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被查,会计要承担风险 英语哪些风险

  现在遇到了个问题,就是每月计提“职业风险金”,但几年下来,这笔金额却一直挂在帐上,没有处理,请问高手怎么办?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555  怎么没人告诉俺列``
  要问问你们领导,这笔预留是做什么用的吧?应该有相关规定的。或者要不就是会计制度要求的,那翻翻看。也有可能当初公司要求预留,会计上进行了相应操作,可是人事、报销制度没有衔接上,导致成了翘角科目,名存实亡,那还不如转回利润得了。  以上纯属推测。。。
  感动,,。3Q。。。。。。。。。。。
  应该是收取职工的押金吧????员工离职时的工资里面应该包含,做的时候就冲掉了嘛。
  职业风险金在事务所的帐上一般都挂在长期应付款,事实上这笔帐相当于预计负债,是用来以后发生职业风险时进行赔付的,如果一直没发生,从理论上讲应该在风险因素消除后就转入资本公积或者年初未分配利润,而现在一般的做法是在事务所结束清算时转入清算损益。所以计提职业风险金的帐企业一般无权转销,要按照行业主管的具体规定来操作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您的位置: &
& &&&注册会计师采用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时间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采用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时间是什么
09:11&&自考365 【
  2011年4月自学考试《》真题单项选择题第11题
  注册会计师采用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时间是( )。
  A.在承接审计业务和续约时
  B.在进行审计计划时
  C.在进行期中审计时
  D.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正确答案:D
  自考365网校答案解析:详见第141页标题(二)第1段。
  编辑推荐:
本文转载链接:
欢迎访问:
自考真题库手机应用
& & & & & &
热门搜索:    会计人员职业风险及应对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会计人员职业风险及应对方法
&&潘继杰:广东东日财税集团首席顾问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审计学计算题某注册会计师在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时,分别假定了A、B、C、D四种情况(见表7-1).表7-1 审计风险评价风险类别情况A情况B情况C情况D可接受的风险(%1234重大错报风险(%请计算回答以下问题:(1) 上述四种情况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分别是多少?(2) 哪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3) 写出审计风险模型,并分析各要素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4) 简要说明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之间的关系?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情况A: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可接受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1%/60%=1.67%情况B: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可接受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2%/50%=4%情况C: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可接受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3%/80%=3.75%情况D: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可接受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4%/70%=5.71%2、情况A需要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因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最低3、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越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越低,所需审计证据越多.反之亦然.4、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审计风险越高,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不变,则重要性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会计都说自己是高风险职业,如何把责任推干净? (作者:蓝敏 来源:蓝敏说税)
我的图书馆
会计都说自己是高风险职业,如何把责任推干净? (作者:蓝敏 来源:蓝敏说税)
一、会计的责任如何推干净,以房东不开发票为例
会计都爱说说自己是高风险的职业,也是在公司里几头受气了岗位,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相关风险的误解。一句话,没有明白,作会计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先把自己的责任推干净。
会计有什么样的责任呢?我们以没有发票的房租作为案例,进行一个分析:
例如,公司租办公室,月租金1万元,房东不肯开发票,一张收据了事,当然,更不可能答应扣个税,这件事有哪些风险?会计应该如何聪明应对?
注意,如果案例中的房东是单位,则风险相应要小一些,因为不涉及个人所得税。
我们先要把风险和可能的风险进行一个罗列,看看这事存在哪些风险?
第一、 租金的增值税、附加、房产税风险
房东没有缴纳增值税、附加、房产税,这个风险原则上讲,是房东个人的风险,其纳税义务不在公司,公司也没有扣缴义务。所以,在增值税、附加、房产税上,公司不存在补税风险,会计也不存在风险。
从法制的角度看,这个纳税义务在房东,企业和会计都没有补税的风险。
当然,非法制的风险还是有的。现实是,纳税人可能依法纳税,也可能不依法纳税;税务人员可能依法征税,也可能不依法征税。遇上不依法纳税的征税人,也会有非常实务的风险。这个后面专门列作非法律渠道的风险来讲。
第二、没取得发票的风险
没有取得发票的行为违反了《发票管理办法》的行为,按《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如果因此导致对方少缴税,税务可以处以罚款。
所以,如果房东真没有缴税(这可能性约为100%),而你没有收到发票的行为,可能面临房东少缴税1倍以下罚款。
怎么办呢?
