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印花税法案和小城镇文明行动方案法案的英文介绍

美国历史_百度知道
美国建国史中有什么过程事件?
我有更好的答案
美国革命是指导致了北美洲十三个殖民地脱离大英帝国并且创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一连串事件与思想。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是革命的其中一部分,然而革命在莱辛顿(Lexington)与康考德(Concord)打响的第一发子弹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在英国於约克镇投降之后还持续下去。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写道:「战争开始之前革命就已经带来了影响,并且已经存在於人们的心中。」 关於美国革命的内涵与范围,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普遍而言大家同意革命大约起源於法印战争(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1754年—1763年)的时候,然后结束於1789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关於美国革命的两个极端的观点之一是,美国革命事实上根本不能算是革命,因为它并没有大幅地转变整个殖民社会,而只是将一个遥远的政府替换成一个当地政府而已。这个观点的相反观点则是,美国革命是一场独特且激进的历史事件,其带来的改变对於世界历史拥有深远的冲击。现在大部分观点则是位於这两个极端之间。 起源 1760年代初期,大英帝国在北美洲掌控有大片土地。除了原本的十三个殖民地以外,七年战争的胜利也让英国获得了新法兰西(加拿大)、西属佛罗里达、以及密西西比河以东美国原住民的土地。而和法国先前的印地安盟友之间的战争(朋提阿克暴动),即使没有征服,至少也平息了其西部的边界。绝大部分的白种殖民者都将他们自己视为英王统治下的臣民,和居住在大不列颠岛上的人拥有同样的权利与义务。 [编辑] 殖民地政府 [编辑] 哲学与政治思想 启蒙运动提升了哲学思想的地位,并且开始用根据观察和独立理性思考而来的观点,来取代那些传统权威的观点。科学革命带来的成就开始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出版品和传播速度的增加,让思想相近的人可以在各种议题上面展开全新的交流与讨论。洛克这些早期思想家的作品成为了像孟德斯鸠这些人的分析研究对象。一些美国开创者的自然神论以及他们认为合适的政府体系,都是来自於启蒙运动中政教分离与关於自由的观点。 [编辑] 宗教潮流 美国的「大觉醒」是先前在欧洲发生的宗教复兴的延伸。这股新的宗教潮流认为个人意识和经验,才是宗教经验中最有价值的地方,而不是教会所传布的资讯。这使得浸信会教派的观点开始在殖民地中蔓延开来。这也是第一个对英国殖民地造成全面性影响的事件。 [编辑] 走向反抗 在法印战争与朋提阿克暴动之后,新即位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决定全面检讨北美洲这块地方。为了让大英帝国更加稳固以及带来更多利益,英国颁布了新的经济与土地分配政策。殖民地人对这些政策的不满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与日俱增,对美国革命的发生有很重大的影响。 [编辑] 经济争议(1760年—1770年) 英国的国家财政在战争期间升高到警戒的程度,因此在1760年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用来向殖民地取得更多的财源。这些政策被认为是正当的,因为殖民地上的人享受了战争胜利而带来的成果。 理论上,英国其实已经透过了《航海法案》(Navigation Acts)在管理殖民地的经济了,不过长久以来普遍的逃税行为是被宽容的。现在藉由「协助命令」(Writ of Assistance,一种开放式的搜索许可证)的使用,公权力才被严格落实。1761年一位麻萨诸赛州的律师詹姆士·奥提斯(James Otis)抗议「协助命令」侵犯了宪法所赋予殖民地居民的权利。他输掉了这个案子,然而约翰·亚当斯之后写道:「美国独立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生的。」 1764年英国首相乔治·葛兰维尔(George Grenville)所颁布的《糖蜜法案》(Sugar Act)和《货币法案》(Currency Act)让殖民地陷入了经济困难。为此而来抗议行动包括了英国商品的联合抵制,而殖民地居民也认为只有他们自己的殖民地议会,而非英国国会可以向他们课税,於是出现了一句流行的口号:「没有代表权不能徵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殖民地於是组成了一些联络委员会来发起抗争。