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除以成本是什么是切换成本

换汇成本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换汇成本是指某商品换回一单位外汇需多少元本国货币(人民币)成本。换言之,即用多少元人民币的“”可换回单位的“外汇”。
换汇成本定义
换汇成本控制在5至8间,换汇成本如高于银行外汇牌价,出口为亏损,反之则为盈利。
换汇成本公式
换汇成本=(人民币)/()其中,出口外汇净收入为净收入(扣除佣金、运保费等劳务费用后的外汇净收入)。
一般在实际操作中用下面公式 换汇成本=不含税金额*(1+增值税率-税率)/报关金额
换汇成本用途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换汇成本与成正比,与外汇成反比。利用这一关系,换汇成本常用于考核商品的经营成果,主要作用为:
(1)通过不同种类出口商品换汇成本高低的比较,作为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和¨扭亏增盈&的依据之一。
(2)同一种类的出口商品,比较出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换汇成本的高低,作为选择出口市场的依据之一。
(3)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公司,出口同一种类商品的换汇成本的高低,找出差距,挖掘潜力,改善经营管理。
(4)同一种类出口商品,比较不同时期的同期换汇成本,以便比较换汇成本的增减情况。
换汇成本过低的原因是企业购进原材料的价格过低,而售价高,盈利过多。
商品换汇成本=出厂所需总成本(人民币)/出口(美元)。
人民币总成本包括:收购商品成本,保险费,银行费用,综合资用等,经扣除金额(如果出口商品属于退税补贴商品〕后的人民币总支出。
出口销售美元:外销商品的美元收入减去国外银行费用,给客户的佣金折扣等费用后的美元净收入。
换汇成本反映了出口商品的盈亏情况是考察出口企业有无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其衡量的标准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如果换汇成本高于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则该商品的为亏损,虽然有创汇,但出口本身却无经济效益,换汇成本越高,亏损越大。因此,要避免亏损,必须准确测算换汇成本。在申报时,退税部门将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申报数据经过审核系统审核后,经常会出现换汇成本过高或过低的疑点,退税人员在审核调整疑点时,核实换汇成本高于合理上限或低于合理下限的原因多种多样,出口企业办税或业务人员感到审核系统计算的出口退税换汇成本和出口企业自己计算的换汇成本不完全一致。因此人员在核实换汇成本的高或低时或企业办税人员在配合退税人员核实疑点的原因之前,必须从财务和业务的角度真正了解购进货物的成本、所发生的费用、出口退税的换汇成本、出口企业的换汇成本、等之间的关系,只有把这些基础常识理解,才能对各种情况的疑点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换汇成本成本计算
一、商品成本
商品的成本可以包括生产成本、加工成本和采购成本三种。对于贸易型出口企业()而言,商品成本在一般情况下即为采购成本,是指外贸企业向供货商采购商品的价格(增值税发票上的)。在中,正常采购成本所占比例最大,因而成为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讲,商所报的价格就是外贸企业的采购成本,但是由于增值税是,需要购买方负担,因此供货商报出的价格包含增值税,由于出口商品实行政策,外贸企业因购买货物所负担的税款由国家全额或按一定比例(有征退税率差的商品)退还。如果是全额退税的商品,如:征税率17%、退税率17%的商品,商品成本即为不含税的采购成本。因为购货商所负担的税款,国家全额退付给企业,不需要企业承担。这里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假如该商品用于内销,商品成本也是不含税的采购成本,因为购货商所负担的税款,即企业内销的销项税金,转嫁到下一家购货企业或消费者来负担。如果是按一定比例(有征退税率差的商品)退税的出口商品,如:征税率17%、退税率13%的商品,商品成本应该是采购成本和征退税率差部分,因为征退税率差部分由企业负担增加成本。换句话讲:外贸出口企业购进商品的实际采购成本应将出口退税部分从含税的采购成本中予以扣除,从而得出实际采购成本。
实际采购成本的计算程序如下:
含税采购成本=购货成本=货价+增值税额(增值税额=货价×增值税率)
=货价+货价×增值税率
=货价×(1+增值税率)
货价=含税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
出口退税额=货价×
实际采购成本=含税采购成本-额
=货价×(1+增值税率)-货价×出口退税率
=货价×(1+增值率-出口退税率)
=含税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由此,得出如下公式:
