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旺乡镇实事助学基金会会建设发起设想与思考管理

  建一片生态田园,保一方绿水青山,  走一条城乡互动新路,写一曲人类生活新篇  ——关于在水铁村建立新型生态农业合作社,  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实验和示范的设想  内容提要  本文的主题是对在一个特定的村庄建设生态农业生产园区和生态养生园区进行探讨。  这个村庄是文昌市昌洒镇水铁村。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内容提要  这里说的是用一个城乡合作社,建立一片生态农业基地,从而形成城市和乡村间的互哺,进而改变无机农业发展轨道的想法。愿以此文作引玉之砖。  —— 笔者  梁晓东  一、   背景  民以食为天。  今天,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每个人都不能不感受到这句古训的分量。  食品安全问题,近涉个人安危,远关民族存亡。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忽悠。  我们面对的被污染食品来自三个方面:严重污染的生产环境;以石化工业为主要支  撑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以“分子生物科学”的名义进行的转基因制种。  一边是市民不知道吃什么好还不得不硬着头皮纠结地吃,另一边是农民自己吃的不  卖,卖的不吃;一边是土壤酸化板结、病虫的耐药性提高,化肥和化学农药投入的边际效益直线下降;一边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变本加厉扩大化学品投入,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这种局面已经到了难以为继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能否改变?  这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课题,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我们看到,正是在无机农业领先的国度内,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绿色食品在被越  来越多地摆上人们的餐桌。即使是在我国,也开始出现了希望的火花。  在这个问题上,海南是幸运的。因为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海南被保留成了中国东南  半壁江山中硕果仅存的最适合生态农业发展的净土。  在这里,尤其是在中部山区,更加具备后发优势。原因有二:被化学污染的程度更轻、少数民族兄弟更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走的治富之路。
  二、   概念与模式  何谓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的生产管理办法、促进和提高生态多样性、生物周期和土壤生物周期来进行的农业活动。有机农业以最低成本的关闭农业投入(off-farm input)和管理办法来恢复、维持和提高生态的平衡。(低成本关闭农业投入是指尽量使用农场中现有的材料,只购买小量农场以外的必需的材料的农业运作)。   欧美对有机农业食品生产和饲养的要求大致相同,美国农业部(USDA)国立有机标准管理局(NOSB)对有机农业的要求 :   - 不使用合成农药   - 不使用生长激素   - 不使用抗生素、   - 不使用任何转基因技术、   - 不使用化肥和不使用下水道污泥   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经过数年的讨论,给有机农业下的定义是:  有机农业是一种生产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保持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的可持续性。  有机农业依赖于生态的过程、生物多样性和循环,因地制宜,而非使用达到相反效果的投入品。有机农业结合了传统、创新和科技三方面内容,让加入的人都能分享环境、公平的关系、良好的生计的益处。  直白点说,就是用(相对)干净的土和水,用生物肥料和非化学的植保技术,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产品生产。在整个过程中排斥化学品对动植物体的介入。  从表面看,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很像是对传统农业的回归。其实,它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进步,不是倒退。  从收集到的资料看,目前国内从事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 企业直接经营型  企业从农民手里租地,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组织生产和销售。  这种方式的优势主要是生产过程管理规范,产品质量更有保证,便于创造品牌。  它的劣势在于:(1)与农民争地,对于农村本土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帮助不大;(2)难以复制。从根本上说,生态农业的特性和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企业发展要求是一个悖论:作为资本的载体,企业的本能是要做大做强和专业化生产;而作为生态农业的灵魂却是因地制宜和保持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点就从根本上限制了企业的规模。  2、城乡互动型  农民成立专业生产合作社,吸引市民投资建立自己的“市民农园”或交付预定金,实现以销定产,产品直供。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1)充分调动了市民和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满足了市民对食品安全要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2)增加了市民和农民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3)进入门槛较低,便于起步。  它的劣势主要在于:由于它的自发性、随意性,和资金投入较少,管理和生产中往往缺少必要的规范。而这种缺失常常是导致合作成员间发生猜疑、矛盾,乃至不欢而散的原因。  3、 新市场集合型  这种方式不直接介入生产,而是通过搭建独立于传统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之外的一  个具有交易功能的平台的方式来撮合生产者和消费者,从而达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目的。  这里所说的平台是有不同表现形式的,可以是一个不定期举办的市集,可以是一个经营有机食品的餐厅兼配送,可以是一个同时具备产销见面功能的沙龙聚会,也可以只是一个网站。  这种方式对于推广有机食品具有公开性和放大效应的优势。它的劣势也同样缘于此,因为缺乏对生产环节的有效监控和把握,很难对参与交易的产品品质提出任何承诺。
  三、  组织  这是一篇大文章,当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  1、 目的  大目标——生产中国最优质的有机食品。  高起点——慎选基地、广纳良言、认真实验、精细核算。  可持续——维护环境、确立规范、建设品牌、培训骨干。  可复制——以品牌和生产规范为纽带,以合作社联社的形式将生产模式向周边农村拓展,集中收购、专卖直销,最终形成区域性生产基地。  2、 发起    社团发起——由社会团体发起的好处是兼具社会亲和力和公信力  公民参与——部分城市公民和拟选基地的部分农村公民  纵观国内外的经验,生态农业的起步,无不是先从熟人圈子,或社区的小范围开始的。究其根本原因,只有两个字——信任。  两方面参与者的数量可以大致决定示范基地初期的的土地规模和市场规模。  3、 组织形式  合作经营——所有参与者成立一个合作社,按章程经营  企业管理——基地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实行适合农业特点的企业化操作
  四、  一般性可行性分析  1、 市场  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  在生活中,除了本文前面提到的几种模式外,我们在传统市场里也不难发现各类  有机农产品的身影。还有少数机构自己办有机农产品农场实现部分自给自足。  在现实的市场里,有机产品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规范和社会监督,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消费者的热情很难发挥。在这里,有必要重温一点经济学的常识,市场经济的前提什么?是参与交易者的独立和彼此间的信任。没有这两点的交易,只能是山寨版的市场经济。  所以,我们说,有机农产品市场既是一个现实的市场,更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潜在市场。毋庸赘言,消费者支付能力的分层和觉悟是这个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基本依据。这也是我们这个项目的机遇所在。  如何开发和完善这个市场?  核心是重新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而任何信任的产生,无不源于沟通、理解、参与和必要的监督。  这就是我们提出要通过建立合作社的形式来组织生产和销售的原因。  因为在这里,所有的成员都程度不同地兼具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  在这里,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和监督从生产计划的制定,到技术措施的选择,直到全部的生产和销售过程。  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所有成员的物质利益连接和对风险的共同承担。  从一个合作社起步,去历史性地开发一个大市场,去转变农业的发展轨道,从而拯救地球。  开玩笑?不!因为我们不过是在拯救自己。  2、 技术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统一体。这个根本特点决定了它  的组织必须要因地制宜。