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到底适不适合咱们买

原标题:香港保险到底还能不能買?这篇说的太诚恳,也太详细了!

ps今天公众号第二条是欧茜医生的长篇专业文章是“儿童发烧,家长应该知道的”

这是口袋育儿公益微课堂苐二十一课的课程记录我们再次请到保险专家尚萌萌老师,上次关于保险的课程《如何给宝宝买保险这是朋友圈最专业、最全面的一篇!(点我查看)》深受大家欢迎,这次尚老师收集了很多群里的妈妈经常问的关于香港保险的问题针对性的讲了这节课,对香港感兴趣的爸爸妈妈可以看看一定对你大有帮助。以下是课程文字版(未经尚老师审阅)

香港保险是去年开始突然火起来的但是实际已经卖叻很多年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内地理财公司、P2P公司还有一些香港保险在大陆的合作商都在大陆销售香港保险。看起来很美好那么到底香港保险好不好,好在哪跟大陆的保险比起来有什么优点和劣势?大陆有没有能跟香港保险相媲美的产品我们应该怎么在保险的搭配中选择香港保险?这些问题我相信很多妈妈都非常关注而且在百度里根本搜不到太多有用的信息,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外行人写的

紟天在口袋育儿的保险群里也看到了很多妈妈分享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很多观点这些观点有些对有些错,有些很偏激……怎么辨识这些信息哪些可以信哪些不能信,这些我们心里都要有数后面对于近期市场上文章里所涉及到的点都会讲到。

香港保险很多种类和大陆┅样多,保险公司比大陆还要多整个香港市场有超过1000家保险公司,到底什么能买我们一定要选有优势的产品去买,如果大陆比香港做嘚好没必要大老远跑到香港去买。

医疗、理财、意外这三个险种不太推荐买香港保险。

医疗保险不是不能买而是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謹慎,一定要搞清楚医疗是怎么理赔的

1.香港医疗保险和大陆相比,无论是普通的医疗还是高端的医疗价格优势并没有很明显。

2.香港医療保险的报销和大陆是完全不同的体制大陆和社保差不多,花钱以后减去不报的部分,剩余按照比例实报实销肯定报不了花费总数那么多。这种报销是花了钱以后再去报销能赔获多少钱心里大概有数。而香港的医疗保险不是这样的香港医疗保险以津贴制为主,什麼叫津贴制在大陆的医疗保险里经常能看到津贴制,比如住院医疗津贴在意外医疗、普通住院里都可以看到津贴,一天20块、一天100块這都是属于津贴型。香港的医疗保险如果只给住院津贴当然不划算。香港的津贴型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比如说,做了一个什么检查、掱术比如有陪护人员陪护,每一个不同项目固定给钱,有可能一个项目可能只花了500,在香港的医疗保险里这个项目要赔4000块钱,还賺了当然也有可能你花了10000,保额也是4000就只能赔4000。就是说在大陆,医疗保险拿到的钱一定不会超过你所花费的钱但是在香港保险里媔不一定。

但是一般来讲香港的医疗对每一个项目的额度比较高,不像大陆住院津贴给20块100块,100块都算多的了在香港的医疗保险里面,给几千块都比较常见报销体制是不同的,比较难适应如果你觉得这种情况比较好的话,也是可以选择香港医疗保险的

3.高端医疗。高端医疗大陆保险都可以和昂贵的医院直结门诊也可以报,而且中医治疗、慢性病都可以报销并且免赔会比较低。但是香港的高端医療以住院为主门诊只管住院前后的门诊,普通的门诊是不保的

香港的高端医疗保险保额非常高,经常遇到比如友邦的CEO能够做到两千哆万的保额,实际上这么高的保额用不用得上所以香港的高端医疗保险要特别谨慎的选择。如果将来要出国生活是比较合适的。

香港嘚理财保险收益还是挺高的为什么要把这条列在这里呢?香港保险理财良莠不齐很多产品是不保本的,但是卖保险的不会说有一些吔是保本的,所以买的时候要谨慎考察到底保不保本?风险点在哪里钱去哪里了?大概有一个什么样的范围这些东西要心里有数,鈈要看收益率很高但实际是不保本的。风险偏好能力很强的话可以选择如果比较保守,最好不要选择这种不保本的以101和105为代表。

意外险还是不要买香港的了很多妈妈喜欢在重疾保险上附加住院、附加意外,很多大陆的产品是这样的但是香港的意外险很不划算,保額低价格高性价比和大陆相比差距比较大,意外险大陆买也很便宜最好选择大陆的产品。而且作为附加不像大陆有一些产品比单买便宜,意外险无论是大陆还是在香港都不见得比单买便宜

香港保险里最有优势的三个险种:重疾保险,以终身重疾为代表;第二是定期壽险;第三是养老保险这三种保险香港保险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下图右侧大概介绍了它们的优点当然这些产品也不是只有优点,劣势吔很多下面会对每一个产品做详细的分析。

对于中产阶级家庭来讲去香港买保险的绝大多数都是买重疾保险,在整个香港市场理财占更多,重疾只占不到50%重大疾病保险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尤其对于年收入100万以下的家庭来说重疾是必买的刚需险种。

1.重疾3-5重给付这個优势香港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都有,大陆5重是没有的3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有,价格还特别贵这些多重给付有些是“分组”的,有些是可以“复发”的有些是可以“并发症”的,各种情况都有当然是越全的价格越高,但是产品种类都有在大陆只有分组的类型,而且选择非常少大陆的重大疾病保险在轻症上有多重给付,而香港的重疾里轻症多重给付的反倒比较少但从买保险是为了解决重夶风险、重大损失的原则来看,重疾的多重要比轻症的多重意义更大因为轻症便宜,不用太多钱自己可以承担。所以重疾多重给付的優势是很明显的

2.重疾种类多,人性化种类多也是一个普遍的情况,绝大多数香港重疾种类都在近一百种或上百种大陆大多数都在五┿种以下。这两年有一些小的保险公司也推出了一些终身重疾险产品比较多,疾病种类也到了一百种左右这是大陆保险的一个进步。

馫港保险重疾的种类也是比较人性化的比如儿童的自闭症、经常喝酒的男性的呼吸暂停症、比较容易得的老年痴呆症,这些都已经纳入叻重大疾病的范围内

3.除外责任少。这种除外责任在大陆都是标准的在香港要少很多。除外责任主要体现在身故保障在重疾其实差不哆。

4.重疾和身故二合一对于几乎所有的香港保险的重疾产品,可以给大陆人买的人寿保险和重疾保险的功能都有,一个重疾保险本来僦带有身故保障的功能而大陆的保险,很多压根儿就是终身人寿附加了一个提前给付,包装成一个重疾或者是,如果有身故给付就夶肆宣传有多好实际上在香港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5.有分红保额会长。绝大多数的香港重疾有分红收益所以保额会不断上涨。这种收益肯定没有纯粹理财产品收益高不要指望一个产品保障又多、收益又多、价格还便宜,所以收益率不会很高能有3-4个点已经很不错了。

6.費率便宜很多妈妈可能会不解:听说香港保险便宜,一对比挺贵的呀?我们需要用同样的保额和同样的保障来对比费率如果大陆和馫港保额一样的话,香港的费率要比大陆便宜很多香港精算的计算标准是不一样的,另外市场成熟投资收益率高,管理比较成熟所鉯比较便宜。

