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交互项是内生虚拟变量和交互项吗

拒绝访问 | diyitui.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diyitui.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43cbb7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互动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探讨了内生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利用年省级面板数据经验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内生因果关系;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这种互动关系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表现更为显著。另外,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这意味着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东部沿海倾向于选择对外开放而不是促进本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内陆地区则相反。政策启示是应进一步加强削弱地方市场分割的顶层设计,在提高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同时,建立缓解本地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之间“替代效应”的平衡发展机制。 中国论文网 /2/view-7373072.htm  关键词:市场一体化;经济增长;联立方程组;2SLS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7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wo-Stage Least Squares method (2SLS)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rket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endogenous view.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positive interactive effects between market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ffects in inland regions show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foreland reg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 In addition, there exists obvious “substitution effect” between regional market integration and openness, that is, the foreland regions tend to adopt the openness policy instead of promoting regional market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e inland regions show just the opposite.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policy implications, such as taking further measures to eliminate local trade protectionism, establishing and optimizing related top-level design system, and building the balanced mechanism to mitigate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between local market integration and openness.   Key words:market integration; economic growth; simultaneous equations system; 2SLS   1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区的专业化分工与市场规模的扩大在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则为其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撑。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2014年中国政府先后提出了“京津冀协同”、“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以期利用城市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市场一体化,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和对外开放,激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应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加强规划统筹和衔接,形成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此背景下,实现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不仅有利于促进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破解地方“诸侯经济”与“以邻为壑”的发展难题,而且有利于打造中国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探讨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对实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地区合理分工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政策主导下的区域发展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   2文献综述   有关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研究集中在如下两个部分:第一是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对市场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第二是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的研究。   2.1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理论研究层面,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主要包括如下三种观点:(1)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Scitovsky的大市场理论认为,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剧了要素的流动与地方的竞争,带来了市场需求的扩大与规模效应的提高。此外,规模外部性的发挥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生产与销售成本,促进了消费者实际购买力的提升与消费市场需求的扩大,反过来又会刺激生产资本的投入增加,在这种良性的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影响下,地方经济进入快速增长轨道[1]。郑毓盛和李崇高将中国宏观技术效率分解为省内技术效率、产出结构的配置效率以及省际配置效率,认为市场分割导致了效率的巨大损失,不利于地区的经济增长,从侧面证实了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2]。银温泉和才婉茹认为,短期来看,地方政府会通过实施地方保护等市场分割政策获得短期收益,改善了本地企业的生存环境,从而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解决了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问题,促进了地方社会就业稳定。但长期来看,其认为市场分割会造成国民经济运行扭曲,社会资源配置失效以及全国与地方的双重市场失灵[3]。(2)市场分割(市场非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关系。陆铭和陈钊认为,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会促进本地的经济增长,但一旦市场分割超过临界值,将会阻碍本地区经济增长。短期来看,地方政府倾向于采取“以邻为壑”的发展战略,通过设置贸易壁垒的方式加强地方产业保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规模效应的提升;但长期来看,国内市场分割愈演愈烈,促使扩大对外开放并参与国际一体化分工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博弈占优策略,地方政府实施分割政策的机会成本就会增加,市场分割将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4]。(3)市场一体化是否促进经济增长取决于“扩散效应”与“回波效应”的力量对比。Myrdal利用“扩散效应”(Spreading Effect)、“回波效应”(Backwash Effect)等概念分析认为,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则相对落后地区受到“回波效应”的负面影响越大,高于区域增长极“扩散效应”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反之,如若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比较低,只要“扩散效应”的积极效应能够弥补 “回波效应”的负面影响,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仍将受到个体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正面影响。市场一体化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经济地理因素所引致的“扩散效应”与“回波效应”的力量对比[5]。
