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什么音响音质好真的就不如现在的音箱了吗

之前??愿意换中控?屏就昰觉?没啥需求,而且也在广东群里听过?多人说换??屏什么音响音质好变差。这次自己亲自试???果然如此。就算把低音那些嘟设置?也是???到原车的什么音响音质好。
原车什么音响音质好的重低音效果?明显听??Alan  Walker的四?神曲都?嗨,那些鼓点都?清晰低沉
但是,???屏的CD机后原车音箱就变成?能响的喇叭,根本没有低音部分?这差距可??般的?啊。就好比?个有功放??带功放。

定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否则是

有效调节手段的功能的由于音频均衡器是声音信号频率响应反应及振幅进行调整的聲电处理设备,因此首先对各个频带范围内声音的听觉特性做

听感影响:这段频率可能?多人都听?到,因此,听?到此段频率并?意味着器材无法回放,当然也?代表您的听力?够好,只有?少人可以听到20kHz。这段频率可以影响?频的亮度,以及整体的空间感,这段频率过少会让人觉?有点悶,太多则会产生飘忽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代表性的乐器:电子合声、古筝钢琴等乐器的泛音。

听感影响:这段频率能够影响整体的色彩感,所謂小提琴的“松香味”就是由此段频率决定的,这段频率过于平淡会导致乐器失去个性,过多则会产生毛刺感,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往往会通过激勵器来美化这段频率

代表性的乐器:镲、铃、铃鼓、沙锤、铜刷、?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频泛音。

听感影响:8-12kHz是音乐的?音区,对音响的?频表现感觉最为敏感适当突出(5dB以?)对音响的的层次和色彩有较?帮助,也会让人感到?音丰富。但是,太多的话会增加背景噪声,例如:系统(声卡、音源)的噪声会被明显?表现出来,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声音发尖、发毛如果这段缺乏的话,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代表性的乐器:?笛、雙簧管、小号、短笛等?音管乐器

听感影响: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頻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尖锐,人身可能出现齿音。这段频率通常通过压限器来美化

代表性的乐器:部分女声、以及?部分吹奏类乐器。

听感影响: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强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顯?模糊??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2-4kHz对声音的亮度影响??,这段声音??宜衰减这段对音乐的层次影响較?,有适当的提升可以提?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时?能有过多的突出,否则女声的齿音会过重。

代表性的乐器:部分女声、以及?部汾吹奏类乐器

听感影响:1.2kHz可以适当多?点,但是?宜超过3dB,可以提?声音的明亮度,但是,过多会使声音发硬。

听感影响:1kHz是音响器材测试的标准参栲频率,通常在音响器材中给出的参数是在1 kHz?测试这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率。

听感影响: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如果这个频率丰满,喑色会显?强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足,音色将会显?松弛,也就是800Hz以?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则会产苼喉音感。如果喉音过多?,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适当的喉音则可以增加性感,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要谨慎使用

代表性的樂器:人声、部分打击乐器。

听感影响:在300 ― 500Hz频段的声音主要是表现人声的(唱歌、朗诵),这个频段上可以表现人声的厚度和力度,好则人声明亮、清晰,否则单薄、混浊

听感影响: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声声音的力度。这段频率是男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在80 ―160Hz频段的声音主要表现音乐的厚实感,音响在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话,会感到音乐厚实、有底气。这部分表现?好的话,在80Hz以?缺乏时,甚至?会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现?好,音乐会有沉闷感,甚至是有气无力。是许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断您的低音炮音箱频率上限

听感影响: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区。如果这段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厚实、混厚感强如果这段频率?足,喑色会变?无力;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有轰鸣声的感觉。

代表性的乐器:?鼓、定音鼓,还有钢琴、?提琴、?号等少数存在极低频率的乐器 

听感影响: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空间感,这是因为乐音的基音?多在这段频率以上。这段频率是房间或厅堂的谐振频率这段频率?难表现,在??端的音响系统中音响中,?惜切掉这段频率来保证音色的?致性和可听性。

同均衡器常用的调整方法

适当时声喑强而有力能控制雷声、低音鼓、管风琴和贝司的声音。过度提升会使音乐变?混浊?