含税采购成本=实际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1+增值税率)
实际采购成本=含税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1+增值税率-)
退税额=含税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财务核算是对业务过程的正确反映,结合财务核算对上述内容举例说明。
例:一件产品的含税采购成本(价税合计)是117元人民币,其中包括17%的增值税,若该产品的退税率为13%,那么该产品的实际采购成本为:
实际采购成本=117/(1+17%)(1+17%-13%)=104元
财务核算:购进该产品应该记库存商品借方增加额为100元,同时应交增值税进项借方增加额17元。根据这个实例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假如该产品用于内销,内销后同时结转成本,简单说就是100元从库存商品贷方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那么该产品的实际采购成本是100元,进项税金17元用于抵顶内销的销项税,由下一购货方或消费者负担。
2、假如该产品用于销售,退税率17%,简单说就是100元从库存商品贷方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那么该产品的实际采购成本也是100元,进项税金17元通过应交税金贷方结转到应收科目,税款由国家退付给出口企业。
3、假如该产品购进时取得的是增值税发票,出口是免税的(如:出口含金产品),进项17元通过应交税金贷方结转到销售成本,由该企业负担,那么该产品的实际采购成本是117元。
4、假如该产品用于出口销售,征税率17%,退税率13%,简单说就是100元从库存商品贷方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金17元通过应交税金贷方结转到应收出口退税13元,4元结转到销售成本由该企业负担,那么该产品的实际采购成本是104元。
上述内容的介绍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这里并不是单纯为了说明什么是商品成本以及财务如何核算的问题,而是根据增值税价税分流的原理,来说明由于的原因对商品成本的构成做一些基本分析,这样才能对出口退税换汇成本、外贸企业的出口换汇成本有了正确的理解。
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换汇成本
出口退税换汇成本是指后的(FOB)每1美元所耗费的人民币实际采购成本。计算公式为:
出口退税换汇成本=实际采购成本(人民币)/FOB(美元)
出口退税审核系统设置换汇成本高于合理上限或低于合理下限,目的是对出口退税的是否合理起到监督检查作用,因为它是唯一能在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中对进货和出口起到关联的指标。虽然这项指标在审核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对出口退税的监督检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换汇成本的合理上下限是根据高于或低于来设置的。笼统地说,换汇成本的合理上限设置最高不能高于汇率,如果高于,企业就亏损。实际上,最高上限应和汇率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企业具有一定得盈利,企业得以持续经营。换汇成本的合理下限是考虑出口业务合理性指标,除了高技术、和垄断性产品外,企业出口普通商品的盈利具有一定空间,不可能是暴利,如果过低,则可能在购入环节税收、或者出口环节的结汇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合理上下限的提出只是针对一般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很多时候,换汇成本出现疑点是正常的,在这里就不具体列举,具体问题需要税务机关具体落实。如果要落实准确就必须真正掌握商品成本、换汇成本等基本概念及增值税和原理结合起来分析。
从业务的角度来分析,进出口交易跨越国界,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名目繁多,计算方法不尽相同,成为价格核算中复杂的一面,这些费用包括:国内厂家货交外贸公司之前的国内段运费、、仓储费和经营费用等;外贸公司正式出运货物之前的与商品相关的、包装费、商品损耗费、仓储及经营管理费等;出运期间的商品质量认证费、商检报关费、港区港杂费、和银行费用,还包含一旦交货即开始计算的出口保险费。若买方为中间商,还须付佣金。
这些费用中,除出口、出口保险费和佣金的计算稍微复杂以外,其他可逐项相加,从业务的角度看,上述这些费用看起来比较直观,但从财务角度来分析无非归集为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期间费用)。由于在费用发生之前,需要计算企业换汇成本,来确定该笔业务的盈亏,因此需要预估该笔业务的费用。一般企业在采购成本的基础上确定一个费用率,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减,费用率一般按(5%—10%)来计算,也有的企业加强管理降低费用,费用率稍低一些。