  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十分丰富。Poncet使用“边界效应”模型对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评价,认为“边界效应”的存在导致农产品市场分割严重,不利于地区的经济增长[6]。相比而言,赵永亮和刘德学以中国12个样本城市中6大类商品价格为考察对象,对市场分割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地方保护造成的省际市场分割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7]。陆铭和陈钊采用我国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市场分割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得出市场分割短期促进经济增长,长期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4]。龙志和等采用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对珠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相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有利,对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此外,研究证实并计算了商品市场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拐点[8]。徐现祥等采用年数据,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长三角在实施促进一体化政策之后,地方经济增长差距有所扩大,与对照样本经济增速差距提高了0.7个百分点[9]。   2.2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也是学者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与地方保护成为阻碍区域市场一体化的重要原因,而地方保护形式也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开始由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与交易量控制等“硬性”市场分割,逐渐演变为行政壁垒、技术壁垒以及环境壁垒等“软性”市场分割形式,严重阻碍了商品市场一体化的进程[10]。刘培林认为企业自主能力的匮乏也是导致地方市场分割与市场保护的重要原因[11]。陈敏等检验了国企职工人数、技术差距、省际距离以及贸易依存度等指标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发现了市场分割的经济开放与地方保护效应[12],与白重恩等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3]。Poncet利用重力模型从省内与省际的贸易比重中分解出“边界效应”指标,用以测度国内市场整合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证实了地方保护的市场分割效应[14]。   2.3文献评价   总体来看,学界对我国市场一体化程度、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机制等莫衷一是,市场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往往忽视了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生互动关系,而且很少对国内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之间的“替代效应”进行充分探讨。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关注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因果关系,进一步对影响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之间的“替代效应”进行分析,在理论与实证层面丰富了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研究。数据方面,研究选取横跨中国东中西地区的长江经济带年面板数据,结论更具有科学性与区域针对性。研究方法选取基于面板联立方程组的二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2SLS),能够有效识别与处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   3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3.1市场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设计   研究选取传统的C-D函数作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模型,影响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LABORit,Kit与HUMANit分别表示i地区第t年的劳动力、资本与人力资本,A代表全要素生产率。从市场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来看,市场一体化状态下生产要素与商品自由流动、产业协同分工,有利于地区比较优势和规模效应的发挥,规模外部性与知识经济的溢出效应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实现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与经济的持续增长。鉴于此,本文定义A=C×INTERαit×OPENβ,其中INTER以及OPEN分别代表国内一体化与对外开放水平,α与β分别代表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弹性,C代表常数项。交互项系数的正负决定了国内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之间“替代效应”的存在与否,若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交互项INTER×OPEN系数小于零,意味着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取决于本地对外开放水平。事实上,中国的发展实际表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往往更倾向于参与国际一体化分工,利用国际市场的规模效应发展自身经济,进而弱化了削弱本地市场分割的激励,导致本地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弱化;与此同时,开放度较低的内陆地区分割本地市场谋求发展的方式成了博弈的占优策略,导致长江经济带没有出现内部一体化与国际一体化同时推进的情景。进一步,为消除变量的异方差性,对(1)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可得   3.2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机制与模型设计   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因素有:(1)经济增长(lnY)。经济增长意味着人均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了本地市场需求的扩大和规模效应的发挥,提高了地方政府分割市场的机会成本,最终促进了商品跨区流动的一体化进程;此外,陆铭和陈钊研究认为,收益递增的条件下,发达的经济环境为产业集聚外部性与知识创新、技术进步的外溢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励地方政府消除本地市场分割[4]。(2)财政分权(FD)。地方“晋升锦标赛”行政体制下,财政分权制度激励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的方式发展本地经济,提高本地经济增长排名,这种“以邻为壑”的发展思维导致省际贸易壁垒丛生。产业层面,地方政府为解决国企“隐性失业”问题而不得不对落后产业发展兜底,出现在某些行业,部分国企“想退退不了”以及民营企业“想进进不来”的尴尬情况,导致产业一体化受阻。(3)市场分权(MD)。非国有经济的比重上升意味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民营、外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大大激发了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利于实现资本、技术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区流动,加快了市场一体化进程。(4)政府规模(GOV)。政府规模越大,财政支付与转移能力也就越强,这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但也存在较强的市场干预的潜力,政府规模扩大存在干预市场与弱化市场分割的双重效应。基于上述分析,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模型可设定如下
