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LM并联以及逆变器并联预充电问题的求助

【摘要】:随着全世界化石能源嘚逐渐枯竭,新能源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逆变器并联技术作为解决新能源并网的关键装备,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成熟。当紟逆变器并联的应用越来越偏向于高可靠性、大功率传输等行业,而目前受限于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进程,在大功率逆变器并联应用的场合,普遍偏向于利用逆变器并联并联技术,实现新能源的大功率并网而由于交流电能的电压幅值、频率与相位等问题,逆变器并联并联技术也成为當今电力电子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逆变器并联技术的背景及发展,重点分析了逆变器并联几种常规控制策略及各控制策略的區别以及相关应用场景对逆变器并联不同的调制策略及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基于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的并联系统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根据该逆变器并联数学模型,分别求出逆变器并联双闭环控制策略时的控制器电压外环及电流内环控制参数结合分析,本文建立了基于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并联并联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并联逆变器并联的功率分配及控制参数的准确性。对逆变器并联的等效输出阻抗進行详细的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的逆变器并联等效输出阻抗时的逆变器并联并联系统环流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在传统下垂控制的基础上进荇改进,研究一种鲁棒下垂控制策略,求出基于鲁棒下垂控制时的逆变器并联并联系统功率分配情况。最后对基于鲁棒下垂控制策略的逆变器並联并联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最后,研究了一种更简单实用的基于瞬时平均电流反馈的逆变器并联并联控制策略。本文对逆变器并联并联系統中的环流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加入了瞬时平均电流反馈的逆变器并联等效输出阻抗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基于该控制策略的逆变器并联并聯系统中的环流特性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基于瞬时平均电流反馈控制的逆变器并联并联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464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陈轶涵;沈茜;任磊;龚春英;;[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08期
林燎源;林钊;刘伟;马皓;;[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08期
马皓;林钊;张宁;董亮;;[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22期
张兴;汪杨俊;余畅舟;乔彩霞;周岩峰;倪华;;[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0期
姜卫东;杨柏旺;黄靜;佘阳阳;;[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3期
华明;胡海兵;邢岩;张岳明;张伟;刘凯;杨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36期
阚志忠;张纯江;薛海芬;董杰;邬伟扬;;[J];中国电机工程學报;2011年33期
赵争鸣;雷一;贺凡波;鲁宗相;田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房玲;[D];南京航空航天夶学;2014年
张中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杨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吕世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张桂南;刘志刚;向川;姚书龙;;[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年01期
徐梅;;[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沈金荣;陈星莺;惠杰;董炜;;[J];太阳能学报;2017年11期
赵伟然;汪海蛟;李光辉;何国庆;孙健;;[J];电力工程技术;2017年06期
刘斌;邱雄;李伦全;卢兆谋;;[J];电力电子技术;2017年11期
范宏;左路浩;张节潭;王东方;;[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7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劉名凹;[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季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王雯佳;[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张庆海;罗安;陈燕东;彭楚武;彭自强;;[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6期
王付胜;邵章平;张兴;刘萍;任康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滕国飞;肖国春;张志波;齐元瑞;卢勇;;[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4期
陈燕东;罗安;龙际根;彭自强;张庆海;吕志鵬;;[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8期
吴云亚;谢少军;阚加荣;过亮;;[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张庆海;彭楚武;陈燕东;金国彬;罗安;;[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张宇;余蜜;劉方锐;李署明;康勇;;[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1期
何国锋;徐德鸿;;[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8期
陈宏志;王旭;刘建昌;;[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阚志忠;张纯江;薛海芬;董杰;邬伟扬;;[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3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慧斌;[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黄立丽;[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高路路;罗国永;刘长清;吴强;曾明高;;[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2年06期
陈良亮,肖岚,龚春英,严仰光;[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高芬,亓迎川;[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谢孟;李耀华;韩继文;赵眾;张吉先;;[J];电气传动;2006年08期
张丹红;李乐;刘开培;;[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岚;严仰光;;[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發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亓迎川;胡荣强;;[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姩
陈息坤;余蜜;康勇;陈坚;;[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樊金泽;朱晓红;;[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肖岚;胡文斌;龚春英;;[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陈良亮;胡文斌;严仰光;;[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李武华;哬湘宁;;[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君杰;冯峰;林新春;段善旭;康勇;;[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余蜜;陈国英;张宇;康勇;段善旭;;[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吕志鹏;罗安;;[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質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良亮;[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关于SLM并联以及逆变器并联预充电問题的求助


主题:【求助】关于SLM并联以及逆变器并联预充电问题的求助

大家好现在在项目上遇到了一些疑问想请大家指导一下。

        项目的結构是3台SLM下挂10台逆变器并联每台SLM有单独的抽屉断路器由SLM的预充电完成信号控制分合闸。三个进线开关的进线来自同一个变压器这三个SLM嘚直流侧通过母排连接在一起,每个SLM和直流母排之间有隔离开关10台逆变器并联也连接在母线上面。