在没有确定生产场所前,这里只能做一般原则性论述。  (1) 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确定基地和项目时,必须充分了解该地区以及其周边的气候环境和生物种类、  可能的污染因素等基本情况和数据,并以此作为制定自己选择生产项目的依据。  在确定种养项目时,应该最大限度地选择有市场前景的当地原生的动植物种类。  (2) 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原则  这既是传统农业的特点,也是生态农业的基本要求。  (3) 现代技术与传统耕作方式结合的原则  所谓的现代农业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改造了传统农业:用化肥、农药等外来的能量投入特定区域以提高特定生物品种的产量;用机械或电力驱动的农机具以取代人力、畜力,提高工效、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用生物遗传技术培育出抗逆性更强的高产动植物品种以提高产量和减轻农业劳动强度。  生态农业要排斥的并不是所有的现代农业技术。它针对的主要是化学化、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和转基因食品。所以,虽然看起来,生态农业好象是对传统农业的回归,但是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4) 适度规模的原则  由于种种已知和未知的原因,我国现在的农田是高度分散的。一块巴掌大的土地  要全村人分享;一户人家不到三亩田却散在十几甚至几十块地头。这种人为地割裂了人地关系的土地使用情况,加上日益扩大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理所当然地造成了农民普遍厌恶农业、甚至土地丢荒的状况。而今天,即使是没有什么学历的人也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土地是有生命的,土地需要养护。  通过建立合作社,对分散的土地适当集中整理,重新培育农民和土地的感情,不仅是生态农业的需要,也是保护国家耕地的迫切要求。  (5) 充分利用外部智力的原则  有人说,现在五十岁以下的农民,离开化肥和农药、激素,已经不会种田了。推  而广之,那些相关的农技人员,情况也未必不是这样。这要求,合作社必须更认真地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更广泛吸取社会的营养。
  3、 生产管理  合作社的生产管理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1) 实现劳动者的利益和劳动效果,即最终产品的质量与数量挂钩。  (2) 保证现场指挥者的随机决策权。  在上述前提下,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组织。(本文略)  (1) 统一规划  (2) 专业分工  (3) 项目核算  (4) 适时承包  (5) 全程监督  4、 风险应对  任何经济活动都不能排除市场风险。农业则除了市场风险外还要面对自然的考验。  (1)市场风险  合作社的产品属于刚性需求范围,而且城市社员本身已经提供了基本的市场需求,  因此,一般不会产生绝对的供大于求的状况。  这里的市场风险主要会由以下两个因素造成:首先是成本过高导致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其次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质疑。  应对的办法主要还是坚持两点:首先是坚持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其次是坚持不盲目扩张的原则,尽量做到以销定产。  (3)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也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一般气候因素和病虫害集中爆发造成的减产和绝产。其次,是因为试验新  的作物和耕作方法造成的减产和绝收。  应对的办法主要有:科学安排种养比例,特别是种植作物要合理搭配,以增强合  作社整体的抗逆性;对新作物要坚持先试种,再扩大的原则,避免盲目性。  除上述各点外,应对风险最根本的是:参与者要建立风险意识,和从开始就要建立必要的风险基金。
  五、 对合作社组织框架和经营的初步构想  1、 宗旨  建立生态农业合作社,实现城乡互哺,救人救己的目的。合作社是一个社会企业。  2、 社员  凡是认同宗旨,愿意承担风险,并具备独立行为能力的城乡公民均可成为社员。  社员分类为普通社员和消费社员两种。分述如下:  (1) 普通社员  普通社员是合作社的股东。其对合作社投入的资金属于股金性质。因此,其权利  义务与一般的股东相同。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有普通社员要对参与合作社的活动做出相应承诺。  合作社的股金募集采用一人一股,等额投资的方式。因此,普通社员享有平等权利。  (2) 消费社员  消费社员对合作社的投入资金规模小于普通社员,其所投资金的性质相当于对合  作社当年产品支付的预定金。一般按生产年度结算和登记。必要时,经双方协商,可以提前或顺延。  消费社员的权益保障是:有权了解合作社的全部经营情况,选举代表参与合作社  的监事会(消费社员代表在监事会的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提出批评和建议。消费社员享有按照优惠价格获得合作社产品的优先权。  消费社员可能要面对的风险主要是:所获得的产品价格高于预期、品种变更、交货期变更等。
  (3)管理机构  (1) 社员全体会议  社员全体会议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社员组成。  社员全体会议的职责是:讨论通过或修改合作社章程;推选和罢免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和  监事会成员;决定合作社专兼职工作人员的报酬标准;决定涉及合作社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消费社员只参与推选监事会部分成员,对其它事项没有投票权)。  社员全体会议的决定,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生效。  社员全体会议采用定期召开,或经三分之一普通社员联合提议而临时召开。召开的方式  可以采用一般会议方式,也可以采用通讯方式。  (2) 监事会  合作社不设立董事会,而是通过加强监事会职权的方式,代表全体社员对合作社的日常  经营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  监事会的权力是:听取管委会的工作报告;对合作社的生产、销售、人事、财务等方面  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于自己发现的合作社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而又无法与管委会协调解决的,有权向全体社员报告或要求召开临时社员会议;对于自己发现的明显严重损害合作社利益的内部行为,有权中止损害。  监事会成员由普通社员和消费社员在全体社员会议上推选产生。其构成比例为普通社员占三分之二,消费社员占三分之一。也可以从合作社外聘请义务的独立监事。  监事会设主任一名,由普通社员代表担任;副主任一或二名,由消费社员和独立监事担任。  (3) 管理委员会(管委会)  管委会根据合作社章程和全体社员会议的决定负责合作社的全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并接受社员会议和监事会的监督。  管委会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委员若干名。管委会主任由社员全体会议推选产生。副主任和委员由主任提名,由社员全体会议审核通过产生。  (4) 业务部门设置与分工  合作社根据需要,在管委会下设置若干业务部门。分述如下:  生产部:负责合作社日常生产管理。根据需要,下设若干项目区、作业组。  社员部:保持与社员联系,组织社员和志愿者到合作社开展互动活动,配送产品,对外公关,发展新社员,开拓新的消费区域。  技术信息部:收集技术和市场信息,组织小型种养实验,协助生产部建立和完善生产日志和技术数据整理工作,制定成熟项目的生产规范,对外技术推广和服务。  财务部:实现分项目核算和统计,有效的财务监督,对外融资,实物库管。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设立养生园区管理部,负责管理养生园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经  营管理。  为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原则,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可以实行兼职化。例如,管委会主任可以兼生产部长;其他部长同时也是管委会的成员等。
  结束语  环境安全、食品安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给失血的农村回哺、让淤阻的城市恢复活力……很难说,这些问题哪个更紧迫。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微观的“包产到户”点亮了第一支蜡烛,从而拉开了中国改革中兴的帷幕。  今天,当我们面对上面那些似乎已经结成了死结的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不回到改革的原点上去想想办法呢?  此文在写作过程中,笔者曾先后与很多同志做过程度不同的交流并深受启发或得到支持。  他们是王旭、符策勇、王雄、朱仁德、陈水雄、杨勋、谢扬、董建中、詹长智、夏鲁平、程方遒、汪海鸥、肖日新、陈贻诵、刘国民、刘小勇、范南虹、王建仁、陈涛、史丰纯、邢福宽、符传贵、张春普、郑重、周伟。  在此特别说明并致谢。  梁晓东  2011年12月1日 海口
  同意,加十分楼主太有才
  真的不错,下了不少功夫,支持!!  近日有机会一定去看一看。  请在这个立论中的滚动发展方式上,能否对周边,对其他地区有没有借鉴作用,如何扩大等等方面再细化一下。  我是做实际操作工作的,对于全国的生态农业有一点点了解,真的希望这种方式在南方能够落地,虽然不同于CSA模式,但同样是一种有益的创新,但希望这种创新是开放的。
  hen hao
  生态农业的三个重建:生产方式、消费信心和销售渠道,最重要的是重建消费者对于生态农产品的信心,但这个并没有捷径,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做好产品、服务、宣传、推广,通过口碑建立品牌,逐步让消费者接受和认可.
