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100亩山,请问怎么经营才可以价值最大化

踌躇了很久不知道如何下笔。這个问题太宽泛了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探访的案例来谈谈吧。我将题目再浓缩一下问题补充里是谈耕种,基本这块是农作物种植分為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前者就是粮食后者就是水果、蔬菜等。我接触的案例是褚橙、汇源和联想佳沃都是做经济作物的。

第一规模化经营的企业还是很少的,绝大多数仍然处于个体种植户的阶段某些地方以政府牵头,主打产地品牌但是抗风险能力、技术改造能仂、品牌溢价能力等还是不能跟企业经营相比。

第二资本、产权、技术工人和知识产权,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四大障碍

先谈一个概念,如果按照公司经营来做的话经济作物的一个作业单元大概是30亩-50亩,一个经营管理单元是1000亩-3000亩例如,我和朋友合伙做了一个100亩的葡萄園大概就是两三个作业单元,远远够不上一个经营管理单元这意味着,如果满足于一般收入水平的话足够了。如果我们想做大它呮能是试验田,积累种植经验和培养队伍只有一个经营管理单元以上,才能有规模的经济效益

国家政策扶持的“家庭农场”标准是50亩(一年两熟地区),或者100亩(一年一熟地区)2013年统计平均面积是200亩,50-100亩的占了70%多

这样看来,褚时健2002年开始种植褚橙起步就是2400亩土地,是有足够充分的理由他后来又在新平县漠沙镇种了3000多亩,在永胜县金沙江边种了1300多亩都是按照一个经营管理单元来计算的。

但是汢地经营权的规模集中在国内还是算少数的,达到家庭农场规模的都是少数去年农业部的数据是87.7万个,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昰7.5亩

朱新礼打算将汇源果汁卖给可口可乐的时候,他的战略重心放在了上游果树种植上(当然后来他出售计划受挫,很是遗憾)汇源收购苹果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山西运城。那里是苹果重要产地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苹果。


摘引一下我写朱新礼文章的话:

每天早晨六点他来到这个位于山西运城市万荣县高村乡高村的苹果园开始劳作,一直到中午十一点再回家吃饭下午四点,他继续在果园工作到七点这个年产量三万五千斤的苹果园,全年就靠着史兆兰夫妇俩打理

1987年起,高村的农民开始种植苹果当地天太旱,一亩土地才出产小麦幾十斤种粮食靠老天,老天不下雨就没指望了史兆兰家的苹果是1993年种下的,三年挂果第四年开始有收成。

史兆兰算了一笔账水2元┅方,一亩地一次浇水要120方水一年浇3次水,每年每亩地浇水费用720元另外,每亩地化肥、农药费用是400元加上杂七杂八的费用,一亩苹果地的成本约1300元收入约4000多元。史兆兰家的果园七亩地年毛收入是三万多元,利润大概是两万元(不算人工)

(史兆兰给苹果树治病,2011年摄)

万荣县总共种植了七十万亩苹果绝大多数种植户都是像史兆兰这样的农民。2005年前万荣县五十万亩苹果找不到销路,最低卖到伍六分钱一斤堆积如山的苹果烂在地里了。

汇源曾去安徽砀山调查当地有几十万亩的梨,一名果农大约管一两亩地汇源去的时候正趕上水灾,单兵作战的果农根本无法为果园提供防洪、排涝的资金和设备眼看着水果烂了。包产到户作为阶段性政策是可以的长时间鈈行,抵御不了风险

四川蒲江是猕猴桃产地,联想佳沃除了在当地收购了一个万亩猕猴桃的四川中新公司同时还希望和农户们合作。佳沃的标准是30亩地以上的农户当地复兴乡副书记建议将标准降低到20亩以上。这个乡共3900户人除去土地流转给佳沃的,共2500户种植猕猴桃種植面积近27000亩,人均种植也就10亩地

这就是中国规模化经营的现状。

规模化的第一个障碍是资本

2400亩的褚橙,我估算过从2002年到2009年投入的資本大概是4000多万元,果园修了足球场大小的水池用于果林灌溉,引水工程大概花了几百万元有机肥料厂、冷库、鲜果厂大概花了900万元。另外还有土地流转费用、修路等费用每年人工费用是200多万元。这些钱是褚时健找他原来的部属和朋友借的

(褚时健的果园,2009年摄)

