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基金是什么模式,现在有公司是这么做的吗

老是有人来嘲笑而且券商的最哆,难怪我一直觉得券商里面出来的人严重缺乏行业认识原来是连自己的行业都没搞清楚。还有看都没看完就跑来瞎比比的我只好把咑脸的内容放最前面了,免得有人眼瞎
要说投资银行的真正定义是什么,有些拿着书本上的或者是一些行政规定上的条款来作数,被峩反驳了就说是我扣字眼嘴硬之类的。特别常见于科班出身没在这行呆多久,天天做重复工作的人中间

要我来说,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业务就是非标准银行业务银行是什么,最早就是吸储和放贷而放贷业务,在银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规模太大,层级太多鈈得不采用标准化的放贷流程和统一标准,也就是我们国内银行的贷款指引

贷款的核心思路是风险可控和风险转移(兜底),用我们以湔的话来说就是“过程无风险“你放贷设计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只要满足某条件,就可以视为无风险或者风险极低。

这时候问题絀现了有些业务,明明知道风险很低比如帮人销售证券,我就收个手续费怎么会有风险?后来证券市场规模大了只要满足一定的條件,无论如何证券都能卖出去我把要发行的证券包下来,慢慢卖卖的价格更高,赚得更多也是没风险的啊,或者我再增加一些炒莋手段哪怕承包证券的价格高些,还是没风险啊(这不就是后来的基金认购定向增发股份的思路么)。

但这些业务不符合原本的贷款業务标准啊怎么办?专门为此修改业务标准这种业务肯定是灵活一些的比死板的更有优势啊,而且这类业务可以集中做的不需要很哆层级,也不需要很多分支机构那就干脆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做这种业务,只要交易方案设计上从逻辑上讲达到了“过程无风险”,不就行了么

这就是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业务的起源了。但为什么承销发行资格后来是在证券公司而不是在银行呢?以至于有些人認为证券公司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才是正 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原因是早年美国的金融业是混业经营的,当时美国的银行自己僦做发行承销不仅仅是发行承销,所有非标准化的业务只要是融资领域里能赚钱,并且能从方案设计上解决风险问题的业务当时的銀行都放在专门的部门做。而美国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认为股市暴跌该银行背锅,所以严格执行分业经营将承销发行分割出来单独接受监管,这个事情在《华尔街的变迁:证券交易委员会及现代公司融资制度演进》这本书里说得比较清楚有中文版的。所以为什么券商洎己不是银行而他们的承销发行部门却会挂个“投资银行”的名头,原因是原本这个业务就是从银行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里划分絀来的好多券商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的人明明自己部门的名头叫投资银行部,自己在里面呆了几年了居然从来没想过为什么。

而菦一百年后现在好多人已经不理解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做的,其实是非标准银行业务即“风险可控(哪怕是表面上的风险可控),泹无法标准化的银行业务”反而把企业融资中非常小的,而且仅仅是业务中的一个环节--承销和发行当成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业务,這让人家直投部、交易部之类的情何以堪特别是一些入行没多久的人,天天做的就是那点儿事务性的工作而且还和他们在教科书上学箌的一模一样,于是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只是有些人做着做着,发现自己做的业务好像不完整就像有个人说的,好像有些业务的配套資金主管一个人就去对接了,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做了那么久好像老是接触不到一些关键的东西,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做的其实不昰个完整的业务。

而有些人意识到了却老是没法给投资银行业务下一个准确定义,只能把这个解释成泛投资银行业务或者大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业务,而把承销发行之类的成为狭义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业务然后解释说现在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业务的概念比较模糊。

PS:我真的很好奇现代金融制度也没多少年的历史,这些从业人员居然从来没了解过学校里老师也不讲?1929年以前美国已经执行叻分业经营,但管得不严商业银行注册个子公司就可以绕过监管,对内就挂个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的牌子大萧条之后才被严格拆汾开的。而中国分业经营从法律上明确是90年代初的事情到现在也才20多年。国内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堪忧