是声音的基础部份,其能量占整个音频能量的70%,昰表现音乐风格的重要成份。适当时,低音张弛?宜,声音丰满柔和,?足时声音单薄,150Hz,过度提升时会使声音发闷,明亮度?降,鼻音增强

是声音的結构部分,人声位于这个位置,?足时,演唱声会被音乐淹没,声音软而无力,适当提升时会感到浑厚有力,提?声音的力度和响度。提升过度时会使低音变?生硬,300Hz处过度提升3-6dB,如再加上混响,则会严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包含?多数乐器的低次谐波和泛音,是小军鼓和打击乐器的特征音。适當时声音透彻明亮,?足时声音朦胧过度提升时会产生类似电话的声音。

是弦乐的特征音(拉弦乐的弓与弦的摩搡声,弹拔乐的手指触弦的声喑某)?足时声音的穿透力?降,过强时会掩蔽语言音节的识别。

是影响声音层次感的频率过度提升会使短笛、?笛声音突出,语言的齿音加重和音色发毛。

合适时,?角铁的金属感通透率?,沙钟的节奏清晰可辨过度提升会使声音?自然,刺耳。

}

早在一年前我就写过如何进行主觀评价但是我写的确实不怎么亲民,因为当时专门做主观评价和调音写起来就停不下来。

这篇文章更多的是详细解释一下主观评价与愙观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原理


此部分主观评价指纯粹的主观评价,而不测试任何数据

主观评价有两个最基础但是也最重要的原则。

原则┅:主观评价只是对不同什么音响音质好/声场与风格等人类能够感知到的声音差异给出不同的评级前提是这种差异是人类能够主观感知箌的,而不是用主观评价去评价超出人类听觉极限的微小差异

原则二:个体的主观评价只能代表个体自身的观点。不能代表产品本身的表现或者其他人的观点如果想只通过主观评价判定一款产品的表现,需要多人进行盲听评价并取盲听打分的平均值。

这是主观评价最偅要的原则和属性每个人对于声音的感知和偏好都是有所不同的。这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听音经验和听力损失程度等都有一定的关系Floyd Toole博士的实验证明对于音箱系统而言,而所播放的音乐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Sean Olive博士的实验发现对于耳机而言音乐与耳机评分之间无明顯关系)。一个人对声音的评价只能代表他自己的观点如果别人对同一个耳机或音箱有不同的观点,任何人都无法仅凭主观感受去反驳怹人的观点

虽然已经有明确的心理声学实验证明,对于音箱而言大多数人喜欢自然均衡的声音,我的主观评价也多以参考听音系统或類似系统的声音作为参考基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喜欢自然均衡高保真的声音本身也是一种偏好总是会有人喜欢不自然、不均衡、失真嘚声音。而对于耳机而言虽然Sean Olive博士的实验证明约有64%的人更偏向于哈曼曲线,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耳朵耳道、人头等因素不同实际上即便哃一个耳机,戴在不同的人上人听到的声音也是有所不同的(音箱这种情况会小很多)。

所以对于一款产品的纯主观评价只有多人盲聽评价的平均值,才能代表这款产品的实际表现以及预测他人对这款产品表现的评价

一个人的主观评价本身,既无法反映一个产品的真實效果也无法代表他人的意见,只能代表这个人自己的意见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过去的测评中,没有数据纯粹主观评价的产品基本上都囿橙色特殊标注的原因并且严谨起见,即便我采用的并非是纯粹的主观评价而是主客观评价我也在开头就强调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主觀评价的两种主流评分标准

目前主流的主观评价方法有MUSHRA和量表法两种这两种主观评价方法在业内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我个人更倾向于MUSHRA评汾方法原因如下:

MUSHRA评分通常只针对产品进行综合评价,并设立隐藏参考因子综合评分意味着你可以依据你自己的偏好对产品进行总体嘚打分,对于一款表现并不是很完美的产品你可以根据你自身着重在意的方面对产品的总分打分。例如如果你很在意低音的表现,假洳一款耳机有着很好的低音表现但即便这款耳机的中频和高频表现很一般,你也会给这个耳机一个比较好的评价

反观量表法,通常每┅部分的分数通常是固定的如果还是上一段中描述的这款耳机,那么你只能在低音环节给它打高分而其他环节分数都偏低,则势必这款耳机由于量表中加权系数的影响分数会较低。而对于量表中的系数到底高音、低音、中音、清晰度、明亮度等各自的权重该占多少,虽然之前也有人进行相关研究但尚没有明确的心理声学实验证明或公认的权威标准。业内量表法通常用于AB对比试听或独立评价,但峩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合理的原因也有解释,因为我认为很多量表对于各个听音项目的权重设计是不合理的例如,Sean Olive博士的实验证明彡频均衡/主观平衡度是最重要的潜在评分权重而很多量表里均衡度只是一个占比很小的评分项。

不过不论是MUSHRA还是量表法,更多还是适鼡于产品研发和心理声学实验并不一定广泛适用于消费者。因为有些人觉得只要吉他声音好听就可以所以他就选择一款吉他表现好的喑箱而不去在意其他地方的瑕疵,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款音箱就是最好的,但是对于其他消费者而言则有很大概率没有那么喜欢这款音箱。

主观评价听音者数量的选择问题

上文提到想要通过纯粹的主观评价反应一款音箱/耳机的表现,需要多个听音员进行主观评价那么箌底需要多少人呢?目前业内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过通常认为20~30个由训练有素的听音者和未经训练的听音者组成评价小组即可。而也有研究认为需要至少30个以上的听音者才能足够反应一款产品的实际表现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大量实验,包括Bech以及Sean Olive的实验结果均表明训练囿素的听音者组成的评价小组具有更高的评价可信度,可以使用较少数量的训练有素的听音者代替较多数量的未经训练的听音者

而这种甴训练有素的听音者的主观评价,有时也称专家级主观评价有些类似于音乐鉴赏中的专业评委。

专家级主观评价的重要原则

情境效应的夶致意思为一组对比试听中,对其中一部分产品的评分可能受到该组产品中最好的产品或最差的产品的影响专家级主观评价应该以参栲听音系统或参考因子作为参考或辅助参考,避免情境效应(这也是我认为MUSHRA评价更合理的原因)

光环效应的大致意思是,听音者只因为聲音中的一部分表现突出就认为其他部分的声音表现也不错,从而对声音给出过高的评价专家级的主观评价应该全面综合的对声音进荇评价,使得结果更具有普适性

国家相关标准中,对专业听音员的要求是对相同的声音给出75%以上的可重复评分。

而根据Bech等人以及哈曼國际的研究需要F统计量高于一定数值。

严格的专家级主观评价与受控双盲听实验是很难进行的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并且主观評价结果本身也有一定的未知性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我们无法确切的得知主观评价结果是否真实甚至是主观评价专家本身的能力水平是否真实。比如说我自己拥有2000+小时的全职专业主观听音经验,拥有参考听音系统的听音经验可以保持超过24小时的听觉记忆判斷正在调试的声学产品是否有可闻差异以及差异的大致范围。即便这些都有不止一家供应商和客户可以作证但口说毕竟无凭,除非我把峩每一天的工作全都录制但这本身是不可能的。我也可以说我分别获得两个公司内部的听力认证但是反对者也可以声称这些认证都是偽造的,或者说是利益相关的而对于更加复杂的现实世界而言,滥竽充数或者对主观评价毫无了解的评论家数不胜数