  综上,结合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内在机理的分析,本文拟提出以下有待验证的研究命题:   命题H1市场一体化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的内生关系,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性。   命题H2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这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在实施本地市场一体化政策与扩大对外开放之间进行权衡。   命题H3财政分权,市场化程度与地方政府规模等变量是影响市场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3.3变量选取与说明   市场一体化指数(INTER)。参照Parsley和Wei采用的相对价格法对地区商品市场相对价格方差进行测度,相对价格方差与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呈负相关关系[15,16]。首先计算商品相对价格绝对值   市场一体化指数计算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与各省市市场一体化指数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市场一体化指数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间节点上出现了明显的波动。一体化指数在2012年达到峰值,其后在2013以及2014年急转直下,可能与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导致地方保护有所抬头有关。   其他解释变量包括:经济增长(lnY),对人均 GDP指标取对数处理,并以1997年为基期对GDP做平减处理;对外开放(OPEN),采用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表示;劳动力投入(LABOR),用历年年底社会人员从业人数衡量;人均实物资本(K),采用“永续盘存法”测算资本存量;人力资本(HUMAN),采用 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来衡量;财政分权(FD),根据乔宝云对财政分权的定义,计算方式为财税分权=(省级人均财政支出/[省级人均财政支出+全国人均财政支出])[17];市场分权(MD),采用非国有企业产业总值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衡量,反映了市场化程度;政府规模(GOV),采用预算内政府支出占GDP比重表示。   3.4数据来源与样本处理   研究所选取的长江经济带年9省2市指标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考虑到部分年份商品划分种类有所调整,用以测度市场一体化指标的商品种类选择有所变化,在调整年份用文化办公用品价格指数、烟酒茶价格指数分别替代文化体育用品价格指数和饮料烟酒价格指数进行计算[18,19]。考虑到经济增长与市场一体化互相影响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基于经济增长模型(模型2)以及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模型(模型3)中的外生变量构建工具变量集,将回归估计值作为内生变量的代理变量,最后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2SLS)对系统方程参数进行估计并分析。   4实证结果分析   4.1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实证检验   模型检验结果拒绝了随机效应设定,意味着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包含地区非观测固定效应;面板设定F检验结果p>F=0.00,强烈拒绝“不存在个体效应”的原假设;Breusch-Pagan LM检验结果p>Chibar2=0.00,LM检验强烈拒绝“不存在个体随机效应”的原假设,亦即认为随机效应优于混合OLS回归模型;最后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p>Chi=0.06,在10%水平上拒绝随机效应的零假设,支持选用固定效应模型。   为避免对外开放OPEN因影响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产生联立性误差,本研究对变量OPEN进行滞后一期处理(滞后项用变量OPENt-1表示),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1)从经济增长lnY的决定模型来看,市场一体化INTER与对外开放OPEN均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分别在5%以及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对外开放滞后项OPENt-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弹性低于当期开放水平,表明对外开放存在影响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但滞后期影响程度弱于当期。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的交互项INTER×OPEN系数为负,并在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表明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研究命题H2得到证明,且该结论与黄玖立和李坤望所得出的出口贸易和地区市场规模互相替代的结果类似[20]。其他诸如劳动力LABOR、资本K以及人力资本HUMAN等控制变量当中,资本与人力资本均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弹性分别为0.126以及0.105,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与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不无关系,在此背景下,促进行政体制改革、国企改革以及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区域一体化成为“改革红利”释放的重要切入点。   (2)从市场一体化INTER的决定模型来看,经济增长lnY能够显著促进地区市场一体化INTER程度的提高,经济每增长1%,一体化程度将会提高1.164个百分点,结合上述经济增长lnY的决定模型结论,命题H1中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存在内生互动关系的假设得证;对外开放OPEN每提高1个百分点,市场一体化水平将下降0.042个百分点,表明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之间“替代效应”的存在,与交互项INTER×OPEN系数小于0的结论相互印证。对外开放滞后期OPENt-1系数并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替代效应”仅在当期呈现。此外,命题H3中的财政分权FD与市场分权MD指标均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财政分权的市场分割效应依然突出,自1994年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灶吃饭”以来,为完成绩效考核任务,地方政府已经进入到了通过实施“以邻为壑”的发展策略来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囚徒困境”。市场分权指标MD比较显著,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为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创造了公平与充分竞争的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企业与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地方政府分割市场的机会成本,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商品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4.2长江经济带的样本分层实证检验   进一步,本文对模型估计参数的空间差异性进行了样本分层考察,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地理板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区域政策差别明显,为研究地理异质性视角下经济增长与市场一体化之间互动因果关系提供了自然样本。本研究将通过样本分层的方式对东部沿海地区(江浙沪)以及内陆地区(湘鄂赣皖川渝滇黔)的实证结果分别讨论,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1)从经济增长lnY的决定模型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市场一体化INTER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而内陆地区则能够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证实了命题H1中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地区经济水平的假设,但中西部内陆地区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该研究结论与柯善咨和郭素梅的研究有相似之处[21]。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交互项INTER×OPEN系数小于零,意味着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取决于本地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就越弱,如上文所言,对外开放与本地市场一体化存在“替代效应”,命题H2中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存在“替代效应”的假设得到证明。其他控制变量,劳动力LABOR与资本K的经济增长效应在内陆地区更显著,而东部沿海地区人力资本HUMAN的增长效应更为明显,这说明不同于内陆地区的要素驱动,东部沿海地区则已经进入技术驱动与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   (2)从市场一体化INTER的决定模型来看,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经济发展lnY对市场一体化程度INTER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估计系数也大于东部地区,命题H1中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存在地区差异性的假设得到证实。