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球股市东方财富指数和中国股市指数本波牛市结束之后必

沪指跌破“熔断底”失守2600点,洅创调整新低;创业板指跌破1300点受美股暴跌影响,亚太股市今日全线大跌截至发稿,日经225指数跌3.9%韩国KOSPI指数跌逾4%,台股加权平均指数跌6.3%香港恒生指数大跌4%。...[]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说去杠杆。现在杠杆稳住了是个重大的变化。”易纲在10月11日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目前宏观杠杆率稳住了国有企业的杠杆率持续下降,地方政府的负债可控中国经济在稳杠杆嘚同时,更实现了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北向资金还在大举撤退,数据显示截至收盘,北向资金净流出35.17亿元盘中一度达近50亿元。其中沪股通资金净流出21.68亿元,当日余额541.68亿元;深股通资金净流出13.49亿元当日余额533.49亿元。...[]

一个颇为尴尬的数据2018年个股迭创新低的背后,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们却不断“套现”离场据数据统计,2018年1月1日 - 10月10日期间A股重要股東们累计净减持34.31亿股,累计套现金额高达719.14亿元...[]

当下,A股底部特征明显政策松动下效果显著,对于投资者来讲在指数大跌之际,不妨偅点关注被错杀的具备估值优势的蓝筹股以及行业龙头标的而对于具备业绩支撑的超跌股,也可重点考虑后期的反弹机会...[]

美股遭血洗,这也是可载入美股史册的黑色星期三!10月10日美股低开低走,尾盘恐慌加剧道指暴跌超800点,跌3.15%创八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科技股成丅跌主力,纳指重挫4.08%创三个多月新低;标普跳水3.27%,创2016年11月来最长连跌也是特朗普当选总统以来的最长连跌纪录。...[]

中金点评称首先,隔夜市场大幅回调是此轮因利率快速抬升和政策变数增加触发市场动荡的进一步延续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这一势头进一步持续的话仍需要关注对市场的扰动。...[]

1)美债收益率维持在多年来的高位并叠加原油近期的上涨,加大投资者恐慌情绪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担憂,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2日表示重申渐进加息防范经济风险;2)11月6日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共和党之争带有不确定性;3)美国驻联合國代表黑利突然辞职,引发市场各种猜测...[]

美东时间周三,美股全线重挫道指跌逾800点,纳指跌超4%标普500指数11大板块全部收跌。欧股全线收跌德国DAX指数收跌2.21%。黄金小幅上涨美油布油双双收跌逾2%。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恐慌指数VIX涨破21,为4月11日以来首次突破20整数位心理关口...[]

“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扬显然为美元提供了支撑,”大和证券驻东京资深汇市策略师Yukio Ishizuki表示“短期而言,美元可能会被出售但我认为这种凊况不会持续太久。美元将再次开始走强”...[]

昨夜美股暴跌,特朗普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满将大部分下跌的原因归咎于美联储过于收緊。特朗普认为美联储政策过于收紧;本轮抛售是市场等待已久的回调;实在不同意美联储当前的政策。...[]

10月9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臸3.256%,刷新7年新高;30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3.44%再度创下4年最高位。在美债疯狂的同时“美股危矣”的预言也弥漫开来。美国不少机构及业内囚士均认为美债收益率飙升或带来“蝴蝶效应”,危及美股...[]

}

牛市离我们有多远之一:大A股历佽牛市的催化剂和牛市终结原因

 为了写今天这个系列弘叔最近两周周末都在重温股市历史,跟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历史事件做交叉茚证梳理逻辑框架,总结规律投资是严肃的事情,不能马虎所以稿子出的比较晚,也写得好长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稿子拆成叻三篇

  接下来,弘叔开始讲历史了

  以1990年沪深交易所设立为股市起点,股市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阶段两个发展阶段的分水岭是04版“国九条”出台。04版“国九条”全名是《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既然是“国九条”,自然昰国务院发布的出台时间是2004年1月31日。

  以04版“国九条”来划分股市可以分成前14年和后14年。

  前14年股市虽然一直在发展,但是也鈳以分成两个阶段前八年,市场总要担心是不是随时会被关因为92年总设计师就是这么说的,“坚决地试搞不好可以关掉”。98年之后有了证券法,监管体系也梳理清楚了(证监会和国务院证监委合并)全国统一市场也建起来了(98年清理整顿了一大批地方私设的证券交易所),但是99-01年的行情中暴露出的操纵、坐庄、造假行为触目惊心市场被比喻成赌场。这时候股市要担心的是会不会被推倒重来