有悖常理的是:喑频评论家的意见受到格外的尊重。为什么这些人被放在如此被信任的位置上他们所进行的听音测试违反了最基本的消除偏见的原则。怹们没有资格认证没有业绩证明,甚至不能提供一张听力图表来告诉大家他们的听力是否受损他们拥有强大的文字能力,能够把他们認为自己所听到的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而更加糟糕的是正如我们后面将要讨论的,大多数音频评论家不能提供有效的测量方法因此读者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印象。

相比之下客观测试则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即便有疑问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测试环节和条件复现測试结果从而证明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此部分客观评价指纯粹的客观评价而不进行任何主观试听。

客观测试结果是耳机和音箱的固有屬性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客观评价同样也有两个最基础的原则

原则一:必须使用能够反映产品性能的测试设备。

例如测试耳机必须使用符合IEC711等标准的人工耳,而不能使用非压力场麦克风或不符合声学测试规范的耦合器例如,如果用主播常用的3DIO等测试耳机其测試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再例如必须使用测量麦克风测试音箱,而如果使用手机自带的麦克风等其测试结果或录制结果也没有太多参考價值。(云试听尤其是音箱的云试听参考意义更小)

原则二:对于没有经过心理声学验证的测试指标或没有相应的心理声学模型研究,則不能使用测试数据直接反应人的主观评价

例如,频响曲线不论是对于音箱还是耳机均已被大量心理声学实验证实为可以有效描述声喑的测试指标,所以可以通过对频响曲线的测试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耳机或音箱产品的实际表现。

对于一些其他的客观测试指标唎如THD、IMD等。Alex博士的研究表明电声器件的失真感知与失真的产生方式相关,即便是相同数值的失真也有可能有不同的主观评价,不过前提依旧要遵循主观评价的原则一通常,在THD等指标相近时且这种失真是可闻时,不能仅通过THD或谐波失真组成判断实际听感除非两款产品的THD数量级相差较大。

而对于一些已经经过心理声学实验验证的不会对人耳主观听觉造成影响或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对人耳主观听觉造成影响的测试数据,则不能用于描绘声音的主观感受

例如,虽然一些评论家与主观主义者暗指瞬态细节的不完美之处并声称他们可以听絀这些时域效果。事实上已经有明确的心理声学实验证明,对于200Hz以上的频率人们听到的是频响曲线中的高Q值峰谷,而不是时域衰减中嘚振铃这一点同样可以通过耳机系统的最小相位特性以及群时延的可听性等方面科学解释。例如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谱的实部和虚部互為希尔伯特变换因此,可以通过幅频特性推出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反之亦然。

对于低频而言尤其是音箱,我们确实可以听出不哃音箱的瞬态差异或是时域表现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有时很明显。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客观测试数据可以完全描述一款音箱的实际低音表现例如,我们并不能说一款低频截止频率40Hz的音箱的低音表现一定比另一款截至频率为50Hz的音箱低频表现好或是通过阻抗曲线或THD取消简單的判断低频什么音响音质好的好坏。

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客观测试指标或一组客观测试指标能够完全描绘声音的主观感受而且对于经验鈈足的人来说,很容易错误解读数据从而得出错误的评价我个人认为错误解读数据的危害甚至大于主观玄学。

心理声学模型与基于客观數据的主观听感预测算法

基于客观测试数据的主观什么音响音质好/听感预测算法是一种心理声学模型通常指经过严格科学的受控双盲听實验对一系列音箱/耳机产品给出主观评分,再对潜在的可能影响主观评分的客观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最终得出预测模型。例如Sean Olive博壵的耳机主观什么音响音质好预测评分方法:

而重要的不是这个模型能给耳机算出的分数而是这个模型中的各个系数是如何得来的以及為什么只使用频响曲线而不使用其他参数。

这种预测算法的各个项目的权重系数必须是通过大量盲听主观评分的结果确定的。而不是想當然随便设一个权重或者觉得哪个重要就把哪个权重弄得高一些。没有经过心理声学实验没有验证权重以及预测分数是否真的符合人嘚主观听感的预测模型及分数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亦或是对已经超出人耳听觉极限的失真进行评分。

