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了mt4交易系统统,能交易的都是没用的东

学会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必须掌握的知识
亦喜大师论交易系统
从今天开始,谈谈交易系统吧。我就采取随性的写作方式吧,想到哪,写到哪,分成几部分,分层次分步骤的进行阐述。
交易系统很多人都听过,甚至也有很多人在使用所谓的交易系统,但我相信,真正懂得交易系统实质的不会很多。很多人把交易系统和止损、获利退出、如何加码等同起来。这些都是交易系统的构成要素,却不等同于交易系统。交易系统,首先是一个指导交易的根本思想和策略。如果你能够理解了交易系统的基本原理,就能够选择合适的东东组建自己的交易系统。有一点一定要明确:交易系统不是固定不变的,重要的是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组建适合自己,适合实际情况的交易系统。
序言:交易的逻辑框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交易中究竟有没有确定性。
所谓确定性,就是指某种形态,或者说具备了几个条件的情况下,价格就一定会涨或者跌,或者能够确定涨跌的幅度。
我认为,没有。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找到哪怕是一种确定性。如果你找到了,那恭喜你了,因为你就凭这一个确定性,就可以获得难以想象的财富了。
既然无法找到这种确定性,那实现盈利的方法就是利用概率。
因为没有确定性的形态,所以每次的交易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那怎么才能盈利啊?最为合理的方式就是在概率上下功夫。
有一个道理我再强调一下:再高的概率也不是确定性。
我举个简单例子。
你做游戏,一共一副牌,54张,规则是你抽到大王你就输,抽到其他你都赢。
你赢的概率是53/54,很高了吧。
你有100元,赢了对方付你赌注的10倍,输了你赔掉你的赌注。
回报风险比也够高了吧,10倍。
所有的一切都有利于你。
那你这一次下注所有的100元。结局呢,你可能就那么背,输的身无分文,一次全部输光。
所以确定性就是确定性,高概率就是高概率。二者的方法完全不同。
因为在确定性的情况下,所有的资金管理策略、止损策略、加码策略等等的一切,都成为多余的东西,都没用了。
但是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哪怕是概率很小的不确定性,你就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
比如上面的游戏,你就要考虑每次只拿出总本金的一部分作为赌注,而不是一次赌全部。
这是交易的本质。
如果这个都无法认同,我们谈的一切的一切都失去了基础。
就像我在交易第二公理中谈到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何把止损作为第二公理,我就是不设止损,难道就不行吗?
这是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你的确可以不设止损,但是如果在交易系统中不设定止损,就无法确定初始损失,也就无法确定风险回报比,后面的关于交易系统的一切都无法进行了。
所以把止损作为交易公理,不是说你一定要怎么做,而是不这样做,后面的无法进行。
交易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沿着一个逻辑,一步步的走出来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如果大家都认同,实现盈利的方法要利用概率,那两个要素就很关键:
第一是胜率;
第二是单笔交易盈利的程度。
第一个,你赢的次数多,当然容易获利,因为无法找到一定赢的方法,所以要找到尽量赢的多的方法。
第二个,就算你赢的次数比亏损的多,但赢的是小头,一输就输个大的,最后还不一定会盈利。
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就出现了回报风险比的概念。
有的人说,我不管那么多,每次买了,只要赢就好。
好的,那你有可能某一次亏的吐血。
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应该不少吧。
哪怕赢了很多次,都不够这一次亏的,所以老股民都学精了,当情况不妙时,亏了也要出。就是止损的雏形。
当然这个止损是原始的止损,是没有建立在交易系统框架中的止损,凭的只是多年的交易经验。
逐渐的,你就会发现,在每一笔交易前就设好止损位远比出了问题再被迫斩仓要好的多。
设好止损位后,也比较容易判断一笔交易的质量。
比如你承担了5%的风险,却只赚到2%的利润,你觉得这比交易如何?
在没有止损位的情况下,赚到2%你知足了。但当你明白,你的这笔2%的利润是冒着5%的风险获得的,你的观点就发生改变了。
这就是回报风险比的起源。
所以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你就会重新审视每一交易。
以前的很多交易,现在来看,都有点不太靠谱。
呵呵,这就是你的进步了。
所以结论就是:赚了钱的交易未必是好交易。
我们重新来梳理一下:
因为不确定性,所以每次下注的时候不能总是满仓操作,我们需要一些仓位配置的技巧。这个就是资金管理的起源。
有效的资金管理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的面对市场的涨跌,及自己操作的失误。
因为我们不想每次承受过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在每笔交易前都确定止损位,从而控制每笔交易的风险。
因为我们希望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我们需要盈利加码的策略,这就是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这个就是交易系统的框架。
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再来看很多具体的问题。
到现在为止,我从交易的本质不确定性出发,一步步延伸开来,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大概的框架。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交易系统的框架,都建立起了适合自己的资金管理策略、止损策略、加码策略、止盈退出策略等等,那剩下的还有什么?
就是如何找到胜率和回报风险比的最佳组合。
在我看来,交易的一切流派,其实试图解决的都是这个问题,包括缠论。
如果你对我的上述逻辑认同,就应该了解,各派的争执,其实就是集中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上,但都需要建立在交易系统的框架下。
在这个框架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胜率和回报风险比的最佳组合,就是你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一部分:单笔交易及要素
先从单笔交易开始吧。这里以股票为例。交易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你在10元钱买了一手股票A,然后第二天在10.5卖出。一笔交易完成。你动用资金1000元,盈利50元,盈利率5%。
交易的两个核心要素是:风险和收益。
你的风险是什么呢?很多人以为就是投入的1000元。其实不是。真实的风险应该是你买入的价格减去你愿意止损(如果没有止损,那就把止损价视为0.当然没有止损位通常是造成重大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里,我的建议是无论如何,做每笔交易前一定确定好止损位,当然你可以选择离买入价比较近如2%或者比较远,如25%。)的价格再乘以股票数量。以上例,如果10元买进,你愿意跌到9元就止损出局(这里指的是严格执行止损纪律,到了止损位就无条件出局),那么你实际的风险(这里用R表示)就是:R=(10-9)*100=100元,而不是总金额的1000元。
收益就是盈利。盈利也有两种含义:一个是预计盈利,就是在买入前,你预计能够赚到的钱;二是实际盈利,在上例中就是50元。二者并不一定相同。但预计盈利一定要有较大的合理性,不能随意的指定。否则会大大降低交易的成功率,甚至很多都是做过山车,最后还是亏损出局。
考核一笔交易的的基本标准叫做回报风险比,就是:预计盈利/实际的风险R。通常回报风险比要在3:1以上,一笔交易才值得做。
这里很多人会不明白,交易不就是为了赚钱吗,要么赚,要么赔。哪里管那么多。但有一点你一定要明白,做一笔交易前,你无法确定是赚还是赔,那根据什么标准进行交易呢?就是回报风险比。赚和赔只是交易的结果。
就单笔交易而言,我们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止损点。原则上做每笔交易前,一定要设好,并且严格执行。当然你可以设定比较远的止损点,这样就不容易触发止损,同时,也会让你承受更大的风险。
根据买入价格和止损点,就可以得出该笔交易承受的初始风险。
根据预计股票达到的价格计算回报风险比。通常要大于3才可以考虑一笔交易。
根据预先确定的盈利退出策略(后面会详细介绍),退出一笔盈利的头寸,从而实现真正的盈利。真实的盈利不一定等于预计盈利,这依赖于实行什么样的止盈退出策略。
第二部分:市场
市场像是一条大河,静静的流淌,不为任何人停留,也不为任何人左右。它是中立的,客观的,是所有交易者力量的集合体。
机会就像是河水,不停的在你面前流过,永不停歇。
近乎无穷的机会加上近乎完全的自由选择,就是交易市场吸引众多参与者参与的主要原因。
同样的,近乎完全的自由加上带来巨大伤害的可能性使得这个市场并没有那么友善。
我们渴望赞叹一个如此自由的乌托邦,可以让我们有生以来以从来没有过的痛快去自我选择,但避免受到巨大伤害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建立规则,约束自己。这种矛盾也是一个成功的交易则必须面对和克服的。
成功的交易者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才能在这个貌似自由的市场中长久的生存下来。
第三部分:风险
风险无处不在。
每次交易,无论你准备的多么充分,无论你经过多少的斟酌和考量,只要你一旦建立头寸,后面的事情就不是你来控制了。是其他的交易者的头寸决定了后续的走势。因此,从本质上,每笔交易的风险是必然的,没有完全确定的交易。
一笔成功的交易只能说明你选择对了,但你永远无法确认每一笔交易你都可以选对。
因此接受风险并且拥抱风险是你唯一的选择。也就是意味着,当你建立了头寸,而市场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你无须恐惧,甚至愤怒,只是平静的,心平气和的,到了初始止损位,冷静的出局;没有到止损位,简单的持有,如此而已。
完全的接受风险是成功交易者必备的素质。就像开饭馆要先花钱买菜一样,就像开赌场不能只赢不输一样,这些都是做生意必要的成本。接受风险,进行止损也是交易必须的成本。那有什么害怕的呢?
你之所以能够不害怕亏损,是因为你知道随着交易的次数够多,你一定会赚回来。因为交易本质上是个概率和数字的游戏,如此而已。
第四部分:技术分析
有的人终其一生,苦练绝技,其实学的就是技术分析。那技术分析究竟有多大作用呢?
