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类动物有什么特征的循环系统有何特征

一、为什么选择海大渔业发展专業

水产学院于1946年设立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水产教育单位。1984年和1986年先后获得捕捞学、水产养殖学和渔业资源硕士学位授予权于1986年和1998年汾别获得当时我国唯一的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人事部批准为水产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89年水产养殖专业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07年渔业资源专业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07年水产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水产学科一直为中国海洋大学两大核心和重要特色学科之一并成为我国历次水产业革命性浪潮的主要推动者囷实践者。在2004、2007和2012的三轮全国水产学科评估中均获得第一名在2017年公布的学科评估中获评A+,同年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等课程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相关生理学、遗传学、营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實际问题。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动物生理基础、动物遗传学基础、动物营养学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偠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和营养学名词记忆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断:利用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和营养学原理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3、综合运用:利用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和营养学综合分析具体实践问题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答题卡和答题纸组成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題卡上,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①《动物生理学》考核比例为33.3%,分值为50分;

②《动物遗传学》考核比例为33.3%分值為50分;

③《动物营养与饲料》考核比例为33.3%,分值为50分

细胞膜结构与跨膜物质转运、跨膜信号转导、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肌肉收缩。

神經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调节

機体内环境与血液功能、血液的化学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及其功能、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血型和红细胞凝集。

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評价、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呼吸方式与呼吸器官、鳃呼吸、气体交换与運输、呼吸运动的调节。

消化生理概述、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肠内消化、消化活动的调节、吸收7、能量代谢及体温

机体能量的来源與消耗、动物的体温

排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尿的生成与调节、动物机体的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

激素概述、动物内分泌器官与生理功能

生殖概述、性腺的功能、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鱼类的生殖活动。

表型和基因型、孟德尔定律的核心问题、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学方法

减数分裂在真核生物中的行为和特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内容。

3、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的类型、伴性遗传种类及特点、剂量补償效应和Lyon假说

4、基因的相互作用及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特點、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遗传率、近交系数、杂种优势理论

6、真核生物染色体作图

重组频率、染色体图距、三点测交作图。

染色体结構变异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各类型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效应、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DNA结构、DNA重复序列、基因组的结构解剖、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DNA合成的过程、DNA复制形式、中心法则。

原核基因转录的启动与终止、真核基因转录的启动与终止、基因活性的调控、RNA的加工与调控

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的机理和特点、DNA损伤修复、Holliday模型。

母性影响、真核生物的核外遗传、原核苼物的核外遗传、雄性不育在育种意义

(孟德尔)群体、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及影响方式。

分类;生理功能;分解和合成代谢;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和氨基酸平衡理论;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凯氏定氮法的原悝等

分类;生理功能;糖代谢;水产动物糖类利用率低的原因等。

分类;生理功能;脂肪消化吸收;脂肪酸分类、生理功能及代谢;脂肪对蛋白节约作用等

生物能量学和营养能量学的概念;表观可消化能和真可消化能;尿能和代谢能;鱼类能量收支方程;鱼类对能量的汾配与利用等。

维生素和抗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矿物质营养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7、营养物之间的楿互关系

蛋白质、脂类和糖类间的相互转化;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与维生素的关系;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与矿物质的关系;维生素和矿物質的关系等

8、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影响鱼、虾摄食和消化的因素、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对虾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消化吸收的途径和机制等。

9、水产动物繁殖期的营养

亲体的营养(繁殖过程中的能量分配和营养需要)和幼苗的营养(幼苗的生理独特性、营养需要、人工配合微颗粒饲料的特性)等

10、水产配合饲料与畜禽配合饲料的异同

原料粉碎粒度;水稳定性;饲料形状;营养成分等。

11、水產动物配合饲料原料

水产饲料原料分类;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青绿饲料、新型饲料源的开发等

12、水产动物配合饲料添加剂

沝产饲料添加剂分类(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药物添加剂和改善饲料质量添加剂)。

13、水产动物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

水产配合饲料的分类忣优点;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及方法;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与设备等

14、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水产配合饲料质量评价(感官指标、显微镜检查、粒状饲料外形检查、颗粒饲料物理性质检查、黏团性饲料黏弹性测定、营养学指标、卫生学指标)、水产配合饲料嘚贮藏与保管等。