回过头來,现在看其他投资业务和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的区别就很清晰了非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的投资业务,无论是炒股的也好VC也好,PE吔好都不是追求“过程无风险”,炒股的私募我刚才解释过怎么运作的了当然另外还有所谓的在二级市场上做价值投资的炒股的私募,只是我不知道国内有没有;VC追求的高风险高收益也暂时不谈PE有上市退出的,未上市就出售股权退出的也有产业投资那种进来就不走叻的,除开炒作的不谈PE追求的,按我们以前几个同事的说法是“经营无风险”这个是和“过程无风险”相对应的,过程无风险是说我茭易方案设计得好出了问题能把风险转移出去,比如一开始我就是个卖证券的当然没我什么风险;又比如我抵押物是受法律保护的,洏且流动性好保值高,一定能处理掉

而经营无风险,指的是我判断这个企业经营的好所以我不会亏。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而鈈是表面上的什么形式差别,如果从形式上找差异那简直有各种各样的非标准业务,以及历史上的各种例外让你的标准防不胜防。

至於私募只是指你募资的形式而已。

不知道北上深是什么情况反正成都这里,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也算不上什么好的前途这里的投荇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都是券商或者银行、或者信托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大部分时候找不到项目找到项目了也无所适从,连某四夶资管之一做个上市公司的并购和定向增发业务,能把自己做成接盘侠关键是被套了,手里还没拿到抵押物可以说接盘连盘子都没接住,我也是醉了而且业务还没做完,先把预期利润报给总部了后来全懵逼了。

上个月给一个曾经是某银行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主管管理上千亿资金的牛人做企业调查,结果发现这人对企业经营一无所知提出的各种要求完全脱离实际,而且毫无保密意识当时峩们就惊呆了。后来听认识他的人说此人以前跟着某NB人物混,光环不错结果管理银行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三年,一个项目都没投絀去当时我给分析说他委托我们调查的某企业所在行业全国市场不足2亿,他说:“券商报告里不是说这个行业有上千亿市场么”我反複给他解释,他的态度就跟言情剧里一样我不听我不听最后我也发火了,说:“你信券商的还是信我们的”他说:“当然是信券商,券商从业人员工资多少你工资才多少?”得,我当场就投降了

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里数据来源稀里糊涂的,乱用数学工具的对系统风险毫无概念的,比比皆是做私募的大多只会炒股,产业投资不懂产业的昨天还有个做PE的跟我争,我说他们投高新企业看不懂技術他说不需要看懂技术“”我们是做投资的,不是做产业的“”得,我终于明白了为啥一个印度人在硅谷开个做锂电池的公司,明奣产品参数严重落后居然能连骗一系列美国高大上的风投和著名公司,而且过了这么几年居然没破产,居然还能不远万里骗到我们公司来

所以,你要问私募和券商哪个前途好要我说,在系统风险没爆发前口才好的前途好。

可能有些同事对我的描述略有不适说实話,金融业没那么高大上网上有篇文章好像叫《十年外汇风暴》,好像是这个名字讲作者亲历炒外汇在华尔街怎么从很low的行业发展成高大上的行业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还是先说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因为相比较而言国内还是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做得正规点儿。


現在挂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名字的机构或者说公司部门做的业务其实也挺多的,主要还是两种一种自己出钱,自己下场干就是我舉例的资管公司那种。一种是募资来做的至于做的项目,其实差别不大反正有钱都可以做。

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一般选择的项目风險要比PE小一点儿比如给上市公司做并购,他们一般提供的是贷款(发现好多券商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人员和我撕这句话啊理由是怹们做的是承销发行。好吧银行资管之类的统统被踢出局了。他们到底知不知道承销发行只是并购里面的一个环节而已啊嗯,不知道昰不是马上又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并购定向增发没承销)而不是自己直接购买股权,当然有些会拿自己的资金跟着参与一下并购,但主要业务还是提供并购贷款或者你可以看成一级市场的配资。也有做地方政府的基建项目之类的比如我有个同学在中行在香港开的那個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找我打听过成都北改的项目当然我这种小虾米,啥都没给他打听到在政府基建项目里,其实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很多做的还是配资业务很少有挽起袖子亲自下场的。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成绵高速路当初好像是摩根投了钱的。

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本质上其实是个资金通道做的是雁过拔毛的生意,既然是个通道当然就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但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确實就像上面我提到的某人的回答“我们是做投资的不是做产业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的思路是设计兜底方案转嫁风险。以前我莋担保风控的时候风控部里把这种行为称为“过程无风险”,和民间小贷业务的思路其实差不多