  做生态农业有三个重建:生产方式、消费信心和销售渠道。  第一个是重建生产方式,提倡生态、安全、健康;  第二点是重建消费者的信任,这要靠我们一点一点积累;  第三点是要重建我们的销售渠道,让我们的产品更顺畅的进入到城市里来,让农民的利润也更高一点。
  推荐一本书:塩见直纪《半農半X的生活》  “半农半X”这个新词,是我航行在二十一世纪的小小竹筏。我直觉地认为,或许有人正在某处等着这竹筏经过呢。——塩见直纪   前言:为什么要提倡半农半X呢?   夏目漱石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则天去私”,意即屏除人类私心,回归到公平的天地之心,也就是顺从自然的人生观。   虽然这个境界教人望尘莫及,但假使在我短短的人生中,也有个最高思想的话,那就是“半农半X”了吧!   现今社会面临着种种问题,包括环境(各种污染、温室效应)、食物(安全性、粮食自给率)、心灵(人生意义的丧失、物质享乐主义)、教育(科学、感性、生存力)、医疗设施与社会福利(社会文明病、高龄社会的看护),以及社会不安定性(经济萎缩、失业)等等。如果有人问我,该如何在这样的时代生存下去,那么,我会回答:“半农半X的生活将会是最理想的。”   以自己为主角的新生活   一九九五年,“半农半X”的理念开始酝酿成形:顺从天意经营简单的生活,并将上天赋予的才能活用于社会。   从小规模的农业中获取自给自足的粮食,用简单的生活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同时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理想,更积极地与社会保持联系。顺从天意的生活,指的是脱离大量的生产、输送、消费与废弃,觉知到循环式社会形态的重要性;而天赋则代表了每个人所拥有的特质、专长与才华。   如果能在自己喜爱的、理想的工作上,增添造福他人、使双方幸福的公益价值,那将会更加美好。   我所居住的京都市绫部市,呈现着各种“半农半X”的样貌:热爱电影的字幕翻译人员,运用自己的语言专长教导地方上的孩子英文;从事创作的艺术工作者,以多彩多姿的作品为地方带来一片新气象;而关怀环境问题的人,则从事于环保有关的工作。   纵使个人的力量微薄,也要不断地摸索展现自我的生活方式,使个人与社会协调、整合,共创更美好的未来。我相信,在各位所居住的城镇里,只要用心寻找,一定也会发现有许多人正过着以自己为主角的新生活。   两大条件需同时具备   居住在屋久岛的作家兼翻译家星川淳先生,在著作中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为“半农半著”(以天然生活为基础,透过写作向社会发表启发性的文章),激发了我“半农半X”的构想。   就是这个!我直觉地认为,这将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生活方式、人生之道的典范之一。   星川淳是第一位将詹姆斯·洛夫洛克的《地球女神盖娅假说》等新时代的思想,引进日本的作家;著作、翻译的作品约有六十多本,兼具翻译与写作两项优异、难得的才华。我反问自己是否也拥有某种特长,然而却发现自己其实平庸无才。   或许,每个人都还在寻找自己的“X”(未知的才能)吧。某天,我试着用“X”取代“半农半著”的“著”,结果就产生了“半农半X”。   渐渐地,我开始思考,也许这就是可以让每个人解决种种社会问题,且积极身体力行的生活公式之一。   我逐渐确信,为了在这艰困的时代永续地生存下去,“小规模的农业”与活用于社会的天赋——“X”是必须同时具备的两大条件。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写过一句话:“心灵出海航行时,新的语言将是乘风破浪的木筏。”出海航行需要新的语言及新的观念。当务之急便是创造新观念,改变旧意识、行为、生活方式与人生之道。   例如数年前,农山渔村文化协会所发行的《退休归农》(增刊现代农业杂志特刊的标题)引起了巨大的回响,还有源自意大利的“慢食运动”新思潮、日本所推广的“地产地消”观念,全是划向二十一世纪大海的木筏,为许多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也凝聚成一股打造新社会形态的力量。   “半农半X”将创造出永续可能、魅力无穷的多元社会,也是送给后代子孙作为人生贺礼的“付出文化”。   在“各展所长的社会”当中,我相信人人都有可能以顺从天意、永续型的简单生活为基础,活用天赋为社会贡献;一面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一面实践个人的社会使命。   我的人生有了改变的可能。   “半农半X”这个新词,是我航行在二十一世纪的小小竹筏。我直觉地认为,或许有人正在某处等着这竹筏经过呢。   “半农半X”的理念经过许多人的灌溉,正逐渐成长、茁壮。对于它能否成为未来潮流的关键词,我则是乐观其成。   无论是谁,每个人都一定拥有自己独特的“X”。   我们虽面临着堆积如山的难题,但是,只要懂得知足,为共同利益一起发挥个人的“X”,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打造这世代的幸福未来,也一定可以为下一代创造出多样化、永续循环的社会。   而实现永续型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开始小规模的农家生活,展现每个人的“X(志向)”。   我企盼,透过每个人“X”的统合共创,充满希望与梦想的理想社会很快就会到来。   二零零三年七月七夕前   半农半X研究所代表 塩见直纪
  [url=http://ishare.iask.sina.com.cn/f/.html?w=MTkzNDU0NjI4NA%3D%3D]半农半X的生活.pdf[/url]   这里可以下载
  海南餐桌自救公社QQ群
  ?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餐桌自救行动 少数人自供蔬菜   ? 餐桌自救行动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餐桌?   不管是“自供运动”,还是发展到高级层次的IP模式或者FOP标签,都需要通过消费者增加开销来获得“放心食品”。从社会成本来说,这是不必要的浪费。  凌晨3点,广西柳州郊区农户吴伯,已经起床准备做他的土法腐竹了。算好这天有大太阳,晾晚了错过日出可不行。年底最后一批腐竹,城里人要用来做年夜饭,更不能马虎。  上午10点,住在北京退休社区的刘建华,盘点着今年自己在楼盘租来的菜地里的开支,一年租地300元,肥料100元左右,种子工具50元左右,加起来成本大概是500元。而他所收获的菜,加起来至少也值1000元,感到挺满足。  下午3点。因为是周五,“有机生活主妇团购”的发起人之一刘宇?都会很忙,在北京回龙观小区内的一间小房子里,她们几个组织者一起把农场送来的新鲜蔬菜、鸡蛋、牛奶、肉类等按照订单分门别类,下午3点以后就陆续有上百个妈妈过来取菜。  下午5点。珠三角地区某五金厂员工梁初元循例在下班前浏览了一下单位内部网的公告,看看单位特供农场有没有送菜过来卖,趁过年前多买些新鲜菜,存着也好。  晚7点。广州人盛旭拎着油盐酱醋外加方便面巧克力等食品乘坐广九直通车回到家,这已经是他当月第二次去香港了。从2007年开始,盛旭几乎每隔两周就会去一次香港,买吃的、买药、买日用品。  为了吃上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健康放心的食品,这拨儿想生活得更好的城市中坚阶层早就动了起来。他们有的单打独斗,自己种菜养鸡自给自足;有的拉帮结盟,跟放心农场或农户结对搞特供专卖。  当食品安全问题一时无法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得以解决的时候,这种自下而起的餐桌自救行动虽然有“增加个人开销浪费社会资源”之虑,但总算是应对每况愈下的食品安全状况的一股正面力量。  而且,台湾的经验也让我们生出希望:一旦食品安全事件越过民众的心理底线,这种从社会中坚阶层掀起的自救行动,很有可能催生出非营利性质的监督机制出现。
  台湾有一群人  默默用心关注我们生长的这块土地  对他们而言。。。。  爱自己、爱地球、从天然食物开始  只是一种  对生活的反省  16個充滿 樂活與愛 的人生故事  對生命、他人、大地滿懷感恩  (一)  陳文連  台灣第一位以稻鴨共生法成功培育出有機米的農民  他所種出來的米,不僅被大直明水路上豪宅社區聯合指定購買,連礁溪老爺大酒店也愛用。他重現老祖宗的智慧,以稻鴨兵團打造全新的有機生態農業。  稻鴨共生生態農法,是利用鴨子愛玩與雜食的天性來去除稻田的害蟲與雜草,捨棄農藥與除草劑;且因為鴨子適度地「搞破壞」,反而幫助秧苗淘汰老根長出新根,水稻更加強健茁壯。 等稻子成熟,鴨子的羽翼也豐了,肉質更因為運動量大而特別有彈性。 這就完成了稻、鴨共生的神奇魔法!   
