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制造业大萧条为什么不能上平台打广告

当前位置: >
中国传统制造业该怎样应对互联网的变革
来源:慧聪网 1648字节 日 13:33 评论:
  当中国的传统的制造业面对来自互联网大潮流的冲击时,其应该如何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吸收互联网行业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关于互联网+制造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拥抱互联网倒逼的变革?下面小编将从下面两点谈谈制造业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
  1、互联网+制造业是倒逼出来的,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环节
  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生产-销售-消费&协同升级中的一环,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流通端和消费端。下游互联网化程度(在线化、数据化)程度越高,对上游制造环节的倒逼作用越显著。目前,图书行业的零售端互联网化程度最高,保守估计超过50%。所以,我们看到图书的生产制造环节&&印刷出版&环节已经高度互联网化,数字出版、数字发行十分普及。纺织服装是另外一个零售端高度互联网化的产业,行业估计在30%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每100件服装就有30件是在互联网上销售出去的。
  可以想象,其对上游生产制造产生了多大的倒逼力量。所以,我们看到在服装工厂里面,柔性化生产加速,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方式和装备都有了变化。对于大量的工业制造业企业,下游是B类客户,这类企业互联网+的需求更多来自企业间的协同需求,但动力依旧来自下游客户。譬如,目前热火朝天的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将传感器嵌入产品上,卖给客户后可以不断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但是你可以看到,只有当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并愿意分享数据的时候,制造端才有这样的动力。
  2、&微笑曲线&误导中国制造业
  1992年,台湾企业家施振荣提出了&微笑曲线&(Smile Curve)理论。微笑曲线认为,曲线左右两侧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而处在曲线中间弧底位置的加工、组装、制造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价值低,利润微薄。中国产业界对&微笑曲线&奉为经典并因此陷入迷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必须向所谓的价值链高端延伸,特别是走品牌化的道路。而面向零售市场和品牌之路是&败九成一&的策略,风险极大,并非适用所有制造业企业
  事实上,制造业并没有那么悲观,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与微笑曲线相反的现象。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提出了&武藏曲线&,即和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形曲线&&真正最丰厚的利润源正是在&制造&上。而2005年6月,日本《2004年度制造业白皮书》通过对近400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也验证了,认同&制造&组装&利润率最高的企业非常多。而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被微笑曲线所迷惑,根本原因是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水平糟糕。更多请关注。
相关新闻:
声明:本站资料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供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
&&[ 13:21:39]&&[ 08:44:58]&&[ 08:50:59]&&[ 09:10:02]&&[ 09:34:51]
制作媒体广告快速导航
客户正在咨询
<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if(ld==3){ld=1;}else{ld++;}for(var i=1;i换一组
[新号段] 客户 166***6367
[新号段] 客户 166***6367
[新号段] 客户 166***6367
[山东-济南] 客户 158***2764
[ 上海 ] 客户 182***5645
[ 上海 ] 客户 182***5645
[山东-泰安] 客户 151***2862
[北京] 客户 155***9521
