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分享才能继续看视频pu711欣赏,里面的wwWpu711com那写节目呀

迷思印度迷思印度我爱她,我恨她,有人赞誉她,有人诋毁她,但至少,…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印度神话专题——你过得不好,全部都怪我&,&author&:&india&,&content&:&\u003Cp\u003E下午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去参加“盐Club”,有些怅然!\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表个白,忠实用户祝愿知乎越来越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题图是霸气版的梵天,出处是这里:\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olee.deviantart.com\u002Fart\u002FBrahma-God-of-Creation-\&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Brahma-God of Creation\&\u003EBrahma-God of Creation\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许不算神话专题,闲聊几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信仰的人们,总是绕不过一个有意思的话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神是全知全能的,他创造的世界为何不完美?如果神是爱我的,为何要受这么多的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强行吊个书袋,这个话题就是“神义论”(theodicy),它本质上就是基督教语境下的一个命题——事实上,神学(theology)原指的就是关于上帝的学问。在这个命题里,基督教在甩出了原罪与自由意志这两张王炸后,基本上把话题圆了回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印度的宗教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为了解决信仰危机印度教也做出了诸多尝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业报轮回体系,这套转世积分系统,能让你的好运与灾厄都找到缘由;今生的苦痛都是前世的作孽,甚至,今生的不幸就是今世造的苦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摩耶的幻象,你这一生荣华富贵也好,颠沛流离也罢,都不过是梦一场,看透这些感官的直接体验背后,隐藏着的才是真正的神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韦伯称之为神义论问题最佳解的正法达摩(dharma)体系,法与非法是正邪两立,也是秩序的准绳,他们都是神的意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从最原教旨的角度看来,印度教是一个没有非两面、正邪两立的信仰系统。因为从最初,梵天创造整个世界的时候,喜、幽、暗就一并从他的体内生出。天神提婆(deva)是神的创造,阿修罗(asura)与罗刹(rakshas)也同根而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印度教对邪恶的定义不从道德衍生而来,比如非暴力不杀生是善,但血腥残暴的却不一定是魔,也可能是提毗或者湿婆。印度教用觉悟来衡量善——能够认识到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世间达摩的就是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世界的毁灭也可能是善,因为相较于人,恶魔们可能觉悟更高,他们毁灭世界是为了更好的世界重生——相信魔鬼存在的信徒同样无法正视他们的神。\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神话不复述了:\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印度神话专题--梵天创世 - 知乎专栏\& class=\&\&\u003E印度神话专题--梵天创世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仔细想想,印度教的神义论可能并不存在,因为造物主本非全能,即使梵天也饱受邪念与欲望的煎熬,他创造的世界又怎么会完美呢?凡是读过印度神话的人都会有些困惑,神、仙、人、魔之间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高低界限,各位都不过是轮回(samsara)里的一瞬,下一世,谁又会主宰谁呢?在这一页里,神死了,他献祭了自己,为人创造了宇宙,好的坏的,全都留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能承认创造了你的神不完美,那一切都不完美是否变得不那么难理解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不完美的神与不完美的世界并不能否认“完美”的存在。完美存在于正法与虔敬之中。看过《摩诃婆罗多》一定记得为了守护达摩而三观正到令人无语的大伯父毗湿摩,看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也不会忘了那位实诚到顽固的猴神大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反过来,虔敬也可能是件可怕的事情,对神的爱会让信徒失去了世俗的价值判断,变得偏执。讲一则很有深意的神话,那是湿婆神教育道貌岸然众仙人的故事。一日,湿婆化身名为迦波梨迦(Kapalika)的外道信徒在林间行走。迦波梨迦本义是骷髅,后来所谓的怛特罗中的骷髅外道就由此而来。他坦露着自己的林迦,身上涂满尸灰,手中端着一个头盖骨作为乞讨钵。\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1bb777a637ce6f6881bbee3de01af32.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73\&\u003E\u003Cp\u003E正在林中举行祭礼的众仙人见到了满身秽物的迦波梨迦,原地爆炸,腾起一股道德的怒火,抄起权杖开始围殴外道行者。然而,他们每击打湿婆一下,祭坛上摆放经文的位置就会多出一个骷髅头,直到整个祭坛全部堆满了骷髅。这时,奄奄一息的行脚僧显出真身,嘲讽这群陷入了仪式狂迷的婆罗门。他们被人创造出来的宗教与定义迷惑,却不知道自己拜的是什么,神在哪里,解脱在哪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多说两句,在整个印度这种行乞修行的方式十分普遍。这种风俗起源于湿婆崇拜,因为湿婆本人是反仪式的典型,神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献祭了他自己,作为信徒,除了苦修献祭自己之外,根本没有其他走近神的途径。对了,湿婆手里的那个头盖骨,是梵天的脑袋——梵天原来有五个头,后来犯事惹怒了湿婆,被砍下一个,成了湿婆游方时的托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到话题本身,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非法(adharma)?永远游离在正统印度教边缘的大神湿婆虽然无情地嘲讽了众仙人,却也留下了解脱之道。印度教的逻辑很清楚,邪恶与非法的存在是必要的,因为如果没有污秽,神性就无从体现了——反过来,不洁本身可能就是神性,在抛开了人造的社会约束后,同样能走向解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神说,对不起,你受了那么多苦,全部都怪我。我无能,我不完美,我造不出你想要的世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但是,你得知道,不完美本身就是完美。\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6:01:2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7,&likeCount&:28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0:01:2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991afafa1cea814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7,&likesCount&:285},&&:{&title&:&印度神兽专题——生不如狗&,&author&:&india&,&content&:&首先,有没有注意到我的专题名字变成了“神兽”?\u003Cp\u003E其次,有没有发现我明明写的是狗,题图却是猫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解释一下专题:我要在神话之外多写个好玩的专题——聊聊各种奇怪的神兽或魔兽,头几篇文章要聊聊汪大王、喵大王、鸟大王,往后我想到哪再写到哪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解释一下题图,接下来几篇文章的题图都是我家猫,专栏让他们卖下萌,我乐意哈哈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了,来说故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的这段故事我在此前的电子书里面写过——那七座圣城和他们的神话里,我最喜欢的是天帝城里老狗的传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凡去过印度的人一定不会忘掉满大街的狗,基本上有人的地方,就流浪着狗。狗在印度神话里出现的频次不算高,而且出现的时候总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印度神话里,阎摩的地狱大门就是四只恶犬把守——但狗却不是地狱使者,他在世俗生活中的地位既不是神,也不是魔,而是实实在在的伙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狗还经常是吉祥的象征,印度迷信时间:如果走在路上遇见黑狗,一定要喂他,壮硕的黑色公狗出现是喜征;如果遇到狗叼着东西朝你走来,说明好事近了;如果被野狗咬了,说明你需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打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摩诃婆罗多》的最后几篇,吟游诗人放出了大招,数十万颂篇幅中辉煌纵横的各路神君,匆匆几十页纸里,全部死光。般度五子的名字是:坚战、怖军、阿周那、无种、谐天,初读神话的想象中,他们是血肉饱满、性格各异的大英雄,他们逃脱了阴谋陷害,熬住了山林苦修,最终以胜者的姿态站在尸横遍野的俱卢之野,却想不到最后,也只能像凡夫俗子一般身衰力竭,无可奈何地倒下,如蝼蚁一般死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摩诃婆罗多》的第十七篇题名《远行篇》,般度五子在克里希那全族灭亡后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按照印度教传统,经历了梵行学习,林栖苦修,入世作为之后,人生的最后阶段是遁世入空。五位英雄脱下了铠甲与王冠,抛下象征权利和财富的武器与珍宝,走向北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婆罗多的北方是喜马拉雅,雪山是印度教信仰里的天堂幻想。并肩而行离开天帝城的有七位,般度五子加上他们的妻子黑公主,最后的就是故事的第一男配,一只老狗。\u003Cimg src=\&v2-71a1b5787edae59fb0d64.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14\&\u003E这是一场死亡之旅。印度教提到的遁世其实就是走向死亡,淡定从容地走向肉身的消亡。最初倒在地上的是黑公主,没有征兆没有声响,黑公主倒在了山脚。