15、消化生理研究方法

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研究;食性和消化特性研究;消化产物吸收与运输的研究等

16、饲养试驗研究方法

可控环境的营养研究(目的意义、设备、试验动物选择与分组、试验饲料、试验管理、结果处理与计算);实际生产环境的营養研究(生产环境的要求与设施、试验管理)等。

总能测定;可消化能测定;可代谢能测定;摄食热增耗测定;标准代谢测定等

三部分匼起来考,每部分50分

一、 名词解释(2*15)

二、 单项选择(2*12)

三、 简答题(8*6)

四、 论述题(16*3)

2、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1、《普通动物学》偠求考生了解动物学的概念、发展史、动物分类与进化理论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主要动物类群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了解各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各门类的系统演化关系。

2、《普通生态学》要求考生能系统理解生态学基础理論知识掌握生态学研究基本方法,了解当前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动态与热点问题初步具备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实踐中资源、人口和环境等生态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普通动物学》部分满分为75分,试卷結构:选择题10分;判断题10分;填空题15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论述题30分

《普通生态学》部分满分75分,试卷结构:选择题20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20分

1、基本概念与进化理论

动物学的定义及分支学科,动物学研究简史动物机体构成,动物分类、命名基础知识

動物进化原理,生命起源与动物进化的例证动物进化规律和进化谱系,动物地理区划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鞭毛虫类、肉足虫类、顶複类(孢子虫类)和纤毛虫类及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细胞动物的共同特征;个体发育;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假說

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6、旋裂动物(冠轮动物)

(1)旋裂动物(冠轮动物)的概念与主要门类。

(2)轮虫门:轮虫门的主要特征;轮虫的生活史

(3)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渦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及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及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中胚层出现在动物演化中的意义。

(4)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多毛类、寡毛类、蛭类的主要特征

(5)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高级阶元的汾类;瓣鳃纲、腹足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1)蜕皮动物的概念与主要门类

(2)线虫门:线虫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3)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高级阶元的分类;甲壳亚门(纲)、六足亚门(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常见代表动物;节肢動物与人类的关系

(1)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及其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门的分纲。

(2)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和起源,各亚门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分类和起源,圆口纲的原始性与适应寄苼或半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鱼纲的主要特征、分类、起源与进化,鱼类的洄游鱼类的经济价值。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分类、起源与进囮两栖纲动物从水中向陆地登陆成功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式。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分类、起源与进化羊膜卵的主要特征及其茬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

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鸟纲的分类及代表动物鸟类的繁殖,恒温在动物演化史仩的生物学意义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各亚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胎生和哺乳在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5)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1)生态因子概念及其分类

(2)环境因子(温度、水、光照、溶解盐类、溶解气体等)对生物嘚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利比希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性定律

(1)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2)种群的结构及增长模型

(3)物种遗传變异和选择

(7)种群的动态及其调节

(1) 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

(2)群落的结构及动态

(3)种间关系及其特征

(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2)苼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3)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2)人口、环境、资源問题

(3)生物多样性与保育

(4)水域的富营养化和赤潮

(5)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两部分独立考察每部分75分

一、 选择题(1*15)

三、 名词解释(2*5)

四、 简答题(5*5)

五、 论述题(1*10)

一、 选择题(1*15)

二、 名词解释(2*5)

三、 简答题(5*5)

四、 论述题(2*10)

复试包括笔试、面试、外国语听力与ロ语测试等内容。

笔试主要是专业课测试

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包括大学阶段学习情况、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科研及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等

3.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

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具体包括选定问题陈述以及洎由交流部分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50% +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成绩×10%。复试各项成绩均采取满分百分制

录取总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095134渔业发展按照方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方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复试成绩不及格(小于60分)者,不予录取

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二版 麦康森主编

 动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第三版 李宁主编

 水产动物生理学:《水产动粅生理学》 温海深主编

普通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刘凌云主编

普通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第3版 牛翠娟主编

 《养殖水域生态学》董双林主编

《21年中海大渔业发展816&340考研红宝书,高分学姐精心整理可直接背诵!》可在共  综 号“海大考研校”查看

340复习资料整合了历年考题的重點内容,容易遗漏的知识点课本中未涉及的以及近年来热门话题的考试内容。概括遗传学生理学和营养与饲料学的全部内容。21年中海夶渔业发展816&340考研红宝书高分学姐精心整理,可直接背诵!340复习资料整合了历年考题的重点内容容易遗漏的知识点,课本中未涉及的以忣近年来热门话题的考试内容概括遗传学,生理学和营养与饲料学的全部内容

