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产业分布情况服装相关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怎样?人才方面存在哪些困难

聚焦宁波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
信息来源:宁波日报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字体:[
(张悦&制图)(张悦&制图)  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这是摆在宁波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  新征程,需要新驱动。对于宁波而言,迫切需要发展“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以人才筑就优势,以人才赢得未来,为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重大部署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近日,《宁波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重磅出炉,《规划》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建设“蔚蓝智谷”和人才生态最优市为目标,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宁波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一张人才蓝图徐徐展开。  在这份沉甸甸的《规划》之中,有哪些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的好路径、加快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创新转型发展的新方法、助力城市发展腾飞的新驱动新平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聚焦《规划》,“聆听”这关于人才发展的时代新强音。  高端引领,服务发展  “高大上”人才推动“智造”升级  到2020年,力争自主申报入选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人才分别达到120人和300人,入选市“3315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人、高端创业创新团队200个,博士(博士后)人才达到8000名,高级职称人才9万人,在甬创业创新的海外人才达1.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30%。  “工业4.0”“互联网+”“智能经济”……全球经济风起云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孕育着新一轮的产业变革。过去30多年,宁波依靠改革开放,从小渔村变成了知名港口城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时刻,宁波能否抓住经济转型机遇,继续勇立潮头,再创辉煌?  “高端人才,对于引领产业创新转型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在全市各类高端人才的共同努力下,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突破5.8万件和4.6万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519家,人才贡献率达到37%,为宁波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十三五”期间,如何紧扣宁波产业经济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经济人才供给,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机融合?《规划》给出了明晰的解答——宁波将构建集“宁波帮”亲情网、顶尖人才聚合网、莘莘学子回归网、海外工程师引智网、高技能人才培育网为一体的人才引育“五网”体系,实施吸引优秀甬籍学子回归的“凤来雁归计划”,在重要产业、重大战略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产业经济人才队伍,形成“高端人才育高端成果、高端成果筑高端产业、高端产业聚高端人才”的格局。  科技发展一直是促成产业革命的最关键引擎,科技领军人才更是关键之关键。下一个华为、腾讯,能不能在宁波起步,取决于有没有一支一流的创新型领军科技人才队伍。《规划》明确,我市将更大力度引进创新型领军科技人才,尤其是具有原始创新能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有望引领产业转型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力争引进院士5名以上、实现两院院士自主培养零的突破;鼓励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面向需求的应用研发,让科技加快转化,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头顶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光环”,宁波如何唱好“双城记”?实施制造业人才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技能宁波”三年行动计划,造就一支以企业家、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覆盖制造业研发、转化、生产、管理等全链条的人才队伍,这是《规划》给出的答案。同时实施智能经济人才特别支持计划,大力引进培养智能经济领军人才,实现制造向“智”造的升级。  产业导向,是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遵循。围绕发展具有城市特质的海洋经济和绿色石化、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信息经济、时尚、贸易物流、金融、健康、旅游等十大“千亿级产业”,我市将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才举措,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私人订制”企业家人才和“宁波帮”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方案”,打造更为完善的企业家人才成长“生态系统”,让“宁波帮”的精神继续传承,让“科学家+企业家”特质的复合型企业家在甬集聚。  精准施策,优化结构  “多元化”人才提升城市“软实力”  到2020年,力争新增城市发展领域高层次人才1000人、高端创业创新团队300个,其中重点支持150名高层次人才、100个高端团队,全市人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引领支撑城市发展领域相关产业升级、学科建设效能明显提升,形成若干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产业和学科。  漫步老外滩,徜徉三江口,宁波不仅以商业兴城,更以品质立城。总体来看,我市人才结构还有待优化,要通过人才结构优化,推动城市品味的提升,促进城市吸引力和魅力值的提升。  “一个城市的发展,除了经济领域的‘硬实力’,也需要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软实力’。多元化引才,就是希望通过集聚一批城市发展领域紧缺急需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服务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宁波。”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对此,我市将在下一个5年大力推进“泛3315计划”。这项人才政策,将目光聚焦在城市发展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上,涉及信息经济(电子商务)、港航物流、金融创投、文化体育、教育卫生、时尚创意、科技服务等领域,对入选人才给予50万元资助、入选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知名文艺大师的工作室、“文艺范儿”的青年艺术新秀、满腹经纶的社科专家、有潜力的奥运项目训练团队……我市将着重吸引这些文化体育人才来甬扎根,进而引领带动更多文化体育人才成长,让“书藏古今”的甬城焕发出时代的新色彩。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我市将重点打造民间优才“万人计划”,以选拔培养技术型、技能型民间人才为统领,分领域发掘基层群众中有一技之长、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激励民间人才扎根基层创业创新、传承技艺,形成民间优才制度化、常态化培养机制,让民间非遗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无论是息息相关的教育卫生人才,还是家长里短的社会工作人才;无论是扎根乡土的农村实用人才,还是聚焦生态保护的环保人才;无论是术业专攻的法治人才,还是牵线搭桥的科技服务人才,都能在宁波找到自己发挥才能、成长圆梦的舞台。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切切实实为各领域各层次人才,打造专门的人才培养工程,欢迎各类人才“对号入座”,携手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宁波“加油”。  筑巢引凤,开放聚才  特色平台筑造创新“梦圆”之地  到2020年,力争建成“千人计划”产业园5家左右,其中省级2家,新建一批海外孵化器、离岸创业园、特色小镇、众创空间、雁巢空间等新型创业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留创园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0家、学会服务站40家、院士工作站120家、专家工作站4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00家。  禽择良木而栖,凤非梧桐不栖。对人才而言,看中的不仅是好政策,更是开放式的创新平台、融洽和谐的创业氛围。  从白纸开始,从零点出发。“十二五”期间,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千人计划”产业园等一大批“高大上”的人才发展平台在宁波拔地而起。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87家、国家和省级学会服务站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100家、重点创新团队340个、合作共建各类创新平台400多个。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重大创业创新平台集聚人才这篇文章,围绕产业发展布局,推进人才发展平台体系建设,提升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支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充分发挥平台的人才‘虹吸效应’。”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构建“两城”高地,发展特色产业,集聚高层次人才。新材料科技城将加快建设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新材料产业联合研究院、宁波国千产业联合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学院等重点平台,进一步打响“新材料产业看宁波、搞新材料来宁波”品牌;以建设梅山新区为契机,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将加快宁波大学梅山海洋科教园、海洋创新创意创业基地、海洋金融小镇等重点人才集聚平台的落户、建设、发展,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区、海洋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千人计划”产业园驶入“加速道”。其中,余姚园区将持续推进孵化基地、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建设机器人小镇、留学报国基地等平台;宁海园区则将加快引进生命健康产业研发平台、高端人才,形成产业链规模效应。  打造“特色小镇”,定制“小而美”的专项产业政策。从特色小镇建设实际需求出发,我市将加大智能经济、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金融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制定专项人才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引育政策,对重大人才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人才集聚区,让领军人才、基础人才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实现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众创平台建设,打造一系列创业创新“圆梦工场”。全力建设重大装置、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高校院所建设高端科研平台,建设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众创空间、企业创新平台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承载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引才主体地位,全面激活创业创新基因。预计到2020年,全市将累计引进共建科研平台500家,建成50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100家以上众创空间。  深化改革,释放红利  体制机制改革彰显满满诚意  到2020年,形成更加完备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建成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力资本投资占生产总值比例达17.5%,人才创业创新服务环境、生活保障、社会氛围持续改善。  古人有云,变则通,通则久。同样,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破解人才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举,是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规划》,我们看到了宁波跟自己较真、向改革要红利的决心——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结合落实市人才发展新政策25条,在人才管理体制、引进集聚、培养支持、分类评价、激励机制、流动配置、扶持服务以及优先发展等关键环节深化改革。  