市场本质上就是集体行为,是所有交易者合力的结果。其具体表现就是一系列的涨跌形态。
技术分析究其实质,就是对某些集体行为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掌握某些涨跌形态具有不断重复的统计学上的意义,进而帮助交易者掌握优势。优势就是指在随后的某一个时间段里,市场向某个方向移动的概率大于相反方向。
这就是技术分析。没什么神奇。它交易系统的位置只有一个:帮助交易者掌握优势。也就是提高入场的胜率或者叫做准确度。
技术分析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我认为不是很大。充其量只是个辅助的东东。
比如某些机械化的交易系统,如唐奇安通道系统,就没有技术分析的位置,但实践的效果却是很不错。它很简单,例如突破55天高点就买入,跌破55天低点就卖出。另外加上一个滤嘴:比如20天线在60天线上方就只能买入,反之依然。
在某些实行波段操作的短期系统中,技术分析具有比较大的价值。因为技术分析是确定支撑压力、趋势线的标准。同时技术分析可以通过较为准确的确定买点,从而设定较小的止损点,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R乘数。这对提高系统的实际收益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但这样的操作模式无法进行历史检验,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这种模式能取得比机械化交易系统更好的收益水平。很多只是交易者自己的想象或者幻觉。
对技术分析的作用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只有在一个更大更宏观的视角下来看,我们才能发现更深层的秘密。以后陆续的我会告诉大家什么是更宏观的视角。
第五部分:目标
交易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言而喻。
是的,交易的目标一定是赚钱。但有几个人明白,你越想赚钱的时候,越是不一定赚得到?呵呵。
因为你越想赚钱,就越怕亏钱,这种恐惧是影响你的心态,扭曲你的判断,改变你接受信息的方式。然后自然的,很多错误就出现了。不断的犯错和亏损让你更加恐惧,恶性循环。
我觉得交易的目标是一种心灵游戏。你从事交易,只是做一种游戏,你不断的交易,只是不断的联系,提高技巧,最终让自己熟练甚至精通这种游戏。自然,游戏的最终奖赏就是赚钱。
什么游戏呢?就是一个概率和数字的游戏,一个每一次交易你都不知道输还是赢,但次数足够多时,比如100次,你知道自己一定赢。为什么呢?因为你知道自己掌握了优势,就像赌场老板一样,每次赌博的结果都有可能输,但只要一直赌下去,老板一定会赢。当然除了出老千的。出老千的含义就是赌博者找到了一种赌场老板不知道的优势,从而把二者的地位互换。
这种游戏很有趣。
第六部分:准确度
很多人说自己的准确度有多高多高,那我就带大家看看准确度的陷阱。
准确度就是指你建立一个头寸后,走势与你头寸的方向相同。举例,你在10元买入A股票100股,然后它涨到11元。你就说自己是准确的。
这里有几个问题。
假如你买入时10元,涨到10.2元,然后跌到9.5然后再涨到11元。这个过程怎么来判断你准确有否?
因此准确度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止损位,二是获利退出。
买入后马上涨,很好,恭喜你,但只要你没有卖出,就不算正确。
如果跌了,无论到了什么位置你都不止损,那你肯定有机会翻本,当然也可能赔掉底裤。
如果你设定很宽的止损点,比如,50%,当然不容易止损,但很宽的止损点会使得R很高,从而大幅降低回报风险比,最终回报很低甚至是亏损。
即使涨了很多,如果你没有按照策略退出,那它还可能跌回来,甚至跌到止损位。怎么能说你是正确的。
很多人说自己准确度高的时候,只是用股票到达的最高点来衡量,如上例中的11元,随后股票下跌,可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同时即使短期亏损,也不止损,哪怕是跌破他的止损点,因为他觉得还会涨回来,因为他有信心。如果是这样,止损点还有什么意义呢?或者为了提高准确度,把止损点设的很低,这样就不容易止损,等涨上去后,略有盈余甚至打平就赶紧卖出,然后说自己准确性高。呵呵。这就是准确度陷阱。
下面我就会告诉你,止损点的设定很重要。不能随便设定。因为止损点的设定会影响到你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变量:风险回报比,也就是R乘数。
第七部分:单笔交易和交易系列
前面谈到的都是单笔交易的问题。当你进行一系列交易,比如100次,甚至永不停止的交易下去时,这时我们称作交易系列,那需要考虑的因素就会完全不同。个体和整体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正如代数学扩展到无限,从而产生微积分一样,其理念和思维方式截然不同。
以下观点我认为是不证自明的:单笔交易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无论你的准确度多高。意味着总是有可能赚,有可能赔,无论你怎样努力。哪怕你连续赢100次,也无法保证第101次一定会赢。因此必然的结论就是:你只能尽量提高准确度,而无法做到完全把握。
交易系列的成功之道就是:找到一个优势,用足够多的次数,使得优势自己发挥作用。就像赌场老板经营赌场一样,每一次赌博的结果都不确定,根据概率,每一次老板都占有优势,因此可以合理的预计经过一定次数后,老板必然会盈利。这就是交易的根本原理。所以我说交易是个游戏,是个概率和数字的游戏。
现在交易的重点不再是如何让自己的每一次交易都能赢,其实每次的交易输赢根本不重要;而是如果找到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优势,即概率上有利于自己,同时使得交易可以进行到一定次数,避免在此之前自己就已经破产了。
思路的转变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从现在开始,我要讲述交易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头寸规模确定和R乘数。
第八部分:头寸规模确定
所谓头寸规模确定就是解决上面两个问题中的一个:使得交易可以进行到一定次数,避免在此之前自己就已经破产。
就像赌博,如何规划每次的赌注很重要。比如你有100元,每次用50元来赌,只需要输两次,你就赔光了。每次10元来赌,赔光概率就比较低了。
所以设计一个每次你最多赔多少的策略是很重要的。
比如,你总资金是100万,你每次允许自己赔1万,就是说你每次允许自己赔掉的金额是总资金的1%。这通常是一个比较稳妥的策略。意味着你连输100次才会赔光。概率是非常小的,尤其是你具备一定优势的情况下。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0.5%,或者2%。通常最高不要超过2%,最低也不要低于0.5%。过高会由于严重的突发事件导致过大损失,过低会导致你需要大量的机会才能充分利用资金。我个人认为1%是比较力量的选择。尤其是股票投资。期货投资因为有杠杆,可以考虑0.5%。
前面说过,你每次交易承担的风险就是买入价格减去止损价然后乘以买入股票数量。这就是每笔交易的真实风险。如果你允许A股票从10元跌到9.5元,那你可以买多少A呢?10000/(10-9.5)=20000股。市值是万,占用总资金的仓位是20%。
这就是头寸规模确定的全过程。我们总结一下:
确定你每次交易损失能承受的总金额的百分比,本例中是1%。
确定目标股票的止损点。
确定你可以买入多少数量的股票A。
经过这样的测算后,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你现在持有2万股的A股票,成本价10元,如果跌到9.5元你就执行止损,损失是10000元,此时,你的损失占总资金的1%。一切都很清晰。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止损点的确定。加入止损点定在9元,结果会大不同。此时你可以买的股票数量是10000股,总价值是10万元,占总资金的10%。以为着你可以同时进行10比操作,二上例中你只可以操作5次。
这个很关键,因为止损点的高低会影响到下面要谈到的R乘数。
第九部分:R乘数
回报风险比是每笔交易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不能用事后的盈利或者亏损判断一笔交易的好与不好,重要的是在交易前建立合理的判断依据。R乘数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R就是:买入的价格减去你愿意止损的价格再乘以股票数量。也就是每笔交易你愿意承受的风险,我们称为一个单位的风险,就是1R。
那一笔交易进行钱,要有多少的回报,才是适合操作的呢?通常认为,至少要达到3R才是值得进行一笔操作。主要是考虑到成功率可能在50%以下,以及交易成本的问题。
举例来说吧。上例中,你10元买进,止损位是9.5,买入20000股,那么R=10000,如果你预计该股票能带来30000元的收益,那就可以考虑买进。实际上,也就是预计股票能到11.5元的价格。此时预计收益是:3R.
当然预计收益和实际收益是不同的。因为实际收益要依赖于你的获利退出策略。
止损位和实际损失的金额也不一定相同。有时你来不及止损就迅速超过止损位,或者根据退出策略,提前退出了。
但预计收益才是决定你是否进行一笔交易的关注要素。也就是你的预计收益到底是几R。
到了这里,我就可以给交易系统下个更为准确的定义了:
交易系统就是一系列的R乘数的分布。
第十部分:交易环境与社会环境
很多在社会上从事其他行业非常成功的人,做交易后却变成十足的傻瓜,这个现象令很多人困惑。他们也很聪明,勤奋,但却是一败涂地。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交易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因而成功需要的要素也不尽相同。
交易环境每天每时每刻都充满机会,而且永不停歇。当然你不一定能看出所有的机会,更不用说抓住所有的机会了。同时,你机会有无限的自由去尽情的攫取你看出的机会,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账户和初始启动资金,这个门槛很低)。你可以随心所欲的买卖任何品种,做多或者做空,决定买多少数量。没有人可以制约你。而社会环境却不同,首先机会没有这么多,很多时候要努力很长时间才能遇到一个比较好的机会。而且自从我们生下来,就面临数不清的规则和约束。我们很少能决定自己干什么,怎么干。自由是很多人努力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梦想。呵呵。不自由,毋宁死。其实真的给你自由了,你又不知道要干什么了。
交易环境是个高风险的环境,稍有不慎,就会赔掉内裤,甚至负债累累。高风险与无约束结合在一起,更是充分放大了风险。社会环境不同。因为规则和约束比较多,因此大多数高风险都被排除在外了。只要我们能遵守规则,基本可以过着比较悠哉、舒适的生活。很少面临灭顶之灾。
交易环境是个零和甚至是负和的,意味着你的获得要建立在别人的失去的基础上。市场就是所有人的集合。因此市场就是要从你这里夺走属于你的东西,你的目标也是从市场那里抢到本不属于你的东西。这是个很残酷的战争。这也必然导致你很难依赖市场环境的帮助来取得成功。交易中,靠得就是自己。没有别的幻想。但社会环境不同。社会环境提供了一整套的机制,你遇到危难的时候有扶助救援机制,你可以得到朋友的帮助度过难关,甚至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人脉关系取得事业成功。这是因为社会环境不是零和游戏。人们需要互相帮助。因此,聪明、情商高的人可以取得成功。
通过上面几点可以看出,在孤独、冷酷、高风险的交易环境中,恰恰最需要一套严格有效的规则和纪律。因为市场环境没有提供,就需要交易者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律精神,自己来建立,并督促自己严格执行。否则就会立刻受到市场的严惩。请问:有多少交易者主动意识到这一点呢?
在一个自由、高风险的市场上,随意的进行交易,与自杀何异?