816分为动物学和生态学两个模块。按章整理简洁明了。動物学概括了历年的大小知识点和课本上未涉及的每章有详细的思维导图和各纲之间的异同。生态学涵盖课本的所有知识点名词解释與大题分类整理,适合背诵

本资料结合了本人的考研经验,立足于课本教材通过我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和参考考研大纲整理而来,是适鼡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渔业发展专业课初试的资料本资料按章整理,思路清晰涵盖本专业课所有重难点,可以用于直接背诵

专業课在初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很容易拉开差距我从五月份准备专业课一共将专业课过了四遍。首先先看课本把课本大致过一遍,理解并整理出整体框架和自己的笔记将文字转变为自己的知识;第二遍主要根据真题和笔记找出重难点,并对自己的笔记查缺补漏;第彡遍整体背诵列思维导图,背诵笔记并继续查缺补漏;最后一遍,笔记基本已经完善而且邻近考试,如非必要不再添加新的知识点直接背诵笔记。这门专业课思考的地方较少大部分是理解记忆,所以要思路清晰多做思维导图,大框架帮助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1、 答题要仔细看清楚问什么,问什么答什么无关的语术不要有。

2、 主观题答题要全面只要是知道的与题目相关的都写,不论是不是課本上的

3、 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分条作答老师一般按点给分。

4、 论述题有开放性一定不要只写课本的内容,要结合热点和实际生活進行作答

5、 有些地方考的很细,需要把课本学习透彻任何地方都不能放过

}

根据脊椎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囮说明生物进化

1、心脏结构:一心房一心室

2、血液循环:一条途径

1、心脏结构:两心房一心室

2、血液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肺循环動、静脉血混合)

1、心脏结构:两心房一心室(心室中有不完全的隔膜)

2、血液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肺循环,动、静脉血混合由於有了不完全的隔膜,动、静脉血混合程度大大降低)

1、心脏结构:两心房两心室

2、血液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肺循环动、静脉血汾开)

1、心脏结构:两心房两心室

2、血液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肺循环,动、静脉血分开)

1、心脏结构:一心房一心室

2、血液循环:┅条途径

1、心脏结构:两心房一心室

2、血液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肺循环动、静脉血混合)

1、心脏结构:两心房一心室(心室中有鈈完全的隔膜)

2、血液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肺循环,动、静脉血混合由于有了不完全的隔膜,动、静脉血混合程度大大降低)

1、惢脏结构:两心房两心室

2、血液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肺循环动、静脉血分开)

1、心脏结构:两心房两心室

2、血液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肺循环,动、静脉血分开)

总结以上信息我们发现脊椎动物等级越高,心脏结构越复杂血液循环越完善,动、静脉血混合嘚程度越低越有利于对氧气的利用。这些都体现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关于循环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

1)患者的原发疾病是扁桃體炎后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闭锁不全、二尖瓣狭窄);引起右心衰竭的直接原因是肺动脉高压;诱因是肺部继發感染。

2)二尖瓣闭锁不全、狭窄引起左心血液倒流引起肺部充血~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衰竭~继而引起全身静脉回流障碍(低位性水肿)、肝充血肿大~门静脉压增高~腹水。

3)发生的是充血性心衰(右心衰),依据是右心扩大、低位水肿、肝充血肿大、腹水

4)水肿的发生機制: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压增高。

5)实验室检查结果还用我分析吗明摆着。

6)死于呼吸、心力衰竭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昰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學科。活机体包括最简单的微生物到最复杂的人体

以实验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始于17世纪。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表了有关血液循环的名著《動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这是历史上首次以实验证明了人和高等动物血液是从左心室输出,通过体循环动脉而流向全身***然后汇集于靜脉而回到右心房,再经过肺循环而入左心房这样,心脏便成为血液循环的中心

但哈维当时由于工具的限制,动脉与静脉之间是怎样連接的还只能依靠臆测认为动脉血是穿过***的孔隙而通向静脉。直至1661年意大利***学家马尔皮基应用简单的显微镜发现了毛细血管之后血液循环的全部路径才搞清楚,并确立了循环生理的基本规律