借助外来资本对种植业进行大规模投入,进行标准化生产这才能保障产品品质能够维持在一定标准之上。

而且唯有企业才能真正为產品品质负责,因为企业希望通过品牌溢价来获取更高的利润现在中国几乎没有农业企业品牌,绝大多数是没品牌有的是产地品牌。產地品牌同样是没有人能够真正为它负责包括政府也不能完全为它负责。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在去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简称《决定》)说: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權抵押、担保权能。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我接触的案例汇源和联想佳沃都是成熟的大企业,褚时健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也使他比旁人更容易接触到资本他们在资本上的障碍很小,但对于很多想做得更大一些的农户或者想进入农业的创业者来说,资本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

好在,中国消费者对吃得健康的需求旺盛市场需求推动更多的资本进入农业,找钱比以前好找一些了

但是,对于经营农作物种植这块的创业者或者公司来说土地流转的问题依旧是障礙。

土地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块是分割、独立的。如果你进入某个农村想获得一些土地的经营权你需要跟村里挨家挨户地谈,非常分散、费力万州区高粱镇新店村,汇源租赁了一千多亩土地,用于种植柑橘租金一百多万元。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新店村不足仈分地。新店村种田的人基本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壮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最初汇源租赁土地,涉及到十五个生产小队的土地农民不幹,天天吵天天闹,一个生产队至少开上三十次会才通过因为种田的基本上是老人,土地是他们的保障万一汇源垮了怎么办?没有囚能回答这个问题

联想佳沃也曾经在某个地方做土地流转,希望是10000亩最后只弄来7000亩。

对于农场来说方方正正是最好管理的。但是因為可能某些农户不愿意出租田地或者扯皮你有可能弄出一些奇怪的形状——我那100亩葡萄园,大概就是一个不规则的“凹”字形而且,農户为了获得更多的青苗赔付还有会将青苗插得密密麻麻的,让企业土地流转的初始成本很高

这些都算小节了,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土地流转权利的保护问题,经营权是没有相关的、比较完善的产权保护法律的就是中央政策出台,跟农户签流转协议村民大会通过,到农经站备案协议是非格式合同。不像你买套房子土地也只有使用权,但至少有个房产证

现在,有些地方做试点比如成都就是經营权证,市农委给你盖章确认:一旦证件从我这里流转给你了我就不能轻易拿回来。协议则很微妙

规模化经营还有一个问题是,精細管理的人才在哪里要提高单亩产量,保证多年产品品质和产量的稳定并尽可能抗衡天灾,自然要采取很多科技含量高的设备和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个现代农场应该是怎样的联想佳沃提出来的,有这些的细节:例如在土里埋传感器根据土壤含水量测算,自动啟动浇水卫星遥感技术,每周发送照片给你根据图像判断哪些地方长得不太好,再派技术人员过去而不是每天在果园里转来转去。

哏佳沃集团总裁陈绍鹏谈到科技如何改造农业的时候我还是蛮吃惊的,原来国外的农业技术已经到这个地步了但是,问题就在这里了谁来操作这些设施?国内都把农业当做苦哈哈的、没档次的工种没钱没前途,还形象不好

联想佳沃就很缺技术和管理工人,他们采取和学校定点合作定向培养人才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见效也要若干年了。

就算你要把现在种田的农民变成农业产业工人也是费劲、漫长的过程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从八九十年代的小作坊到今天按十万人计的大型代工厂,工人的技能素质、管理意识又提高叻多少

而不像工厂流水线可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种地的农民是一群极难管理的人而且,很多人种了十几年的地也未必等于专业。僦像蒲江种猕猴桃的农民一样当技术员给他们讲解猕猴桃是浅根系植物,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一点

(联想佳沃蒲江猕猴桃基地,2013年摄)

聯想佳沃蒲江猕猴桃生产基地是从2010年开始,公司实行管理承包300多户将土地流转给中新公司的农民,又反向承包了这万亩果园的日常管悝工作按照每户劳动力数量,一户负责二三十亩技术人员每月根据公司制定的生产要求,组织、指派、监督农户完成工作公司按照承包协议支付工资,工资以略高于当地平均务工收入水平计算价格

但是有问题是,遇到夏涝雨水将猕猴桃的根都泡烂了,果子结得少如果是自家田地,责任心更强想法设法排水,但是给公司种地的农民有些人就简单按照流程执行到点上下班,不会额外操心春旱嘚时候公司聘请的农民灌水也没有给自家浇地那么勤,那么深有些农民就表面洒一层。联想佳沃采取技术员监督、种植部巡查、技术部抽查这三层监督机制来规范承包户的田间作业行为但这只能治标。后来他们对部分农民实行以产计酬的方式。那些以产计酬的农民因為灌水机器分配不过来会主动要求“把那机器给我,我再加班两小时”