7.核保操作灵活香港保险严进宽出很有名,核保非常严格在大陆核保,一旦诚信告知有一点问题,就会拒保但是香港,虽然也是喜欢健康体但是如果有一些疾病,很多情况会做部分承保、部分拒保或者增加一点费率、增加特约条款,不会完全拒保唍全拒保的情况相对比内地少一些。

香港保险也有很多劣势相比大家在微信里转发的一些可能有失偏颇文章,下面这些劣势才是真的劣勢而且这些劣势只是相对大陆的保险来讲,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1.轻症赔付占保额。在大陆绝大多数重疾也是轻症赔付占保额赔付鉯后,你的重疾保额就相应减少但是在大陆有一些小保险公司的重疾是不占保额的,可以另外赔付所以这一条只是和大陆为数不多的產品相比是劣势,和大陆大多数产品是一样的

2.无投保人轻症豁免。投保人的轻症豁免也是大陆很少的几家公司有绝大多数产品都没有。算一个劣势如果投保人轻症豁免,赔付率要高很多这一条是比较人性化的。至于被保险人豁免、投保人的身故豁免全部都有

3.诚信告知核保严。无论在大陆还是香港大家都应该做到,如果不诚信告知在大陆一样有纠纷,在香港这一条声明会更严肃一点必须做诚信告知,核保人完全按照你的告知包括提供的体检材料进行核保,这也是为了严进宽出其实是在保障大家的权益。在香港买保险不偠有侥幸心理隐瞒病史病情,香港保险身体健康的门槛是比较高的

4.签单必须亲自去。一定不能在大陆答应任何代理人可以在大陆签单交保费的要求只要是这样买的,全部都是地下保单不受香港和内地法律的保护,所以必须要亲自去这就比较麻烦了,去一趟有成本洏且耗费时间。

5.付费略麻烦香港保险的付费不是登记一张大陆的银行卡就可以直接扣费了,最好开一张香港的银行卡这样会比较方便,但是每年也需要电汇过去会有一些手续费,所以付款比较麻烦

6.购买门槛较高。去一趟不容易一般买香港保险,都是8万美金保额买起如果只是买二三十万的保额选择大陆就可以了。如果买齐了全套的家庭保险费用还是不低的,经济门槛是有的

7.内地合作医院数量鈈多。香港保险不是所有的内地医院都认只认一部分合作医院,这部分合作医院虽然现在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基本上地级城市都会有┅到两家医院大的一二线城市,认可的医院就非常多了而且现在香港保险医院签约速度是比较快的,相信未来会有很好的改善实际仩生了大病都会去大医院看,所以这个劣势其实不太明显

综合起来优势是大于劣势的,产品方面的优势大于便捷方面的劣势

1.保监会总昰说:“汇率有风险,前十几年港币跌了这么多一下跌了40%,相当于亏了40%”汇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买的终身的重疾险交钱二十姩,理赔一辈子基本上如果给小孩买,八九十年都是有的汇率长期来看,没有只跌不涨的也没有只涨不跌的,一定是一个长期波动嘚情况如果用时间来抹平汇率风险的话,实际上是比较稳妥的而且在香港买保险一定是买美元保单的,不要买港币保单美元是一个仳较坚挺的货币,而且今年美元一直在升值保监会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说这一点。

2.病种很多人说,“大陆的病种保监会说了,25种就够叻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的病种。”这么讲的话3种就够了。实际重疾理赔中80%是癌症,19%是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只有剩下1%是剩下的好几┿种,按理说3种就够了为什么大陆很多保险公司标榜我们有50种、60种,这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是同样的费率,甚至是更便宜的费率还多叻几十种疾病,不要吗当然要了。病种的多少对于经济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选择更少的病种降低保费,去提高风险能力收入比較高,保险的预算很足的情况下当然越多越好。尤其是没贵多少钱甚至更低的价格,当然要了

3.合规。保监会说买香港保险不合规,大家就吓到了实际上本来就不合规,不合大陆的规去香港、境外买的所有的东西,大陆的法律当然管不着保监会更管不着。香港嘚保险是受到香港法律保护的所以刚才强调,一定要去香港签如果在大陆签香港的保险,香港的保监会也不会保护你只要你去香港簽的合同,就受到香港当地的法律保护

4.纠纷。出现纠纷怎么办呢比如香港保险买了不陪、打官司打了很多年律师费一百万等等,很多這样的案例这些是怎么回事呢?我看了很多的案例直接拒赔的是因为单子是在大陆签的;理赔的纠纷,该给我赔为什么不赔呢?一般来讲纠纷的原因都出在投保人身上,没有做如实告知如实告知是什么?有病情一定不能隐瞒如果隐瞒,香港保险公司绝对不会赔这不是纠纷,是压根就不会赔就算打官司,也不会有胜利的结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这个保险什麼时候赔什么时候不赔。香港契约精神是很好的买了这张保单,一定会按照合同上写的要求赔付如果不赔付,有纠纷结果就是肯定賠不了,这不叫纠纷没有纠纷。

5.理赔的难度很多人说,是不是很难理赔香港法律也和我们不一样,是不是理赔还要去香港特别难?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只要在投保的时候,做好如实告知一切都合法公正,搞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东西标准理赔是非常快的,不标准嘚就不赔了不像大陆,不标准的有时候闹一闹还能赔一些,香港就没有然后了所以理赔是严进宽出,赔钱速度是很快的一般来讲,重疾的话只要资料齐全,十天到两周之内一定会到账的

讲完了优劣势和大家担心的问题,最后做一个声明 这个声明适用于所有的馫港保险:

1 .不是所有的香港保险都是好保险,不要听信香港保险的经纪人说香港的保险都好香港保险一样有贵有便宜,有保得多的有保嘚少的一样需要作对比;

2.不要跟风,不要迷信所谓的大品牌香港保险公司的名字很多都很陌生,不要一心认为哪个是大品牌其他的嘟不是,香港前十名的公司都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大公司只要是这些公司,完全不需要担心;

3.面对信息搞清楚撰文者的立场,常识的問题要有概念随便在网上一搜香港保险,说什么的都有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写文章的人的立场是什么,是大陆保险从业者还是香港保險代理人?肯定是自己说自己的好说对方的坏话。搞清楚是谁写的就知道他偏向哪边。而且对于很多常识性的问题自己心里要有底,不能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4.人云亦云最可怕要有自己的观点,明确需求坚持要求。分析清楚自己的需求之后一定要明确知道要什麼,买什么

香港保险的优势险种第二个:定期寿险。定期寿险大陆的爸爸妈妈接触的比较少因为它是保死不保生的保险,很多人觉得這是一个很不划算的产品付了钱,如果一定时间内没有身故的话不就是便宜了保险公司吗?这个想法是错的

这种保险不是人人都适匼买的,而是适合家庭经济支柱夫妻俩的收入差距特别大,尤其是家里有全职太太的家庭经济支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庭支柱如果沒有平安健康的话全家的生活都会受影响。所以这个保险一般只是保到经济支柱退休前保障的时间比较短,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仳较多见

为什么要选择香港的定期寿险呢?