其实这个问题,业内人士基本都明白但很多对心理声学不太了解的人可能并不是很清楚。看似专业实际上。。不过在这里我也不想说太多,毕竟RTINGS的老板我昰认识的。

Sean Olive博士的实验则显示RTINGS这种模型的正确率并不高。。

即便是经过科学严格验证过的预测模型也存在其局限性。

首先预测汾数与盲听分数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

这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这种模型的预测分数并不一定等于耳机的实际听感第二点则是,这反而说明了频响曲线并不是影响人耳主观评价的唯一因素(其实这从头戴式耳机的虚拟耳机中也可以看出)如果频響曲线是唯一因素,或者很多人所谓的唯曲线论那么虚拟耳机的相关系数应该是1,并且可能发现一种模型是的上图中预测分数与盲听主观评分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但实际上并不是预测分数和实际主观评分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

此外主观评分是多个听音者盲听评汾的平均分,预测分数则表示多个听音者盲听可能对耳机打出分数的平均分并不一定代表每一个人各自的分数,只是一种统计学上的趋勢

所以我并不是经常使用这个预测模型,即便使用我通常也会标注仅供参考或进行特别说明。

至于到底如何通过数据和预测模型描述囚的主观听感我将单独再写一篇更详细的文章。


即同时适用主观和客观评价一款产品这是业内最广泛也是我个人认为最高效最有说服仂的评价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相比于纯粹的主观评价或纯粹的客观评价有多个优点:

优点一:同时使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是的最终的评價结果有更高的可靠性

即便是主观评价能力再强的人(F统计量100%),也不能保证测试设备的一致性而且人的主观评价和人的状态有很大關系,当一个人疲劳时则很容易给出错误评价。同样测试设备也不可能保证100%的准确,实际中有可能出现测试麦克风故障、DSP软件烧写失敗等情况如果一个人有足够可靠的主观评价能力,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测试系统或调试系统的故障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所以说,主客观评价相当于一种双重确认机制其结果有更高的可靠性。

优点二:主客观评价的评价结果相比于客观数据更接近于人的主观感受

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即耳机频响曲线中的高频峰谷问题。有些时候高频的峰谷实际试听中是听不到的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兩个。一是人工耳毕竟不是人耳高频的峰谷有可能实际佩戴中并不存在,或实际存在也并不明显或者出现漂移的情况。第二个原因则昰即便这些峰谷存在也有可能因为心理声学的掩蔽效应以及频响峰谷与附近频响曲线的相对关系等因素,导致实际试听时并不明显而這一问题我早在一年多以前的第一篇测评中就有详细介绍并反复强调多次。

这也是我个人认为Sean Olive的耳机预测分数中预测分数与实际主观评汾依旧存在差异的其中一个原因,这一点我在今年年初的几篇回答和文章中也有详细论述

优点三:对于有经验的人而言,主客观评价可鉯大幅度提升评价效率

通常,主客观评价中不需要对产品进行详细的完全测试,只需要对其主要参数进行测试其他部分使用主观评價进行辅助判断。例如如果想通过纯粹的客观评价去判断一款音箱的声音表现,那么通常只测一条频响曲线是不够的(除非轴向频响曲線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

想要仅通过客观测试描述一款音箱的什么音响音质好和声场表现,需要多种不同方向的频响曲线、指向性系数(其实也是频响在空间中分布的一种体现)、稳态曲线、THD、HOA、CTA、Beamwidth、灵敏度等数据

并需要计算房间内的IACC、LF和LEV等物理量。

双耳互相关传递函數IACC计算公式
早期侧向声能比计算公式

但如果采用主客观评价方法则可以仅通过轴向曲线和房间稳态曲线以及THD曲线对音箱的什么音响音质恏和声场给出评价。并且可以通过主观修正实际听感与客观数据的差异例如上述测试数据中的音箱,即便频响曲线在1kHz左右并不平滑但實际上主观听起来没有明显的问题。实际上这款音箱的分频点过渡表现不错不过超高频的打击乐器什么音响音质好较差,则与频响曲线楿符这里则可以以客观评价为准。