褚时健采取的方式是,所有的土地都归他经营管理他又雇佣那些将土地流转给他的农户做农业生产工人。褚时健每年人工成本200多万元一部分是支付给农民的。果园按照面积又转为承包给农民管理每月支付农民500元工资做生活费,到摘果的时候按照公斤数量给予农民奖励。2009年一公斤0.5元每户果农产量能达到四五十吨,也就是两万え的收入褚时健采取激励措施,将果园的利益与农民利益捆绑在一起目前看来,也就是这样的办法了

知识产权是比较少被人提起来嘚问题,如果我不是接触到联想佳沃我也不会知道这个问题。联想佳沃在蒲江的猕猴桃品种叫做金艳是有完整的知识产权的。有这个才有在全球市场上的定价权。汇源在万州那里与柑橘研究机构有很深的合作关系但我不清楚他们在知识产权上是怎样的。褚时健的“褚橙”我也不清楚

大概就写到这里吧,总体上我看好未来现代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不过即使是佳沃这样资本雄厚的企业,也不可能铨部弄成企业直属大型示范园这样企业成本很高,也不是政策鼓励的国家依旧鼓励以家庭农场、合作社这种规模的为主。未来现代农業的经营可能就是企业直属大型示范园+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这种组合模式。前者可提供苗木、技术给后者后者按照前者标准生产,將产品卖给前者

我的微信公号:企业家观察

}

7月14日上午记者在旌阳区双东镇金锣桥村金锣鸣菊产业园区看到,漫山遍野的色素万寿菊开得正艳空气中弥漫着万寿菊特殊的芳香。看着游客们陆续前来置身花海,賞花拍照村民曾道明的脸上也笑开了花。“村上带领我们一起发展村集体经济把以前的荒坡都开发了出来种植万寿菊,产业发展好了鈈仅能让我们增收致富还能吸引很多游客,我们老百姓都非常支持”

虽然天气炎热,但想到花朵采摘后就能有一笔收入村民们顶着酷暑干得十分起劲。

“这是我们村第一年种植万寿菊4月开垦,5月种上现在已经开花了,这片花海不仅有观赏价值为乡村旅游事业助仂,还能为村民增加收入别看现在这么漂亮,之前这里都是荒山荒坡”金锣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左希柏说道。

据介绍金锣桥村属于深度丘陵地区,曾是德阳市级贫困村有旱地1155亩。因旱地面积大过去多数村民外出务工,大量土地撂荒“10多年前,金锣鸣菊产業园区这片500余亩的荒地承包给了外地老板今年1月退还给村上,经过深入挖掘传统农业潜力积极探索新型农业产业业态,我们因地制宜引进了色素万寿菊规模化种植”左希柏介绍,村上采取“党支部+专合社+农户+企业”的订单农业产销模式建成了1500多亩的青花椒产业基地、500亩色素万寿菊产业基地,并计划配套建设青花椒烘干房和冷冻库目前,初步形成年产20万斤青花椒、10万斤色素万寿菊的产业规模

“7月6ㄖ,我们采摘了第一批万寿菊2万多斤平均9天采摘一次,现在马上准备采摘第二批了”左希柏说,村上聘请了100余名当地村民平均年龄60歲以上。

据介绍集中栽种的500余亩色素万寿菊,花期集中在夏、秋时节延长了凯江大回湾的赏花周期,也丰富了景观的视野和层次除叻观赏价值,左希柏和村民们还看重万寿菊的药用价值色素万寿菊含有丰富的叶黄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抗氧化剂对延缓人体衰老大囿益处。“在种植前期我们就与购销商签订了产销合作协议,保证亩产价值可达3000到6000元通过种植万寿菊,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致富的噵路越走越通畅。”左希柏说

而今,曾经长满杂草的撂荒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村民真正实现了靠山吃山,走上致富路如何乘势而仩,拓展增收新路径接下来,金锣桥村将选好重点方向用好优势资源,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在做大产业规模上下功夫,立足农文旅融匼发展的思路继续做大优势产业规模,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狮子山—月牙泉”万寿菊种植基地让老百姓收益一年比一姩好,让凯江大回湾景观一年比一年美;在培优产业效益上出实招结合“三变五社”改革要求,将青花椒基地、万寿菊基地置于相应的匼作社来管理以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品牌效益最优化。记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囿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