第十一部分:交易公理
在交易的世界里,有什么东东是无需证明、不言而喻的呢?这是个问题。
就像任何一门科学的体系总会建立在少数的几个公理基础上,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归纳、论证形成茂密的森林。
交易的世界不是科学,但是也仍然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前进,完善。这需要大的智慧,需要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一个过程。
亦喜认为,以下两个公理是不言而喻的:
交易第一公理:每一笔交易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
交易第二公理:每一笔交易进行前都要确定止损点。
先谈第一条。有人表示怀疑吗?我认为,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无论你从什么角度去研究交易,都无法确认每一笔交易的结果。即使你成为技术分析的王中王,也没法得出一个标准头肩底一定会突破颈线;即使你有非常大的资金,可以操纵一个市场,但你永远无法保证会有更强大或者与你相抗衡的另一股力量会与你厮杀。呵呵。如果有人能做到准确的判断每一笔交易,充满确定性,我想,一个月的时间,你就可以拥有整个世界了。
第二条,关于止损位。有人可能不认同。我买股票就不止损,一直等到它涨回来。呵呵。那不是没有止损位,是你把止损位设为零。股票和期货市场还不同,股票可能顶多就是亏损到零为止,但期货市场却可能赔得你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因此,我思忖再三,把设定止损位作为交易世界的第二公理。因为要不要设止损直观重要。如果这个问题无法确定,很多后续的概念,如准确度,R乘数,头寸规模确定等都无法明确界定。
很多人说亦喜你太搞笑了,把交易这么一门充满变数的东东搞的跟科学研究似的。呵呵。的确。我的目标就是把交易尽量的精确化,使得任何一个领悟了交易本质的人,无论聪明与否,都可以成为真正的长期赢家。这个任务看似艰巨,却有着无限的可能。
从今天开始,亦喜就逐步展开这一伟大的尝试。各位看官可以跟踪下,欢迎提出各自的观点,小弟只是抛砖引玉。
第十二部分:交易与赌博
在现实世界中,要说到与交易最为相近的,应该是赌博了。其实交易和赌博很像是孪生兄弟,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很多交易高手都是从赌博策略中得到灵感,然后驰骋于交
赌场为什么能够持续不断的赚钱?因为赌场老板采用了一种古老但有效的策略:
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规则,哪怕有利的程度只有几个百分点;
每一次的赌博的结果都具有随机性,经常的让赌客赢到钱才能刺激赌客下更大的赌注。只赢不输的赌场谁还会来?
只要赌博的次数达到一定的规模,赌场老板就有非常大的可能性赚钱。因此老板能够容忍一定次数的亏损。
这种策略可以总结如下:只要找到一种有优势的策略,并且使得样本规模足够大,那就有很大的可能性赚钱,尽管有些时候会不断的亏钱。
虽然你对单笔赌博的结果无法确定是输是赢,但不影响你最终的结果是赚钱。重要的是确保一个优势的策略,就足够多的次数。
根据交易第一公理,每次交易的结果都是随机的,跟赌博相同。那只要交易者能够找到一种策略,使得交易者具备优势,同时交易次数能达到一定规模,那交易者也可以像赌场老板一样赚钱。
这就是构建交易系统的一种重要思路。
第十三部分:优势策略与期望值
以上思路中有两个重要要素:
具备优势的策略。优势不仅仅跟赢得次数有关,还跟每次赢多少有关。这个非常重要。这个问题就是期望值。
交易的规模即次数要足够大。这就意味着你不能还没等到赢得时候就赔光了。这里。这个问题就是头寸规模确定。
举个简单例子吧。
例13.1.袋子里有10个球,6个红球,4个白球,你每次可以摸一个,然后放回去,再摸,一共摸100次。你共有100元,每次下赌注10元。摸到红球你就赚10元,摸到白球你就亏掉下注的10元。
简单分析一下这个游戏。这是个对你有利的游戏,因为你摸到红球的概率是60%,就是赢的概率是60%,摸到白球的概率也就是输得概率是40%。简单算一下,就知道正常情况下,你应该赢(10*60-10*40)=200元,平均每次赢的金额是2元。这就是这个游戏的期望值,也就是平均每次预计产生的盈利。
进行的次数越多,你平均每次的盈利就越接近2元。对你来说。这是个不错的游戏。
这是你可能会想:我明白了,只要我交易时的成功率越高,比如高于50%,我就取得优势,这样交易一定次数后,我就一定赢钱。好的。我努力研究各种技术分析的技术,指标,努力让自己的成功率尽量高。这就是成功之道。
但是先别急,让我们稍微改动游戏的规则。
例13.2.其他的都不变,只是摸到红球现在你只能赢5元,摸到白球还是要输10元。这个策略如何呢?
计算一下期望值:(5*60-10*40)/100=-1,意味着平均你每次会亏损1元。
为什么我赢得概面大,却亏钱呢?是因为回报风险比改变了。初始的例子中,回报风险比是10:10=1,现在却变成:5:10=0.5了。
所以期望值由两个因素决定:胜率或者叫准确度,和回报风险比。二者缺一不可。
再回到例13.1。有了正的期望值你就一定会赢吗?不一定。我们在来看这种情况。
假如你连续10次摸出了白球呢?这时候你发现,虽然你有一个有优势的策略,正常应该每次赚2元,但现在你已经没有一分钱的本钱了,你已经认赔出局了。怎么办?
你可能会说这不可能,运气也太差了吧。是的,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大约是0.4的10次方。应该是很小的可能性了。但你不否认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极端情况吧。这里就牵扯到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头寸规模确定。也就是你每次愿意拿总本金的多少比例去冒风险?在例11.1中,你是每次拿出总金额100元的10%来冒风险。假如你每次拿1元,也就是总金额的1%来赌博呢?即使连输10次也只是输掉总金额的10%,你还有90元的本金来翻本。是不是安全多了呢?
你会说,这样是安全了,但赚的也少了。的确,风险和收益本就是关联的。要赚得多,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当然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第十四部分:头寸规模确定的具体应用
再怎么强调头寸规模确定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切记,切记。
头寸规模确定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范破产风险。根据交易第一公理,任何一笔交易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多么努力。因此,只要不停的交易,总有可能会碰到连续亏损的时候,有时甚至连续亏损很多笔。就算是没有破产,如果你的本金亏损了50%,那么回本就要赚100%,也是很艰难的任务了。你已经把自己置于十分艰难的境地了。更何况突发的市场巨变能在很短的时间突破你的止损位,使你来不及止损,这时好的头寸规模确定更是带给你喘息的机会。
头寸规模确定就是:根据总金额的百分比来确定一笔交易头寸你愿意承受的最大风险。
例14.1.。假如你的标准是1%,总金额是100万,那就意味着你可以容忍的单笔头寸一次损失的金额是1万。你买入A股票价格是10元,定的止损位是9.5元,那你建立A股票的头寸规模就是:10000/(10-9.5)=20000股,也就是200手A股票。当A股票从10跌到9.5元时,你止损出局,这是你的亏损也刚好是10000元。占总金额的1%。
头寸规模确定的核心思想是:
首先确定单笔头寸容忍的亏损占总金额的百分比,上例中是1%;
然后制定A股票的止损位和目标位;
最后确定应该买入A股票的数量。
要理解这个逻辑顺序。开始时你并不知道要买入多少股A股票。只有确定了前两者后,才可以计算出来。这跟通常的交易逻辑完全不同。普通投资者往往是先决定要买多少股,也就是先决定要买入多少仓位,然后确定止损点。
希望你能体会这种不同的理念的优势在哪里。
我推荐一下几种头寸规模确定方法:0.5%,1%和2%。
通常在大盘和个股都符合我的要求情况下,我会用比较乐观的方法,2%或者1%。
如果大盘不是很理想,但个股符合要求,我也会在控制总仓位的情况系下,用0.5%试探性建仓。超过2%的操作需要谨慎。
其实具体的比例只是反映了你对风险的态度。小的比例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只是你需要选择更多的股票。
我使用的一种针对股票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加入总资金100万,按照1%的头寸规模确定方法操作。我把资金均分为8份,每份12.5万,建立一个头寸单位就买12.5万的股票,也可以分几笔建仓,总之一个头寸单位就是12.5万。
我的止损点非常容易确定,就是8%。大家计算一下,很简单,刚好是总资金的1%。如果我觉得这只股票很好,就再建仓一个单位,就意味着我持有25万的该股票。这是止损位就可以自动变为:4%。或者把这两个单位视为独立的,分别按照各自的买入价格的8%作为止损位,分别操作。
越小的止损百分比,意味着更大的回报风险比也就是R乘数。要真正在交易中赚取高的回报,必须要捕捉到更高R乘数。
第十五部分:准确度与风险回报比的负相关
前面讲过,期望值由两部分决定,一是准确度,二是回报风险比,也就是R乘数。准确度很高,但R乘数较低的情况下,期望值甚至为负。举个例子。
例15.1.。你的止损点设在4%,但你每次赚1%就退出。R乘数是0.25.。你有很高的成功率,比如75%。你会赚钱吗?计算一下期望值:0.25R*75%-R*25%=-0.0625R。是负值,你还是亏钱的。你的系统不具备优势。
而且,你的准确度不一定能够这么高,甚至不一定能超过50%。这不是开玩笑。你觉得自己的准确度一定高于50%,甚至80%,90%。那是你没有真正理解准确度的含义。准确度要建立在有止损点的基础上。很多时候,你买入后,涨了,还没到目标价位又跌回来,甚至直接止损。还有的情况直接跌到止损位,你止损后,又迅速上涨。但你已经止损了。加上这些因素,准确度很难高于50%,尤其是为了提高R乘数而把止损位定在比较靠近买入价的位置。
让我们来理顺一下关系:
在止损位确定的情况下,预计收益定的越高,就有越大的概率在没有到达盈利退出位置时,再次跌回止损位,从而降低准确度;也就是R乘数越高,准确度越低。
在目标盈利确定时,如果止损位定的越宽松,相应的准确度会提高。就是R乘数越低,准确度越高。但系统的期望值却不一定为正。
因此,在你下次向别人吹嘘你的准确度时,记得顺便说一下你的止损位和预计盈利的目标。在R乘数很低的情况下谈准确度实在是没什么意义。
我个人的看法:准确度能够控制在50%甚至略低一点是比较实际的。重要的是提高单笔交易的盈利能力。每笔交易的预计R乘数至少要达到3才是一笔值得出手的交易。
简单测算一下:如果盈利赚取3R,如果亏损损失1R.盈利的比率50%,那么期望值是:3R*50%-1R*50%=R.意味着每笔交易平均下来你可以获利R。
假如总资金100万,单位头寸为总资金的1/4,即25万,止损位设为4%。即每笔交易设定的总亏损为本金的1%,也就是R=1%,平均每周操作两次。一月操作8次。那你一个月的操作可以获得收益是总资金的8%,年化收益可以达到100%以上。不错的收益吧。
实际上,你动用的仓位很可能只是半仓,每次操作两只股票。而且你知道,每只股票再怎么亏损也只是亏损总资金的1%,就是1万元。睡觉都睡的踏实。
不要制定超出自己能力的准确度指标。重点放在提高单笔操作的盈利性上。这就是这个系统的魅力所在。
第十六部分:详解R乘数
R乘数是个非常容易让人产生混乱的概念。
我们来一步步理顺。
首先R指的是交易者每笔交易愿意承担的风险,也就是买入价减去止损位再乘以买入的数量。当结合头寸规模确定模式后(以1%为例),这个R始终等于本金的1%。相当于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对于衡量每笔交易对总收益的贡献度也有重大帮助。
衡量一笔交易是否操作的重要指标是回报风险比,就是预计收益与R的比值。反过来说就是预计收益要达到多少R.。在上部分中,谈到至少要3R才值得进行一笔交易,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R乘数就是R的倍数。
在摸球的例子中,摸到红球,赢5元,摸到白球输10元,R乘数是0.5。
买入股票A的例子中,买入价10元,止损位9.5,预计收益11元。R乘数=(11-10)/(10-9.5)=2.