此后,随着海拔不断上升,无种、谐天倒下,然后阿周那与怖军也永眠于路旁。我刚特意去数了一下,书中只用了三十颂记载了这场死亡,要知道,《摩诃婆罗多》是十万余颂的超级大史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当奄奄一息的俱卢族长子,神王坚战终于来到天堂门口的时候,他的兄弟、爱人全都离他而去,陪在他身边的只有那只狗。最终,因陀罗驾着战车来接坚战的时候,这位衰老的灵魂拥有的只有他残损的人身,和忠诚的老狗。他向因陀罗许愿,祈求天神将他的四位弟弟与黑公主带入天堂,因陀罗说他们肉身的倒下就是灵魂升天的标识;他请求因陀罗恩准他带着不离不弃的老狗一起登车,因陀罗却拒绝了。因为狗是被禁止神圣关怀的普通动物,它并没有英雄那般伟大的灵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坚战再三请求,因陀罗都不同意。\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天国里没有狗的位置,被狗接触过的布施与祭品都会变得不洁。你丢弃这条狗吧,如此你才能升入天国。你已经抛弃了黑公主和你的弟弟们,你让渡了王权与财富,你已经遁离了整个世界,却为何舍不下这只狗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坚战却毫不犹豫喷了帝释天一脸:\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世上的人们都知道,死去的人们无所谓聚散离合。我不能让他们复活,因此我离开他们。你那样的天国,不去也罢。你自己玩吧。\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n\n\n\n\n\n\n\n\n\n坚战拖着沉重的步伐掉头离开,轻抚着他的老狗。世上的人们知道命有定数,在死亡到来的时刻,谁也无法拒绝。但死不可避免,活却能自己掌控,坚战不能抛弃与他生命相依的忠诚者。坚战是正法之神的儿子,他宁愿放弃升天的机会,也不肯辜负一片真心。他知道,他与老狗都一样,虽然灵魂在残疾的生身驱壳中备受煎熬,但那样,也好过抛弃朋友,懦弱地逃向天堂。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坚战号称正法之子,他这个人实际上很矛盾,他在任何时刻都奉行让人浑身不舒服的道德准则,但可贵的是,他也始终坚持如一。最后,坚战成了善果。而且,是无可匹敌的异类正果——肉身升天。印度宗教观念里,肉身是苦痛的累赘,关于人世的回忆是无用的作孽,所以解脱的第一步必定是摆脱肉身与夙念。但坚战却站在了神意的侧面,俗世的躯壳不那么完美,但凡人的快乐与苦痛,却比神赐的恩典更可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法之子能肉身成神却反映着印度教信仰的小心思。正法这个词就是达摩(dharma),掰碎了说其实就是社会的道德与公序良俗。看过我写这么多专栏,朋友们一定可以发现,道德准则对神与仙人来说根本不适用,他们奸淫掳掠,任性妄为,只有人和人类的英雄会恪守良知。所以,正法或者道德不是神的旨意,而是善良的人性。\u003Cimg src=\&v2-c6ca959cce.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09\&\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啦,那只狗去哪里了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回到了天帝城,带着爱与忠诚的恩典,繁衍在整个次大陆。印度到处都是狗,在所有动物里,他们地位也是与人最接近的。不像猫和蛇在某些时刻被认为凶咒,也不像牛和象那样被当作神物,他们就像多数的普通印度人——吃不饱的流浪着的骨瘦如柴的印度人。他们身上,不仅有虱子,也有想象中的美好。\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自己专栏文章里最喜欢的一片:\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再回天竺--谢谢你记得 - 知乎专栏\& class=\&\&\u003E再回天竺--谢谢你记得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实是,在读到过的神话里,狗真不那么重要,但坚战和狗的故事,却是不多的让我心头一软的阅读感受,所以与大家分享。\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5:27:0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9,&likeCount&:26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27:0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6d748f4db453fb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9,&likesCount&:268},&&:{&title&:&可能,你离大麻很近&,&author&:&india&,&content&:&\u003Cp\u003E有知友给我发私信,说到这篇文章,让我给可能去印度旅行的人们提个醒,普及一下知识。\u003C\u002Fp\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致命洒红节:我在印度误服致幻剂 - 知乎专栏\& class=\&\&\u003E致命洒红节:我在印度误服致幻剂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p\u003E好吧,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大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在最前面,强调清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别和我争论大麻不是毒品,别问我怎么在印度买大麻,更别抱着好奇的心理去尝试。在印度,吸食大麻与携带大麻都是犯罪行为,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印度旅行的时候,有几个危险地区,为了避免有人按图索骥,全文都不会说具体的地名。饮品单上或许会见到“Special Lassi”或者“Magic Lassi”。Lassi 本义就是酸奶,甜甜的奶味,有些点缀着水果,冰冰凉很好喝,但是不同于常见的水果酸奶,这种魔力酸奶中却混有一股清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常情况下,这么一杯酸奶没多大问题。一般人只是会觉得很好喝,口感清爽,提升食欲。但是,对初次尝试的人而言,喝下这么一杯酸奶可能会让你觉得很饿,哪怕你吃着的咖喱与大饼不过是几百卢比的简餐,也能有吞下整张餐桌的渴望。肠胃状况不那么好的人应该会在那一天都离不开厕所,体质更敏感些的人可能就会出现头晕目眩的状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你中招了,哪怕只是剂量很小的叶子末,也够你的心脏和大脑疯狂半天了。那篇文章里提到的“白色饮料”估计就是剂量十足的特饮,原作者的恐慌我完全可以理解,希望大家旅行中保持警觉。\u003Cimg src=\&v2-6f79e84dafcadc1c7cbc8.jpg\& data-rawwidth=\&3648\& data-rawheight=\&2432\&\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希望你的大麻初体验不是在那样一种环境里,哦,希望你永远都没有那样的初体验才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考究的说,大麻在印度宗教和世俗生活中,一直就很普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的时候,各类大麻制品或者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所谓“轻毒品”在印度的一些地方真的是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d7f1e2e6b559f621bd4571.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420\&\u003E\u003Cp\u003E(是的,在极少数的几个邦的某些区域的确是“Govt-Authorised”,但这家,你信?)\u003Cbr\u003E可能普通外国游客路过这样的店,根本意识不到他在卖什么,有时候磨碎了的 Bhang 看着和一般香料也差不太多。但是那股味道,你路过一次,就一辈子都记得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Bhang-Ganja-Charas-Hash 指的都是神草的各种制品,当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方言环境下,还有更多的黑话,但总体上只是成分和制成工艺的不同。上文中提到的特饮里就是加入了 Bhang,这是专门做出来加入食物和饮料中的香料制法,也是在法律管制不那么严格的部分。其中剂量不大,又未经历那么多复杂的化学工艺,所以程度相对没那么严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那么严重是相对而言,生怕误导了人——不要在路边摊尝试什么 Bhang Lassi 或者 Bhanga Coke,因为你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工艺做出来的,无从得知摊贩往究竟里面加了什么内容对不对?不要去买 Bhang——即使这是最不费力可以买到的东西,在多数地区,持有大麻制品依然是犯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他的毒品我不知道,但印度一定是个大麻泛滥的国度,这种泛滥确有根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梨俱吠陀》《耶柔吠陀》《娑摩吠陀》和《阿达婆吠陀》四部吠陀本集被奉为印度教原典——但实际上,这四部书的内容却依次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黑暗系风采。《梨俱吠陀》还是印欧语系的第一部神话诗集,随后的几部书中就越来越多的包含了咒语、仪式和祭品的内容。性、暴力、酒精与毒品总与宗教中的黑暗系关联紧密,他们换了一千种名字,总与那种恍惚往我的精神状态相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吠陀祭祀里有几种神物,排名第一的就是苏摩(soma),这也是古老的圣酒。另外还有 hemp 和 darbh,这三种都是从大麻中提取制成的植物药剂。解除困顿,驱散黑暗,赋予希望的精华,都在那小小的花骨朵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肉食与血祭的暴力被主流印度教边缘化,性与酒精暗含的纵欲思想也被正统驱逐,逐渐走入了黑暗外道,但大麻却从未淡出印度教祭司的法器装备库。其药用的功效不可忽视,这种植物从头到脚都能玩出花样来,而印度的自然环境又保障了它的产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时至今日,还可以在某些地区看到成片的野生大麻。在印度教经典里,这种神草的名字叫 Kush,中文翻译成“俱舍”。三年前写的那篇文章里提到过,罗摩的儿子里就有个叫俱舍的。当时,我用隐晦的方式没有说出“那种植物”的名字,评论区里\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560dbad83a1b4deb709f6\& data-hash=\&560dbad83a1b4deb709f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梁海\& data-hovercard=\&p$b$560dbad83a1b4deb709f6\&\u003E@梁海\u003C\u002Fa\u003E超级敏锐。(参考:\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印度神话专题--罗摩的孤独 - 知乎专栏\&\u003E印度神话专题--罗摩的孤独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如果非要和神扯上关系的话。