  (二)  阿兜仔的有机蔬菜  一位在台灣住了快40年的加拿大老外。他種的蘿蔓像蔬菜界的名模,個頭高大的白蔥以及外面少見的甜菜、嬰蘿蔔等,都漂亮的不得了。他有一班忠誠的師奶粉絲,每週三都期待他親自送菜來,比拿到先生送的玫瑰花還開心;連病癒後的聖嚴法師,也吃他種的菜來調養身體。他就是以廚餘堆肥來種植有機蔬菜的劉力學(皮耶)。   「我種有機蔬菜,一開始不是為了有機,而是處理廚餘的問題。」劉力學從此展開將廚餘變黑金(有機肥),黑金變有機的種菜人生。 他一分地就使用了70噸的有機肥,有機質高達8%,給了蔬菜這麼多的營養,增強抵抗力,自然可以抵禦蟲害、病害,他說:「如果一棵菜被蟲咬的很慘,表示它很虛弱,如果連自己都沒辦法保護,又怎麼能夠提供營養幫助你的健康呢?」  
  小瓢蟲有機菜  全台第一個通過MOA認證的有機先鋒是位於東勢的小瓢蟲農場,主人巫建旺讓小瓢蟲成為擁有全省200多個會員信賴支持的農場,每週一次宅配直送,提供200多個家庭健康蔬食與營養來源。  走過15年有機栽培歲月,巫建旺認為最重要的並非技術,成敗的關鍵在於心態。   巫建旺認為一定要先放下操控一切的心態,配合生態、季節,保留蟲與雜草的權利,尊重牠在此出生成長的事實,雖然不能完全不防治,但轉對立為共生,往往發現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四)  「乾坤玉荷包」有機荔枝  萬巒「乾坤玉荷包」有機荔枝名氣愈來愈響亮。 每年當荔枝還在抽穗開花時,就已被預訂一空。這高難度有機栽培的美味荔枝,一顆顆都是果園主人王乾坤的掌上珍珠。   王乾坤的名片上印著「專業農民」。 台科大化工系第一屆畢業的他將果園整個環境整理得不僅綠意迷人,更充滿果香誘惑,夢幻得簡直可以拍攝婚紗照。這片令人驚艷的美麗果園,正代表著主人對「專業農民」的尊重與執著。    
  (五)  溪底遙學習農園  塩見直紀寫下《半農半X生活》 書上有這麼一段話:「一定有一種生活,可以不再被時間或金錢逼迫,回歸人類本質。一定有一種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夠貢獻社會。」小非正是在過著這樣的人生!  四年前,溪底遙學習農園在經歷921地震的南投中寮鄉成立,一個來自都市的女孩──馮小非,為了讓中寮的農業與土地重現生機,從寫一封封e-mail請教專家開始,一步步向老天學習,進而引發當地農友一同努力,種植有機柳丁。  如今,溪底遙以對自然友善的方式,生產沒有農藥殘留的柳丁、有機鳳梨、炭火烘焙的龍眼乾、柳丁醋,以及自己種植的木藍製成的天然染液和染織作品,以理念感動消費者。    
  (六)  江醫師 魚鋪子  天母有一家魚鋪,既不開在市場裡,也不賣時下最熱門的黑鮪魚。 這家特別的店就是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所創立的「江醫師の魚鋪子」。  店裡的每一條魚都有自己的身分證,上面記載了產地、養殖戶、檢驗項目、營養成分、解凍與調理方式等等;還必須通過32種抗生素、6種重金屬、人工添加劑以及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檢驗,比衛生署檢驗還要嚴格!  「想吃一條乾淨的魚真的是完全不可能嗎?」 這一問讓江醫師立下決心,為自己、家人和病患找到乾淨無污染的鮮魚。 江醫師說:「其實當醫師和賣魚,對我來說都是偶然,但同樣都是為了追求健康。」魚鋪子的一項創舉,就是為每一條魚製作身分證,讓消費者清楚知道自己所吃下的東西。這不僅是負責任,無形中也教育了消費者,對於自己吃的東西就該如此慎重。    
  (七)  吉品無毒養生蝦  吉品無毒養生蝦,以不投藥飼養為訴求,通過SGS檢驗認證。  上市一年多,會員超過1300多人;二成客源來自網路,四成是上市場買菜的婆婆媽媽,四成則是知名餐飲飯店,其中包括老字號的台南度小月餐廳,以及礁溪老爺大酒店。  發起人白佩玉和劉吉仁,是一對人人稱羨的科技新貴夫妻,四年前「蝦頭蝦腦」下海養蝦,將網路世界豐厚的本益比,投入傳統產業,直到第三年才開始收成販賣。 「我們把心態回歸到一個消費者,想吃到新鮮的蝦子,就當作是為自己養的,而且有機會去分享給別人。」 無毒蝦和一般蝦子的不同,從兩碗煮過蝦的水就看得出來,「我們家的煮蝦水清澈不混濁。」      
  (八)  網室豬  儘管現在家家戶戶不再養豬,豬肉仍是許多家庭最常見的蛋白質來源。當豬肉出現緊急跑馬燈告知的負面報導時,「花蓮縣肉品運銷合作社」裡,不僅生意未受影響,訂購電話還讓人接到手軟。 這裡出產的網室豬、SPF豬已成為一塊消費者信賴安心的金字招牌。這一切得從一名獸醫師─龔文俊投入養豬事業說起。  身為獸醫的龔文俊,深知瘋狂用藥下的豬肉大有問題,心中萌生了「用不一樣方法」養豬的念頭。 他使用紗網阻絕蚊蠅、鳥類侵襲,杜絕日本腦炎和赤痢病媒,並裝置電扇改良通風;豬舍四周有護城河,防貓、鼠、蛇帶進弓蟲病;同時引入大量山泉沖刷排泄物,且設置近30座化糞池,防止污染。這樣隔絕了九種病源,比日本的SPF豬場還多兩種。網室豬的成果,讓龔文俊獲得全國最高榮譽的神農獎!    