大家有没有发现问题?
摸球的输赢结果是事先就确定好的,也就是已知的。但股票A中,收益只是预计收益。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R乘数分为预计的R乘数和实际的R乘数。
预计的R乘数用来决定一笔交易要不要进行操作;实际的R乘数指的是一笔交易完成后的真实的结果。
在完全机械化的交易系统中,如唐奇安通道系统,一切都是机械化的,不需要人为做出判断,入市信号和退出信号都是可以客观衡量的,因此,入市的时候,不需要考虑预计收益的问题。但该系统隐含的假设是:一旦趋势成立,那将是一个很大,比如20R的回报。这个系统的实质就是牺牲成功率(准确率通常在40%以下),但博取少数几笔较大的R回报。
这个系统的R乘数往往是通过历史数据检验来测算的,因为全部是客观的,可以计算机直接进行模拟。模拟的结果就是该系统预计的期望值,及每笔交易构成的所有R乘数的分布。这个历史测试的结果可以指导交易者进行交易,但实际的成果不一定跟历史测试吻合。只是起到指导意义。
但另外一些不完全机械化的系统中,交易者需要做出一定的判断,决定是否入场,或者是否退出。因此,这样的系统无法进行历史数据测试,因此也无法得出历史模拟的期望值及所有R乘数的分布。系统实际的效果如何,必须依靠实际的交易来检测。在此之前,你无法得知。所以预计的R乘数是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实际上,R乘数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度量衡,让投资者很容易、很方便的比较每笔交易可能及实际产生的结果,并计算整个系统的综合效果。尤其是跟头寸规模确定结合在一起,威力无穷。
R乘数是交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每笔交易最终都会用一个R乘数来代表,可以是正值(代表盈利),也可以是负值(代表亏损)。当然,一笔交易的实际亏损可以大于或者小于或者等于1R;一笔交易产生的盈利也可以大于、小于或者等于预计收益回报比,具体都取决于我们的退出策略。后面会详谈。
一个交易系统,实质上就是一系列的交易构成。而每笔交易都可以表示成一个R乘数,所以,从本质上讲,交易系统就是一系列的R乘数的分布。这就是交易系统最形象的描述和本质。
第十七部分:技术分析的定位
既然那么多人都关注技术分析,迫切的希望有人能给他们指点迷津,以达到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境界,我也就谈谈技术分析吧。捡着重要的说,其他的,无关大局,看官看您的时间和心情吧,自己慢慢研究。
技术分析的定位是什么?这是个问题。非常重要。
很多人认为技术分析就是一切。搞股票就是搞技术分析,动辄就一大堆理论,唾沫星子横飞,不把人说晕就不算完。这叫技术分析狂人,迷了心窍。
我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如下:
交易市场本质上是一系列价格涨跌形态。市场永不停歇的运行,从而使得某些形态不断重复出现,并具备了统计学上的意义。对这些不断重复出现并具备了统计学意义的价格形态的归纳、总结、整理,就是技术分析。
本质上,技术分析就是帮助交易者来做出判断:当某一个形态出现后(该形态应该具备几个基本条件),价格应该有较大的概率向某个方向突破,比如常见的头肩底,双底,或者支撑压力位等,都在此范围内。
因此,技术分析的作用就是提高交易者判断价格走向的准确度。
技术分析的发展是来自于交易者对基本分析的不满。技术分析大大拓展了交易者可以利用的市场机会,很多新兴的分析工具、指标的不断涌现,使得市场的运动被多层次多角度的分解,并在不同时间框架内分别加以应用。就像网络改变了我们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变了世界运行的方式一样。技术分析使得交易者除了能够把握大的趋势外,还可以更频繁的捕捉小的波动。技术分析改变了交易世界。这毋庸置疑。
第十八部分:做减法
交易的实质是捕捉价格波动的机会。
交易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只有涨跌两种结果,但背后的因素却接近无限。
根据交易第一公理:任何一笔交易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面对一个完全无法确定的事件,如何成功的把握对人类的智慧是巨大的考验。
亦喜认为,人类创造性的解决很多难题的一个一直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减法。
任何一笔交易的结果无法确定,那我就不去考虑这一笔交易,而是专注于很多笔交易集合在一起的效果。于是就从不确定中找到了确定性。
技术分析浩如烟海,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一定掌握完整,但最为要命的是技术分析只是交易世界中的一叶方舟。那我们能否试着做做减法呢?
我们的目标是持续的盈利,而不是成为专家。记住,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价格波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上升趋势,下降趋势,横盘整理。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都属于趋势性机会,原理相同,只不过前者用于做多,后者用于做空。因为国内A股市场无法做空,我们只能把握上升趋势。亦喜从不操作下降趋势。横盘整理是价格在明显的支撑和压力之间波动的状态。具体形态取决于支撑和压力具体是什么。
我们能否做一个简单的决定:我只做处于上升趋势的股票,其他不再考虑?呵呵。机会很多,但不是我的菜。
同样的,在上升趋势中,我们只选择突破后的回踩并在支撑位企稳,同时伴随着缩量这一种形态。
就这样一步步,我们发现,我们需要关注的要素越来越少。一切都开始简单起来。
这就是亦喜的选择。
第十九部分:详解技术分析
就讲讲亦喜自己是如何使用技术分析的吧。亦喜喜欢做减法,因此,很多东西没提到,不代表亦喜认为这些没有用,只是亦喜的心力有限,没法涉及太多。仅为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呵呵。
一、亦喜只做形成上升趋势的股票。尤其是经过长期下跌(通常是半年以上)然后逐渐形成上升趋势的更是亦喜的至爱。现在的A股市场大盘与个股的差异越来越大,总能找到这样的股票。无论大盘什么样子。
上升趋势的标准有三个,必须同时满足:
60日线从下降,到走平,到掉头向上,同时股票站上60日线;
至少形成一个高于前低的低点和高于前高的高点。
突破并站稳长期下跌形成的下降趋势线,至少3天。
当然,符合其中1-2个标准时,你就应该重点关注了。
二、必须形成下跌缩量,上涨放量的态势,而且至少有一天的换手率超过5%。没有放量的股票的底部就不是底部。
三、筹码分布图,必须在底部区域的筹码密度度要超40%。否则启动的可能性很小。
四、不断出现底部的价格形态或者K线形态。多次尤佳。
如果满足这几个条件,那恭喜你,目标股票找到了。
趋势线和均线是判断趋势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工具。
量价关系是股票能够具备上攻动力的重要标准。
价格形态和K线形态是判断顶底的主要标准。
趋势线,支撑,压力是判断波段区间的主要标准。也是交易系统中进行波段操作的主要依据。
筹码分布图有没有形成底部密集峰是考虑是否介入的重要参考。
很多人精心研究涨停板技术,或者其他什么技术,我不做评价。
我需要考虑资金量较大的情况下,我如何充分,有效的使用资金。此外,从风险收益的角度考虑,我认为,上升趋势中的逢跌买进性价比更高些,也适合于较大的资金量能够分批建仓。
按照我的头寸规模确定方法,总的资金最好不要超过3000万,每只股票不要超过200万。等分为16份,在大约50只股票中滚动选择机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否则进出不是很方便,也会影响庄家的操作。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十部分:交易频率
一个好的交易系统,必须要有一个较高的正的期望值。但这就是全部吗?