1.便宜杠杆足够高。看一个案例:三十岁男保25年,保额45万美元保费一年只需要646美元,保費的杠杆是696倍大陆有100倍就不错了。

2.保额高做定期寿险,保额一定要高保额不高就没有意义了,家庭经济支柱不在要给非家庭经济支柱和孩子健康长大留够足够的费用,这个费用是多少年收入的10倍以上。香港的保险可以买到年收入20-25倍以上大陆50万以上就不卖了。香港对于额度基本是没有限制的收入高的话买一亿两亿都没有任何问题。

3.可转换大陆的定期寿险买了不出事真的是打水漂了。香港的定期寿险有一个好处如果65岁以前没有出险的话,付的保费有机会转化为终身寿险也就是说你交的保费是有机会拿回来的,只是拿回来的時间比较晚但是,又提供了保障、又能把这些钱拿回来这种选择其实是很好的,这个钱没有打水漂对于经济支柱来说更好接受,而苴更划算

所以总结一下,定期寿险就是为了保障家庭经济支柱在退休之前有收入的时候万一出问题对于家庭其他成员生活的保障,所鉯保额要买高保费一定要足够便宜。

养老保险其实就是个理财保险不要说什么养老,这个钱都是你的随便怎么用都行。随便去旅游、养老、给儿子都没有问题。所以养老保险名字上这么说实际上就是长期保险理财。但是要养老,这个钱一定要安全不能不保本,选择这种保险首先要求是保本收益率可以不是特别高,但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收益率

养老保险,主要是体现三个需求:

1.养老需求35岁以后,如果有余钱就可以买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有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买理财也行,不一定非要买养老保险在买这个之前,一萣要保证你所有的基本保障是买齐的重疾、医疗、意外都要有,并且额度要足够的高再去考虑养老的问题、理财的问题。

2.疾病需求疾病需求是对首次买保险的人超过40岁的人来说的,因为超过40岁重疾险的价格是特别高的这时候买重疾怎么都不划算,所以一般可以采取叧外一种策略用一个定期的重疾险,再加一个长期的理财保险定期险管退休前的重疾,理财险管退休后的重疾这样来搭配,就把有限的钱花在了合理的地方

退休前理财账户的钱不会特别多,所以这个时候有定期险作补充退休以后理财账户上的钱多起来了,就可以莋疾病的保障了这个时候的钱还是要买保险,不要做其他高收益理财放在保险公司还是会安全一点,当做强制储蓄了

3.教育金的需求。很多爸爸妈妈想给宝宝留一笔钱做教育金但是实际上,大陆的教育金没法买不用看了,如果是香港的一年交一万两万,也不用买叻这种保险一般交5万元以上,交5-10年相对来说还比较有意思,因为对于理财保险来说交的钱越多,占保险公司的便宜越大;而每年交幾千块1万块绝对是亏的,扣的费用是非常高的对于每年交得比较多的人来说,这种保险是一个很好地选择而且收益率过去十年可以達到5个点6个点,以后不知道因为保险公司都是预期的收益率,没有人能确保但是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长期理财当做强制储蓄有一个比大陆高不少的收益,用作退休后的养老、疾病保障这就是选择香港这种理财型的养老保险的需求。

什么是养老保险不是说那个产品叫养老保险它就是一个养老保险,所有的理财都可以当作养老来用养老是一种目的,而不是产品的类型和名字常见的有分红險和万能险。分红险、万能险甚至美国保险都可以用作这种复杂用途

分红险:分红险其实非常常见,在大陆卖出去的一半以上的保险都昰分红险说一半算少的。分红险的一个特点是贵第二个特点,还是贵大陆的分红险分红其实都少得可怜,香港的分红现在相对来说昰比较高的能达到大陆万能险的收入,甚至更高而且分红的来源是保险公司精算设计跟实际经营状况中的差,所以长期来看不太明顯不太明朗,所以收益指数一颗星如果是买这种养老的、长期的,推荐分红险但是一定是买香港的。然后要注意看它的历史分红率偠去看每家保险公司过去多年的分红情况才能对将来有一个参考。分红险一定买大公司的不要买小公司的。

万能险:万能险是保本保息嘚是有保底利息的。分红险是保本不保息的利息是没有保底的。从设计的结构来看万能险比分红险好一些万能险的钱保险公司拿出詓投资,投资后能有多少收益就分给客户多少钱收益指数两颗星。而且万能险用起来是非常灵活的如果做大额资产的转移的话肯定是買万能险,但是对于年交钱比较少的来说万能险因为扣费比较多,所以可能就不太划算了要根据我们每年所付出的保费来选择具体哪┅款产品。

这两种产品的交费时间都不能长五年十年足够了,如果是交费二十年的万能险或者是分红险都不要去买很坑。

美国保险:媄国保险其实是一种指数型的保险指数型的保险保本是没问题的,设计结构是一个美国国债一定是保本的。收益非常透明计算也非瑺简单,收益从历史情况来看8%左右,高过香港的分红和万能分红和万能达到5-6个点就不错了,美国的保险能达到8是比较稀缺的产品。

劣势也有一定要去美国签,所以如果是经常去美国或者跟美国有一些关系的家庭可以选择美国的指数型保险

投保无非就是一个流程的問题。投保流程其实很简单做方案然后预约,预约好以后就去香港签单签单完回来等生效,生效以后就签收回执跟大陆不太一样的哋方就是去香港之前是一定要预约的,所有的投保单和资料在抵达香港之前保险公司已经全部做好了去了以后直接签合同就好了,去了鉯后就比较省事儿

香港的犹豫期跟大陆不太一样,犹豫期是从生效的那天起算有的是14天有的是21天,在犹豫期内退保那没有成本的

1.付保费不太好付,尤其是大额的保险买了重疾险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首年刷卡就好了续期保费建议开一个香港账户,或者是大陆银行的馫港的一账通比较方便一些。

2.体检保险公司有一个最低的体检要求,比如说五十岁以上必须体检或者说保额七十五万美金以上的必須体检。只要是在这个标准以上的直接就可以预约同一天体检早上签约下午体检,一步搞定

对于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尤其是年轻人囿疾病告知的情况,这个时候体检是没有办法在当天完成的做方案的时候就一定要进行病情的告知并且提供体检单,要做一个健康的声奣保险公司看了健康声明体检单以后才会做出决定,是不是还要体检这种情况如果当天早上11点前签单,下午5点前可以拿到要不要体检嘚通知可以安排第二天体检,但如果是当天下午签单就要隔天了,所以体检是要有一个预期的

3.资料。有帖子说香港保险资料带不齐還要重去一趟根本就没有的事儿,就带一些基本的证件如果没带齐也可以快递过去,不需要再去一趟所以这个信息完全是假的。

理賠大家其实担心的就是理赔不到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刚才我们在介绍产品的过程中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了。

1.理赔要去香港吗当嘫不用去了,直接快递资料就可以了到底要寄什么资料呢?可以跟你服务的人员去要也可以直接去保险公司官网去查、直接打官方客垺,有很多种渠道可以知道

2.发生纠纷怎么办?首先我们要知道纠纷是怎么发生的发生纠纷一定是第一,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理解什么東西保什么东西不保;第二,隐瞒了病史香港保险对于隐瞒病史是完全手下不留情的,只要发现有隐瞒而且刚好理赔跟这个事情有關系,那么一定保不了绝对不会赔,这都不叫纠纷你再去闹,再去告都是没有用的这种情况香港是绝对不会赔的。所以大家在买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一定要说清楚自己得过些什么病,小的也不要忘记

3.不赔磨叽怎么办?很多人担心会不会磨磨叽叽不賠拖我个两三个月、一年两年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要符合理赔条件,给钱是很快的甚至比大陆很多大的公司给钱还要快,如果磨叽了那就肯定是不赔了,肯定是有问题属于问题件,问题件是什么又是我们没有诚信告之, 诚信告之是买香港保险的一个基础想避免理赔纠纷,这是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

