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ipo上市是什么意思思?

介绍形式上市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介绍形式上市
介绍形式是。该方式,因为该类申请上市的已有相当数量,并为广泛的公众人士所持有,故可推断其在上市后会。
介绍形式上市在境外是常见的一种上市模式,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的模式。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规则,在三种情况下一般可采用这种模式。
一是申请上市的证券已在另一家证券交易所上市,俗称“转板上市”。从香港创业板转到主板上市就属于这种类型。
二是发行人的证券由一名上市发行人以实物方式分派给其股东或另一上市发行人的股东。
最后一种就是换股上市有时也采用这种模式。比如,联交所规定,海外发行人发行证券,以交换一名或多名香港上市发行人的证券,而该香港发行人的上市地位在海外发行人的证券上市的同时将被撤销。
介绍形式上市可以把企业融资和证券上市在时间上分开,给企业以更大的灵活性。比如说,有些企业有分拆上市的需求,但暂时没有融资需求。国内市场也有这种情况,如当初格力电器(000651)和珠海中富(000659)等企业都是通过定向募集发行股票后在一级半市场流通,后来经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批同意,转到A股市场流通。
但是,众多类似的上市,都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证监会改革发审委成立后,历史遗留问题直接在交易所上市这种模式也销声匿迹了。众多非上市的公众化公司也一直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主板上市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主板上市又称为第一板上市,是指在国家上发行。主板市场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中国主板市场上市门槛高。虽然中国最新修订的《证券法》对公司上市的条件有所放宽,将公司总额要求从“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降低到“不少于人民币 3000万”,也取消了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的要求,但与普通企业相比,风险企业的往往偏小,企业经营不稳定,效益不突出甚至亏损,很难达到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利用中国主板市场IPO退出困难重重。
主场的目的:目的众多,包括为较大型、基础较佳以及具有盈利纪录的公司筹集资金。 主线业务:并无有关具体规定,但实际上,主线业务的盈利必须符合最低盈利的要求。 业务纪录及盈利要求:上市前三年合计溢利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再之前两年合计)。 业务目标声明:并无有关规定,但申请人须列出一项有关未来计划及展望的概括说明。 最低市值:上市时市值须达1亿港元。 最低公众持股量:25%(如发行人市场超过40亿港元,则最低可降低为10%)。 管理层、公司拥有权:三年业务纪录期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 主要股东的售股限制:受到限制。 信息披露:一年两度的财务报告。 包销安排:公开发售以供认购必须全面包销。 股东人数:于上市时最少须有100名股东,而每1百万港元的发行额须由不少于三名股东持有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经常搬运一些有意思有用处的视频,偶尔自制些渣作。
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点关注,收藏,投币一波啦~比心心,当然也可以点赞!投稿:16粉丝:15看过该视频的还喜欢miniOFF上市时间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管理部门批准在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时间就是管理部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时间。
上市时间上市公司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的,当然,如果公司不上市的话,这些股份只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发展需要资金。上市就是一个吸纳资金的好方法,公司把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推上市场,设置一定的价格,让这些股份在市场上交易。股份被卖掉的钱就可以用来继续发展。股份代表了公司的一部分,比如说如果一个公司有100万股,董事长控股51万股,剩下的49万股,放到市场上卖掉,相当于把49%的公司卖给大众了。当然,董事长也可以把更多的股份卖给大众,但这样的话就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有恶意买家持有的股份超过董事长,公司的所有权就有变更了。总的来说,上市有好处也有坏处。
上市时间好处
  1,得到资金。   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相当于找大众来和自己一起承担风险,好比100%持有,赔了就赔100,50%持有,赔了只赔50。   3,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   4,逃脱银行的控制,用不着再考银行贷款了。   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   6,提高公司知名度。   7,如果把一定股份转给管理人员,可以提高管理人员与公司持有者的矛盾(agency problem)。
上市时间坏处
  1,上市是要花钱的。   2,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机密。   3,上市以后每一段时间都要把公司的资料通知股份持有者。   4,有可能被恶意控股。   5,在上市的时候,如果股份的价格订的过低,对公司就是一种损失。实际上这是惯例,几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都会把股票的价格订的低一点。
上市时间上市公司特点
  (1)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为不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   (2)上市公司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要上市必须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上市。   (3)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发行的股票不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不是上市股票。   公司上市发行股票的基本要求: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经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3)开业时间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   (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千人千股),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15%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借壳上市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借壳上市是指一家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借壳上市定义
借壳上市(Back Door Listing)
直白地说,借壳上市就是将上市的公司通过、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上市的目的。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而借壳上市是指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已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
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
借壳上市买壳上市异同
借壳上市 案例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从具体操作的角度看,当非上市公司准备进行买壳或借壳上市时,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挑选理想的壳公司,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行业,具体主营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此外,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
