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如何打破收割彩票是骗穷人的智商税税的魔咒?

扫描我,立刻打开触屏站手机触屏站:m.trjcn.com
专业的融资服务平台
知识付费 相关的文章
【投融界优势】
1、我们拥有10年商业计划书编写经验,编写超过5000份计划书,成功对接融资千余亿元!
2、300多位智囊专家团队,为您提供融资全程跟踪服务!
阅读(1211)
【投融界优势】
1、我们拥有10年商业计划书编写经验,编写超过5000份计划书,成功对接融资千余亿元!
2、300多位智囊专家团队,为您提供融资全程跟踪服务!
【内容摘要】无论你是否愿意,将知识延伸为一种“经济”的趋势不可违。
在历经一个多月的赞许、狂欢、争议与揣测之后,6月27日,“分答”召开发布会,集中回复了“分答”过去与未来的诸……
知识付费体系的搭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用认知盈余赚钱。
数千万注册用户、数轮融资、数亿美金估值,这家知识问答社区几乎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但它也面临长久以来没有盈利模式的尴尬。 9月2……
阅读(3442)
发布部门:海关总署发布文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以下……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发布文号:发改企业[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
发布部门: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发布文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司法厅(局);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宣传部、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武警总政治部;新疆生产建设……
【内容摘要】当下中国视频市场只有一个战役要打,付费用户。在中国付费视频用户从6000万增长到2.5亿的过程中,尽可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获取他们并从他们身上攫取尽可能高的商业价值、继……
阅读(2406)
【内容摘要】千聊创始人朱峻修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APP开发、内容运营、渠道拓展、B端和C端市场营销等方面,让更多的知识分享者和学习者能使用千聊,认知千聊。
2月27日消息,……
阅读(2281)
知识付费是内容付费里面大潮当中很亮的明珠。知识付费在去年兴起,我们看到音频平台上面还有一些知识付费的平台,问答类的,大家愿意去付费,去获得一些知识。一个范畴是内容付费,另外一个范畴……
阅读(2178)
【内容摘要】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女性创业者无论是从方式还是渠道方面都提供了更好的模式,女性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创业的中坚力量。 创业她时代到来 2015年,阿里巴巴发布的《互联……
阅读(1023)
【内容摘要】选择与高考咨询领域相结合,教育行业自身特殊性潜在的交易规模大外,导师端的专业性和学生家长端的需求性形成精准匹配,这种按需即用的专业性知识服务正好满足了个性化的咨询需求……
阅读(4602)
知识付费意识比较成熟,每月5美元的订阅费是Epic主要收入来源;而国内知识付费尚处于培养阶段,咔哒故事则一方面采用“部分免费+部分收费”的方式试水内容收费,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多元盈利……
阅读(1897)
知识付费平台,为知识分享者变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该平台不仅为知识分享者提供专属的干货短视频栏目,并且将线上、线下知识整合,通过自销、分销、多营销工具及多渠道联合推广等方式,快速将……
阅读(3086)
知识付费的浪潮狠狠的拍了一巴掌。有数据显示,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3倍,知识付费用户达到近5000万人。截止到2017年3月,用户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可估算的总……
阅读(5492)
7月7日消息,麦萌漫画已经于2017年上半年连续完成A轮、B轮两轮融资,总计金额近亿元人民币,由中泽嘉盟、沪域资本和冠太资本等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本轮融资完成后,资金将主要用于海外……
