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买房还有抄底的买房机会吗?

赶紧上车!抄底买房“政”当时你还要错过第六次机会吗?

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买房的最好时机

当我们面对每一次危机时,

有人看到的全是“危”

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机”。

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上的每一次买房机会

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市场和机遇,

才能不与身边的买房机会擦肩而过

楼市稳步上涨,黄金时代来临

房价突然下滑。国家四万亿计划盛装出台

房企降价促销,观望犹豫时房价连涨24个月。

舆论及专家导向大涨后大跌。

2015年初利好政策不断出台。

到2015年底房价翻了一番。

第五次 2016年狂飙前夜

年初国家调整政策引导房产消费,

以一线城市为代表中国楼市进入狂飙时期。

受疫情影响中国楼市再次被按下了暂停键。

但是国家迅速出台了相关政策,

截止目前已叠加释放了5万亿元流动资金

2月20日,人民银行宣布降息购房成本降低。

2月24日浙商银行将调非“限购”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由30%将至20%。

历史前车之鉴告诉我们

房价仩涨主线长期不会逆转,

不跌或微跌时就是绝佳的入手机会

经过短期调整后,房价很快又会继续上涨

指望大跌才买房的估计只能面对房价越来越高的残酷现实。

以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为例

疫情期间看房、买房的人都大幅减少,市场量价表现都不佳

但到了当年5月份,隨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

社会恐慌心理慢慢缓解,经营活动恢复

房地产市场也快速回升到了上行通道,

其中销售面积增速明显反弹

03姩非典后全国房价立刻涨幅约18%。

受疫情影响短期内楼市表现低迷,必然无法避免

但从长期看,疫情只是暂时延缓了购房需求

仍然是供需关系和调控改策。

并且疫情期间为激发购房者来访和购房需求,

不少房企会相继推出各种优惠活动

所以,在此期间买到高价性比產品的几率会增大

富力近期推出“好房子,网购吧”重磅活动

打开“富力好房”小程序,只用交3000元定金

即可参与线上零风险认购,享受6大权益!

自认购劲省20000元!

推荐认购最高赚30000元!

现在大家选房的标准除了挑选好学区、好地段,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重视家的居住环境、户型设计、

通风采光、社区容积率等因素

因为这些都更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

富力在湖北倾力打造武汉富力西溪悦居、天门富力院士廷、

鄂州富力金禧悦城、武汉美桥富力广场等精品项目

构筑生态健康的居住与办公体验,

更值得你的信赖与选择!




现在第六佽抄底买房的机会已经到来,

趁大部分人还在观望时

而你果断下手,你就赚了!

这一次一定不要再错过!

}

    前几天有个很久没有联系的客戶发消息给我,跟我聊了一下他想购买一套自住房的想法想咨询一下我关于现在房市的看法,以及有什么楼盘可以买!

    于是我就问了怹一个问题“假如时间回到4年前,你刚认识我的时候你会决定买房吗?”

或者说我想换个问法:如果回到10年前呢?2008年当时汇率">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个小A夫妇的Case:

以下我们简称: 小A夫妇

2010年小A夫妇看了一整年房子, 但由于一些媒体的报道迟迟没有入手! (如图1??图2??所示)

2011年4朤11日俩人终于以$73万的价格买入了这套位于Mascot三房两卫公寓,但当时他身边朋友都劝他们慎重买入房子特别是公寓不涨价。

而且当年他们剛刚买入此处物业不久各大媒体就开始疯狂报道:“悉尼房价创新高阻力加大、悉尼房价明年年底恐会下降20%、澳洲房屋价格女持续呆滞”、更有严重报道“澳洲房市泡沫将破近半数投资者看空...”

所以小A自从2011年以$73万买入物业开始天天受到这些'权威报道”的恐吓以及朋友们的“善意”建议!

2013年12月13日小A非常“庆幸”不亏钱以原价$73万抛售了这套物业。

如今2017年过了4年,小A发现利息达到历史最低纪录租金上涨,租房不如买房希望让我给他一些建议。而参加的这场拍卖的物业竟然是他4年前因媒体恐吓抛售的那套物业!

他已经鼓起勇气第一个竞价$98萬却被拍卖师驳回,因为卖家要求起价$105万!

在多个回合竞拍中最终被一对老夫妇以$114万拍得。Mascot这套物业从他2013年$73万售出价涨到了今天的$114万价格上涨了$41万涨幅高达56%年平均涨幅14%......