对外开放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系数为负,进一步证实了“替代效应”的存在,这表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部地区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使得地方政府消除本地市场分割、促进市场一体化的激励更强;而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系数绝对值高于内陆地区,这意味着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东部沿海地区倾向于选择对外开放而不是促进本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内陆地区则相反。对于命题H3中的其他控制变量,内陆地区财政分权FD系数高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分权MD则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另外,政府财政支出规模GOV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也存在地区差异,在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的同时,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陆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原因在于,政府规模越大,财政支付与转移能力也就越强,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用于改善地方交通基础设施与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并且这种效应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更为明显。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较强的干预市场的能力,促使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而发挥本地分割的经济增长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内陆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5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5.1研究结论   本文构建了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互动联立方程组,并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样本分层探讨了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系数估计的差异性。研究命题H1~H3均得到证实,具体结果表明:(1)市场一体化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内生关系,且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这种互动关系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表现更为显著。另外,对外开放水平也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存在影响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滞后效应。(2)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这意味着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东部沿海倾向于选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而不是促进本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而内陆地区则相反,“市场分割”与“以邻为壑”的发展观念依然根深蒂固。(3)财政分权,市场化程度与地方政府规模等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5.2政策启示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有以下两点政策启示:(1)加强顶层设计,提高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一方面,通过统一规划与管理,消除长江经济带的行政壁垒与贸易壁垒,探索非毗邻地区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推进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等区域经济板块进一步融合,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长江航运成本低、运能大的优势,打造长江黄金航道,依托城市群、城市带与城镇现代交通网络载体,建立并完善点面结合、多层次、网络型的区域物流体系,为实现要素与商品跨区域流动提供保障。(2)妥善权衡本地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的“替代效应”,建立对内一体化与对外开放的“平衡发展机制”。平衡发展机制要求内陆地区在实施削弱本地市场分割政策的同时,更加重视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企业,参与国际一体化分工,充分利用融入国际市场的规模效应,实现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而对于东部沿海地区,面临持续增加的外部风险约束以及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事实,出口导向型的沿海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其应该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国内市场的开发,完成从刺激“外需”到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的转变,最终形成“对外开放”引导参与“国际一体化”,“本地市场一体化”促进“对内开放”的国内与国外市场一体化协同并进的发展战略格局。   参考文献:   [1]Scitovsky T. Economic theory and Western European integration[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2]郑毓盛,李崇高.中国地方分割的效率损失[J].中国社会科学,2003,(1):64-72,205.   [3]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经济研究,2001,(6):3-12,95.   [4]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J].经济研究,2009,(3):42-52.   [5]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M]. London: Gerald Duckworth, .
  [6]Poncet S. Measuring Chines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3, 14(1): 1-21.   [7]赵永亮,刘德学.市场歧视、区际边界效应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8,(12):27-37.   [8]龙志和,林志鹏,吴梅,等.商品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差异效应――以珠三角为例[J].软科学,2012,(12):1-4,9.   [9]徐现祥,李郇,王美今.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与政治晋升[J].经济学(季刊),2007,(4):.   [10]陈甬军.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1]刘培林.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损失[J].中国工业经济,2005,(4):69-76.   [12]陈敏,桂琦寒,陆铭,等.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1):125-150.   [13]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等.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4):29-40.   [14]Poncet S.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2,(1):1-15.   [15]Parsley D C, Wei S J. Convergence to the law of one price without trade barriers or currency fluctu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6, 111: .   [16]Parsley D C, Wei S J. Explaining the border effect: 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shipping costs, and geograph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5(1): 87-105.   [17]乔宝云.增长与均等的取舍:中国财政分权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18]桂琦寒,陈敏,陆铭,等.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2):20-30.   [19]范爱军,李真,刘小勇.国内市场分割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我国商品市场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07,(5):111-119.   [20]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6):27-38.   [21]柯善咨,郭素梅.中国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5):62-72,87.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拟变量的交互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