在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上,我市将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顶尖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不受岗位总量、岗位等级、结构比例限制;科研人员承担企业科研项目所获收入、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科研经费绩效奖励,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  在事关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改革上,我市将清除制约人才流动障碍,以市场供需为导向,提高人才的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港,经认定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在企业工作或创业期间可挂靠人才创新港,5年内保留事业单位身份;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在职创业并按规定获得报酬。  在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上,我市将完善科研成果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人才创新成果转化。其中,落实企业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股权奖励,允许在规定年限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探索其他领域高层次人才股权奖励制度;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不得低于70%,鼓励科研成果优先在市内转化。  在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方面,我市将继续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建立体现人才职业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制定人才市场化评价指导意见,加快探索形成以用人单位为主导的人才评价机制,深化企业和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职称、资格自主评价以及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两个自主”评价机制。  潮起东方群贤至,蔚蓝智谷有乾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宁波正张开双臂,踌躇满志,迎四海英才扎根创业创新;面对新的时代机遇,宁波正蓄势待发,储备动能,为有识之士筑就圆梦之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趁现在的双手还能拥抱彼此,趁我们还能呼吸,去见你想见的人,做你想做的事。
 下载此文档
政府产业政策与宁波服装业发展往研究
下载积分:1250
内容提示:政府产业政策与宁波服装业发展往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7|
上传日期: 02:56:0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25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政府产业政策与宁波服装业发展往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暂无¥60.7元(北发价)更新于19天前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
满99免运费
¥63.8元(亚马逊价)更新于703天前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 免运费
¥66.9元(文轩网价)更新于19天前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
¥68.6元(博库价)更新于703天前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
暂无¥69.5元(当当价)更新于19天前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
¥70.3元(甲虎价)更新于703天前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
¥72.2元(99书城价)更新于1388天前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
¥73.9元(互动价)更新于796天前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
¥74.8元(京东价)更新于703天前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
¥88.0元(蔚蓝1星会员价)更新于19天前
<font style="color:#ff元
<font style="color:#ff元
<font style="color:#ff元
<font style="color:#ff元
<font style="color:#ff元
&&&&本书对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进行详细描述,总结提炼行业发展特征、捕捉行业企业动向与创新,提出产业发展建言。全面客观反映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梳理宁波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经验和成就,及时探析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问题,前瞻性地建言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本书包括五大部分:产业发展环境、运行状况及特征、行业动向与创新、发展预测与建言及课题研究等内容,以年度跟踪和实证分析的方式,编撰年度发展报告。本书以翔实资料和一手数据对纺织服装产业相关人士有务实的启发、借鉴意义。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对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进行详细描述,总结提炼行业发展特征、捕捉行业企业动向与创新,提出产业发展建言。全面客观反映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梳理宁波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经验和成就,及时探析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问题,前瞻性地建言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以翔实资料和一手数据对纺织服装产业相关人士有务实的启发、借鉴意义。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对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进行详细描述,总结提炼行业发展特征、捕捉行业企业动向与创新,提出产业发展建言。全面客观反映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梳理宁波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经验和成就,及时探析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问题,前瞻性地建言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以翔实资料和一手数据对纺织服装产业相关人士有务实的启发、借鉴意义。
第一篇产业发展环境一、经济的阶段性(一)全球化加快了产业国际化进程(二)信息化加速了产业创新型发展(三)现代化推动了产业的转型调整二、经济的复杂性(一)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二)市场呈现复杂多变性第二篇运行状况及特征一、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定量分析(一)产销产值增长幅度远超利税增长幅度(二)服装和化纤产量增长均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三)服装业产品销售率同比下降(四)出口回升缓慢,内销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第一篇产业发展环境一、经济的阶段性(一)全球化加快了产业国际化进程(二)信息化加速了产业创新型发展(三)现代化推动了产业的转型调整二、经济的复杂性(一)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二)市场呈现复杂多变性第二篇运行状况及特征一、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定量分析(一)产销产值增长幅度远超利税增长幅度(二)服装和化纤产量增长均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三)服装业产品销售率同比下降(四)出口回升缓慢,内销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五)自主研发备受重视,新产品产值大幅增长(六)相对效益增长趋缓,成本控制尚有空间(七)运行质量平稳,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二、2011年销售和市场情况(一)全国服装销售额增长减缓(二)宁波服装销售稳健前行三、2011年纺织服装产业外贸情况(一)纺织服装出口总体趋平,子行业增长升落不一(二)出口增幅明显回落,服装业拖累整体增长(三)出口依存度快速下降四、2011年品牌发展情况(一)品牌时代的新发展(二)品牌数量浙江之首,品牌分布鄞州领衔五、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资本运作情况(一)资产和科技投入大幅增长(二)资本运作多元化六、2011年劳动就业情况(一)生产要素成本增长突出(二)行业人才吸引力趋弱(三)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七、行业发展特征(一)对宁波市工业经济贡献依然显著(二)行业结构加速调整(三)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两化融合的支撑作用继续彰显(四)内外销比例持续回归调整(五)转型升级加快,促进质效增强第三篇行业动向与创新一、整合国际资源优化产业链(一)产业转移与总部经济方兴未艾(二)申洲集团产业链创新二、在产业格局调整中蜕变、大小微企业共建生态圈(一)雅戈尔企业从技术密集型转向艺术创意型(二)太平鸟从提供服装产品转向提供“时尚解决方案”(三)罗蒙重构流程降低库存(四)杉杉筹谋战略升级(五)中小服装企业自创品牌,“触电涉网”直销三、挖掘内生驱动力,优化发展模式(一)综合内生驱动发力(二)科技创新驱动行业进步(三)内需市场引导企业强劲增长(四)品牌价值的提升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四、创新图谋前程、企业破茧突围(一)信息化变革服务管理(二)创意时尚助力企业三级跳(三)电商推进GXG三攀高峰五、服装多元发展,女装、童装与男装齐增色(一)女装发展风生水起(二)童装发展势如破竹六、切合衣装趋势,功能服装方兴未艾(一)雅戈尔堪当国内功能服装先行者(二)宁波雪狼,户外服饰一匹黑马七、绿色环保引领纺织服装新潮流(一)追捧环保服装(二)关注再生服装(三)循环利用废旧纺织品第四篇发展预测与建言一、增长进入平缓阶段,“保优挖潜”促发展(一)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产业市场拓展增压(二)人才遭遇困境,企业创新缺乏支撑(三)“保优挖潜”促发展二、创新供应链金融,缓解资金链压力(一)融资不畅,中小微企业遭遇资金链压力(二)供应链金融正成为有效融资模式三、转型升级面临新考验,“两化融合”及“七转变”成为关键点(一)转型升级面临新考验(二)转型升级关键点四、西方国家再工业化的影响与建议(一)西方国家再工业化对产业的影响(二)西方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建议五、城市时尚力提升烘托服装产业发展(一)宁波城市时尚力基因优良(二)服装产业转型时尚创意业有赖于城市时尚力提升六、社会进入创意时代,品牌发展成重中之重(一)创意社会催生产业转型创意业(二)品牌建设任重道远第五篇课题研究一、国内外典型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一)传统产业及其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省际比较(三)国际比较分析(四)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启示二、纺织企业生态化水平评价研究(一)社会经济意义(二)浙江纺织企业生态化水平的问卷调查分析(三)浙江纺织企业生态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基于调研反映的生态化信息(四)浙江纺织企业生态化水平的评价方法(五)浙江纺织企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机构的设立与规则的制订(六)实现浙江纺织企业生态化水平评价目标的政策创新
&&&&本书对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进行详细描述,总结提炼行业发展特征、捕捉行业企业动向与创新,提出产业发展建言。全面客观反映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梳理宁波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经验和成就,及时探析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问题,前瞻性地建言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本书包括五大部分:产业发展环境、运行状况及特征、行业动向与创新、发展预测与建言及课题研究等内容,以年度跟踪和实证分析的方式,编撰年度发展报告。本书以翔实资料和一手数据对纺织服装产业相关人士有务实的启发、借鉴意义。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 第一篇产业发展环境2011年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从整体上来看,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继续推进,各项指标增长基本正常,运行的态势总体平稳。但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原料价格波动、货币政策紧缩、人民币升值要素及用工成本上升等多种矛盾的制约,行业出口数量呈下滑趋势,利润增长逐一回落,规模以下的中小微型企业经营压力比较大,行业自身调整和创新工作面临着新挑战。2012年初纺织服装行业总体保持平稳,但仍面临国际市场萎缩、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风险,上半年行业将在较为严峻的形势下运行。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进入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纺织服装产业环境总体上仍然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的显著特征。因此,认清当前形势,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平稳增长,是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一、经济的阶段性经济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上。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快了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化进程。