显然不是。我们比较下面两个交易系统。A系统期望值是0.5R,B系统的期望值是1R.。R这里等于1%。
B比A好吗?假设A系统每个月能交易20次,而B系统每月却只能找到符合条件的5次交易机会。计算一下两个系统在一个月内的总回报:
A:0.5R*20=10R
B:1R*5=5R
A系统优于B系统。
因此考察一个交易系统的优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系统能够提供的交易机会。次数越多,越容易达到系统实现预期收益需要的规模,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很少交易机会的系统,不是好的系统。
交易系统能够提供的交易机会的多少,显然受到设计系统时交易者设定要素的多少及苛刻条件的影响。
为了提高所谓的准确度,而大幅减少系统的交易机会,从长远来看,是个得不偿失的选择。放宽一些条件,得到更多的交易机会,这样,才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按照系统的期望值自发的,迅速的产生收益。
第二十一部分:交易系统的六要素
谈了这么多,应该是时候归纳一下,对一个成功的交易系统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要素了。亦喜认为,一共有六个:
资本规模,就是你可以操作的总资金;
头寸规模确定;
系统的预计R乘数;
交易频率;
交易成本;
首先你的资本规模决定了你能够进行多少操作。规模太小,你的头寸规模确定无法正常进行,单笔交易的风险会过大,从而使得整个系统设计的基本理念失效;规模太大,使得你必须寻找更多的机会,才能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至于过低,大部分时间处于较轻仓位的状况下。
股票和期货因为杠杆的不同也存在差异。
就股票而言,你的规模最少要有2万元就可以操作。2万分为4份,每份5000元,意味着10元的股票可以一个单位买入5手。15元的股票可以一个单位买入3手,可以进行基本的操作。
如果规模超过3000万,就不是很理想了。可能会被迫增加持股的数量。这样就需要寻找更多的机会来分散风险,同时很容易每笔股票持仓过大,进出会不方便以及影响庄家的操作。
我个人觉得,一个合理的规模应该是500-1000万最合适。可以进行恰当的分解,同时不会影响到进出,及主力故意的打压。操作起来游刃有余。
其次是头寸规模确定。它来决定每个单位的交易你愿意承受相当于总资金多少百分比的风险,也就是确定R.。亦喜的建议是0.5%-2%。下面一部分亦喜会仔细的分析头寸规模确定在实际中的应用。
准确度指的是你每笔交易,在事先确定好止损位和退出策略后的成功率。预计R乘数是系统预计的收益风险比。二者合在一起来决定期望值。
前面分析过,亦喜认为,比较理想的操作理念是,在确保单笔交易预计R乘数不小于3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准确度,而不是相反。
交易频率就是指的系统要能够提供足够的交易机会,使得系统能够达到实现期望值所必须的规模要求。
交易成本会影响收益风险比,从而降低R乘数。这一点可以适当考虑。
以上六个要素,那个最为重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亦喜可以坚定的告诉大家我的看法:头寸规模确定。这个是你最应该重视,也是最容易忽视的要素。切记,切记。
其次,亦喜认为应该是系统的预计R乘数;
然后才是准确度和交易频率。
这就是亦喜对交易系统要素的看法。
第二十二部分:头寸规模确定的高级应用
头寸规模确定是交易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但这是在不考虑交易心理的前提下。应该讲,交易世界的一切都与交易心理有关。这是整个交易世界的基石。以后亦喜会仔细的分析交易心理。这里先不作细述。
这次来谈谈头寸规模确定的较高级别的应用。高级只是相对而言。前面谈的都是关于头寸规模确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简单应用的思路。现在把头寸规模确定具体到股市中进行一些仔细的阐述。
首先,头寸规模确定可以采用不同的数字,比如0.5%,1%,2%。亦喜认为最好不要采用超过2%的比例。这种潜在的风险会对系统的安全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尤其是极端事件时会使系统崩塌。慎之。
那这个比例的选择有什么依据呢?亦喜提出一种自己的看法,供各位看官参考。没有对错,只是一种见解而已。
我们先来看看股市的特点。
中国的A股数量已经很多了,每只股票都代表着一个市场,是一个潜在的交易对象;
股市具有明确的分层结构。第一层次是指数,我们以上证指数为例,代表着整个市场的平均的波动状况;然后是各种板块指数,代表同一个板块的整体波动状况;然后才是个股,代表自己的波动。在抓住任何一次交易机会前,适当的参考上一个层级的波动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炒股要看大势。
随着股票数量的增加,大势和个股的不同步现象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大盘指数狂跌,但个股猛涨;大盘在涨,有的个股却进入漫漫下跌通道。
我们再来看看市场波动的状态状态。
市场波动通常分为三种状态: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和横向波动。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都是趋势,只是前者适于做多,后者适于做空。中国A股市场无法做空,我们在下降趋势时只好放弃,不进行操作。横向波动以为着有波段操作的机会。属于可以操作的阶段。
根据上述,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框架。假定:
1、对于个股,我们只做处于上升趋势的股票。下降趋势和横盘整理都不考虑。
2、对于大盘,我们三种情况都考虑。
根据上述二者的不同组合,我们来确定:
1、头寸规模确定
2、总仓位控制。
具体如下:
大盘上升趋势,且个股上升趋势:此时处于最佳状态,我们可以把头寸规模确定为2%,同时仓位没有限制,可以满仓。以总自己分为4分为例,就是我们可以同时操作4只股票。
大盘横盘整理,且个股上升趋势:此时处于较佳状态,我们可以把头寸规模确定为1%或者2%,仓位可以限定不超过75%,就是可以同时操作最多3只股票。只有其中股票按照设定退出后,才可以再操作新的股票。
单盘下降趋势,而个股上升趋势;此时风险较大,可以把头寸规模确定0.5%,同时总仓位不超过25%。此时可以把资金分为8分,止损位设为4%。这样每次最多可以同时操作2笔。
以上就是一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策略。符合交易系统,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交易系统不是死板的。死板的是你的心灵。任何真正有效的方法,都需要一定的适应性。以后亦喜会告诉各位看官,真正顶级的交易系统就是没有交易系统,因为一切都已经成为本能。
第二十三部分:均线
如果你问亦喜,技术分析壹佰零八般武艺中,哪个排第一?亦喜可以确定的告诉你:均线。没有之一。
均线为什么这么重要?
均线是判断趋势最重要的工具。趋势是交易的核心问题。
均线可以作为明确的止损或者止盈的信号,可以客观、准确的计量。
关于均线,有很多的介绍,甚至给每条均线都起了名字。呵呵。还有用斐波那契数列作为均线的数据的。五花八门,都以为自己找到了操盘秘籍。
我觉得,均线应该重点关注两条:
1、60日线。中期趋势的主要判断标准。
亦喜主要关注中期趋势的波段操作机会。太长的我觉得没有必要考虑。止盈退出信号会告诉我何时退出。我不做长期投资,尤其是价值投资。全是扯淡。
应用很简单:就是要60日线挑头向上,并且价格站上60日线。最好是股票经过半年以上的下跌,60日线开始由下降,到走平,然后挑头向上。最完美。
2、20日线。20日线的主要作用是当股价形成上升趋势,同时均线开始多头排列时,最天然最理想的止损工具。有的人也会用10日线,但10日线骗线太多,容易放过黑马。20日线我个人觉得是比较适中的。
其他的乱七八糟的就不扯了,也没太大用处,简单谈一个银山谷和金山谷吧。
这个东西看上去不错,有点像秘籍的样子,但我告诉你,说穿了就是一个双底。股价真的要见底,至少要经过一个双底的考验,有的是三重底。自然的,就会出现银山谷和金山谷。有的金山谷没形成,只是均线粘合后又发散,实质一样。所以关注这些经过加工的材料,又有什么意义呢?还是理解本质更为重要。
第二十四部分:趋势线
趋势线很简单。但很多人画不好。原因如下:
是根据影线的顶点还是按照实体来画,有不同的看法;
你可以画出很多的趋势线,但实际上并不是每条都有用。有的人画的到处都是,乱七八糟。
亦喜认为,不在乎是实体或者影线,重要的是真正找到符合较长一段时间内K线趋向的线。不一定刚好要符合影线顶点或者实体顶端。偶尔的穿越趋势线很正常。要放弃寻找完美的任何东西的观念。
一个下降趋势,通常要画3次以上的下降趋势线,趋势才有可能改变。每次新的趋势线只是减缓了趋势线的斜率,趋势并未改变。亦喜自己的经验,3-5次后,趋势改变的概率较大。
趋势线是确定趋势重要的工具。一定要重视。
判定趋势初步成立的基本标准:
有一个低点高于前低;
有一个高点高于前高;
突破前期的下降趋势线,并站稳3天。
三者缺一不可。但不代表一定是产生了趋势。趋势的判断需要综合的判断。
第二十五部分:支撑压力线
支撑压力线是判断中期波段顶底的重要工具。
支撑压力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密集成交区;
整数关口;
前低和前高。尤其是历史低点和历史新高。
长阳或者长阴;
筹码分布图中的密集成交区一定要重视,通常都会是比较大的压力。
支撑压力在波段交易中是很好的止损点和获利退出点。可以作为确定R乘数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六部分:价格形态和K线形态
价格形态主要就是诸如头肩底,双底,三重底,圆弧底之类的形态。往往表示的一个中期头部或者底部的形成。
K线形态指的是几根K线组成的具有一定涨跌含义的组合。比如常用的晨星,探底锤头,上吊线,乌云盖顶等。
价格形态和K线形态本质属于同一类。只不过价格形态需要的K线比较多,反映的也是中期的顶底;而K线形态是一根或者几根K线的组合,反映的往往是短期的顶底。
第二十七部分:量价关系和筹码分布图
量价关系非常重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量价关系指的就是价格和成交量的配合情况。成交量通常用换手率来代表。因为相对的量能更容易衡量变化。
关注几点:
底部一定要涨放量,跌缩量。重心逐渐抬高。不放量的底部绝不是底部。
顶部放巨量通常是个危险信号,或者放大量横盘,都要小心。
筹码分布图很重要。
顶部的套牢盘没有消化的情况下,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用抱幻想。
底部要形成峰密集。才有可能涨。
某些密集成交区会形成天然的压力和支撑位。
第二十八部分:技术分析框架
前面对技术分析做了分解,简单谈了亦喜认为重要的一些元素,并点出了需要注意的重点。具体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或者一些技术分析书籍里找到相当丰富的内容,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亦喜想做的是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做个整理和总结。
技术分析主要研究价格的波动。价格波动主要是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和横盘整理。如果我们把趋势看成一条线,线的两端分别对应着顶和底。因此,亦喜认为,技术分析的主线包括以下内容:
趋势分析。这是技术分析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均线,趋势线来实现。
顶底判断。价格形态用于判断中期顶底,K线形态判断短期顶底,同时压力支撑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量价关系。是从不同于价格的角度分析波动。筹码分布也可以看做量价关系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亦喜觉得:
4、时间周期也应该看做是技术分析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的交易软件可以让我们很方便的切换周期,从不同的周期看交易,从而发现更多细节。
交易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由远及近。先看月线,再看周线,然后是日线。
买点的选择可以用到30分钟线,最小也没有必要低于15分钟线了。过度微观,效果也不一定就好。
肯定很多人还要问,技术指标呢,亦喜你忘了吧。呵呵,没忘。技术指标的作用就是这样,排不上位置。
只有在掌握了以上这些的前提下,你可以适当参考下。否则就没必要了
如果你非要问,那个指标好,亦喜告诉你,你喜欢就好,用的熟悉,掌握的透彻就好。
我个人觉得RSI好用些。KDJ太快,MACD太慢。但管他呢,差别不大。
第二十九部分:两种重要的交易系统
交易系统是个统称,实际上可以算是个江湖,门派众多。
亦喜认为,有两种类型的交易系统要重点把握。
第一,趋势跟踪型交易系统。这种交易系统的要点如其名,跟踪趋势,抓住大的趋势性机会。
它的主要特点:
成功率低。往往低于40%。有的甚至低于25%。
最大的收益往往来自少数几笔趋势性交易,这些交易能够达到20R以上的收益水平。
完全机械性操作。不需要人为判断入市点和退出点。
有可能连续出现亏损,从而使得账户出现较大亏损。
它是典型的牺牲交易准确度,来捕捉少数的高额收益机会的交易系统。正因为一年中真正的趋势性交易机会较少,所以不能有任何疏忽,必须充分把握任何一笔符合交易信号的机会,哪怕最终的结果是一次次的失败。
举例说明吧。
最有名的是海龟交易法则中使用的唐奇安通道系统。
1、所有流动性强的商品、外汇等期货市场都是目标市场。必须要尽量多的市场中寻找机会。
2、价格突破55日的最高价就做多,突破55日最低价就做空。
3、初始止损位设在2倍的ATR,即平均真实波动幅度的水平。
4、出现有利方向移动后,自动启用跟踪退出策略,即20日的最低价。
这个系统取得巨大成功。其实一点都不神秘。跟技术分析没有一点关系。
再举一个例子吧。如突破新高买入法,针对中国A股市场。
1、股票突破历史新高1%,当天收盘在历史新高以上,收盘前买入。
2、初始止损位设在3倍的ATR.
