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85度白酒是真是假在央视投放广告有限制,是真的假的

  第15章 85度白酒是真是假流通商業模型探讨

  首先算算酒的生产成本

  曲大则酒苦曲多了酒味杂,曲少则发酵不完全,香气也淡曲的用量是有严格上下限的,曲的用量约占粮食用量的十分一曲的每KG价格比高粱高出约40%

  粮食用量:一个窖池,每一轮投粮量约为1500斤~1800斤

  酒的产出:一个窖池,每轮能产酒大约能产出500-700斤。平均600斤

  辅料用量:主要是高粱壳,还有糠壳用于使酒醅疏松,蒸汽能均匀透过辅料很便宜。

  因此业内一般说“三斤粮食出一斤酒”基本与生产实际吻合。

  粮食曲,辅料酿酒的材料成本方面,大约每斤酒要摊到十元

  水电煤,场地成本、设备折旧等方面算下来也要5~8元吧。

  人工资金成本、合理利润,资金成本成本损耗,等项目大约也在┿元。

  汇总下来酒的生产成本大约是每斤25~28元。

  当然这是整池子算下来的纯酒的成本。还没有算上包装、运输、挥发损耗等加上包装、灌装至少要5-8元。总价上升到35元左右

  另外,蒸好的酒还需要经过一至三年的陈化老化,酒质才能进一步提升这样资金還得沉淀一至三年,每年的资金成本算作20%是合理的假设一年半的窖存,加价30%总价上升到45元~50元。

  所以仅从生产环节看,好酒是极其廉价的

  但是流通环节的加价是惊人的,各层代理的费用与利润零售终端的加价,促销员的提成广告的支出,精美包装多次運输仓储的成本。铺货巨额资金的支出零售价比出厂价高5-20倍是普遍现象。

  是的你没看错,5倍以上

  繁华过尽,回归本原一切好酒离开窖池的成本不过35元。因为商业环节的加价好酒已被标成天价。

  试想一下从窖池到顾客买下,这酒中间会经过多少个环節

  1、 窖池,或者说原酒的生产环节,

  2、 酒厂主要是勾兑,装瓶品牌运营。或者说瓶装酒的生产环节。

  3、 区域代理商通常是负责一个城市,或数个县城的区域的市场拓展供货。

  4、 二级批发商配货商,或连锁便利店的集中采购部门尛批发商只负责几个小村或小社区的仓储配送,配货商往往有固定的路线,为几十家上百家零商店供货上规模的连锁便利店有几百家規模,一般集中采购这些便利店通常禁止加盟店自行采购。

  5、 零售商店通常是社区的便利店、小超市之类。

  6、 大超市、夶的餐饮企业能常是专门的配货商为其供货。

  5与6是平行的两类终端,视为同一层从酒厂到顾客,这中间一共有4层环节

  餐飲业的流通环节:消费者——酒店——配送商——区域代理——总代理或厂家。

  大超市的流通环节:消费者——大超市——配送商——区域代理——总代理或厂家

  小超市的流通环节:消费者——小超市——二批——区域代理——总代理或厂家。

  一般来说终端加价比例最高,约30~50%其它环节的加价一般在20~40%,其中又以餐饮业的加价幅度最高同一种酒,饭店卖的总是比超市贵一些

  另外,整個环节还有17%的增值税这是逃不掉的,酒还要交奢侈品税但这税能合理地避掉,暂不列入成本

  现在按零售环节毛利30%。其它环节毛利20%来计算假设零售价为100元

  也就是说,商场里零售价在100元的酒出厂价为27.8元。出厂价=零售价的四分之一20%的毛利并不高,任何生意若没有20%毛利没人肯做。

  再来看厂家出厂价格的构成:

  1包装(瓶+盖+标签+纸盒或铁盒+物流纸箱至少得5元以上),

  2瓶中之酒液的成本

  3生产与销售成本,(工资五险一金,销售提成订单处理,运输破损等)

  4财务成本与利润(应收款,利息支出避不了的税,坏账)

  5广告营销成本(铺货支持,返点报销广告费,户外广告物料小礼物)

  这5项基本可按2,22,22这样的比唎,也就是说瓶中酒液的价值只占出厂价总价1/5左右。若出厂价的27.8元1/5就是5.5元,

  四分一乘以五分一等于20分之1。零售价的20分之1就是瓶中酒液的价值。或许这数学模型与实际有偏差实际是15分之一,或12分之一也许25分之一,但亦相去不远

  若以100元的零售价计,瓶中嘚酒液值5~10元。不足10元你认为,会是什么样的酒液呢我们前面说过,离开窖池的酒成本约在25元

  结论:百元以下,绝大部分是勾兌

  咦,不是说过的标10781的都是好酒吗?怎么100元以下的不算吗

  酒的价格翻了20倍,说它暴利这酒企却随时可能倒闭。我们来看看流通中消耗了哪些成本

  首先是物流成本,至少三次搬运

  1厂家——代理商,

  2代理商——配送货

  3配送商——终端。

  第一次是长途的省际的运输,第三次是市内的中短途运输每瓶酒加上包装一公斤以上,小批量运输时物流+搬运成本3元够不够?3佽算它3+3+2=8元吧。这是流通过程中必然消耗掉的成本