印度教正统神里,只有一位能背负起这个担子,毕竟他一手将原始部落信仰、外道崇拜和性爱狂迷留在了主流神话中——你们猜,他是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70b31c48e5ccfee9da4ee7.jpg\&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700\&\u003E是的,他就是大天湿婆神。这幅细密画的内容是否有些过于具体,看到骷髅旁边的盘子里放着什么了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 Bhang 强度更大的就是 Ganja 和 Charas 了。多数情况下,他们不用稀释在食物和饮料里,直接吃(抽)。在农村地区,印度老大爷们抽的卷烟里,都加入了足量的叶子——而在德里和孟买一般的大城市里,吸过大麻烟甚至持有大麻的人的数量,可能比你想象得要多太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印度同事曾经开玩笑说,在 Colaba 的住宅区,随便突袭一间半夜还在趴踢的房子里,检查所有人的背包,人均四分之一根应该是没跑的,刚好差不多够量。在宗教节日,这种情况就更严重。洒红节(Holi)和湿婆之夜(Shivaratri)刚好是一年中一头一尾的两场典型,那篇文章里的作者不明就里的着了道,我大概能够想象到印度朋友那种场合里的样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 ! ?? ?????? ??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1ae1db55bf51b5e7adf471.jpg\& data-rawwidth=\&469\& data-rawheight=\&700\&\u003E\u003Cimg src=\&v2-84f10fecc86dc344bd62ccd.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57\&\u003E甚至,在路边公然起飞的人也不是没有。奈何警察与路人都奈何不了他们,这类人就是所谓的修行者或者圣人。最典型的就是恒河平原的某湿婆派圣城——当然还有湿婆的老家喜马偕尔地区的某些山城里,这些席地而坐的圣人,旁若无人地躺在恒河水边就开始接受湿婆的旨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以前是不是以为他们在抽土制卷烟,还想着施舍一根万宝路交个朋友呢?我的建议是,离得远远的,即使只是和这些石化的圣人们坐在一起,也给了警察罚你几万卢比的正当理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印度旅行的时候,大麻离你很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不必过于惊慌,看过这篇文章后,给自己提个醒,知道可能存在的风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不要喝陌生人递过来的饮料,不要和人分享一根香烟,不要自己主动去购买任何大麻制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人家问“do you smoke up”的时候,不是在问你是不是抽烟,别着急忙慌地掏火。\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参加印度朋友的派对的时候,记得问一句,哪些食物和饮料里可能含有 Bhang。\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莫名感到食物很好吃,却忽然地心跳加速,头晕目眩,产生幻觉,在理性消失之前报警去医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事儿是我的原则立场,所以我会把它说得足够恐怖,千万不要和我争论大麻是否应该合法,也不要来吹嘘自己在印度飞叶子的经历,一定拉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末愉快,健康生活。\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2:12:2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97,&likeCount&:85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12:2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63f7ccb38bfaee07b366d651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97,&likesCount&:853},&&:{&title&:&你,我,与阿米尔汗约一场?&,&author&:&india&,&content&:&这篇专栏很短,内容简单粗暴,让我把重点放在前面都说了:\u003Cp\u003E\u003Cb\u003E周五晚上七点半,地点北京,腾讯电影沙龙,我要和我们的偶像谈笑风生。我想邀请几位一直关注着这个专栏的朋友一块去现场,和阿米尔汗面基!约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几天,腾讯视频的编辑老师联系我,让我去做这场沙龙的主持。足足楞了三分钟后,我连说了七八个好啊好啊,然后又要了几张预留的现场票。我惦记着陌生的你们呀,作为一个印度文化的学习者与研究者,我一直很开心有那么多人愿意去了解这个国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龙的主题是“不讲神话,成为神话”。我的专栏里写了那么多神话,但是湿婆、毗湿奴、克里希那的世界那么远,真实的神话却在我们身边。在我眼里,这个不那么帅气的男人,比任何一位神话中的英雄和大仙,都要令人敬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米尔汗大概是我学印地语最初的动力之一,他是 \u003Ci\u003EThree Idiots \u003C\u002Fi\u003E里那个笨蛋的天才,他是 \u003Ci\u003ELagaan \u003C\u002Fi\u003E里那位无畏的农民,他是 \u003Ci\u003ERang De Basanti\u003C\u002Fi\u003E 里热血沸腾的爱国者,他是 \u003Ci\u003ETaare Zamin Par \u003C\u002Fi\u003E里那位执着善良的老师,他是 \u003Ci\u003EPK \u003C\u002Fi\u003E里来自星星却看透真理的男人,他是隐藏在 \u003Ci\u003EPeepli Live \u003C\u002Fi\u003E背后的故事叙述者,他是 \u003Ci\u003ESatyameva Jayate \u003C\u002Fi\u003E里无情鞭笞印度丑陋的良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不喜欢《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往事》、《芭萨提的颜色》、《地球上的星星》和《额滴神》这些译名,但我相信,只要看过阿米尔汗电影的人,一定会懂他的内涵比这些奇怪的译名要深刻得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了准备和阿米尔的访谈,翻了一晚上曾经的印地语学习宝典,却怎么也找不到了,而现在的语言能力也退化严重,可能无法使用他的母语与他谈笑风生了。想到那时看电影学印地语,翻来覆去听一句台词,认真地听写在单词本上,边学习还边被感动到泪眼汪汪的样子,很温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五快些来,当晚我可能会紧张到结巴,可能会莫名其妙地背出印地语台词,可能会提出很没水平的问题,坐在神话身边足以让小粉丝明媚一整个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我超级紧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嗯,最后还是请大家帮帮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们有什么想要问的问题么,给我一些灵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们有什么想和偶像说的话,我愿意转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者,你们想去现场,当面直接问他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u003Cb\u003E请直接在评论里写下想问他的问题,你与他电影的故事,或者任何你希望当面说的话。\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会认真地看每一条,然后残忍地做出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四下午五点会给最终确定的朋友发私信,正式邀请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似乎应该宣传一下,有空去看阿米尔的新片,你会再次泪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6af3e330be064c9c3a818bb1f40ea2c9.jpg\& data-rawwidth=\&825\& data-rawheight=\&1100\&\u003E(哈哈,为了不让这个广告那么硬,我放的是印度的官方海报,它的中文名叫《摔跤吧!爸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五见。\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5:57:2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57,&likeCount&:42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57:2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cc74d57e6a2a5cc34e4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57,&likesCount&:423},&&:{&title&:&印度神兽专题——欠你一声喵&,&author&:&india&,&content&:&\u003Cp\u003E题图是我家大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近不务正业太多,不能再拖沓专栏的更新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篇专题文章里讲到了狗,那个遍布南亚东南亚各个角落里的精灵。但去过印度的你们,除了朋友家里养的宠物猫,你们见过路边的野猫么?仔细想想,是不是极其罕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各类传说里,猫的地位并不高——似乎一切被人类驯养的宠物,都难成为神话里的主角。我老早之前就想写一篇与猫有关的印度神话文章,却一直下不了笔。在我有限的阅读中,了解到的与猫相关的内容极少,不过这仅有的一点内容倒挺有意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隆重介绍一下,印度的送子娘娘 Shashthi(?????)女神。这位娘娘的梵语名词根是个“六”,所以直译过来就是六娘。\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1ac15362eab10e9de594fec03c1f086e.jpg\& data-rawwidth=\&1153\& data-rawheight=\&1500\&\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六娘的坐骑是只黑猫,这只黑猫是我读过的所有印度神话中唯一一只出现的喵大神,而它,在往世书里连个名字都没有,是否有些孤独?有的时候,这只坐骑小黑猫也被认为是六娘本尊的化身,出现在赐福送子、保护幼童的故事设定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六娘会在新生儿诞生后的第六天来到他的摇篮前,在他的额头上写下小朋友这一生的命运。所以,印度的父母会在第六天的清晨早早备好祭品,虔敬地祷告,希望六娘娘保佑小生命健康快乐地成长。