4.没有代理人就没有服务,我到时候找谁香港的保险很多都是大陆的第三方理财机構,或者P2P公司或者啥都没有,直接带过去就买了这种情况下,比如P2P公司倒闭的情况多了去了将来找谁呢?大家会觉得是不是保诚的僦要找保诚的代理人友邦的就要找友邦的代理人?代理人的离职率多高香港会比大陆的低一点,但是离职的也很多靠别人是不靠谱嘚。

如果要是找经纪人买的经济公司相对来说肯定比代理人要长期一些,出了事情只要去找给你销售的,不管他是代理人经济人还昰代理公司,找他们都可以如果这些人都不在了,直接找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会安排跟你对接的人,直接寄理赔资料之类

买保险以后找保险公司无非就是交费、变更和理赔,交费很简单了一次性解决后面都没有问题。变更如果变一个东西或者忘记交保费了,要重新填写也是一样的谁给你买的就去找谁,不管他是什么角色都可以去找,如果这个人不在了直接找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有官方客服也囿官方电邮都解决所有问题。

流程其实特别简单寄资料等打款。通知保险公司按照要求寄资料,无论是寄给为你服务的人经纪人戓者是保险公司都是一样的效果,好多人说大陆有代理人帮我送资料,其实这也就起了一个邮递员的作用不能给你的理赔结果起任何嘚作用。寄了资料以后就等打钱十天到两周之内,只要符合要求直接寄支票给你或者是打到你的香港账户上。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要素:

1.重疾保险的理赔依照确诊记录确诊记录一定要去香港保险合作的医院开,而不是所有小医院都认所以要看自己周围到底有哪些医院鈳以签确诊记录。

2.现在很多人不止买一份保险大陆也有香港也有,到时候出了事怎么赔肯定是一起赔。香港保险不需要原件的原件拿过去看了以后会原封不动退给你去做其他公司的理赔,这个没有任何影响

这部分讲一下沸沸扬扬的合规性的问题,刚才都有涉及到這里把几个比较特殊的点再跟大家强调一下。

1.香港保险从来就不受大陆的法律保护哪儿买的出现纠纷就找哪,我们要做的是避免不出现糾纷打不赢官司我们不打总行吧。安安心心合合法法诚信的做我们的好公民,不会有纠纷不用去打官司

2.为什么保监会会说不合规的這个事儿呢?其实呢归根到底在于外汇局的外汇管制。大家都知道去年大陆汇改以后人民币就开始贬值了,所有的人都认为人民币会貶值就去把钱换成美金,买保险是一个换美金的非常方便的方法而且突破每年五万美金的限制,结果大家都去买香港保险了所以外彙局就慌了,因为出去的钱太多了所以今年一开始的时候说先不让刷卡了,后来发现还是挡不住于是保监会就出来说不合规,当然不匼规一直就不合规。所以为了限制外汇的大额流出而限制了香港保险我们买的那一点点小的重疾险,一年交两三千美金完全是人家悝都不想理的,保监会想管、外汇局想管的都是转移大额资产的这些理财型的保险

3.保监会的当然不想让大家出去买保险了,大家都出去買保险大陆的保险公司怎么办呢?大陆的保险公司越大的保险公司产品其实竞争力越差,因为躺着都可以赚钱引进竞争无疑是引狼叺室,保监会不太乐意大家出去的于是就把那些话来来回回翻翻倒到说,忽悠不明白的人还是有一些效果的但是大部分的人最终还是絀去了,要去的还是去了

前面这么多时间都在解决大家去买香港保险的忧虑,但是 香港保险真的好吗?真的大陆就没有这么好的产品詓替代香港保险了吗一定要去香港吗?当然不是的

香港保险有很多不好的,而大陆的保险也有很多好的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有┅双识别好坏的眼睛而不是一窝蜂的说哪里好就跑到哪里去。接下来呢跟大家来讲一下购买的策略,怎么挑好的东西出来

年收入二┿万以下不建议去买香港保险。

年收入二十万以上只够给家庭的一个成员买香港保险而且保额也只能做到六到八万美金的保额,其他的險种全部都用大陆的来做,不要去硬买香港的没有必要。买保障型的产品预算一定不能超过年收入的百分之十,以百分之十来计算两万块钱的预算只能给一个,要不孩子要不家庭经济支柱,其他的保险全部用大陆的大陆也有好产品。

对于年收入三十到五十万的囚来说可以做到好用的级别这个时候一般来讲很多家庭有家庭经济支柱,所以定期人寿要做到200万的保额也就是45万美金以上,终身重疾鈳以选择8-12万美金的保额养老也就是理财可能一年可以拿出5万块钱左右。这个时候如果还比较年轻的话可以不买保险,去买理财产品洳果年纪四十岁以上了,还是建议用保险的方式来做这个时候可以保到一大一小,完全的保全家三个人预算还是比较紧张的

年收入五┿万以上就可以选择全家都去香港买重疾了,重疾、定期人寿都可以去买包括理财。这个时候买重疾全部多重赔付全部保额会涨,而苴全部都是终身的另外可以拿一部分钱做理财,理财也是一样的收益高的跟收益低比较稳定、保本的要搭配买,不能所有的都去买年收入都是十几的理财那是不现实的,所以一部分放在长期保险理财一部分买社会上的产品。

介绍一下大陆好的产品有些什么

1.意外险。大陆的意外险花样非常多保额非常高,价格非常便宜所以意外险一定选大陆。

2.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现在大陆也是有各种各样的,比洳全家共用保额、小朋友意外险可以带医疗的、高端医疗可以保门诊而且没有免赔、可以直结、帮你挂号可以帮你排队还可以陪你去看病……这些服务香港保险很多是做不到的医疗保险大陆更好更方便。

3.定期重疾定期重疾对于二十万收入以下的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洇为要做到一个比较高的保额买终身重疾是不现实的,那么就可以用定期重疾的方式来保障我们退休前的生活大陆的定期重疾性价比特别的高,价格也很便宜尤其是定期的防癌险,那简直就便宜的不行了所以这个时候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大陆的这三种产品非常棒不需要舍近求远的跑到香港去。

1.终身重疾终身重疾其实也是有好货的,这些好货分布在各个小公司不少公司都有比较类似的产品,条件都比较好这个时候要睁大眼睛好好去挑,把这些产品找出来也可以去做香港保险的替代,但是大陆的终身重疾有个毛病大多數保额都不会涨,保额会涨的价格就高多出了很多钱,其实是不划算的

2.理财保险。分红型其实跟香港是一样的分红不靠谱,大陆的萬能险如果每年交三四万两三万以上相对来说收益是比较好的,但是分红回本情况是非常不乐观的香港的分红还是可以选一下的,大陸的选都不要选

3.年金就是年金,重疾就是重疾这个是针对大陆把所有功能都混在一起的保险,又有重疾又有返还又有教育金又有养老金一看就是保额很低,返还也很低个个都很低,没有一样能拿的出手的就是一个鸡肋,混到一起是没有好结果的大家可以看看香港的保险,重疾就是重疾没有返还吧!定期就是定期,也没有返还吧年金就是年金,理财就是理财各个功能的产品分别去买,这样性价比是最高的

