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开放后那一年实施公私合营就是明抢企业的

精华区文章阅读
Zhejia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kangaroo&(袋鼠^LaTex...),&信区:&Zhejiang
标&&题:&杭州市志(前述)&&&&&&&&&&&&&&&&&&&&&&&&&vivas&
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Sun&Mar&13&18:40:36&2005),&站内
发信人:&superzxj007&(流浪的心),&信区:&Geography&&&&&&&
标&&题:&杭州市志(前述)
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Wed&May&28&11:30:26&2003),&转信
  一、《杭州市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地记述杭州市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
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编纂继承地方志的传统方法,在符合志书基本体例的前提下,努力创
新,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三、本志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本志一般采
用章节体,适当采用条目体。
  四、本志根据学科分类的一般原则,结合现行社会分工,合理划分门类,并力
求反映各门类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增强志书的整体性。全志分10卷,下设篇;各篇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允许适当的必要的交叉记述。
  五、本志上限力求上溯事物的发端,下限止于1985年。按照略古详今、略远详
近的原则,重点记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
的历史和现状。在下限内未完的个别重要事物为明其始末,采用附注形式加以说明
  六、本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下限时间的杭州市行政区划为界。个别事物由于行
政区划变动或其他原因而需越境记述的,可作适当变通。各篇内容以市区为重点,
市属各县和在杭的部属、省属企事业单位的情况作简明记述。
  七、凡在杭州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不受籍贯的限制,分别采
用立传、立表和以事系人的方式加以记述。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
  八、本志使用文字、数字、计量等按国家规定的统一规范书写。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前有些计量单位仍延用当时名称。旧人民币一律换算为新人民币。统计数据
以统计部门正式公布的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的采用有关主管单位提供的数据。
  九、历史纪年采用历代通称,如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夹注公元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用公元纪年。“解放前后”系指1949年5月杭州解放前后
,一般都记实际年月。
  十、本志资料来源于各地和各类档案、图书、报刊、旧志、文物等,以及调查
采访的口碑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有些史实资料无法搜集齐全或难以考核的,则
保留本来面貌,注明出处,以待后人查考补正。
  杭州是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浙江省会所在地。杭州又是我国著名的
七大故都之一,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是我
国在海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城市之一。
&&&&&&杭州历来具有修纂地方志的传统。南朝刘宋时刘道真所撰《钱唐县记》为杭
州修志之开端,自宋代方志定型以后,记载杭州一地的志书众多,其中不乏名志佳
作,为世人所称道。修纂于南宋的乾道、淳v、咸淳年间的三部《临安志》,人称
“征考详核,为浙江古方志中之上驷”。明代洪武、永乐、正统、景泰、成化、万
历诸代皆修有《杭州府志》,记杭州一府自然、社会、人文、掌故、文征等材料,
保留了丰富翔实的史料、故实。及至清代,首有康熙《杭州府志》,继而乾隆一代
曾两修《杭州府志》,反映了杭州修志事业之盛。清光绪年间曾三修《杭州府志》
,然因种种原因而好事中辍,至民国时始有《杭州府志》成书刊行,但迄今断修亦
已有七十余年。
&&&&杭州一地在历史上除修纂了有重大影响的府志、县志而外,还修纂了众多的乡
镇志、山水志、舆图志、古迹志、游览志、风土志、文献志等等,举其要者如乡镇
志中的《临平记》、《塘栖志》;山水志中的《武林山志》、《孤山志》、《西天
目祖山志》、《西湖志》、《湘湖水利志》;舆图志中的《南巡杭州名胜图》;古
迹志中的《武林坊巷志》、《武林梵志》;游览志中的《西湖游览志》、《西湖游
览全志》;风土志中的《武林风俗略》;文献志中的《钱塘先贤传赞》、《武林文
献志》、《武林金石录》等等。一言蔽之,凡各类志书,杭州无不皆备,且多有佳
作。这充分反映了杭州这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深层的文化积淀,是一笔宝贵的历
史文化遗产,是弥足自豪的。
  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杭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9年
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杭州的经济建设更是蒸蒸日上,文化事业随之日益发
展,人民安居乐业,为大好治世。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八十年代全国范围内有新
编地方志之议,以赓续前史,记载新事,嘉惠后人。有鉴于此,杭州市党政领导决
定修纂通贯古今,着重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
杭州重大变化的《杭州市志》,并付之实施。地方志所记载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
现状,可为本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根据,以利领导部门从实际出发,进
行正确决策;地方志所记载的仁人志士、革命先驱、英雄模范的可歌可泣事迹,是
激励后人爱国爱乡的好教材。无疑,新方志所保存的丰富而翔实的史料,是后人的
珍贵财富,其意义无比深远。
&&&&自修纂新编地方志以来,杭州所属七县修志工作,经过修志工作者的努力,县
志皆陆续问世。这些志书出版后,分别获得全国和有关部门嘉奖,为杭州地方志事
业增添了新的荣誉。如今新编《杭州市志》经历届杭州市党政领导关心,修志人员
凝聚心力,呕心沥血艰辛努力,亦将分卷陆续付梓出版,此为杭州精神文明建设的
一件大事。际此,我谨代表全市党政领导,对为编纂《杭州市志》付出辛勤劳动的
地方志工作者、学者、专家表示深切的谢意。志成之日,主编索序,欣然命笔,是
&&&&&&&&&&&&&&&&&&&&&&&&&&&&&&&&&&&&&&&&&&&&&&&&&&&&&&&&&&&&&&&&&&&&&&&&
&&&&&&&&&&
&&&&&&&&&&&&&&&&&&&&&&&&&&&&&&&&&&&&&&&&&&&&&&&&&&&杭州市市长&&王永明
&&&&&&&&&&&&&&&&&&&&&&&&&&&&&&&&&&&&&&&&&&&&&&&&&&&&&&&&&&&&&&&&&&&&&&&&
&&&&&&&&&&&&&&&&&&&&&&&&&&&&&&&&&&&&&&&&日
  地下的出土文物,地上的文献资料,记录着杭州光辉而曲折的历史。从考古发
现,杭州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即出现原始村落遗址。这里的良渚文化显示
出人类文明的曙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37年,即有“达丹阳,至钱塘,临浙江
,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的文献记载。中唐以后,杭州以“东南名郡
”见称于世。公元923年建立吴越国,定都杭州。在当时军事割据,烽火不息的年
代保持了稳定、繁荣的局面,现存的不少文献资料,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宋室南渡,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8年(1138)正式定都,历时一百四十余
年,其间出现了极度兴盛、繁华,尤其是皇城9里,规模宏大,建筑精巧,别具一
格。可是,时移世异,昔日皇城,今已无存,今天连考古发掘都十分困难。但可幸
的是有若干地方史志保留下来,著名的临安三志就是重要、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
在乾道、咸淳《临安志》中,附有《皇城图》和《京城图》许多珍贵的记载,再现
了当时的胜景。志书除了记录当时的“行在所”、宫阙、皇子府、宗庙等外,还记
录了学校、院所、仓、场、军营、陆路、水路、坊市、桥梁、物产等等,为我们提
供了大量当时的情况。“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我们在感激修志前人为我们留
下一笔巨大财富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如何继承发扬传统,修好当代的志书
,服务当前,传之后世。
&&&&由于杭州经济、文化发达,人文荟萃,历史上具有悠久的修志传统,社会主义
时期第一届新方志的编纂起步较早。早在1981年,有的县就调集人员,开展修志工
作。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到1992年底杭州市属各县(市)的志书,在保证质量的
前提下,已全部出版问世,取得了重大成绩。
&&&&&&&杭州作为历史和现实的名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作为市情的载体,必然
是一部大容量、高规格的志书。市志起步较早,成志却在所属各县(市)之后,这
也是必然的,可说是水到才能渠成。然而,从所属县(市)志到《杭州市志》的出
版仍然要付出异乎寻常的劳动。现在,经过多次研究,采用总体规划、分卷出版的
办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修志难,修杭州市志更难。前人有言:“城愈大,事愈繁,纂愈难”。其
一,杭州历史跨度长,内涵丰富。据建德人牙化石鉴定,早在5万年前即有古人类
智人在此繁衍生息。秦代开始建县,吴越国和南宋王朝在此定都,元代被称为“世
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明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清末开辟通
商口岸。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更有十分丰
富的内容。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各项事业的发展
十分迅猛。面对如此众多的内容,要统贯古今,详今明古,突出重点,有条不紊地
载入史册是颇费筹划的。其二,当今,记述杭州历史和现实的各类书刊为数甚多,
虽然提供了不少资料,但不能否认由于种种原因,其间存在不少疏漏、矛盾和差错
。而一代新志是严谨、科学的资料性著作,是“可信赖的朋友”,在成志过程中必
然要下大力气,付出加倍的辛劳,记录、重写、查考、订正现有的大量资料,甚至
要用充足的证据来纠正一些流行的、习惯的说法。其三,作为市志还应考虑如何妥
善处理市区与所属七县(市)的关系,怎样既从全市整体出发,突出市区,又兼及
所属县(市);既包括所属县(市),又不与县(市)志作简单的重复。其四,编
好市志离不开党政的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离不开各方专家、学者的参预。由于市
志编纂时间长,需要几届领导人认识的一致和各部门的长期合作和支持;需要新老
学者的关心和不懈的努力,否则就有半途而废的危险。其五,保证志书的质量还要
有一支专业的修志队伍。这支队伍中的人员不仅需要有相当的水平,长期艰苦、辛
苦地工作,还要甘愿清苦,并全身心地投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在不少