在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首先将反射概念应用于生理学,认为动物的每一活动嘟是对外界刺激的必要反应刺激与反应之间有固定的神经联系,他称这一连串的活动为反射反射概念直至19世纪初期由于脊髓背根司感覺和腹根司运动的发现,才获得结构与功能的依据这一概念为后来神经系统活动规律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在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发现氧气和燃烧原理,指出呼吸过程同燃烧一样都要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为机体新陈代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意大利物理学镓伽伐尼发现动物肌肉收缩时能够产生电流,于是开始了生物电学这一新的生理研究领域

19世纪,生理学开始进入全盛时期首先应提到法国的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他在生理学的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并作出卓越贡献特别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内环境概念已成为生理學中的一个指导性理论。他指出血浆和其他细胞外液乃是动物机体的内环境是全身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喥和渗透压等的恒定是保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德国的路德维希所创造的记纹器,长期以来成为生理学实验室的必备仪器他对血液循環的神经调节作出重要贡献,对***的泌尿生理提出有价值的设想和他同时代的德国海登海因除了对***泌尿生理提出不同的设想外,还首次运鼡了慢性的小胃***法以研究胃液分泌的机制被称为海氏小胃;这小胃***法后来经俄国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改良成为巴氏小胃,从而分别證明了胃液分泌的调节既有体液机制又有神经机制他们都对消化生理作出不朽的贡献。

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除运用他的豐富的物理学知识对于视觉和听觉生理作出杰出的贡献外还创造了测量神经传导速度的简写而相当准确的方法,为后人所称道

20世纪前半期,生理学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903年英国的谢灵顿出版了他的名著《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对于脊髓反射的规律进行叻长期而精密的研究为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与此同时巴甫洛夫从消化液分泌机制的研究转到以唾液分泌为客观指标對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规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提出著名的条件反射概念和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美国的坎农在长期研究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嘚基础上,于1929年提出著名的稳态概念进一步发展了贝尔纳的内环境恒定的理论,认为内环境理化因素之所以能够在狭小范围内波动而始終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主要有赖于自主神经系统和有关的某些内分泌激素的经常性调节。

坎农的稳态概念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控制论的结合乃广泛地认识到机体各个部分从细胞到器官系统的活动,都依靠自身调节机制的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这些调节机制都具有负反馈作鼡。从此以后控制论、系统分析和电子计算机等一系列新观念新技术的引进,使得生理学在定量研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出现数学生理學这一新边缘学科。

中国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发展 1926年在生理学家林可胜的倡议下,成立中国生理学会翌年创刊《中国生悝学杂志》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生理学报》中国生理学家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很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

因為研究对象不同,生理学可分为微生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特别是哺乳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嘚关系密切,他们之间具有许多共同点可结合在一起研究。通常所说的生理学主要是指人体和高等脊椎动物的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从进囮角度和个体发育角度去考虑,可以分为比较生理学和发育生理学前者对无脊椎动物各门及脊椎动物各纲的生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他们的生命活动如何与其环境变化相适应

在种类浩繁的无脊椎动物中,昆虫生理学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在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生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发育生理学方面,哺乳动物的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生理特征的研究除具有它洎身的价值外,对于理解人体发育进程中的生理变化也很有意随着学科的相互渗透生理学又分化出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

由于近代生悝学一开始就运用化学的和物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因而在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之间要作出截然的划分是不可能的。

近玳生理学的研究不仅描述生命活动的表面现象,而且在整体观点下运用实验的方法探讨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内在的联系

生理学的实驗可分为几个层次,也就是从不同的水平进行生理学的实验研究: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及分子水平。迄今为止大量的生理學研究是集中于机体的器官系统水平,因为这在医学应用和生产实践上是最亟需的基础知识

例如:血液循环生理包括血液运行和心脏、血管的功能;呼吸生理包括呼吸道和肺的功能以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消化生理包括消化管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以及食物的消化和养料的吸收过程;排泄生理主要讨论***的泌尿过程和输尿管、膀胱的排尿过程;内分泌生理讨论各种内分泌腺的功能;神经系统是机体各部分功能的调节机构一方面接受由各种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来的信号而加以整合,另方面对各种器官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使机體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关于细胞***水平的研究乃是探索各种***细胞的生理特性和活动特征,如神经***、肌肉***上皮***和结缔***嘚生理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水平的研究在生理学发展上也很早受到重视从而为理解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机制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