四、企业的换汇成本
根据上面介绍的(实际采购成本)和费用,我们可计算的出口商品总成本而根据商定的报价(通常使用FOB价)我们可依照银行买入价计算出出口销售总收入与出口商品总成本按不同指标进行比较就可得出该笔交易的换汇成本与盈亏额。
出口换汇成本又称换,是指后每1美元所耗费的人民币成本。通常把换汇成本与当时的进行对比,换汇成本低于牌价则可保本或盈利,高于牌价则意味着亏损。计算公式为:
出口换汇成本=出口商品总成本(人民币)/FOB(美元)
例如,当日的人民币对美元的买入牌价是USD100=RMB811,若计算出换汇成本为8.05元,则可盈利,而另一商品出口换汇成本为8.15元,则会亏损。
上述例子只是反映通过换汇成本和外汇牌价的对比来计算盈亏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企业在按或规定对外发货并向银行即体现了货物所有权的转移,确立了可按出口合同或信用证规定收取货款的权利,因此,财会部门应把向银行交单之日,作为确立出口销售的依据,即根据出口发票及合同规定的其它内容,进行“出口销售”及应收(付)外汇帐款的核算。这就意味着企业记销售帐的时间并不是实际结汇的时间,而是按或规定的牌价来记销售帐,这样就和实际的结汇额不完全一致,如果再和汇兑损益相加减,那么计算的盈亏额和上面例子计算的完全一致。通过这个问题可说明一个问题,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触类旁通地分析每一项指标不一样的原因。
五、的换汇成本和企业的换汇成本的区别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换汇成本和企业的换汇成本有一定的区别,那就是出口退税换汇成本没有将费用提供到退税管理系统当中,因为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是面向所有,每个外贸企业的费用水平是不一致的,无法计算每一个企业的费用率,不能综合考虑出口企业的实际状况。另外也考虑到出口退税设置换汇成本的目的和企业计算换汇成本的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出口退税设置换汇成本是为发现出口退税存在的问题,如高报价问题、骗税问题等。出口企业计算换汇成本,可以说是整个贸易的基础,它决定了一笔交易是否可行、交易的盈利程度及水平,要做出准确合理的成本核算,首先须清楚地了解出口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国内外成本和费用,然后根据做出正确的报价,最后根据报价所计算的收入与总成本的比较指标核算出该笔交易的盈利状况。
正常情况的换汇成本比企业的换汇成本低,低在费用上。如果退税换汇成本等于也必然亏损,因为没有考虑费用部分,那么费用是多少就亏损多少,所以需对换汇成本设定上下限。
上述介绍的内容是常识性的应掌握的问题,为了更清楚的理解其含义,没有考虑消费税货物的出口退税问题,如果是消费税退税货物,根据上面介绍的原理可清楚的分析出应将退还的消费税冲减商品成本。切换成本,switching cost,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 ->
-> 切换成本
1)&&switching cost
Study on effects of switching cost and compatibility on critical
切换成本和兼容性对新产品临界群体的影响
Factors influencing optimal pricing level of B2B electronic commerce network were analyzed,which included network externalities,network income and switching cost.
分两阶段讨论了中立交易平台型B2B电子商务网络的定价模型,重点分析了影响B2B电子商务网络最优定价水平的三类因素:网络外部性、网络收益和切换成本。
2)&&switching cost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effects of switching costs on networks growth and competition when network externalities exist.
研究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切换成本对网络的成长和竞争所造成的影响。
3)&&LS Local Switching
4)&&switch and merge
5)&&cost of sawing
6)&&conversion cost
In cours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implication of conversion cost and conversion income is decided and so increased investment and income are measured accurately.
