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如何留人?

  刘易斯拐点来临后的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工荒”和“招工难”愈演愈烈,变为常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制造业的转移,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加大,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愈发凸显。

  今年劳动力市场的“用工荒”似乎与往年有所不同,除了春节后劳动力市场迎来一波招聘高峰之外,整个上半年劳动力市场的“用工荒”现象较往年有所缓解,但依然严重。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从今年8月份开始,全国劳动力市场“缺工”现象突然爆发,而制造业的“缺工”现象更为严重。

  全国各主要制造业集聚地普遍“缺工”严重

  制造业“用工荒”是常态。根据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的报告数据,2016年,北京用工缺口达到52%,上海求职者缺口为44%,广州求职者缺口为28%,成都求职者缺口为7%。

  其中制造业用工缺口占比最大。而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春节后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的异地务工人员返岗比例较2015年(93.88%)下降了0.26个百分点,节后广州企业需补员18.91万人,相较去年需增加2.5万人。招工难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和餐饮业等行业。

  8月份开始制造业“用工荒”突然爆发。从长三角来看,8月份长三角劳动力市场突然爆发,劳务中介返费涨势惊人。

  8月上旬,昆山某劳务公司推出的一则信息引起了广泛的热议:渠道送人方(劳务中介)输送超出1000人(在职满30天)的奖励宝马525一辆,输送超过800人(在职满30天)的奖励奥迪A6一辆,直到奖励五菱面包车一辆和苹果电脑一台。上海、苏州、无锡、常熟、吴江等大多数苹果产业链配套大型电子企业返费破千,进入8月下旬,某互联网人力资源企业的招聘系统“上海某工厂招聘订单”最高返费已经达到4600元/人(在职满30天)。

  从珠三角来看,8月份珠三角劳动力市场也异常火爆。如东莞某苹果配套电子企业从2016年上半年略显保守的招聘开始全面放开;深圳某日系柔性线路板电子的劳动力薪资开始上升;此外,深圳某台湾大型电子企业、东莞某大型内资手机生产商等用工大户也大量在市场上抢人。珠三角区域劳动力市场招聘价格也“水涨船高”,“缺工”氛围弥漫。

  从英格玛研发中心对全国主要制造业城市代表性企业定期监测的情况来看,合肥、郑州、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从8月份开始“缺工”现象也变得严重。如郑州某台资苹果手机代工厂商、合肥某大型内资面板生产商等大型企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全面“抢人”,劳动中介招聘返费也在上半年温和的基础上突然飙升。

  8月份全国范围的“缺工”突然爆发让制造业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公司措手不及。一时间,用工企业发现市场几乎无人可招。严重的“缺工”使得正常的补人达成率受到极大的冲击,给企业正常生产和订单的达成造成不小的压力。今年的劳动力市场是怎么了?

  “缺工”背后的原因

  1、刘易斯拐点下劳动力供应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是根本原因。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意味着劳动力将会越来越稀缺。从新生婴儿出生情况可以大致推演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力的总供给情况。

  如下图示,年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呈现出总体向上的趋势,到1990年达到顶峰,为2621万人;从1990年-1999年,新生儿出生数量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1999年达到谷底,为1149万人。在经过1990到2001短期的上升之后,从2001至今,我国新生儿总体呈现平稳趋势,平均保持在1600万人的水平。由此,80后人口总数是1.14亿,90后是0.83亿,00后是0.67亿。准确讲,90后人口总数比80后少37%,00后又比90后少24%。按照这个下降速度,80后退休时,补充进来的20后劳动力总数很可能不足三分之一。

  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和老龄化现象加剧从根源上遏制了我国的劳动力的供应,加上普通高校的扩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度增加,流入市场的劳动力出现了连年下降的趋势。据《2014中国蓝领供应白皮书》数据,自2013年开始,我国新增蓝领数量呈急剧下滑的态势,预计在2023年时,蓝领新增量出现负增长。因此,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并不是短期因素所导致。

  此外,农民工总量增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是长期的趋势。根据《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5年中国农民工总量2.7747亿,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劳动人口连续四年萎缩。