阅读(3984)
北京时间7月20日消息,本周三,Facebook新闻合作业务主管坎贝尔·布朗(CampbellBrow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正在与出版商谈论,看看如何才能更好支持付费业务模式……
阅读(1908)
知识付费元年,彼时,在行、分答、知乎、豆瓣等各大平台纷纷试水知识付费,在知识付费的一片叫好声中,有一个人却反其道而行,早在2015年1月,就打起了知识免费的牌子,并做到了线上线下课……
阅读(3727)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了财务管理在公司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优化财务管理,挖掘财务管理各功能,对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我要为你鼓掌,我由衷地……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很多创业者对编写了自己的年度总结,大部分把他总结为了“奋斗”和“拼搏”。新的一年到了,对于创业起步的人来说,需要了解前人创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很多创业失败……
创业道路都是从坎坷开始,也是在坎坷中度过,在这一路上,你要是知道前人所犯得错误或许你也会犯,所以我给大家整理很多公司创始人的创业经验及知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
阅读(2062)
知识付费”领域战事升级,除了老牌玩家喜马拉雅、得到、知乎、果壳,新来的知名玩家有虎嗅、蜻蜓、微博、头条等等。 微博和贴吧的后院也着火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粉丝经济正在被截胡。纯视频内容……
鲁冠球先生是民企创业第一人是不可置疑的,对于他的创业精神都是我们现在年轻人需要去学习的。从四千元创业到每年数百亿元营业额,曾被国家领导人评价:“鲁冠球依法合理谦虚谨慎,务实低调与……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现阶段很多创业者都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你创业有没有想过自己要做什么,你所做的项目能不能够解决用户的需求,能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习惯。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Fac……
今日已有101人投递融资需求
输入手机号码
扫一扫,加关注别人想着收割的时候,周源在想知识经济的未来
前几天看到一位大学同学做了一个名为《XX大型人才研习社》的音频节目。我的老哥,简直惊呆了。这位校园风云人物出社会没两年居然就开始讲成功学了。点进去一看,全是“成为百万富翁的方法”、“赚钱的真正方式是什么”、“商业体系的本质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公司完成运转”这类要么贩卖“成功学春药”,要么大而空洞无物的宏大话题。
后来,几个朋友组了一个群,一起对这位老哥吐槽。很显然,他改编了“混沌研习社”的名字,再把得到APP里短小精悍的标题学了过来,配上狂拽酷炫屌炸天的头像,加上海外两周访学经历(还被改成了澳大利亚XX大学访问学者)以及创始人的title,最后就可以来开课,用惊悚的标题说着正确的废话,在内容平台上四处招摇撞骗。
再看这位老哥的办公地点,中关村创业大街天使汇。一看就知道是在那里每月花几百块钱租用了一个工位。朋友圈每日晒着参加各种创投活动的照片。最后出口转内销每天拉着学校那帮低龄学生付费咨询上课。
这是如今知识付费领域那种靠一锤子买卖收割智商税的典型案例。
“一锤子收割智商税”背后反映的四个问题
虽说这只是如今知识付费领域的一个极端案例。但扪心自门,很多平台上有不少这样的知识骗子,专门以收割智商税为目的去授课咨询。深究下来,本质反映了知识付费的四个问题:
1、如何保证授课者的资质和水平
对平台方来说,授课者的“姿势水平”到底如何无人评判。一旦姿势水平有限,导致的后果要么就是挤牙膏式的长期授课,要么就是收割智商税式的空洞内容。挤牙膏式的授课很可能是主讲人为了长期收割,选择把一节课的内容分割成多节课来进行贩卖。收割智商税式的空洞内容有一些典型案例,比如说“商业体系的本质思考”——主讲这种内容的人大多没开过公司,或者只开过小公司却空谈战略。
2、如何建立用户反馈的有效机制