办法有两个:
一是以房东的名义,去税务机关代开发票。但这样一来就会承担不小的税负。有些税务局不核定征收,要按规定来征税,则房产税比较重。尤其是商业用房。
这个可以写一个代开发票的请示,把税金算好,报老板批准。批准了,就没有你的事了,反正交的也是公司的钱。
有读者问:如果去代开发票的话,要交多少税?我帮大家简单算一算,具体金额可以去税务大厅问问,各地不同。
如果确认房东拿1万,所有税由公司承担,那么,税负既重,计算也复杂:
增值税3%,如果房东月入不足3万免税。
附加12%,如果增值税免,或者月入不足10万,免。
房产税,不含增值税租金的12%(如果是住房为4%)
印花税,不含增值税租金的0.1%
个人所得税,扣除以上税金、维修费(有的话),再扣租金的20%,税率20%
这样算下来,差不多要交出去4,600多元。相当于你的发票上的房租高达14,600多元!
税负高了偷漏税的冲动就大。一些地方通过一个综合的征收率来核定征税,税负会轻些,征收面就大些。所以,具体税负,要结合本地地税的征税方式来定。
老板不批,就看下面的办法。
要点是,千万不能在合同、协议、文本上,留下同意其不开票的文字。最好能够明确要求房东提供发票。房东提不提供发票是房东的事,你要不要求他提供,是你的事。尽到自己要求的义务就行了。一句话:不能有不要发票的证据,最好有索要发票的证据。
比如,经办人员甚至领导告诉你,对方肯定不会开发票,你就必须不能同意,凡合同中的这类表述一律删掉,还要加上索要发票的表述,内部资料上则要求经办人必须提供发票等等。但是,你提出发票的要求,并不坚持见票才付款。没有取得前,你可以先付款,让发票处理于索取的过程中。
房东、经办人员、公司领导他们都是外行,往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合同或证据。只要钱能付得到房东手上,往往就会同意。这样一来,未来不出事则罢,出事就可以把问题推到房东、或者经办人员身上,对税务、对公司来说,相应的责任,都不在你了。
做得更漂亮一点的,就不能在报销制度上写:“有发票才能报销”,这是自己给自己使绊,不少找咨询公司做的所谓制度,就是这么笨,根本没有用。我告诉你,制定要这样写(大意):
“报销人必须按会计要求提供发票,不然由其承担相关的责任后果。”不限制于报销必须要有票。这样,没有发票,你也可以在不违反制度的前提下,把钱付出去。
如此一来,报销时你不得罪人,出事时你也能把责任推干净了。
当然,入账时,不能直接以房东的收据入账,而要在收据上注明:“本收据不代替发票使用,只证明收款,责成××继续向房东索要发票”,再找××签个字。这样又规避了“以其它凭证代替发票使用”的罚款风险。
不要怕经办人不签字,你只要给他们一个能够把钱弄出去的路子,他们肯定会同意的。
第三、个人所得税的风险
这是真正的风险,如果房东是单位或者个体户,就没有这个风险,因为你没有扣缴义务;否则的话,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风险。也是难以回避的风险,只要房东不愿意给钱,就没有办法回避。
所以,前期如果能够争取不跟自然人合作,或要求其注册成个体户,当然就会极大的规避个税的风险。
如果不扣房东的个税,有什么样的风险?