[新号段] 客户 180***6061
[浙江-绍兴] 客户 139***8894
广告新闻搜索:
新媒体广告公司推荐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if(zxt==3){zxt=1;}else{zxt++;}for(var i=1;i换一组
广告新闻标签
制作媒体广告新闻热点
最新广告新闻
15:3015:2711:1311:1111:1011:0811:0711:0609:2609:26
本周热门广告新闻
95928683837867656253
&&&&&&&&&&&&&&
日均70万广告主来这里选购广告资源!数百万广告产品&&将广告买卖网
总机:010-
传真:010-
咨询通:400-005-0111(免长途)
与广告买卖网合作
& 2017 广告买卖网&&&&&&
软著登字第0759953号
软著登字第0760138号
软著登字第0718756号
软著登字第0717068号
软著登字第0754253号
软著登字第0755697号
&&&&&&&&&&&&
&&&&&&&&&&&&&&您当前的位置是:
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为何未被尊重
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为何未被尊重
时间: 22:02:09
点击率:1045
  中国制造业在2014年之前,几乎没有人觉得应该受到国民的尊重,大量的言论讨伐与控诉着加班多、利润低。甚至一些制造企业在去北京某高校招聘时,都被赶了出来,从大学生,到白领,再到尖端的管理人员,都不屑于给自己贴上一个“制造”的标签,大家更钟情于通信、电子、计算机、金融、房地产等行业。  总之,主流的意识里就把制造业归到“下等产业”中,但随着西方国家连续爆发危机,波及中国沿海以及苏州等地的制造业,全世界都在重新审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一方面,美国开启制造业回流事宜,德国则提出工业4.0准备全面复苏制造业;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则感受着因升级滞后带来的阵痛:人口红利消失,倒闭潮频现、外资纷纷撤离,大有点哀鸿遍野的味道。  基于如今制造业的格局,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开始了自己的复兴计划,只是中国人的困扰在于:除了流水线女工勤劳的双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实在太大,无论是高精度制造,还是流程工艺水平,亦或是基础零件加工,中国都谈不上领先世界,就更不要说匹配于“制造强国”的水平了。  工业4.0时代,各国重新起跑,纷纷布局高精端制造业,中国却要先摆平转型期的麻烦,我们不想在4.0时代落后,但在电子、机械、信息时代均落后的中国,又岂能依靠“大跃进”的思维领先世界呢?  回首过去10年,有太多的因素干扰着制造业,如今罗列这些弯路,并不是想追究责任。  浮夸社会,谁耽误了制造业?  理论上讲,中国制造业是经典的传统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借着政策的东风,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红利,虽然溢价能力不高,但终是赚取了大量的利润,而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可怕之处在于,每一个员工,每拧一颗螺丝钉都会产生剩余价值,单位利润乘以巨大的数量之后,总利润依旧可观,加之,一些前沿的制造业积极引入IE手法,通过建立UPH体系使得效率不断提升,在高良率、高效率的目标下,员工宛如上了发条的永动机一般,保持着高强度作业。这样的故事充斥着汗水与泪水,但却帮助中国制造业在90年代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事实上,彼时的中国制造已经具备了扩大再生产,升级产业链的能力。  人口红利犹在、资本积累完成,21世纪的前几年本该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最好契机,但无奈恰逢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浮夸之风愈演愈烈,几乎完全了打乱了中国制造业的节奏。在浮夸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梦想着一夜暴富,或者潇潇洒洒地成为拆迁户,拆迁款一度成为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捷径。这种心态背后是中国房地产以及基础建筑业的畸形发展。相信全体中国人之于过去10年的回顾标签,没有人会绕得开“房子”,随着房价不断攀升,以及地方财政的支持,投资房地产似乎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刨除买地、请领导吃饭的费用,很多楼盘的利润高达35%以上。  相比之下,制造业的利润率就显得非常可怜,类似电视、空调这种有些品牌,有些技术的制造业,利润率也只是勉强到10%,如果说纯OEM代工,纵然是组装全宇宙最优秀手机,利润率也仅徘徊在2%上下,至于,Nike的鞋子,阿迪达斯的衣服,或者其他什么NB品牌代工,就更不要奢望能短期内发家致富了。  