将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一项投资项目,根据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实际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收益,界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转换成本和转换收益的内涵,从而准确地度量技术创新评价中的增量投资和增量效益,并利用线性模拟方法,计算技术创新所产生的转换收益。
When enterprises\' life cycle ends and enterprises have to enter another industry,the enterprises and employees have to pay for a high conversion cost because of the specialized labor division.
在企业的生命周期结束而不得不转行时,专业化分工将迫使企业以及员工支付较高的转换成本,为了有效降低或者规避分工所导致的转换成本,企业和员工都将积极支持进行纵向一体化。
补充资料:财务成本与管理成本(financialcostandmanegementcost)
  财务成本是指财务会计中,根据企业一般成本管理要求,根据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规定,通过正常的成本核算程序计算出来的企业成本,它可以是产品成本,也可以是劳务成本等等。管理成本的概念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它是对各种手于特殊成本管理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各类较新颖成本概念的总称。人们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划分为依据,而将成本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两大类。  相对于管理成本而言,财务成本最大的特点是,其核算的目的主要是为确定企业一定时期的成本耗费,为计算企业的利润和税金及合理确定产品或劳务的售价提供依据。虽然财务成本的核算资料能满足基本管理要求,但不能满足各种变化多端的特殊成本管理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些需要,必须要运用管理成本的概念。  财务成本的核算对象是实在的,一般是企业销售的产品或劳务。其核算所采用的资料都是实际的生产费用、单耗水平和分配标准等,核算时必须要以有关会计凭证为依据,核算后必须要进行账务处理,并要定期地编制成本报表。其核算内容和方法及原则等,都要符合国家财务制度和成本核算条例的有关规定,最终核算出来的成本,无论是成本总额还是单位成本,都必须是实际成本,而不能定额成本、计划成本或标准成本等来代替。所以,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真实。  由于我国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也就是企业实际成本的核算,故也称为实际成本。这种成本的核算因为其必须要遵循国家规定的各种财务法规和会计制度及成本核算条例等,所以也有称其为法定成本或制度成本等。也由于此种成本核算,是企业确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和计算其成本应交所得税的依据。历而也称之为计税成本。实际上我国企业一般称为成本核算的内容也就是财务成本的核算,因为,它是会计核算中入账的基本依据,所以有时也有人称其为账面成本,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对财务成本的不同认识而产生的一定相关概念。总之,财务成本核算始终是企业成本核算最主要也是其最基本的任务。  一般讲,除日常成本核算的成本概念外,凡以特定成本管理为目的的成本概念均可归入管理成本范畴之内,主要有责任成本、质量成本、差别成本、机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边际成本、沉没成本、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可避免成本、不可避免成本、边际成本等等。管理成本概念是丰富多样的,前且仍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只要成本管理在不断发燕尾服,管理成本概念的发展也不会停止。  管理成本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其核算的目的上,它不是为计算实际产品成本,也不是为了制订价格和确定正常利润和税金提供依据,而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成本管理目的,如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提供管理有用的成本信息。在核算对象上,管理成本核算的对象不是单一产品,而是适应特定成本管理要求各种多样化的对象,这些对象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另外,管理成本的核算资料可以实际的会计资料和统计资料,也可以根据各项业务资料及各项比较、预测和决策资料等。同时,此类成本核算并不要求必须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也未必要进行账户处理,其核算和报表的编制可以是定时也可以是不定时的,一般视管理和决策要求而定。另一特点是此类成本核算办法,所确定的成本可以是过去的现行的也可以是未来的。总之,管理成本的核算灵活多样,一切视管理要求而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锁定客户的六大策略:教你如何将切换成本嵌入商业模式