3、出现有利移动后,启用跟踪退出策略,低于目前最高价的2倍ATR,或者跌破20日线(看先到达那个标准,就采用该标准);
以上两个例子都采用了头寸规模确定的方法,比如1%。
这两个系统的规则都非常简单,也不牵扯到任何技术分析技巧,纯粹就是为了捕捉大的趋势性变化,即使成功率很低,要承受很多次的失败。但少数几次盈利就可以完全弥补这些损失。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充分的捕捉每一次的趋势性机会,你必须严格按照系统的指示操作,不能认为某笔交易可能性较低就拒绝交易。可能恰恰就是这笔交易产生了趋势性的突破,而你却放弃了,从而以前的很多笔失败的交易也就没人买单了。
第二,波段操作交易系统。
这种系统的基本理念就是认为市场处于横盘整理阶段,没有大的趋势性机会,只有一定的波段交易机会。比如股票的一个波段涨幅一般不超过20%,就会回落,然后在底部企稳,再次上涨。
很明显,如果市场处于这样的情况,你采用的却是趋势性交易系统,就只能是悲剧了。你会一次次被市场戏弄,因为全都是假突破。
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就需要用到波段操作的交易系统,充分捕捉波段交易带来的普通盈利,但却是机会更多的交易机会。
这个交易系统就要用到许多判断波段顶底的工具,主要是技术分析的范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可以根据布林线的上轨和下轨作为波段的基准,制定策略。具体就不再详述了。
1、交易系统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类型的系统的效果大为不同。
2、如果你对某个市场较为熟悉,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市场所处的状态,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的交易系统。就是同样的交易系统,某一个系统要素的改变,也会对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退出策略,如果你选择的很紧密,就会很容易止盈退出。这会保护你的利润,但可能会让你错过一个本来是很大的盈利机会。
3、如果你交易的市场很多,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就最好不要盲目的更换交易系统。通过更多的市场,寻找更多的机会,有助于你分散风险,平滑最终的收益曲线。
4、就股票市场而言,如果你对某些股票很熟悉,那也可以对不同的股票选择不同的交易系统。比如A股票现在要突破新高,而且你觉得很可能是真的突破,就使用趋势跟踪系统,制定较为宽松的止损和退出标准,尽量捕捉这一段趋势。如果B股票就是处于盘整阶段,没有趋势性机会,你就可以采用波段操作系统,捕捉这一小段的利润机会。
第三十部分:机械性交易系统和自主式交易系统
今天来谈一个大家都很关心,也很困惑的问题:交易系统是不是必须是完全机械化的,不能有个人的判断?
我相信这个问题会困惑99%的系统交易者。
我们先来看看机械性交易系统。
在这样的系统里,交易者无需做出任何判断,所有的一切都是实现安排好的,出现信号就买入,到达止损标准就退出,如果产生盈利,自动转为止盈退出策略,符合时止盈卖出。BINGO!好像很完美的样子。
大多数成功的交易系统,都是机械交易系统。这点毋庸置疑。因为它的优点实在是太明显了。但很多人就是无法接受。为什么呢?这样好像人与人就没差别了,你的专业知识就没用武之地了,甚至你连吹嘘的本钱都没有了,更不用说某些好为人师者。能不痛恨这种系统吗?呵呵。
实际上,这是天大的误解。
除了操作简单,无需个人判断,机械性交易系统还有以下特点:
1、系统的信号都是可以客观衡量的,因此可以进行历史数据检测。通过比如过去10年的历史数据,看看如果按照这个系统运行,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如果结果很理想,自然就会给使用者信心。有信心就能够更加坚持系统,尤其是遇到重大持续亏损时。信心对交易者是非常重要的。
2、交易的最大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很多带来亏损的交易都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我们常说的恐惧,贪婪,希望等等。机械性交易系统是迫使交易者遵守规则,不受各种错误情绪影响重要的工具。
借用佛教的说法,人生之五惑,贪嗔痴慢疑,如何去除五惑,要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里的机械性交易系统就相当于戒。你定力不够,那它可以帮助你抵御诱惑,从而达到定的境界。
那到底自主式交易系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
亦喜以前曾讲过,每笔交易都会产生一个R乘数(这里指的是真实的R乘数,不是预计的),而交易系统,本质上就是一系列交易形成的R乘数的分布。
所以对任何一个交易系统,你都可以去想象,这个系统会产生什么样的R乘数的分布。是盈利的次数多,还是亏损的次数多?系统大部分的利润来源是少数几笔收益非常高的交易(如20R以上)带来的,还是平均在很多笔2R-5R的交易?亏损的交易超过1R的笔数多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市场的大幅突然变动,还是由于自己对止损抱着幻想?等等。
如果你用这个角度看待交易系统,就会从另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交易。
亦喜认为,以下三个因素,决定了你是采用机械性还是自主式交易系统。
1、系统的收益来源是少数几笔收益非常高的交易,还是平均分布在很多笔收益中等的交易。
2、市场能够提供的交易机会的多少。
3、你对市场的熟悉程度。
你的系统主要收益越依赖于少数几笔交易,那你越不能冒失去这些机会的风险,因此采用机械性交易系统就更好。如果市场提供的交易机会越少,那采用机械性交易系统就更合适;如果你广泛涉猎很多市场,而对这些市场都没有深入研究,那采用机械性交易系统就更好。
反之,如果你的主要收益平均分布在很多笔中等收益水平的交易中,而且市场提供的机会很多,同时你对某个市场非常熟悉,那采用自主式交易系统就会更好。因为如果错过某此机会,不会对你的收益产生致命影响,同时市场不断的提供新的机会,而且你可以远超平均水平的把握更好的时机,自然,自主性操作系统就是更理想的选择。
结合上一部分谈到的趋势性交易系统和波段操作交易系统,亦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趋势性交易系统更适于采用机械性模式,而波段操作交易系统,更适合采用自主式模式。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其实就像上面谈到的由戒生定,还有一步没有走完,那就是由定生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正重要的是彻底的理解交易系统背后的理念。吃透了这个,戒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佛教也强调,到达慧的境界,不一定非要经由由戒生定。慧根好,灵性足的,可以直接由定生慧。
呵呵,你也可以。
第三十一部分:牛股
很多人的梦想就是找到牛股,满仓买入,一飞冲天,享受坐轿子的快乐。呵呵,恭喜。但亦喜要问几个问题:
1、你如何确定你看中的就是牛股?无论是牛人告诉你的,还是你凭着自己的秘籍找到的,我问的只是,你真的可以确定吗?如果不是怎么办?
2、如果你买入后,很长时间,比如1个月都是小涨小跌,你还要继续持有吗?
3、如果你买入后,马上就跌了,迅速跌了10%。你怎么办?你有设定止损位吗?如果有,超过了要不要立即斩仓?还是你再把止损位下移到比如20%,期待它一会就反转?
4、如果你买入后,很幸运,它马上涨了,几天就涨了25%,那你怎么办?要出手还是继续持有?出手,那好像也算不得什么牛股,不出手,没准明天就一泻千里,悔之晚矣。
你看。这只牛股也够折磨人的。光凭着牛股两个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如何处理牛股的策略。
其实,光凭牛股这两个字,你就犯了交易的几乎所有忌讳。
1、你认为它是牛股,意味着你已经对它定了性,因此你会很容易看到你想看到的,对于负面的信息开始自我开脱,或者视而不见。
2、如果它跌了,你会犹豫,怕出掉后再没有机会上车。同时想,已经跌这么多了,差不多到位了,很快就往上走了。再看看。你抱的是虚幻的想象,也就是常说的希望。
3、如果涨了25%,你会觉得还会涨。不然怎么叫牛股呢?这时你的状态叫贪婪。
4、如果涨到25%你没卖,突然第二天开始急跌,迅速跌了20%回来。看着利润一天天消失,你受不了了,在微利的情况下斩仓出局。这叫恐惧。
5、很快,它企稳后,迅速拉升,很快突破新高。你的内心开始隐隐作痛。可已经没有勇气追进去了。这时你的状态叫后悔。
还会有其他一些情况出现。呵呵。很全,炒股能有的毛病你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亦喜再次强调:重要的不是股票,而是应对的策略。
其实上述问题,可以轻易的用交易系统来解决。
1、如果你信任的牛人告诉你,或者通过自己的独家秘籍,发现A股票是只牛股,好的,先把它放进自选股里,观察观察。相信这一点,任何股票发飙之前都会有信号出现,比如开始放量,均线开始粘合,缠绕等等。很少有股票毫无征兆的一飞冲天,然后再也不回头。呵呵,那只是你的想象。
2、如果它开始出现信号,那就按照系统的要求买入,并设好止损位,以及预期的盈利位。开始时可以先当做波段交易处理。
3、如果到了一定的天数(比如3天)却毫无动静,根据三天退出原则,先退出,再观察。
4、如果买入后就开始跌,迅速到了止损位,立刻退出。
5、如果买入后开始涨,而且各方面都很理想,甚至超出预期,你感觉这次可能会有较大的涨幅,是个牛魔王的胚子,好的,把止盈退出策略修改下,变更为跟踪止盈,用宽松的方式,这样可以尽量享受大幅的上涨,而且不容易被踢出局。
6、如果还是被踢出局了,就先出来。
无论是止损出局,还是止盈出局,继续跟踪,一旦符合信号,就再次入场。谁说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其实是不是牛股又有什么关系呢?都要按照一样的流程来处理。这时可以多些变通。
真正的牛股不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
既然这样,就让它自由自在的表演吧。我们看着就好。你觉得呢?