人走上较为富裕道路影响下,要长期安贫乐道,执著追求,是十分可贵的,也是十
分不易的。因此,《杭州市志》的问世,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乐于奉
献的时代精神。
&&&&《杭州市志》的问世,是各方关注,克服重重困难的结果;也是吸取传统方志
和一代新志编纂经验的创作。在编纂过程中,我边顾边问,启示颇多,并从中学到
不少修志之道,简而言之,该志有以下几点是很值得注意的。
&&&&&&&&第一,十分重视资料工作,这是一部志书成功的基础。市志经过分门别类
,多次征集,汇集了大量历史和现实的全面、系统资料,并经过多方核实,精选入
志。其中有不少是鲜为人知的独家资料。志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具有这些可信、可
用的翔实资料。
&&&&第二,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注意志书的著述性。这是时代对方志提出的
要求,也是一代新志的重大发展。这里没有空泛的议论,凭空的想象,而是完全从
资料出发,用大量事实,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同时,在系统、全面的记述中
用简短的概括,无题的小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三,重视对基本地情的记述。一部志书,尤其是一部历史悠久、过程曲
折、内涵丰富、门类众多的《杭州市志》,要做到纵不断线、横不缺项,其难度是
相当大的,只能有详有略,有简有繁。市志抓住全市的基本地情,作详细记述,并
首先出版。这是因为地情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市志以
后各卷的基石。
&第四,杭州市的现境,包括市区和所属县(市),各县(市)均已出版志书,
市志如何处理好市区与各县(市)的关系?现在采用总揽全市,突出市区,又兼顾
各县(市)的办法,有全局,有重点,又有适当交叉,这种处理方法是合适的、合
  第五,一部志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均衡记述。市志紧扣以下特点: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我国七大故都和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1983年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
风景旅游城市)。市志如何在大量记述中显示上述特点,确是下了相当功夫的。
  第六,重视志书的文字工作。志书的文字决非雕虫小技,而且密切关系记述的
内容。全书文字力求做到准确、朴实、精炼,力避大话、套话和空话。
  第七,统盘筹划,做到修志与编鉴相互促进。鉴于市志下限距离出版时间较长
,此段期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变化十分显著。为此,在修志
期间即着手编纂年鉴,衔接志书的下限。现已出版《杭州年鉴》9册,计900万字。
可以说志书是年鉴的基础,年鉴是志书的延伸,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志贵在用。《杭州市志》出版后,在各方的使用中定会有所得益,也可能会发
现和提出一些问题、意见,这是十分正常的,也是有益的,都将推动编史修志这项
传统的事业向前迈进。
&&&&&&&&&&&&&&&&&&&&&&&&&&&&&&&&&&&&&&&&&&&&&&&&&&&&&&&&&&&&&&&&&&&&&&&&
&&&&&&&&&&&&&&&&&&&&&&&&&&&&&&魏桥&&&&&&&&&&
&&&&&&&&&&&&&&&&&&&&&&&&&&&&&&&&&&&&&&&&&&&&&&&&&&&&&&&&&&&&&&&&&&&&&&&&
&&&&&&&&&&&&&&&&&&1995年7月于杭州
  杭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大城市,浙江省省会。
&&&&&&&杭州具有悠久的文明史,是&我国7大故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
  杭州以其秀丽的山水和独特的风貌,古往今来吸引着海内外各方人士。杭州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杭州
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区的开放城市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杭州的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等
誉称。几百年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谚,一直广为流传。“人间天堂”至今
仍为国内外人士对杭州的美称。
&&&&&&&&&&&&&&&&&&&&&&&&&&&&&&&&&&&&&&&&&&&&&&&&&&&&&&&&&&&&&&&&&&&&&&&&
&&&&&&(一)
  杭州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湾,南与绍兴、金华、衢州三市相接&,北
与湖州、嘉兴两市毗邻,西与安徽省交界。杭州的行政区划历史上几经变更,
1985年共辖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半山6区和余杭、萧山、富阳&、临安
&、桐庐、建德、淳安7县。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30平方公
里。全市总人口543.0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24.7万人。
  杭州地处江南古陆南部边缘、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貌复杂多样。
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白际山、昱岭、&千里岗
、龙门山,群山起伏,沟谷幽深。山地和丘陵都有喀斯特发育和带状平原分&布。
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
征。全市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杭州江河湖泊众多,&
水资源和水力资源丰富。浙江省的最大河流钱塘江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全市大部分
地区。东苕溪分布在北部临安、余杭境内,水流汇入太湖。全市土地面积,山地丘
&陵约占66%,平原约占26%,江河湖泊等水体约占8%。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范围
,全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无霜
期250天左右,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杭州的自然环境,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
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
&&&&&&&&&(二)
  据建德李家乡乌龟洞内发掘出的“建德人牙”化石鉴定,早在5万年前&就有古
人类智人在杭州地域生息繁衍。从杭州北郊良渚和老和山一带的考古发掘中&,发
现一批古代原始村落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玉器,证明在四、五千&年
以前,杭州人的祖先就在这块宜人的土地上聚居生息。当时人们主要从事原始的&
农业生产,兼事畜牧、渔猎和采集。农业生产已进入犁耕阶段。手工业已开始从农
&业中分离出来,在制造陶器、加工玉器、竹木器制作和丝麻纺织等方面都已达到
较&高的水平。考古文物表明,当时的杭州先民已处于原始社会晚期,即将进入文
  杭州地于2200多年前秦国时开始置钱唐县,同时置余杭县,同属会稽郡。其时
钱唐县是一个山中小县,三面环山,东南一&面临水,与大海相通。现今的杭州城
区尚在海中,后来由于钱塘江水流带下和海潮&涌上的泥沙不断堆积,逐渐成为陆
地。至南朝梁、陈年间,先后置临江郡、钱唐郡&,郡治钱唐县。隋开皇年间改钱
唐郡为杭州,将杭州和钱唐县的治所移至柳浦之西&的凤凰山麓,并开始营建杭州
城垣。隋炀帝又开凿江南运河,使杭州成为贯串中国&南北的大运河的终点。从此
,杭州改变了原来的山中小县的地位,逐步成为水居江&河之会、陆介两浙之间的
要地,走上大都市的发展历程。至唐代中期,杭州成为“&珍异所聚、商贾并辏”
的商业都市。又由于杭州刺史李泌、白居易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在城内凿井以
供居民饮水,在西湖疏浚筑堤以利灌溉农田,使杭州经济日益发展,人口迅速增加
,一跃成为当时的东南“大都”、“名郡”。
  五代时,临安人钱H建立吴越国,定都杭州,时称西府或西都。当时中国境内
干戈扰攘,四方鼎沸,北方的许多地方屡遭兵燹,一些大都市衰落,唯独吴越国由
于钱氏王室实行一系列“保境&安民”政策,战争破坏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
和文化也得以继续发展。杭州作为吴越国的首都,开始成为全浙江(还包括今福建
北部和江苏南部的一些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钱氏王室又重视发展
海上交通,同南北各地及海外一些&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修筑捍海石塘,
多次扩建杭州城垣,内筑“子城”,外修“罗城”;遂使杭州这个新兴都市进一步
崛起,赶上和超过原来浙东、浙西和苏南的其他都市&。
  北宋期间,置两浙路,杭州为路治所。经过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曾在杭州两
度&担任地方官的苏轼等人在市政建设方面的建树,不但使杭州的经济和文化更加
繁荣&发达,而且使西湖山水更加秀丽,时人誉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宋室南渡后,先以杭州为行在所,后正式定都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杭州
成为南宋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给都市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和
机遇。随着宋室南迁,北方大批人口流寓杭州,使杭州人口急剧增加。据咸淳《临
安志》记载,其时临安府人口已达124万多人,其中府治所在地钱塘、仁和两县的
人口达43万多人。在北方移民中,除了有皇室、贵族、官宦、富绅外&,还有大批
文人学士和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饮食服务等各种行业的能工巧匠&,他们定
居杭州,促进了杭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据《梦粱录》、《武林旧事》、《都城纪
胜》等典籍记载,临安城内的工商业有414行,各种手工业作坊有22类,生产小商
品170多种。其中尤以丝织业最为兴盛,除有大量的民间作坊外,还有绫锦院等规模
较大的官营工场,所产的缂丝、丝和绫、罗、锦、缎名扬海内外,人称临安为“
丝绸之府”。造纸、印刷、制瓷、造船等手工业也相当发达。&当时的临安不仅是
国内最繁盛的商业都市,而且是主要对外贸易口岸之一,又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一年四时商贾游客云集,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驿馆旅舍随处可见。临安的文化教
育事业相当发达,除有太学、武学、医学等国家教育机构外,还有府学、县学等各
类学校,居民中从事各种文化戏艺的人也不少。为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
要,南宋朝廷还着力进行市政建设,营造宫殿和官署,扩建城墙&,修筑道路,整
治河道,疏浚西湖,建造园林,从而使杭州更加繁华和美丽。在南宋150多年间,
是封建社会时期杭州都市发展的鼎盛阶段。
  宋亡元立,杭州城市受到很大破坏,临安府改名杭州路,为江浙行中书省的治
所。杭州在政治上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仍不失为我国东南的重镇,其繁荣的工商业
和优美的西湖风景仍然吸引着四方客商和游人纷至沓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
罗曾称当时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明代,改杭州路为杭州府,为浙江行中书省和浙江布政使司的治所。清代,仍
