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G7等离子电视 GT和G有什么区别

 主题:请问松下G7g7和gx85的高感差距有哆大

现在用g7,等g85出了之后准备购入看了一篇文章说g85用的是和gx85一样的传感器
除了防抖和三防,估计没什么升级了
想问下有这个两台机器嘚朋友高感差距有多大?g7我能接受最高1600的画质如果gx85能到3200甚至6400就很满足了

这个是a6000和a6300的SNR对比. 你管这个叫"再次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非要歪曲客观事实?

可能又是一个索尼的爱好者?
你贴的对比很好支持了我的论点,A6000那块第一代的2400w前身就是跟m43同技术水平的经典1600w底,而图上有可见的高感领先

m43的悲剧就是缺少强力的科技推动者导致了画质发展的拖后,而apsc仅就cmos而言之后又再次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不明白這有什么难以接受客观事实而已。


这个是a6000和a6300的SNR对比. 你管这个叫"再次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非要歪曲客观事实?

你贴的对比很好支持了我的论点,A6000那块第一代的2400w前身就是跟m43同技术水平的经典1600w底,而图上有可见的高感领先

m43的悲剧就是缺少强力的科技推动者导致叻画质发展的拖后,而apsc仅就cmos而言之后又再次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不明白这有什么难以接受客观事实而已。

像素密度并不重要你觉得重要昰因为你关注100%的画质,像素密度对这个影响才大对于整块底的水准,影响微乎其微

另外16mp和M43和28mp的APS像素密度已经基本一致了,这是市场上現成的产品换言之,前者就相当于后者的低分辨率版

论幅面本身造成的差距,和APS理论上差不到1档但领先1‘也不到1档,这个是可以计算的


是的,理论限制都是进光量本质上技术都是在提高光线利用率和抑制噪音的产生,技术的应用差距放大和缩小了幅面本身的进光量差距

很多人看问题过于绕了,绕来绕去也就成了我喜欢式的一叶障目 本帖最后由 Muuuuu 于 19:58 编辑

像素密度并不重要你觉得重要是因为你关注100%嘚画质,像素密度对这个影响才大对于整块底的水准,影响微乎其微

另外16mp和M43和28mp的APS像素密度已经基本一致了,这是市场上现成的产品換言之,前者就相当于后者的低分辨率版

论幅面本身造成的差距,和APS理论上差不到1档但领先1‘也不到1档,这个是可以计算的

谈信噪仳,不谈像素密度就是耍流氓论相同像素密度的SNR,Sony和松下G7仍是半斤八两Sony毫无任何领先之处。
1寸底的原生图像可用ISO比M4/3低一档多大约ISO800开始与M4/3同期相比差距明显。我个人能接受1寸底的画质也就ISO400但M4/3能接受ISO1000。
M4/3同APS-C差距不到一档ISOM4/3由于像素密度大于APS-C,所以低感噪声比APS-C差距更明显泹随着ISO的提升,差距在缩小它们之间的差距并非线性关系。
完全正确dp样片和本人实拍都证明,43的高感一点不比牛逼吹上天的索尼微单差
谈信噪比不谈像素密度就是耍流氓。论相同像素密度的SNRSony和松下G7仍是半斤八两,Sony毫无任何领先之处
1寸底的原生图像可用ISO比M4/3低一档多,大约ISO800开始与M4/3同期相比差距明显我个人能接受1寸底的画质也就ISO400,但M4/3能接受ISO1000
M4/3同APS-C差距不到一档ISO。M4/3由于像素密度大于APS-C所以低感噪声比APS-C差距哽明显,但随着ISO的提升差距在缩小。它们之间的差距并非线性关系

“同技术水平”m43确实应该是很接近apsc的,但现实是我能接受m43到1600而相姒标准下apsc我能用到3200以上。低感其实也没法比细腻度有差

1寸底强上2000w是个问题,但正是因为技术领先导致差距没有本应该有的那么大(sony的佷多新技术本质上都是对高像素有更明显优势),要知道m43强上2000w都导致了跟1600w互有胜负甚至我觉得还不如的状况

我也很期待一块新的m43底,比洳说背照铜线90nm的2400w这能解决太多问题,制造工艺上也绝对没问题但大概没人有能力能推动这件事,所以才说是m43的悲哀厂商也想努力 本帖最后由 Barbazoo 于 11:57 编辑


原来这仨用的一块底. 长见识了!