我的图书馆
锁定客户的六大策略:教你如何将切换成本嵌入商业模式
有一个很好的产品不代表你就能够俘获并锁定大量的客户,你还必须找到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来把你的客户吸引过来,并把它们锁定在你的产品的生态系统里。谈到用户锁定,其中切换成本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你可以看到Adobe、Salesforce、微软、劳斯莱斯这些龙头企业,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来锁定它们的用户,并以此来挟用户以令诸侯,把竞争者远远抛在身后。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究竟有哪些常有的用户锁定策略。
此前我曾经撰文阐述“打造优秀的商业模式的七种机制”,而切换成本就是其中一个。切换成本让你可以降低用户获取成本,让你可以长期的从客户身上挤取经常性收益(Recurring Revenue),同时它还是你在市场竞争中的护城河。
有很多方法可以将切换成本嵌入到你的商业模式里面。如果你仔细研究Adobe、Salesforce、Google或者劳斯莱斯的话,你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垄断地位其实并非偶然,它们都有各自的杀手锏来将客户牢牢锁定在它们的生态系统里。
下面我们就看看这些企业常用的通过切换成本来锁定用户的6个招数吧:
第一招::基础产品拉动消费
企业通过提供一个基础产品来吸引用户进入到它们的生态系统里面,然后兜售用户不得不买的配套“消费品”来一步步把客户的利润给榨取出来。
其中奈斯派索咖啡机(基础产品)的销售价格只是成本价,且在各大营销商都有售,所以大家都可以买到。但是与之搭配的高利润的咖啡粉囊包却只能通过奈斯派索的销售渠道才能购买到,因此它就可以从中赚取大量的利润。在2011年之前,人们是没有任何办法从其他渠道购买到这些咖啡粉囊包的,因为只有奈斯派索有权进行生产。这,就是奈斯派索锁定他们的客户的招式。
除了奈斯派索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著名的企业也在用这一招,比如吉列公司(剃须刀拉动剃须刀片消费)、柯达(照相机拉动菲林的消费)、惠普(打印机拉动墨盒的消费)。
第二招:“数据陷阱”
企业通过鼓励用户在其专有的平台上生成或者购买内容或应用,以达到通过数据来锁定用户的效果。这些平台可以是一个网站,一个软件,或者是一个设备。如果用户想从这个平台转向另外一个平台的话,他们必须放弃在该平台上的所有数据和活动记录,因为这些内容都不能迁移到其他的平台上面去。
比如,像AppStore和Google PlayStore这些应用商店上面的内容和应用就不能迁移到其他市场上面去。如果需要转到其他竞争者的平台上面去的话,苹果和安卓的用户必须放弃以前在这些商店上购买的音乐、应用或者电影。
我们再拿Spotify为例,它是一个音乐软件公司,它的应用提供了一张巨大的音乐清单,而上面的音乐可以从任何主流的平台进行下载。但是一旦你想要从Spotify转到其他音乐应用上面的话,你之前的那张巨大的音乐播放清单就相当于付之一炬了。这就是“数据陷阱”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而这种形式现在已经威胁到苹果和谷歌音乐的收入以及它们的切换成本方式。
第三招:“学习曲线陷阱”
客户对于需要从头学习如何使用一个新的产品往往会很容易感到气馁。一个产品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价值主张,但是这个产品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使用,而“学习曲线陷阱”就是围绕着这样的一个价值主张起作用的。
Salesforce和Adobe就是通过这种“学习曲线陷阱”来让他们的客户“上钩”的。一些用户努力成为了他们的产品的认证专家,这样的话,除非这个产品的使用已经让他们异常痛苦,否则他们轻易是不会放弃这个产品的。
另外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Box这个面向企业的文件同步应用。重新由头开始构建一个共享和同步文件的基础设施是如此的繁杂,所以这些使用Box的企业宁愿继续使用Box。
同时,切换到另外一个工具方案上的话,意味着你以前积累下来的该工具的使用经验就会完全无用武之地,这就让用户的逃离更加困难了。
第四招:“行业标准陷阱”
有时候,人们被迫做一件事情完全是因为所有其他人都这样做,这就是企业用来锁定用户的另外一个方式。它们处于大家公认的行业领袖的地位,它们的产品,或者说它们的其中一个产品功能,成为了行业的标准,这就让客户很难选择使用其他的产品了。