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信息化加快了纺织服装业以采用高新技术为主要标志、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业升级进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最重要的内生动力。(一)全球化加快了产业国际化进程纺织服装业是我国最早也是最全面实践全球化的行业,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了纺织工业的国际化进程。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成为外贸出口竞争优势最明显的行业。在全球化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另一个表现为出口发展迅猛,同时发展了跨国配置资源的能力。我国纺织品出口中属于品牌产品出口的企业,29%都是自主品牌。服装也从最初的加工贸易发展到贴牌生产,再发展到品牌出口。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更是中国建设纺织强国进程中关键十年的起点,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化进入实操阶段,国际化将深入行业各个环节和领域,并颠覆性地改变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形态,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供应链国际化、研发设计国际化、制造国际化、市场国际化、渠道国际化、品牌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外延服务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等均将作为国际化的手段和方式,特别是供应链国际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实现突破的关键点。本着开放的心态,掌控、分配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是未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二)信息化加速了产业创新型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加速了纺织服装业向创新型产业的转变。自20世纪中叶开始,人类进入高技术时代,这为中国纺织产业提升带来重要战略机遇。新型纤维材料分子技术和工程技术一系列突破;新型纺纱技术大规模发展;织造、染整新技术使中国面料自给率达95%以上;节能节水和循环技术较快发展;信息化技术如ERP、RPID等技术得到推广;技术纺织品大大拓展了产业消费领域;纺织机械制造业向智能化、模块化、数字化、系列化发展。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对纺织技术、设备、标准等方面的进步与升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其中对纺织行业信息化技术提出了指导性的发展要求。近几年,在纺织行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工作应该在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行业电子商务建设等方面重点加以推进。新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跨国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流通方式的变化,由此促进了产业结构从纵向分工向横向分工、部件分工的转移。纺织服装产业在跨国产业链中的地位升级,产业经济从线性结构向网络结构演变,同时虚拟经济日益融入实体经济和消费人群的日常生活,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开始深度融合,现代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加。2011年,网上轻纺城“纺织云”得到了行业的公认,成为国内首个专门针对纺织企业的云计算平台。同时,“中国云”产业发展国家级规划《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出台,意味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云经济”的到来。这些都对我国纺织服装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现实的挑战。我国纺织信息化推进多年,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产品设计数字化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生产制造和物流管理信息化等领域刚刚起步,还面临一系列应用瓶颈和技术难题。如何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物流,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扩大信息化系统的覆盖面,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是目前纺织服装产业必须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三)现代化推动了产业的转型调整当前,纺织服装企业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之下。作为较早市场化的行业之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危机和机遇,除了搭建多元化的市场渠道和构建适合市场的产品线以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是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经历了从自然人企业、老国企体制的企业向公司制企业的过渡。从资本构成看,国有企业已完全失去了服装产业的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主体。家族型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经济上的独立性和管理上的垄断性特征非常明显。我国现有纺织服装骨干企业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起家的民营企业,这些成功企业即将进入“更年期”。有关研究资料表明:80%的企业生命周期不足3年,10%左右的成功企业寿命也只有8~10年,而能够经营40年以上的企业大约只有2%。因此,如何顺利地度过这一“危险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刻不容缓。在当前形势下,纺织服装企业需要重新构建和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在坚持现代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调整。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并完善相互间的约束机制,加强纺织服装行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企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组织形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这是构建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避免人才流失的首要措施。二、经济的复杂性(一)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加,欧元区债务危机不断加剧、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从国内来看,政府实施“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发达经济体活力不足、市场信心下降,世界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低迷。虽然我国经济增长可以保持在合理较快增长区间,物价涨幅也将逐步回落,但宏观调控依然面临众多挑战,因此也要做好应对复杂经济局面的准备。具体对纺织服装产业而言,当前企业面临着“用工荒”“融资荒”“电荒”和高成本构成的“三荒一高”困境。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用工成本快速提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再加上银根紧缩、电力紧张等因素,对小型微型纺织服装企业造成较大冲击,持续向好的压力加大,产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2011年,我国国内市场需求调整明显。城乡二元化市场格局已经被打破,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蓬勃兴起,为内需的数量增长提供了较为持续的保障。虽然近几年内销市场表现良好,但由于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平稳回落、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等现实问题,整个国内消费需求将受到抑制。2011年,从大型零售百货的观测数据来看,销售数量呈个位数的增长,增长缓慢,甚至随着价格上涨销售数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将从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消费将更加趋于理性。2011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成本连续大幅上涨,国内棉花等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原料供给质量、价格、交货期等问题频出;国际经济不景气导致国际服装采购业对成本价格敏感度提高;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国际加工业竞争国蓄势发力等,这些因素的叠加作用,导致订单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的现象爆发,行业出口形势急转直下。从欧、美、日等我国传统出口市场需求来看,作为消费必需品,服装商品在发达国家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基本稳定。发达国家订单大规模转移是基于成本及质效考虑,也是由于我国的竞争国行业得到发展,从而降低了市场对中国的依赖度。这些竞争国发展加速,在低端加工领域已经显示出更强的成本价格优势,其中一部分还利用地缘优势充分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对我国主要依靠绝对成本优势和完整产业链供货优势的出口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综上所述,在经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进入了调整期,各项经济运行指标或将不再保持过去两位数甚至更高的增长,特别是出口增长必然回落到低位区间。纺织服装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也将进一步改善。行业将继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十年周期性发展历程后,再次经历调整、积累、淘汰和发力的产业演进过程。尽管在指标数据上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进步速度将放缓,但产业体系的构建、价格体系的重塑、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将使纺织服装产业内在素质发生根本变化、得到根本提升,从而完成我国服装产业在国际分工中产业地位的升级,并以此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二)市场呈现复杂多变性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我国未来消费趋势将呈“M”型。所谓M型消费,即14%的消费者只买高端产品,使得高档产品一片火爆,而86%的消费者更加贫穷,对中档产品购买不起,他们纷纷购买低档产品,使得低档产品也一片火爆,而中档产品不断萎缩。我国消费形态将进入一个高档和低档好、中档萎缩的M型消费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也将出现以下的消费趋势。1?服装高级定制成为国内品牌服装企业竞争的“蓝海”全球经济低迷,众多国内服装企业将业务重心转向国内市场。一些原来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加大国内渠道开拓,而另一些原来加工生产的代工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品牌,加上国外知名服装品牌大力开拓中国市场,一时间国内成衣服装市场硝烟四起,竞争日趋激烈。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端消费人群已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机器制造的成衣,以手工制作、个性化和高品质为特点的服装高级定制成为他们服装消费的首选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毋庸置疑,高端定制成为国内品牌服装企业竞争的“蓝海”。2?消费者渴望制订并参与产品的创造与体验纺织服装企业可采取一些行动来迎合当今“个性化社会”的喜好,强化自身在消费者生活中的角色。首先,积极研究市场行为和本地消费者,帮助企业获得具有可行性的见解。其次,让消费者参与创新,在纺织服装产品研发中赋予消费者发言权。例如中国驰名商标维科家纺日起,在宁波、遵义、郑州、湖州、宜兴、温州、株洲、怀化等城市,强势推出“你体验,我买单”保暖家纺――暖睡康全国巡演。在瑟瑟寒风中,大批观众不畏严寒,亲身体验了维科暖睡康“贴身即暖”的保暖效果,这为维科保暖家纺系列产品铺开了一条体验营销的特色之路。3?网络购物渐成一种生活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完善,网络购物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03亿,同比增长28.5%,但网购渗透率为40.6%,远低于2010年美国的64.3%和韩国的66.0%;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019亿元,同比增长56%。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近10%的零售销售将在网上进行。中国网络零售销售额将增长两倍,达到3600亿美元以上。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中国19~30岁左右的学生和白领是网络购物的主力军,30~40岁人群网购参与率提高,月收入3000元以上中高收入人群网购比例提高。电子商务是一把双刃剑。网站销售具有成本低、索要返点低、无地域限制的优点,因此其销售价格一般低于实体经销商20%~30%,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利用网络的空间无限、传播速度快、运营成本低和易于管理等特性,让网店成为实体店的左膀右臂,为纺织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添加了新动力。第二篇运行状况及特征第二篇运行状况及特征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宁波纺织服装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领先全国的时尚产业,继续对发展我市经济、促进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也继续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纺织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优势做着贡献。