胖嘟嘟的六娘,接受了这些礼品后,轻轻地在孩子的前额上留下一个吻,带着她的小黑猫离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在最初,她和黑猫的传说却不那么美好。印度有个古老的迷思,猫是会吃孩子的。从遥远的古时起,猫就被禁止进入家门中,据说他们会偷偷吃掉熟睡中的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故事是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位富人,在家中举行盛大的祭祀,富人家的老夫人让儿媳帮忙照看祭台,准备祭品。那各色甜品,生鲜瓜果看着实在诱人,孕中的小儿媳忍不住嘴馋偷偷享用了给神的供养。婆婆查验祭品的时候察觉到了,责怪小媳妇贪吃。她一时慌张,张嘴推脱,说是院中那只小黑猫趁她不备,叼走了盘中美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偷食祭品可是重罪,冒犯了天神的后果不堪设想。盛怒之下的婆婆把院中的小黑猫暴打了一顿,轰出了家门。小黑猫藏在角落里,舔舐着伤口,暗自规划着复仇的计划,他要让这满嘴谎言的无耻妇人付出代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多久,小媳妇的孩子出生了。可次日清晨,襁褓中的小宝贝不翼而飞,再也找不到了。前一夜的黑暗中,小黑猫蹑手蹑脚地钻进了卧室,咬着孩子的后颈,把他叼走了。全家人把院子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婴儿的影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悲剧却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五年,小媳妇年年怀孕,年年产下幼子,却不论怎么提防,总会在头一天夜里失去新生儿。这座院子成了被诅咒的凶宅,愈发破败而老气沉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七个孩子受孕的时候,她独自躲到了深林中,在家人们全都找不到的秘境里生下了小儿子。夜色降临,她紧紧搂着自己的孩子,连眼睛都不眨,决心直面这莫名的诅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昏昏沉沉的时候,已经成为了老猫的复仇者再次出现,这次却被小媳妇发现了。她狂奔追逐黑猫,誓死也不能让他夺走自己的小儿子。追到复仇者老家的时候,她被树木的藤蔓绊倒在地,失去了意识。醒来以后,她忽然发现自己在六娘娘庙里——原来,这只小黑猫就是六娘的坐骑,当年她怀孕,六娘娘的黑猫在院中为她护胎,驱除恶灵,却没曾想被她倒打一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心眼的黑猫这才和六娘坦白了他的罪过。有一种说法,黑猫把此前的六个孩子都吃了;另一种说法,黑猫把六个孩子都藏在林中养了起来。但不管怎样,六娘痛斥了小心眼的黑猫,把七个孩子都还给了小媳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故事就是这样,聊聊它背后的逻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坐骑与本尊的设定是典型的印度神话构型——坐骑并不是本尊的附属,它就是本尊的一部分。毗湿奴的蛇床是他无尽循环的摩耶大幻;湿婆的神牛南迪就是他炙热修行力的外化;萨克蒂女神的雄狮就是她的毁灭性。吃小孩的黑猫,保护小孩的六娘,本质上是一体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佛教故事里,六娘有个完美的镜像——鬼子母(Hariti)。鬼子母可能是送子娘娘的原型之一,她在日本广受膜拜,被认作是妇女儿童的保护者。法华经里说她会守护称颂法华的信徒:\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u003Cbr\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但是,这位守护佛法的送子娘娘,原是残害婴儿的恶鬼夜叉。鬼子母生前王舍城的舞女,在她怀孕期间,被达官贵人逼迫宴席上表演,被迫流产。席间五百余众,无人出手相救。恨极了的舞女,堕为夜叉,许下恶愿:\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我欲来世生王舍城中,尽食人子。\u003Cbr\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渴求子嗣的舞女与恶鬼成婚,生下五百个儿子。她夜夜前往王舍城,偷取新生婴儿喂养她的孩子们。一时间,王舍城中竟没了婴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事儿惊动了佛,他将鬼子母最疼爱的幼子盖在琉璃钵中,夜叉率百鬼未能救。佛陀一句点化了她:\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汝有五百子,尚怜一子,况余人只有一二耶?\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img src=\&v2-ba6afd6eab22b954d8acab1cc0a27bb9.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135\&\u003E\u003Cp\u003E(仇英:《揭钵图》局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教小故事的教化意义就不再复述了,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直讲到念咒加持都有得聊。我的点在于,恶鬼成神的路径在印度神话,包括佛教神话里十分典型,这种类型题材往往可以寻觅到许多有意思的细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恶鬼形象本身通常代表着神性或者人性的一部分,正如印度宗教里对死与灭的敬意,诸神与夜叉、罗刹或许本质上并无高低卑贱之分,神与鬼的差别并不像黑白那般分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这个题材经常是小众信仰进入主流的渠道,像此前写过的萨克蒂教派各宗,甚至,被当作外道的部分湿婆信仰,都有恶鬼成神的影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六娘与喵大神的形象就是如此,猫这种邪性与灵性一体的神物,在印度神话千万传奇里,只占据了如此小的地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大概,在古代婆罗多的某个部落里,有一群崇拜着小猫的信徒:天天拿着小鱼干追着主子喂,按时铲屎,定点抚摸,卑躬屈膝,毫无尊严的在喵大王统治的世界里活着。\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这个教派后来被女神信仰吸收到了六娘崇拜里,但它和佛教一样,虽然在印度本土灭绝了,却在遥远的中国发扬光大,成为当代主流生活方式之一。\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请受我一拜,喵大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长吁一口气,扯了这么多,总算圆了回来。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有一天我和我家大猫聊天,答应他在他生日前一定写一篇猫的文章给他做礼物。哈哈,如果他读得懂,一定会觉得爸爸帅呆了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既然都聊到送子娘娘了,送善男信女们一个福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印度历法,每年印历六月(Bhadrapada)的第六天是六娘娘节。这一天,有求子需求的夫妻们会去圣城瓦拉纳西拜送子娘娘,具体地方是一处叫做 Lolark Kund 的神圣水池。那天,去那里接一抔圣水,庇佑你传宗接代,枝繁叶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温馨提示:印度历法和阳历不太一样,印历六月大概是每年的八九月份,别去错了时候。\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331a8db987edfb57e9f509b043ff19bd.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5:54:3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3,&likeCount&:31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54:3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dda9ae9b22bcfdcdfec1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3,&likesCount&:317},&&:{&title&:&眉心的宇宙&,&author&:&india&,&content&:&图片来自互联网。\u003Cp\u003E搜到这幅图的时候,我痴痴地与他对视了许久,着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问个问题,你们知道他是什么教派的信徒么?注意到他眉心的纹饰没,那是他修行的必要仪容,也是他的身份象征。这种画在眉心和前额的符号叫做 Tilak,更精确一点,题图中这位修行者的这个款式叫做 Urdhva Pundra。\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过印度的人一定都见过各式各样画在前额的象征符号,这里面的门道可以说是非常大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来聊聊藏在眉心里的宇宙:最好,下次看到一个印度教徒的前额,可以瞬间读出他的教派、信仰、星座、性向。哈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7d969e41aa2343d4dccd6.jpg\& data-rawwidth=\&927\& data-rawheight=\&1024\&\u003E先明确一下概念,画在额头上的不一定都是 Tilak,也可能是 Bindi。前者是宗教符号,一定带有某种修行或者信仰象征;后者则是女性的装饰,可能为了表明婚姻状态,可能只是为了美。上图中的三位女性的妆容都属于后者,而三位男性的前额则有不同的意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上那位三道杠,典型的湿婆派修行者;中下这位 U 型纹,则是标准的毗湿奴派修行者;左下这位则是 Tilak 的简体版,在日常生活中,在宗教情境下,普通人通常画成这样就够了。特别说明的是,不是只有男性才能画 Tilak,女生也可以,一般就是左下这种造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了这么久 Tilak,这个词究竟是什么呢?它是对画在身体上的宗教符纹的统称。至于为什么通常会突出眉心这个部位呢,一方面是因为画在其他羞羞的地方你们也看不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眉心被认作是体内查克拉(Chakra)[1]的聚集之地,这是身体中最通神的部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查克拉(Chakra)不是日语,是梵语词哟。它原意其实是“轮子”,人体内的能量都是以法轮小圈圈的形式存在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上图所示,Tilak 有两只爆款,分别属于湿婆派与毗湿奴派。前者叫 Tripundra,后者是 Urdhva Pundra。\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ccc07ba7d4ec993d44ed9a4.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339\&\u003E先说我最爱的湿婆。Tripundra(??????????)这词看着很神秘,但本义就是三道杠。