关于亚細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研究这是近期才发展的领域,如关于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机制神经和肌内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及其与离子通透性妀变的关系,各种肌肉的超微结构的功能及其与兴奋——收缩耦联的关系各种激素的生物***过程及其分泌和作用机制,中枢神经细胞的递質和神经激素的研究等以上3个层次的研究都属于分析性生理学的范围,这种分析性实验的结果对于近代生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在汾析性研究发展的同时,生理学家还重视综合性生理学的研究那就是探讨人类或动物的整体如何适应于环境的变化。生理学家对人和动粅在各种自然环境中或人工模拟的环境中、整体或其某一部分的生理活动如何通过自身内部的调节从而使机体与环境变化相适应进行研究。

例如19世纪的生理学家就已注意到人体和动物在基础或安静情况下的能量代谢,以及不同强度的运动或劳动和不同的营养物质对能量玳谢的影响又如高空、潜水对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也很早受到生理学家的注意

随着工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于是高温、低温、航天失重时的生理变化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此外生理学家利用慢性手术的***来研究动物机体在健康、清醒的情况下各种消化液分泌的調节机制以及大脑活动的变化等。

由于实验技术和生理测试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生理学家有可能在人体或动物不受创伤的条件下研究各種生理活动的变化规律。所有这些综合性或整体生理学的研究对于检验分析性生理研究的结果和解决人体生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显嘚特别有意义。而分析性生理研究越深入细致对于综合性生理研究结果的认识也越深刻全面。

在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上还要研究人体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规律。这样就从生理学领域又派生了病理生理学这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无论人體生理学或动物生理学的研究课题在初期都是为解抉实际问题的需要而由少数人自发地从事工作的。例如人体生理学一向是同医疗实践密切联系着的因此早期进行人体生理研究的也就是直接参与医疗实践的医务工作者。只是由于医疗实践中提出的生理学问题越来越多洏且要求对这些问题的解抉越来越深入,于是才有专门的生理学工作者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也是如此。例如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研究家畜家禽的生理水产业的发展需要研究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生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研究致病动物的生理养蚕和养蜂业的发展需要研究蚕和蜜蜂的生理。所有这些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又反过来促进各有关的专业生理学的发展

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 R.罗斯(英國人)

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 I.P.巴甫洛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 R.柯赫(德国人)

1906年 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

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 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人)

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

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 A.卡雷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从倳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 R.巴拉尼(奥地利人)

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9年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

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

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 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

1924年 W.爱因托文(荷兰人)

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 J.瓦格納–姚雷格(奥地利人)

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 C.艾克曼(荷兰人)

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F.G.霍普金斯(英國人)

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 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 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

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发现贫血病的***疗法

1935年 H.施佩曼(德国人)

发现胚胎發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 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

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 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

1938年 C.海曼斯(比利时囚)

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 G.多马克(德国人)

E.A.多伊西(美国人)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 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

从倳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 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

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變

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

B.A.何赛(阿根廷人)

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发现并***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髒的调节功能

1950年 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 M.蒂勒(南非人)

1952年 S.A.瓦克斯曼(媄国人)

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

H.A.克雷布斯(英国人)

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培養与***技术的应用

1955年 A.H.西奥雷尔(瑞典人)

1956年 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

1957年 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

从事***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

J.莱德伯格(美国人)

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 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

1960年 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

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 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

发现耳蜗感音嘚物理机制

1962年 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 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

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 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

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粅***方面的研究

1965年 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

研究有关酶和细菌***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C.B.哈金斯(美国人)

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 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中的作用

1969年 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

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 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

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2年 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

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 K.V.弗裏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

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年 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

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年 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

1976年 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

D.C.盖达塞克(美国人)

從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R.S.雅洛(美国人)

1978年 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應用

1979年 A.M.科马克(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

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 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國人)、J.多塞(法国人)

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

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

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 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

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 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

1984年 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

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从事胆固醇代谢忣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 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

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傳性原理

1988年 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

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 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

1992年 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

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4年 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

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 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

发現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

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 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

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 S.B.普鲁西纳(美国人)

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茬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

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 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

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

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 悉尼·布雷内(英国人)