宁波的纺织服装产业可分为纺织、服装和化纤三大板块,近年来,国际国内各类经济风波均对其带来深刻影响,但产业的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发展总趋势仍未改变。以下图、表显示的规模以上企业(指主营业务收入2011年为2000万元以上,之前为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有关数据可基本反映出这三大板块自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各年发展情况和变化轨迹。2011年,由于统计口径变化,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由上年的2036家减少至933家,但有关经济指标除出口绝对值外仍取得正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1238.23亿元,同比增长19.62%;销售产值1184.38亿元,同比增长19.42%;出口交货值432.74亿元,同比增长0.92%;利税103.79亿元,同比增长9.43%,其中利润74.65亿元,同比增长3.26%;资产规模1136.56亿元,同比增长13.86%。一、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定量分析2011年,受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出口下行和风险加大的双重压力。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产业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克服原料价格波动、劳动力资源短缺、融资难、贷款成本高等相关政策等不利影响,产业全年保持平稳发展。(一)产销产值增长幅度远超利税增长幅度1?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出口增长近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不断上升,自2011年起,国家统计局将规模以上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受划分标准的影响,2010年宁波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36家减少至931家,但产值、利税等总体影响较小。为保持数据的连续性,以下的年对比数据均超过两年,2010年的统计数据分原2010年度数据和新2010年度数据。两者有一定区别,但差异不大。原2010年度数据为按原标准统计的数据,新2010年的数据为按新标准统计的数据,2010年与2011年比较时均统一按新标准统计的数据。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按新标准统计,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有933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38.23亿元,同比增长19.62%;累计实现利税额103.80亿元,同比增长9.44%;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432.74亿元,同比增长0?92%。分析纺织、服装和化纤三大行业工业总产值,化纤业出现较大增长,达33?14%;分析三大行业利税总额,工业总产值增长最快的化纤业却出现较大的负增长,达-17.06%;分析三大行业出口交货值,纺织业出口出现负增长,为-1.94%、服装行业增长放缓,为1.24%,化纤业实现低基数增长,同比增长48?34%(表2-1-1、图2-1-1~图2-1-3)。表2-1-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规模数据年份年年(原)2010年(新)2011年纺织业工业总产值(亿元)475...24738.05 利税额(亿元)35.59.出口交货值(亿元)249...12340.44服装业工业总产值(亿元)274...81211.10利税额(亿元)26.31.出口交货值(亿元)161...4565.25化纤业工业总产值(亿元)184...12289.08利税额(亿元)4.702.404.8.53出口交货值(亿元)17.17.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分行业工业总产值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分行业利税额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分行业出口交货值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利税额和出口交货值三大指标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9.62%、9.44%和0.92%,增幅明显放缓,尤其是出口交货值几近零增长(表2-1-2、图2-1-4)。表2-1-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三大指标同比增长比较年份年年2011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5.56.711.利税额增长(%)17.98.9.44 出口交货值增长(%)14.56.980.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三大指标同比增长比较纵观2011年期间宁波纺织业、服装业和化纤业三大指标增幅,各有不同的表现(表2-1-3、图2-1-5)。表2-1-3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三大指标分行业同比增长比较项目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合计工业总产值增长(%)17.19.62利税额增长(%)11..069.44 出口交货值增长(%)-1.641.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52011年纺织服装产业三大指标分行业同比增长比较2011年,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工业总产值均有较大增长,但出口交货值最大的纺织业出现产值负增长。化纤业出口交货值增长快,但由于其基数小,导致总出口交货值几近零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工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长最快的化纤业利税却出现较大负增长。2?细分行业各有特点纺织、服装、化纤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利税额和出口交货值在纺织服装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三大细分行业在产业升级上的不同表现。纺织业是出口大户。2011年,其出口交货值占到纺织服装产业总出口的78?67%,服装业占15.08%,化纤业占6.25%。服装产品获利能力最高。纺织业以占比59.61%的工业总产值创造了65?07%的利税,利税占比略高于产值占比;服装业以17.05%的总产值比例创造了26.71%的利税,其产品获利能力高于纺织业;而化纤业以23.35%的产值占比,仅创造了8.22%的利税,处于末端(表2-1-4、图2-1-6)。表2-1-42011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细分行业占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比例项目行业工业总产值(%)利税额(%)出口交货值(%)纺织业59. 服装业17.化纤业23.358.226.25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62011年纺织服装细分行业占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比例纺织、服装、化纤三大行业中,只有化纤业的结构以内贸为主,其出口份额所占的比例最低。3?亏损企业数量增加,亏损额增大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发展不平衡,亏损面除化纤业增加外,纺织业与服装业基本与上年持平。纺织业亏损面上升了0.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129.72%;服装业亏损面下降了0.97%,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1.01%;化纤业亏损面上升了9.15%,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了4.87%。全产业产值、利润各增长19?62%、3.28%,产值增长大于利润增长。人均工业产值均出现较大增长,但人均利润增幅小于人均产值增幅,特别是化纤业人均利润同比下降22.77%(表2-1-5)。表2-1-5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亏损及盈利行业指标 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数值同比(%)数值同比(%)数值同比(%) 企业单位数(家)81.49亏损企业数(家). 亏损面(%)16.640..亏损企业亏损金额(万元).-11..87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5..工业总产值(万元)7.11.33.14利润总额(万元).1.-22.30人均工业总产值(万元/人)37.13..33人均利润(元/人).2.-22.77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4?行业生产和销售产值增长远大于利税和出口交货值增长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均大幅增长,但利税额、出口交货值增长幅度远小于产值增长幅度,资产规模继续增长,达13.82%(表2-1-6、图2-1-7)。表2-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年度指标年年金额(亿元)同比(%)金额(亿元)同比(%)金额(亿元)同比(%)金额(亿元)同比(%)工业总产值991.106..0.9.62续表 年度指标 年年金额(亿元)同比(%)金额(亿元)同比(%)金额(亿元)同比(%)金额(亿元)同比(%)销售产值951.003.利税额70.806.102..809.44出口交货值456.506.515..740.92资产规模875.105.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利税额及同比增长2011年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创利稳步提高,化纤业利润呈现负增长;利润增长均小于产值增长,获利水平下降(表2-1-7)。表2-1-7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利润指标行业 利润(亿元)同比(%)纺织企业48.884.24 服装企业19.8911.60 化纤企业5.89-22.30合计74.663.28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二)服装和化纤产量增长均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1?纺织业2011年纺织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共完成纱29.77万吨,同比增长13.19%;生产(坯)布38079万米,同比下降15.28%;生产印染布96610万米,同比增长24?51%;生产帘子布3.37万吨,同比下降15.54%;生产绒线6488吨,同比增长180.87%;生产呢绒2143万米,同比下降50.70%(表2-1-8、图2-1-8)。表2-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年度项目 年年2011年纱(万吨)21.26.3029.77同比增长(%)2.. 布(万米)9同比增长(%)17...28印染布(万米)10 同比增长(%)3..帘子布(万吨)3.964.484.603.993.37 同比增长(%)-28.-13.26-15.54绒线(吨)106488 同比增长(%)-47.54-1..91180.87呢绒(万米) 同比增长(%)-9..281.35-50.70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产品产量同比变化图主要纺织品与浙江省和全国对比,纱、印染布、绒线的增长均超过浙江省和全国水平,但布、帘子布、呢绒却均出现负增长(表2-1-9)。表2-1-9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对比表地区项目宁波市浙江省全国纱(万吨)29..47 同比增长(%)13.196.5212.43布(亿米)19.82 同比增长(%)-15.印染布(亿米)93.03 同比增长(%)24.517.906.67 帘子布(万吨)3.同比增长(%)-15.544.0115.27 绒线(吨)905 同比增长(%)180.呢绒(万米)6 同比增长(%)-50.70-1.591.35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和《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全年各月份生产基本平稳,9~10月产量相对较高(表2-1-10,图2-1-9~图2-1-13)。表2-1-~12月宁波规模以上纺织业各类产品月产量表项目月份纱(吨)布(万米)印染布(万米)帘子布(吨)绒线/毛线(吨)呢绒(万米)1~2月.97..073月.558..244月.778..395月.509..936月.740..637月.904..57 续表项目月份纱(吨)布(万米)印染布(万米)帘子布(吨)绒线/毛线(吨)呢绒(万米)8月.089..899月.471...684.482.月.831...794.74.28297.30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9月纱产量变化图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12月布和印染布产量变化图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12月帘子布产量变化图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12月绒线/毛线产量变化图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12月呢绒产量变化图2?服装业2011年宁波服装企业产量下降,全年仅完成服装生产10.30亿件,比亿件下降33.59%。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其中机织服装1.42亿件,比亿件,同比下降28.28%;针织服装8.88亿件,比亿件,同比下降34.32%。机织服装中,西服及西服套装2071.73万件,衬衫5422.41万件,羽绒服554.99万件。宁波服装产量的重心在针织服装,针织服装的产量走势决定了宁波服装总产量的走势(表2-1-11、表2-1-12、图2-1-14)。表2-1-112011年宁波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对比表地区项目 宁波市浙江省全国服装(亿件)10..20 同比增长(%)-33.591.548.14机织服装(亿件)1..11 同比增长(%)-28.282.0310.03针织服装(亿件)8..09 同比增长(%)-34.321.036.13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和《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表2-1-~12月宁波服装分类产量表项目月份服装(万件)机织服装(万件)总计西服及西服套装衬衫羽绒服装针织服装(万件)1~2月...473月...404月...995月...096月...667月...398月...059月....92..1月....70..