在最初的几年,各个殖民地的抗争比较是各地方的活动,而非整个殖民地的集体行动。不过葛兰维尔的政策逐渐将他们集结起来。 美国革命初期的一个里程碑,是葛兰维尔为了提供北美驻军的经济来源,在1765年通过的《印花税法》(Stamp Act)。《印花税法》要求所有殖民地中的法律文件、许可证、商业契约、报纸、小册子和纸牌都要课印花税。 为此殖民地的抗议行动蔓延开来。每个殖民地中都成立了被称为「自由之子」(the Sons of Liberty)的秘密结社,他们使用宣传、恐吓和群众暴力来阻止《印花税法》的实施。这场骚动在「印花税法会议」中达到高潮,而该会议在1765年10月向英国国会递送了一份正式抗议。英国国会撤销了《印花税法案》来作为回应,然而也意有所指地在1766年的《宣示法案》(Declaratory Act)中声明国会对殖民地拥有合法威权力,「无论是在何种事务上」。 不久,1767年英国国会就通过了《汤申法案》(Townshend Acts),对一些进口到殖民地的日常用品课税,包括玻璃、颜料、铅、纸和茶。殖民地领导人对这些英国进口商品发起联合抵制。一艘属於殖民地商人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的船只自由号由於涉嫌走私,在日被波士顿的海关局查扣。忿怒的抗议行动让波士顿海关局向伦敦报告说波士顿已经处於暴动状态。 英国军队在1768年10月开始登陆波士顿。紧张情势不断升高,最后在日爆发了「波士顿屠杀」事件(Boston Massacre),英国士兵对著愤怒的暴民开枪,打死了五个人。像山谬·亚当斯(Samuel Adams)这些革命鼓舞者便利用这个事件来激起群众反抗,不过在那些士兵接受审判后,紧张情势就缓和下来了。 《汤申法案》在1770年被撤销,理论上殖民地进一步的血腥冲突是有可能避免的。然而,英国政府把《汤申法案》中对茶叶的课税保留了下来,作为某种象徵性的政治宣示,表示英国还是有权利对其殖民地课税。对革命者来说,只有他们的殖民地代表可以对他们课税,在这个原则之下就算是一个税也足以让他们起而反抗了。 [编辑] 西部土地争议 《1763年皇家宣言》(Royal Proclamation of 1763)限制阿帕拉契山脉以西的开拓,以减低印地安人和英国开拓者之间的冲突。然而像丹尼尔·布恩(Daniel Boone)这些人所领导的拓荒团还是继续越过界线前往那些地区开垦,并且和住在该地区的Shawnee等部落爆发冲突。另外,1774年颁布的《魁北克法案》将魁北克的疆界延伸到俄亥俄河,重新采用法国式民法,并且对该区域的天主教徒施以宽容政策。在西部的要塞设置英国正规军的提议也让那些想要前往西部开拓的美洲殖民地人感到反感。
采纳率:33%
查百度百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美国历史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美国纳税人减税法案》的意义
2013新年伊始,最令世人关注的经济事件,莫过于美国奥巴马政府与参众两院为了避免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财政悬崖”问题而达成了一项协议——《2012美国纳税人减税法案》(以下简称2012减税法案)。该法案于2013年1月1日当天先后经过参议院和众议院审议通过,次日经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
相关媒体对此作了广泛报道。或许是为了吸引眼球,媒体通常将2012减税法案称为“财政悬崖法案”或者“财政悬崖协议”等。虽然大家对该法案的评价不尽一致,但是比较普遍的认识是该法案使美国暂时避免“坠入财政悬崖”,因此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财政悬崖”问题并未根本解决,还有待于以后2个月政府与国会关于削减政府开支的谈判结果,“坠崖”风险犹在。
那么,什么是“财政悬崖”呢?据称“财政悬崖”一词是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先提出的,是指2013年美国财政赤字面临大幅下降的现象:如果不通过立法采取新的调整措施,一方面,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到2012年底,美国有大量减税政策(主要包括小布什政府2001年、2003年实施的减税政策和2009年、2010年奥巴马政府实施的减税政策)到期;另一方面,国会将于2013年启动自动减赤机制,强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如此一增(税)一减(支),将使美国联邦财政大幅紧缩(2013年约紧缩6000亿美元),因此,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将会如悬崖般陡然直线下降。