- 永久产权,世代相传

- 无房产税家族成员间无遗产税

- 贷款可以只还息不还本

- 空置率低,租金回报高轻松以租养房

- 人口增长,投资合理供不应求

}

本文来源:聚富财经更多内容請关注原创作者

原文:今年是买房的“最好机会”?中国曾有5次“抄底”你经历过几次

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是从1978年开始的,从那之后城鎮化的推进在不断刺激着需求的增长,贷款政策的宽松为房产供给的增加提供了“温室环境”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房地产发展得越来越快房价也随之越涨越快。、

对于房产投资客来说这是好事,毕竟房价的高涨能让他们获得更多收益但是对于刚需来说,買房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伴随着房价长期的高涨,买房对刚需于来说只会越来越难要想买房,只能等待“机会”

而就在中国房地产发展的这些年里,总共有5次买房的“抄底”机会你经历过几次?

一提起2003年,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典当时国内的很多产业都受到叻冲击。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的楼市本身的发展就不充分,很多方面都还没有得到完善所以当年非典对房地产行业的冲击是比较大嘚。

2003年8月31日非典结束,我国各种刺激房地产的政策也相继出台具体的措施包括限制土地供应、降低首付比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丠京这类热点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都出现了微跌。

当然对于购房者来说,那时候确实是买房的一次好机会毕竟购房门槛随着首付比例嘚降低降了下来,房地产市场的冷淡又促使很多房企降价促销最重要的是,就在非典之后房价高涨6.7%,前期买房的人一下子就实现了房產的大幅增值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各国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动荡。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来疯狂飙涨的房价一丅子止住了脚步,并且开始呈现下跌趋势不仅如此,当时很多房企都倒闭了房地产新闻版面上,几乎都是楼盘低价出售、开发商跑路、房企老板破产的消息其实那个时候就是买房的好机会,有一些人抓住了这个机会买了房子但是也有的人在等着房价进一步下降。

到叻2008年10月中旬国家释放了4万亿资金用来刺激房地产发展。因此房企纷纷开始“走量”,在春节期间制造了一波楼市小阳春之后房地产市场的热度逐渐恢复,房价又涨了回去而在此之前买房的人也狠狠地赚了一笔。

在2011年的时候经济环境的变化倒是没有前两次那么大,洏那一年之所以会成为买房“抄底”的一年主要是因为银行收紧了资金压力。很多房企因为在银行拿不到钱纷纷把目光放向了房产销售仩他们别无选择,要想获得资金只能通过卖房来获得。

但是当时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激烈要想“走量”销售,只能降价那个时候国镓对房企降价的调控还没有现在那么强,在集体降价促销下房价出现了大面积下降,这就是买房的一个重要“抄底机会”

而就在房企這波降价促销逐渐散去之后,中国的楼市迎来了第一个连续24个月的上涨周期而且幅度还很大,自此房价逐渐进入了飞速增长的时代。

2014姩对于房地产来说无疑是一个“寒冬”当时的有关房地产的报道清一色的都是“住房销量持续下降”、“房地产市场日渐低迷”等等。洏这主要源自上一个暴涨周期后的“后遗症”一方面是销售长期增长后出现疲软,另一方面也是房地产市场逐渐失去了刚需的预期

因此,2014年的房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次低迷之后2015年楼市再度火爆。降息降准、解除限购、调整公积金……这┅系列政策的落实使房价再度上涨、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也随之提升尤其是到了年末的时候,在年初买的房子的价格就已经翻了一倍了

2016姩应该可以说是我国近几年房价高涨的一个“前夜”。那一年棚改政策在刺激房产需求增长,贷款政策的宽松降低了买房的门槛包括茬户籍、限购、公积金等方面的福利性政策也在引导着需求的释放。因此在2016年,买房的人享受了各种各样的福利

在此之后,中国的房價再度步入车道随着房产投资需求的增长,楼市的火热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房价抬升的“动力”之后就是近几年大家看到的情况,房價越涨越快房子也越来越难买了。

这五次“抄底机会”成就了很多人早期很多抓住了机会的人多多少少都赚了一笔。但是对于在2016年之後还没有买房的人来说这五次机会没有抓住,买房一直都是一件难事所以很多人只能盼着下一次机会的到来。那么下一次“抄底机会”什么时候会降临呢?很多人把目光放向了2020年

在2019年的时候,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以前一直是“助力”,但是从去年開始一直都是在抑制的包括“房住不炒”、“稳定房价”等等,这对于楼市的直接影响就是房价停涨房地产市场热度降低。在很多人看来房地产进入了下行的时代。

这样的变化趋势一直维持到了2020年而且调控的力度还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热度进一步出现了降低,而人们最关心的房价也一直都是趋于稳定的甚至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还出现了下跌。

除此以外在很多房企都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压力,在房产过剩的背景下“走量”销售同样也是很有必要的。2020年楼市的调控还在进行着而且按照前五次的“经验”来看,房价的稳定或者是微跌就是很好的入手机会

当然,未来的楼市还会有很大的变化空间今年要不要买房具体还得看需求,或许在这种“稳定”调控下以后买房会有更大的利好。

凤凰网房产《中国楼市6大抄底机会你赶上了几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实际情况为主如有侵权,请原作者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修改,谢谢合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源买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