没有牛股,牛股信手拈来。
从今天开始,亦喜将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些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实用价值更高,主要包括: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指标,如ATR;止损的技巧,入市信号,止盈退出策略,以及加码减码策略等等。
第三十二部分:真实波动幅度均值ATR
ATR,就是真实波动幅度均值,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交易系统中的很多环节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部分,我们专门来讨论下ATR。
真实波动幅度指的是每天的最高价减去最低价(如果当天存在缺口,就需要再加上缺口),意思就是在一天内价格波动的最大值,反映的的是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当然ATR也不一定单以日为周期,也可以有周ATR,月ATR等等。
真实波动幅度均值指的是一定期限内的真实波动幅度的平均值。这里亦喜常用的是10日ATR。
大智慧中,你输入ATR就可以得到两条线,波动比较大的是当天的真实波动幅度,比较平缓的那条是ATR。
ATR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如下;
1、是一个天然的衡量标准,可以有效的应用于止损点的确定,止盈退出策略。亦喜认为这是ATR最重要的功能,也非常有效。后面,亦喜会仔细论述ATR如何完美的应用于交易系统。
2、可以用作入市信号。基本原理就是当价格波动向某个方向超过10天ATR的一定倍数(如0.8倍)时,可以把这个作为入市信号。亦喜对此持保留态度,不觉得这是个可靠的信号。当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研究下。
第三十三部分:止损的技巧
根据交易第二公理,每笔交易前都要先确定止损点。能否坚决止损是判断一名交易者是否成熟的基本标准。
很多人都有过痛苦的止损经历,开始认识到止损是个巨大的心理挑战。但恐怕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止损点的确定是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
有人说,亦喜,别扯了,止损点不就是那样吗,差不多就行了。关键是执行。呵呵。止损点的确有很多的技巧。
前文中,谈到头寸规模确定问题时,亦喜提出了一种方法,就是把本金分为4份,每份设定止损点为4%,这样的话,每笔交易初始风险R就刚好是1%。记住,这种做法只是为了说明的需要,让大家理解,你买多少A股票并不是随意定的,而是先确定R,再确定止损点,然后才是买多少。这个顺序是理解交易系统的关键。
为什么要分4份呢?主要是这样分有很多的好处,比如你可以先买八分之一,在合适的时间加仓一倍自然就变四分之一。不需要计算就可以很容易的确定止损点和头寸,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如果交易也这样简单明了就好了。并没有那么容易。
明确了上述顺序,那我们集中精力在止损点的确定上。到底什么才是合适的止损点。
在R确定的前提下,如1%,初始止损点的确定:
1、会影响到我们买多少数量的A股票;
2、会影响到预计的R乘数。
也就是说,初始止损点定的越接近当前价格,同样的目标盈利就会带来更高的R乘数,同时就会提高整个系统的期望值,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初始止损点应该定的越紧密越好;
初始止损点越紧密,那我们买入的A股票数量就应该更多。比如上例中,初始止损点设在2%,那R=1%时,我们就应该买入总资金的二分之一而不是四分之一。
但是初始止损点越紧密,就必然带来很容易被偶然的波动踢出局。从而降低准确度。
如果初始止损点定的非常宽松,那就不会轻易出局,但是想实现较高的R乘数,也就更难了。比如,初始止损点设在8%,那为了实现3R的预计收益率,就需要一个盈利24%的机会。这相对于初始止损4%是预计盈利是12%,难度可不是增加了一点。
所以止损点的确定非常重要。
呵呵。脑子有些乱吧。正常。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初始止损点的确定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上一部分里的10日ATR。以它为基本单位,把初始止损点设定为它的倍数,比如2倍的10日ATR。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样就不会轻易的被偶然性的波动踢出局。
但是我观察了中国的A股市场,通常符合操作标准的股票都会有一个波动幅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也就是股性开始活跃的过程,此时10日的ATR通常要在4%以上。也就意味着2倍的ATR要达到8%-10%。这个止损位有些过于宽松,不利于实现较高的R乘数。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亦喜觉得:
一、如果你的交易系统是趋势跟踪型,那么可以按照2倍的10日ATR来设定初始止损点。因为趋势一旦出现,就会有较大的涨幅,从而实现较高的R乘数,同时也会有较大的容忍度,不会轻易踢出局。
二、如果你的交易系统是波段操作型,通常这个波段的目标盈利也就是10%-15%的水平,显然,2倍的10日ATR的止损标准是过于宽松了,这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期望值水平,使得很多交易失去了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更好的设计,把止损位设定的更为紧密,就成为生死攸关的大事了。如何实现呢?
1、好好利用一些可以客观衡量的东东,如均线,如你自己画出的明确的趋势线和支撑压力线(明确的含义就是不会今天画出来,明天就改掉,不停的画。呵呵)。通常低于这些标准的1%就可以成为一个准确的止损点。而且,向上倾斜的衡量标准,如翘头向上的均线和上行的趋势线,都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提高止损标准,从而保护你的利润。这样很多时候都可以把止损点设在3%以下的水平。我的建议是:波段操作型交易系统的初始止损点不应该大于4%。
2、当止损点低于4%时,每一单位的头寸仍然按照总金额的四分之一来操作。这样就确保你的所有资金可以分散到4只股票上,而不是过于重仓一只。因为如果设定止损点过于紧密,很可能会出现你无法及时止损的情况,如当天不能交易,隔天跳空开盘之类的事情。
3、如果你的资金量较大,就可以采用更为稳妥的方式,如先买入八分之一,这样,止损位暂时确定在8%。第二天再买入八分之一,从而完成一个单位的建仓,此时止损位自动调整为4%。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你可以及时的做T+0出掉八分之一,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风险。
你现在还会觉得止损点的确定很EASY吗?
第三十四部分:滤嘴
滤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能过滤掉很多虚假信号。
亦喜认为,以股票为例,以下几个滤嘴很重要,要高度重视:
一、60日线。亦喜觉得,60日线挑头向上,并且价格站上60日线,是可以进行操作的必要前提。不满足这个条件,亦喜基本不会考虑。
二、已经走出下降趋势,并开始形成新的趋势,也就是前面亦喜谈到的三条:
(1)突破下降趋势线,并站稳三天;
(2)形成一个高于前低的低点;
(3)形成一个高于前高的高点;
其实这也就是新的上升趋势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以上两条综合起来就是用来判断趋势是否已经形成。只有上升趋势的股票才可以进行操作,不要抱幻想。
三、要关注月线和周线。因为亦喜关注中级波段,所以重点是周线。月线最好不要处于下降通道,或者已经出现见底的K线形态即可。
对于周线,要关注:
1、5周线向上金叉8周线,且股价站上5周线;
2、或者周线的6周RSI金叉12周RSI。
上述二者至少满足一条,即可进入可操作阶段。如果能同时满足最好。
四、开始出现正常的量价关系。涨放量,跌缩量。量能开始逐渐放大,股性开始活跃。
如果具备了以上四个标准。恭喜你,目标股票找到了。
第三十五部分:中级波段
亦喜不关心牛熊。
亦喜只关注中级波段。何谓中级波段?
亦喜心中的中级波段,很简单,就是60日线从下跌,走平到挑头向上开始,至最终走平并挑头向下结束。这个波段的周期通常不少于3个月,具体周期要看个股自身的状态及大盘的整体状况。
亦喜只把握中级波段内的机会,除此以外,亦喜不考虑。
在一个中级波段内,亦喜认为,通常会有至少三次比较明确的机会。平均每个月大约有一次。这不是确定的数字,但整体上可以这样估算。平均每次的波幅应该有10%-15%。最后的一次冲刺阶段会有比较高的涨幅。通常可以达到25%以上。
这就是个股的生命周期。三次交易机会,每次提供的是一个3R的收益,最后一次冲刺阶段,如果配合比较宽松的跟踪止盈策略,通常可以实现5R-10R的收益。再考虑到一定的失败概率,每次大约1R的损失,平均下来,一只股票在它的生命周期中,可以带来10R左右的收益。
一定要重视上面的观点。它对于交易系统的运作方向提供了很重要的指引。
很多人都认为,做很多股票,不如做精一两只股票。亦喜并不认同。
对少数股票异常熟悉,能够让你更为准确的把握细小的波动,使得准确度更高,使得每笔交易的R乘数更高,但不能解决较多的交易机会的问题。
这种观点本质上是与交易系统的理念是违背的。
假如你采用的是把总资金四等分的做法,同时设定R=1%。
那么一只股票在它的生命周期中,预计给你带来的收益是总资金的10%左右。
你需要同时跟踪大约20-30只目标股票。并定期的剔除一些不再符合标准的,同时不断补充一些新鲜的血液。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充分利用交易系统的优势,捕捉到尽可能多的交易机会,并尽量的分散风险。
当然,这并不排斥你对自己熟悉的股票进行更高的关注,或者精准的把握它的每一次机会。很可能你交易系统中盈利最好的几次交易都是来自于这样的股票。
如果你的资金较大,采用的是8等分,那就需要更大的股票规模,亦喜认为要达到30-50只。
如果你采用的是16等分的话,可能就需要关注50-80只股票了。这的确会增加日常管理的难度,而且需要你花更多的心思。
但你了的,为了成功,吃点苦又算什么呢?
第三十六部分:范.萨普与R乘数
有一个问题,亦喜需要重申下:
对于交易系统而言,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正的期望值。二是头寸规模确定。
前者是交易系统的根本。没有正的期望值,这个系统就毫无意义可言了。后者解决的是赌徒破产的问题,也就是说尽量保证你有足够的机会在破产前实现系统的正的期望值;所以谁为主谁为辅,一定要搞清楚。
对于正的期望值,核心是两个因素,一是准确度,二是R乘数。
所以亦喜花了两部分的内容来讨论R乘数,本意是解决正的期望值的问题。
范.萨普在《通往财务自由之路》中分析了R乘数。但是他的论述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他讲的一切都是指的交易系统产生的实际的R乘数。
为什么会这样?