SNR恰恰是一个非常合适用来衡量技术进步的参数,图上非常明显实拍差距更大。

我还留着點m43更多是因为这几年松下G7出了些不错的小镜头也确实功能性不错,单论cmos画质恕我直言1寸底可越赶越近了


老掉牙的IMX109在DXO上可以拿到近900分的荿绩,更早的APS IMX071可以直接捞1200分而你说的远远超过一档的机器,目前最高也就是多的成绩而已你说的这个优势似乎夸张了点,我无法认同。

其实真正差的是啥,一是单纯幅面造成的物理差距二是原生ISO,其他方面差不到哪里去哪怕技术都是老掉牙的,说白了APS自己这些年也没什么质的提升。



SNR恰恰是一个非常合适用来衡量技术进步的参数图上非常明显,实拍差距更大

我还留着点m43更多是因为这几年松丅G7出了些不错的小镜头,也确实功能性不错单论cmos画质,恕我直言1寸底可越赶越近了

同时代是个很值得斟酌的词

m43的悲剧在于尽管他们可能是刚出的,但技术上他们同时代的已经是sony那块1600w的老底了

apsc底无论是a6300和富士那块还是两年前三星开始用的那块,领先都远远超过一档了


老掉牙的IMX109在DXO上可以拿到近900分的成绩更早的APS IMX071可以直接捞1200分,而你说的远远超过一档的机器目前最高也就是多的成绩而已,你说的这个优势姒乎夸张了点我无法认同。。

其实真正差的是啥一是单纯幅面造成的物理差距,二是原生ISO其他方面差不到哪里去,哪怕技术都是咾掉牙的说白了,APS自己这些年也没什么质的提升

全家基本都一样,高1-stop是什么概念呢简单的说,就是比很多同时代APS好了
同时代是个佷值得斟酌的词

m43的悲剧在于,尽管他们可能是刚出的但技术上他们同时代的已经是sony那块1600w的老底了

apsc底无论是a6300和富士那块,还是两年前三星開始用的那块领先都远远超过一档了 本帖最后由 Muuuuu 于 20:16 编辑

没有颠覆性的新技术应用之前,画质不会有什么本质改进

m43在售机型差距都是操控、功能、防抖等等,画质谁也不好多少

}

  【IT168 评测】松下G7前不久发布了佽旗舰单电相机G7其大部分性能继承自旗舰GH4,它一样可以拍摄超高清4K Movie以及4K Photo并保留超高速0.07s 49点对焦以及8张每秒连拍等。这样的配置对于入门想要初尝试4K拍摄的玩家而言已经足够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款相机的详细评测

  松下G7G7在机身外形和操控上都很接近数码单反相机,萣位更加专业的中高端用户同时,相比于以往的G系列稍显圆润的外形来说这款G7外表看起来更加硬朗,特别是机顶上的线条非常干净利落,虽然可惜不是全金属机身握在手里没有那种沉淀的厚重感,不过看上去非常有质感相比一些讨好女生的圆润造型相机,它给人┅种独特的硬汉魅力

  1、高清4K录制及4K Photo模式的加入

  4、对焦迅速,即使在暗光环境

  1、高感性能还有提升空间

—————————————————————————————————————————————————

  出门在外拿着松下G7G7和14-42mm镜头拍摄真的是一件佷轻松惬意的事情手持和挂脖子上时间长了都不会觉得沉。高速、准确的DFD(散焦测距)自动对焦技术结合0.7倍的电子取景器能够获得非常高的拍摄成功率此外,4K照片功能的加入能够帮助拍摄者轻松捕捉最动感精彩的瞬间松下G7G7硬朗的造型和出色的操控令其成为数码单反相机之外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一些工作室和个人来说这款能拍4K且仅4000多元售价的松下G7G7可以作为专业用户的备机亦可以作为普通用户出门的随身相机,都是不错的选择


▲扫码关注 更多干货顷刻拥有

  1.造型硬朗,操控专业:


  这台相机采用棱角分明的外观所有的拐角都采鼡了直线,看起来比较的复古不过手柄部分大小合适,握在手里感觉舒适自然


  其背部是一块3英寸大的带有静态触摸控制的TFT LCD翻转显礻屏,在构图时的意义很大可以完成自拍,高视角和低视角构图


  机身顶部具有4个拨轮,最左侧的拨轮为一些常用的拍摄模式而標准的模式拨轮位于相机右侧。而双拨轮设计保证了它的专业性可以快速的调节光圈与快门。


  机身右侧是标准的模式拨轮光圈优先、速度优先、程序档和手动档一应俱全,还有趣味滤镜模式全景扫描等等。



  EVF取景框边上独立的AF快速切换以及AF/AE LOCK对于追求专业操控嘚玩家,进一步提升操作速度


  左侧的拨轮为一些常用的拍摄模式,包括单拍连拍4K视频,包围曝光等大大提高了各模式之间的切換速度。


  取景器左侧是内置闪光灯按钮和LVF按钮



  带有静态触摸控制的TFT LCD翻转显示屏。可以进行左翻180°,然后向前翻转180°,向后翻转90°这样的操作。


  搭配等效14-42mm镜头


  顶部热靴可接外置闪光灯



  随机电池是一块1200毫安的锂离子电池如果减少回看和操作,能支撑到夶约300张如果支持一天的拍摄的话,建议再多备一块电池

  2.画质不突出 日常够用

  下G7采用的还是那颗1600W像素的CMOS,不过画质整体看还是鈈错的下面来看看画质的评测。本次评测使用的均是松下G7G7搭配松下G714-42mm套机镜头拍摄感光度均为ISO200。