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做得比较高大仩的是,他们会把每个环节的风险算一个出来你甭管他算得对不对,反正人家做到量化了当然,这里面就是一坑接着一坑了因为经濟活动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所以有些数据是蒙的比较有经验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历史数据累积得够多自然就蒙得准一点儿。新嘚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很多时候就只能靠领导瞎蒙了。这种“过程无风险”的经营思路带来的安全感,经常让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恏忽略系统风险至于我前面提到的接盘都没接住盘子的,嗯只能说新手总会出各种奇葩状况。

当然掌握了那么多人脉渠道,那么多資金之后做点儿其他衍生业务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挺多的,比如四大资管公司就喜欢自己投资点儿高科技新兴企业等着上市公司找上门来的时候,做个配资顺带把自己投资的企业塞给上市公司

说完了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来说说私募私募里面有一部分是炒股嘚,这个我们就不提了剩下一部分大部分可以归到PE里去,风投也勉强可以算PE毕竟人家投的也是股权。

PE 做的差的就像我几年前进的那個募资的公司一样,无所适从要么找不到钱,要么看不懂项目这类我们也不提了。只说做的好点儿的


我见过的,PE做得好的一般是哏着做产业整合的NB人物或公司,向这些人提供资金PE和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的本质差异在于PE不会设计像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那样的“過程无风险”的投资方式。他们的思路一般是怎么回事的呢
以阅文集团为例,腾讯整合了盛大文学和其他几个文学网站这个投资我记嘚好像总共花了80亿还是100亿。但里面最主要的板块盛大文学一年的盈利好像是8000万,按一般上市公司的收购标准给个12倍的市盈率也不到10亿。要我宣布花100亿去整合网络文学估计没任何私募公司会鸟我。但腾讯去投的时候就有好多私募一窝蜂的跟风,因为腾讯可以通过自己嘚客户资源去发掘网络文学的版权价值,无论是做游戏也好拍电影电视也好,反正获利的方式挺多的

这个案例里,投资阅文集团的私募公司当然可以说这个项目如何如何好前景如何广阔,但其实说到底根本原因是他们相信腾讯能赚钱。

其他很多项目也类似比如仩市公司并购某个项目,PE跟投一笔最后上市公司收购全部股权,PE变现退出

但说实话,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而国内大量的资金无处可詓,类似的项目还有多少可分最后私募就会沦落为拼关系,拼人脉当然,有关系也是一种本事但要说有多少技术含量,有多高大上是在算不上了。何况既然你是拼关系而已,作为项目方凭什么让你赚那么多钱?

回过头来说哪个更有前途。我有朋友在私募做臸今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调查,很多东西都是老板亲手操办的,作为一个打工的你很难参与进去。而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里面作为噺手,一般要么是从募资开始做要么是从写报告开始做,但对于项目本身很多都是领导亲自下场操办,新手只能说重在参与相比而訁,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因为一般靠山都比较有实力所以出去的时候比较光鲜,容易累积人脉私募,一般不是特别有名的私募新囚作为里面的小虾米,出去谁鸟你说私募前景好的,往往是已经累积够了人脉然后跑出去做私募,不用给人打工赚的钱全归自己,怹当然说私募前景好

另一反面,现在市场上找不到好出路的钱那么多信息又比以前通畅,很多外行办私募虽然有点儿历史的私募公司看不起这些新手,但再怎么看不起还是得一起抢项目,无形中就抬高了项目的底价了最后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新手固然有许多做垮叻的老手一样郁闷。说到底真正做项目的,是那些做实业在实业里做产业整合的人,私募不过是跟着这些人吃饭而已一旦这类项目数量不够分了,私募被迫自己去主导投资一些项目的时候你往往能发现他们既不了解技术,也不了解企业经营结果和新手一样无所適从。

想了解真正的高大上的项目怎么做的可以多了解一下当年德隆系的案例。德隆系当年虽然把自己玩儿死了但至今也没见国内哪個做金融的能达到那个高度。当然德隆系当年很多做法,现在是行不通的(比如按净资产价格收购国有股也就那几年能行),而且也囿很多作死的时候(比如连坑几次地方政府)但论项目的选择,产业整合等依然是经典。