  (九)  天然醋  徐蘭香 天然醋的創辦人,1992年隻身帶領新竹關西農民進行環保抗爭行動,史無前例的促使傾倒毒物的農藥廠關閉、違法高球場停建,因而贏得了環保女鬥士的美譽。 打過艱辛的一役,她在台東闢建了「打碗花農場」,選擇另一種長期護土養生的方式──釀醋。  她從躬身從事與鼓勵契作農民實施有機栽種,以及採野菌釀造的過程中,使土地與農村恢復純淨,食品釀製從工業回歸農業本質,同時也讓尋求健康的人,得到真正的營養。 「食物為什麼要在鍋子裡料理呢?應該在田裡面就開始料理才對,自然健康的原味,比什麼高超的廚藝都還好吃。」 「多一個農村,就少一間醫院。其實人吃藥就像土地在吃化學肥料一樣,如果平常多吃自然健康的食物,就不需要醫院的存在。」    
  (十)  三泰有機茶  宜蘭冬山鄉的林文德,是第二代茶園子弟,原本無心從事茶務的他,繞了一圈,終究選擇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從事有機茶作 從玩票實驗到全心投入,三泰有機綠茶和烏龍茶作出了口碑,得到肯定;現在他更希望分享有機經驗,並推動建立生產履歷、ISO9001等現代化管理,讓農業經營走向企業化,展現新風貌。  林文德說,從事有機茶作以來,他深深體認到「土地是自己的,地球卻是大家的」,如何在不破壞環境的原則下,使農業永續經營下去,「實施有機」正是最好的答案。 因為做茶本是看老天吃飯,所以生態、生活、生產、生命是息息相關的,四大領域結合在一起,萬物才能生生不息。     
  (十一)  日月老茶廠  隸屬於台灣農林公司的日月老茶廠,在前董事長夫人莊惠宜的有機栽作帶領下,重新打響了台灣阿薩姆紅茶的名號! 園中來自於印度的阿薩姆茶種,有如佛法牽引一般,莊惠宜說:「在參加禮佛法會的過程中,我看到法會中使用的酥油茶,產生了供養『紅茶』的念頭,心想若是不含農藥的有機紅茶就更好了。」  莊惠宜從小就有一種想法─「有沒有人因為我的存在而獲益,活出生命的價值?」 藉由和土地自然共生共存的有機種茶事業,她果然可以守護更多的生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同時也影響更多的人。 她永遠記得當她把日月紅茶交給師父的那一刻,「師父雙手合十感謝,並不是感謝我的供養,而是感謝我做了護生的事情。」    
  (十二)  樂活玫瑰  「任世上有千萬朵玫瑰,只馴養一朵屬於我的玫瑰」,這是《小王子》感動每一世代讀者的原因。 在南投埔里,一對情侶─章思廣與郭逸萍,同樣選擇了守護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玫瑰。 以無農藥、化肥和除草劑的有機栽種方式,引山泉水灌溉,用愛心、耐心與毅力,使玫瑰成為純淨無毒且秀色可餐的食材,打造了台灣第一座有機栽培的食用玫瑰園。  所有的女孩都希望收到男朋友的玫瑰花,而他卻送我一座玫瑰園,若不是他的堅持,我可能早就放棄了!」 郭逸萍看著一旁的章思廣靦腆地說。 玫瑰園目前還沒有達到收支平衡,她得一邊兼種仙人掌小盆栽來貼補虧損,而章思廣則是利用晚上的時間,到府維修電腦,來支持著現在的夢想。 他們兩人簡直就像是一對玫瑰騎士,儘管風塵風塵僕僕,仍為自己的夢想全力以赴,為自己出征。    
  (十三)  羅山村  羅山村是全台灣第一個有機村。 從民國91年開始,在全村171戶、580位居民的共識下,200公頃的農地逐漸全部轉為有機耕作,不但孕育了優質的銀川米和富麗米,還有有機梅子、愛玉、桶柑、文旦等;遠離污染的清新環境,和純樸、自然的人文風情,成為實踐樂活農村的最佳範例。  「做了有機之後,最大的改變就是動物都回來了,老一輩的人特別有感覺。」 溫班長說,羅山舊名叫「螺仔坑」,因為在開墾之後,田裡有許多田螺繁殖,而且有一條溪流經過,所以以螺仔來稱呼溪名,形成聚落後就叫螺仔坑。 現在不僅有田螺,還有雉雞、野兔,甚至也有山豬跑到田裡吃稻子。最特別的是,「傍晚時會聽到山羌的叫聲,老人家會笑著說,這是小時候聽過的聲音,那叫聲是在找伴啦!」    
  (十四)  玩米主義  玩米主義有機稻場是一個以稻米為主題的自然學習中心,由「山水米食業有限公司」以公益委託方式,交由「觀樹教育基金會」主持經營。 自從95年3月開館以來,吸引了許多學校、團體的大小朋友,一起走入田野。  
  (十五)  大屯溪自然教育農莊  幸福農莊   佔地2000多坪的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像是一塊磁石,吸引著希望師法自然,創造夢想生活的朋友前來做伙鬥陣,成為一塊「人與自然共生的教育基地」    孩子們歡樂的笑靨說明了一切 什麼是幸福?!  
  (十五)  大屯溪自然教育農莊  幸福農莊   佔地2000多坪的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像是一塊磁石,吸引著希望師法自然,創造夢想生活的朋友前來做伙鬥陣,成為一塊「人與自然共生的教育基地」    孩子們歡樂的笑靨說明了一切 什麼是幸福?!  
  (十五)  大屯溪自然教育農莊  幸福農莊   佔地2000多坪的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像是一塊磁石,吸引著希望師法自然,創造夢想生活的朋友前來做伙鬥陣,成為一塊「人與自然共生的教育基地」  
  (十五)  大屯溪自然教育農莊  幸福農莊   佔地2000多坪的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像是一塊磁石,吸引著希望師法自然,創造夢想生活的朋友前來做伙鬥陣,成為一塊「人與自然共生的教育基地」  
  (十五)  大屯溪自然教育農莊    幸福農莊   佔地2000多坪的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像是一塊磁石,吸引著希望師法自然,創造夢想生活的朋友前來做伙鬥陣,成為一塊「人與自然共生的教育基地」  
  (十六)  合朴农学市集  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愈短,表示耗費的資源愈少,多吃在地時令的生鮮食物,才符合樂活的生活態度。  
  吃有機食物 發展永續農業造福下一代  
  【樂活有機的幸福生活】書展  
  好文。顶
  关于建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摘要:针对现阶段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改善生态环境,保证食品安全,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农村可持续建设,建设生态农业刻不容缓。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资源损害、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提出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同步,并提出根据农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为进一步推动生态农村发展提出建设生态农业的必要性(从以下四点论述:即生态环境的必要性、食品安全的必要性、精神文化生活的必要性、资源合理利用的必要性)。要想做好生态农业,服务更多的人,就要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结合在一块。  关键词:生态农业
资源合理利用
农业专业合作社
规模性  内容:我国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农业方面:以粮为纲促使毁林垦荒、毁牧开垦、围湖造田、填海种植,导致森林和草原等植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土壤退化和沙化、荒漠化、盐碱化;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功能衰退,植物无法生存,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在工业方面:废水、废气、废渣不经有效达标治理的大量排放,破坏了整体环境的自然形态。在城市建设方面:布局混乱,工业区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人为破坏了区划功能。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漏洞百出。在资源产业方面:矿业盲目开采,森林乱采滥伐,加之灭绝性地捕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破坏了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无法得到保护,使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达到了危机的程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然而当今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竟然得不到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还有相关的水、肥、人力等资源的浪费,以及相关农业知识不能在基层普及推广,也造成了技术资源的浪费。针对现阶段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改善生态环境,保证食品安全,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农村可持续建设,建设生态农业刻不容缓。以下我将从生态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等四方面论述关于建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一、生态环境问题对建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的同时,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农业方面:以粮为纲促使毁林垦荒、毁牧开垦、围湖造田、填海种植,导致森林和草原等植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湿地减少、酸雨频繁发生、赤潮问题、沙尘暴、土壤退化和沙化、荒漠化、盐碱化等;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功能衰退,植物无法生存,干旱缺水,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工业方面:废水、废气、废渣不经有效达标治理的大量排放,破坏了整体生态环境的自然形态。在城市建设方面:布局混乱,工业区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人为破坏了区划功能。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漏洞百出。