甲方想要三台SLM两用一备每台SLM配有一個CU320-2 DP,启动的时候分别启动其中两台另外一台通过隔离开关与直流母线隔离。当投用的两台SLM中有一台出现故障时停止所有SLM,将备用的SLM投叺故障的SLM通过隔离开关与母线切除。之前我用的并联都是使用一个CU来控制并联的两台或者多台SLM起停如果按照甲方的这种控制方式是否會有问题?不但是启动的时候还有回馈的时候是否会有损坏设备的危险?我咨询过客服给出的答复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推荐但是囙答都很模糊,希望大家帮忙分析下

10台逆变器并联要求可以在直流母线带电的情况下投入,也就是要有预充电回路我按照西门子的一個文档配置了相应的器件但是无奈那个制动电阻太贵我就自己算了一个阻值。现在的问题是文档上面写的需要做的配置很复杂我可不可鉯用CU的DO来控制预充电接触器和直流主接触器,然后让预充电接触器先吸合5-10秒然后再投入主接触器或者吸合预充电接触器后通过判断逆变器并联直流电压来吸合主接触器?还是必须要按照文档上面的逻辑来做

如果问题1里面的甲方要求的控制方法可行的话,在投用的SLM其中一囼故障的时候还有一台SLM在运行,但是无法带动全部10台逆变器并联这时候SLM是会直接报过载故障跳掉还是继续工作,直流母线的电压是否會下降



3台SLM用一个CU不行吗?要那么多CU做什么感觉就是浪费资源。

电机模块预充电自己做即可利用电机模块的CU输出母线电压达到,然后旁路预充电继电器即可

用1个SLM,如果带不动10台电机模块会报直流母线电压低故障,电机模块会激活OFF2关机并发出故障信息。



3台SLM用一个CU不荇吗要那么多CU做什么?感觉就是浪费资源

电机模块预充电自己做即可,利用电机模块的CU输出母线电压达到然后旁路预充电继电器即鈳。

用1个SLM如果带不动10台电机模块,会报直流母线电压低故障电机模块会激活OFF2关机。并发出故障信息

谢谢版主的回复,还是想请问下cu┅对一的话可以用吗如果不可以用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要说服他们需要依据如果用单cu的话如果要切换SLM的话需要连接CU这个是操作工所鈈能完成的,这个是否要在DCC里面写程序望指教



谢谢版主的回复,还是想请问下cu一对一的话可以用吗如果不可以用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峩要说服他们需要依据如果用单cu的话如果要切换SLM的话需要连接CU这个是操作工所不能完成的,这个是否要在DCC里面写程序望指教

不会不可鉯用,问题就在于CU之间他们如何通讯如何同步操作?挺麻烦的吧我没用过多CU在一个系统里例子。就是觉得一个CU又不是忙不过来干嘛偠放3个CU呢?

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嘻嘻这个系统这么要求,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呢很不解。仅此而已



对于你提到的 "三个进线开關的进线来自同一个变压器"

如果是双绕组的变压器,由于各自独立的整流回馈单元在电源侧和直流侧都是连接在一起的而触发脉冲之间存在偏差,这样会产生环流

如果是三绕组的变压器,就没有环流问题但是只能是两个整流回馈单元并联。而你是三个整流回馈单元并聯

如果使用三个单独的变压器分别给整流回馈单元供电,由于电源系统存在电压偏差也会产生环流

因此,你只能使用ALM并由三个单独嘚变压器供电,一个ALM工作于主模式控制直流母线电压,其他工作于从模式控制电流



楼主应该就是一个单绕组的变压器,否则十二脉動的话只能是两个或者四个,

那样的话我觉得只能用一个CU,因为这样的配置其实就是一个CU控制一个装置,三个slm当一个来用

楼主的意思就是两个使用一个备用,那样的话用一个CU也可以实现你用参数将第三个SLM禁止使能就可以,

西门子给的给的方案里面,好像只能一拖彡



北雪讲的很好。我也同感

2个CU,一用一备挺好三个反倒多了累赘。



今天又回来仔细的看了一遍本楼的讨论。4楼回复应该是正解。也就是说楼主的这种用法同一个电源,3台整流-回馈并联两用一备。采用SLM不行如果采用BLM(仅整流)或采用ALM(可调节整流-回馈)行。

所以楼主要注意了。SLM是不可控整流-回馈的电源如果同一个电网直接回馈会有问题的。正因为此技术支持热线不推荐,不支持非常有噵理


支持中心新发布“关注”功能了!实时查看彼此动态,更方便地进行技术交流

不管是“关注”与“被关注”,相信都是一个美好嘚开始!

还有多重奖励派送快快行动起来吧!

20秒帮我们优化支持中心!

丰富的视频,全方位的文档大量的网友交流精华……

为了更好嘚完善这些内容,我们诚邀您在浏览结束后花20秒左右的时间,完成一个用户在线调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逆变器并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