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12月宁波服装产量走势示意图 3?化纤业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化纤企业生产平稳,累计完成化学纤维产量172.54万吨,比万吨下降2.67%,而浙江省和全国却分别同比上升17?49%和13.87%。宁波市规模以上化纤企业生产了人造纤维2.81万吨,同比增长6.84%;合成纤维169.39万吨,同比下降3.01%(表2-1-13、表2-1-14、图2-1-15~图2-1-17)。表2-1-132011年宁波规模以上企业化学纤维产量对比表地区项目宁波市浙江省全国化学纤维(万吨)172.362.36 同比增长(%)-2.再生纤维(万吨)2..29 同比增长(%)6.84-9.319.49合成纤维(万吨)169.114.60 同比增长(%)-3.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和《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 表2-1-~12月宁波市规模以上化纤企业产量单位:万吨品种月份化学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 1~2月22.310.月14.930..630.月14.290.月14.790.月14.640..380.月16.040.月13.750.月14.370.月17.400.2917.11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2011年各月产量平稳,没有较大的波动,12月有所增加。人造纤维所占比例较小,合成纤维各月的走势与化学纤维相似,产量略低于去年。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152010年、月完成化学纤维产量比较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162010年、2011年再生纤维月产量比较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172010年、2011年合成纤维月产量比较(三)服装业产品销售率同比下降1?服装业产品销售率同比各月均出现下降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2011年宁波纺织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38.23亿元,同比增长19.6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84.38亿元,同比增长19?42%。分析纺织业、服装业和化纤业1~12月产品销售率可以发现:纺织业的全年产品销售率在94%~96%波动,7~12月同比均有所增长;服装业的全年产品销售率在92%~98%波动,同比均下降,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化纤业的全年产品销售率在92%~96%波动,上半年销售相对较好,下半年同比下降(表2-1-15、图2-1-18)。表2-1-~12月宁波市规模以上分行业产品销售率项目月份 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本月销售率(%)同比增长(%)本月销售率(%)同比增长(%)本月销售率(%)同比增长(%)1~2月94.54-0.. 3月94.20-1..月94.16-1.. 5月94.93-0...076月95.41-0...86 7月96.651...608月96.951...59 9月96.771......80 11月96.701......50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12月宁波市纺织服装分行业产品销售率情况 2?产销均有较大增长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全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增速同比分别为19?62%和19.42%。分行业看,化纤业增幅最大,其次是纺织业、服装业(表2-1-16)。表2-1-16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行业项目 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2011年同比(%)2011年同比(%)2011年同比(%)工业总产值(万元)7.11.33.14企业平均产值(万元).1.1.19人均工业总产值(万元/人)37.13..33工业销售产值(万元)8.8.31.11企业平均销售产值(万元)..9.18人均销售产值(万元/人)36.9..30资料来源: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计算得到(四)出口回升缓慢,内销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球经济复杂,国际市场需求放缓。除化纤业低基数增长较快外,宁波纺织业出口交货值开始出现负增长,服装业增长放缓。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0.92%(表2-1-17)。表2-1-17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出口指标行业 出口交货值(亿元)同比(%)纺织业340.44-1.64 服装业65.251.24 化纤业27.0548.34合计432.740.92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2011年销售总产值继续增长,由于出口形势严峻,企业开始转向内销。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共实现销售产值1184.38亿元,同比增长19?42%。其中实现内销产值751.64亿元,同比增长16.13%。三大细分行业中,化纤业以内销为特征,内销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90.30%,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内销比例也均有提高,纺织业提高7.44%,服装业提高11.86%(表2-1-18、图2-1-19)。表2-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内销产值比较项目行业 年内销产值(亿元)内销占销售产值比例(%)内销产值(亿元)内销占销售产值比例(%)纺织业292..2352.10 服装业163..4866.49化纤业191..9390.30 合计647..6463.46资料来源:由宁波市统计局数据计算所得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19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内销产值及比例(五)自主研发备受重视,新产品产值大幅增长1?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同比下降,各行业不均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完成固定资产实际投资28.05亿元,同比下降5.36%。其中纺织业完成13.49亿元,同比下降28.73%;服装业完成10.45亿元,同比增加130.92%;化纤业完成4.12亿元,同比下降33.49%(表2-1-19、图2-1-20)。表2-1-19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化纤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行业项目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金额(万元)同比(%)金额(万元)同比(%)金额(万元)同比(%)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28.0.-33.49其中:设备购置费...95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20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化纤产业固定资产实际投资示意图2?企业注重自主研发,新产品产值大幅增长2011年,纺织、服装、化纤企业用于科研活动经费支出达到97797万元,同比增加了42.81%。而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全年累计只有2499万元,同比增长了26.54%。可见,宁波纺织服装企业更热衷于科研活动,注重自主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全年共计完成新产品产值2991938万元,同比提高了45.12%(表2-1-20)。表2-1-20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新产品开发与二费支出类别行业科研活动经费支出购置技术成果费用新产品产值金额(万元)同比(%)金额(万元)同比(%)金额(万元)同比(%)纺织业.3.37.84服装业..10.98化纤业.9.78合计.6.45.12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六)相对效益增长趋缓,成本控制尚有空间1?单位利润缓慢增长,人均报酬同步提高根据宁波市统计局对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统计显示,2011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共933家,同比增加0.21%;企业从业人员290176人,同比减少3.91%;企业平均人数同比下降4.11%(表2-1-21)。表2-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单位数及从业人员数年度项目 年同比(%)企业单位数(家) 其中:纺织业服装业 化纤业67681.49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人)-3.91其中:纺织业-5.30 服装业-1.17 化纤业.62企业平均人数(人).11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2011年,纺织服装全产业的企业平均利润和人均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3.05%和7.47%,均低于生产和销售的增长,增长幅度明显放缓(表2-1-22)。表2-1-22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平均与人均经济指标行业项目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合计数值同比(%)数值同比(%)数值同比(%)数值同比(%)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万元).4.3.57企业平均工业总产值(万元).1.1.9.36企业平均销售产值(万元)..9.9.16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万元)..8.7.76企业平均利润总额(万元)739.504...企业平均出口交货值(万元)..6..70人均工业总产值(万元/人)37.13..人均销售产值(万元/人)36.9..人均利润(万元/人)2.2.923.31-22.772.577.47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万元/人)37.10..人均出口交货值(万元/人)17.293.868.652.14.915.02人均劳动报酬(万元/人)3.7.983.5.86资料来源: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计算取得我们对人均利润和人均劳动报酬两个指标进行分析,发现2011年纺织、服装和化纤业从业人员的年人均劳动报酬基本持平,分别为每年3.26万元/人、3.24万元/人、3.28万元/人。值得注意的是,纺织和服装业年人均创造利润低于年人均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只有化纤业略高于年人均所得的劳动报酬,这从侧面反映了纺织业和服装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征(图2-1-21)。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212011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产业人均利润和人均报酬示意图2?成本上升,财务费用增幅加大比较2011年宁波细分行业的成本与费用,发现服装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控制较好,主营业务成本增长幅度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低2.04%,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幅远大于收入增长;而纺织业和化纤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增幅均高于收入增幅,尤其是财务费用,同比全部超过收入增长;纺织业的营业费用控制较好,同比下降了2.49%(表2-1-23)。表2-1-232011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和化纤企业“三费”与主营业务成本比较行业项目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金额(万元)同比(%)金额(万元)同比(%)金额(万元)同比(%)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 (七)运行质量平稳,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继续加快。 1?产业产值增长,减员增效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总体上依然延续了2010年“减员增效”的特点。纺织业平均人数同比下降5.30%,平均利润同比上升4.24%;服装业平均人数同比减少1.65%,平均利润同比上升11.05%;化纤业平均人数同比下降0.86%,但企业平均利润同比下降23.44%(表2-1-24)。表2-1-24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化纤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行业项目 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 数值同比(%)数值同比(%)数值同比(%)企业单位数(家).49681.49亏损企业数(家). 亏损面(%)16.640..亏损企业亏损金额(万元).-11..87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资产合计(万元).26.16.01工业总产值(万元)7.11.33.14销售产值(万元)8.8.31.11主营业务收入(万元)6.9.30.58利润总额(万元).1.-22.30出口交货值(万元)-1..8.34企业平均人数(人)298-5.61-0.86企业平均资产(万元).4.31企业平均工业总产值(万元).1.1.19企业平均销售产值(万元)..9.18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万元)..8.66企业平均利润总额(万元)739.504...44企业平均出口交货值(万元)..6.16人均工业总产值(万元/人)37.13..33人均销售产值(万元/人)36.9..30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万元/人)37.10..78人均利润(元/人)人均出口交货值(万元/人)17.293.868.652. 