这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双方有书面合同或证据,约定1万是“税后1万”,那么,当支付给房东1万时,相当于已经扣了个税,如果这时不向税务申报,则行为是“扣而不缴”,非常严重,税务查到后,后果就是补税、滞纳金、0.5倍到5倍的罚款。并且,个税计算的基数大,租金相当于1.46万。所以,有“税后”的约定,企业的风险大。
反之,如果双方没有约定“税后1万”,那么支付给房东1万而没有扣除税,则行为是“未扣未缴”,风险就小了。税务查到后,不存在补税和滞纳金,而是0.5倍至3倍的罚款。税务只能向房东追征税款。此时,个税计算的基数小,租金只有1万。所以,没有约定“税后”,企业的风险小。
当然,0.5倍至3倍的罚款,也是不可轻看的,税务一般不愿意自己找个人征税,会要求企业自己把税款垫上,这样罚款可能从低。划不划算应该自已计算和判断。
所以,个税的风险是实实在在的。当签订合同时,会计就要提出发票、个税的问题和要求,强调“税前金额”和“税后金额”的差别,并把税款和风险计算出来。
现实中,房东希望约定“税后租金”,聪明的会计要坚决不答应写在合同之上,但可以放任经办人去做房东的工作。经办人往往向房东承诺:肯定会支付1万,不会扣税,合同写“税后”二字批不下来之类,往往房东也就被忽悠着签了。这样,就算出事,责任也就推到经办人身上去了。到时候,让他去跟房东解释或者自己向公司承担责任。
经办人、老板、房东等这些人,在税务与财务上都是外行,我始终认为,内行忽悠外行并不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关键是会计要提方案,而不是跟着外行走。他们执意要往坑里跳,会计是拦不住的,只要保证相关证据资料能够免我们个人的责就行了。办税办得好的会计,就算出了事、补了税、罚了款,老板都无法说会计错了,而是相关人员错了、自己错了,甚至还可能因为会计多少挽回了点损失,而认为你有功呢。
第四个风险,是找发票冲账
因为房租没有发票,钱又要出去,对于非两套账的企业来说,找发票冲账就成为一些会计最容易想到的方法。
找发票冲账,本质上是用另一个费用来掩盖房租,最大的问题就是费用不真实,不真实的费用不合于公司经营常规,所以,容易被税务怀疑,从而发现问题,发现后就要补企业所得税,因为不真实的费用不能扣除。
但找发票冲账的最主要风险,是找到了虚开的发票和假发票。这其中,虚开的发票风险大,假发票风险小些,但假发票被发现的机率大,并且目前假发假越来越少了。
找发票报账的事,如果会计知情,比如有证据证明你参与了,甚至主导了;或者应该知情,比如显然是一笔不可能发生的费用,你也给报销了。这样,会计本人就有责任了。
所以,会计对此要注意,为防万一,必须要不知情,并且不应该知情。就是让别人找不到你知情的证据,相关证据也不支持你应该知情。
不知情好办,说自己不知情就行了。不应该知情的判断要麻烦一点,因为会计是专业人士,持证上岗,难以用“水平不够”之类的借口来推脱。
比如,会计虽然不知情,但业务员拿来一张办公用品的发票报销,事后查到是虚开的。这些办公用品量太大,或者不适用于本公司,你要是给报销了就很难说自己不应该知情。反之,如果内部有部门的确签收了这批办公用品,那么,你的确就可能不应该知情了。
又如,为了防止公司没有房租费用,业务员可能拿一张别人的房租发票报销,就要看有没有相关合同,地址对不对。如果一眼可以看出地址不对,也难以证明你不应该知情。
所以,找其它发票来冲,有可能冲出新的风险。一般来说,主要规避的是虚开发票的风险。
第五、如果没有发票,入账后所得税不纳税调增,有没有风险
这种情况,实际上对会计个人的风险是很小的。
首先,如前所述,会计要督促相关人员催要发票,就可以把自己的责任推掉;
其次,只要租赁行为本身是真实的,则会计的账就不存在舞弊,不存在职业风险,因为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准则》的要求;
最后,税务查企业所得税的时候,会不会要求调增补企业所得税,这个事情更复杂。原则是:补企业所得税,找不到法律依据。
有时,找到一张“开具不规范的发票”入账,企业所得税补税风险,都比没有发票还要大。所以,不收来路不明的发票、不收显然不规范的发票,这些发票入账比没有发票入账,风险还要大。
第六、不合法风险
前面我讲了,没有发票要求补企业所得税,没有法律依据。但没有法律依据的事,实务中却是非常多的。想想也能想通,有的纳税人可能不依法纳税,当然有的征税人也可能不依法征税。
“反正没有发票就不能扣除”,这是一些税务人员的观点;“如果同意自己补税,就不罚款,不同意就全面查账,罚款从严”,这是税企间最基本的较量。“房东没有交的税,也必须由你们补!”虽然强词夺理,却非常考验你的应付。就连我在处理税企稽查纠纷时,也只能是就具体问题,与当事者分析情况、共商策略。因为这是不合法的风险,所以也就没有明确章,乱拳打死老师傅,实际上,这才是最大的风险。
面对这样的风险,没有确定的应对办法,我的建议是:会计必须要全面学习税务规则。
如前所述,大家可以看出来,学习税法,必须要为自己学习。尽量为企业、为老板、为自己规避风险,学真东西。从我的学员的经验来说,同样是不合法的风险,税务规则把握得越牢的会计,抗风险能力就越高。有的人学税法,实际上是在为税务局学习,学了以后,自己套自己,抗风险能力反而下降了,往往是哪里是坑,就正好跌进哪里。
连学习也要谨慎!