知识付费本身需要让用户来主动评价课程是否有效,而不是授课者给自己冠一堆看似高大上的头衔,以此来自我证明。新东方有评分系统,被投诉多的老师,打分低的老师,第一节试听课退班率过高的老师,基本上就不排第二轮了,留下来的,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老师往台上一站,言谈举止学生立刻打分,造不了假。但是现在大部分的知识付费平台,基本都只能先上课,后评价。这种没法验货也没法退款的课程最容易导致“一锤子的买卖”。
3、如何避免知识分享过于碎片化
知识付费中,大量平台所做的知识共享过于碎片化,无法让用户针对一个领域的一个问题吃透,进行深入研究。知识本身是一个存在于逻辑和系统中的东西。碎片化的知识不叫知识,充其量只能是增长见识,甚至只是知道了几个新名字。知识更不是去回答“如何成为百万富翁”这类问题——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知道天南海北的事情,这些事情能让出租车司机说起来滔滔不绝,他们所说的肯定不是知识。
4、如何让用户和授课者形成习惯
现在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平台主要还是靠运营、市场驱动。平台在市场启蒙阶段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请到一些大咖,通过大咖的名气带动一部分用户。但是知识付费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要让用户长期形成通过平台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习惯。其本质还是要靠在垂直领域有着扎实技能的腰部用户和基础用户来推动,让用户形成知识付费的习惯。
综合这四个问题看,授课者鱼龙混杂,用户反馈机制不足,知识过于碎片,平台方以市场、运营驱动为主,市场环境让知识付费显得有些虚火。
为什么说知识经济同样需要“可持续发展”
我们前面所说的这四个问题本质上恰恰就是知乎创始人周源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上谈到的主题“建立高效良性机制,推动知识分享可持续发展”。
笔者相信,周源一定是意识到了如今知识付费市场所面临的挑战。用他的话来说,知识经济的一大问题在于“知识的非标品属性”:
非标品之所以是个问题,是基于消费端的考虑。用户在消费前没有明确预期,缺乏可参考的质量标准;在消费后如果不满意,缺乏相应保护机制和评价标准。这些都可能造成消费需求被抑制或重复购买意愿下降。因此,建立内容准入机制、知识商品评价体系、售后保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大量平台在解决“非标品属性”这个问题上做的不够,导致行业虚火。但知识付费的虚火并不代表着知识付费本身不靠谱。在如今行业变化太快、生活中冷门经验太多的环境下,所有人都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学习。
在笔者理解中,知识付费的本质实际上指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付费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对一个领域进行系统性、结构化的学习理解,最终把这些内容内化成自己知识。
举个例子,罗振宇在接受许知远采访时曾经说,他在央视做《对话》制片人的时候,曾经多次为了做专题节目,专门花1000元,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给自己讲课。这种一对一的授课、对话,可以说是获取知识。再比如说,媒体从业者为采访做准备对一个行业进行学习,选择去相关咨询公司的官网下载研报,去中国知网下载相关论文进行研究。这也是获取知识的方式。
但是毕竟大多数人没有花钱请专家给自己授课的条件,咨询公司和中国知网的内容也太过枯燥,很多内容没有入门师傅讲解的话,没办法看懂,更缺乏最前沿从业者所看到的行业变化或者是一些生活经验中的知识。因此,这是很多知识付费平台可以切入的入口。知识付费的目的就是弥合这些知识鸿沟。
为让知识付费靠谱,提高准入门槛是几乎所有平台都在尝试的策略。这些策略有效避免了“收智商税”的问题。
比如说得到APP找的都是罗振宇的名人朋友,背后有罗振宇的个人IP作为保证。
36氪的开氪是用一批资深的媒体从业者来保障资讯内容的质量,钛媒体的72问是寻找行业顶端从业者来分享自身对于行业专业问题的解决方案,钛媒体Pro则是用专业行业报告去支撑付费。36氪和钛媒体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不仅仅有行业资深人士这个门槛作为支撑,还有自身的媒体公信力作为支点。
当然,提高准入门槛还需要一揽子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知乎在打破这个这个魔咒时所采用的方式是:
1、知乎积累的问答和专栏本身就是授课者资质的镜子。用户选择Live前可以去看主持人的历史问答记录,看人是否靠谱。此外,知乎对知识商品有相应的内容准入门槛。例如心理学内容需提供学历证明、金融类需要提供相关的证书、职业向需提供所在公司的证明等等。在知识商品评价体系方面,知乎也推出了相应的评分体系,评分高的优质内容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荐。
2、知乎作为平台给用户提供不同的知识分享场景和课程,如普通的问答、知乎 Live 、付费咨询、读书等,一旦用户对一个话题存在兴趣或者需要解决问题时,可以在四个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场景中,逐渐去深入探索一个话题。让用户在最快的时间内针对一个主题进行迅速学习。比如说当用户突然对人类学和遗传学的内容感兴趣时,在不同的场景中针对一个话题展开学习。
3、最重要的是,知乎有一批大中小V,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体系,不管是生活中遇到了生活经验的问题(比如说如何养猫可以看“茶茶”);行业冷门问题(比如bilibili用户画像分析可以看知乎产品经理金渡江的知乎live);如何从事媒体行业这类职场问题(比如GQ中国的主笔何瑫的专栏以及知乎live),甚至是考某一个学校的研究生同样会有大量分享者。名人大V终究不会每天在知识共享平台上活动,这些中小V的零碎分享,才是奠定未来用户粘性的基石。
总体来说,如今知乎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立体的知识付费内容、产品架构体系。用户可以主动搜索自己需要的专业领域知识。相比于很多虚火产品来说,这种完整的体系是可持续的。
不关心知识经济风口更关心核心用户的沉淀
对笔者而言,这次知识经济的风口并不关心。毫无疑问,一批专栏几年后会走向沉寂,之后的沉淀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部分。
笔者之前拜访得到APP时,和当时那位小伙伴说,重要的不是现在的订阅数据,而是今年和去年相比,有多少订阅者是留存用户。
当用户留存的时候,这也代表着这部分用户真正成为了具有粘性、形成了习惯的用户。
如今在国内走向热潮的知识经济,本质上看,还是对内容付费的补课。中国内容付费产业缺失,过去国内专业媒体很难用内容付费的方式去吸引用户订阅。但是把内容付费改造为知识经济后,付费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从大众的维度来说,知识付费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它背后蕴含的合作、开放和信任的关系,必然会对社会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带来影响。
如今国内热潮的知识付费也在影响媒体的理念,今年10月,胡舒立激进改革,财新成为第一家全面实施收费的媒体。这一选择,根基在于财新的专业性,另一个角度来看,或多或少也与如今的知识付费浪潮有一定的关系。
大浪淘沙,如今知识经济领域的竞争恰恰也是沉淀的过程,那些靠谱的专栏和平台最终还是会沉淀下来,让用户保持付费的习惯。
------------------------------------------------
作者:深几度,微信号:,微信公众号“深几度”,欢迎署名转载。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钛媒体、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关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以及数码家电的产业融合,文章在界面新闻、今日头条、搜狐科技、腾讯、新浪、网易等30余家平台发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客户端下载
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一边煮饭一边听书,知识付费新玩法会成功吗?
这是手机之外第一次有知识付费产品和其他硬件相结合,这次新世相把自己的听书音频节目植入到了厨电设备中。今天,新世相联合华帝厨电在上海做了一场特别的厨房场景知识发布会。现场是一个高达10米的“大脑”形状线下装置艺术,走进这个“大脑”内部,直接可以看到一个“知识餐桌”。通过这个餐桌,人们可以看到全息投影播放的有关“食物起源”的视频,听到关于食物主题的书籍精彩知识点讲解,比如《鳕鱼》、《东京梦华录》、《随园食单》、《食物语言学》等。这是知识付费第一次在智能手机以外的介质上应用和传播,《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等13位嘉宾成为这个庞大线下装置艺术——“智慧大脑”品牌艺术空间的第一批体验者。发布会现场此前,知识付费在线下的运用多为健身、坐车等借助手机硬件来实现的移动场景。