月。据其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截至日,泉源堂在线下有17家零售连锁门店,主要的业务辐射范围在四川成都的蒲江县以及成都市区。  在2014年10月之前,泉源堂是一家彻彻底底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在2013年度和2014年度的销售额分别是1300.7万元、1785.8万元。  2014年7月,泉源堂获得了药品网上交易的C证,2014年10月,泉源堂正式开始了医药电商之路。与大多数网上药店一样,泉源堂电商主要是利用天猫医药馆以及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其最主要的供应商是自身旗下的蒲江地区唯一有资质的药品批发企业的“蒲江科伦”,自2013年到2015年,泉源堂通过蒲江科伦采购的医疗医药产品占同类交易的比例都接近100%。泉源堂的所有17家连锁门店都具有医保定点结算资格,主要客户都来自成都市各个区的社保机构,转型医药电商之后,前5名客户的销售占比从2014年的100%下降到2015年的13.68%。  日,泉源堂收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关于同意挂牌的函,获批挂牌新三板。日,泉源堂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并且成功融资1005万元;日,又融资4020万元。  在2015年的双11上,泉源堂单日线上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同时还获得天猫了“双11销售进步奖”;  据其2015年财报显示,泉源堂线下连锁药店的收入为1950.0万元,而电商的收入达到7311.1万元,电商销售占比达75.1%,泉源堂已经从传统的医药零售企业成功转型为医药电商。而2014年其线下连锁药店收入为1785.8万元,电商收入近47.6万元,对比之下,其线下连锁门店业务有小幅增长,而电商业务则突飞猛进。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2088.2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9741.0万元,增长366.5%,报告指出,“营业收入的增长得益于电商版块的快速成长”。  不过,营业收入剧增的同时其营业成本大幅的增加,2015年其营业收入增长了3.7倍,而营业成本增长了4.8倍,毛利率从原来的33.5%下降到17.8%。另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等都有数倍及以上的增长。最后,幸亏有了政府数百万元的奖励与补贴才使得报表不致于太难看,最终实现净利润为-454.0万元。对此,报告解释称,“相较上一年同期,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主要源于医药电商业务的扩展,为扩大市场份额、前期销售价格较低,推广费用较大导致”。  泉源堂表示,“未来将继续专注于药品流通领域,积极拓展B2B、B2C业务”,“将在医药电商领域继续发力,调动整合资源完成董事会下达的经营指标”。  医药电商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电商行业的最后一块蛋糕。然而“一入豪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销售额的增长换来的反而是净利润更大的亏损,以上并非个例,而是目前中国医药电商尤其是B2C领域的网上药店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尴尬,概括而言,大致为:①销售数字表面风光,实际经营惨淡;③医药电商店铺的品牌区分度不高;②传统连锁药店转型艰难,轻模式跑得更快。  第一、销售数字表面风光,实际经营惨淡  医药电商表面光鲜,尤其是类似双11的重大节日,破纪录的交易额频频被各大医药电商负责人在朋友圈刷屏,然而真实的利润以及其中的难处却不愿被外人所知。销售额上去了,毛利率反而更低,加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大幅地增加,最终导致净利润反而大不如从前。医药电商博得了表面风光的数字,而丢失了实实在在的利润。  第二、医药电商店铺的品牌区分度不高  药品与一般的商品,比如服装有太多的不同。药品是更讲究安全性的商品,而服装则讲究品牌。对于药品,消费者一般都预设这是安全的真药,由于缺乏店铺的品牌意识,在目前流量最大的第三方平台上,消费者更多的考虑是药品的销量以及以往用户的评价,而较少地考虑是哪家旗舰店哪家店铺。因此,医药电商陷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这一点从各大网上药店在百度进行的推广可见一斑。  第三、传统连锁药店转型艰难,轻模式跑得更快  由于政策规定,网上药店必须有线下的连锁药店,而且门店数量得达到一定的数量。因此实际上,医药电商中的网上药店都是既有线上又有线下。不过这其中有一定的区别,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传统药品零售连锁药店涉足网上药店,比如()大药房、()、()等开设网上药店;第二种,一些想直接进入医药电商行业而囿于政策对门店数量的要求,而为获得资格证,开了一定数量的门店或者直接购买一定数量的门店以及资格证的医药电商,比如1药网、七乐康、康爱多、健客网等。前者可以称之为重模式的医药电商,后者称之为轻模式的医药电商。  重模式的医药电商虽然线下门店数量众多,药品零售经验丰富,医药资源丰富,但是从目前所有的实例来看,还没有一家传统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成功转型医药电商,成功跻身至少前五。反而是线下门店数量少、药品零售经营经验缺乏、资源不足的轻模式医药电商在网上药店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以一年销售额近40亿元的老百姓大药房举例。2016年两会期间,老百姓董事长谢子龙表示,老百姓拥有上千家门店,2015年“网上销售额在七八千万左右,量很小,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就是1%-2%左右”。对比本案例中的泉源堂,门店数量仅17间,电商销售额就突破七千万元,占其总收入的75.1%。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众多的传统药品零售连锁巨头以及新兴的医药电商身上,线下资源丰富反而做不好电商,线下资源少,反而把电商做得风生水起。而如今,新兴的轻模式的医药电商中已经有数家年销售额突破十万元,这个数字已经能够超过不少传统的连锁药店了,相信几年之内,医药电商巨头超过线下连锁药店的销售额也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作者晏国文,专栏作者;微信:(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责任编辑:yyc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前进还是倒退?医药电商们_百度宝宝知道
