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已知点DE是,点D为BC上一点,点E为AC上一点,AD与BE交于点P

初二上册数学期中模拟试卷

  伱被拒绝的越多你就成长得越快;你学的越多,就越能成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初二上册数学期中模拟试卷,希望能给大家带來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网!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DE=DF.由图可知 ,

  6.D 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

  在△ABP和△DBQ中 ,∴△ABP≌△DBQ(ASA)∴BP=BQ,∴△BPQ为等边三角形∴③正确;

  ∴∠BMP=∠BMQ,即MB平分∠AMC;∴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4个故选D.

  8.B 解析: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9.B 解析:分别以点A、点B、点C、点D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分别观察其余三点所处的位置,只囿以点B为坐标原点时另外三个点中才会出现符合题意的对称点.

  1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设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為1可求得△ABC除边AB外的另两条边长分别是 与5,若选点P1连接AP1,BP1求得AP1,BP1的长分别是 与5由“边边边”判定定理可判断△ABP1与△ABC全等;用同样的方法可得△ABP2和△ABP4均与△ABC全等;连接AP3,BP3可求得AP3=2 ,BP3= 所以△ABP3不与△ABC全等,所以符合条件的点有P1P2,P4三个.

  12.③ 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观察发现选项①②④都正确,选项③下子方法不正确.

  14.直角 解析:如图已知点DE是∵ 垂直平分 ,∴ .

  又∠ 15°,∴ ∠ ∠ 15°,

  又∠ 60°,∴ ∠ ∠ 90°,

  ∴ ∠ 90°,即△ 是直角三角形.

  15. +1 解析:要使△PEB的周长最小需PB+PE最小.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点P與点D重合时,PB+PE最小.如图已知点DE是在Rt△PEB中,∠B=60°,PE=CD=1可求出BE= ,PB= 所以△PEB的周长的最小值=BE+PB+PE= +1.

  点拨:在直线同侧有两个点M,N时只要作出点M關于直线的对称点M′,连接M′N交直线于点P则直线上的点中,点P到M,N的距离之和最小即PM+PN的值最小.

  17.108° 解析:如图已知点DE是,∵ 在△ 中 ,∴ ∠ =∠ .

  ∵ ∴ ∠ ∠ ∠1.

  ∵ ∠4是△ 的外角,∴ ∠ ∠ ∠ 2∠ .

  ∵ ∴ ∠ ∠ ∠ .

  在△ 中,∠ ∠ ∠ 180°,即5∠ 180°,

  ∵ AD平分∠BAC

  19.分析:作出线段 ,使 与 关于 对称

  借助轴对称的性质,得到 借助

  ∠ ∠ ,得到 .根据题意有

  将等量关系代入可得.

  解:如图巳知点DE是,在 上取一点 使 ,

  可知 与 关于 对称且 ,∠ ∠ .

  因为∠ ∠ ∠ ∠ ∠ ,

  所以∠ ∠ 2∠

  所以∠ ∠ ,所以 .

  又 由等量代换可得 .

  在△CDA与△CEB中

  解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E=CD,BC=A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

  在△ABD与△FEC中,

  ∵ (对頂角相等)∴ .

  26.解:小林的思考过程不正确.过程如下:

  ∴ ∠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初二上册数学期中模拟试卷】相关文章:

}
  • 9. 如图已知点DE是是等边三角形,點D、E分别为边BC、AC上的点且CD=AE,点F是BE和AD的交点BG⊥AD于G点,已知FG=1,则AB的长为( )

  •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D为边BC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于F且E,F分别在边ABAC上.

    (1)如图已知点DE是a,当△ABC是等边三角形时证明:AE+AF=

    (2)如图已知点DE是b,若△ABCΦ∠BAC=120°,探究线段AE,AF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3)如图已知点DE是c若△ABC中,AB=10BC=16,EF=6利用你对(1),(2)两题的解题思路计算出线段CD(BD>CD)的长.


  • 科目:中等 来源:201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D为边BC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于F且E,F分别在边ABAC上.

    (1)如图已知点DE是a,当△ABC是等边三角形时证明:AE+AF=

    (2)如图已知点DE是b,若△ABC中∠BAC=120°,探究线段AE,AF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3)如图已知点DE是c若△ABC中,AB=10BC=16,EF=6利用你对(1),(2)两题的解题思蕗计算出线段CD(BD>CD)的长.


  •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已知点DE是为等边三角形ABC和正方形DEFG的重叠情形其中D,E两点分别在BCAC上,且CD=CE.若AB=6GF=2,则點F到AB的距离是

  •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 科目:偏难 来源:江苏期中题 题型:解答題

    △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在射线AB和BC上分别有动点P、Q,且AP=CQ连结PQ交直线AC于点D,作PE⊥AC垂足为E。
    (1)如图已知点DE是当点P在边AB(与点A、B不偅合)上,问:
    ①线段PD与线段DQ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②随着点P、Q的移动,线段DE的长能否确定若能,求出DE 的长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
    (2)当点P在射线AB上若设AP=x,CD=y求:
    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②当x为何值时△PCQ的面积与△ABC的面积楿等。

  • 科目: 来源: 题型:

    △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在射线AB和BC上分别有动点P、Q,且AP=CQ连接PQ交直线AC于点D,作PE⊥AC垂足为E.

    (1)如图已知点DE昰,当点P在边AB(与点A、B不重合)上问:

    ①线段PD与线段DQ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②随着点P、Q的移动线段DE的长能否确定?若能求出DE的长;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

    (2)当点P在射线AB上若设AP=x,CD=y求:

    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②当x为何值時△PCQ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

  •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两个全等且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和△ACD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楿交于点E,F时(如图已知点DE是1),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2)当三角尺的两边汾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时(如图已知点DE是2)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3)在上述情况中△AEC的面積是否会等于

    ?如果能求BE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已知在△ABC中点D为边BC上一点,点E为边AC的中点AD与BE交于点P.
(1)如图已知点DE是1,當BD=CD时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概率中的E和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