此次在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新世相读书会与华帝厨电联合举办的“不止美食”发布会是知识付费首次在手机外的硬件场景上应用,用户直接借助智能厨电的电子操作屏,实现一边做饭,一边收听知识音频,打造“不止美食,知识厨房”的新概念。而对于华帝而言,这个中国的厨电品牌打算开辟厨电设备除了“烹饪美味食品”功能点外的另一个新的用户价值——知识需求。“很多人不喜欢做饭的原因就是无法忍受厨房空间的单调和无聊,如何让做饭这种场景变得更有趣是很多厨电品牌一直在研究的消费者痛点”,此次“知识厨房”案例的广告代理因赛副总裁刘颖昭表示。从商业逻辑上看,华帝选择新世相的原因也非常务实和聪明。华帝首席品牌官卢楚麒告诉36氪记者:“在过去很多年,中国厨电品牌领域的品牌竞争,要么主打性价比,要么主打新增功能点,都是围绕满足都市人味蕾这一诉求展开。除了让中国人吃好的这一诉求外,如何在下一个中国人消费升级阶段占住先机,我们认为,厨房听书,烹饪美食的同时享受更优质的美食文化和生活方式内容,会是下一个厨房空间下消费的新场景。”浅谈知识付费 | 如何看待知识付费_知识付费课程推荐_什么值得买
工科男的生活 篇十九:与知识付费和解,为知识付费辩护
“新的一年,与过去的成见和偏见和解。”2018年的第一条朋友圈,想不到是这样的内容。我居然花了20块钱充值了会员,就为了听罗胖的跨年演说。放到一年前,我不会这样的,主要原因是我的偏见。一、粉转路,路转黑知道罗辑思维是在2013年初,刷微博的时候发现一个胖子,喋喋不休地讲关于历史的事,当时觉得讲的是真不错,当时才大二的我,对这种内容可以说趋之若鹜,每期不落地追了起来。追的同时我也开始了按照自己的选择节奏开始看书,从经济学到政治学再到历史学,将能找到觉得不错的书尽管拿来地开始读与看。现在想来依然觉得当时的罗辑思维真的是很纯粹,也可能是我当时读的书也太少,以至于从罗胖那里摄取的都是新知。转折在一期讲经济学的节目,我在那期节目中发现,罗胖讲的并不是我所需要的。那时感觉到深深的背叛,我决定看我的书。至于节目,我就当免费听40min相声了,我不会为你付费的,也是因为即将准备考研,慢慢的就从每天都听60s的人,变成了每周只看40min的人,看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我觉得信息密度降低了,也没那么吸引人了。再往后,顺利地毕业,顺利地读研,每周做一个40min视频党,公号也早早就取关了,看到李笑来,然后再看看得到的一些内容,心态其实早已由粉转路人转黑,每周的视频也就是且听着,越来越不当事了。再往后就更激进了,这就是智商税的观念已经深入我心。视频都停更了,那就更简单了,我没必要再和你有什么瓜葛了。直到这次跨年演讲之后我又一次下载了得到。二、和解我发现我和知识付费和解了。我觉得他们在做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我希望他们好。去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决定在值得买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和感受。我发现,长文已经没有人看了,长句子也没有人看了,长的段落也没有人看了。我自己也在思考这是为什么?答案是我自己太落后,我自己不够与时俱进。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活,多数人的大学其实是放养的,没有人教阅读,也没有人教选书,更没有人教筛选信息。社会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对信息的需求总是需要人来满足。社会发展这么快,谁还会选择在图书中去消费出版业生产的东西?消费什么?知识付费或者说知识服务或者说信息分发用自己的业绩证明了,路在这里!三、看法有人说知识付费是智商税,我觉得知识付费里面没有智商税不论是分答还是得到甚至知乎live,他们都解决了内容分发的问题知识付费们解决了信息分发问题,平台对内容进行加工,就相当于把一块生肉做熟,受众的牙口不好,吃不了生的,就可以选择来吃熟的,终究是得到了内容滋养和熏陶,总是要比总是只有生的饿着强。知识付费不仅仅是内容加工与分发,还进行了内容筛选。人类几千年来生产了无数内容,有好有坏,在缺乏阅读训练的情况下,有人代为筛选一番,虽然可能会让味道降低一点,但是总比吃到毒草强啊。如果把众多知识付费产品的市场视作一个巨大的饭店,那么,总会有几道菜不符合食客的口味。嗯?去饭店吃到不符合自己口味的菜就是智商税么?显然不是!既然是如此美好的一个生意,那为什么不希望他活得更好一点呢?四、评价与推荐作为大妈的文章,不能不写点商品推荐啥的,我就总结下罗胖在跨年演讲中说了什么吧。2017年的最后一天,罗胖在跨年演讲中为我们这代人的焦虑总结出了六个问题:第一,我们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第二,我们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玩法?第三,跟不上变化,会不会被淘汰?