二、怎样通过《报销制度》为会计免责?
先兔死狐悲地默个哀。今天的新闻,一位26岁的同行死了,莫非会计这个行业真是高风险、高压力、几头受气的岗位?
借金税三期、实名办税、大数据的势头,近段时间网络上充斥着诸如“擅抖吧,你的财产无处遁形”、“最严征税季来临”、“税务出狠招”、“以后谁敢偷税”的杀气文章,心理攻势把企业吓得够呛,一位会计对我说:“吓得竟然连账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任它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真正聪明的会计,一定是滋滋润润、左右逢源的会计,前提是你要学正确的知识。
今天就以公司内控的一个小细节——《报销制度》为例,给大家讲讲如何才能把会计工作越做越安全,越做越开心。
“所有票据必须是合法的正式发票,除定额票据外,其余票据都必须是经复写纸一次性套写清楚的票据,收据(财政票据除外)及白条不予报销;不合法票据,会计有权拒收;”
在税务咨询中,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的《报销制度》文字表述。
问会计,为什么会这样制定制度,有的说这样才算严格;有的不屑一顾,认为制度反正是摆设;有的说是顾问公司搞的或者从百度上下载来改的……
所有会计必须明白我以下这句话:
报销制度不是拿来装饰公司的,报销制度不是拿来限制会计的,报销制度是我们会计控制个人风险的重要工具。
就仅仅上面那一段报销制度的文字为例,它包含着四大错误,你可以结合看看你公司的制度是不是一个毛病。
1、它规定没有发票不能报销
报销首先是一个经营问题而非会计处理问题。钱已经花了,能够不报销吗?既没有道理,也没有可行性。老板签了字你会计还敢不报?
如果制度有一定会被违反的条款,那么这个制度本身就没有权威性,从老板、到会计、到员工,都不会把它当成事,于是就形同虚设了。不要以为形同虚设就等于没有,还不如没有呢。
如果你迫于压力给白条子报销了,以后判断责任时,首先就是会计违反了《报销制度》,明知没有发票,为什么要报销呢?老板签了字,老板签了字你就不把关?制度拿来干什么的?看看,许多会计就是这样自己把自己笼进去的。
千万不能让不懂税务的管理咨询顾问来做报销制度,更不要随便在百度上拖免费的文档。这些东西除了给你挖坑,没有其它作用。
应该怎么改呢?
很简单,删掉这些没有用的话!员工花了钱,就因为发票有问题,你就不给报销,不是跟别人生活过不去吗?大家都是打工者。
制度设计:对于票据合规的报销,走正常流程;对于票据不合规的报销,由财务部制作《请示》文件,经领导批准后报销。
注意,不是简单的让员工去“找老板”,而是写入制度,让会计制作《请示》文件,找老板签字。
员工没有拿到发票,会计替他写《请示》向公司领导报告并报销,员工会记你情,也让你掌握主动权和进度控制权。会计自己写《请示》,就可以把风险、后果全部写清楚,领导签了字,你就没有责任了,领导不签字,就把员工的矛盾从你这儿转到领导那儿去了,有什么解决办法让他们去想。你乐得个轻松。
记住,千万不要赋予自己“可以决定能否报销的权力”,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对于祸水,要引、不要堵。
那么,报销时,什么是合规的票据呢?