称杭州府,为浙江行省省会。明清时期,杭州的工商业进一步发展。除传统的丝绸
生产外,曾出现了“五杭”(杭剪、杭扇、杭粉、杭线、杭烟)等手工业名特产品
。在丝织业中还出现了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在文化、教
育方面,创办书院之风盛行,曾出现崇文书院、敷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和
求是书院等著名书院。西湖自元代以来长期未加整治,逐渐湮废,明清期间进行了
多次疏浚。特别是明代正德年间,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众议,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
的疏浚。清代康熙、乾隆多次来杭巡游,对西湖的整治也有所推动。
  清末,杭州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
争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杭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在
拱宸桥地区设立通商场和日本租界。在日租界内,一切行政、司法权都为日方占有
,成为“国中之国”。日方在租界和通商场内设警署,办报纸,开办各种企业、商
店和邮政所、银行等,并同当地的地痞流氓、帮会势力互相勾结,开设所谓“六馆
”(烟馆、妓馆、赌馆和戏馆、茶馆、菜馆),大肆进行经济、文化侵略。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几千年封建王朝在杭州的统治&。中华民国成立后,
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置杭县,直属浙江省,为省会所在地。民国16年(
1927),划杭县所属城区和部分郊区设立杭州市。此后&,杭州一直为浙江省的直
辖市和省会。
  自中华民国成立后,杭州一度成为新旧军阀混战之地&。民国26年(1937),
日军大举侵华,杭州沦陷。在日军侵占期间,杭州遭&到了空前的浩劫。日本侵略
者到处烧杀抢掠,被杀的抗日志士和平民不计其数,在市郊乔司和富阳宋殿村等地
都有大批平民被杀,留有“千人坑”的遗址。日本侵略者还实行统制经济的政策,
大肆掠夺各种战略物资,并疯狂破坏各种市政设施和名&胜古迹。抗日战争胜利后
,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杭州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杭州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一方面&加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
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开始改&变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形成的闭关
锁国状态,促进了近代的工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兴起。杭州陆续出现了一批丝绸
工厂、棉纺织工厂、机器制造工厂和火力发电厂、造纸厂、火柴厂等近代机制工厂
。根据民国20年(1931)的不完整资料,其&时杭州的机制工业已有28个行业、
226户,从业人员10800多人。近代的金融业、邮政电信业以及公路、铁路、航运、
航空等近代交通运输业,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杭州的近代教育事业发端较
早,曾经出现国立浙江大学、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杭州高
级中学等著名学校。然而,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下,杭州的近代工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在日军侵占期间和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摧残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许多行业
和单位已处于奄奄一息的困境。
&&&&&&&&&&&&&&&&&&&&&&&&&&&&&&&&&&&&&&&&&&&&&&&&&&&&&&&&&&&&&&&&&&&&&&&&
&&&&(三)
  杭州人民具有爱国、民主、革命的光荣传统。早在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485
),就在富阳县爆发了唐yu之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建立以钱唐县为中心的农民政
权吴国。隋炀帝大业九年(613),余杭人刘元进领导农民起义,一时拥众10余万
人。唐高宗永徽三年(653),睦州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真曾率部攻下桐庐、於潜
等大片土地。北宋&宣和元年(1120),在睦州又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
义,起义军曾攻下睦州、杭州、婺州、衢州等6州50多县,威震东南半壁。清咸丰
十年、十一年(),太平军曾两次攻占杭州,特别是第二次占领达两年
之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实施了一些有利于贫苦大众的政策。辛亥革
命前夕&,杭州的许多革命先行者在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力量、组织革命武装
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浙江和杭州人民迅即成立
新军&,一举光复杭州&,成立浙江军政府,并派部队参加江浙联军,为光复南京作
出了重大贡献。
  辛亥革命后,杭州人民继续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民国8年(1919
)&发生的“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杭州人民开展了大规模
的爱&国游行和罢课、罢工、罢市斗争,并创办了《浙江新潮》、《钱江评论》等
进步刊&物。民国10年(1921)9月,在萧山衙前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成立
&了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和领导的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反霸
斗争。民国11年(1922),中国共产党杭州地方组织成立,领导群众为促进国&共
合作和反对新旧军阀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革命志士为此而被捕入狱和&
英勇献身。在抗日战争期间,杭州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抗
&日救亡运动和武装斗争。抗战初期,我国驻杭陆军和空军对侵华日军进行了多次
抗击。新四军在杭州郊县开展了持久的抗日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日伪顽势力。中共
上海职工委、苏南区党委和浙东区党委先后派员来杭建立点线,开展隐蔽斗争。抗
日战争胜利后,杭州人民为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配合人民解放战争,开展了以
反卖国、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
工&,此伏彼起。民国36年(1947)10月发生国民党当局杀害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
主席于子三的惨案后,杭州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迫害、争自由、求生存的&群
众运动,并得到全国各地和国际正义人士的支持和声援,给国民党反动统治以沉&
重的打击。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杭州人民在中共杭州市委的领导
下,进行了护厂、护校、护桥等斗争,终于在日迎来了杭州的解放。从
此,杭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开始走上社会主
义的康庄大道。
&&&&&&&&&&&&&&&&&&&&&&&&&&&&&&&&&&&&&&&&&&&&&&&&&&&&&&&&&&&&&&&&&&&&&&&&
&&&&&&&&&(四)
  杭州解放时,旧社会留下一个百业凋零的烂摊子。根据不完整的资料,解放前
夕,杭州城区失业和全无收入的贫民约达5万多人,占总人口10%以上。1949年全市
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仅2.55亿元,人均不到90元;全市工业总
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1.41亿元&。解放后,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进行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民主改革等社会改革的
同时,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由于人民成了新社会的主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明显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杭州的经济和各方面建
设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到1957年,杭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7.04亿元,比1949年增
长1.4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全市工业总产值达6.08亿元,比1949年增长3.3倍
;农业总产值也1949年的3.38亿元增长到1957年的6.4亿元。
  在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杭州人民以极
大的热情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工作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
。然而,由于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缺乏认识,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急
于求成等“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杭州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走过一条曲折的
道路。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和以后开展的多次政治运动,曾经造成阶级斗争的扩大
化,使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曾经出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
要表现的“左”倾错误,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六十年代初经过贯彻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济形势迅速好转。但不久&,又开始了“文化
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和损失。尽管如此,
由于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杭州的经济和各方面建设事业仍然在曲折中
向前发展。到197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8.4亿元,比1957年增长2.14倍;全市
工业总产值达43.96亿元,比1957年&增长6.23倍。特别是在“大跃进”期间新建、
扩建的一大批大中型工业企业,经过不断的建设、整顿和改造,大多数都得到巩固
、提高和壮大,在全市开始形成&半山的钢铁机械工业、拱宸桥的轻纺工业、古荡