还是从具体的例子开始吧在此特意鄙视一丅某个说自己业务是保密,所以不能写出来的人不知道把保密的部分隐藏了么?去年的时候股市涨得挺疯狂的不少业绩很差的上市公司靠做并购炒作,有的赚钱了有的填了窟窿,这里我说说一个大股东负债严重的上市公司怎么做并购的完整过程。

当时介入那个项目嘚时候大股东已经负债严重,股权基本上全部抵押了后来没多久有部分股权就被银行冻结了。当时我们的计划是给他做一笔定增+并購,标的是现成的大股东自己找好了的,把股价往上抬高重新抵押一次,多贷一笔现金出来一方面把股权冻结的问题解决了,另一方面给大股东找笔流动资金

介于当时大股东的股权已经被冻结,先要找笔过桥资金来解冻而且为了避免大股东的股份被过分稀释,大股东也要参与认购大股东没钱,也要当时我们找了银行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券商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资管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而且分别都找了好几家其中银行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不愿意做,嫌风险太高券商的附加条件最多,特别是偠求再塞个他们自己安排好的高新企业进来但我看了他们提供的几个企业的推介资料,说实话惨不忍睹,而且券商的收费也不低也偠求参与认购。相比之下资管的钱附加条件最少,虽然利息很高而且也同样要求参与认购,因此当时我们更中意资管的钱其中有两镓的交易方案是我写的,对方只提高了价格其他表示同意。

方案里股权抵押作为保障。但实际上按当时的股价抵押是不足值的,所鉯抵押物价值是考虑了并购之后预估的股价涨幅但股价涨幅是不确定的,怎么办这时候就有些呵呵了。当时我们帮企业对接了基金和券商后我就不参与后续谈判了,让上市公司的人自己去谈而且领导打了招呼,谁都不准碰这个公司的股票项目没结束前不准给家人萠友说,免得万一出事被牵连总之一句话,不准挣这个钱

但后续的步骤我们都知道的,为了保证股价能涨到位先找个行业内有名气嘚私募基金来操盘,仅仅是负责炒作上市公司的老板需要向基金支付数千万,这是个口头协议没有书面的东西。基金的资金会提前进場同时也会认购一笔增发的股份,在停牌之前几天基金会通过其他的账户略微拉一下股价,同时释放各种小道消息说这只股票要涨。这就是股民经常接触到的那些时准时不准的内幕消息来源。注意了这种消息不是上市公司的人放出来的,也不是像我们这样的人放絀来的而是这次并购的股票操盘手放出来的。如果你自己不去找基金券商会把这事情包办了,或者他们自己干或者找有关系的基金來干。放消息出去的原因是为了哄抬股价的时候自己省些钱基本上只需要关键时候带节奏就行了,哄抬的成本低点儿(这里顺便说一呴,为啥有些炒股的私募基金收益那么高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吧。可惜这种基金一般人买不到基金退场的时候,也会放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出来而且有些会卡着自己退场的时间放消息,让有些散户能跑掉有些散户跑不掉。渠道需要维护嘛)

然后就是停牌,券商辅助办掱续出报告,我们帮上市公司整理资料陪同去证监会过会。停牌前后券商的研究员会帮忙出报告,吹一下这只股份如何好新选择嘚发展方向怎么怎么前途无量,这个是和基金的炒作配合的形成一种自验式预言,加强散户的信心就跟现在有些人叫着京沪永远涨一樣。如果没有券商研究员的基本面分析相配合基金退场的时候波动大点儿,散户呼啦啦全跑了把基金自己关里面了。当然拉升过程Φ还有波动洗散户之类的,一方面是多喊几次狼来了另一方面是把散户的平均持股成本洗高,让散户对波动的承受能力强点儿(说着說着我想起有些大V洗粉的说法了,哈:)

然后是券商把定向增发的手续办了也就是承销发行,因为是定向所以没承销这个手续,但发荇还是要收手续费这个就只有券商资格的才能办,也就是其他答案里指着我鼻子骂的几个人说的“正规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业务”

复牌后,在基金和券商的配合下股价会涨一大截,然后大股东把自己原有的股权以及这次新认购的股权重新抵押一次,贷款金额会哆出来很多(这时候还得再过桥一次有些就直接找银行做了,后来银行管得严了还得回头找资管或券商做,一般的小贷公司没那么多錢)把之前资管帮忙解冻的钱还了。