  从上图不难看出,我国劳动人口连续四年萎缩,农民工数量总量虽然在增长,但是增速却持续下降,农民工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

  2、8月份传统旺季与以苹果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迎来旺季叠加。暑期本身是制造业用工的传统旺季,此外,又与消费电子产品新品旺季叠加。下半年是全球电子产品消费旺季,手机市场将迎来一波产销高潮。由于大环境致产业链企业整体订单不景气,支撑今年8月高峰招聘季的,主要是苹果系、小米系等产品的订单。典型的代表是Iphone7在9月中旬向零售市场铺货。

  因此,苹果产业链企业订单大增,抢人情况明显。根据市场上搜集到的情况,苹果手机代工厂商及其他苹果产业链相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淮安某台资苹果手机代工厂商从异地劳动力市场批量调人的情况。传统旺季与消费电子产品迎来的旺季叠加对市场劳动力的需求大增是导致“缺工”现象在8月份出现爆发的最直接原因。

  3、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火爆后产业链用工需求的上升及高企的房价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火爆,房地产销售、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商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均大幅上涨,地产建设规模的提升,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很多工人转移至建筑业。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整体仍呈上扬态势,且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加,上涨的城市由7月的51个增至64个;且各类城市的环比增幅均有扩大,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增幅分别为3.4%、1.7%和0.6%;在8月,郑州房价增幅达5.6%,领涨全国。紧随其后的是上海、无锡、合肥、福州,同时,南京、厦门、北京、石家庄和天津增幅也较大,以上热门城市占据8月环比增幅的前十位。在17个同比涨幅超过10%的城市中,厦门与合肥上涨幅度超过40%,上涨幅度赶超四个一线城市。

  以二线城市中涨幅较快的苏州为例,根据英格玛研发中心最新调研报告显示,房价太高是定居苏州最主要的困难点,占比68.4%,对苏州落户制度不太了解占比16.8%,外地人难以融入当地占比13.7%。

  越来越高的房价显然增加了劳动力实现在城市定居梦想的难度,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愈发明显。以每月3500元的收入水平计算,苏州新建住宅每平方米按照20000元左右的成交均价计算,在苏蓝领即使一年不吃不喝,也只能买2个多平方,光靠打工的工资想要定居苏州几乎不可能。候昕雯是江西人,来苏州打工已经8年了,她说:“我在苏州工作8年了,和老公也攒了一点钱,周末还做一些小生意,但是一年时间房价居然涨了这么多,原本考虑买个二手房的计划现在也泡汤了,可能会考虑回老家买房,那边便宜不少。”

  在上海,根据《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也就是说,相比2014年996.42万的外来常住人口,2015年上海有将近15万外来人口净流出,15年来首次出现了外来常住人口负增长。上海的高房价产生的挤出效应是一些低端制造业和产业从业人员离开上海的重要原因。从全国看,高企的房价在全国主要城市间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愈发明显。

  4、服务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对制造业劳动力的分流明显。除了制造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强劲外,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也表现的越来越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

  中国的服务业正在迅速地发展并壮大,并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末服务业从业人员稳步增加,成为吸纳就业的主阵地。年,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长5.8%,比全部就业人员年均增长高出5.5个百分点。2015年末,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42.4%,比2012年末提高6.3个百分点,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出14.0和13.2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拉动社会就业总量上升的主要力量。

  传统型服务业对制造业劳动力的“分流”

  以苏州房地产中介这一传统型服务业为例,从2015年上半年至今苏州楼市火爆,房地产销售环节产业链对就业吸纳力加强。今年上半年,在楼市暖市政策推动下,楼市销售火爆,苏州市房地产开发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高位运行态势。伴随着楼市火爆,链家、房多多、好屋等各类传统和互联网房地产中介机构遍地开花,获得蓬勃发展,营销团队数量不断增加,对就业的吸纳力不断加强。

  根据智联招聘春节后在线招聘数据的统计分析,2016年春季80后、90后白领的跳槽意愿持续上升,在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的白领跳槽最为频繁,租赁服务位居春季10大高薪行业的榜首,平均薪资高达12750元。