眯眯眼湿婆与“三”这个数字关系紧密,他是三界毁灭者,他是三种创世力量喜幽暗的来源,他是三种瑜伽业、智、信的代表,他就是创造、存在与毁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参见:\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印度神话专题--毁灭之王的创世逻辑 - 知乎专栏\&\u003E印度神话专题--毁灭之王的创世逻辑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它的构成就是三道水平的白线(Pundra)加一个圆点(Bindi)。比较特别的是,那三道白线是用木灰画作的,更加极端一点的湿婆教徒,会用骨灰来涂抹面部。灰烬对湿婆而言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灰是毁灭,世间万事万物,英雄豪杰,到头来,在湿婆的烈焰面前,终不过一抔尘土。但是,灰烬同样是永恒,因为极微小的灰烬却是无法被摧毁的,灰烬是物质形态的分解状态,但它却是精神状态的不死,这是毁灭之王的存续之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为什么,在经文中,主神偶尔也被称作“大灰”(Maha Vibhuti)。\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3f68ae1ee8a.jpg\& data-rawwidth=\&736\& data-rawheight=\&1109\&\u003E看看周身抹满骨灰的修行者,是否能够悟到他们对湿婆的虔敬。如果你去过瓦拉纳西,在火葬场的周围会看到不少骨灰派的人,他们拿着大麻烟,静静地见证死亡与死后的永生。大多数奇奇怪怪的修行人都是湿婆派信徒,印度教所谓人生四行期中最后一个阶段叫“遁世”,抛弃所有一切去流浪,去远方,湿婆的瑜伽大约是南亚奇幻森林里最惊奇的一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febb887c722b3ebef846cdf96f61a61.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聊聊毗湿奴款的 Urdhva Pundra,如果说湿婆是浪荡不羁的异类大神,那毗湿奴就是庄严肃穆的正统派。毗湿奴派对这种宗教性装容的规定,代表了正统印度教的仪式主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初,Tilak 是婆罗门祭司的标识,根据不同的祭祀场合,用什么做涂料,依何种图案,口中念哪几句咒语,全都需要精确地契合到严丝合缝的仪轨步骤中去。《莲花往世书》里就明确地指出:如果没有正确的 Tilak,献牛的供奉,火神的祭品,唱诵的经文,皆为枉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吠陀的说法,种姓不同,Tilak 的纹案也不一样。U 型的 Urdhva Pundra 是婆罗门祭司的专属;三道杠,也就是后来成为湿婆派专用的 Tripundra 属于刹帝利阶层;半月形的 Ardhachandra 是吠舍所用;而前文中提到的日常便捷款那随意的一抹本是首陀罗阶层的标志。当然,这些规定在后来随着时代的演变和不同地区有了不同的说法,成了今天的样子。但是唯一没有变的是,U 型纹路所代表的高贵与正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实上,各派信徒里毗湿奴派的人最爱用 Tilak,而且细节变化多,讲究也最多。甚至根据不同的古鲁而有着不同的区别。下图是非常有名的一副根据教派来划分图案的图,可以注意一下除去右下角那三个,剩下的全是“U”型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5bdccf3ac5ec8fd56fa929.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4\&\u003EU 型的来源说法也很多,不同的宗教导师会为之赋予不同的含义。我个人最喜欢的解释是这是印度教三位一体的体现,两段的竖线是梵天与湿婆,而中间的汇合处——位置正好在眉心正中位置,被称作“Harimandir”,意即“毗湿奴的神殿”。眉心这个位置很奇妙,在“此即尔也,彼者梵也”的思维里,神就在你身上,毗湿奴的神性就在你的眉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知道为什么印堂发黑不好了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毗湿奴派的 Tilak 也不似湿婆行者那般随意,抹点灰往头上一糊弄就行。这个涂料本身都是需要精细研磨和调制的内容,常见的用料像檀木灰,姜黄粉,蜂蜜,杜尔西草汁等等。上图里画到的那么多种图案不过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单孟加拉地区的毗湿奴派,就有超过40种不同的分支画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右上角的那一对是赫赫有名罗摩奴阇派的画法,左边这几位也是毗湿奴派不同大师所创。左上角的第一位是罗摩南迪派,这派的信徒主要拜毗湿奴的化身罗摩以及相关的悉多、哈奴曼,通俗点说就是《罗摩衍那》的追随者;左上第三位是瓦拉帕行者派,他们是毗湿奴另一大化身小葵花克里希那的粉丝。瓦拉帕这位毗湿奴派圣人也被认作今日毗湿奴派的重要奠基人,因为他在传教中明确废除了极端苦修行为,将饥饿、疼痛等一系列自残方式剔除出敬神的礼仪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具体的教派分野就不再赘述了,简单说来,毗湿奴派是印度教三大教派中最主流的一支,它能获得如此广泛的影响力的原因正是这种导师制的发展方式,圣人-门徒的组合使之从笈多王朝时期时,历经中世纪虔敬运动至近代复兴运动,而始终保持生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信,你去看那部走心的宗教片 \u003Ci\u003EOMG – Oh My God!\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28ed0b072d1e75d29d9b839fb90b3d32.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63\&\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fb3cc08bcb20.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00\&\u003E补充说明一下,上图里那位女性,穿着红色衣服的是萨克蒂派祭司。印度教三大教派里萨克蒂派对这种主流的印度教宗教符号的关注程度最轻,通常就是姜黄粉涂抹的一道竖线或者圆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送大家一个旅行小贴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印度教神庙的时候,在神龛底下都会放一个银色的盘子,里面会装着画 Tilak 的涂料,拜过神后可以自己用手在前额涂上。不同的手指也有讲究哟:大拇指是祈求健康,中指是祷告长寿,无名指和小指分别指向财富与解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没有食指呢,因为食指是用来指人的,不礼貌。哈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73d72bf506bed3da1f9f620.pn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u003E\u003Cp\u003E印度教最有魅力的内容之一就是它的各类象征符号,以后再慢慢写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抱歉这么久都没有写专栏,前阵子身体不太好,不过在坚持不懈的用大拇指给自己画 Tilak 后,已无大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祝阅读愉快。\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7:24:0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9,&likeCount&:56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24:0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584fc2d6dd4e00e967d4dbd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9,&likesCount&:566},&&:{&title&:&黑印度专题——印度女性地位如何?&,&author&:&india&,&content&:&\u003Cp\u003E记得五六年前,我刚用知乎的时候,只敢在“印度”话题下找找题目答(现在依然如此哈哈),回答的前几个问题里就有关于印度女性地位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不写神话,讲讲现实——印度女性生存状态真的不好。蹭着阿米尔·汗的热度聊聊这个话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摔跤吧爸爸》前阵子在中国的火爆程度令人难以置信,票房超越印度本土市场,成为阿米尔汗作品中在中国市场最卖座的一部。观众的反响比票房更有说服力,片末印度国歌响起的时刻,我看见周围不少人悄悄抹着眼泪。在遥远的中国,这位印度的女儿击中了我们神经里那最脆弱的一根。后来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说电影中阿米尔塑造的虎爸形象是一个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的暴君,是一个断绝了女儿生命多重可能性的独裁者,是某些人心中的“直男癌”。\u003Cbr\u003E\u003Cp\u003E可能,我们需要好好了解印度,才能读懂阿米尔电影里那令人窒息的绝望与曲径通幽的希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印度的女人很可怜,这种可怜不仅是因为男人的暴行,或者命运的不公,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发自文化根源的歧视。印度古代文学作品里最美的女人叫沙恭达罗,她的故事大概能映射印度女人的生存状态。\u003Cimg src=\&v2-f8ad1c64adfea47fbc32427.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995\&\u003E(\u003Ci\u003EShakundala \u003C\u002Fi\u003Eby Ravi Verma)\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春华瑰丽,亦扬其芬;秋实盈衍,亦蕴其珍。悠悠天隅,恢恢地轮;彼美一人,沙恭达罗。这位沙恭达罗是谁呢?她是仙人的女儿,隐修在林中。像极了俗套的爱情故事,她平静的秘密生活被前来狩猎的国王打破。国王豆扇陀极尽谄媚殷勤,在未得到沙恭达罗父亲允许的情况下与美人私通,行了建达缚婚[1]。短暂几日甜蜜生活后,豆扇陀领着王师回京了,留下了“夏雨荷”式的的诺言,约定日后凤銮金车来迎娶美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印度经典中规定的八种结合的方式之一,建达缚婚是王公的特权。放在我们的语境里,叫做“私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可是沙恭达罗等到腹中孩子都生了下来,也没有迎来豆扇陀的迎亲仪仗。家人们已经不接纳这位未婚产子的女儿,逼着她赶紧出嫁。无可奈何,天使面庞的美人只好带着幼子去投奔夫君。一路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宫殿见到了国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国王不认她,更不承认这野孩子是他的王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背后的原因在不同版本的故事里不尽相同。文人迦梨陀娑的戏剧版本中加入了一段仙人的诅咒,让豆扇陀忘记了沙恭达罗。《摩诃婆罗多》里更直白,风流的君王潇洒过后翻脸不认账,他说他无法判断沙恭达罗是否真心,而他产下的幼子也不知是谁的种子。一句荡妇,撕碎了所有美好。虽然,不同版本里,沙恭达罗最后都有了善终,或是因为仙人出面解释,或是因为大神显现神迹,豆扇陀情愿或勉强,他接受了这位妻子与她带来的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谓喜剧结局的背后却满是利刃,刀刀插在沙恭达罗的身上。