留下的电子仪表工业、望江门外的食品工业、萧山龙山的化学工业等主要工业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杭州与全国各地一样,贯彻了一条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现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通过批判长期存在的“
左”的错误思想影响,落实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调动了广大
干部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
  在农村,广大农民以务实的创造精神,逐步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
农业生产责任制。到1984年,杭州市农村已有98%的大田作物,82%的集体山林、
90%的鱼塘和社队企业实行了联产责任制,同时&普遍实行了政社分设,逐步建立统
分结合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大大调动了广大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品经济,乡
镇企业异军突起,杭州农村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推动了城市改革的逐步开展。城市改革以搞活企业为中
心,实行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扩大和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建立和完善各种经
济责任制,逐步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实体
&。围绕搞活企业这一中心环节,推行计划体制、价格体制、金融体制、流通体制
和劳动工资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同时,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
发展商品流通,促进横向经济联系和合作,鼓励发展城乡个体和私营经济。积极扩
大&对外开放,开展对国外、境外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发展来样生产、来料加工、
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并开始直接引进外资,兴办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
  &杭州的改革开放虽然只是开始起步,但它已经象一股强劲的春风,迅速吹遍
城乡大地,各个方面都充满生机和活力,各项事业都以异常的速度向前发展。从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5.2%,大大高于前29年平均每年
递增7.2%的幅度;全市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8.7%,也高于前29年平均每年递
增12.6%的幅度。在工业生产中,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全市乡镇工业产值在全市工
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6%上升到1985年的25%。商业、交通、邮电、金融、
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加快,其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
的18.1%上升到1985年的24.8%。在市政建设方面,加快了旧城改造的步伐,&古老
的中河、东河开始进行彻底治理,大批新建住宅拔地而起,原来那种“美丽的西湖
,破烂的城市”的状况正在迅速改变。
&&&&&&&&&&&&&&&&&&&&&&&&&&&&&&&&&&&&&&&&&&&&&&&&&&&&&&&&&&&&&&&&&&&&&&&
  杭州由于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经过广大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和开发建设,现
已成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的新型城市。它既是浙江省的政
治中心,又是浙江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1985年,杭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90.49亿元,人均1675元;其中市区人均
  杭州在农业生产方面,是多种经营比较发达的地区,不但盛产水稻等粮油作物
,而且盛产蚕茧、棉麻、茶叶、竹木、水产、蔬菜、水果等。1985年全市粮食总产
量达180万吨,平均年亩产814公斤。杭州的络麻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茶叶产
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杭州的手工业生产历来相当发达,近百年来现代工业逐步兴起,现已形成以加
工工业为主、轻重工业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技术比较先进的工业结构。1985年
,全市工业有大小行业128个,乡以上大小企业5800个(其中大中型企业89个),
职工75万人,总产值达146.35亿元。1984年杭州已进入全国10个工业产值超百亿元
城市的行列。杭产工业品在全省居于重要的地位,有些产品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传统的丝绸和纺织品生产中,绸缎、棉纱、棉布、针织品、化纤、麻袋等产品
的产量占全省首位,且是出口纺织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轻工业的50多个大类产品
中,机制纸、啤酒、自行车、手表、肥皂、灯泡等23个大类产品的产量均占全省首
位,其中缝纫机、保温瓶、铜板纸等8大类产品系省内独家生产。解放后迅速发展
起来的机械、电子工业中,生产的品种和规格已达7000多种,并且涌现出空分设备
、工业汽轮机、平面磨床、船用齿轮箱等一大批名牌产品。
  杭州地处钱塘江下游和大运河南端,加上沪杭、浙赣等铁路先后建成通车和公
路、航空等的兴起,水陆交通比较便利,长期以来成为周围地区物资集散和商品交
流的中心。尤其是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内
外贸易更趋兴旺。1985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1亿元,比1978年增长2.7倍,
比1952年增长14.4倍。1985年全市外贸收购总值达7.27亿元,比1978年增长74%。
经济生活中的横向联系不断扩大,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和协作广泛发展。据不完全
的统计,1985年全市有2570个企业同省内外的6500多个单位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
系,其中同省内各地市县的协作项目占四分之三。
  杭州的教育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已经建立起从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
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各种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社会教育的完备体系。
198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4800多所,在校学生71万多人。在高等教育
中,除有驰名海内外的浙江大学和浙江美术学院外,还有杭州大学&、浙江工学院
、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杭州电子工学院&、杭州商学
院、杭州师范学院等20所,在校学生近3.7万人,为省内外培养了大批的各方面建
  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入杭州,在工农业生产和建筑、交通、医药卫生等
方面陆续采用了一些现代科学技术。解放以后,杭州的科学技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
展。198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近300个,其中包括联合国国际
水稻研究中心、中国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杭设立的科研机构、省属
科研机构50多个。全市各类科学技术人员达6万多人。在杭的各种科研机构和科技
人员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三。
  杭州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一定的基础。在中医药方面,历代名
医辈出,名店迭起。辛亥革命以后,西医西药迅速发展,现代医疗机构陆续建立。
1985年,全市共有县及县级以上医院59家,其中包括浙医大附属一、二医院、浙江
医院、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等省内重点医院,以及浙江省肿瘤医院等重点专科医
  杭州的文化艺术事业历来相当繁荣。1985年全市有&越剧、昆剧、京剧、音乐
、歌舞、杂技、曲艺等表演团体27个。地处西湖孤山的西泠印社,是我国最早出现
的研究金石篆刻和书画的艺术团体,名扬海内外。杭州的文学创作相当活跃。新闻
、出版、图书、博物、广播、电视和体育等事业也都有相当的基础和规模,在全省
居于中心和主导的地位。
&&&&&&&&&&&&&&&&&&&&&&&&&&&&&&&&&&&&&&&&&&&&&&&&&&&&&&&&&&&&&&&&&&&&&&&&
&&&&&&&&(六)
  杭州不但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国内外著名的风景旅游城
市,这是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经过长期的发展而逐步形成
  杭州所以被称为美丽的城市,主要是因为有一个美丽的西湖。西湖原是杭州湾
的一个小湾,后来由于自然变迁,与大海隔断而成为湖泊,经过历代的不断疏浚和
建设,在西湖之中和西湖周围,陆续出现了许多风景点。这些风景点各具特色,既
有自然风光之美,又有人力创造之功,把西湖打扮成多姿多彩的璀灿明珠&,而且
有朝夕晨昏之异,风雪雨雾之变,春夏秋冬,仪态各殊,古往今来令无数中外各方
人士倾慕不已。
  杭州所以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还由于秀丽的自然风景与丰富的历史文化
结合在一起。杭州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各地已发现的文物古迹
达一千多处,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140多处。它们之中有“良渚文化&”遗址,有建于吴越国时期的六和
塔、白塔和保m塔,有建于东晋的灵隐寺和建于唐代的凤凰寺,有著名的飞来峰造
像和慈云岭、烟霞洞等造像,有南宋的皇城遗址和官窑遗址,有建于清代的文澜阁
和西泠印社,有爱国名将岳飞、于谦、张苍水和辛亥革命先行者秋瑾、徐锡麟、章
太炎等人之墓。人们来到杭州,不但可以饱览湖光山水之美,而且可以身临历史文
化遗迹,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熏陶。
  杭州由于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关系,使它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历代许多文
化名人,如著名的诗坛巨子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陆游,著名的艺术大师马远
、黄公望、吴昌硕、李叔同、黄宾虹、潘天寿&、丰子恺、常书鸿,著名的思想家
、文学家龚自珍、鲁迅、郁达夫、夏衍,著名的戏剧家和表演艺术家洪N、盖叫天
,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沈括、毕N、茅以N、&竺可桢、苏步青、钱学森,著名
的教育家和学者蔡元培、马叙伦、陈望道、沈钧儒、马寅初等等,都同杭州结下了
不解之缘。他们在杭州留下许多足迹和著作,给杭州增添了光彩,提高了杭州的知