是因为他所谈的交易系统基本都是机械化交易系统,基本都是可以用历史数据进行检测的;即使不能检测的,他也是强调用实际的小额交易来测算一定交易次数产生的实际R乘数。这些历史检测的结果或者实际小额测试的结果,就成为R乘数的分布,也就是交易系统的定义:交易系统就是一系列R乘数的分布。
亦喜关于R乘数的很多基本概念都是取自范.萨普。
但亦喜提出,R乘数应该分为两类:一个是上面提到的实际的R乘数,另一个是在交易前预计的R乘数。二者截然不同。
实际的R乘数只是一个交易的结果。交易之前,我们并不知道。
预计的R乘数则是影响我们决策的一个重要变量。
前面亦喜谈过机械性交易系统和自主式交易系统,现从头理顺。
机械性交易系统就是系统中的所有环节都是可以确定的,不需要个人的判断。比如,使用均线,10日ATR,历史新高等,这些无需个人判断,都是明确的,可以客观衡量的,因此也可以直接用计算机进行历史数据检测得出实际的R乘数。
而自主式交易系统则不同。亦喜觉得,交易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变量是需要个人判断的,那这个交易系统就是自主式交易系统。如支撑阻力位,如趋势线。每个人对支撑阻力的看法会不同,对趋势线的画法也未必一样。因此,自主式交易系统无法进行历史数据检测。只能通过实际的交易来得出实际的R乘数。
因此,在机械性交易系统中,预计的R乘数是没有意义的。你进行任何一笔交易,都是按照程序进行,我们不需要考虑预计的R乘数是多少。我们唯一能做的是通过历史数据检测或者小额实际测试得出系统的实际R乘数分布,进而判断该系统的效果如何,要不要采用或者如何加以改进。
但在自主式交易系统中,因为流程不是全自动的,需要个人的判断,因此,以什么作为决策的依据就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交易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正的期望值。而由于准确度大幅提高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每笔交易前需要较高的预计R乘数就成为很自然的选择。
那究竟什么才是预计的R乘数?很多人恐怕不明白。以为随便指着个高点就以为可以测算预计R乘数。这是种十分错误的认识。
预计R乘数的确立标准如下:
1、预计盈利目标实现的周期要跟你操作系统的周期相匹配。如果你的交易系统是个中短期的交易系统,那就不要制定一个你觉得1年的时间可以实现的目标。
2、可以合理的推测,该目标位是可以实现的。
3、要充分考虑到重大压力位。如历史密集成交区,下行的趋势线,向下拐头的60日线等。你的目标位尽量不要在这些重大压力位之上。因为要实现目标利润,必须先突破这些压力位。对你来说,把目标定在这些压力位下面一点点要实际的多。
当你考虑到以上几个因素后,再来看你的预计R乘数,就会具备较高的实战意义。否则,随意的确定预计目标,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停的止损。
第三十七部分:次级波段
前面亦喜谈到了中级波段的概念。所谓中级波段,就是60日线从长时间下探,走平到拐头向上开始,到60日线走平并拐头向下结束。
中级波段是亦喜操作的完整区间。亦喜只操作中级波段内的机会。除此以外,亦喜不再考虑。
但中级波段只是个粗犷的框架,只是讲述了一个大的范围,并没有给出详细的分类及具体的操作意见。
今天,亦喜就谈的稍微细致一些,进行一些更具有实战意义的论述。
亦喜认为,中级波段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从而形成几个次级形态,也就是亦喜的次级波段。
亦喜喜欢用20日线来定义次级波段。在整个中级波段的生命周期中,20日线要经历几个生命周期,这是因为20日线比60日线变化的更快。
与20日线的生命周期对应的,就是在整个60日线的生命周期中,你可以进行操作的几个主要波段,也是你利润的主要来源。
举个例子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亦喜以三只股票来说明在60日线的生命周期中,可能存在的三种操作形态。
一、600651,飞乐音响。
飞乐前面谈过,亦喜说它已经进入可操作的区间。
其实这就是生命周期中第一个可以操作的波段区间,其主要特点如下:
1、经过超过半年的下跌,量能萎缩,最终,开始企稳,并站上60日线,同时60日线开始逐渐走平,并准备挑头向上。
2、量能开始温和放大,波动幅度开始增加,但涨幅不大,形态像平缓的波浪。但已经可以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飞乐音响就像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孩子,正在成长,但需要不断的呵护他,而不是马上指望它扬名立万。
二、000701,厦门信达。
厦门信达是第二种次级形态。应该可以这样说,厦门信达的今天就是飞乐音响的未来。
厦门信达走的比飞乐音响要早一个周期。
厦门信达已经展现出牛股相。腾飞在即。
三、002458,益生股份。
益生股份属于第三种次级形态。比厦门信达走的又要早一个周期。
益生股份已经突破历史高点,完全具备了牛魔王的潜质。
以上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的需要。并不是指导大家的实际操作。切记。
当然,中级波段中,并不是一定刚好可以分为三个次级波段,可以更多或者更少。呵呵。但本质相同。
后面,我们会对每种次级波段展开详细的分析,当然,是在整个交易系统的框架中。
第三十八部分:交易单位
做交易,总是要建立头寸,建立多少头寸才是合适的呢?
这里就要用到交易单位的概念。
亦喜把交易单位分为两种:标准交易单位和基本交易单位。
标准交易单位(SU),根据前面亦喜谈到的头寸规模确定的方法,举个实例来说明吧。
假如R=1%,总资金为100万,止损位设为4%,则一个标准交易单位就是:
100*1%/4%=25万,也就是总资金的四分之一。
这点也就是亦喜谈到的把总资金分为四份的原因。
当然这个分成四份,是与止损位定位4%直接相关的。如果你的止损位设为5%,那一个标准交易单位就应该是总资金的五分之一。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算下。
标准交易单位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如果你要在一个交易品种或者一只股票上建立头寸,那标准交易单位就是一个基本的衡量。这是你初步的建仓目标。而后续的加码策略则用到的是另一个概念:基本交易单位。
基本交易单位(BU)是一个更为具体的计量单位,通常,把它定为标准交易单位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具体要根据你的总资金及标准交易单位的金额来确定。
亦喜认为,以下原则应该重点把握:
1、 标准交易单位原则上不超过200万。
2、 基本交易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0万。
3、 基本交易单位一般定为标准交易单位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举例说明吧。
一、如果你的总资金&400万,令R=1%,,止损位设为4%。
那么标准交易单位就是总资金的四分之一,基本交易单位设为标准交易单位的二分之一即可。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200万资金,那总共是4个标准交易单位,每个标准交易单位是50万,每个基本交易单位是25万。
这意味着你可以最多同时持有4只股票,当然,也可以少于四只,因为你不一定非要满仓操作,或者某只股票进行了加码操作,从而使得该股票持有仓位超过50万,这在后面的加码策略中会详谈。
二、如果你的总资金位于400万和800万之间,那么你可以有两种选择:
1、令R=1%,,止损位设为4%,那么标准交易单位就是总资金的四分之一,基本交易单位可以定为标准交易单位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当你不喜欢操作和关注过多的股票,愿意在每一只股票上持有相对较高的仓位,那你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2、令R=0.5%,,止损位设为4%,那么标准交易单位就是就是总资金的八分之一。基本交易单位同上。
当你有比较多的目标股票可以选择,同时不愿意在一只股票上建立过高的仓位,愿意实行分散的策略,那这种方式应该是合适的。
三、如果你的总资金位于800万和1600万之间时,令R=0.5%,,止损位设为4%。那么标准交易单位就是总资金的八分之一,基本交易单位同上。
四、、如果你的总资金位于1600万和3000万之间时,令R=0.25%,,止损位设为4%。那么标准交易单位就是总资金的十六分之一。
以此类推。
总结如下:
1、标准交易单位是应该建立多少头寸的主要依据。如果你选择了一只股票,并准备建仓,那原则上就应该达到一个标准交易单位的规模。当然金额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分批逐渐买入,但最终应该达到一个标准交易单位的规模。
2、基本交易单位是加码或者试探性建仓的主要依据。一套完整的加码策略可以根据基本交易单位的设定来进行。
第三十九部分:交易系统的盈利目标
很多人会问亦喜,你搞的也太复杂了吧?我已经是熟手了,可以盈利了,跟着感觉走也不错。
呵呵。今天,亦喜就来谈谈我所谓的交易系统到底能够做到什么,或者,你应该期待从这个系统中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这里,亦喜把交易者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只是用来表明三者对系统运用的熟练程度和对机会的把握程度的不同。当然,收益也会大有不同。
亦喜先以一个本金100万,止损4%,R=1%,标准交易单位为四分之一,基本交易单位为二分之一进行说明。
交易者每笔交易的目标是3R或者以上,止损位为1R。
一、初级交易者。
1、每进行3笔交易,其中,成功1笔,收益3R;失败2笔,每笔各损失1R。
2、平均每周捕捉2次交易机会。每月平均8次,每年平均100次。
3、2次交易机会指的是进行两个标准交易单位的交易,因此可以是以前的操作退出后再次交易,也可以是前面的交易没有退出,从而满仓进行交易,也可以是按照加码策略,对同一只股票进行加码。
平均期望值是:(3R-2R)/3=0.33R。
每月实现的收益是:2.7%
每年实现的收益是:33%。
二、中级交易者。
1、每进行2笔交易,其中,成功1笔,收益3R;失败1笔,损失1R。
2、平均每周捕捉2次交易机会。每月平均8次,每年平均100次。
平均期望值是:(3R-R)/2=1R。
每月实现的收益是:8%
每年实现的收益是:100%。
三、高级交易者。
1、每进行2笔交易,其中,成功1笔,收益3R或以上;失败1笔,损失1R。
2、平均每周捕捉2次交易机会。每月平均8次,每年平均100次。
3、高级交易者平均每月能实现一笔远超3R的大额收益。目标定为8R,换算一下,就是每月有一个标准交易单位的交易实现30%以上的收益。
因此,高级交易者比中级交易者一年内要能够多实现50%-100%的的收益,即:每年实现的收益是150%-200%。
当然,对于很多的高级交易者,他们的本金比较大,我们重新进行一个新的测算。
1、本金3000万,止损4%,R=0.25%,标准交易单位为十六分之一,基本交易单位为四分之一。
2、高级交易者每笔交易的目标是3R或者以上,止损位为1R。
3、每进行2笔交易,其中,成功1笔,收益3R;失败1笔,损失1R。
4、平均每周捕捉4次交易机会。每月平均16次,每年平均200次。
平均期望值是:(3R-R)/2=1R。
每月实现的收益是:16R=4%
每年实现的收益是:200R=50%。
这对于一个较大资金的使用者来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收益了。因为仓位的控制比较好,通常很难超过70%-80%的水平。
当然如果能够每月平均抓到一笔超过8R的大额收益,总的收益率会更高。
这就是亦喜所言的交易系统所应该实现的目标。如果你觉得有吸引力,就追逐这个目标吧。记住,这是稳定的持续盈利。
第四十部分:加码的头寸规模
加码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加码的头寸规模和加码信号。今天主要谈谈加码中的头寸规模。加码信号后面单独谈。
亦喜认为,加码基本的原则如下:
1、 金字塔加码,即随着趋势的进行,加码的数量应该递减。
2、 亏损不加码,只有盈利时才进行加码操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易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