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3721为什么是流氓软件件泛滥到底是谁的责任

应用市场流氓软件泛滥 盲目比拼规模透支用户信任-中新网
应用市场流氓软件泛滥 盲目比拼规模透支用户信任
  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促使手机应用应运而生。伴随的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手机应用市场的流氓软件也开始层出不穷,流氓软件严重影响手机用户的上网安全。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手机安全报告《2013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方应用市场及论坛在恶意程序的传播途径中占比尚不足50%。而在2013年这一比例则超过了60%。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流氓软件在应用市场肆意猖獗弥漫,给手机用户安全应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市面上各类手机助手产品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在手机助手方面的最新产品,通过应用搜索这一途径,搭建应用市场,随着应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应用市场开始盲目地追求应用程序的收录数量,甚至将此作为自己的主要竞争优势,因而忽视了对应用程序安全性的审核,使得恶意程序在应用市场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也为其带来透支用户信任的严重后果。
  应用市场流氓软件泛滥
  据IDC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亿部,同比增长44%。到2013年底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数将超过5亿。而到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达到4.3亿部,占整体手机市场的比例将从2013年的78.2%上升到88.3%。这一数据表明,未来中国智能手机将成为互联网市场发展的主要焦点。
  智能手机应用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商家的一个必争之地,为了能更好的争夺市场互联网更是推出各式各样的手机应用产品。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在手机助手方面的最新产品,随着竞争的加剧,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很多不法公司将黑手伸向用户的手机。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最新发布的《2013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指出,2013年全年,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监测到Android用户感染恶意程序9747万人次,较2012年全年的5175万人次增长了88.3%,平均每天恶意程序感染量达到了26.7万人次。报告指出2013年全年Android平台,感染量排名前四的恶意程序分别是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窃取和诱骗欺诈。
  手机流氓软件极大地干扰了用户的正常使用。但对某些不良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却往往从中获得巨大的非法商业利益。而这些也在不断透支消费者对于手机应用的信任。
  盲目比拼规模透支用户信任
  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监测发布的报告分析,随着第三方应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应用市场开始盲目追求软件和游戏的收录数量,甚至将此作为自己的主要竞争优势,因而忽视了对应用程序安全性的审核,使得恶意程序在应用市场中的数量越来越多。另外,某些应用市场的开发商,包括收录量过百万的大型应用市场的开发商,实际上并不具备专业的软件安全检测能力,这也使得第三方应用市场的管理越来越混乱。
  手机内的流氓软件,对于SP来说确实是生财之道。某些不法商家通过恶意捆绑和强制安装行为可直接提高下载量,在APP应用大量涌现的当下,这种“非常规手段”成为一条捷径。流氓软件已成社会公害,已经威胁到了广大网民的上网安全。统计显示,用户对流氓软件的投诉近来呈急剧上升之势,有些流氓软件甚至会劫持用户的浏览器,将网民引到不良网站上,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的正常秩序。同时导致手机用户对于手机应用软件不信任加剧,长此以往将会侵害了我国互联网良性竞争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倒退。
  消除“流氓软件”需群策群力
  随着网络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流氓软件”等网络威胁牵涉到各种不同群体的利益,因此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会长何山认为,公民隐私要通过各种形式在各个方面得到保护,任何一款软件有窃取公民信息的功能,就是侵权的软件。“需要从源头上制止这一点,需利用惩罚性赔偿的原理重罚或者重赔,这样才能堵住源头,让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软件无利可图,让其无路可走。” 互联网商家更是要以身作则,不能为了短暂的利益而破坏了互联网产业今后的发展,面对层出不穷的“流氓软件”互联网商家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不能让“流氓产业链”发展起来。消费者要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对于一些位子未知来源的软件不要轻易的下载,同时可以安装一些杀毒软件手机用户,并选择安全、可靠的第三方市场下载手机软件,以防“流氓”趁虚而入,也可借助手机运营商去解决问题。如果广大手机用户一旦发现自己“中招”,应该立刻向电信部门投诉甚至是公安机关报案。
  消除“流氓软件”是一个长时间而且艰巨的工作,这需要各方群策群力才能解决的难题。政府要采取相关有实效的经济手段对其制裁,公众需提高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互联网商家需促进的技术的升级换代,加强反“流氓软件”技术的进步提升等。只有这样才能给用户带来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促进互联网产业长久繁荣的发展。
【编辑:姜莹】
>IT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火绒发布2015安全报告 :流氓软件泛滥
 作者: 厂商投稿 编辑:
  【IT168&资讯】国内安全新锐火绒公司近日发布《中国大陆地区2015年度PC互联网安全报告》,目前对用户侵扰最大的是主流商业软件的侵权行为(商业软件流氓化、病毒化),其危害数十倍于传统病毒。而常规电脑病毒的疫情也令人担忧,传统的木马、广告类病毒和“感染型病毒”依旧猖獗泛滥,以“勒索型病毒”为代表的新病毒种类也在愈演愈烈。  从电脑病毒疫情状况来说,木马病毒(39%)和广告软件(33%)占主体,绝大部分的病毒都以牟利为目的,除了传统的“偷窃”、“肉鸡”等牟利方式外,近几年新出现的“勒索型”病毒日渐增多,火绒在2015年截获了高达6万多个“勒索类”新病毒。需要强调的是,古老的“感染型病毒”对目前流行的“云查安全软件几乎免疫,全国每天有2%的电脑被此类病毒攻击。  比起常规的电脑病毒,商业软件的侵权行为更加困扰PC用户,“火绒安全软件”拦截到的商业软件侵权行为,数十倍于电脑病毒的攻击次数。《火绒报告》中列举的流氓软件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每天有10%的用户被浏览器快捷方式被篡改,每天有8%的用户IE首页被篡改,平均每台电脑每天被强行或者诱骗捆绑安装1次软件……。  《火绒报告》认为,目前的商业软件已经整体“流氓化“,其通用的标准业务流程是:通过捆绑、欺骗诱导甚至电脑病毒等手段安装进用户电脑,然后通过劫持浏览器、默认首页、捆绑软件等方式牟利。在大家都关注移动互联网、O2O这些热门领域的时候,一些互联网公司将PC互联网看作是无人看管的“狩猎场”和“提款机”,肆无忌惮地掠夺尽量多的金钱。  从技术角度来说,部分商业软件的侵权行为和电脑病毒几乎没有区别,可以说,商业软件的侵权行为就是“用电脑病毒的方式耍流氓”。而在商业软件作恶中,安全软件(防毒软件)又是主角,无论侵权行为的恶劣性还是作恶频率都远高于其他商业软件。正如某用户所说的那样,“跟目前的安全软件相比,电脑病毒都不好意思叫病毒”。  针对目前PC互联网流氓软件问题的改善,火绒认为这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PC互联网行业的秩序问题,需要通过法律、行业规范和自律、媒体监督、用户监督等综合因素才能扭转目前的局面。  至于常规电脑病毒问题,除了提醒广大用户安装合格的安全软件和良好的上网习惯之外,火绒建议安全厂商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不要过分依赖“云查杀“,而是加强PC终端的防护,特别是核心反病毒引擎的研发。火绒认为,只有构筑好查杀电脑病毒的“核心防线”(反病毒引擎和系统防护)才能组织起所谓“全面”、“立体“的电脑安全防御体系。
IT168企业级鐏?粧鍙戝竷2015瀹夊叏鎶ュ憡
娴佹皳杞?欢娉涙互PC浜掕仈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氓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