  杭州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西湖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建
设,使原有的景点更加光彩夺目,又增加了不少新的景点。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西湖
的水质和周围环境,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对西湖风景区内的污染进行了综
合治理,对西湖周围的群山植树绿化,并于1985年动工兴建西湖引水工程,以钱塘
江水作为西湖的新的水源,从而使西湖的山更青,水更碧、景更美。
  在加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的同时,杭州市还在西湖外围开发建设了
灵山幻境、瑶琳仙境、灵栖洞、千岛湖、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等新的风景点&。“两
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于八十年代初与西湖风景名胜
区同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杭州市由于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历来为国内外人士游览向往
之地。解放后几十年来,各国来华访问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其他外宾和华
侨,不少曾来杭州参观游览。我国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
小平等也多次来杭开会、工作或休息,许多重大&事件都在杭州留下记载。1978年
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兴起,杭州的旅游事业加快了发展步伐。1985年全市共
接待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384万人次,比1978年增加3。46倍;接待国内游
客1550万人次,比1978年增加16倍。由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饮食服务、交
通运输、邮电&通讯和国内外商业贸易、经济合作等的快速发展,对杭州的现代化
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七)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
文化名城,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但
是,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杭州存在的一些劣势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杭
州的自然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缺乏煤炭、石油和钢铁等能源、原材料,也缺乏出
海深水港口。杭州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只有0.57亩,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杭
州虽然地灵人杰,人民勤劳智慧,但是许多旧的思想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
求不相适应。
  全市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团结一致、开拓进取、艰苦
奋斗的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进一步发挥杭州的各方面优势,扬长避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
把杭州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人间天堂”而奋斗。
大事记(上)&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
&&&&吴王夫差率军攻越,越军败,吴占越地。今杭州地原属越,此后属吴。
周敬王三十年(前490)
&&&&越王勾践自吴归国,杭州地复属越。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
&&&&越军北上,大败吴军。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
&&&&楚败越,今杭州地属楚。周赧王九年(前306),楚灭越。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
&&&&秦将王翦率军南下占楚江南地后,置钱唐县、余杭县,同属会稽郡。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
&&&&秦始皇出巡东南,“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
&&&&&&&&&&&&&&&&&&&&&&&&&&&&&汉
西汉初期(前206―前30)
&&&&置富春县,属会稽郡。
&&&&北方的牛耕技术和铁农具传入杭州地。
元封二年(前109)
&&&&置於兀舻ぱ艨ぁ
元始二年(公元2年)
&&&&置余暨县,属会稽郡。
元始四年(4)
&&&&钱唐县改名泉亭县。
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
&&&&余杭县改名进睦县,余暨县改名余衍县,富春县改名诛岁县。东汉建武初,&&
&&恢复钱唐、余杭、余暨、富春县原名。
熹平二年(173)
&&&&余杭县令陈浑组织民工10万,修筑上、下南湖,调节苕溪洪水,灌溉余杭、
钱唐两县农田。
光和二年(179)&
&&&&置钱唐为侯国,封朱y为钱唐侯。
建安十三年(208)
&&&&分丹阳郡置新都郡。分歙东叶乡为始新县;分歙南武强乡为新定县(后改遂安
县),&同属新都郡。
建安十六年(211)&
&&&&分余杭县西部置临水县,至晋太康元年(280),改名临安县。
东汉年间(25―220)
&&&&钱唐县东临海湾,湾内泥沙淤积,至汉代形成沙洲浅滩,洲内低洼处集水形成
湖泊,为今西湖之前身。郡议曹华信在钱唐县东,用泥石堆筑防海大塘,阻挡咸潮
,使西湖开&始与海隔绝,成为内湖。
&&&&&&&&&&&&&&&&&&&&&&&&三国
吴黄武元年(222)
&&&&富春人孙权割据江东,自称吴王,钱唐、余杭诸地均属。余暨县改名永兴县。
吴黄武四年(225)
&&&&分富春县部分地置桐庐、建德、新昌3县,同属吴郡。
吴黄武五年(226)
&&&&分富春县部分地置新城县。同年秋,分丹阳、吴、会稽3郡的10县,置东安
郡。七年(228)废东安郡。
&&&&&&&&&&&&&&&&&&&&&&&&&&晋
太康元年(280)
&&&&改新都郡为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废新安郡
咸和三年(328)
&&&&印度僧慧理建灵隐寺。咸和五年(330)再建翻经院(今下天竺寺)。&&&
&&&&东晋初期(317―363)
&&&&道教结庐修真,日渐兴起,尤以葛洪最为著名。他隐居西湖宝云山炼丹著书,
其《抱朴子》载有植物要素、矿物炼丹之法。
太元十九年(394)
&&&&为避简文帝郑太后(名阿春)讳,改富春县为富阳县。
&&&&&&&&&&&&&&&&&&&&&&南&&北&&朝
齐永明三年(485)
&&&&富阳人唐yu之起兵,攻占富阳、永兴、桐庐、钱唐、余杭等县,于钱唐称帝,
国号吴。不久失败。
梁太清三年(549)
&&&&钱唐县升为临江郡,不久废。
陈祯明元年(587)
&&&&置钱唐郡,辖钱唐等4县。
&&&&&&&&&&&&&&&&&&&&&&&&&&隋
开皇九年(589)
&&&&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自此始。初治余杭,辖钱唐等5县。
开皇十年(590)
&&&&移杭州州治于钱唐县。
开皇十一年(591)
&&&&大臣杨素调集民工于钱唐县柳浦西(今江干一带)筑杭州城垣,周围三十六里
九十步,有城门十二座。是年,移杭州州治于柳浦西,州与县同城。&&
仁寿三年(603)
&&&&置睦州,辖新安、遂安、桐庐3县。
大业三年(607)
&&&&改杭州为余杭郡,辖钱唐等6县。改睦州为遂安郡。
大业六年(610)
&&&&十二月,隋炀帝征调民工开凿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至杭州的江南运河,长8
00&余里,宽10余丈,可通龙舟,沿途并设置驿宫。
大业九年(613)
&&&&七月,余杭人刘元进起义。东阳、会稽等地群众纷起响应。十二月,进攻丹阳
战败,后遭围攻被杀。
&&&&&&&&&&&&&&&&&&&&&&&唐
武德四年(621)
&&&&分桐庐县西北7个乡置分水县。改余杭郡复置杭州,辖钱唐等5县。为避国号
讳,改钱唐为钱塘。复改遂安郡为睦州。另置严州,辖桐庐、建德、分水3县。武
德七年(624)废严州。
永徽四年(653)
&&&&十月,睦州青溪县陈硕真(女)起义,自称“文佳皇帝”,攻占睦州、於潜等
地。&十一月,被官军击败,陈硕真被俘后遭杀害。
垂拱二年(686)&
&&&&分於潜县部分地置紫溪县(后先后改名武隆县、唐山县、昌化县)。
开元十三年(725)
&&&&杭州刺史袁仁敬在今洪春桥至灵隐一带种植松树,长达9里,称“九里松”。
开元年间(713―741)
&&&&&钱塘、余杭一带缫丝、织绸、造纸等手工业兴起,绯绫、纹绫、白编绫、柿
蒂绫、藤纸作岁贡品。
天宝元年(742)
&&&&复改杭州为余杭郡,辖钱塘等9县。永兴县改名萧山县。
天宝八年(749)
&&&&遂安县南洪铜山置场采铜。
乾元元年(758)
&&&&余杭郡复名杭州。
上元元年(760)
&&&&陆羽隐居余杭双溪山麓,撰写《茶经》。
建中二年(781)
&&&&李泌任杭州刺史。时杭州滨海,水质咸苦,居民饮水困难,李泌发动开掘相国
井、西井、方井(四眼井)、白龟池、小方井、金牛池6井,引西湖水入城,改善城
元和十四年(819)
&&&&僧寰中禅师于大慈山白鹤岭下建定慧寺(今虎跑寺)。
长庆二年(822)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从钱塘门外石函桥至余杭门,修筑长堤,堤两侧为上湖(
今西湖&)和下湖(后湮废)。
会昌六年(846)
&&&&杭州刺史李播修钱塘江防潮堤。
乾符五年(878)、广明元年(880)
&&&&黄巢起义军先后两次进入余杭、临安等地。
光启三年(887)
&&&&钱H投军入石镜镇将董昌民团,屡建功业,是年,任杭州刺史。
大顺元年(890)
&&&&闰九月,钱H组织民工,扩筑杭州城,南起包氏山,西至秦望山,周围共50
余里,名“夹城”。
景福元――二年(892―893)
&&&&钱H又调集大批民工及军士,再扩筑杭州城,从秦望山沿夹城,东亘江干,直
至钱塘湖、霍山、范浦一带,共70里,设城门10座,水门3座,名“罗城”。
&&&&钱H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润州(今江苏镇江)。光化元年(898)迁镇海军节
度使驻地至杭州。
乾宁三年(896)
&&&&钱H在杭州设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博易务”。
天复二年(902)
&&&&昭宗李晔封钱H为越王。
天v元年(904)
&&&&钱H被封为吴王。是年,钱H创设撩湖军,以千人疏浚西湖葑泥。
晚唐时期(889―904)
&&&&钱塘人褚载从广陵(今扬州)带来“机杼之巧,归杭传里人”。&&&&&&&&&&&&&&
&&&&&&&&&&&&&&&&&&&&&&&&&&&&&&&&&&&&&&&&&&&&&&&&&&&&&&
&&&&&&&&&&&&&&&&&&&&&&五&&&&代
后梁开平元年(907)
&&&&钱H被封为吴越王。次年,升杭州为大都督府。
后梁开平四年(910)
&&&&八月,钱H调集民工修筑百里捍海石塘,以“石囤木桩法”,维护海塘,并建
龙山、&浙江两水闸,使杭州基本免除了潮患。
&&&&是年,扩展杭州罗城30里,并大修台阁,营筑子城(王城)。
后梁龙德二年(922)
&&&&划钱塘、盐官两县各一半,及富春之长寿、安吉两乡,置钱江县,属杭州。&
后梁龙德三年(923)
&&&&二月,封钱H为吴越国王,建都杭州。吴越国辖13州地(包括今浙江省全部
和江苏省南部、福建省北部)。
后唐长兴三年(932)
&&&&三月,吴越国王钱H卒。钱H子钱元涛弧W褚琶废乒猿品酢
后晋天福二年(937)
&&&&四月,封钱元庠焦酢
后晋天福六年(941)
&&&&七月,杭州丽春院大火,延及内城,府库几尽,钱元宄煽窦玻嗽伦洹
九月,子钱弘佐(时年14岁)为吴越国王,丞相曹仲达摄政。
后晋天福七年(942)
&&&&开凿慈云岭摩崖石龛像。
后晋开运元年(944)
&&&&朝廷派内侍裴愈斋在杭州镂板《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
&&&&六月,钱弘佐卒。弟弘涛弧J拢挤⒍洌锨⑵涞
弘m为吴越国王。
后周广顺三年(953)
&&&&吴越境内大旱,灾民有出卖儿女者,吴越国王诏令由官府出粟帛赎回被卖者,
归还其父母,又令灾区开仓赈济。