这就是上述制度文本中,第二个错误:
2、它定义了什么票据算合规
先看看上面一段话:“收据(财政收据除外)不予报销”,我问会计,为什么收据不行,财政收据又可以?问了十多年,从培训班到咨询客户,我讲解之前,没有一个人能把原因讲清楚,因为这本身就是错的,他们连错在哪里也不知道。
对于哪些票据是合规的,哪些票据不合规,是一件非常复杂而专业的判断。有时要发票,有时不需要发票;发票开早了行不行?发票开晚了行不行?所报销的业务需要什么样的发票?这么复杂的东西,不可能写到制度上面去。
这样:“报销凭证和发票是否符合要求,以财务部的专业认定为准。”
一句授权就够了!
员工哪有会计懂发票?以会计专业判断为准,天经地义。遇见一根筋的员工,会计随便找个总局文件就能把它打发回去。当然,会计要学习。
看见没有,财务没有权力决定能不能报销,但财务有权力认定票据合不合规定。因为前者是公司的经营问题,后者是会计的专业能力。
会计判断的内容包括:凭证是否足够?除发票外的配套凭证有没有?票据链是否完整?当遇到难以确定的情况时,当然就是财务部一句话说了算。
印象最深的一家公司,我做完咨询第二年,财务经理无意中告诉我,与其它部门关系融洽多了,过年收到其它部门、分公司、分厂的礼也重了很多。
这样一改是否就好了呢?
不够!还必须强调两个重点:
3、明确:报销人必须对凭证负责
员工没有发票,可能就去找、去买,这样实际上就是在考验会计的判断力。万一会计判断失误怎么办?在不少的员工眼中,一旦票据被会计收了、钱报出来了,票据的责任就转到会计身上去了。
这是非常荒谬的。
公司制度必须规定:“报销人对报销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甚至可以加上:“如果报销凭证、发票不真实或非法,报销人承担善后处理责任,并承担所导致的其它责任”。
就是说,会计审查凭证,是在为报销人把关。如果把会计与骗过了,未来出事,报销人也要承担责任。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让报销人配合会计进行未来的善后处理工作,比如重新取回发票等。并且,如果产生损失,其责任划分非常清楚,会计基本上可以免责,或只承担次要责任。
会计们跟税务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我吃惊于竞然没有从税务那儿学几手。
比如,自已印刷报销凭证,在报销人签字那儿有模有样地印上:“本报销人保证报销业务及所附票据真实、合法,承担相关的法律与经济责任”。
这样,到时候又是一个证据,说明责任在相关人员。就算出事时员工已经离职,同样可以说明会计不负主要责任。
4、权力必须要落实
“不合法票据,会计有权拒收”。
这是那门子权力?你可以去试试,看银行柜台会不会拒收你的假钞。
不合法票据,会计有权“没收”,这才是权力。你要是拿到一个假发票给我,被我识别了,不会退给你。
一年下来,没收了多少不合法票据,为公司规避了多少不必要风险,也是写总结时的生动材料。这算一个副产品。
报销制度制定时,不要简单粗暴写“准不准”、“能不能”,而是要给相关人员加责任。即:错事可以办,责任要明确。
比如,制度规定,先会计签字,再老板签字。如果员工先找老板签了字,再拿到财务部来报销,你怎么办?
有的报销制度规定:“拒收!”这不是权力,这会把人得罪光。
应该写“没收”。或者“没收并销毁签字单”。这样,他只能重新填报走流程了。
权力一定要可行、要落到实处。
以上只是简单的分析和要点。可以看到,会计要主动掌握制度,制度是公司内部的“法律”,借助《公司法》的授权,公司内部制度实际上是有其实法律基础的,绝不应该是一个摆设。
会计要明白:制度是你的武器,千万不要成为你的枷锁。
如果会计对包括《报销制度》在内的相关制度能够正确控制、科学制定,就能过得左右逢源、滋滋润润。你公司哪怕不幸被税务罚款、补税,也可以一眼分辨出责任不在会计身上。
馆藏&7510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承担风险 英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