微软的Office Word应该在这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doc这种格式是由微软Office的Word应用专门处理的,当今基本上很难在没有doc这种格式的创建和支持的工具下进行正常的工作,所以用户的切换成本是非常高昂的。Adobe的PDF是另外一个类似的例子。
第五招:“服务陷阱”
如果你的竞争对手使用上了“服务陷阱”这一招的话,那么你就不仅仅是和他们提供的某个产品进行竞争,而是在跟他们所提供的完整的体验进行竞争了。在这个方法中,一个企业会将他们的产品和只提供给他们的客户的补充服务进行绑定。
劳斯莱斯为航空公司提供飞机引擎,而他们提出了“按飞行小时计费”的条款来实现他们的切换成本。实质上,“按飞行小时计费”的条款囊括了飞机引擎租赁、维护和修理服务的一揽子收费。这里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是他们只按照航空公司的飞机真正使用引擎的时间进行计费。这种体验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是非常棒的,因为这将他们从因为引擎问题而不能进行正常起飞的巨大损失中解放出来。通过将高利润的服务和一流的飞机引擎绑定在一起进行捆绑销售,劳斯莱斯让它的航空公司客户很难切换到其他竞争者上面。
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喜利得集团的做法,它通过为客户提供最好和最先进的建筑工具来建立他们的“服务陷阱”,这就让其他提供廉价产品的厂家很难跨越它们挖下的这条护城河。
第六招:“退出陷阱”
企业通过合同的方式迫使用户使用它们的产品一段指定的时间,如果客户想要退出这个合同的制约的话,必须缴纳一定的毁约费用。这是一个很常用的防止用户切换到其他竞争对手上面的一个手段。如AT&T和威瑞森这些电信运营商收取的毁约费用将高达350美刀,而T-Mobil正在尝试通过为切换过来的客户交付这笔费用的方式,来尝试对这种商业模式造成威胁。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将切换成本嵌入到商业模式中的方式,相信肯定还有其他的方式,特别是国内的例子,比如“合约机”等。如果大家有想到的话,不妨在评论中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馆藏&36078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什么是替换成本?
什么是替换成本?
09-07-12 &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指任何决策,必须作出一定的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出自 MBA智库百科()
消费者转换成本(Consumer Switching Costs)
  消费者转换成本是指买方从一个或的转向另一个供应商时所付出的一次性成本。
  消费者面对生产同质产品的生产者时,其可能是随机无差异的,但消费者购买并使用既定的产品后,再次购买时更换生产者时就面临着或多或少的转换成本。消费者当期购买决策与前期选择购买的投资的兼容性导致购买转换成本,一般而言可以将转换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要实际购买产生消费者使用产品自然会产生相应的成本的自然转换成本,主要包括消费者搜寻、评价、比较及相应的签约成本等,使用过程中所产生对所购买及认同度(),转换会导致消费者的,以及使用已购买产品时产生的;第二种来自于生产者基于各种原因区别对待新老消费者,对消费者的重新购买提供新的优惠或者重复购买时给与一定的折扣的人为转换成本。其中消费者的和学习成本是真实,人为成本区别于的社会成本,一般认为,消费者转换成本是买方由原供应商处采购产品转换到其他供应商时.买方所发生的一次性成本。转换成本包括雇员 新的辅助设备成本 检测考核新设备所需的时间及成本,甚至包括中断交易关系所需付出的心理代价。A Caruana(2004)指出.即使两个厂商的产品或服务同质同价,只要从以前的转向新的供应商.转换成本就必然会发生.它既可能是的也可能是非货币的成本,既可能是实际发生的也可能是感知的成本。
  KIemperer(1 987)了消费者转换成本的三种基本类型:一是交易成本.例如消费者从一家转向另一家.牵涉到旧银行的以及新银行的;二是学习成本;三是。GuiItnan(1 989)将转换成本分为四种类型、组织成本、心理承诺成本以及持续性成本,他沿袭了KIemperer的合同成本概念.将Klemperer的交易成本和学习成本组合为组织成本,心理承诺成本指过去的花费、损失或者,持续性成本指从熟悉的供应商转向不熟悉的供应商时的高。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7页& 7页& 8页& 8页& 6页& 6页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消费者转换成本"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本除以收入是什么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