  特别是在年后二手房市场疯狂的背景下,中介行业成为快速捞金的新选择。龚德龙原先一直在制造型企业打工,这次离职,他准备尝试下服务业的工作,他说:“现在房子卖这么好,价格这么高,我看好多房地产中介生意很红火,我头脑还算灵活,性格也比较外向,我想试试做房地产中介工作,看能不能多赚点钱。”

  根据英格玛研发中心对人才市场房地产中介机构招聘的监测来看,2016年上半年,房地产中介机构在人才市场设摊招聘的频次同比增加54%,招聘人数同比增加43%,两者均有大幅度增长。而原先在人才市场设套招聘的企业主要以制造型企业为主。

  新型服务业对制造业劳动力的“抢夺”

  除了传统型服务业,和互联网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分流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间和地域对原有企业组织架构中职场人的限制,劳动力市场也随着进行调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自由职业市场蓬勃发展。

  以滴滴和优步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正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根据英格玛研发中心2016年6月份针对蓝领求职者的调研数据显示,知道网约车的蓝领为76.3%,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使用过网约车的蓝领为34.5%,同比上升15.3个百分点;听说网约车赚钱有尝试意向的为12.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周围朋友有全职做网约车生意的比例为6%,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闫志军是安徽歙县人,外出打工,他说:“我住的地方有几个朋友买了二手车,在做网约车,收入比在厂里要高至少一倍,我现在也准备借点钱买个车,做网约车了,钱多人还自由,这个真的不错,现在好像也合法了。”

  5、洪灾致劳动力回流和分流。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截至7月3日统计,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942千公顷,受灾人口3282万人,倒塌房屋5.6万间。

  严重的洪灾使得百废待兴,原先出来至东中部沿海打工的劳动力部分回流,同时也影响了原本劳动力的正常流出,整体减少了市场劳动力的供应。

  何斌是我们调研长期跟踪的对象,他的老家在湖北黄冈,在这次洪灾中损失很大,在电话采访中他说:“我这个时候原本应该在外地继续打工,但是家里遭灾,现在房子需要重建,家人生活也需要安排,所以我今年需要把这些事情处理完,明年才能外出打工。”

  6、地区间薪资水平差别缩小致使劳动力流动发生变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外出农民工为16884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增长0.4%,这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其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745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人,下降1.5%。跨省农民工数量减少,与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收入和沿海差距缩小有关。

  根据梳理,截至2016年3月份,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平均值1592元。总体看,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区工资分配关系得到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地区间工资差距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

  从综合薪资水平看,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和工资差异水平的逐渐缩小,以及发达地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制造业等基础行业收入增长滞后的矛盾,考虑到剔除成活成本、交通成本等之后的“性价比”,劳动力实际的综合薪资水平差距已没有原先那么大。越来越多打工者更倾向于在本地就业,人口更多在省内往地级市流动。也就是说劳动力不像以前一样都愿意去外地打工了。

  7、中西部地区大量承接制造业转移,人口流出减少。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产业已经在逐步向湖南、湖北和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转移。随着用工、土地等成本的增加,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自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中西部地区逐渐崛起。在产业转移进程中,从东部沿海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多是在这里被淘汰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以核心制造环节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步转移为主。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各地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都急剧增加,纷纷通过加强吸引劳动力资源的政策力度和加强社会保障等民生改善措施,吸引更多劳动力就地就业、创业和致富。随着产业的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大批劳动力的回流,对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和用工需求形成“挤压”和“截流”。

  产业转移使中国告别了单向的人口流动,呈现出回流和分散的新特征。劳动力总量的下降以及产业转移带来的分散和回流效应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的供应减少

  因此,今年“用工荒”愈演愈烈及8月份劳动力市场突然迎来爆发背后的原因具有多方面的因素,直接导火索是由于传统旺季与以苹果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迎来旺季叠加导致用工需求突增所致,而房地产火爆后产业链用工需求的上升及高房价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服务业的崛起对制造业劳动力的分流、洪灾致劳动力回流和分流、地区间薪资水平差别缩小使劳动力流出减少和中西部地区大量承接制造业转移导致人口流出减少更是加剧了“用工荒”的程度。此外,从宏观看,刘易斯拐点下劳动力供应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是根本原因。