在资源产业方面:矿业盲目开采,森林乱采滥伐,加之灭绝性地捕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破坏了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无法得到保护,使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达到了危机的程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众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并且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可持续发展得不到持续发展,子孙后代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就要必须建设一种环保的、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二、食品安全问题对建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近几年来社会上发生了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操作手段近乎惨绝人寰,丧心病狂。那些黑心商人为了追逐利益竟不顾广大消费者的死活。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们的饮食得不到保证,何以来谈健康话题,一句顺口溜这样说:“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不知道,我们还能吃什么,摆在面前的菜,你敢不敢吃,怕里面有农药残留物。就在2011年开年没多久,去年沸沸扬扬的食品安全话题并未平息,大有“兔飞猛进”之势。就在 温家宝痛斥染色馒头、瘦肉精带来的道德滑坡何等严重之际,牛肉精大变牛肉粉墨登场,如果说硫磺熏制中药材离健康百姓还有点距离的话,那硫磺熏制生姜、“绝育黄瓜”、“爆炸西瓜”或许就关乎民“生”了。关于食品安全的事故还有2010年7月的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卷土重来”事件,2009年2月的“咯咯哒”问题鸡蛋事件,2006年11月的 “红心咸鸭蛋”事件,2009年1月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等一系列关乎消费者生死的大问题。 今年二月在长沙市湘湖北路一家小店里一位教授向顾客推销其猪肉来,这里的猪肉比市场上的贵二或三倍,但仍趋之若鹜,这类拿品质当噱头,将生态作卖点的喧嚣背后是公众食品安全的隐忧,这个隐忧已然不局限于食品安全本身而更多的是呼唤食品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根本的是对农业食品安全的渴望。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形成农产品“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塑源,风险可控制”的监控链条。既然北京已开始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国其他城市都将效仿。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所以建设建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刻不容缓。  三、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对建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放眼当今广大农村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模式所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水资源的浪费,肥料资源的浪费,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受我国传统农业的影响,我国的很多的农民现在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模式,这种方式不仅费心费力,最重要的是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另外高校还有科研单位等地相关的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然而不能普及推广到基层农村,这无疑又是一项重大的技术资源的浪费。所以为了实现农业及相关方面资源的充分合理的利用、循环,消除瓦块田,及如何将技术掌控者与广大基层农村结合起来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这就需要一架桥梁来沟通这两者之间关系。针对这些问题就体现到了建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四、精神文化生活问题对建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城市人口也越来越多,然而在闲暇之时越发空虚,越来越还念农村生活,这就需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生态体验农业等多功能的生态农业,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与文化需求。用现代生态发展的理念引领农业,依靠新型农业发展农业。据调查就是因为生态农业的建设从而提升了北京人的幸福指数。所以为了全国人的幸福,为了满足人们日益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与文化需求,建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当今乃至将来时代的需要,是全人类幸福的需要。  为了解决以上提到的生态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等四方面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建设生态农业,可是建设生态农业不能简单满足我们单个人的生活、文化需求,而是要满足更多的人,将来要辐射全国所有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找到一个专业的、合适的途径——建设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结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一个具有互助性质的经济组织,主要解决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和农民进入市场难、竞争力弱的问题,同时可以吧农民集中起来,以互助提高规模效益,解决单个人在生产经营中不能解决的经济、技术、市场反面的问题。是致力于完成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事。之所以将生态农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结合在一块就是为了解决生产规模的问题,要想将生态农业做好做大,让生态农业的好处普照更多的人,就必须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结合在一块,只有结合在一块了,很多像土地资源的浪费,技术资源的浪费等一系列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所以我们建设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对建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的论述。   参考文献: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   [2]
《生态环境监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杨小波.《农村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4]
毕金峰.《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原则与应用食品药品发展与监管》,2004,(2).   [5]
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   [6]
《北京农业》.杂志 、北京市农业局  [7]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  [8]
王冬梅、刘世忠、《农地水土保持》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e 自然绿色农业生产 好呀
  不知道文昌昌洒水铁村的生态农业庄园现在搞得如何了?很想去看一下的!
  楼主的想法很好!安全食品今后将有大有前途!
  绿色方舟农场:寻找“共生”的可能 http://www.lifeweek.com.cn/347.shtml
  确山绿色方舟农场准共产主义生活隐居生活解密http://myhenan.qq.com/t-.htm
  生态农业的未来---- 农民工返乡创业才是根本  “高端产业”是一群留守老人发展起来的  一群平均年龄接近60岁的农村老人,用了两年的时间,把村里的有机农副产品生产面积从74亩发展到了近1000亩。  3月10日,2012年全国农技推广能力提升示范现场观摩会就在他们的院坝里召开。会后,当场就有几个省农业厅的官员邀请简阳市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勇前去交流。  袁勇感叹地说:“改变农村就要从改变农村的主人开始,农民教育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根本。”  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让双河村在短短两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切与袁勇不无关系。  1994年,袁勇从长沙一所高校毕业后,成了简阳市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一名农业技术人员,“主要就是教农民使用农药和化肥”。他原以为直到退休自己的工作都是这样的内容了。2009年,四川省农科院在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资助下,在东溪镇刘家村试验种植有机水稻取得了成功,点燃了袁勇推广有机农业的梦想。  他挨个儿给自己辖区的村委会打电话,却多被拒绝了。大家都担心病虫害问题,担心减产甚至绝收。最终双河村村支书李显俊答应去做村民的工作,但困难超乎想象,“去动员村民,把口水都说干了”。  2010年3月,一个纯农民的合作社“简阳市新天地有机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在双河村成立了,71户社员种下了74亩有机稻。次年,全村除了1户外,所有的300多亩田都种上了有机稻,进行有机生产的品种从水稻扩展到油菜、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又从种植扩展到了养殖。而双河人的梦想是用5年的时间把自己的村庄变成一个生态村,不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  不是要教育农民,而是要教育干部  3月3日晚,袁勇和成都郫县安德镇安龙村农民高一程在重庆长寿区洪湖镇和乡镇干部们就发展有机农业进行交流。  有干部担心:“现在再去教育农民不用农药,恐怕农民会不听。”  高一程回答:“农民不是不听话,而是最听话的,以前用化肥农药也是你们干部叫用的。不是要教育农民,而是要教育干部。”现场掌声雷动。  