资料来源: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计算得到2?产品创新贡献明显,新产品产值大幅提高2011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45.12%,高于销售产值增速25.7个百分点。三大细分行业新产品产值增长均高于销售产值的增长。产品创新继续对产业发挥突出的贡献作用(表2-1-25)。表2-1-25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化纤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与销售产值项目行业新产品产值销售产值金额(万元)同比(%)金额(万元)同比(%)纺织业7.18.69 服装业10.8.05化纤业9.31.11 合计5..6019.42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 3?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产成品比例上升2011年,纺织服装产业的销售利润率、产值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产品销售率均有所下降,分别同比降低了0.89%、0.99%、0.67%和0.17%,显示产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表2-1-26、图2-1-22)。表2-1-26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相关效益指标分类统计行业指标分析 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合计销售利润率(%)本年累计6..22上年同期7..11 同比增长-0.780.23-1.46-0.89销售产值利润率(%)本年累计6..30 上年同期7.839.893.567.29同比增长-0.950.33-1.45-0.99 资产利润率(%)本年累计7.317.812.766.57上年同期7.658.854.127.24 同比增长-0.34-1.04-1.36-0.67 续表 行业指标分析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合计产品销售率(%)本年累计96.95.65上年同期95.95.81 同比增长1.19-3.36-1.53-0.17劳动生产率(万元/人)本年累计37..6842.67 上年同期30..9434.28同比增长23.24.48 资料来源: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计算得到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1-22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相对效益指标对比图分析2011年资产经营效率指标,纺织服装产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变化不大,服装业略有下降;资产负债率除纺织业略有下降外,服装业和化纤业略有上升,但变化不大,但化纤业的高负债率值得关注。产成品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均有所增加,表明库存比例较大,尤其是服装业达到18.37%,要有效控制库存,盘活资金;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略有上升,尤其是服装业,达到24.17%,增长了4.25个百分点,要加速货款回笼(表2-1-27)。表2-1-27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相对效益指标分类统计行业指标分析 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合计应收账款周转率(%)本年累计7.184.上年同期6.686. 同比增长0.50-1.933.37-0.03流动资产周转率(%)本年累计1.621.081.811.53 上年同期1.581.281.631.53同比增长0.04-0.190.180.01 总资产周转率(%)本年累计1.090.761.291.06上年同期1.030.881.141.02 同比增长0.07-0.120.140.04资产负债率(%)本年累计58.3.48 上年同期59.63.12同比增长-1.262.182.800.36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本年累计22.0.07上年同期23.9.87 同比增长-1.034.25-0.440.20产成品占流动资产比例(%)本年累计10.12.60 上年同期8.10.75同比增长1.641.721.831.85 资料来源: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计算得到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01%,但利润总额同比仅增长3.28%。可见纺织服装化纤产业的获利水平下降。尤其是化纤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58%,利润总额反而下降22.30%(表2-1-28)。表2-1-28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分类统计表行业指标名称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产业合计数值同比(%)数值同比(%)数值同比(%)数值同比(%)主营业务收入(万元)6.9.30..续表 行业指标名称 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产业合计数值同比(%)数值同比(%)数值同比(%)数值同比(%)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万元)..8.7.760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万元/人)37.10..利润总额(万元).1.-22..28企业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739.504...人均利润(元/人)57307.47资料来源: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计算得到二、2011年销售和市场情况(一)全国服装销售额增长减缓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7955亿元,同比增长24.2%。2011年全年我国服装类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4万亿以上。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全年服装服饰消费稳定增长。1~12月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额平均增幅约为20.9%,服装国内需求比较稳定。根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统计,1~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业服装销售额、数量和平均价格分别同比增长了22.96%、3.87%和17.07%,服装销售量增长比2010年同期大幅回落7.3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服装价格的上涨直接带动了服装消费额的增加。同时,成本上涨压力巨大,涨价减压已见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月全国服装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回升至101.7,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升至102.0。服装出厂价格也创历史新高,1~11月衣着类生产企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3%,比2010年底提高5.3个百分点。(二)宁波服装销售稳健前行2011年面对日益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平稳较快,调整转型积极推进,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价格形势基本稳定,民生品质加快提升的好势头。宁波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宁波市全年实现GDP6010.5亿元,总量再上新台阶,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长高于全国、全省。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从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获悉,2011年全市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779元,同比增长12.1%。从消费结构看,构成消费性支出的“八大类”呈“六升二降”态势:2011年全市市区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为8200元,同比增长18.9%;人均衣着花费2323元,同比增长12.4%;人均居住支出1382元,同比下降15.2%;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181元,同比增长2.4%;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107元,同比增长55.4%;人均交通通信支出3724元,同比增长20.5%;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3028元,同比下降2.0%;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835元,同比增长7.1%。2011年我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总支出人均11253元,同比增长14.9%。在宁波中心城区,目前已经形成以天一商圈为核心的鄞州万达商圈、江东世纪东方商圈、江北万达商圈。城市商圈在2011年呈现出更加庞大、时尚、开放的新模样。2011年以来,四大城市商圈无论在商业格局、还是在服务功能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全市商业中心的天一商圈,变化主要体现在新型商业业态的出现和商业服务功能的完善上。天一商圈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站式”购物休闲广场,是国内一流的融休闲、商贸、旅游、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商业广场,被誉为宁波的“商业航母”。三大新兴城市商圈――鄞州万达商圈、江东世纪东方商圈和江北万达商圈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商圈的扩容和辐射功能增强上。继2009年,我市首家本土连锁百货店――利时百货鄞州店亮相鄞州万达商圈以来,宁波联盛广场2010年也在鄞州万达广场西边亮相;我市首个以时尚休闲消费为特色的商业街区月湖?盛园揭开面纱;全市首个主营进口商品的高端超市OLE落户和义大道,江北万达商圈经过一年的运营,加速了江北地块的成熟,对人口、资源聚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市民生活购物和时尚消费的天地。在2011年,宁波全新国际级名牌正品折扣购物中心――杉井奥特莱斯广场盛大开业,杉井奥特莱斯广场这一全球品牌航母的登陆对于提升宁波整个城市风貌及商业发展的影响力将会起到重要作用。杉井奥特莱斯广场是宁波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高端品牌奥特莱斯,未来将成为宁波市购物新地标。三、2011年纺织服装产业外贸情况(一)纺织服装出口总体趋平,子行业增长升落不一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业出口交货值432.74亿元,同比增长0.9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6.10%。其中纺织业出口交货值340.44亿元,同比增长-1.64%;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出口交货值65.44亿元,同比增长1.24%,化学纤维制造业出口交货值27.05亿元,同比增长48.34%。2011年,由于统计口径变化(2010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按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口径统计),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生产企业家数由上年的2036家减少至933家。为了便于相同口径分析,2010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出口交货值数据为表中“/”后面的数值(表2-3-1、表2-3-2,图2-3-1~图2-3-3)。表2-3-年期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出口交货值及增长率年度年2011年行业出口交货值(亿元)增长(%)出口交货值(亿元)增长(%)出口交货值(亿元)增长(%)纺织业254.78-6...44-1.64服装业187..00/64.45-27.化纤业14.95-29..48.34合计457.350..812.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3-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出口交货值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3-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化纤企业出口交货增长趋势观察年宁波纺织服装出口交货值数据及出口增长率数据,这三年宁波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呈起伏状态,各子行业趋势完全不同。其中纺织业出口年增长为上升态势,年增长为下降态势,出口交货增长情况基本回落至2008年的水平;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经过%增长下降至2010年-27.52%的增长低点后,2011年转向正增长1.24%;化学纤维制造业出口交货增长自2009年以来保持强势增长势头,2011年增长高达48.34%,远超全行业增长水平。