减少财政赤字本是好事,更是美国政府与国会追求的目标,但是问题在于,财政赤字降幅过快,财政紧缩幅度过大,势必会影响美国当前脆弱的经济复苏步伐,并继而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财政悬崖”问题令世界十分关注的原因。
避免财政赤字过快下降这一“财政悬崖”问题,其根本出路在于增税和减支的路径、规模的合理选择,在削减赤字与刺激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美国的问题是,政府与国会,准确地说是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增税、减支的政策考量存在巨大反差,使“财政悬崖”问题在党派利益的纷争下显得更为棘手。
2012减税法案虽然没有解决“减支”问题,但是明确了“增税”路径:对富人增税,同时延续了大部分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减税政策和鼓励企业经营投资的优惠措施。据国会预算局测算,2012减税法案实施后,2013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的降幅将从4870亿美元减少到1570亿美元。因此,即使不考虑“减支”措施的谈判结果,财政赤字下降曲线的走势将会大大趋缓,“悬崖”实际已成“缓坡”了。
笔者认为,2012减税法案的意义不只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财政悬崖”问题,更主要的是,其减税政策定位的明确和内容的调整,将有利于美国财政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2减税法案并不是简单地延续到期的减税政策,而是有针对性地作了调整,主要表现在:
一是提高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其增税措施主要包括:对高收入纳税人,除提高适用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以外,其实现的资本利得适用的边际税率从15%提高到20%;恢复对高收入纳税人的税收扣除和抵免的限额规定,即对年应税所得超过25万美元(夫妇联合申报为30万美元)的纳税人,其税收扣除和抵免标准将随应税所得的增加逐步降低直至取消;提高遗产税最高边际税率:从2012年的35%提高到40%,个人的免税额度为500万美元。
这些针对高收入阶层的增税措施,符合税收的量能负担原则,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二是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多项限期减税政策永久化。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年应税所得不超过40万美元的部分适用的各档税率将长期维持在2012年的税率水平(即不再恢复到克林顿政府时期适用的较高税率);个人所得税的子女抵免、收养抵免等;2012年最低替代税免税标准提高到50600美元(夫妇联合申报的为78750美元),并从2013年起允许每年作通货膨胀指数调整等。根据白宫的网站资料,仅长期维持低税率水平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一项措施,将使98%美国纳税人和97%的小企业受益。此外,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稳定经济增长而采取的一些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临时性减免政策,如工薪所得抵免、大学学费抵免等,优惠期限再延长5年,即延长至2017年底。
三是延长多项公司所得税优惠,以鼓励就业,刺激经济,发展新能源,如研发费用抵免优惠、就业抵免、新能源投资抵免、电动车抵免等延长至2013年底。
实际上,2012减税法案共有9章约3万多字,减税内容除涉及一般个人和企业外,还涉及能源、就业、医疗、卫生和农业等多个领域,还包括延长发放失业保险金等支出政策。该减税法案虽然是党派利益调和的产物,但是主要的还是基于美国经济的现实需要作出的政策调整,对稳定美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龚辉文
已投稿到:印花税法案的过程_百度知道