后周显德元年(954)
&&&&在西湖南屏山下,建慧日永明院(今净慈寺)。
后周显德五年(958)
&&&&四月,钱塘城南大火,延及内城,受害1.7万余户。
&&&&&&&&&&&&&&&&&&&&&&&&&宋&
建隆元年(960)
&&&&僧延寿主持修建灵隐寺,寺内立石塔二座。
开宝元年(968)
&&&&吴越国在西湖宝石山建塔,称宝所塔,后改名宝m塔、保m塔。
开宝三年(970)
&&&&钱m(为避宋太祖父讳,改钱弘m为钱m)在钱塘江边月轮峰建六和塔、开化寺
开宝八年(975)
&&&&钱m为庆贺王妃黄氏生子,在夕照山建塔,称黄妃塔,俗称雷峰塔。内藏《宝
箧印经》84万卷。
&&&&吴越国末期,在钱塘江边建白塔。
太平兴国三年(978)
&&&&五月,吴越国王钱m纳土归宋。宋太宗命范F权知两浙诸州军事。迁封钱m为
淮海国王。
太平兴国四年(979)
&&&&改钱江县为仁和县。
端拱二年(989)
&&&&设两浙市舶司于杭州。
至道元年(995)
&&&&在杭州设织务。
至道三年(997)
&&&&分全国为15路,两浙路治所在杭州。
大中祥符三年(1010)
&&&&李宗谔纂修成《祥符杭州图经》。
天圣六年(1028)
&&&&隐居孤山的诗人林逋(和靖)卒。
景v元年(1034)
&&&&睦州知州范仲淹在桐庐富春江畔建严子陵祠及东西钓台石亭。
庆历二年(1042)
&&&&杭州知州郑戬组织民工疏浚西湖。
庆历年间()
&&&&“布衣”毕N在杭州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熙宁五年(1072)
&&&&杭州通判苏轼(东坡)组织疏浚汤村(今乔司镇)运盐河。
元v四年(1089)
&&&&苏轼任杭州知州。是年浙西大旱,苏轼采取各种赈济措施,组织浚疏城中茅山
、盐桥诸河,修治堰、闸和城中六井。次年,调集大批民工浚治西湖,挖出的湖泥
葑草堆成长堤,堤上筑6桥,后人称苏堤。
绍圣三年(1096)
&&&&钱塘著名学者沈括卒于润州,后归葬钱塘。有《梦溪笔谈》等著作。
崇宁元年(1102)
&&&&杭州设造作局,专制朝廷用物。
宣和二年(1120)
&&&&十月,睦州青溪县民方腊率众在县西万年乡洞源里起义。十二月,攻占杭州,
后被官军击败。次年四月被俘,八月就义。
宣和三年(1121)
&&&&改睦州为严州,辖建德、桐庐等6县。
建炎三年(1129)
&&&&因金兵南侵,宋室南迁。二月,高宗赵构君臣一行抵杭州,以州治为行宫。三
月,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兵变,迫赵构让位给年仅3岁的皇子赵,请隆裕太后
垂帘听政。四月,韩世忠、吕颐浩、张浚、刘光世军击败苗、刘兵变,赵构复位。
&&&&七月,升杭州为临安府。
&&&&十二月,金兵攻占临安,赵构等逃至明州(今宁波),又登海船,逃往台州、温
建炎四年(1130)
&&&&金兵自临安北撤,赵构等返回。
绍兴元年(1131)
&&&&两浙路分东西两路,浙西路治临安府。
绍兴二年(1132)
&&&&临安城内多次发生大火,烧毁大批民宅。
绍兴三年(1133)
&&&&四月,诏两浙募民开垦荒田。
&&&&十一月,临安府调集厢军,疏浚城内、外运河。
绍兴六年(1136)
&&&&杭州设医药和剂局。绍兴十八年(1148)改为太平惠民局。
绍兴七年(1137)
&&&&余杭县径山寺由僧大慧宗杲住持,创“径山派”,弟子1700余人。
绍兴八年(1138)
&&&&南宋正式定都临安。
绍兴十一年(1141)
&&&&十二月,岳飞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于大理寺狱。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也
被斩,&家属流徙岭南。
绍兴十三年(1143)
&&&&七月,临安太学大成殿落成,内藏高宗赵构和皇后吴氏书写的经书碑帖(今存
杭州碑林)。
绍兴十四年(1144)
&&&&六月,临安、富阳大水,严州暴水进城,居民溺死无数。
绍兴二十八年(1158)
&&&&七月,以吴越子城改建皇城,营造皇宫御苑。
绍兴三十年(1160)
&&&&十二月,临安府印造会子(即纸币),与铜钱并用。
绍兴三十一年(1161)
&&&&四月,临安府城墙塌毁1800余丈,当局拨钱粮,调兵修葺。
绍兴三十二年(1162)
&&&&六月,孝宗赵s即位。七月,追诏岳飞原职,以礼改葬于栖霞岭下即今岳坟。
绍兴年间()
&&&&设官营杭州绫锦院和染局,年产贡品绫、罗、锦、纱、绢、棉绸等七、八万匹
并设官窑,生产碎纹瓷器,有“瓷器明珠”之称。
隆兴二年(1164)
&&&&七月,浙西大水,城郭淹没,房舍、圩田等被冲坏,人被溺死无数。
乾道五年(1169)
&&&&临安知府周淙委钱塘县尉治理西湖。
&&&&周淙修纂《乾道临安志》,共15卷。
淳熙元年(1174)
&&&&七月,钱塘江面起大风,江潮冲坏江堤160余丈,淹没居民600余家。&&
庆元五年(1199)
&&&&日本名僧俊e到余杭径山寺从住持僧元聪学。日本佛学界名僧园尔辨圆、南浦
诏明等10余人,先后到径山研究佛学,并将茶叶种子、茶宴仪式等传入日本。径
山寺僧&普宁、祖光、楚俊等也被邀赴日本传经。
嘉泰元年(1201)
&&&&三月,临安大火,越4日才灭,延烧官民5万余户,都城大半被毁。绍定四年
(1231)九月,又遭大火,损失更大。史称“辛酉、辛卯大火”。
嘉定十四年(1221)
&&&&改西湖显明寺为功德寺,以彰岳飞功绩,即今岳王庙。
淳v三年(1243)
&&&&临安知府赵与chou自苏堤东浦桥至洪春桥曲院建一堤。后人称“赵堤”。
淳v八年(1248)
&&&&临安府创慈幼局,收养路遗弃婴。置施药局,疗民间疾病。在余杭门内斜桥南
(今万寿亭街东段),建淳v义仓。临安知府赵与chou主修《淳v临安志》,共5
淳v十二年(1252)
&&&&建孤山西太乙宫,后辟为御花园(今中山公园一带)。
咸淳元年(1265)
&&&&改严州为建德府。
咸淳年间()
&&&&临安知府潜说友纂修《咸淳临安志》,共100卷。
德v元年(1275)
&&&&八月,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率兵入卫临安。
德v二年(1276)
&&&&南宋降,元军入临安。
南宋年间()
&&&&南宋画家以画点景,绘成杭州“西湖十景”,即苏堤春晓、曲院荷风、平湖秋
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落照、两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大事记(中)&
&&&&&&&&&&&&&&&&&&&&&&&&&&&&&&&&&元
至元十四年(1277)
&&&&改临安府为杭州,改建德府为建德路,均属江淮行省。
&&&&是年,南宋皇宫因民间失火延及,焚烧殆尽。
至元十五年(1278)
&&&&&&杭州改设杭州路,置总管府。
至元十八年(1281)
&&&&&&西域阿老丁大师来杭州,捐金重修礼拜寺(今凤凰寺)。
至元二十一年(1284)
&&&&&&江淮行省治自扬州迁杭州。次年,改称江浙行中书省。
&&&&&同年,杭州设市舶都转运司,为对外贸易管理机构。
至元二十七年(1290)
&&&&六月,杭州唐珍等起义,后失败被杀。
至元二十八年(1291)
&&&&杭州路发生饥荒,遣官发粟赈济临安、余杭、於潜、昌化、新城等县饥民。
至元三十一年(1294)
&&&&浙西肃政廉访使徐琰以杭州宋太学殿宇建西湖书院。
延v三年(1316)
&&&&三月,江浙行省丞相脱脱主持疏浚杭州龙山河道,使钱塘江、运河相通。
至正六年(1319&&)
&&&&十月,脱脱子达识帖木尔又组织浚治。
至正元年(1341)
&&&&四月,杭城大火,烧毁官民房屋、公廨、寺观1万多间。次年4月&,又发生
大火,&烧毁房舍4万余间。史称“辛巳、壬午大火”。
至正十六年(1356)
&&&&张士诚举兵起事,攻占杭州。元兵迎战,张士诚兵败,弃杭州城。
至正十八年(1358)
&&&&二月,朱元璋遣将李文忠败元军于於潜、昌化。三月,攻占建德路。
至正十九年(1359)
&&&&张士诚降元,组织浙西诸郡民夫改筑杭州城墙,历时3月完成。城周6400
丈,&高3丈,厚加1丈。张士诚并组织开拓自武林港至江涨桥段运河河道,称“
新开运河”&(今下塘河)。
至正二十六年(1366)
&&&&朱元璋军攻占杭州。桐庐、余杭、富阳等地守将相继降附。
&&&&&&是年,改杭州路为杭州府。改建德路为建德府。
&&&&&&&&&&&&&&&&&&&&&&&&&&
&&&&&&&&&&&&&&&&&&&&&&&&&&&&&&&&&&&&&&&&&&&&明
洪武五年(1372)
&&&&浙江行省参政徐本开候潮门以南通江运河。
&&&是年,德胜坝建成。
洪武八年(1375)
&&&&改建德府为严州府。
宣德四年(1429)
&&&&杭州设北新关,征收船税。成化四年(1468)北新关撤。弘治六年(1493)&复设
。正德六年(1511)&兼征商税。
天顺元年(1457)
&&&&一月,钱塘人兵部尚书于谦被冤杀于北京。天顺三年(1459)&灵柩运回
杭州,葬于三台山麓。
成化七年(1471)
&&&&杭州设南新关,征收税金。
成化十二年(1476)
&&&&浙江左布政使宁良在西湖孤山重修西湖书院(又名孤山书院)。
弘治十一年(1498)
&&&&浙江右参政周本在凤凰山万松岭建万松书院。
正德三年(1508)
&&&&杭州知府杨孟瑛组织民工大规模疏浚西湖,拓建苏堤,并在苏堤之西,筑一与
苏堤平行的长堤,名杨公堤。堤上自北而南,建有6桥,称里六桥。
嘉靖三十四年(1555)
&&&&五月,倭寇万余人进犯袁化,掠长安、临平、余杭,直逼杭州。秋,当局为加
强城防,建带湖楼、定南楼、襟江楼、望海楼。
嘉靖三十五年(1556)
&&&&三月,倭寇万余人攻乍浦,进犯杭州,浙江总督胡宗宪调兵至余杭、石濑、瓶
窑。&寇知杭州有备,不攻而退。
嘉靖四十五年(1566)
&&&&三月,遂安矿民起义,都司陈大成率部镇压,屠杀2700余人。五月,钦差总督
立“&告示牌”,将各山矿场封禁。
万历十年(1582)
&&&&三月,杭州东西二营因减月饷三分之一,发生兵变。次月,钱塘丁仕卿因反对
苛役而被捕,市民群起斗争,官府派兵镇压。史称杭州“二乱”。
万历二十五年(1597)
&&&&二月,杭州大火,仁和县焚毁2900家,钱塘县焚毁1200家。
万历三十五年(1607)
&&&&钱塘县令聂心汤在西湖小瀛洲取泥作埂,围成放生池。三十九年(1611),县令
杨万里继筑外堤,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景观。
万历三十六年(1608)
&&&&四、五月间,杭州大雨数十日,清波门至府署水深4尺,为百年来所罕见。&
万历四十七年(1619)
&&&&杭州人陈元赴日,将其创编的柔道和中医滋阴派的朱丹溪学说等传入日本。
天启六年(1626)
&&&&杭城诸生和市民反对宦官专权,捣毁太监魏忠贤生祠。
崇祯元年(1628)
&&&&皖人张小泉来杭州,设张大隆剪刀铺。清康熙二年(1663)改名张小泉剪
崇祯四年(1631)
&&&&举人祝华封募金筹建杭州拱宸桥。
&&&&&&&&&&&&&&&&&&&&&&&
&&&&&&&&&&&&&&&&&&&&&&&&&&&&&&&&清
顺治二年(1645)
&&&&六月,清军南下,攻占杭州。
&&&是年,清袭明制,置杭州府,辖钱塘、仁和、富阳等&9县。
顺治五年(1648)
&&&&清军在杭州城西湖边圈地建旗营,周约9里,占地1430多亩,筑城墙高约
顺治六年(1649)
&&&&一月,杭州设关榷税。是年,设浙江制钱局于杭州大仓前,铸制钱。
顺治十八年(1661)
&&&&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卫匡国建立杭州下仓桥天主堂。
康熙三年(1664)
&&&&八月,南明兵部尚书张煌言(苍水)被执至杭州,不屈,九月七日被害。
康熙九年(1670)
&&&&浙江总督刘兆麟、巡抚范承谟主持修筑运河塘堤。筑成石塘4383丈,桥6
23&座&。
康熙十年(1671)
&&&&范承谟重修万松书院,改称太和书院。康熙五十五年(1716)&又改名敷
康熙四十二年(1703)
&&&&浙江盐运使高熊征捐资建紫阳书院。
康熙四十三年(1704)
&&&&钱塘著名戏剧家洪N卒,著有《长生殿》。
康熙二十八至四十六年(1689-1707)
&&&&康熙帝南巡6次,5次到杭州。时间为康熙二十八年二月、三十八年三月、四
十二年二月、四十四年四月、四十六年四月。
雍正二年(1724)
&&&&浙江总督李卫浚治西湖,历时两年,挖湖深至5尺,疏浚面积占当时西湖的三
分之&一。后自苏堤东浦桥之西建连金沙港一堤,名金沙堤,又称李公堤。
雍正九年(1731)
&&&&禁止西人办教堂。武林门内天主堂改为天后宫。
乾隆十九年(1754)
&&&&雍正年间所设的杭嘉湖道从嘉兴移治至杭州。
乾隆四十七年(1782)
&&&&七月,《四库全书》编纂成,后续缮三部,其中一部于杭州圣因寺行宫内建文
澜阁珍藏。
乾隆十六至四十九年(1751-1784)
&&&&乾隆帝南巡6次都来杭州,时间分别为乾隆十六年三月、二十二年二月、二十
七年三月、三十年闰二月、四十五年三月和四十九年三月。
嘉庆二年(1797)
&&&&浙江学政阮元选各府高材生,在西湖孤山编纂《经籍纂诂》,次年成书,计1
嘉庆五年(1800)
&&&&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堆土成墩,后人称阮公墩。
嘉庆六年(1801)
&&&&阮元在杭州孤山创立诂经精舍,收受士子入学。
道光二十一年(1841)
&&&&钱塘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卒。
道光二十五年(1845)
&&&&十月,仁和县绸织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咸丰十年(1860)