第四,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第五,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第六,中国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事实上他只说了三个问题,因为后边三个问题的答案不用问也是确定的。面对这6个问题,总结出了6个脑洞,这6个脑洞就是我们的“中国式机会”。第一个脑洞:动车组脑洞问:在大者越大、强者恒强的时代,还有没有新玩家的舞台?过去四十年,我们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认知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2017年发生的事来看,中国经济分明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的动车组,车厢越多速度越快。今天的创新,就像动车组,每节车厢都在贡献力量,很多事并不吃力。所有人都在分享这个时代的机会,也在给这个时代创造动力,这是2017年经济发展的独特景象。规模化全面崛起带来的竞争优势,从0到1,我们还不擅长,但从1到10000、到N,我们独步天下。。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平凡创新时代”,每一节动车都可以独立成章、动力惊人!补充书单:《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著熊彼特成名之作,讲述经济发展与创新精彩之作,关于颠覆式创新,源泉来自于此。第二个脑洞:热带雨林脑洞问: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的玩法?商业打法正在从“流量思维”转到“超级用户思维”——什么是超级用户?付费用户就是超级用户。不付费,还真没必要提供什么服务。超级用户思维,要求创业者必须转身向内,服务好超级用户,建好一座城池,不愁没人投奔。中国有足够的规模、足够的内部多样性……这就是第二个脑洞——“热带雨林脑洞”。补充书单:《定位》杰克o特劳特 阿尔o里斯 著越是丰沛的市场,越是有多样性的生态,越是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只有找准定位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第三个脑洞:比特化脑洞问: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果没有能力快速变化,是不是一定会被淘汰?面对“互联网革命”,根本不需要转型,所有企业都变成了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已经是不可能回避的基础设施。只要你握住比特世界的赋能之手,就能获得互联网基因,再无转型焦虑。跟不上时代变化会不会被淘汰?在比特化的世界,你只要做最好的自己,什么都不用担心。这就是罗振宇在2017年开的第三个脑洞——比特化脑洞。补充书单:《景观社会》&居伊·德波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堆积”,处处都能看到有意识的表演、作秀,被展现出来的景观、可视的景观及其建构起的视觉体制正不断将我们吞噬&&第四个脑洞:拔河脑洞问:中国人口太多,资源太少,会不会遇到增长的天花板?思考今天中国,不能局限于自身,还要放眼全球。世界,已经不再只是国与国的,逐渐变成了由供应链连通的网络。与全世界25万公里的国境线相比,基础设施的连线更值得惊叹——世界不再是分散平摊的块块,而是连起来的点点和线线,世界越来越像互联网。城市化,其实就是把世界由平摊的面收缩为聚拢的点,然后连成网络。当人口都聚集在城市之后,城市必须要和其他城市连接在一起才能呈现自己的价值。世界已经越来越混为一体,仅在商业世界,就已经有各国千丝万缕的联系。拳击比赛的逻辑正在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你再也找不到具体的敌人。在全球互联互通的大趋势中,中国看到了参与拔河游戏的机会。中国拥有规模优势,就具备了主导权。如果打开拔河脑洞,你就能看懂——中国增长会不会遭遇天花板?当然不会,因为在拔河游戏的规则之下,在供应链构成的互联互通的世界里,天花板根本不存在。补充书单:《大国大城》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最好诠释&第五个脑洞:终点站脑洞问: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如何?一直以来,中国虽然发展迅猛,但发展模式貌似并不独特。清华大学的魏杰教授说,中国正在启动一次全新的全球化。不论是日本的经验,还是西方的“比较优势理论”,都解释不了现在这个啥都做、啥都行的中国。中国的供应链网络由很多专业化、高密度的小企业形成,既有高度分工带来的效率,又有随时动态重组带来的弹性。