印花税法案的过程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七年战争后,英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控制殖民地和镇压印第安人,派遣一万名军队常驻北美,由当地负责全部开支。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印花税法》。经议会批准后的《印花税法》规定:“殖民地的报纸、年历、小册子、证书、商业单据、债券、广告、租约、法律文件以至结婚证书等,都必须贴上票面为半便士至20先令的印花税票(须用硬币购买),违者将被送到不设陪审团的海事法庭受审。”对于这项《印花税法》,殖民地居民怨声载道,他们认为各殖民地的权利,是直接来自英王的特许而不是来自英国的议会,英国的国会里没有一个殖民地的议员代表,因此根本没有通过对殖民地加征税收的法案的权力,“无代表不纳税”成为当地居民反对课税的基本理由。为反对《印花税法》的施行,许多殖民地居民组织起秘密组织,开展反印花税斗争,提出了“要自由、财产,不要印花税”的口号。纽约、费城、波士顿的商人们决定联合起来,提出如果不废除《印花税法》,就拒绝销售英国的货物。殖民地当地的妇女们自己纺纱织布,不穿从英国进口的纺织品,提出了“宁穿土布衣,决不失自由”的鲜明口号。 殖民地人民坚持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议会才能作出征税决定。自由之子、自由之女等秘密会社组织起来,带领群众捣毁税局,焚烧印花税票,把税吏身上涂满柏油、粘上羽毛、游街示众。一些思想比较激进的人士为阻止《印花税法》生效,举行游行示威,高呼“要自由,不要印花税”,捣毁税局,放火焚毁成堆的税票,迫使税吏辞职,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暴乱。在波士顿,一群反《印花税法》的人冲进当地一位名叫安德鲁·奥利弗的印花税票代销人家里,威胁着要杀了他,次日,这位代销人别无选择地被迫辞职了,其他印花税票代销人也都纷纷挂职而去。在纽约,副总督科尔登在一群反《印花税法》人的冲击下逃到英国军舰上寻求保护,这群人随即袭击了伯特利要塞,冲击了总督的马车房,焚毁了印花税票,随后来到一位曾威胁要把《印花税法》从人们的喉咙里塞下去的守备军官家里,砸烂了他的家具与摆设,铲平了他的花园。日原本应该是《印花税法》正式生效的日子,可是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殖民地已找不到一张印花税票,更找不出一个人来代销印花税票了,《印花税法》在殖民地居民的强烈反对下彻底流产,报纸不贴印花税票照样出版,商人在没有交税的情况下继续贸易。10月7日到25日,9个殖民地派出29位代表在纽约召开反印花税会议,它成为后来大陆会议的预演。10月19日,会议通过了《权利和公平宣言》,在表示对英国议会“一切应有的服从”之后,提出北美的居民与英国本土的人们一样有着天赋的权利与自由,未经本人或代表的同意不得向他们加征任何税收,征税唯一的合法机构只能是殖民地议会而非英国议会。宣言同时宣布,由海事法庭对违反税收法令的人进行审判更是没有道理的。殖民地抵制英货的运动,使英国商人遭受重大损失,与北美地区的贸易锐减,利润大幅度下降,他们也向英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取消《印花税法》。在强大的反对声势压力下,1766年3月,英国议会在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后,最后同意撤销《印花税法》。废除《印花税法》的消息传到殖民地后,当地居民欣喜若狂,欢声雷动,燃放焰火,鸣钟庆祝,“灯火辉煌,篝火营营,彩坊林立,人群熙攘,火花满天,一派欢歌笑语、喜气连天的情景”。在纽约城,当地居民烤了两头全牛,并向兴高采烈的群众免费供应啤酒和掺水的烈酒以示庆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新加坡国会通过印花税修正法案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10日报道,新加坡国会今天紧急通过印花税(修正)法案,规定住宅产业通过公司股权转让进行买卖时,也须视情况缴纳相应的买卖印花税。 新法令明天起生效。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今天罕有的援引国会议事常规中关于紧急通过法案的条规,要求国会在他对上述法案提出一读后,随即在同一天进行二读和三读通过。目前,直接购买住宅房地产的印花税为3%,视国籍而定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则可达15%;但购买公司股权时,所需要缴付的是公司净资产值的0.2%。新法令生效后,公司在买卖以住宅房产为主要有形资产的持有房地产实体(property holding entity)股权时,若买卖双方在交易后,成为持有公司超过一半股权的业主(significant owner),则须缴纳相当于买卖双方印花税的额外转名印花税(Additional conveyance dut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宪法修正案中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