在实施手段上,借壳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团公司先剥离一块优质资产上市;第二步,通过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筹集资金,将集团公司的重点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第三步,再通过配股将集团公司的非重点项目注入进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与借壳上市略有不同,买壳上市可分为买壳--借壳两步走,即先收购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公司,将买壳者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等机会注入进去。
借壳上市历史
美国自1934年已开始实行借壳上市,由于成本较低及成功率甚高,所以越来越受欢迎。在经济衰退时期,有不少上市公司的收入减少,市值大幅下跌,这造就了机会让其他私人公司利用这个“壳”得以上市。
近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有很多企业欲在海外上市,但碍于政治因素以及烦琐的程序,部分企业会选择收购美国一些壳公司,在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科网泡沫爆破后,有很多科网公司濒临破产,市值极低,这造就了更多借壳上市的机会。
借壳上市实现途径
要实现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必须首先要选择壳公司,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资产情况、融资能力及发展计划。选择规模适宜的壳公司,壳公司要具备一定的质量,不能具有太多的债务和不良债权,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重组的可塑性。接下来,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取得相对控股地位,要考虑壳公司的股本结构,只要达到控股地位就算并购成功。其具体形式可有三种:
A:通过现金收购,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智能软件集团即采用这种方式借壳上市,借壳完成后很快进入角色,形成良好的市场反映。
B:完全通过资产或股权置换,实现“壳”的清理和重组合并,容易使壳公司的资产、质量和业绩迅速发生变化,很快实现效果。
C: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实际上大部分借“壳”或买“壳”上市都采取这种方法。
非上市公司进而成为控制股东,通过重组后的董事会对上市壳公司进行清理和内部重组,剥离不良资产或整顿提高壳公司原有业务状况,改善经营业绩。
具体来说,就是正确理解和综合应用、、三种方法,重点针对企业价值、成长性与安全边际,以及市场、制度、价值演化等方面,进行动态分析,客观判断,谨慎决策
借壳上市与IPO比较
如图所示:
借壳上市的主要流程
IPO上市主要进程
IPO与借壳上市比较
借壳上市借壳上市难
根据证监会最近一次新闻发布会信息,已有多达200家企业终止审查,撤单企业总数已达到去年全年撤单企业总数64家的三倍以上。加上A股发行市场长达半年多的“空窗期”,这使得待上市企业的背后资本退出遥遥无期。   自2012年11月“浙江世宝”上市后,境内新股发行审核便一直处于停滞状态。2013年以来,为打击欺诈上市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证监会对排队上市企业进行了严厉的财务专项核查,第一季度无中国企业实现境内上市。  A股发行市场长达半年多的“空窗期”,也使得VC/PE机构IPO退出时间遥遥无期,而退出方式主要依赖IPO的机构们又该何去何从?
证监会日前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采取多个措施防止并购重组内幕交易发生。
本次修订主要包括取消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取消要约收购事前审批及两项要约收购豁免情形的审批;完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完善借壳上市定义,明确对借壳上市执行与IPO审核等同的要求,明确创业板上市公司不允许借壳上市;丰富支付工具;取消向非关联第三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门槛限制和盈利预测补偿强制性规定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在保护投资者权益等方面作出配套安排。
借壳上市会计处理
针对部分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反映,对于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交易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些理解差别,财政部会计司日前发布《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明确相关问题。财政部在复函中明确,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未形成反向购买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执行。
非上市公司以所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等资产为对价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上市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未持有任何资产负债或仅持有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不构成业务的资产或负债的,上市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的规定执行;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保留的资产、负债构成业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相关讲解的规定执行,即对于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的上市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
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上市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等的规定确定取得资产的入账价值。上市公司的前期比较个别财务报表应为其自身个别财务报表。
借壳上市案例
借壳上市圆通快递
日晚,圆通快递借壳大杨创世上市,大杨创世(月22日晚间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出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的一系列交易,置出现有全部资产及负债,实现圆通速递借壳上市,后者整体作价为175亿元。交易完成后,圆通速递的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张小娟夫妇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阿里创投和云锋新创将成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
借壳上市盈科数码动力
1999年4月,李泽楷旗下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盈科拓展把旗下资产包括数码港发展权注入上市公司得信佳,得到大约6成股权,在消息刺激下,得信佳的股价由不足0.1港元升至个位数字,上升数十倍。其后得信佳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
借壳上市盈科大衍地产
2004年5月,电讯盈科分拆旗下地产业务,包括贝沙湾(数码港的地产部分)、北京盈科中心、电讯盈科中心、其它投资物业和相关物业及设施管理公司,注入上市公司东方燃气,并把东方燃气改名为盈科大衍地产,并透过配股减持盈科大衍地产的股份,套现大约3亿港元。
借壳上市强生集团
强生集团借子壳。强生集团由上海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拥有较大的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近年来,强生集团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东强生的壳资源,通过三次配股集资,先后将集团下属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东强生之中,从而完成厂集团借壳上市的目的。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美] 罗伯特·G. 汉格斯特龙 .《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中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7-54
王成刚.股市演化分析方法 [N].羊城晚报,(b6)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板上市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