高一程1992年至2008年在成都打工,主要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接受了环保、健康生活理念之后,他返乡务农,和家人一起从事生态农耕并参与CSA(社区支持农业)实践。 安龙村在本土公益组织、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影响和帮助下开始从事生态农业,最艰难的时候只有高一程父母一户坚持做下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至今,带动了9户参与 CSA 事业,为200户市民提供生态食品。  袁勇表示,“要做人,先做事。我们以前叫技能培训,现在叫农民教育。我现在已经不会单纯谈农业,而是把三农结合起来谈。现在有一个误区:就农业抓农业。如果不管农民和农村,农业的凋敝就是必然的。”  在他看来,农民教育是双河村生态农业良性发展的根本。社员们每周都要集中学习一次,农忙缺课农闲再补。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社交礼仪、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营养健康、市场营销等。几乎每个节日,合作社都会有社员们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这些大多作了爷爷奶奶的社员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东溪镇双河村村支书李显俊感受特别明显的是“以前喊开会,很多人觉得和自己无关,打麻将的、种地的,一两个小时都聚不齐。现在喊一下,人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  有两件事让袁勇记忆犹新。2010年,有一户村民种了有机稻,也种了原来的水稻。收割以后,合作社收购有机稻,可有一袋米他搞不清楚到底是哪种的。这个村民说:“那就算了,这袋米不卖了,不能砸了合作社的牌子。”  “虽然种植有机稻,村民的收入比以前要高,但我们一直告诉大家搞有机农业首先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有一片净土。”袁勇说,“让我高兴的是,现在有的农民比专家认识得还要深刻。”去年,一位农业部门的官员对社员们说:“你们这个地方已经被污染了,你们搞有机农业根本通不过认证,你们搞绿色就行了,也可以用点化肥。”农民们散会后纷纷说:“不要听他的。”  袁勇认为,“目前双河村这种新型的合作社是农民、村社能人、农技人员及专家四位一体,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但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民不需要家长,只需要参谋。”  农村创业的机会来了  李显俊现在又多了个新身份:新天地有机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现在很关键,因为有希望了,一个人分成两个都不够用。老百姓都有发展生态农业这种意愿了,更要做好做实,但压力也很大。”他最大的担忧是,再过几年,60多岁的老人不能到地里干活了,咋办?年轻人肯定不愿意种地。  这同样也是袁勇的顾虑——农业低效造成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流失,留守农民不但劳动能力方面较弱,综合素质也越来越低,不少村庄已成了空心村。而有机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在杜绝化学肥料和农药后,需要增加劳动力投入,这对目前留守的“386199”部队而言,不论是劳动力的提供、新技术的掌握,还是思想意识的转变,难度都非常大。  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农民工回到农村创业的机会已经到来。  温铁军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起来了,就有了在农村创业的机会。生态农业和原来的第一产业本质上完全不同,它加上休闲、旅游、文化便成了第三产业。  他说,施化肥,动辄千亩万亩的化工农业是“第二产业”,“已经Out(过时)了!”现在这种第二产业走到了十字路口,利润不断摊薄。四五十岁的农村妇女到城里,做服务员可能年纪大了,但是在农村搞农家乐正好;经验丰富的农民,越来越稀少,都成了宝了。“农村过去的很多资源开始重新定价。农村空气好,这叫洗肺;水好,这叫洗胃,一些地方恢复了很多传统的东西,这叫洗心。都是无价的。”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亚洲代表周泽江认为,农民工回乡发展有机农业具备很多优势。农民工在城市提高了文化素养,接受了新理念,体会了新的生活方式,了解城市居民的消费取向,知道城市的农产品市场需求,熟悉各种流通渠道,交到了各种朋友。而这些都是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   来源 朱丽亚 《 中国青年报 》
  太好的构思了
  守护大地协会简介:  日本守护大地协会是一家拥有36年有机农业经营经验的社会企业,在1975年由藤田和芳创立。该协会旨在通过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透明、互动的关系,促进双方收益分享和土地与环境保护。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守护大地协会已发展成为拥有2500个生产会员、9.1万个消费会员、年营业额达150多亿日元(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庞大组织。  守护大地协会宗旨:以驱逐农药公害、稳定供应安全农产品为目标,联合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户,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食材。  “靠理念和喊口号反对使用农药无济于事,要倡导健康农产品,只有从小事做起,即便是只把一根没有施过农药的萝卜送到了消费者手中,都胜过空喊一百句大口号。”  守护大地协会模式:为寻找安全食物的消费者与农民共担生产风险,分享收益,农民则保证采用有机种植法提供新鲜和高质素的食物。在这个被称之为“产消提携”的过程中,大地重视的不仅是消费者的利益和意志,更重要的是保护农民的利益,真正使土地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大地模式之中国的借鉴守护大地协会成立时的社会环境,与现在的中国有些类似——农民为追求效率和收益,在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不仅损害了土地的生命力,更对民众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  “从农业涉及的两大方面——农户和消费者来讲,农户希望靠农业生存,消费者则希望吃到放心安全的食品。在这方面,中日两国没有不同,大地模式完全适用于中国。”  目前在中国,以乡土乡亲和富平学校为代表的机构已经开始了大地模式的中国实践。  大地协会日常运营:在日常运营中,大地把签约农民生产的有机农产品每周按时上门配送到消费者会员的手中,按时向消费者寄送刊登有生产者、产地等详细信息的商品目录,定期安排消费者参观生产者的农场,以重建在传统市场运作中被分割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
  北京富平农民学院招生说明  富平农民学院是由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出资发起,由北京富平学校运营管理,依托北京富平创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需求平台,定向培养学员。  富平农民学院属于非盈利性质,对学员不收取学费,学员在学习及工作实践中付出的劳动以工资及福利的形式支付给学员。  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富平学校、北京创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者的关系图:  北京富平学校,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关注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通过培育和支持行业标杆型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人才,促进贫困人口的福利改善与平等发展机会增加、促进社会公正发展的非营利组织。  富平的使命:以社会企业家的精神和方法推动社会创新,让服务惠及穷人,促进社会公正、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10年11月,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注册资金800万元人民币。  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长期专注于:行业标杆型社会企业投资、社会企业家培养与社会投资行业倡导三大领域。  早在乐平基金会成立之前,基金会的创办者们就在北京富平学校(公益组织)和富平社会投资公司(公益性投资公司)的平台上开始了扶贫工作,并在农民工培训就业、农村微型金融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北京创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12月,是一家社会企业,致力于:  为诚信的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提供专业的市场,技术和管理服务,改善农民收入;   为城市消费者长期提供基于透明和公平供应链的安全、便利、快捷、亲切、可信任的健康农产品, 建立基于信任的生产与消费;   探索社会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实现商业赢利性与社会发展的平衡。   1.创源的资源优势/能给学员什么  1)现金收入 固定月收入可达(现金):元  2)现金福利 住宿:免费提供住宿(可洗澡、取暖;4人间、2人间两种),合100元/人·月;  伙食:免费提供早、中、晚三餐,分别按3、5、4元计,约合350元/月;  体检:免费提供1次体检,包括(血压等一般检查、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心电图、超声、血常规、尿常规等),合300元/人·次;  保险:公司给员工缴纳意外伤害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三项;合500元/人·年;  工作服,一年2套工作服,合200元;  节假日慰问:传统节日及生日给员工发放慰问金或礼品,每次50-100元,约100元/人·月;  3)业余生活服务福利 奖励北京天津周边一日游  丰富的图书阅览  每日电影放映  每日通过网络免费与异地家人联络)  4)学习和培训 集中课堂培训、现场培训  大地哲学、富平大地生产标准,理念  先进生产技术(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设施蔬菜优质、高产、食味化技术等)  家庭农场管理  农产品市场与物流管理  本地农民学员交流平台和跨区域学员网络  每年可有机会参与选派到日本、台湾等地学习考察  5)个人的发展及方向 生态农业技术专家,结合实践,继续到国内外深造,成为技术专家,给农业企业做技术指导  农产品质量管理总监,根据对国外先进生产管理体系的实践运用,积累技能,可到大中型现代生态农业企业担任质量管理总监  自主创业等其他发展方向,根据在基地学习的农场运营管理经验,依托富平-大地综合农业服务平台可自主创业生产经营农产品  6)其它 提供小额信任贷款、子女学前教育  2. 要找什么样的学员  1) 热爱农业、有志于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2) 有学习意愿,容易沟通,愿意改变  3) 年龄:20-35(有志青年/轮岗实习生),35-45(技术及管理方向),45-60(纯种植员)  4) 性别:不限,工作期间无生育压力  5) 能稳定地学习和工作2-3年  6) 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上  7) 身体健康、吃苦耐劳、无不良嗜好  注:  招生截至日期:  学习工作地点:天津静海县大邱庄镇津美街农业设施园区二期  联系方式:yangxl@fdi.ngo.cn  联系电话:010-  联系人:杨晓玲