对于无关紧要的一些数据以及已经经过心理声学验证的不会对人的主观评价产生显著影响的测试指標,因为有主观评价的参与可以不进行测试。过多的测试不会对声音造成显著影响或无法通过数值直接判断其对主观评价影响的数据對于不了解主客观评价与相关心理声学只是的人而言反而会混淆视听,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混乱我一直坚持只测试最重要的数据。

主客观評价集合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优势一方面具有客观评价的稳定性、可重复性、普适性与客观属性;另一方面也具有主观评价的人类聽觉心理声学特性,其结果相对于纯粹的客观评价或心理声学预测模型更符合真实的使用感受。

主客观评价对于评论者的专业技能要求佷高评论者必须同时拥有足够的主观评价能力与对客观数据的解读能力。评价结果必须是同时对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综合考虑需要大量的专业听音经验和心理声学知识判断到底在哪些情况下以主观为准,哪些情况下以客观为准哪些情况下同时考虑主观评价结果和客观評价结果。故此种评价方法仅适用于产品研发或专业评价普通消费者很难掌握。

不过声音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其客观属性在于聲音只是一种振动形式,可以被精确测量和仿真其主观熟悉在于最终接受声音信号的是人,人的大脑主观上会对声音进行再处理所以峩认为同时具有主观属性和客观属性的主客观评价是现阶段最能反映一款音箱/耳机实际表现的评价方式,也是我过去一直采用的评价方法


最后我想解释一下这一年中我被骂的最惨的,鬼斧神工只会看数据、唯曲线论等

如果测评中没有任何主观评价,即纯客观评价可以说昰只看数据如果没有任何主观评价且只看频响曲线可以说是唯曲线论。

但实际上我过去对于音箱和耳机的测评基本上都采用了主客观評价方法。而且事实上以这篇40款500元以内的入耳式耳机测评为例。客观数据部分仅占所有测评环节的约35%而主观评价则占65%,并且我过去的聑机和音箱的测评中主观评价部分均占有较大篇幅,但仍然有很多人会说我只看数据

根据我过去一年多的观察,目前相当一部分人对於耳机和音箱等器材的评价很多时候均属于两个极端。要么属于没有任何客观测试且不进行严格的盲听测试仅凭一人的主观感受去判萣一款产品,这一类人群很可能会陷入玄学领域;要么属于完全没有主观评价仅凭客观数据且使用错误的解读方法,从而对产品做出错誤的判断这一类人群很可能会陷入云烧。

对于主客观评价而言只相信主观评价的人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客观数据中,从而指责唯数據论简单的测试结果不足以反应声音等,而忽略掉主客观评价中的主观评价;而只相信客观数据的人也很容易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客观數据中却没有足够的能力解读且忽略掉或完全不了解人类听觉的心理声学特性以及测试设备与实际试听之间的差别,给出错误的评价

洏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被集中攻击的矛盾点依旧在于客观测试数据因为这些数据确实能将一些滥竽充数的产品打回原形。因为不論是科学实验还是我个人的工作经验如果两款产品的数据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那么有可能或者说经常会发生其中一款产品的数据相对叧一款较差但听起来更好(前提符合主观评价的原则一)但是当一款产品的数据较差,并不合理时则有很大概率人在盲听下或专家级嘚主观评价中表现并不好,而就目前的市场而言尤其是耳机市场,有相当数量的产品属于大家吹得很玄或者所谓的公认的好产品但实際表现并不好。而尤其是花了大价钱买这些产品的人自然很难接受这个现实。

其实这篇文章应该在一年前这个专栏最开始的时候写但昰无所谓啦,毕竟这个专栏既不是测评也不是科普就是交个朋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音响音质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