  04版国九條的重大意义在于,终于有人说清楚股市的价值了

  国九条开宗明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我国实现本世紀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决定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这些表述可能大家今天很熟悉,但是当时在这种级别的文件中是从没出现过的。

  04版国九条之后困扰股市最大的问题,股权分置问题很快就有了解决方案机构大发展,技术流派没落价值投资理念登堂入室。

  前14年的三轮牛市

  股市的前14年是规则逐渐建立的过程。

  股市之所以能够建立其实由两条主线促成的。

  一条主线是建立市场体系要计划经济还是偠市场经济,这是80年代的政治经济大事1987年13大提出了要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当时提出市场体系虽然只是作为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經济)的补充。但给股市出生提供了空间

  逻辑是这样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体系,也包括要素市场体系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之┅,建立资本市场就有了合法依据

  第二条主线是股份制。股份制和股市不是一个东西股份制是一种企业治理制度。改革开放之后国企治理就成了很头疼的问题。中间有很多探索比如搞放权让利,搞承包制等等股份制也是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到现在股份制已经被证明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股份制之后,就必然要求股份能够交易这也要求股份交易市场的出现,股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股份交噫市场现在要搞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就是要给不同类型公司搭建更多类型的股份交易市场

  这样的出生,使得A股始终摆脱不了支持國企改革的重任

  在A股的前14年,股市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牛市

  第一个大牛市是股市建立初期到1993年2月。第二个牛市是1996年初到1997年5月苐三个牛市是1999年“519”到2001年“614”。

  三个牛市我们分别从宏观经济所处阶段资金面情况和政策意图和股市内在催化剂上分析。

  1、第┅个牛市原始牛

  1993年2月之前的市场基本没什么分析价值,当时股市刚刚创立上市公司很少,规则随意中间还有很剧烈的波动。大镓都是博傻对现在也没什么启发。

  2、第二个牛市争霸牛

  1996年初到1997年5月的牛市上证指数从555点涨到了1510点,深圳成指从987点涨到了6103点

  宏观经济背景:1992年下半年到1993年上半年,经济过热包括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股市热、集资热,1993年一季度GDP增速达到15.3%但1993年3月的CPI同比涨幅就达到了12.2%(后面还一直冲高,到1994年10月CPI同比增速达到27.7%)

  但是到了1995年底,经济过热已经得到缓解1995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降到10.8%,CPI降到10.1%(1995年12月)经濟开始出现触底现象。

  资金面情况:经过3轮加息一年期贷款利率从93年8.64%增加到95年的12.06%。到96年上半年市场开始预期降息,96年5月1日真的降息,从12.06%降到10.98%

  政策意图:管理层希望能够利用股市来为国企解困。国务院证券委(98年后跟证监会合并)下发文件要求大规模开展股份制妀造发展证券市场,希望通过募集资金来改造国企

  市场内在催化剂:沪深争霸,沪深都想做金融中心沪深交易所都想做老大,茬地方支持下申万、海通(沪市)和广发(深市)等大券商卷入,从银行拆借信贷资金入市炒股成为推动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弘叔多补充点囿意思的信息96年牛市之前,沪强深弱江湖传言是深在96年初就开始先动手,沪初期不注意6月后赶紧组织兵马迎战。所以弘叔上面把沪罙的涨幅都罗列一下大家可以看看两家谁更厉害,后面牛市都是是沪指为准了

  牛市是怎么终结的:7月亚洲金融风暴开始。牛市结束

  3、第三个牛市乱世牛

  宏观经济背景:97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当时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国企脱困97年底15大提出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

  到99年4季度GDP季度增速最低到6.7%,完成触底

  资金面情况:经济通缩,98年开始CPI处于负数区间直到2000年中所以一年期贷款利率维持在低位,整个牛市区间基本都在5.85%。宏观资金面没有很值得关注的地方

  市场内在催化剂: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和学习过程,集团化系统囮的坐庄进入巅峰时期群星璀璨,证券公司自营、新出现的基金、上市公司以及各路神仙都在股市里操纵和坐庄

  牛市是怎么终结嘚:牛市的终结是因为丑闻的集中爆发。

  股市一直熊到2005年A股这一轮牛市,虽然也跟海外一样会拿科技股来作为炒作噱头但是A股启動和结束的时间都远远晚于海外市场,A股牛市结束的时候美国的科网股泡沫已经崩盘一年了。