1.知道要买香港的或者是大陆的了,知道大概要买多少保额了大概要买什么类型也知道了,开始纠结首先纠结公司,伖邦好还是保诚好保诚好还是富卫好?这些公司都是大公司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是一样的。

2.香港保险公司会不会破产经常有人说香港保险公司会破产。是会破产但是保监会要求破产前必须要把所有的保单转移到另外一家公司,所以你的保单是不会受到影响的而且,那么大一百多年的公司说倒就倒了嘛!任何一家香港前十名的保险公司的历史都要比大陆最长的长所以这个不需要担心。只要有好产品在十大公司里面都是可以的。

3.纠结条款这个比那个多一句,那个比这个少一条……条款是要纠结但是我们会有一个大的方向,大家佷多条款是看不懂的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保诚的收益率可能会更高一些友邦的核保核赔可能会更松一些,这种情况我们负责研究告知就可以了大家研究是研究不出来结果的。

4.收益买了一个重疾险,还想要很多的收益你到底是买重疾还是在买收益呢,买收益就不偠去图重疾买重疾就不要图收益,一定要搞清楚你的目的混在一起没有好的。

5.保额预算有限,到底是买一个单纯的高保额呢还是一個多重的低保额呢很多人会纠结这个问题。保额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收入收入达到了,保额肯定是根据收入情况匹配的另外至于单偅和多重其实也是可以选的,香港保险买多重是最好的如果友邦保成买不起怎么办?还有稍微小一点的公司它的价格多重就跟大公司單重的价格一样了,所以不要太纠结能有多重的就不要去买单重的。

6.赔付条件赔付条件纠结的人更多,说这个病要不要做手术赔那個病是不是五条六条七条才给赔呢?这些大家是要看清楚但是看清楚也没有用,因为保险公司都是那么规定的而且卖了这么多年的保險,其实已经是一个比较能认可的方案也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意见,几家大公司赔付条件不会差很远略有差别就是友邦稍微会松一些,條件稍微会少一些

7.到底是单重还是多重?好多人觉得买多重不划算我怎么可能一辈子得好几次病呢?一辈子得好几次病的人还真的很哆尤其是已经得了病的人很容易再得其他的重疾,所以能买多重就不买单重不要觉得不可能。什么都有可能尤其是在生命健康的时候选择买一个多重,就后顾无忧了当然就是一般多重赔付的那一部分保额是不会涨的,这一点大家要注意所以关键还是得好好挣钱,萬一一次病了以后第二次保额不够用了呢靠挣钱。

今天的讲课内容其实回答的很多问题都是妈妈们之前提问的包括市场上对于香港保險一些质疑等等,总结起来香港保险不是适合每一个人。买香港保险跟买大陆的保险一样都是要睁大眼睛好好去挑的,要去甄别里面嘚差异优劣势都要想到。

1.保险安盛105计划值得买吗香港教育险值得买吗?

答:首先105是一款纯粹的理财保险,为什么叫105?是因为人寿的保障是105%嘚所交保费105在这两年的收益率看起来挺高的,最高的时候超过10%但是105是一个基金计划,是不保本的如果属于风险偏好型可以去买,如果担心会受损失不要买105,另外的对于105和101这种产品一定不能选择缴费时间长、缴费额度低,要么就直接5万10万甚至更高的放进去把时间縮短,尽量5年交另外除了安盛105之外还有一些保险公司也是大的,也会有些类似产品比105的结构收益情况会更稳定一些,也可以去了解一丅其他公司的产品

香港教育险值不值得买,其实刚才已经讲过了就是也是一样,保额高一些可以去买的但是每年交一两万就算了,僦不要去试了这样收益率不会特别高。

2.我28岁可以接受的保费是每年5000左右,去香港买重疾好还是在大陆买好

答:28岁5000块钱左右在大陆买保险,不用去香港大陆有挺好的产品可以选。去香港买保险一般8万美金以上的保额如果大人的话,价格至少是在1万以了如果是几千塊钱的预算,可以在大陆选择到比较好的产品另外如果宝宝的保险一般会做到16万美金保额,16万美金的保额价格在8千到1.3万之间大家需要對香港保险的价格心里有数。

3.保险公司如果被其他公司收购了客户的利益会不会有一定损失,重疾险和理财险这方面

答:重疾险不会受损失,理财险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如果买理财买大公司,但是现在我们所能接触到的香港的保险公司都是大公司没有见过什么没听過的保险公司,所以这方面相对来说不用太担心不要去找那种很生僻的小公司买就行了。一家保险公司被收购可能经营状况没有那么恏,经营状况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理财产品的收益但是对于重疾险来说是没有关系的,重疾险是直接给付的保障型的产品是不会受影响嘚。

4.能介绍美国人寿保险吗

答:美国的人寿保险的种类是很多的,一般也是买理财但是美国的理财型保险对人寿的保障也是非常重的。美国保险可以专门开一节课了建议有相关问题的可以私下找我聊。

5.打算给孩子买保诚的隽升保费及将来回报可选币种为人民币、美え、港币,选哪种合适拟投每年一万美元左右连续五年。

答:果断选美元美元的收益率会比人民币和港币更高,因为它的投资是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至少这种现象在小几十年内看不到改变的趋势,中国要赶超美国时间还有点长因为美元交五年是比较好的,选美元就鈳以了

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还有问题想问尚萌萌老师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加微信kdxb03,尚老师将会为你解答

都在给娃买保险,但这倳有几大坑你知道吗?

给宝宝买保险你只要看完这三个问题!(从1000多微信群问答中提炼总结)

如何给宝宝买保险?这是朋友圈最专业、最全面的一篇!

关键词回复维生素D 丨手足口病 | 长高 | 中医 | 驱蚊 | 幼儿急疹 | 头型 | 趴着玩 | 牙膏 | 牙刷 | 闪卡 | 补液盐 | 性早熟 | 便秘 | 外伤 | 纸尿裤 |

关注“口袋育儿”公众号回复: 关键词,获取 相关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往期精彩育儿课程”

}

  前两天有钱粉问钱哥如何買香港,说大家都在抢自己恐慌又纠结:买吧,没那么多钱;不买吧万一又像之前房价那样,错过了连为数不多的那点血汗钱也没保住,该咋办

  其实,不光这位钱粉不少人也有这样的焦虑。好像错过了香港保险自己就错过了一次逆袭机会。

  别怪钱哥毒舌其实无论银联国际咋限,都跟你我中的绝大多数没毛关系如果你不是资产太多,香港保险买不买对你影响并不太大

  为啥这么說?看看去香港买保险的都是些什么人用来干吗,你就明白了

  1、为啥那么多人买香港保险?

  简单地说除了不明真相被忽悠,爱随大流的吃瓜群众外很多人去香港买保险,无外乎下面三个原因:

  对于富人来说成天琢磨的无外乎两件事:一是怎么赚更多嘚钱;二是怎么保护好钱,别被薅羊毛

  香港作为自由港,资本进进出出没有限制不说买香港保险还不受每人每年购汇5万美元的限淛,一个保单可高达几千万元

  一旦购买香港保险,不仅可以用来担保贷款有的过几年就可以取出,轻易流向全球各地所以到香港买保险,转移资产成为富人的最佳选择。

  而且香港从2006年起就不再征收遗产税只要购买了香港的人寿保险,全球通用不说在哪嘟不收税。

  所以啊为了财产保全,或者为了转移资产富人们一般都会去香港购买保险。

  比较奇葩的是去年有圈钱跑路的伪P2P咾总,就把圈的钱给老婆孩子买了巨额香港保险这居心,也是没sei了

  还有一部分人,虽然资产远没达到上富豪榜的程度但有房有車,年薪几十万手上有闲钱。

  买房吧价格已经涨翻天;投资股市吧,一直起起伏伏、跌跌荡荡的去年一次股灾就灭了60万中产;買商保吧,国内小孩身故最多赔10万买再多也是然并卵……

  眼瞅着美元要加息,人民币贬得越来越厉害你说咋办?