这才是一次完整的业务如果不自己去找资管和基金的话,券商可以一条龙包办所以为什么券商後来会有直投部门,会有一系列其他业务就是这么来的。某人说自己做的是“核心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业务”对此,我只能呵呵


隨后八卦一个事情,2015年股市暴跌的时候,最着急的其实是券商,好多券商喊救市其中可不只是配资和股权抵押的问题,也包括当时券商有不少深度参与了我上面说的这种业务不乏一条龙服务的,按照交易结构设计风险都转嫁了的,唯一的例外就是股市崩盘很多項目会被套在半路上,前期准备砸进去的钱都收不回来了对于很多小券商来说危急到什么程度了?我当时听说的一个小道消息不知真假,说出来仅供大家一乐:
当时券商要求救市而各银行领导鼓动央行领导反对救市,因为银行一直想拿全行业牌照但一直不顺利,这佽正好让几个券商破产好被银行收购,变相拿到券商牌照这事情一直扯皮,直到圣上外访带走了一些一把手,然后丞相才直接向各蔀门下令救市

话说当时要是银行收购了券商,不知道某些同志今天还会不会说银行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不是“真正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

}

问题太宽泛了其他回答下面也吵得厉害,归根到底还是金融行业太大分的也比较细,大家接触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一块理解自然有偏差。

我试着根据我所接触过的情況来简单回答一下

利益相关:国内券商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从业12年,保荐代表人注册7年做过的ipo项目、再融资、收购项目若干,行业涉及传统制造及互联网、网游、O2O等

问题的本质在于题主描述不清楚,两个比较的内容都太宽泛了其他答主也都提到过,光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就包括高大上的外资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搬砖累死的本土券商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闷声赚钱的信托投行和基金公司哪個好存在感稍弱的本土银行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以及交游广阔的FA等这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好项目难找但凡好点的企业,各种渠道来接触过的都少不了有推荐香港IPO的、推荐A股IPO的、推荐去NASDAQ的、拍胸脯给做上市公司并购或者融资顾问的、还有推荐去OTCBB、股交中心啥的。股交中心啥的就不说了前面说的几个IPO、并购、融资(银行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做的债券类融资、信托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部搞嘚信托融资、金融人士帮着牵线搞几轮股权融资等)其实都是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类业务。

私募光一级市场就包括高大上的美元VC流水線的大型PE,大佬跑单帮稳赚PE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系pre-ipo PE,草台班子PE此外一级半市场私募,二级市场私募更是鱼龙混杂千差万别没法一呴话就下结论。

另外以认可度最广泛的券商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为例,工作内容差别也比较大入行3年内的低年级同学,主要工作就昰完成证监会规定的尽职调查动作整理形成的工作底稿,撰写申报文件趴办公室居多,点灯熬油的工作有时也是少不了的入行5年以仩,做到项目负责人级别的同学可以从大部分重复性尽职调查工作中解放出来,主要精力花在项目组内部工作分工、客户及其他中介机構工作协调、以及应付客户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承揽岗位的同学则主要时间花在外部资源对接,四处乱窜见人和看项目基本一个地方不會待超过一天。

题主是想了解下做知识储备呢还是有offer比较,前者自己知乎上多看看就行后者就发上来看看才好说。

居然有不少知友点贊受宠若惊,再补充几句看法

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会有参与者参与或者不同的方面,或者不哃的阶段不同参与者看到和感受到的很可能是不一样的,而看法和感受是很主观的东西

比如IPO项目,老板看到规范成本和过程中的煎熬承揽人感受到项目一定要成功的压力,项目负责人看到项目风险和沟通的艰难项目组看到加班赶材料开会和满世界核查的辛劳,财务看到中介机构难缠闲人看到一夜暴富、盛宴和包装。

比如并购项目买方看到转型和未来,卖方看到估值和变现并购基金寻摸弄点低風险收益,财务顾问焦虑于撮合困难和方案可行性监管表示你们又在搞事情,评估师说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因此,事情很难说对与不对听来的东西也不见得就是说者的真实感受或想法。

让我们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多一点谦虚,少一点争执共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行和基金公司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