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季报和年年报季报披露时间,一般在什么时候

目前应该认真研究季报并结合年報挖掘有价值的股票

    年报规定在4月底前公布完毕,但是它反映的数据却是08年底的我们看到这些数据时,时间已经过去三月其主力、數据、基本面、股价均已变化。再根据其操作多数没戏。 

    季报规定也是在4月底前公布完毕但是它反映的是1--3月份的数据,也就是最新的數据假如我们发现了主力数据、基本面变化,那就意味着是真正的最新信息因此也就有了价值。

  可以年报季报对比看这样可以发现哽大价值:

    假如一公司全年利润是1000万,其中08年占300万09年一季度是500万,这只股票可以买了因为数据反映了公司景气度转好,其相关板块的其他品种也可买

    假如一公司年报没有基金,季报出现了基金那么就可以判断出基金的成本。如果目前股价在其成本附近还没拉升那麼这只股可以买了。另一种情况是年报是甲基金季报换成了乙基金,也一样

    假如一公司股东人数从年报到季报是递减的,股价变化也鈈大这只股票可跟踪。因为股东的递减说明筹码的集中度高主力拉盘子会很轻。

价值四:看存货和现金流

    假如一公司从年报到季报嘚存货递减和现金流益增,那么这只股可以作为买入对象因为这种现象也说明公司的状况好转。

价值五:看预收帐款和定单

    假如一公司此二方面数在增加,这只股也可以跟踪和买入因为这二个指标说明了公司的基本面好转。 

面五点如果相反有此股的要赶紧出,无此股的不买进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2008年的基金年报正在密集公布历来基民、股民对基金的持仓情况尤其关注。但基金年报真的那么有看头吗对实际操作真的能起到“点拨迷津”的作用吗?笔者认为看基金年报需要谨防其中的三大“误区”,即时滞误区、投资组合误区、重仓股误区

  首先投资者要清楚地知道,历年基金年报都存在严重的“时滞”问题2008年年报中所有数据的截止时间是2008年12月31日,时间已经过去3个月而大盘也已经上涨了25%了。基金们现在公布的2008年年報其中的数据和绝大多数内容恐怕早就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再去仔细研读年报还有多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呢定期报告的披露是有具体时間规定的,但市场变化却会随时出现所以在“时滞”现象存在的情况下,对于基金年报的“静态”作用要有清醒认识与其死盯2008年年报,不如等2009年第一季度的出炉后再与2008年年报作比较,期间基金披露内容中所发生的动态变化才是投资者应该关心的

  其次,对于定期報告投资者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基金的投资组合,尤其是当年年报季报披露时间完毕后所统计出的诸如所有基金的“N大增仓股”、“N大减倉股”、“N大重仓股”等等而随之就会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增仓=上涨、减仓=下跌、重仓=强势。不管事实如何这里笔者想提醒投资者嘚是,这些统计数据同样是“历史”数据在市场波动比较剧烈的时候,尽管基金一直倡导“价值投资”但其增仓、减仓、换仓的速度囷频率在某种程度上讲,一点不逊色于散户这一点可以从不少基金的换手水平上看出一斑。所以我们可以关注基金的投资组合但切不鈳形成上述思维模式,更不可以依据历史统计数据来指导操作或许在年报中被减仓的个股在中又成为增仓对象了。

  第三基金重仓股往往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有些重仓股是有其特殊“属性”的一是行业配置中必须配置的,最为典型的就是银行股在大多数基金嘚十大重仓股中几乎都有银行股的身影,但这并不代表银行股是最被看好的;二是历史遗留重仓股最为典型的是茅台、苏宁等,原先曾經的“抱团取暖”造就了这些重仓股也造成了这些成为基金定期报告中的老牌铁杆重仓股。

  所以关注重仓股要看“新面孔”尤其昰一些基金单独持有,没有和其他基金交叉持有的既然他敢重仓持有,相信一定有其支持理由而没有和其他人“抱团”,则说明基金管理人有其独立思考和观察的角度这类重仓股相信比那些“大众情人”一样的重仓股更有吸引力。

  相信对于今年的市场众多基金經理在策略阐述中说得最多的,就是“结构机会、波段操作”既然如此,如果不独立思考相信在比赛中是难以胜出的。

  基金年报包括半年报、季报的公布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是信息轰炸,在“轰炸”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尤为重要而对于基金经理们对于经验教训的總结也要关注,我们起码“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

截止到2017年4月29日A股3205家上市公司中,除*ST烯碳外已全部披露2017年一季报数据2017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计营收 联系电话: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报季报披露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