判若云泥的盈利能力,且长期浸润于浮夸的社会之中,制造业很难淡定地保持自我,一些具有资本优势的企业纷纷涉足房地产,其中包括海尔、康佳、李宁、雅戈尔等知名企业,他们大都赚了一笔,但大都错过了升级的最佳契机,最准确的说法是,没能将最宝贵的资源用于稳固企业的根基,却用它们做了一笔没有技术含量,又不长久的生意,虽然这些企业的升级脚步没有完全停滞,但因资本的分配问题,升级的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  浮夸风气之所以该让人控诉,是因为它会让整个社会都陷入快节奏中,无法自拔。在房地产暴利横行时,不但制造业本身的资金大幅度跑偏,大面积的民间资本也都流入了基础建设之中,银行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态度非常傲慢,几乎就不给这些人贷款,有时候连面都不见,他们更钟情于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其次,钟情于弥漫在社会里的购房者,这些独立的个体资金看似微不足道,但架不住全社会都在炒房、购房,如果有人耐着性子把这些资金加总起来,绝对会让人狠狠地吃上一惊。  由于浮夸风气盛行,越来越多的人才纷纷改行,辛辛苦苦干制造业,白天练管理,夜半学英语,每天累得跟狗一样,到头来的生活还不如拆迁户,于是,一些聪明人开始全身心地投入金融、股票、房产销售等利润较高的行业,总之,浮夸的社会风气下,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制造业这种需要长期沉淀,需要关注细节,且见效比较慢的领域,这是耽搁中国制造升级的外部原因。  客户至上,谁让中国制造无法自拔?  如果说浮夸、浮躁的社会风气,是阻挠中国制造升级的外部因素,那么,没有保持好节奏,陷入客户标准、需求中无法自拔,这应该归咎于企业本身。众所周知,madeinChina之所以世界闻名,最重要的标签就是“高效率,吃苦精神强大”,网上常常流出一些关于制造业的故事,最具审美性的就是那些加班加点,大半夜不睡觉地搞生产的事儿。  这种精神固然让人钦佩,也是我们一贯的传统,事实上,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显然,勤奋精神并不能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未来工业4.0时代,也不可能再靠“勤奋”重整雄风,毕竟,物质决定意识,那些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才是根本,现代系统的管理制度才是根本。  过去10年,我们依靠人口红利、环境资源在短期之内创造了虚弱的辉煌,但同时也放弃了品牌溢价能力。在面对西方国家的客户时,中国制造能做的只能是不断妥协利润,为了生存,只能转过头来严苛地控制成本,自虐地提高效率,而且要付出全部的精力去应付客户的订单。拿富士康为例,他们已经是世界顶级的制造业,在人员规模上更是全球TOP1,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并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技术专利,而且他们在心态上也比较淡定。  总裁郭台铭曾对外宣称:绝对不涉足房地产领域,这使得其能不断应对挑战,手机的王座已经由诺基亚迁移到苹果了,代工之王的位置却无人能撼动。但面对苹果巨大的订单时,富士康也会感到疲倦,需要全神贯注地工作来满足订单需求,客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升级的节奏。最著名的案例就是郭台铭于2011年喊出来“百万机器人”的计划,如今三年期限已到,该计划并没有变现,我相信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但客户订单也绝对会有影响。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苹果严苛的标准以及巨大的需求,正让整个产业链缓慢升级,为了吞下巨大的订单,企业也不得不选择升级,或者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可问题在于,只有具备实力的企业才能享受到这种“严苛”,更多的企业只是把自己逼疯之后,轰然倒地。如果不知道这是什么状况,就查一查春节前后的新闻网页就可以了。  现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重新把制造业地发展升级为国家战略,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德国的工业4.0,中国也不甘落后,拟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但显然,中国比之其他国家的路更加艰难,美国保存着最优秀的品牌,奥巴马四年前就在要求苹果产品的组装要回到本土,世界排名前20名的大学,有15所都来自美国,工业化、信息化都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优势;德国虽然遭遇了经济危机,像一个衰老的病人,但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制造的研发与升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提出工业4.0计划。  相比之下,中国要处理的麻烦要多得多,至于如何发展,如何追赶,已经有专家讲过了,不再赘述,唯一的建议是,能不能尽快把股市里的钱分一点出来,最后,祝中国制造业好运!