&&&&二月底三月初,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以“围魏救赵”计,袭占杭州,俟清军驰援
杭城,即回师解天京(今南京)之围。
&&&&三月,太平军攻占淳安、遂昌2县。
&&&&六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先后占於潜、临安、余杭,进逼杭州,至卖鱼桥,旋
即退出浙江。
&&&&九月,太平军侍王李世贤攻入桐庐县城,后又占新城、临安、富阳、於潜,进
咸丰十一年(1861)
&&&&一月,清军副将贵廷芳等分水陆两路反攻富阳、新城、临安,太平军退出。
&&&&九月,太平军李秀成与李世贤合围杭州。十二月二十九日,太平军从望江、候
潮、&凤山、清波4门攻入杭州。
同治元年(1862)
&&&&二月,浙江巡抚左宗棠率湘军攻占遂安。
&&&&是年,萧山人孔传之兄弟3人,在杭州创办孔凤春香粉店。绍兴人毛四发在杭
开设毛源昌号,主营玉器,兼营眼镜。慈溪人邵芝岩在杭创办笔庄。
同治二年(1863)
&&&&一月,严州道员魏喻义率清军从水陆两路围攻桐庐,太平军撤离县城。八月,
清军和常捷军(法军和清军混合组成的洋枪队)联合攻占富阳。十月,太平军自杭
州至余杭连营30余座,与清军对峙。十二月,浙江巡抚左宗棠集中清军10万余
人,分水陆两路进攻余杭。
同治三年(1864)
&&&&二月,左宗棠联合常捷军,在法国德克碑洋枪队帮助下,猛攻杭州,太平军顽
&&&&三月三十日,太平军从武林门撤向德清。
同治四年(1865)
&&&&美国基督教派葛宁牧师夫妇与中国牧师张澄斋在杭州布道,成立布道所(今杭
州思澄堂前身)。
同治六年(1867)
&&&&美国基督教将原在宁波的崇信义塾迁至杭州皮市巷,改名育英义塾,后改称育
同治八年(1869)
&&&&英国基督教派麦杜医师在杭州横大方伯行医传教,西医开始传入杭州。
同治十年(1871)
&&&&英国圣公会创办大方伯医院,后改名广济医院。
同治十二年(1873)
&&&&十月,余杭县发生葛品连中毒暴死案,冤及杨乃武和葛妻毕秀姑(又名小白菜
),&杨、毕受酷刑被迫招认,杨姐菊贞上京申冤。光绪二年(1876)清廷刑
部重审此案,查明案情。慈禧乘机排除异己,浙江巡抚杨昌浚、学政胡瑞&澜等一
大批官员被革职和判罚。
同治十三年(1874)
&&&&安徽绩溪人胡雪岩在杭州大井巷筹办胡庆余堂国药号。&&光绪四年(1878)
&正式营业,生产各种丸、散、膏、丹、胶、露、油、酒。
光绪元年(1875)
&&&&王星斋在杭州创办扇庄。1929年,王星斋子王子清继父业,在太平坊建立
王星记扇庄。
光绪九年(1883)
&&&&五月,杭州设电报分局,隶属中国电报总局,址设上板儿巷(今建国南路)。
&&&&是年,浙江巡抚刘秉璋在杭州开设浙江机器局,制造弹药、火雷,修理枪支。
光绪十四年(1888)
&&&&杭州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历经兵燹,散失极多。&自光绪七年至十四年
(1881-1888)经钱塘富绅丁丙兄弟、浙江图书馆馆长钱恂、浙江省教育
总长张宗祥等人先后组织补抄,使文澜阁《四库全书》基本恢复原貌。
&&&&十二月,丁丙于杭州头发巷建成嘉惠堂,又称八千卷楼,藏书丰富,为清代著
名藏书楼。
光绪十五年(1889)
&&&&浙江吴兴县富绅庞元济与丁丙等集资40万两,在杭州拱宸桥筹建通益公纱厂
(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前身),1897年正式开工,有纱锭15000枚,工人1200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
&&&&三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开辟杭州等
地为通商口。
&&&&&&是年,杭州府开办送信官局,为杭州近代邮政之始。
光绪二十二年(1896)
&&&&三月,日本驻杭领事馆在宝石山东麓石塔儿头设立。
&&&&八月,庞元济、丁丙合资在北关建世经缫丝厂,自备发电机发电照明,为浙江
有电之始。
&&&&八月二十一日,清政府地方当局与日本驻杭领事签署了杭州通商场地址和《日
本商民居住塞德耳门章程》(后称《杭州日本租界原议章程》),正式确定杭州拱
宸桥一带为通商场地,面积约1800亩,其中北半部辟为日本租界,面积约900亩
。次年四月,中日双方再签订《续议日商居住塞德耳门章程》(后称《杭州日本租
界续议章程》),规定“界内所有马路、桥梁、沟渠、码头以及巡捕之权,由日本
领事官管理”。
&&&&八月二十五日,杭州关正式开关,以杭嘉湖道邹渭清兼杭州关监督,而关务实
权操于税务司英人李士理之手。
&&&&十一月,英美等国按有关“利益均沾”约章,要求在拱宸桥通商场内租地经营
。浙江巡抚照复诸国,通商场地南部沿运河一带允许各国商人租地。至次年三月,
列强在杭&州通商场内租地,除日本外,计英国335亩,美国124亩,法国1
11亩,意大利和瑞士31亩。
光绪二十三年(1897)
&&&&二月,浙江省电灯公司在杭州馆驿后租屋试办电厂,向附近衙署供电。七月,
改名杭州电灯公司。次年,向城区供电。
&&&&四月,杭州知府林启以蒲场巷普慈寺旧址创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
&&&&八月,《经世报》旬报在杭州创刊。
&&&&十一月,《杭报》日报创刊。
&&&&是年,英国驻杭州领事馆在拱宸桥开馆。1922年4月闭馆。&&&&&&&&&&&&&&&&&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三月,杭州知府林启在金沙港创办蚕学馆,此为浙江近代职业教育之始。
&&&&六月,清政府颁布《内地水路开放通知》,允许外国轮船自由出入杭州港。&
&光绪二十五年(1899)
&&&&五月,林启在大方伯园通寺开办养正书塾,为杭州和浙江最早创办的普通中等
&&&&是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甘惠德创办蕙兰中学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
&&&&二月,浙江候补知府、信义行买办庄殿华集资,创办杭州利用面粉厂。
&&&&是年,蒋方震、敖嘉熊等在杭州成立浙会,会员多留日学生,从事反清活动。
后因清廷查禁,改名为浙学会。
光绪二十七年(1901)
&&&&六月,《杭州白话报》旬报创刊。
光绪二十八年(1902)
&&&&五月,紫阳书院改为仁和县学堂。
&&&&七月,崇文书院改为钱塘县学堂。私立安定中学创办。
&&&&十一月,分水县招贤乡濮振声率白布会会众起义反清,先后与清军战于横村、
百岁坊。因寡不敌众,濮被捕,卒于狱中。
光绪二十九年(1903)
&&&&杭州藏书楼于大方伯里创建。后改称浙江图书馆。
光绪三十年(1904)
&&&&三月,杭州女学堂在积善坊巷创办。
&&&&五月,浙人陶成章、张恭等在杭州召集浙、赣、皖、闽、苏5省会党首领,创
立革命协会,通过会规,发表《讨满清檄》。
&&&&七月,美国驻杭领事馆开馆。1906年五月闭馆。
&&&&九月,丁仁、王ti、叶为铭、吴隐等在孤山创办金石学术团体,1913年成
立西泠印社。
光绪三十一年(1905)
&&&&七月,为抵制英、美掠夺浙江铁路权,浙江绅商成立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
,决定自办铁路。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八月,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创办浙江高等工业学堂,专门培养管理车务人材。
&&&&十一月,苏杭甬铁路浙路江墅线(江干闸口至拱宸桥新埠)正式开工,全长1
6.1公&里。设拱宸桥、艮山门、城站、南星桥、闸口5站。次年八月二十三日竣工
通车。&(1944年江墅铁路全线拆除)。
光绪三十三年(1907)
&&&&一月,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于太平坊巷兴业银行内装“德律风”,为杭州有线
电话之始。
&&&&三、四月,杭州府各县因灾发生春荒,钱塘、余杭等地饥民发生抢米风潮。&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四月,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在贡院旧址创办开学。
&&&&五月,杭州拱宸桥商埠始映无声电影。
&&&&九月,筹建官商合办浙省大有电灯公司。宣统二年(1910)&改组为商办浙省大
有利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宣统三年(1911)七月板儿巷电厂建成发电。
&&&&是年,在蒲场巷武备学堂旧址,创办浙江陆军小学。
&&&&钱江轮船公司创设,行驶于杭州、桐庐之间。
宣统元年(1909)
&&&&六月,杭嘉铁路竣工,沪杭铁路全线接轨,八月通车运行。
&&&&夏,浙江革命党人在西泠桥堍为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就义于绍兴的光
复会领袖秋瑾建造坟墓,举行安葬仪式,并集议重建浙江革命领导核心。
&&&&是年,在上仓桥创办浙江讲武学堂。
&&&&杭州自来水有限公司成立。
宣统二年(1910)
&&&&四月,杭州城内米价腾贵,饥民聚众捣毁米店数十家。
&&&&九月,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于杭州马坡巷开办。后改名浙江中等农业学堂。
宣统三年(1911)
&&&&七月,在育英书院基础上创办的之江学堂在秦望山建成新校舍,从大塔儿巷旧
址迁入新址(1914年改名之江大学)。
&&&&十月,武昌反清起义后,上海革命党人不断派人来杭,敦促杭州响应。十一月
五日,新军八十一标、八十二标起义,进城区,焚抚署,俘浙江巡抚增韫,&杭州
知府英霖和仁和县、钱塘县知事潜逃,杭州光复。
&&&&是月,《汉民日报》创刊。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15日下午,杭州民众万余人,在行宫前举行建立中华民国庆祝大会。
&&&&22日,废杭州府,仁和、钱塘两县合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为省会所在
地。&汪率兹魏枷刂隆7涎现莞粝赜墒≈毕健
&&&&是月,部分同盟会会员为纪念秋瑾烈士募资重建秋社,并建风雨亭于西泠桥畔
&&&&10日,浙江省农事试验场创立于杭州笕桥,内设蚕桑科。
&&&&12日,杭州成立第一地方法院,管辖原杭、嘉、湖三府的民事、刑事案件。
&&&&是月,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更名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次年,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
&范学校,校长经亨颐。
&&&&杭州蕙兰、贞才、育才3女校合并,成立杭州弘道女子学校,设中学部。
&&&&浙江辩护士公会在杭州成立,后改称杭县律师会。
&&&&1日,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创办。
&&&&27日,因警察督收船捐不公,激起杭县3千余条船罢航。杭城柴米食物运输
骤断,都督府当夜通告,暂停收船捐,才复通航。
&&&&是月,杭州总商会成立。
&&&&朱谋先筹资建纬成丝织公司,从日本引进仿法手拉提花机6台。
&&&&22日,杭州开始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墙,建立湖滨公园。次年,开始拆除
旧旗营城墙,开辟新市场。
&&&&24日,杭州原有地保遗制,一律裁革。
&&&&浙江都督朱瑞等发起成立浙江体育会和创办浙江体育专科学校。
&&&&1日,钱塘水师改编为两营,第一营率炮艇20艘,驻严州。第二营率炮艇&
15艘,驻杭州。
&&&&6日,陆军第6师师长吕公望兼任杭县卫戍司令官。
&&&&16日,浙江第一新模范剧团在杭州组建。在拱宸桥天仙茶园等处演出文明戏
&&&&是月,俄人在拱宸桥商埠开设鸦片土行,杭州总商会提出交涉阻止。
&&&&8日上午,孙中山到杭州。下午到马坡巷法政学堂发表演说,阐释实施民生主
义。9日,至凤林寺凭吊秋瑾墓,书写“巾帼英雄”横额及楹联。10日,赴江干
考察铁路,并去之江大学视察。&&&&
&&&&&是年,杭县议会成立。
&&&&&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在杭州设浙江支部。
&&&&&美国人鲍乃德来杭州筹建基督教青年会。
&&&&&&&&&&&&&&&&&&&&民国2年(1913)
&&&&1日,《之江日报》在杭州创刊。
&&&&反袁世凯革命运动爆发,朱瑞进行镇压,破坏了杭州西湖玉佛寺、新昌同乡会
两处革命党机关,并逮捕俞化龙、周梦熊、徐旭齐等人。
&&&&18日,杭州各公众团体集会要求朱瑞对南北战争保持中立。
&&&&10日,杭州《汉民日报》编辑邵飘萍,被朱瑞以“扰乱治安罪”逮捕,勒令
&该报停刊。
&&&&19日,革命党人计划在杭、绍等处举行反袁起事,因消息泄漏而失败。
&&&&是月,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在杭州开业,并代理国库业务,发行钞票。
&&&&杭州商人集资创办浙江省城商办电话公司。
&&&&9日,孙中山来杭,杭城51个团体在国民公所召开欢迎大会。