自始至终,沙恭达罗就是屈服者,不论是社会舆论大环境,还是命运的戏弄,文学作品里的沙恭达罗没有独立的人格。她弱小,她不争,她不管怎样都默默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她或许不理解,也不同意丈夫的行为,却从未反抗自己的丈夫。除了父亲、丈夫与儿子,她似乎从未存在。这样的沙恭达罗,就是印度古代文学作品里反复称颂的美人典范,绝世无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沙恭达罗不是个例,《罗摩衍那》中的悉多,《摩诃婆罗多》里的黑公主,这些想象中的完美印度女性的形象,全都如此。被男性与社会舆论刺得千疮百孔,如此顺从的女性形象却被文人们吹捧到了云端。千百年后,读者在这样的故事里看到的,没有美,满满的无力与无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印度最古老法律经文《摩奴法典》以及不少古典经文规定了世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若细看,这些书页里写满了“吃人”。比如,规定童婚制度,高种姓男子应当与年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女童成婚;比如,污化女性的闺禁制度,禁止女性与除了丈夫以外的男人见面,将女性定为邪淫源头,男人的情欲皆因她们而起;比如,残忍的守寡习俗,禁止女性在丧偶后改嫁,不得佩戴饰物,不得衣着鲜艳,在有些地方还要求寡妇剃光头或毁容以表示对亡夫的忠贞。更有甚者,要求寡妇殉葬的“萨蒂制度”一直流传至近代,那些卫道士们将正值青春的少女,推入火海陪葬。印度古典文化博大精深,但在女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残暴却是洗不掉的污点。在经典和传统的世界里,女性根本就没有解脱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f88b106d82e5d3d7a6c6f7ba6f1ad6d.jpg\& data-rawwidth=\&1479\& data-rawheight=\&1479\&\u003E\u003Cp\u003E到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地位也没有变得多好。震惊世界的德里轮奸案一时让印度国家声誉跌到谷底,那时辩方律师大言不惭地抨击年轻女性的话语还回响在耳侧。那么卑劣毫无人性可言的恶性事件发生后,长着一副婆罗门丑恶嘴脸的律师向镜头谈起了印度文化,说传统的好姑娘不应该半夜出门,不应该与其他男生约会,不应该融入这个现代社会,仿佛受害人才是过错方。在所谓文明世界,接受教育、平等就业、自由恋爱这一切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却在印度的多数地方,显得如此荒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8e679c55bc59d951bee6d.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u003E(这种寡妇殉葬的手印墙在不少王公的城堡里都有,每一个手印都是曾经殉葬的妇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悲惨的例子还有很多,阿米尔·汗的《真相访谈》里好几期都谈到了女性问题。比如,买卖女性及性别选择流产。今天,印度适婚男性数量高出同龄女性数量2000万,随之发展而来的却是异常完备而且体量惊人的买卖妇女的黑色产业,相对富裕的拉贾斯坦、古吉拉特地区的人会去贫穷的比哈尔、卡纳达克等地方买儿媳妇,甚至,有专门的掮客负责谈判、运输以及转卖——没有错,被买方退货的少女可能面临再次转手的遭遇。男女比例失调背后的原因则是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甚至,“重男轻女”都不够表达印度大多数地区在男女观念上的极端扭曲。妻子只是生育工具,她们的地位甚至不如一头能下地耕种的牛,胎儿性别检测以及性别选择流产在印度都是被立法明令禁止的行为,但这条黑色产业链却反而因此变得格外暴利。阿米尔在节目中说,每年有100万女婴死于腹中,“母亲”这个在所有宗教中被反复称颂的伟大名字,却成了现实环境里最痛苦的群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米尔同样聊过强奸的话题,那期节目的开始,他请电视前的父母们不要让孩子们观看这期节目。事实是,那期节目我也没有看完,对于一个生活在遥远国度的外国人而言,这个话题下透露出的森森恐怖让我忍不住颤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查找一下视频,体会这种文化对女性最深的恶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f9cd2e63ddf43f01a030a11b9d0cee97.jp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358\&\u003E(这个节目译作《真相访谈》,它的原文是“??????? ????”。这是我以前想纹在手臂上的话,印度的国训——真理独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孩、少女、妇女、老妪;教育、婚姻、工作、性,对于女性的伤害存在于印度的所有角落,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无数起。\u003Cb\u003E\u003Cu\u003E所有的这些都不是描黑印度,而是一个真实的印度。\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b\u003E这是我们不曾想象的绝望,只有在历经了如此的绝望后,才能从阿米尔的电影中看明白那巨大的光明和希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现实都是暴露在歧视冰山上的一角,男女平等的追求在印度显得那么无力,因为不论文化习俗,还是法律制度,都无法保障女性的上升渠道。如果不是家境殷实的城市中上层家庭,印度女性走入现代社会的通道充满了阻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截止至2015年,印度女性文盲数量超过了一亿八千万。这些目不识丁,几乎没有现代社会生存能力的一亿八千万女性中,大多数来自印度农村。她们贫瘠的想象力里,未来只有一种可能,早早出嫁,操持家务,在破败村庄里度过一生。今日中国,即使舆论和现实的压力同样沉重,但在大多数女孩的眼里,读书,升学,自由恋爱,自主择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或者至少,这是一条可以预期的生命轨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印度,这却不是主流。所以才有了《摔跤吧爸爸》中父亲在决赛前对女儿说的话:“明天决赛非常重要,因为你的胜利不是你一个人的胜利,而是属于所有和你一样的女孩……你的对手是所有歧视女性的人。”Dangal(????)在印地语里是角力的意思,这个名字的深意不仅仅是“摔跤吧爸爸”,而是父女二人对抗全世界的决心。幼时让女儿剃短发去首饰,穿短袖服装而非纱丽,拒绝素食开始吃肉,与男子肉搏,阿米尔带着孩子与传统角力,把习俗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歧视过肩摔出场外;少年时不断与庞大的国家体育制度角力,脸谱化的教练就是印度官僚的典型,衰朽的体制枷锁被父女俩狠狠摁在了地上;决赛战场上,与女儿摔跤的不仅是她从未战胜的强敌,而是所有嘲笑、戏弄、冷眼旁观的人们,她一人对抗全世界。女主角“Geeta”的名字意思是“赞歌”,这个有着温柔名字的女生却在这场角力中,强硬无比的把世界踩在脚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4cf3d19b56e5af57bec28c.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才是“Dangal”的真正含义。好的故事总能引起共鸣,不论称赞抑或批评,它能让我们思考。在印度的现实环境里,这位父亲一定不是所谓的暴政“直男癌”,他在别无选择的黑暗中,为女儿点亮了一盏灯,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摔跤吧爸爸》的故事情节并没有那么新颖奇绝,以至于我们在每次剧情推进时都能猜到接下来的内容,但就是忍不住看下去。同印度朋友聊起这部电影时,她说:“我当然知道故事原型 Geeta Bhogat 是谁,也知道故事会怎样结束,但我就是要看到她击败所有对手,就是要看她赢得全世界,然后,我要和她一起哭。”对印度而言,他们太需要大荧幕上有个“她”,一位不屈不挠的女英雄,告诉所有被传统、婚礼、嫁妆囚禁的女人,生活一定有更多的可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更多的孩子而言,运动与艺术天赋或许无法被发掘,但不论是中国还是印度,每一个生活在挣扎中的家庭,改变子女未来可能性的途径依然存在——教育。印度是一个歧视泛滥的国度:基于种姓制度,对低种姓与所谓不可接触者(“贱民”)的敌意;基于宗教信仰,对异教徒或外道者的仇恨;基于地域族群对少数族裔的不公;当然还有基于性别,对女性的种种欺凌。所幸,虽然步履维艰,印度也一直在努力。本世纪初时,女性识字率不足一半,到现在接近七成;在GDP飞速增长的同时,教育支出占比也从十年前的3.02%提升到了3.84%;完成义务教育的学龄儿童也超过了八成。这些数据完全无法与今日中国相比较,但回想三四十年前,我们的父辈面临的抉择,生命的十字路口可能就是炎夏的那场高考,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还是走进城市拥有不曾设想的人生。不论是印度还是中国,多数普通人都是十多亿人口中微不足道的数字,掌握了知识与技能,才可能探索更多的可能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米尔·汗无愧“印度良知”的称号,与阿米尔的访谈中,我和他聊起过这个称号。阿米尔只是笑笑,他说不论当年的《三个傻瓜》《巴萨提的颜色》《地球上的星星》还是《摔跤吧爸爸》,他首先考虑的都不是社会议题,而是演绎好这个故事,故事背后的其他暗喻是留给观众的空间。细细想来,阿米尔的许多电影里,他都是那个勇敢的角力者。《三个傻瓜》,他一人手撕应试教育;《地球上的星星》,他为自闭症儿童们正名;《巴萨提的颜色》,他扣动了瞄向贪腐官僚体系的扳机。但正如孤独的角力者阿米尔所言,电影只是电影,他拍摄的动机首先是因为他喜欢这些故事。故事会让你笑,让你哭,但它却不是现实,真正的现实比那更加残忍,却更加温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初,他们忽视你;然后,他们嘲笑你;后来,他们攻击你;最后赢的,是你。生活就是一场角力,不管怎样,不要屈服,一直向前,你不会孤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篇文章的来源是上个月写的一篇影评,写完之后感慨良多,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印度文化中对女性的欺凌是应当被黑的污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愿那些绝望中的希望,全部都会实现。