Copyright (C)  北京鹰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东三街2号新东方南楼14层 热线:400 650 7893 传真:010-83359
京ICP备号-1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八大商业模式
这是一个供给侧改革如火如荼的时代,这是一个行业资源从零散到汇聚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平台不战略,整合为王的时代,这是一个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黄金时代……
根据哈佛大学托马斯·艾斯曼的研究,全球最大100家企业有60家企业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全球100多家独角兽企业里,70%以上采用平台模式。
这是一个供给侧改革如火如荼的时代,这是一个行业资源从零散到汇聚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平台不战略,整合为王的时代,这是一个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黄金时代……
1、中国企业三等论
未来中国的企业将分为三等:
其中,一等企业做的是平台,卖的是价值,靠的是理念,建的是标准,赢的是未来。
根据哈佛大学托马斯·艾斯曼的研究,全球最大100家企业有60家企业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全球100多家独角兽企业里,70%以上采用平台模式。因此,有人下过这样的定论,当互联网对产业资源重组进入深水区的时候,传统的线性公司(pipelines)会越来越多地被平台型公司(platforms)所替代。
而从本质上来说,平台化就是让价值创造者的作用凸显出来,并产生连续性、辐射性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趋势应是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
从中国近几年的电商平台化、社交平台化、约车平台化趋势,再到具体的淘宝网售平台、苹果的App Store平台,无不证明这是一个平台化的时代。企业家的平台思维与企业自身的平台化将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命题。
“要么成为平台,要么加入平台”,这是未来行业竞争的显规则,并且可能成为下一个企业级市场风口。打造平台型生态,将成为有产业抱负的企业家追求的经营境界,而从市值角度讲,也只有平台生态型的企业才有望成为千亿市值的产业王者。
2、中国互联网进化论
互联网1.0:重构信息流为主的行业。媒体、广告、零售等业态最先被改造;许多单向传播的综合门户网站由此诞生,以巨大的点击流量打造信息对称通道,如早期的搜狐、网易等等。
互联网2.0:重构供应链较短的服务业。出行、租房、生活服务等领域纷纷上演O2O革命;如携程、猫途鹰(Tripadvisor)等OTA网站,它们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人与人效率对接。
互联网3.0:重构供应链较长的制造业。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等技术正在重塑传统制造业,使其焕发新价值。物联网解决了万物互联的问题,而产业链生态的打造也在促使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最终目标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减少、消除供应链环节中的成本浪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并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3、供应链逆袭论
未来供应链链将逆流而上,由「以产定销」的模式变革为「以销定产」,从美的集团“T+3价值链变革”、苏宁“CPFR(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等供应链改革来看,一定是先有消费者需求,再到生产者开始响应需求。
麻省理工教授 Jay Forrester 1961年提出的牛鞭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传统供应链中,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需求从终端市场逐级放大,最终导致供求决策失误,库存失衡;而以销定产的模式能够聚焦于供应链大数据,通过供应链整合修正需求调整,从而降低生产风险。
4、短板已死,长板新出
在行业垂直化的趋势中,时代已从毗邻对决演变为合作共赢的大舞台,以前的我们总在弥补短板,但今后我们将不断延展长处,同时通过合作的方式,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合作者,以「一专多能零缺陷」的特点,将自身企业的未来提升到新高度。
有人这样讨论长板理论:
“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
你今天喝到的青岛啤酒,都来自你附近方圆100公里的啤酒厂,瓶子和盖子来自另外一家专门做瓶盖的厂家,而青岛啤酒做的仅仅是拿出自己的配方,贴上自己的标签。”
正如决定山峰高度的是最顶上的那块石头,决定企业制高点的正是企业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完整的桶”的意识。
5、「经商」一词被再定义