&&&&17日,浙江省城警察局划杭州为5个区:拱宸桥商埠至湖墅大关为第1区;
&下城为第2区;上城为第3区;江干为第4区;待新市场开业后,再划西湖沿岸
为第5区。
&&&&&&&&&&&&&&&&&&民国3年(1914)
&&&8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各地议会和国民党。杭州议会和国民党浙江支部被勒令
&&&&是月,浙江省在清代4道基础上改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4道。杭县属钱塘
道。&建德、萧山等县分属金华、会稽道。
&&&11日,北洋政府交通部与商办浙江铁路公司股东代表议定,将杭州至枫泾铁
&路及杭州江干至湖墅支线收归国有,股本由政府偿还。
&&&8日,杭县留下镇因县署强派苛捐,茶商罢市抵制,茶农聚众捣毁收捐委员住
&&&建立沪杭甬铁路管理局。&&&&&&&&&&
&&&&&&&&&&&&&&&&&&&&&民国4年(1915)
&&&&交通银行杭州汇兑所成立,1917年升级为交通银行杭州分行。
&&&&朱瑞镇压反袁革命运动,在杭州抓捕革命者数十名。辛亥革命后曾任绍兴军分
府都督的王金发在杭州被朱瑞逮捕,后杀害于浙江陆军监狱。夏尔屿受孙中山之命
,来杭主持反袁活动,遭捕杀。
&&&&13日,袁世凯称帝,浙江都督朱瑞为防范革命活动,调旧部驻杭,并在家&
乡海盐招募乡兵4连到杭警卫。又请调北洋军第10师入浙。&&&&
&&&&是年,张小泉剪刀、桐庐“谷芽茶”、建德“五加皮酒”和富阳“昌山纸”、
“京放纸”分获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银奖和二等奖。
&&&&&&&&&&&&&&&&&&&&&&民国5年(1916)
&&&&11日,浙军二旅旅长童保暄与省城警察厅长夏超率队进攻将军署,朱瑞化装
&&&&12日,杭州各界开会,推屈映光为浙江临时都督,童保暄为总司令,布告安
民,&通电宣告浙江独立。
&&&&6日,屈映光在各方抨击下被迫辞职。杭州军政各界推吕公望为浙江都督,吕
公望接任后,加入反袁护国运动。
&&&&25日,童保暄兼任杭州警备司令官。
&&&&16-26日,孙中山偕胡汉民、戴季陶等抵杭,祭秋瑾墓,出席督军署欢迎
&会和省议会欢迎会。后离杭赴绍兴。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发起成立浙江省教育会。&&&&&&&&&&&&&&&&
&&&&&&&&&&&&&&&&&&&&&
&&&&&&&&&&&&&&&&&&&&民国6年(1917)
&&&&北洋军阀政府派杨善德带兵来杭任浙江督军,不久又派齐耀珊任浙江省长。
&&&&20日,省城工程局开始疏浚西湖。
&&&&19日,在湖滨设立省公众运动场,内设杭州通俗图书馆。
&&&&21日,省立第九师范学校(今严州师范学校)在建德梅城开办。
&&&&30日,杨善德、齐耀珊宣布浙江独立。次月,取消独立。
&&&&3日,浙江各界联合通电反对张勋等拥护清帝溥仪复辟。
&&&&杭州鼎新纱厂千余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10日,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三次大会在杭州召开,讨论推行注音字母等事项。
&&&&杭城中药业筹建私立浙江中医学校,后改名私立浙江中医专门学校。
&&&&&&&&&&&&&&&&&&&&&&&&民国7年(1918)
&&&&11日,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杭州举行。
&&&&27日,杭县举行议会选举,选出县议员33人,候补议员33人。
&&&&1日,杭县农工银行成立。
&&&&萧山县长河、闻堰、浦沿等地的“四都烟叶”,&在巴拿马烟叶赛会上获一等
&&&&是年,杭州银行业同业公会成立。
&&&&&&&&&&&&&&&&&&&&&&&民国8年(1919)
&&&&15日,杭州绸业女工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厂主被迫同意。
&&&&6日,北京爆发“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杭州,之江大学学生派出代
&表联络第一师范、第一中学、甲种工业、女子师范、法政等学校,商议采取统一
&&&&9日,杭州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召开大会,决定成立杭州学生联合会,致电北京
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会后举行示威游行,要求严惩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
宗舆等人&。此后,杭州各校连日集会举行爱国示威游行,要求“外争国权,内惩
国贼,收回青岛&”。并致电出席巴黎和会之美、英、法、意四国代表,请“主持
&&&&17日,杭州印刷工人组织“救国十人团”,提倡国货,抑制日货,反对袁世
凯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二十一条”,开展各种形式爱国活动。
&&&&29日,杭州17所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发表宣言,决定全市中等以上学校罢
课;&通电北洋军阀政府要求惩办卖国贼;抗议对爱国学生的迫害,省长闻讯,令
各校即日放假。
&&&&是月,《浙江青年团》月刊于杭州出版。
&&&&1日,临平、乔司、塘栖、瓶窑等地学生罢课,商店罢市,声援北京“五四”
&爱国运动。
&&&&3日,杭州学生联合会发表第二次宣言书,再次呼吁还我青岛,归还山东。
&&&&5日,杭甬铁路工人“一律停业”。10日,沪杭甬铁路工人全体罢工,支援
学生&爱国运动,沪杭甬交通中断。
&&&&9日,杭州商人宣布罢市,声援学生爱国运动。
&&&&14日,北洋军阀政府令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兼任浙江督军。16日卢永祥到杭接
&&&&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学生查猛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施存统和甲种工业
学校学生沈端先等在杭创办《双十》半月刊。同年11月1日改组为《浙江新潮》
周刊。《浙江新潮》第2期刊载施存统所写&《非孝》一文,被卢永祥等视为大逆
不道,归罪于校长经亨颐及有关教师,下令开除学生施存统和夏D尊等4位教师,
经亨颐拒绝执行。《浙江新潮》被迫在杭州停刊,移至上海继续出版,仍带回杭州
散发,第3期出版后又被封禁。
&&&&6日,杭州中等以上学校学生4000余人,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挑起的残杀福
&州市民暴行,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向日本严正交涉。12日,杭州各界2万
余人,于省公众运动场召开国民大会,当场焚烧日货。
&&&&&&&&&&&&&&&&&&&&&民国9年(1920年)
&&&&1日,《钱江评论》创刊,共出版13期,6月20日停刊。
&&&&19日,杭州80余家药店店员千余人,要求增加工资,经劳资商议同意增加
&&&&9日,浙江省教育厅撤换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调任省视学,遭
&广大师生强烈反对。3月24日,省教育厅下“休学令”,派几十名武装警察进驻
一师。28日,杭州学联发动学生千余人请愿游行,遭军警殴打,伤几十人。29
日晨,500余武装军警包围一师企图以武力解散学校,当晚杭州学联通电全国教&育
界、新闻界,吁请社会支持,后经教育部调停,撤回包围军警,收回解散学校成命
。&经亨颐坚辞校长后离校,由姜琦接任校长。此为震动全国的“一师风潮。”
&&&&“一师风潮”后,杭州学联发出“声讨齐耀珊通电”,发起驱逐镇压爱国运动
&和新文化运动的省长齐耀珊和教育厅长夏敬观的斗争。12日和21日,杭州学
生5千余人两次集会,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军警镇压,&学生数十人受伤。
&&&&13日,省议会通过弹劾齐耀珊案,齐被迫辞职,夏敬观也被迫离开省教育厅
&&&&浙江印刷公司互助会召开成立大会。12月,创办浙江第一个工人团体的刊物
《曲江工潮》,共出13期。1921年&11月停刊。
&&&&28日,省长公署通令各县,恢复议会。
&&&&是月,沈玄庐、俞秀松、宣中华、&刘大白等在杭州成立《悟社》,从事社会
主义思想研究和宣传。
&&&&&&&&&&&&&&&&&&&&&&&&民国10年(1921)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沈玄庐,从上海回萧山县衙前村,筹建衙前农村小学。
&邀请宣中华、刘大白、徐白民、唐公宪、杨之华等执教,宣传进步思想,发动农
&&&&1日,杭州工人冲破省会警察厅禁令,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24日,杭州280余家理发店千余工人,为增加工资,举行请愿罢工,取得
&&&&3日,浙江女界联合会在杭成立,选王璧华为会长。
&&&&27日,萧山衙前农民协会成立,并制订《章程》和《宣言》,领导农民开展
&减租反霸斗争。
&&&&10日,杭州市商会的机关报《浙江商报》创刊。1937年停刊。
&&&&18日,以萧山衙前为中心的萧绍农民运动兴起,使地主、官府恐慌。当局&
发布布告,强令解散农民协会,并抓走正在衙前村东岳庙开会的农民协会代表多人
&&&&27日,衙前农协委员李成虎被捕,于次年1月24日,在萧山狱中被凌虐致
&&&&&&&&&&&&&&&&&&&&&&&&&民国11年(1922)
&&&&杭州工人协会代表倪忧天和浙江农民协会代表宣中华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
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聆听了列宁的报告。
&&&&8日,浙江美术专科学校建立。
&&&&14日,杭州地方检察厅在省公众运动场焚毁鸦片。
&&&&19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在皮市巷3号成立,团员27名,俞
秀松任书记。
&&&&15日,都锦生创办的工艺丝织厂开工。
&&&&9日,杭州律师公会、总商会、教育会,通电反对恢复旧国会。
&&&&&浙江体育师范学校创办。
&&&&&29-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史称西
湖会议),决定有条件地接受共产国际代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
国国民党的意见。
&&&&中共上海地方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派徐梅坤来杭开展建党工作,在皮市&
巷3号成立浙江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杭州小组。
&&&&27日,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徐白民等在萧山县坎山镇&
创办《责任》周刊,宣传反帝反封建。刊出15期,次年3月,因刊登宣中华《杀
总统》&一文被查封。
&&&&是月,大有利电灯公司艮山门发电厂建成发电,装机容量800千瓦。
&&&&是年,杭州第一家长途汽车运输公司--杭州汽车公司和第一家商办市内公共交
通公司--永华汽车公司先后成立。
&&&&&&&&&&&&&&&&&&&&&民国12年(1923)
&&&&22日,杭县公民大会在省公众运动场召开,揭发省议会贿选议员事件,涉及
&省议长、议员140人。
&&&&是月,杭州勾庄一带农民2800余人,开展“减租缓赋”斗争,延续半月。
&&&&上旬,杭州铁路员工举行罢工,声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
&&&&23日,杭州各界为废除卖国条约“二十一条”及收回旅顺、大连问题,举行
&浙江国民外交大会。会后游行并发表通电。
&&&&29日,中共杭州支部领导的杭州职工联合会召开成立大会,有各业工人代表
&300人参加。
&&&&浙江省20余名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日,中国旅行社杭州分社成立。
&&&&是年,杭州市立病院成立。1928年改名杭州市立医院。
&&&&&&&&&&&&&&&&&&&&&&民国13年(1924)
&&&&6日,沈玄庐在西湖刘庄召集浙江国民党员会议,选举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
&除沈玄庐、杭辛斋、戴季陶由孙中山直接指定外,另选宣中华、戴立夫、胡公冕
为浙江&代表。
&&&&23日,浙江长途电话局杭州分局成立,首先在杭、嘉、湖一带开始通话。
&&&&30日,国民党浙江临时省党部召开成立大会,到会党员80余人,选举沈玄
庐、宣中华、戴立夫、安体诚、俞秀松、经亨颐、沈肃文、沈尔乔、陈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私合营就是明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