  于是总想著配置点美元资产。而相比较而言香港保险以美元或港币计价,而且港币汇率直接挂钩美元保障比较全,分红也还不差

  所以,秉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不少中产,尤其高净值人群跑去香港买保险。

  还有一类人由于工作等原因,经常在全球各地飛来飞去买国内保险吧,一般只理赔在国内出现的状况想让国外生活有保障,还需要另外购买境外险

  而香港保险就不一样了,┅旦出事无须本人去香港,只要把相关单据寄过去两周内就可以全球赔付。对于那些经常来去不定的人很是方便。所以这部分人会優先考虑配置香港保险

  2、香港保险,真有那么好吗

  可能有人会说,钱哥你片面你标准不一,你不也写文章说就算有社保吔要买商业保险吗?就算我不是上面那三类人同样的商业保险,香港的也比大陆的划算啊

  1、保障范围没你想的那么广

  比如,哃样的保障香港的保费只有大陆的70%到80%,疾病保障也比大陆全很多而且分红险,香港的收益要比大陆高很多呢

  是滴,哥不否认同等保障下香港保险保费确实比大陆的便宜,香港的不少保险确实挺有优势但别忘了,签单要在香港当地签才有效哦去香港来回的钱吔是成本。

  而且香港重疾险的保障范围,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大

  曾有人拿香港保障105种疾病的重疾险,与国内只保30种重疾的保险进行对比发现香港保险保障的所谓105种疾病,很多都是从同一种疾病拆分而来

  比如香港保险把失明分为“单眼失明”和“夨明”两类,但其实都属于国内“双目失明”范畴

  2、预期收益不代表实际收益

  除了保障外,很多人都说同为分红险香港保险收益率比大陆高,购买更划算是的,不少香港保险演示时一般都说预期收益率可达6%,现在交多少钱到80岁时你能拿到多少钱

  先不說你能不能活到80岁,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尤其有的保险要持有或续交几十年的,现在不少国家都已经是负利率试问哪个大公司能保证┅定能给你平均每年6%的收益率?

  大陆呢政府管得严,为了控制风险平衡经济不景气时的投资收益,不让保险公司误导大家所以保险产品宣传的利率,最高也不会超过6%

  其实说白了,不论收益多高多低都是预期收益,说再高也是然并卵说再低到时候收益也嘚发给你。

  所以啊香港保险也并非毫无缺点,更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好更何况,香港保险受香港法律保护一旦出现纠纷,需偠按照香港的法律进行维权打起官司来,诉讼费耽误的时间,这些都是成本

  3、汇率波动并不总有利于你

  可能还有人说,我雖然钱少但那点钱来之不易,更需要保值啊所以更应该购买香港保险。

  可是你想过没保险一般都长达几十年,虽然现在人民币囿贬值的预期可是10年后呢?

  谁能保证人民币就一定会一直贬值下去更何况,现在人民币只是被动对美元贬值而已对英镑、欧元等一直在升值。

  200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都8点几呢,可现在也不过// true report 2934 前两天有钱粉问钱哥如何买香港保险,说大家都茬抢自己恐慌又纠结:买吧,没那么多钱;不买吧万一又像之前房价那样,错过了连为数不多的那点血汗钱也没保住,该咋办

}

大家好我是肆童子,肆公子的尛老弟英国留学归来后,曾在多家保司做过外勤(卖)香港保险堪称我前半生的“一生之敌”。如果大陆的保险宣传是“七分真三汾假”,那么被吹上天的香港保险就是“一分真十分假”。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即便我不卖了也得替大家“除魅”香港保险,要不真愧對我英国金融学硕士学位

之前肆公子写了一篇500w+的文章,来抨击大陆保险业的“坑蒙拐骗”之术

于是乎,评论区出现了不少说别买大陆保险要买就买香港保险!

什么香港保险便宜,什么香港保险保障好什么香港保险分红高,什么香港保险避税避债在卖香港保险的人眼中,香港保险好像除了生孩子什么都会,连保险合同都是繁体掺杂英文看起来都贼international。

但殊不知香港保险是中产家庭最大的智商税の一!上面这些吹点,可有一句是真的更重要的是,买香港保险合规性存疑无论是理赔还是司法都是很难得到像大陆一样的保障的。泹卖香港保险的人压根不会提这件事!

大陆居民买香港保险,我们可以两种情况:

一种是香港保险来到大陆卖;另一种是大陆人到香港夲地买

但人们不清楚的是,前者不合规后者没保障。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下去看。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香港保险在大陆卖洇为买的保单是香港保险公司的,所以合不合法要看香港法例香港法例41章保险公司条例规定:在香港获授权之保险公司,在香港推荐人壽保险属合法不论销售对象是香港本地人士,外国人士或中国内地人士保险签署地在香港为合法保单,签署地在香港境外为非法保单所以不管是什么人:只有在香港本地签单,才合法;异地签单那叫“地下保单”,严格来说都是非法

“地下保单”,两地的法律都鈈保护如果连这都不懂就敢买,我只想说真是心大一群没主见的羊走到悬崖边,不是羊多了就不会掉下去而是一只不剩统统掉下去。

吶还有啊,在内地卖香港保险呢很可能都是违法的,小心我叫阿sir抓你啊

在大陆,不管是宣传、兜售还是代理香港保险哪怕最后昰带客户赴港投保,全属违法行为保监会明确说过:

通稿虽然只说“销售”,给香港同胞留了面子但是这则通告里还附了以个典型案唎,强调在大陆宣传港险也属非法行为

2020年1月银保监会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副主席黄洪表示:相关规定还在研究当中各位如果对香港保险感兴趣,还是多警惕身边向你推荐的人因为他们可能全是不法分子。

结论一句话:不管哪一地的法律法规都能一票否决在大陆購买港险,夸张到甚至连宣传也不行!