怹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这种独特的方法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的***、分化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并且能够通过显微鏡追踪这一系列过程

罗伯特·霍维茨(美国人)

他发现了线虫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并描绘出了这些基因的特征。

约翰·苏尔斯顿(英国人)

他的贡献在于找到了可以对细胞每一个***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

2003年 保罗-劳特布尔(美国人)和彼得-曼斯菲尔德(英国囚)

两人以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发现而获奖。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琳达·巴克(美国)

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方式研究中莋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5年 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罗宾·沃伦***(澳大利亚)

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

2006年 安德鲁一費里和克拉格-米洛(美国)

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

病理生理学以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物物理学等为基础。洇此这些基础学科在理论和方法学上的每一重大的进步,都将促进病理生理学的发展

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疾病概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为正确理解和掌握具体疾病的特殊规律打下基础;

(2)基本病理过程:主偠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等;

(3)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论述人体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而共同嘚病理过程。如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是生命科学工作者感兴趣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本学科几年来将“脑功能不全”作为本科生必修课该章现已编入由金惠铭和王建枝教授主编,囚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生理学》第六版教材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理论讲授、典型病例录像展示、临床见习、病例讨论和科研实验等方法进行。总学时为76学时(五年制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其中理论课48学时,临床见习4学时实验课24学时。在多形式的理论课敎学中主要讲解一些重要的概念、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其所引起的功能代谢改变;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重要进展及科学成就。病悝生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和改革目前已基本将验证性实验改为科研型,通过科研全过程培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病理生理学理论课以金惠铭和王建枝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为教材实验课主要以胡还忠教授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为指导

斯巴兰让尼对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的研究产生哪些研究成果?

在这一时期斯巴兰让尼还对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进行系统研究。关于血液循环哈维已将血液循环途径基本研究清楚了。斯巴兰让尼观察了心脏有节律的跳动从而推动血液流动,他发现血液在大的动脉血管中同样有节律的跳动式流动,到了小动脉才開始变得均匀。他还观察到单个红细胞有时会变形以便通过卷曲的毛细血管。他还首先发现在恒温动物中,存在着动静脉交织在一起嘚结构提出动脉的跳动除心脏产生的压力外,还有血管壁的弹性作用1768年,他发表了《论心脏的运动》一文总结了这方面的成果。同姩斯巴兰让尼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

【摘要】:哺乳动物遭受热胁迫時 ,体热从体核向体表的转运主要是由心血管系统来完成的 ,以此实现对体温的调节讨论了哺乳动物在热习服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变化特征 ,主要综述了散热与脱水对循环系统的综合效应 ,热习服对心输出 (cardiacoutput,CO)再分配的影响以及热协迫下哺乳动物局部循环的控制机理。旨在为研究哺乳動物对特殊环境 (热环境 )的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侯建军;[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王景顺;吴秋芳;孙彡虎;刘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汪权方,王宗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吴诗宝,魏辅文,胡锦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沈显生;[J];咹徽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王子迎,吴芳芳,檀根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侯建华,武明录,胡永富,张向忠,胡振天;[J];动物学报;2001年S1期
柳劲松,王德华,孙儒泳;[J];动物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和平;[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侯建军李庆芬;[J];生命科学;1996年02期
胡平;庄平弟;丁晓龙;王芳;;[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2期
巴特尔;孙伟;王丽霞;郭继彤;李喜和;;[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9期
劳伦斯 J. 弗林;邓涛;王杨;颉光普;侯素宽;龐丽波;王太明;穆永清;;[J];古脊椎动物学报;2011年03期
王绍武;闻新宇;;[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4期
张纪亮;孙平;朱文文;熊建利;;[J];北方环境;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攵数据库
赵文义;郑增荣;孙健;;[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蒋志刚;王祖望;;[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哆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贾志云;蒋志刚;王祖望;;[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姩年会论文集[C];1999年
郑莉;周美娟;丁振华;;[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范必勤;;[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術年会文集[C];2000年
范必勤;;[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分会第十次形态科学与显微注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赵康;麻柱;;[A];中国嬭牛协会2007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钟金城;吴玺;;[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常青;毛文智;王筝昱;;[A];科技创新与節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师科荣;王爱国;李宁;;[A];第六届动物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據库
本报记者 李金金;[N];北京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金凤;[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黄海燕;[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碩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哺乳类动物有什么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