规模不再只是规模,规模本身就是能力。这个“终点站脑洞”,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中国是兼具效率和弹性的供应链网络,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不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其中一站,而是终点站。补充书单:《浩荡两千年》《跌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只有看到企业的成长历程,我们才能更好地知道经济的未来何在?&第六个脑洞:枢纽脑洞问:中国能不能营造一个良性的全球空间?“中国一直是世界秩序的自变量。”——只要它变了,系统也随之变化。自变量说明中国的重要性,但还不能说明在全球结构中的位置。这个位置不是争来的,是世界格局演化中逐渐形成的。看一眼这个中国人最喜欢的数字,8,中国在哪儿?就在这个销魂的小蛮腰的部位。西方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经贸循环必须经由中国,中国是全世界的,是全球经济体系的“枢纽”。8的下半部分,是欠发达国家,通过中国这个制造中心,把产品出口到全世界;8的上半部分,是西方发达国家,反过来促进中国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能力。中国不仅向原材料产地国家输出资本和基础设施,向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工业品和创新落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在参与塑造全球秩序。帮助建立秩序,必须把简单的金钱援助,转为具体的经贸过程,这只有中国可以做到。西方通过中国投放秩序,欠发达国家通过中国再分享全球化带来的繁荣。这就是中国的枢纽作用。把视野放大,中国作为超大规模国家,历史上一直在发挥枢纽的作用。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中国都是中介和枢纽。这是中国的历史宿命、时代责任,也是我们的中国式机会。补充书单:《资本》&贡德·弗兰克著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运转的枢纽,曾经是白银,现在是商品,历史从来都没有远去&跨年之后:人生算法在过去一年的最后一天,我们看到了“中国式机会”,但是——能抓住机会的终究是少数人。我们还需要一套人生算法。人生算法不是一把解决所有问题,需要我们具备概率的思维模式,通过不断反馈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罗振宇抛出一个问题——第一个按钮,一百万美元。第二个按钮,50%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50%的机会什么都没有。这两个按钮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当然事实上这个例子挺糟糕,因为明显不现实,两个选择的收益太悬殊了。但是理却是通的。所有真实的人生场景里,我们面对的其实都是第二种选择——任何好事,都只是“可能性”,需要通过努力、实践,还有算法,去逐渐逼近它。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加强它。算法的力量,会给我们足够的回报。2018 年已经开始,大家分头前进,各自启动自己的人生算法。补充书单:《黑匣子思维》 马修·萨伊德著再完美的算法也有出错的可能,错误就是迭代的机会,而从错误中迭代,需要的则是黑匣子思维&希望知识付费的生意在2018年越来越好,因为,知识本来就是应该付费的。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45)
明基BenQ i705 智能家用投影机
Gowild狗尾草 公子小白成长版2 儿童智能教育机器人
微星Vigor GK50 RGB电竞机械键盘
心想 智能胶囊咖啡机
德国美诺Miele Blizzard CX1 Excellence尘桶式吸尘器
【轻众测】网易美学大牌惊喜盒
鹿客 智能指纹锁Classic
360手机 N7
西门子 西睿空气检测仪
Coway AP-1515H 空气净化器
美的 EVA 免安装洗碗机
三星(SAMSUNG)70A 55英寸 AI人工智能电视机
ILIFE智意天耀X800视觉导航扫地机器人
赞402评论204
赞126评论61
赞138评论121
赞816评论414
赞684评论317
赞602评论327
赞600评论345
赞546评论24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商税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