  1、国家层面应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充分释放劳动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国家层面应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和城市流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力的供应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加强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及人才市场,“城市开放”将促进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

  此外,国家层面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尽管人口红利正在衰减,但以人力资本积累为代表的人口红利的潜力仍然非常丰富。为避免人口红利枯竭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应通过效率改善、提升劳动力素质等手段来充分挖掘人口红利。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于就业率、劳动生产率与收入,乃至对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2、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引导,同时加大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用工,维护和谐劳动关系。

  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应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引导服务,为辖区重点产业企业搭建便利高效的招工服务平台并提供相关资源。同时,为企业提供行业和用工分析研判动态,不定期发布针对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用工的监测数据和参考信息。以便企业能够有效地了解劳动力供需状况,提前做好招聘筹划。

  此外,近期劳动力市场火爆,企业招聘困难,招聘成本高企。违法用工的情况极易发生,建议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可以以开展免费法规政策培训并定期组织企业人事干部/专员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培训班缓解用工矛盾,降低企业违法成本。

  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争议高发行业密切关注、重点引导,以个别约谈、定期走访和检查等形式,深入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督促帮助企业整改完善提高,降低企业违法成本。此外,建议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的走势和对企业订单持久度的摸排,防止因劳动力短时间的大量流动而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稳定。

  3、用工企业应该提前筹划招聘,设置并增加招募补贴,加速用工模式的转变的同时,建立符合90后员工需求的留人机制。

  首先,上半年“用工荒”的缓和,使得部分用工量较大的企业在招聘计划的筹划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难应对突然爆发的“用工荒”。建议用工企业在做好年度招聘计划的同时,针对企业自身订单波动情况、淡旺季,结合劳动力市场本身特有的波动因素,制定更为详细的季节性、阶段性的招聘计划。

  其次,企业需要设置并增加招募补贴,以应对劳动力紧缺时招聘的回旋余地,保证生产、订单交期和品质不受影响。当市场招聘成本高企时,不设置及增加招募补贴将影响到劳动力的正常补给。因此,企业必须在招募补贴和设置和金额方面进行筹划和预算,将压力完全向下游供应商传导无助于企业劳动力供给的稳定。

  再次,企业在用工模式方面应加速转变。比如将用工进行外包。外包从员工招募、培训、生产、品质、离职等各个方面,均由外包供应商负责,企业无需在外包项目整个选育用留和生产环节投入过多的精力。而外包供应商通过对产品产量和品质来向企业结算费用。外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和减少内耗,大幅度提升效率和品质。在招聘困难的时期,外包的用工模式对企业招聘的压力和生产的稳定性有着非常明显的好处。

  最后,在目前市场招聘难的情况下,如何留住人是应对劳动力短缺的有效方法。从长远来看,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提高员工忠诚度才是企业应当修炼的用人之道。在劳动力供给总量萎缩的大背景下,企业高离职率问题更不容忽视。新生代不会被动地接受企业强加的用工条件和工作任务,企业不能以对待上一代劳动力的方式来管理90后。因此,企业要主动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的留人。 

}

原标题:中国经济大版图正经历新一轮重塑,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

除了火锅、串串还有大熊猫,你觉得成都的优势在哪里?欢迎留言参与讨论,智谷君将抽取2位点赞数高的读者,各送出一本瑞·达利欧的《原则》,另随机抽取3位参与读者赠送神秘书籍。

粤港澳大湾区和雄安新区两个千年大计,一前一后都在这两年出世。这是不亚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的国家战略举措。

40年来,中国的区域发展始终处于一种动态调整的态势中。

老人家在南方画了一个圈,小渔村崛起成制度高地,内陆重工业城市次第衰落。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中央相继出台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等举措,内陆以沿海为目标奋勇前进。

先富带后富还在进行时,上海自贸区又横空出世,成为全国最顶尖的开放阵地。这回 “制度高地”都是小儿科了,直接改玩“政策洼地”。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史永远在失衡,永远在追赶。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如今珠三角和京津冀,即将借着两个千年大计的东风再次腾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西南经济圈又一次面临被甩身后的压力。

难道我吃辣界的扛把子就真的没有机会吗?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有很多有趣的CP。珠三角是广深,长三角是苏杭,大西南是成渝。