表2-3-22011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交货值月累计统计单位:千元本月止累计去年同月止累计同比增长(%) 2月纺织业3919.69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5.10 化学纤维制造业36.123月纺织业0323.9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742.80化学纤维制造业55.26 4月纺织业33217.0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43.45 化学纤维制造业65.655月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35.15化学纤维制造业061.62 6月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436.99 化学纤维制造业352.597月纺织业55200.62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787.28化学纤维制造业月纺织业09101.3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87.07 化学纤维制造业月纺织业44191.0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85.80化学纤维制造业月纺织业43011.3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04.65 化学纤维制造业7951.38 续表本月止累计去年同月止累计同比增长(%) 11月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822.26 化学纤维制造业月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91.24化学纤维制造业2648.34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局图2-3-32011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出口交货值月度趋势(二)出口增幅明显回落,服装业拖累整体增长201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上半年,国际市场需求稳定,出口延续2010年的增势,累计实现25.8%的增长,其中3月份当月增幅高达50.6%。下半年,欧、美、日主要市场经济低迷,外需下滑,加之劳动力成本上涨、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资金短缺及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逐步回落,年终最后两月的增幅均跌至个位数。2011年宁波市纺织服装出口额为79.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其中,纺织品出口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9%;服装出口50.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8%。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均为下降。与全国、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相比,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增速下降幅度均超过全国及浙江省降幅。2011年全国纺织品出口较同期增长减少6.13个百分点,浙江省纺织品出口较同期增长减少5.92个百分点,宁波服装出口增长减少0.77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服装出口较同期增长减少2.56个百分点,浙江省服装出口较同期增长减少3.01个百分点,宁波服装出口增长减少7.92个百分点。服装出口下降为整个行业出口增幅下降之首。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低增长主要是受服装业拖累,见表2-3-3~表2-3-5,图2-3-4~图2-3-8。表2-3-32011年全国、浙江省、宁波市纺织服装出口统计年份地区纺织品同比(%)服装同比(%)合计同比(%)2010年出口额(亿美元)全国770...2923.76浙江省265...6425.03宁波市24.18.770.年出口额(亿美元)全国541.2319.87浙江省329...2720.71宁波市29.10.资料来源:中国海关表2-3-42011年中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数据值月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当月金额(千美元)1至当月累计(千美元)去年同期累计(千美元)累计比去年同期(%)1月 8,242,5,588,5,110,011,月4,026,210,153,,416,318,078,9759.53月 7,898,515,194,,224,033,月8,767,821,583,7,232,188,17622.9续表月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当月金额(千美元)1至当月累计(千美元)去年同期累计(千美元)累计比去年同期(%) 5月9,227,537,537,6,751,278,月8,358,635,638,8,953,217,月8,702,842,829,3,866,819,月8,363,949,505,7,,124.8 9月7,947,656,314,2,,123.3 10月7,449,862,603,0,,,月8,034,769,671,6,,,月8,301,277,040,2,,,42218.3资料来源:中国海关表2-3-52011年宁波市纺织服装出口情况月份商品名称本年累计(万美元)占比(%)去年同期(万美元)占比(%)同比(%)占比同比增减(%)1月服装及衣着附件-0.6-0.4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52月服装及衣着附件.6-1.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0.23月服装及衣着附件.8-1.2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0.14月服装及衣着附件.0-0.8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0续表月份商品名称本年累计(万美元)占比(%)去年同期(万美元)占比(%)同比(%)占比同比增减(%)5月服装及衣着附件.7-0.2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6月服装及衣着附件.10.2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7月服装及衣着附件.60.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8月服装及衣着附件.80.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9月服装及衣着附件.00.2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10月服装及衣着附件.90.0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11月服装及衣着附件.80.0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12月服装及衣着附件.20.0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资料来源:宁波市外经贸局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图2-3-42011年全国、浙江省、宁波市纺织服装出口比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图2-3-52011年中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月度走势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图2-3-62011年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月度走势资料来源:宁波市外经贸局图2-3-7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各月出口情况资料来源:宁波市外经贸局图2-3-8宁波市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各月累计同比增长2011年外需减少使得宁波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速下滑,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工工资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出口成本增加和利润减少等原因也遏制了企业出口的增长。(三)出口依存度快速下降宁波作为我国纺织服装主要出口城市,纺织服装出口一直占据宁波市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纺织服装出口额在全市工业出口商品中排列居前三名。贸易伙伴以日本、欧盟、美国、东盟、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为主,并拓展东盟、俄罗斯、中亚等市场,出口市场排名前三的是欧盟、美国和阿联酋,东盟成为宁波纺织服装出口的新兴市场。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我国进出口外贸依存度为50.1%,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6.1%,进口依存度为24%。这表明外贸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超过50%的外贸依存度,表明我国经济已深度地参与到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中,并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劲增长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同时,2006年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总体呈现回落态势,由2006年的67%回落至2011年的50.1%,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增长方式正在转变,经济增长正由外需拉动向内需驱动转变。随着我国大力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
&&&&版权页:&&&&&&&& &&&&&&&&插图:&&&&&&&& &&&&&&&& &&&&&&&&第一篇产业发展环境&&&&2011年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从整体上来看,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继续推进,各项指标增长基本正常,运行的态势总体平稳。但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原料价格波动、货币政策紧缩、人民币升值要素及用工成本上升等多种矛盾的制约,行业出口数量呈下滑趋势,利润增长逐一回落,规模以下的中小微型企业经营压力比较大,行业自身调整和创新工作面临着新挑战。2012年初纺织服装行业总体保持平稳,但仍面临国际市场萎缩、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风险,上半年行业将在较为严峻的形势下运行。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进入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纺织服装产业环境总体上仍然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的显著特征。因此,认清当前形势,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平稳增长,是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一、经济的阶段性&&&&经济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上。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快了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化进程。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信息化加快了纺织服装业以采用高新技术为主要标志、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业升级进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最重要的内生动力。&&&&(一)全球化加快了产业国际化进程&&&&纺织服装业是我国最早也是最全面实践全球化的行业,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了纺织工业的国际化进程。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成为外贸出口竞争优势最明显的行业。在全球化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另一个表现为出口发展迅猛,同时发展了跨国配置资源的能力。我国纺织品出口中属于品牌产品出口的企业,29%都是自主品牌。服装也从最初的加工贸易发展到贴牌生产,再发展到品牌出口。&&&&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更是中国建设纺织强国进程中关键十年的起点,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化进入实操阶段,国际化将深入行业各个环节和领域,并颠覆性地改变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形态,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供应链国际化、研发设计国际化、制造国际化、市场国际化、渠道国际化、品牌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外延服务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等均将作为国际化的手段和方式,特别是供应链国际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实现突破的关键点。本着开放的心态,掌控、分配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是未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二)信息化加速了产业创新型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加速了纺织服装业向创新型产业的转变。自20世纪中叶开始,人类进入高技术时代,这为中国纺织产业提升带来重要战略机遇。新型纤维材料分子技术和工程技术一系列突破;新型纺纱技术大规模发展;织造、染整新技术使中国面料自给率达95%以上;节能节水和循环技术较快发展;信息化技术如ERP、RPID等技术得到推广;技术纺织品大大拓展了产业消费领域;纺织机械制造业向智能化、模块化、数字化、系列化发展。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对纺织技术、设备、标准等方面的进步与升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其中对纺织行业信息化技术提出了指导性的发展要求。近几年,在纺织行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工作应该在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行业电子商务建设等方面重点加以推进。&&&&新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跨国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流通方式的变化,由此促进了产业结构从纵向分工向横向分工、部件分工的转移。纺织服装产业在跨国产业链中的地位升级,产业经济从线性结构向网络结构演变,同时虚拟经济日益融入实体经济和消费人群的日常生活,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开始深度融合,现代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加。2011年,网上轻纺城“纺织云”得到了行业的公认,成为国内首个专门针对纺织企业的云计算平台。