\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2:58:0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07,&likeCount&:181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58:01+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4cf3d19b56e5af57bec28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07,&likesCount&:1819},&&:{&title&:&印度神话专题——接盘侠的美丽人生&,&author&:&india&,&content&:&\u003Cp\u003E我更新的速度太慢,给你们抱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近在写新的一本小书,重新给大家讲讲印度神话,还望捧场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的故事起源于我昨晚躺在床上翻《摩诃婆罗多》,里面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老公劝老婆找隔壁老王生孩子,而老婆誓死不从,双方引经据典,热辩几十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免感慨,古代印度文人的脑洞,比印度洋还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了,题图其实是沙恭达罗与豆扇陀,但考虑到印度史诗里动不动就开车的风格,放在此处也蛮合适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坐好了,我要开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福身王(Shantanu)是位伟大的君主,与印度神话里不少伟大的君主一样,好色误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还记得我的印度室友“想吐”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曾经与恒河女神生过八个儿子,头七个都被恒河女神扔进河里淹死了,傲娇的女神每次都说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你别问为什么。到第八个儿子出生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粗暴地阻止了女神。恒河一生气,就走了,回雪山做她的小公主去了。这剩下的唯一后裔名叫毗湿摩,后来成为了鼎鼎有名的般度家族大伯父,是一个在史诗中头顶主角光环的变态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毗湿摩少年成名,很快就成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大英雄。可惜,优秀得令人发指的毗湿摩没能继承到王位,因为福身王给她找了个心眼极小的后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40eb0ea99d2eb99c5bf6.jpg\& data-rawwidth=\&406\& data-rawheight=\&599\&\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妈名叫贞信,本是渔家女子,在河岸边邂逅了外出猎艳的福身王。两人干柴烈火,郎情妾意,福身王当即拍板要娶贞信为后。但是傲娇的老渔夫爸爸不同意,我女儿虽出身卑贱,却不能许配给你这位放荡的国君。除非,你答应我们,日后贞信生下的儿子能继承王位,让那大名鼎鼎的毗湿摩滚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福身王这下犯难了,我大儿子那么优秀,他不当国王说不过去呀。可是石榴裙下,色迷了心窍的老国王又实在不甘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于是,他每天在宫殿里演戏,寝食难安,愁云惨淡。贴心的大儿子关心爸爸,问起了事情的原委。老国王带着哭腔给他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儿啊,爸爸心怀美人,却又不忍心如此对你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毗湿摩一拍脑门,这个简单。他对着三天诸神许下毒誓,从此不娶,不近女色,立下无嗣的誓言,保证永不贪图父亲的王位。事实上,“毗湿摩”这个名字指的就是“立下毒誓的男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父亲开心地亲吻了大儿子的额头,转身就去把贞信接回了皇宫,赐东宫正主之位。回过头,福身王发挥自己国王的念力,给了毗湿摩一个恩典,从此庇佑他获得不死之身——但是,如果看过《摩诃婆罗多》,就不会忘记这“不死”的恩赐有多么残忍,最后求死不得的毗湿摩的结局是史诗里最悲壮的场景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3c139a32b50cff6a1f0a924cce4dc401.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67\&\u003E\u003Cp\u003E看到这里是否已经有些生气?别急,更气的在后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过多久,福身王仙逝而去。老夫少妻总是这种结局,老国王外强中干了。不过,贞信还是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奇武与花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两人呢,一个娘娘腔,一个中二狂。总之,都是典型的那种在电视剧了活不过两集的人物。他俩在书里就活了不到一章,而且还一直依靠着同父异母的无敌哥哥毗湿摩疯狂续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毗湿摩在这一时期就是超级奶爸,小弟弟把别国国王揍了,被抓起来,大哥哥过去捞人;小弟弟不学无术,胸无点墨,被仙人训了,大哥哥过去陪不是;小弟弟青春期性萌动,行为不端,大哥哥直接杀到隔壁国,抢了两个公主过来当弟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们是不是也想要这样的哥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细想起来,毗湿摩估计是发的誓太毒,导致他身上背着某种邪恶的光环——克直系亲属。他爸爸莫名挂了,他两个弟弟也少年早逝,后来他的侄儿们也命运多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让我把这其中的七拐八绕的故事缩到最短——两个王位继承人先后莫名其妙地暴毙,留下这大好的河山无人统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嗯,还留下了一双刚刚入门的娇艳美新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49aff6b22fef21a1dc006e5fdca94129.jpg\& data-rawwidth=\&515\& data-rawheight=\&290\&\u003E\u003Cp\u003E(这是13版《摩诃婆罗多》的剧照,中间那位是贞信,两旁是她的两个儿媳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眼看国中无男主,贞信慌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找到帅气的毗湿摩,商议王位之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毗湿摩啊,这王位本就是你的,不如,你还拿了去?捎带手把我那两个刚刚成为寡妇的儿媳妇也一并接受了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绕了那么大一圈,最后却是当年害他绝后,又丢了王座的后妈贞信来给她送上大礼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对,怎么想都有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毗湿摩大义凛然地拒绝了,他从吠陀本集一直背诵到奥义经典,反复申诉他坚守誓言的决心,静静地等着贞信发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史诗里,我起初最不喜欢的角色就是贞信,太小心眼,太刻薄,后来却十分欣赏她,套路多得你根本想不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懒得去搜那种表示很惊讶的图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贞信话锋一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我在认识你爸爸之前还有一个私生子。那时我还小,整日飘荡在水上捕鱼,后来被一位大仙瞄上了,他诱骗并且伤害了我。后来,我在荒芜的岛屿上生下了一个孩子,他是仙人的后裔,血统高贵。大仙为了补偿我,帮我恢复了处女之身,还告诉我说,这个孩子以后会成为了不起的仙人,未来需要帮助之时心中默念这个孩子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59ccfaa586.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284\&\u003E\u003Cp\u003E贞信看着已经石化的毗湿摩,微微一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然,你不愿意继承王位,也不愿意与二位遗孀行男女之事,那我就召唤我的私生子小仙人来给咱们家族延续后裔好了。反正,我的儿子就算是你父亲的儿子,生下来的孩子便可以称为王位的继承人了。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呀小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毗湿摩摸摸后脑勺,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但说时迟那时快,贞信呢喃几句咒语,一位穿得和捡破烂似的的大仙嗖地一声闪现在了正殿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仙愉快地接受了母亲的指令,去和两位美女行房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一共给老福身王家造了三个儿子,圆满地为婆罗多家族延续了后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有个重要的细节我没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位大仙吧,长得其丑无比,浑身又脏又臭,可怜两位王后要与他睡上一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一位王后在行事的时候实在受不了,就闭上了眼睛——她生下的儿子因此变成了瞎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位王后被吓得脸色惨白,失了血色——他生下的儿子因而皮肤雪白,十足营养不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来第三次之时,王后再也不愿意见他,就派了一位首陀罗侍女去代替——生下的儿子种姓受染,虽也同为王子,后来却造成了巨大的灾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摩诃婆罗多》的故事由此而始,瞎子是持国,白小子叫般度,他们的后人开创了印度历史上最雄伟的一场战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觉得哪里不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尼玛哪里是伟大的婆罗多家族的故事呀?哪一滴血一块肉是婆罗多的后裔啊?整个就是接盘侠,不不,操盘侠大仙人造的孽对不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们知道这位便宜占尽了的大仙叫什么名字么?毗耶娑(Vyasa)。\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有错,毗耶娑就是《摩诃婆罗多》的作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没有一种小黄片导演自编自导自演,占尽剧组便宜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没有在开车,而是在认真地给大家推荐印度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宗教、历史作品——《摩诃婆罗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5:38:5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63,&likeCount&:110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38:5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2e02d112c02f97804f43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63,&likesCount&:1103},&&:{&title&:&印度理工学院有多难考?