成都和重庆都是国家中心城市,站在了中国城镇化等级的最高序列。国家对其寄予厚望。

这对双子星如何带领大西南经济圈崛起,尽快追赶、缩小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的差距,成为了未来几年的挑战。

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成都、重庆的投资依赖度(固定资产投资/GDP)分别为68%、89%,跟北上广比起来还是太重,属于投资驱动型城市,经济的内生增长力不强。

今天,成都在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产业、石油产业、航天航空、冶金建材、等十大优势支柱产业已初步形成集群。

制造业是颇具规模了,服务业却还在拖后腿——

成都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2170.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74.94亿元,第二产业5201.99亿元,第三产业6493.3亿元。第三产业占比只有53%,远低于珠三角和发达国家水平。

下一步的关键,在于能否补上短板提振现代服务业,打好中央给与的“自贸区”的牌子,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

放在今天这种特殊的节点,这件事很急!

当下国内外形势正站在巨变的前夜。与中国相似,全球的经济版图也处在新一轮的大调整中。

美欧携手唱响自贸区,欧日也关了天窗联姻。美国当起带头大哥,领着全球最富裕的地区抛弃WTO另起炉灶。包括还在酝酿当中的TPP、TTIP,这两个世界上最先进的经贸体系都没有包括中国。

中国顿时有孤立之危。为了突破发达国家的围剿,最近几年中国正在抓紧自贸区建设,提前做好承压实验,以最终顺利扛起RECP、中日韩自贸区的大旗。

今天,中国的自贸区实验正从点到线再到面,以雁阵方式落地长江两岸。以成都为主的四川自贸区能否杀出一条血路来,在金融、商贸物流、临空经济、口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关系着成都这个国家中心城市能否融入 “一带一路”,也关系着大西南经济圈能否为中国突破围剿奉献力量。

上海、广东自贸区固然是王牌,常有开创性的举动,但因为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土壤的不同,这些沿海地区的新经验,中西部不一定完全能承受得住。

反而是成都这种内陆城市,其探索出来的新模式,可能更具有普适性,更适合中西部立为标杆迅速跟进。

成都虽然偏居一隅,其对于全局性的意义不容小觑。

但不管成都如何发力自贸区,发力会展经济、高端旅游、金融产业,服务贸易等第三产业,归根结底都需要“人”。

所以我们才看到,在这一轮声势浩大的“抢人大战”中,成都一出手就是王炸,给户口,给补贴,给住宿,给公寓……抢人广告都打到杭州地铁去了,“蓉漂”一时成为网络热词。

成都这么急,就是想赶在新一轮全球经贸大洗牌之前,储备弹药,卯足了劲。

成绩也很明显,截止今年4月,9个月的时间已有17万余名青年人才落户大熊猫城。

这座没有阶层距离感的城市,正在慢慢溶解户籍之冰。不过,成都跟其他几个国家中心城市一样,还存在着另外一道无形之墙——

人才流动过程中,“住”是一个大问题。找房之艰辛,可能每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每一个想要安家的刚需客,都或多或少感同身受。

传统的找房路径,既耗费精力,又耗费时间!

通常的画面是,早上起来先给领导电话请个假,然后给双脚装个小马达,举着雷达天线在街上无目的扫射,电线杆上的广告,城中村里的公示栏,各个中介门店的展示橱窗,没有一两周、一两月的时间,是不可能找到一套心仪的房子的……

近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式找房”发生了路径上的变化。典型者,有豆瓣社区和贝壳找房。

  • 豆瓣社区,是去中介化的。这几年,有无数人以个人IP做背书发布真房源,完成了租赁交易。
  • 贝壳找房,是聚合房产服务商。目前平台已连接了1.4万家门店,合作品牌超过50个。“楼盘字典”过亿套房屋数据、全生命周期真房源系统等,保证了房源实时动态验真。而且通过VR看房,体验真实,人不用到现场,房子就了解得七七八八了。