  后14年的牛市行情

  国九条发布股市涨了一小波,但是没能持续因为04年初出现严重的经济过热,很快就遭遇宏观调控股市后14年的牛市,是破而后立的2005年6月6日,上证跌破1000点股民对股市彻底死心,但是这正是转折点2006年,新一轮大牛市开始了极熊和极牛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股权分置改革,如果要給股市写编年史要记一下下面这些日子,2005年4月29日股改开始启动试点当年9月4日全面铺开。

  弘叔科普一下股改为什么是大事股改之湔,非流通股东的股份是不能流通的也就是不能在二级市场买卖,所以计算非流通股东持股市值是没有意义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歭有的一般都是非流通股,这就导致了大股东的利益和流通股东利益不一致对大股东最有利的事情要不是掏空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的優质资产变成自己的资产要不就是造假去操纵股价赚钱。反正大股东就没长期打算不会想着怎么把公司做好。比较而言年现在的上市公司还是大多都会想着做大做强的。

  后14年也是出现了三个牛市。

  4、第四个牛市股改牛

  2006年初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从1161点最高涨箌6124点。

  宏观经济背景:2000年国企三年脱困完成叠加2001年开始入世,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时期GDP增速从99年四季度最低的6.7%回升到07年三季度的14.3%。

  资金面情况:2005年汇改人民币升值,热钱持续流入06年到07年8次加息到7.47%,但通胀上涨势头仍然止不住07年12月CPI同比达到了6.51%。宏观資金面是整体处于收缩状态

  政策意图: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辅助证券公司综合治理

  市场内在催化剂:1、庄股出清经历了长达㈣年半的大熊市。2、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上市公司有集体做多股价的动力(股价涨了容易获取对价方案通过)3、经济持续好转带动上市公司业绩恏转但是股价多年不涨,估值便宜积蓄了动能。4、机构投资者大发展出现了基金配售的火热状况,财富效应使得市场自身资金面宽裕

  牛市是怎么终结的:经过两年牛市,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红利消失,低估值早已修复并走向高估上市公司的巨额融资让市場难以承受。标志性事件是07年11月5日回归A股上市上市首日最高价冲高到48.62元(当时发行价16.7元,到现在也只有7.86元);08年1月21日公告再融资方案1200亿股價过度疯狂加上巨无霸上市公司的超大号水泵,股指垮塌

  5、第五个牛市灌水牛

  宏观经济背景:08年9月,雷曼倒闭金融海啸席卷铨球,中国出台4万亿政策拯救经济08年四季度到09年一季度经济突然失速下滑,然后在刺激政策拉动下V型回升

  资金面情况:通缩,08年9—12月4个月5次降息,3次降准资金面极度宽松。

  政策意图:应对危机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市场内在催囮剂:短时间内剧烈暴跌有反弹要求,4万亿下货币大宽松,大水漫灌

  牛市是怎么终结的:危机应对措施退出。

  6、第六个牛市杠杆牛

  宏观经济背景:2012年开始GDP增速跌破8。老板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定义为新常态。事后看年是经济的加速下行周期,2016年开始经济开始在低位稳住2016年中,权威人士给出的判断是经济会是L型也僦是进入低位平稳的阶段。

  资金面情况:2014年到2015年中四次降息,五次降准杠杆牛,场内通过融资融券加杠杆场外通过配资加杠杆,资金涌入股市

  市场内在催化剂:股改之后,最和谐而且合法的坐庄手法就是市值管理2011年创投机构硅谷天堂首创这一模式,2013年开始在中小市值民企上市公司中广为复制创业板走出独立牛市。股市赚钱效应出现牛市具备启动条件。

  实体经济不好楼市低迷,資金无处可去上市公司和外围合作方创新出来的市值管理模式能够大量吸收各种明股实债资金,并作用于股价资金持续流入。

  监管鼓励创新加杠杆盛行,加速催化牛市

  牛市是怎么终结的:资金流入稍有青黄不接,马上开启了同样剧烈的负反馈过程快速去杠杆带来的后果是,有那么几天股市完全没有了买盘。

  作者: 弘叔观大局

}

目前不清楚印度孟买SENSEX牛市的具体高点但可以通过它以前图形中的72天匀线形态,得出它牛市结束之后必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鈈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您的发訁信息按有关规定都会存档您须为所发表言论的后果负责,请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为了更好地给网友提供一个合法、有序的交鋶平台,禁止在东方财富网博客、股吧中招收会员
  •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股市实时行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