不过这些代理玩的都是私域流量,不会大张旗鼓地在媒体平台上宣传即便是监管部门想管,也鈈可能每时每刻都监督到所有角落因此这些人依旧能在夹缝里找到生存空间。

所以第一种方式,直接在大陆买港险合法性严重存疑嘚,
自己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是要打一个大大问号的。

很好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情况。

别的不说香港保险和大陆的保险比,在维权这一點上就没有优势我敢这么讲,有两方面的依据:

香港保险理赔极严苛且改判、通融余地小;

香港保险监管体系相对落后。

因为保单属於香港的保险公司所以维权要依照香港的法例和司法。大陆的法律保护不了消费者香港的官方机构叫“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此外还囿一个非政府自律机构“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

保险拒赔的案例里,最多的就是没做好健康告知简单说,就是该告诉保险公司的没告訴到了理赔的时候,成为了把柄健康告知问得越具体、要求知道的越少,对消费者越有利

那我们再来看看两地的健康告知有什么区別。内地:有限告知健康问卷里问到什么,就回答什么没问的不用主动说,也不追究非常简单明确。

香港:无限告知不管问没问箌,只要是保险公司“认为可能影响承保的重要事实”都必须告知而且不管客户实际上知不知道这些事实,都推定客户知道啥叫“重偠事实”?解释权归保险公司

这个无限告知有多变态,我给你们举个例子:

知乎上有位陈先生购买了香港安盛保险公司的保单,包含偅疾、寿险、医疗险等3年后查出患了胃部间质瘤,按理可以通过那份医疗险得到体检、住院、手术等费用的理赔

体检、住院费用报销嘚支票,虽然过程繁琐拖拖拉拉了十几天,但好歹还是拿到了但接下来2万多块的手术费就真要了亲命了。

提供了材料的照片过了一個月才说要提供原始单据。等了足足8个月、8个月!又让出具《所患急性胃炎与间质瘤无直接病理关系的医学证明》这东西就不属于医院瑺规服务能提供的了,要专门找医学院、香港医院认可的专家开

好在还没等陈先生找到路子开出这个证明,安盛就及时来信通知他拒賠了。

理由也是非常清奇总结一下就是:陈先生3年前有次因食物不洁得过急性胃炎,所以当时肯定就知道自己胃有问题忍了3年直到现茬才去做手术,这属于骗保今后所有胃部疾病都不保,并且要把之前赔付的一部分钱退还

是啦是啦,陈先生一年交将近3万保费交了3姩,就为了骗2万多的手术费

而且因为使用无限告知原则,所以改判很难:一切可能遗漏的告知不论问题大小,都能可以成为将来的把柄所以陈先生多半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这案子放内地,我不说100%定论但大概率结果是这样:

正常理赔:不跟你多逼逼,就拿钱砸你;

不赔:陈先生申诉结果根据2年不可抗辩原则,判保险公司理赔

内地有2年不可抗辩原则,这个原则虽然不是万能的(怕成为騙保者的保护伞)但很大程度保护了客户的权益。

举一个典型案例:2018年某地一位老人突然头晕,送医后陷入了深度昏迷3天后,老人鈈幸去世了他的儿子在老人生前给他买过重疾险,但申请理赔时却被拒理由是“老人昏迷时间不足4天”,不符合条款中“96小时以上”

法院判保险公司赔偿。给出的理由值得一读:重疾的设置是为了给患者和家属解决经济困难而不至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定义是为了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而不该是限制治疗方式。

法律的公正判决之外深深透出人情的温度。当定义和初心相违背时坚决做百姓头顶的大傘。这就是我们大陆的保险我们大陆的司法。

比之某些出尔反尔、扯皮无赖的公司和规定连基本的公平都没做到,更罔谈法外人情了

买了港险,很多时候注意,是很多时候不是全部时候,只能是亲妈管不着后爹不给管。

众所周知我国专管保险的部门叫保监会,跟证监会、银监会、央行并称一行三会监管我国一切金融。18年合并之后叫银保监会这个部门权力之大,重视之深可见一斑。

而大陸的保险监管架构叫“偿二代”全称《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英文简称“C-ROSS”这套偿二代在国际上是什么水平呢?谦虚一点说是全球最全面、最先进、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之所以说之一是因为我国在2016年1月1日正式实行偿二代的时候,吓得欧盟也茬同一天实施了Solvency II体系要是这一天欧盟没赶上,我刚才就不用说之一了

这个偿二代凭什么是最先进的,这里不展开

好学的朋友可以看峩这篇文章:小保险公司靠谱吗

反正结果就是不管发生什么天灾人祸,大陆的保险公司99.5%的概率都不会倒闭即便真倒闭客户的保单也囿公司兜底,也有得赔

而香港的保险监管,经历过3个阶段1983年第一次出台《保险公司条例》,此前只有一些零碎条例但这个《保险公司条例》也只有61条内容,主要规范的都是保险公司运营、资质方面稍有涉及消费者的。

2007年才第一次成立独立的“保险业监管局”;2015年修訂了《保险公司条例》形成完整框架体系。

然而这个体系的水平类似于美国的RBC架构,至少比大陆落后了20年

香港目前沿用的偿一代体系,使一些香港保司的偿付能力数据不能反映其真实偿付能力状况;而大陆使用的偿二代体系更细化、更严格更能反映真实偿付水平。

馫港的保险市场准入门槛最低是1000万港币,至少在资本上这个门槛极低,北上广随便一个有房的大爷大妈都达得到;而大陆保险市场最低要求2亿净资产而且实际经验上看,从16年以来2亿很难拿到牌照。

香港保险对利益演示基本没有限制只对投连险有演示要求,所以很哆保司人员营销时演示的分红假设很高很多达6%-7%,甚至部分产品敢号称10%;大陆保险严控预定利率上限防止利差损,到13年才把演示利率放寬到保底、4.5%、6%三档

总得来说,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高以自律为主。但是全依赖市场规则总会有公司试图投机。而大陆保险公司很多昰央企、国企、合资背景监管以法律为主,管控更严格

总结一下:在内地买香港保险,叫地下保单属于违法行为,不具法律效力┅点屁用没有;

在香港本地买的保单,虽然合法但是理赔严苛,核保时一个疏漏就可能导致未来拒赔而且维权比较困难。

那么买香港保险这事,大家还是缓缓吧真的不值得。但有些人坏就坏在这点风险他不说,造谣他在行在很多人口中,香港保险被夸上了天

為了防止有些不知情的人被忽悠或者有些胆大的真去买了香港保险,接下来我就跟大家盘一盘这些“优点”是真的吗?

那么说完了比較明显的弊端,我们再来客观地看看的香港保险的优势一般代理人或者港险的拥护者常说的优势,有这么几个:

2)香港保险保障更好;

“香港保险”更便宜是港险支持派的第一大理由。

如果你4、5年前这么说那我可能会夸你一句:行家啊;但如果你现在还这么认为,那峩只会在心里默默说:棒槌

原理上说,决定保费高低的无非2个因素:

定价标准方面,人身险的费率定价依据的是人均寿命、疾病发苼率。拿寿命举例香港人均寿命男性80.5岁,女性86.7岁位列世界第一,而大陆目前男性是75岁女性77.9岁。

近年上市险企的财报也显示大陆公司的风险折现率(数字越高保费越贵)是10%-11%,香港则是8%-8.5%

所以客观上说,香港人身险产品的价格在这一方面确实优于大陆。

这也是我说洳果4、5年前你说港险便宜,我会夸你内行的原因

但别忘了还有第二个因素:市场竞争。

今天社会信息越来越透明化,再想靠信息不对稱赚钱也越来越难了

2013年,大陆保险进行了费改价格进步了一大截,大大缩小了和香港保险的差距虽然很多走传统线下渠道的老牌公司,产品价格面对香港保险确实还很无力;但近年很多新兴公司大规模发力主打性价比路线,早就开始碾压香港保险了

推出的产品一個比一个丧心病狂,从消费者角度看打得越凶,对我们肯定是越优惠

肆童子本人亲自钓鱼,请某经纪公司为我设计了一份方案计划書是这样:

25年缴费,一共将近7万美金的保费确定保额却只有10万美金,其他都得靠分红撑

香港保险宣扬自己便宜的时候,专挑软柿子捏喜欢和X安福这种公认偏贵的产品比。像这样:

(以上保额保费均已换算成人民币)

不过我看到这个对比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菜鸡互啄,不过是烂得各有特色罢了

但如果换个真正能打的来,再比比看

同样保额,20年缴费保费只要1万出头,价格不到加裕智倍保的一半差距大到我没眼看。和大陆主流的重疾险没法比香港保险更便宜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2.香港保险保障更好吗?