正如微信之于社交、淘宝之于购物,网约车之于出行一样,房产服务的线上化也正在抹平供需之间的鸿沟。

以往,国人光在找房这一项上就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假设每月中国有800多万人在找房子,成交周期为5天,这些人平均月薪一万,一个月就有180亿元的薪资沉没。而这笔薪资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还远远不止这笔数,要成百上千的翻倍。

贝壳找房、豆瓣这类互联网平台,正在缩短着这个周期。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解放了劳动力流动的枷锁,释放出了更多的沉没时间。

今天,中国的房地产正在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已有23个城市全面进入房地产存量时代,二手房交易量超过新房。

这意味着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的质量,将在整个社会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有把人留下来,住得舒服了,才会有消费和投资,进而带动GDP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健康良性与否,直接关系着后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关系着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运行效率。

不过,当我们拉长视线俯瞰所有的话,可能会有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

房地产中介服务恰恰是线上化进程最慢的一个行业,购物,外卖、旅游、甚至生鲜电商等都做得非常好,房地产服务则因为是非标的、低频的,线上化缓慢。

而且,这个行业的链条涉及到房、人、司三个环节。仅仅是把数据放在线上,只是解决了房源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行业野蛮生长的生态。

经纪人和经纪公司,都想利益最大化,把房源、客源牢牢拽在手心里,不愿意开放共享,造成整个行业零和博弈、恶性内耗,消费者有不得不为这种效率低下买单。消费者常常为了一套房,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成本。

野蛮生长的房地产服务业就像一颗大铅球,绑在大西南经济圈高歌猛进的步伐上。城市越发展,后阻力就越强。

曾经有一度,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房地产服务业是镶嵌在整个社会机制当中的,只有外部压力比如行政力量的介入,才会得到约束。

直到这两天,局长在成都参加了一场大西南经济圈房产高峰论坛,意识上才有所改观。

在论坛上,贝壳找房推出了一个首创的新玩法,叫做“店东委员会制度”。我不敢说这一定会重塑成都乃至大西南的经纪人生态圈,但这种尝试还是蛮有意思的。

在真房源门槛基础上,经纪机构可以通过贝壳ACN经纪人合作网络,实现利益分享、合作共赢,比如房源录入方、房源维护人、客源方、撮合成交方等,打破了行业合作的藩篱。跨地域、跨品牌的联营,推动整个行业从竞争关系走向合作关系。

除了真房源、ACN合作网络,通过大数据、VR等创新技术,还能实现房源、客源快速匹配和看房效率的提升,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成本。

在这个过程当中,贝壳找房还会帮助合作方做品牌的重新定位、包装和推广,提供营销、运营、品牌、供应链、人才、资本等系列赋能,打造合作共赢的新生态。

该平台就好像一个资源交换机,集纳了众多品牌商和经纪人入驻。在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当中,难免会有人质疑怎么把一碗水端平。

这个时候,店东委员会就发挥作用了。

简单来说,店东就是贝壳找房上接入品牌商的管理者。目前成都首届店东委员会成员包括链家、德佑、富房、远投等经纪品牌。店东委员会可共同参与平台共建,监督平台运营管理。

一旦在跨品牌的合作中出现纠纷,店东委员会将作为重要的意见方参与到商议中来,以类似“陪审团”的身份进行协调处理,保障品牌、经纪人、消费者等各方权益。

用流行的话来说,这是一场“社区自治”的实验。

知名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认为,“贝壳找房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贝壳牵头,为行业提供了公共平台,让资源信息共享,让整个行业更加高效”。

从历史经验来看,服务业的现代化、高端化,甚至有可能产生比制造业更强的经济推动力。像香港、新加坡的崛起历程,都是借助于金融业、中转贸易越发强大的竞争力。

表面看起来,房地产服务业没有金融、法律、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那么高大上,但是在整个社会大机器中,它又是非常基础而关键性的一环。

整个行业高效、透明了,成都的抢人、留人也就会更加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而这些千千万万的“蓉漂”,又将是承载四川自贸区实验、推动大西南经济圈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有生力量。

因此,新经纪时代若真的到来,就将不仅仅是房地产服务业的一小步,也是经济发展的一大步。

}

■本报两会报道组 张志伟 左永刚

3月10日,江苏代表团驻地,江苏省人大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题,邀请记者与代表面对面交流。昆山市委书记、市长杜小刚;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悦达集团董事局主席、悦达投资董事长王连春;江苏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接受了记者采访。