同时,“中国云”产业发展国家级规划《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出台,意味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云经济”的到来。这些都对我国纺织服装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现实的挑战。&&&&我国纺织信息化推进多年,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产品设计数字化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生产制造和物流管理信息化等领域刚刚起步,还面临一系列应用瓶颈和技术难题。如何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物流,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扩大信息化系统的覆盖面,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是目前纺织服装产业必须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三)现代化推动了产业的转型调整&&&&当前,纺织服装企业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之下。作为较早市场化的行业之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危机和机遇,除了搭建多元化的市场渠道和构建适合市场的产品线以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是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经历了从自然人企业、老国企体制的企业向公司制企业的过渡。从资本构成看,国有企业已完全失去了服装产业的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主体。家族型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经济上的独立性和管理上的垄断性特征非常明显。我国现有纺织服装骨干企业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起家的民营企业,这些成功企业即将进入“更年期”。有关研究资料表明:80%的企业生命周期不足3年,10%左右的成功企业寿命也只有8―10年,而能够经营40年以上的企业大约只有2%。因此,如何顺利地度过这一“危险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刻不容缓。在当前形势下,纺织服装企业需要重新构建和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在坚持现代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调整。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并完善相互间的约束机制,加强纺织服装行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企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组织形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这是构建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避免人才流失的首要措施。&&&&二、经济的复杂性&&&&(一)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加,欧元区债务危机不断加剧、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从国内来看,政府实施“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发达经济体活力不足、市场信心下降,世界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低迷。虽然我国经济增长可以保持在合理较快增长区间,物价涨幅也将逐步回落,但宏观调控依然面临众多挑战,因此也要做好应对复杂经济局面的准备。&&&&具体对纺织服装产业而言,当前企业面临着“用工荒”“融资荒”“电荒”和高成本构成的“三荒一高”困境。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用工成本快速提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再加上银根紧缩、电力紧张等因素,对小型微型纺织服装企业造成较大冲击,持续向好的压力加大,产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2011年,我国国内市场需求调整明显。城乡二元化市场格局已经被打破,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蓬勃兴起,为内需的数量增长提供了较为持续的保障。虽然近几年内销市场表现良好,但由于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平稳回落、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等现实问题,整个国内消费需求将受到抑制。2011年,从大型零售百货的观测数据来看,销售数量呈个位数的增长,增长缓慢,甚至随着价格上涨销售数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将从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消费将更加趋于理性。2011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成本连续大幅上涨,国内棉花等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原料供给质量、价格、交货期等问题频出;国际经济不景气导致国际服装采购业对成本价格敏感度提高;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国际加工业竞争国蓄势发力等,这些因素的叠加作用,导致订单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的现象爆发,行业出口形势急转直下。从欧、美、日等我国传统出口市场需求来看,作为消费必需品,服装商品在发达国家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基本稳定。发达国家订单大规模转移是基于成本及质效考虑,也是由于我国的竞争国行业得到发展,从而降低了市场对中国的依赖度。这些竞争国发展加速,在低端加工领域已经显示出更强的成本价格优势,其中一部分还利用地缘优势充分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对我国主要依靠绝对成本优势和完整产业链供货优势的出口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综上所述,在经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进入了调整期,各项经济运行指标或将不再保持过去两位数甚至更高的增长,特别是出口增长必然回落到低位区间。纺织服装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也将进一步改善。行业将继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十年周期性发展历程后,再次经历调整、积累、淘汰和发力的产业演进过程。尽管在指标数据上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进步速度将放缓,但产业体系的构建、价格体系的重塑、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将使纺织服装产业内在素质发生根本变化、得到根本提升,从而完成我国服装产业在国际分工中产业地位的升级,并以此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二)市场呈现复杂多变性&&&&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我国未来消费趋势将呈“M”型。所谓M型消费,即14%的消费者只买高端产品,使得高档产品一片火爆,而86%的消费者更加贫穷,对中档产品购买不起,他们纷纷购买低档产品,使得低档产品也一片火爆,而中档产品不断萎缩。我国消费形态将进入一个高档和低档好、中档萎缩的M型消费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也将出现以下的消费趋势。&&&&1、装高级定制成为国内品牌服装企业竞争的“蓝海”&&&&全球经济低迷,众多国内服装企业将业务重心转向国内市场。一些原来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加大国内渠道开拓,而另一些原来加工生产的代工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品牌,加上国外知名服装品牌大力开拓中国市场,一时间国内成衣服装市场硝烟四起,竞争日趋激烈。&&&&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端消费人群已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机器制造的成衣,以手工制作、个性化和高品质为特点的服装高级定制成为他们服装消费的首选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毋庸置疑,高端定制成为国内品牌服装企业竞争的“蓝海”。&&&&2、消费者渴望制订并参与产品的创造与体验&&&&纺织服装企业可采取一些行动来迎合当今“个性化社会”的喜好,强化自身在消费者生活中的角色。首先,积极研究市场行为和本地消费者,帮助企业获得具有可行性的见解。其次,让消费者参与创新,在纺织服装产品研发中赋予消费者发言权。例如中国驰名商标维科家纺日起,在宁波、遵义、郑州、湖州、宜兴、温州、株洲、怀化等城市,强势推出“你体验,我买单”保暖家纺――暖睡康全国巡演。在瑟瑟寒风中,大批观众不畏严寒,亲身体验了维科暖睡康“贴身即暖”的保暖效果,这为维科保暖家纺系列产品铺开了一条体验营销的特色之路。&&&&3、网络购物渐成一种生活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完善,网络购物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03亿,同比增长28.5%,但网购渗透率为40.6%,远低于2010年美国的64.3%和韩国的66.0%;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019亿元,同比增长56%。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近10%的零售销售将在网上进行。中国网络零售销售额将增长两倍,达到3600亿美元以上。&&&&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中国19―30岁左右的学生和白领是网络购物的主力军,30―40岁人群网购参与率提高,月收入3000元以上中高收入人群网购比例提高。电子商务是一把双刃剑。网站销售具有成本低、索要返点低、无地域限制的优点,因此其销售价格一般低于实体经销商20%―30%,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利用网络的空间无限、传播速度快、运营成本低和易于管理等特性,让网店成为实体店的左膀右臂,为纺织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添加了新动力。&&&&第二篇运行状况及特征&&&&第二篇运行状况及特征&&&&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宁波纺织服装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领先全国的时尚产业,继续对发展我市经济、促进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也继续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纺织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优势做着贡献。&&&&宁波的纺织服装产业可分为纺织、服装和化纤三大板块,近年来,国际国内各类经济风波均对其带来深刻影响,但产业的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发展总趋势仍未改变。以下图、表显示的规模以上企业(指主营业务收入2011年为2000万元以上,之前为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有关数据可基本反映出这三大板块自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各年发展情况和变化轨迹。&&&&2011年,由于统计口径变化,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由上年的2036家减少至933家,但有关经济指标除出口绝对值外仍取得正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1238.23亿元,同比增长19.62%;销售产值1184.38亿元,同比增长19.42%;出口交货值432.74亿元,同比增长0.92%;利税103.79亿元,同比增长9.43%,其中利润74.65亿元,同比增长3.26%;资产规模1136.56亿元,同比增长13.86%。&&&&一、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定量分析&&&&2011年,受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出口下行和风险加大的双重压力。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产业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克服原料价格波动、劳动力资源短缺、融资难、贷款成本高等相关政策等不利影响,产业全年保持平稳发展。&&&&(一)产销产值增长幅度远超利税增长幅度&&&&1、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出口增长近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不断上升,自2011年起,国家统计局将规模以上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受划分标准的影响,2010年宁波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36家减少至931家,但产值、利税等总体影响较小。为保持数据的连续性,以下的年对比数据均超过两年,2010年的统计数据分原2010年度数据和新2010年度数据。两者有一定区别,但差异不大。原2010年度数据为按原标准统计的数据,新2010年的数据为按新标准统计的数据,2010年与2011年比较时均统一按新标准统计的数据。&&&&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按新标准统计,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有933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38.23亿元,同比增长19.62%;累计实现利税额103.80亿元,同比增长9.44%;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432.74亿元,同比增长0.2%。分析纺织、服装和化纤三大行业工业总产值,化纤业出现较大增长,达33.4%;分析三大行业利税总额,工业总产值增长最快的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3511产业体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