&,&author&:&india&,&content&:&\u003Cp\u003E原文是六月高考季时给公众号“中印对话”(China-India-Dialogue)写的一篇约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不许转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题图里这位长得很学霸的小兄弟叫 Sarvesh Mehtani,今年印度理工招生考试的状元。传说中的 ALL INDIA RANKING 1,全印最强高中生。今天的小小迷思,他究竟有多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多数中国学生而言,高中是美好而痛苦的回忆,不知多少人在高考结束后的多少年里还反复重温着高考前夜的心跳。我们的邻居印度拥有同样庞大的人口基数,在那里,高中生们也面临着同样巨大的压力——由于制度建设与文化风俗方面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印度的高中生肩上背负的“高考”任务更加沉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压力首先体现在考试的数量上:在印度,“高考”是个复数概念。如果说中国人的高考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六月大决战,那印度考生的考试过程就是一场持续数月,过五关斩六将的马拉松式拉锯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印度最好的大学是印度理工学院(IIT),没有之一。在普通印度家长心中,学文不如学商,学商不如学理工和医学,而集中印度最强势的教育资源,甚至以专门立法形式支持的印度理工学院就是理工科中的绝对巨头。印度大学圈里流传着这么一句玩笑,“一流的学生去印度理工,二流的学生去麻省理工”,戏谑之余,印度理工的地位却可见一斑。基本上,一张印度理工学院的文凭,就是高薪好工作,光明前景的代名词。几年前在中国大受追捧的印度电影《三个傻瓜》(3 Idiots)中帝国理工学院(ICT)的原型就是印度理工学院,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在欢笑之余,也一定记得住借主演阿米尔·汗之口对印度应试教育的反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印度理工究竟有多难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绝大多数学生需要在十年级(大致相当于高一)的时候决定未来的方向,理工、医学、文科、商科,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这本身就是一次机会成本巨大的选择。印度的高考依据省邦级、国家级大学招生和各项学科分类来划分,全国的高考种类有数十种,为了印度理工学院而奋斗,意味着放弃了其余多数的可能性。在梦想的日记本上写下“IIT”的那一刻起,高中的生活就会变得无比充实。不论是所谓的贵族式私立高中,还是遍布于印度各个中小城市的普通中学,学校的教育远远不足以帮助学生应对针对印度理工学院而设立的联合入学考试(JEE)。所以,超过95%的考生都要提前两三年开始课外辅导,超纲学习化学、物理、数学的内容,以期在知识储备上不落后于全国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优秀高中生的竞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进入十二年级,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各邦教育委员会或者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的毕业考试。这次考试的难度不大,借用印度朋友的话说,只要高中的时日里认真学习的学生,都能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对于印度理工学院的考生而言,只有取得前百分二十才有意义。因为如果在最基本的统一考试中都无法跻身前列的话,可能连参加联合入学考试的机会都没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历了邦一级的统一毕业考试后,有资格报考印度理工学院的印度高中毕业生人数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但算上复读的人在内,每年报考的学生数量超过一百万。2017年,最终获得联合入学考试初试资格的人数是1186454,这一百一十八万多人共同追逐包括印度理工学院各个分校以及另外几所联盟名校的入学资格。打个粗放的比喻,这大概可以相当于全中国一百多万高中生报名参加高考,而录取的选择只有北大和清华——最好的结果,或者,一无所有的赌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等待这一百多万雄狮的首先是一场三个小时的初试,初试由90道客观题组成,涵盖数学、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答对得四分,答错扣一分,不答不扣分。平均四分钟的时间就需要解出一道超出高中课本要求的理科题,其中每道选择题的计算和概念复杂程度都不亚于中国高考单选题中的最后三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初试在四月初举行,那煎熬的三个小时过后会进行全国排名。没错,是全国一百多万考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每道题的答案都是确定的,每个人的分数都没有争议,每一分都是过去的两三年里日均学习超过15个小时的名校备考生的奋力付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终,五分之一的人有机会进入最终的复试。事实上,能够在初试中取得较好的名次已经足够帮助考生获得一些不错的录取函,但对于野心勃勃而且勤奋超人的印度理工学院追逐者而言,那并不够。从百千万高中生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们还需进行最惨烈的一轮厮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对于初试,这种终极考试的命题方式和难度都有着质的不同。大体上仍然分为数学、物理、化学三科,考试时长也是三个小时,但考试的题量和分值则每年依据出卷人的思路而不同。2015年包括180道题共504分,2016年则是108道题372分,在今年5月21日刚刚过去的的考试的满分则是366分。题型包括,主观问答题,客观单选及多选题,配对题,它侧重的考量点是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概念运用能力。作为文科生的笔者已经在打开了去年的原题后,原封不动地关上了,贴在这里供同等学力的高中毕业生及低年级本科生了解一下难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e3b67eb7eefb41deb993.png\& data-rawwidth=\&863\& data-rawheight=\&450\&\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225e929c50fa46accbe6f.png\& data-rawwidth=\&864\& data-rawheight=\&329\&\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a8088337ecafc53087e.png\& data-rawwidth=\&863\& data-rawheight=\&273\&\u003E\u003Cp\u003E题目做完了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懂行的朋友记得告诉我,这些题到底难不难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的放榜日是6月11日,全部22万名考生的初试与复试成绩综合进行全印排名。印度理工学院全国共17所分校,一共招生指标差不多10000人,也就是说,只有在全印综合排名中挤进前5%的学生才有可能入围。这17所分校也有高低之分,如果想要进入声明最为卓著的孟买分校的话,全印排名至少需进入前1000。二百万分之一千的几率,还不要忘了,这二百万人就已经经历了省一级的选拔才拥有参考的资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三个傻瓜》的电影开头,校长“病毒”先生向200多名新生说,他们是跨过了40万名考生才最终来到皇家理工学院——在现实的情境里,这个比例丝毫没有夸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题图里那位小哥是今年的复试状元,他叫 Sarvesh Mehtani,考出了339\u002F366的变态成绩,最终,他也如愿进入了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到这里,马上要开学了,无数怀揣着远大梦想的高中生们要走向新的征途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祝福你们,读书读书多读书,刻苦刻苦再刻苦,不要忘了你填志愿时说过的狠话,努力实现它吧!\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7:51:2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69,&likeCount&:63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51:2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ad6ff5e29ae7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69,&likesCount&:633},&&:{&title&:&黑印度专题——神棍民科你怕不怕?&,&author&:&india&,&content&:&\u003Cp\u003E前阵子,不知哪位好事之徒把我的专栏文章转给了我的导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老人家笑嘻嘻地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百块钱红包,表扬我写得好,同时鼓励我要好好做一个民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嗯,一百块就把我逐出了师门哈哈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作为民科的我,有必要巩固一下印度教民科的地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话说回来,今天的话题肯定会伤害有些人的信仰,冤有头债有主,别找我麻烦,去印度和印度教极端势力刚正面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读过我上本电子书的人,大概还能记得我在写阿约提亚城那章中提到的巴布尔清真寺之争。阿约提亚是印度教神王罗摩的诞生地,也是印度教圣城之一。莫卧儿开国皇帝巴布尔的大将在荡平了此处后,拆毁了罗摩诞生庙,原地修起了一座清真寺,向他的君主示忠表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那以后的几百年里,印-穆双方为了争夺此地,来来回回打了无数架,暴力流血事件频发。这个地方成了印度的一块伤疤,也成了最奇葩的宗教景点之一——重兵把守的清真罗摩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不是个例。从印度中世纪始,便不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势力进入印度,通过武力或者智力改变着印度教。虽然打不过穆斯林,但印度教徒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需要登陆档案才能继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