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在接受《证券日报》专访时称,“企业上市后,改变了企业单一从银行融资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确实为企业拓宽了资金来源,企业上市之后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据悉,亨通集团拥有A股上市公司亨通光电、香港上市公司线缆科技。悦达集团有三家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悦达投资、香港上市公司悦达矿业、台湾南纬实业三家上市公司。江苏天工集团有香港上市公司天工国际。亨通集团是服务于光纤光网等领域的国家创新型企业,拥有全资及控股公司70余家。悦达集团综合销售超千亿元,利税过百亿元,位列江苏4强。天工国际始建于1981年,是中国特种工具钢、模具钢、钛材料及切削工具生产制造商、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光纤玻璃棒材制造水平,我们跟世界是同步的,而且在一些先进技术上,也在超越国际水平。在这一领域,美国康宁公司之前是行业技术老大,亨通经过四年多的研发,取得了技术突破,目前已经形成产业化的生产。”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称,这项技术亨通集团已超日本和韩国。一些技术一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建议就是不能放弃,要不断的加强投入去技术攻关,相信自身的研发的能力,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开发,我们也能追赶上世界水平。应该说这几年亨通进步很大,企业的努力方向主要是放在自身创新上。

说起技术创新,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表示“就制造业来说,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比我们要先进一点,但日本也不是不可战胜,他们现在有些地方已经不如我们,去日本跟他们企业交流,他们也感觉到有很大的危机感。” 之前,有一种材料是用来做钻头的,日本人卖给我们,最起码要20万元1吨,现在我们自己生产出来后就不买日本的材料了,我们自己生产的只要12万元1吨,而且还30%以上的毛利。“把总理报告的内容实实在在落实到位,中国制造企业的春天就来了,中国企业一定能够赶上日本企业,甚至可以超过他。”朱小坤称。

悦达集团董事长王连春称,传统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这是发展的大浪潮、是重要趋势。如何对传统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对东风悦达起亚汽车而言,重点是加强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东风悦达起亚汽车生产,机器人使用率、自动化率已经达到97%以上,另外生产的产品也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努力,生产的互联网汽车是所有合资公司汽车当中第一款。”

如何实现智能化改造和生产智能化的产品呢?悦达集团董事长王连春称,第一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智能化改造是大浪潮,无论是作为大企业也好,制造业企业好,如果不适应这个浪潮,不能引领这个浪潮,可能就要被淘汰。第二条要加大资金投入,无论是设备的智能化,无论是产品升级,技术升级,还包括销售环节的互联网化。为了汽车销售能够适应互联网的要求,我们和阿里合作成立了一个叫悦达数梦,重点是研究汽车新零售,希望用1到2年的努力,在汽车新零售方面有大建树。第三个是要加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

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昆山市委书记、市长杜小刚称,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发展的核心应该是人才。昆山得益于一种机制,俗语叫“星期六工程师”。上海叫新区的工程师,由于邻近上海,到周末的时候,请这些上海工程师到昆山来进行指点,那么到了现在这么一个发展阶段,这是远远不够的。

“在南京拿了一片地,在那里搞研发,新来的大学生只要到该公司上班,就送128平方米房子,公司利用在香港上市的平台给相关人才搞期权。”对于如何留住人才,朱小坤称。

崔根良则对人才国际化尤其重视。他对记者表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应瞄准国际化,学会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吸引为企业所用的人才。真正潜心去认真去研究的人才,就要落实培育和激励机制。企业发展当中,除了企业战略位置重要,另外可以说是得人才,得天下。

悦达集团这几十年的发展,证明了才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重要。合理的岗位,合理的薪酬,关键是要待遇留人,特别是一些关键性岗位,包括一些领军人才,包括一些关键岗位,包括我们这些董事长都要亲自三顾茅庐等等,要有感情。悦达集团董事长王连春称,“企业只有重视创新,按照总书记在广东团讲话的要求,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加强创新能力的建设,重视研发人才集聚,进一步放活搞活创新机制,建设好创新载体,传统制造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造业转型升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