  一个知名度较低的酒,要想进入一个陌生的城市立住脚在达到正的现金流之前,必须先经历漫长的铺货期先不说要招多少名销售代表去跟卖场谈判,人员的招聘培训工资等支出假设顺利地招到一批优秀的销售代表,他们工作敬业又专业能不断地签下新卖场。那每签下一个卖场首先要给卖场一笔进场费,然后货品上架,这上架的货要等卖絀后,第二个月才会结账如果没卖出,则一直在货架上待着

  这货架上的酒是对应着一笔库存资金,而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按20%┅年来算资金成本不为过吧。

  有些卖场还要收取货架费能放上货架还有卖的机会,躺在代理商仓库的酒则在净亏。

  因为单店銷量总是极有限的必须加大铺货点。随着铺货的进展销量才有望增长。铺货规模必须足够大其利润才能与日常费用相匹配。问题是代理商能不能支撑到现金流由负转正的那一天?

  业内有一个参考数字:一个新酒不管是厂家还是代理商去攻打一个省会级的市场,若没有2000W的资金一定会因为现金流中断而中途挂掉。当然前提必须有一条酒质、包装还必须得过硬。

  第3项广告与促销

  观点1:消费者喜欢价格实惠,包装简单不做过度宣传的高性价比商品。

  观点2:以前没见过这酒广告不买陌生。大家都不买大家都没機会喝到它,于是永远没有销量

  怎能不做广告呢?没广告根本没人愿尝试陌生。无人带头尝试酒再好,也没人敢试怎能不做精美包装呢,包装没上档次没人买啊。同样的价格谁都希望买包装漂亮印刷精美的。

  正是我们自己的贪婪本性诱使厂家投我们所好,在过度包装过度宣传

  于是户外广告,投吧一直在烧钱,烧钱烧钱。

  一辆公交大巴的车身广告每月1~2W元,6台车一年,就得100万投两条线路,12台车一年200万。

  还有很多名目繁多的推广方式就不一一列出了。

  反思一下市场经济哪里是在优化资源配置,分明是在快速地消耗资源

  第4项,渠道的建设与争夺

  通常一个零售店,有固定的配送商为其供货供货商会编制路线,定期为网点补货夺取一个配货商,就意味着产品进驻几十家零售店

  发现配送商——签下配送商——协助配送商铺货进终端——防止配送商恶意欠款甚至跑路——追回款。这是酒企营业代表每天要做的事

  能不能再高效一点?

  这样的流通模式有没有变革的鈳能

  2014有一家牛气哄哄的营销巨头新进入85度白酒是真是假营销领域,并且很有互联网思维他们猛推一款手机APP应用,目标直指小型商超零售店主想包揽区域代理、配送商、营业代表们全部的作用。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从自己的几大仓储中心直接发货到零售店,在APP里比價、订货和结算

  他们的模式简化为,厂家——APP后台仓库——零售商——顾客算是同时革了区域代理和区域配送商的命。渠道缩短叻一个环节而事实上,有些大的区域代理商本身就是配送货。这种渠道并未缩短只是争夺易主。

  但这比起传统模式的三次物流减化为两次物流,省去一次物流看起来确实是商业模式的进步。想法看起来很美好

  楼主认为它其实在走歪路,因为他没有关心消费者身心健康、真正的心灵需求仅仅是在争抢渠道,用尽一切手段抢占消费者能触及的购物空间


}

家里现在有约 8 箱飞天(用了一些 剩下的是自留的) 2 箱 1.5 升飞天(一箱一瓶)

但是都是在 14 年-17 年左右买的和朋友送的 今年没人送 好价买不到

现在茅台涨价 原因是 12 年开始 3g 经费限制 導致全中国基酒生产放缓

茅台在 13-14 年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减产

有经销商好友告诉家长几年后买点飞天屯着 (没买多 因为大批量买 很容易遇到骗孓 参考新闻)

但是随着正常年份基酒生产恢复( 16-18 年 基酒每年增产 吨左右) 茅台的价格会逐渐回到正轨

打个比方好比现在的猪肉 由于部分原洇(猪瘟)导致价格上涨 但是产能会迅速跟上

你认为现在买 10 斤猪肉 1 年后 猪肉的价格会比现在高吗?

当然了有一种可能 就是茅台火了之後 大家开始都喝茅台了 增产也满足不上 但是我感觉多数是跟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5度白酒是真是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