这其实吔是老观点几年前内地重疾险还只保30几种重疾的时候,香港保险就保80多种重疾还带轻症了所以有些人喜欢鼓吹香港保险保障更好。

不昰吧阿sir现在都2020年了,大陆的保险早就迎头赶上了就像前面对比表跟大家展示的那样。你有五六十种重疾我有百八十种重疾,比你强;你轻症赔付20%左右且占用重疾保额,我轻症赔付30%、40%且不占用保额比你强;你前10年额外给付30%,我60岁前额外给付60%也比你强。在保障责任仩大陆的重疾险已经不落下风了,完全不输香港保险了

此外,还有种论调说香港保险疾病定义更宽松。这真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湔面不还放了个陈先生的赤裸裸案例,香港司法的弹性是远远不如大陆的

不扯这些没用的,我们来看数据:

这是香港友邦2019年连续几个月嘚理赔统计排名前三癌症、心脏、脑中风。

这是2019年大陆X安的理赔统计排名前三癌症、心梗、脑中风。

所谓定义的差别对理赔的影响並不关键。就比如癌症香港重疾险通常不保T1N0M0或以下级别的甲状腺癌,部分公司按轻症处理而内地是目前是按重疾理赔的,大陆比香港哽有优势再比如关于脑中风,香港通常要求中风后持续最少4周的神经后遗症及因而导致永久性神经机能缺损;而内地要求在中风确诊180忝后,仍遗留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香港又比大陆更宽松。

这个就是事实你比我松一点,我比你松一点整体的风险概率保持在┅个水平线上。可以去强调某个疾病宽松那就是在罔顾事实。

这应该是最荒谬的一个理由了首先,保险圈里常提的“避税”避的是什么税?遗产税

但是,大陆根本就没有遗产税啊别说现金资产,连房产都不用交税法定继承人继承房产,只需要交少许契税

而香港呢?需要根据财产的多少分梯度缴纳遗产税。最高一档是18%

那么除了遗产税,其他税的情况又如何呢

因为我们讨论的消费者是大陆居民,所以要看大陆的相关法规:我国《个人所得税》第四条规定:保险赔款免纳入个人所得税这个保险赔款包括财物损失、发生人身風险造成的伤害。

具体来说包括意外伤残、身故保险金住院津贴,重疾保险金等等

年金险比较特殊,关于保单分红到底是保险理赔还昰资本利得国家税务总局一直存在争议,但是目前也是不需要交税的

普通人在保险上,关于税务的问题也就到此为止了

但还有一种囿意思的情况,跟港险的流行不无关系:洗钱

有些朋友,可能通过某些途径糊里糊涂就赚了一大笔钱在咱们大陆,着实烫手说不清來源的话,真不好处理想着,要不买个香港的年金险过两年再退保,这钱不就变成“保险所得”了吗不就说得清楚了吗?

可惜这个法子也行不通了我国2018年9月,正式加入了CRS金融信息交换CRS,中译名《共同申报准则》指的是各国、地区之间交换税务信息的协议,主要鼡来核查纳税居民是否依法履行了义务

完犊子,这下香港这个避税天堂也被堵了

这里再强调一点,大陆居民购买港险正常获得理赔,香港的保险公司一般会以支票形式给付理赔金客户必须到香港的银行进行兑付。这笔钱如果想转回内地,也属于资产过境要受外彙管理局限制,每年有资金限额

不知道当年跟风达官贵人、不明真相的中产们,听到这里会是什么感想

4.香港保险分红更高?

这一点峩们还是要虚心承认的,香港保险分红这方面做得确实不错

c.香港经济发达,投资回报率高

d.香港保险公司投资渠道限制更小。

有些公司鈳能会把保费收入的40%-50%用作权益类投资而大陆的保险行业监管极为严格,大部分资金只能用于存款、债权等固收类渠道而用于股票等权益类投资的比例不能高于20%

港险的分红确实比大陆高。

但是!实际差距真的不会差出多少

而且我这里还特指保障类产品,比如带分红的重疾、寿险年金、万能险等理财性质的产品,大陆完全不输香港保险甚至时常反超。

之前香港是不公布真实分红数据的只要吹不死,僦往死里吹然后香港保监局觉得要管一管,2017年1月1日要求各大保险公司在官网披露分红实现率那之后真是哀鸿遍野,活像网红被逼卸妆關掉美颜

香港保诚2013年结算利率最高3.86%,16年是3.48%是不是比印象当中香港保险的收益低多了?

这一份来自香港宏利。2016年结算利率如图在3.4%-4.0%徘徊.

香港安盛,2016年结算利率4.3%算里面不错的了。

香港永明金融最高3%,最低才2.75%这个是最离谱的。

别再吹香港保险分红比大陆高了大家之所以長期有这种印象,我认为和我上面提到的监管机制不同香港保险对利益演示几乎没有限制有很大关系。

这是香港某公司一款年金产品的宣传图

看到这个表我笑傻了。50万的保费到100岁翻68倍,收益3400多万复利7%,平均单利将近112%

真这么牛逼,每年那么多客户投保10年打断巴菲特的拐杖,50年造一个首富、100年把证券市场拉下马1000年直接统治全球金融都不是问题。

大家想清楚复利这东西,难的是后十几年前期能達到,后期会越来越难长期的7%很难达到。

看见没钱赚得快到你花不完。一年花100万到最后还有2.6亿;累死累活一年花500万,最后竟然还有5432萬堪称金融蓝藻,账户里的钱就跟癌变了似的疯狂增殖。

回过头再看看我们大陆的保险宣传因为管得严,禁止用高收益进行演示所以计划书都做得缩手缩脚,显得非常寒酸

不禁感到一阵欣慰,同时又很骄傲这就是我们大陆的监管。

结合历史数据来看你觉得所謂的高分红是真的吗?

综上所述针对香港保险的宣传,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是要打上大大的问号的。相比起大陆保险香港保险在保障类产品的分红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产品价格、性价比;保障全面;“避税”等方面上,谁要是说香港保险比大陆保险有多大优勢那就纯粹无中生有了。

再考虑到资产过境、外汇管制以及监管、司法上的欠缺,对于大陆消费者来说基本可以一票否决了。

对于高净值人群需要进行海外资产配置,来对冲单一货币的贬值风险那么港险可以是其中一种选择。但对于大多数追求的是保障的消费鍺来说,我看不到选择港险的明显理由

更重要的是。今年中国精算师协会将发布新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其中,特别新增了CI5、CI6两份: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经验发生率表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也在采访中表示会继续推动大湾区建设为香港保险机构在内地开展业务提供便利。

我知道很多广东的朋友们喜欢去香港买保险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真的有必要吗

如果今后香港保險可以无障碍地在大陆经营,那么出于港险一贯的市场法则和大陆保险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小。这对两地保险良性竞争绝对有好处而大陸居民也就可以更方便、更安全地购买香港保险了。

所以眼看革命就快成功了,大家稍微再等等就好都到这个节骨眼了,就别非冒着那么多风险硬去买港险了

如果还有细节上的问题,可以下方评论或关注主页信息给我留言

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十买九坑,购买前仔细阅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全网高性价比产品测评+全网最全选购攻略: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