前进还是倒退?医药电商们
被小脸蛋萌哭
宝宝10个月LV.12
   随着监管部门政策、监管等的调整,此前风风火火的医药电商,近期则面临发展环境的巨变。医药电商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责任不清晰、管理混乱等风险正在逐步展现。医药电商何去何从成为谜团。
   近期,更有阿里健康等医药电商试水拓展线下店,医药电商似乎要“去电商化”。对此,无论是从消费者还是从商家来讲,完全回归线下是难以接受的,大家所期望的是运作规范、方便大众的医药电商发展新模式。
医药电商“去电商化”
   近期,不少医药电商平台正在走向线下。据悉,今年8月1日起,天猫医药馆停止网上售药。其他多家著名医药网络平台也将暂停相关业务。有媒体报道显示,在上述网店“关门”后,不少医药电商纷纷试水拓展O2O,开线下店。如健客网第20家线下药店落地,这离上一家线下药店开张不足1个月,且该公司计划将线下药店布局增至50家。
   资料显示,今年8月初,天猫医药馆等第三方平台零售试点被叫停后,被业界认为是网上售药收紧的信号。尽管这并未影响到全国500多家自营网上药店的继续经营,仍在行业内引发关注和讨论。近期包括健客网、京东大药房、阿里健康等不少网上药店开始对线下药店有所布局,被视作线上药店反扑线下的举动。
   医药电商“去电商化”的背景是监管政策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据悉,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分别通知河北省、上海市、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结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涉及的3家电商平台分别为“95095”平台(即天猫医药馆)、1号店和八百方。回顾医药电商平台发展,2013年,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首个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即河北慧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95095”平台(后被阿里巴巴收购更名为天猫医药馆)。2014年,1号店、八百方也先后拿到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资格。
   而此次国家食药监总局明确表示,由于在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零售交易试点过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台与实体药店主体责任不清晰、对销售处方药和药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用药安全,因此决定结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
   “医药电商的‘去电商化’,去拓展线下店,实际上是在现阶段特殊时期的过渡状态,因为医药消费需求一直存在,电商平台也尝到这个行业带来的机会。但监管政策的收紧,确实使得很多医药电商面临尴尬局面,这时选择线下店进行过渡,或是继续观察市场、培育市场的重要方式。”申万宏源分析人士认为。
医药电商仍是发展方向
   此次监管部门政策的调整,使得市场对政策预期发生不小变化。此前产业界对放开处方药网售充满期待与憧憬,从而导致医药电商的高估值。目前在政策逐渐明朗背景下,企业也将对未来战略进行重新布局与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此次还表示,结束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不影响已获取《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继续开展企业对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交易服务业务;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实体药店可以继续通过互联网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药品。也就是说,实体药店自营的网上药店并不受第三方平台试点停止的影响,仍可正常销售药品。
   这样的政策引导正是当前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使然。目前来讲,医药电商已成为发展趋势,消费者习惯已逐步形成,监管部门不会简单地叫停,而是会寻求新的解决办法推动医药电商发展。
   多位医药电商人士均表示,监管部门政策的收紧,源于当下医药电商混乱的现状。但监管收紧并不是要扼杀医药电商,而是希望在医药电商领域出现合法合规运作的企业,切实服务好消费者。而不是借网上售药打政策擦边球,“合法合规运作的医药电商行业,才是各方都喜闻乐见的”。
关注mHealth-Capital
   移动医疗健康投融资资讯平台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药健康行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