传统的“生意”与未来的“生意”并不相同。初期,建立信息不对称上的中间环节将被严重削弱,随着互联网+的颠覆,价格透明带来的是新的生意模式。而目前的既得利益者将会将财富转移到新的产业链中,并开始作为重要角色推动模式变革。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研究指出,在未来五年内,32%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因为战略选择不当而销声匿迹;领先和落后企业之间的差距已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针对企业的特定处境,寻找和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有效战略,勇于尝试新方法,或许比一成不变的长期规划更为有效。如Facebook一样,与企业外部的行业参与者携手组建和谐高效的生态系统,共同塑造行业前景才是正确之道。
图7 BCG战略智库领导人Martin Reeves提出“战略调色板”
因此,传统制造业寻找商业模式的创新之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迫切。
6、「关系」被「规则」取代
传统关系网将慢慢退化,以价值分配的新体系正在形成。每个人都是新的节点,因价值而构成新的人际网络。
例如,供应商与采购商关系将从亲戚朋友间渐渐脱离,而演变成更系统严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阳光采购也是结果之一,交易风险将会降低,回扣被更合理的价值链所取代。
图9 华为ISC采购策略及供应商体系
7、新的上层建筑正在形成
基于产业互联网,不同行业间将因为类似的模式,类似的标准,以及可复制的模式互相渗透、兼并、联合,从而构成商业新的上层建筑,再在平台的协助下,形成新的商业生态系统。
平台生态的进化可分为三类,第一,内容平台生态。内容平台注重消费者需求与独立设计,最终目标是完成品牌孵化。
第二,产业平台生态。聚合产业各资源,为产业链提供整合服务。从信息平台,到交易平台,到供应链服务平台,这是大多数传统产业平台的进化之路。
第三,跨产业平台。有人将其介绍为“孵化生态的生态”,为各行业打造可复制的模式,聚焦大数据,并以数据反哺产业链,指导制造业发展。
在平台生态中,所有的价值链条都将形成“数据驱动”,结合资产的数字化与产业链的扁平化,一方面将企业的边际成本趋于0,另一方面,打破横向边界,使得规模经济可以相对无限扩展,这才是制造业的财富型未来。
8、未来最优竞争战略
在畅想愿景之前,有以下问题供诸位思虑:
首先,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否可以预见?
再者,行业环境是否易于塑造,即企业能否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动来改变行业的发展轨迹,就像苹果通过iPhone重塑了全球手机行业那样?或者,企业是否必须遵循一系列既定的条条框框?
最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有多艰难?企业是否每天都在为生存而苦苦奋斗,或拥有可用于长期投资的剩余资源?
(来源:中俄贸易)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刘强东董明珠再次“PK”广告词 谈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
刘强东与董明珠等四位厂商大佬展开高峰对话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吴涛)18日,在京东“618品质狂欢节”启动发布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出现在企业家论坛环节。现场,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和董明珠表现出惺惺相惜之态。刘强东说道,“我们彼此非常地欣赏”,而董明珠说道,“为什么我笑得这么灿烂,因为有刘强东。”
现场,刘强东和董明珠再次谈及了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还“PK”了两人曾携手拍的广告词。据了解,在2015年底,刘强东和董明一起拍了一组广告,刘强东的广告词是,“没有互联网,你会明珠暗淡”,董明珠的广告词为,“没有先进制造业,你是空中楼阁”。
刘强东在现场说道,“2009年中国的大家电零售和供货商矛盾非常恶劣,二者完全不是一条心,零售商忘记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对制造商进行了压榨。特别是大家电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不到1%,辛辛苦苦造空调的利润都被零售商压榨走了。这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
董明珠说道,“刘强东讲了很多厂商之间的关系不好是因为大家没有共赢的思想。今天这样的活动,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渠道的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它能吸引我的是‘品质’这两个字,‘品质’是无处不在的,打造一个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好的服务,产品依然不能让消费者得到满意的结果,这两者是非常默契的合作。”
“格力跟京东合作以前,大家都认为线上是不可以销售大家电的,我并不是否定线上销售大家电,因为在当时,线上销售是混乱的状态,给消费者的承诺多是以假充真,我不愿意一个真正实实在在的品牌在这么混乱的线上受到伤害,因为我要对市场负责。”董明珠说道。
“但跟京东合作以后,感受最深的,它不是跟你谈条件,它跟你谈的是产品,是服务,是你的技术,这一点打动了我。”董明珠说道,我相信,一定要让每一个消费者满意,这个服务,这个产品才有价值,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可能生存的空间和未来。(完)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中国制造业大萧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