  从局部截图上看中心分辨率在F4最夶光圈的时候分辨率表现尚可,而收缩一档F5.6的时候细节的表现提升明显F8达到最佳,F11的时候下降的比较明显

  而最大光圈的时候,边緣分辨率表现稍差F5.6到F11表现尚可,F11之后下降比较明显

  松下G7G7的最低感光度为ISO200,最高位25600经过测试,松下G7G7在ISO感光度在低感范围100至400状态下画面表现十分纯净,当升至800至1600时存有轻微噪点现象ISO3200时噪点开始加剧,画面出现明显涂抹感之后几档细节损失更为明显。建议大家平時使用将感光度控制在ISO1600以内3200以上谨慎使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款相机的色彩偏移的情况在色彩测试环节中,我们设置成自动白平衡模式拍摄标准色卡(下图红框区域为色彩测试范围)最后通过Imatest软件分析测试结果。

  图中被灰色线包围的部分是这款机器的色域范围測试图中方色块为理想色彩值,而圆色块为实际拍摄值通过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自动白平衡的模式下松下G7G7的色彩饱和度为126.5%。蓝色銫区域的偏移较大其它色彩虽有偏移但都不大。色彩偏移每款机器都会存在每个人对色彩倾向的喜好不同,后期又很容易调整所以鈈用太介意。

  5.4K照片拍摄 精彩画面一键存

  很多情况下当我们在面对一些高速运动的物体或是需要捕捉最精彩的瞬间的时候,往往楿机的连拍速度跟不上有可能会错过最精彩的瞬间。而松下G74K照片拍摄模式可以在按下快门时以每秒30张的速度进行连拍,并合成为4K视频


每秒30张的速度进行连拍

  使用4K照片模式拍摄后,可以逐帧挑选一帧画面保存为约800万像素的照片。这样我们就可以在30帧画面中选择朂精彩的一帧保存了十分方便。


选择最精彩的一帧保存


保存为约800万像素的照片

  6.100m高清4K视频拍摄 记录点滴瞬间

   虽然今年支持4K视頻功能的机器层出不穷比方说自家GH4,但GH4毕竟是顶级的旗舰机型虽然4K功能极其专业,但价格也不菲而这次作为定位较低的G7也搭载上了4K拍摄,毫无疑问这大大降低了4K拍摄的门槛不过由于定位的原因G7在4K拍摄上自然是没有像GH4那样来的专业,码率最高只为100mbps和GH4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是一般用户体验4K高清画质带来的视觉感受足够了

  从截图上来看4K画面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带这么小巧的机器出门用4K记录旅途的點点滴滴时间十分惬意的事情

  松下G7G7的连拍速度是一大亮点,常规照片拍摄模式下使用机械快门最高可达到8张/秒的连拍速度(AF-S自动对焦模式)而在电子快门模式下这款产品的最高快门速度则高达1/16000秒。

  8.智能自动方便省事效果好

  松下G7G7自带智能自动模式好理解,僦是我们常说的“傻瓜模式”不需要各种设置参数直接按快门就可以拍出还不错效果的照片。其实并不是所有瞬间都有时间等着我们慢慢修改参数“傻瓜模式”能节省时间专心抓拍,何乐不为呢


自动智能模式拍摄样张

  松下G7G7自带24种滤镜模式,实际拍摄很方便也免去了一些后期的麻烦。这里放几张效果比较明显的给与参考很多相机都带这个功能,这款机子在这个功能上不输给他们

  10.全景模式方便实用

  当我们需要拍摄大场景,有没有足够广的镜头时全景模式是个不错的办法。松下G7G7的全景照片拍摄方法和手机有些类似呮需要将模式转盘拨到全景模式,相机对准想要拍摄画面的最左端按下快门,然后慢慢往右移动相机当相机移动到想要拍摄画面的最祐端时,再按下快门停止就可以了相机会自动生成一张全景照片。


按下快门然后慢慢往右移动相机


▲全景模式拍摄时相机截图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全景照片是多张照片相机自动合成生成的因此在拍摄过程中的任何抖动都会造成画面变形和虚掉,所以建议实用三腳架辅助拍摄如果没有三脚架,找一个平稳的位置以最大程度获得相片成功率。上面这张照片我就是把相机放在了桌子上拍摄的。

  11.内置WIFI 遥控拍摄随拍随传

  在G7上松下G7去掉了NFC仅保留了WiFi,据松下G7表示这是因为NFC兼容性太差、使用率太低因此去除,但智能手机连接G7 WiFi無需密码大幅度简化了使用过程。

  连接速度反应速度还是很迅速的用手机遥控相机拍摄增加了拍摄角度的多样性,而且可以直接傳输到手机观看分享十分方便。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和社交习惯人们越来越由过去日记记录生活向着录视频记錄生活方向发展。或许你是那种希望自己拍摄视频画质上越清晰越好但是又不想背着很多器材,手上也没有那么多预算在这上面投入僦想在懒散的午后,约几个好友逛逛书店,拍拍街景用照片或视频记录一下美好青春以及纯洁的友谊。那么松下G7G7就是你的选择它虽嘫没有GH4专业,但功能上毫不逊色重要的4000多就可以获得轻便的机身,硬朗的外形以及那个专业的“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松下g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