  袁灿华工作室自然农耕体验中心(第一期)位于江西省芦溪县东阳村禅台寺路口,隶属(挂靠)萍乡市赣宝种养有限公司东阳基地和银河基地的产业工人培训计划。该公司现可为本中心提供农田800亩及其配套的物资及经费,年度实际生产计划约为2000亩。本中心现已在该公司的培训计划中借到300个名额,无偿提供给自然农耕爱好者。前来参与并长期实践自然农耕推广的朋友,每月可得到2000元的赞助款,用于解决生活所需及暂时性的家庭压力,以安心学习提升自我。我们计划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出不添加化肥、农药、除草剂和激素的农产品,总结其规律加以无偿推广。  本中心的招蓦长期有效。有意可加QQ:,QQ群:。或于夜间拨打本人手机:。日间忙于劳作,晚间联络为宜。  本中心奉行的理念是实践和分享。只有用心于实践,方可领悟自然之道,体验农耕之乐趣。故曰自然农耕。据调研,要掌握足以回到农村生存发展的能力,及真切树立改善农业现状的信心,前来参与的农业爱好者朋友至少应有一年的时间用于深入实践和体验。  本中心的一切活动,均由参与者研讨后自由发起。本中心纯属农业爱好者的个人交流平台,并非培训机构,亦非盈利或公益组织。个人的系统学习和提升,均通过分享来实现。我们热衷分享,珍视分享。聚在一起,只为共同分享各自的智慧、经验和技术。在实践和分享的过程中,本中心不设置管理机制,所有事务均由小组讨论安排,自觉执行。  特别说明,前来参与的农业爱好者纯属个人实践行为,与本中心及该公司不构成劳务雇佣关系。个人行为,个人负责。该公司所提供的赞助款,纯属面向个人的慈善捐助。对于这笔赞助款,该公司分三种情况进行发放。一是接受并执行3至12个月的农耕实践分享任务的爱好者朋友,其生活补贴上限为2000元/月。月底扣除各种代缴开支后,余额直接支付给其本人。代缴开支包括房租、伙食、路费、日用品和保险等。二是只执行3个月任务的爱好者朋友,其生活补贴上限也是2000元/月。月底扣除各种代缴开支后,满3个月一次性发放余款。三是实践劳作不能超过1个月的学员,公司仅提供简单的基本食住条件,其它事宜自行解决。体验时间不定的,面议。望大家见谅。  本中心作息制度相对原始和自由。该公司仅要求我们日出后4小时和日落前4小时为田间劳作时间,用膳和餐后休息时间另计。每月轮休时间共计4天。  完成一年期的体验推广活动的农业爱好者朋友,可选择留在该公司助其发展,也可回乡创业。本中心将长期为你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活动发起人:袁灿华  日
  关于建设生态农庄社会公益创业园的构想   当前,国家正处于金融危机之中,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陡增。同时,还有在金融危机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今谋划这篇“建设生态农庄社会公益创业园的构想”,是想以此来建立吸纳大学生进行社会公益创业的平台。并同时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建设什么样的生态农庄社会公益创业园  生态农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认真总结人民公社和以色列基布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志愿者进行社会公益创业的集体劳动组织。  1、生态农庄是集体所有制的劳动组织  生态农庄实行集体所有制,不动产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公共设施等皆为集体所有。生态农庄在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坚决不吃大锅饭。  2、生态农庄是职业志愿者的劳动组合  生态农庄的成员都是职业志愿者。他们有共同的生态理念和奉献社会的精神。他们是具有较高精神追求的人的集合。可以想见,具有较高觉悟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是可以创造出较高的劳动效率的。  3、生态农庄是一个社会公益创业组织  所谓社会公益创业组织,是介于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社会创业组织。她既像企业一样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并创造出利润;又与企业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的利润为老板所有,而社会公益创业组织创造的利润除了用于成员的福利和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的公益金和公积金外,都要用于成员共同认可的社会公益事业。这里没有老板与打工者的区别,有的只是管理者与员工。管理者虽然按贡献可以多拿一些奖金,但他们不是老板,他们不能分得企业的红利。在当今国有企业经理人可以得到高于普通工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年薪的情况下,社会公益创业组织的管理人员可谓与员工是一种更融洽与平等的关系。  4、生态农庄实行民主管理制度  生态农庄的管理者由全体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三至五年。全体大会是生态农庄的权力机构,对不满意的管理者,大会有权随时罢免,使管理人员时时事事处于全体成员的监督之中。从而杜绝腐败的产生。同时庄员享有入庄和退庄的自由。  5、生态农庄庄员享有较高的社会福利保障  一般企业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占税后利润的百分之十左右,而生态农庄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应各占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左右。同时他享有国家的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因此,生态农庄的庄员享有较高的社会福利保障。  6、生态农庄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自然农业)的先锋  生态农庄采用农业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在土地生态整理,食物链及生态农业技术利用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它通过生态循环技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生态产品的生产,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她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她还可以通过“企业+农户”的形式,成为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  7、生态农庄是生态观光农业园和环境保护的大学校  生态农庄通过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向人们展示农村的自然风光。以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利用为中心的食物链的匹配,以及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的运用,使人们感知大自然美妙无比的造化及高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上的合理利用。生态农庄要建设成为生态生产的农庄,生态休闲的农庄,生态欣赏的农庄。还要把生态农庄建设成为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的示范基地,生态农业(自然农业)技术的培训基地,从而使之成为生态学习的农庄。这样,在生态农庄的收益里边,不但有生态生产的收益,还有生态观光方面的收益,更有教育培训方面的收益。  8、生态农庄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出路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更加突出。如果国家支持生态农庄建设,这里除了社会公益与公正的感召之外,还有足够的吸引力(如较好的社会福利保障和国家规定公务员招考必须有二年以上志愿者的经历等)。那么,生态农庄就可以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专业素养、有较高道德追求的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怎样建设生态农庄社会创业园  生态农庄是社会公益创业园,她从事的是环保产业,她是既造福当代又惠及子孙的慈善工程,她能否诞生并健康成长,除了社会创业者自身努力之外,还要取得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1、生态农庄社会创业园地点的选择  国家可帮助选择在国营农场、农垦兵团、国有农业企业,还有农业研究院所和农业院校的实验基地里边落户。也可选择边远地区,如沙漠、荒山、盐碱地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进行生态治理和生态生产。还可选在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单位,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2、生态农庄资金的投入  由于生态农庄从事的是社会公益事业。创建资金应主要由国家和各种公益慈善基金来投入。在可能的条件下,大学生创业者也可以通过贷款,作少量投入。  3、生态农庄的规模控制  创业初期规模大不好管理,可控制在10人左右。发展期最好不超过600人。  4、生态农庄的人才支持系统  生态农庄的主要成员为大学毕业生,他们年轻,有热情、有活力,有专业素养,但缺少社会和专业技术方面的实践经验。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百分之一,特别是生态农庄进行的社会公益创业,又是新生事物,就特别需要更多的人才、智慧和勇气去进行探索。为此,我们可在社会上聘请退休、离岗干部,专家、学者做为他们的创业顾问和辅导员。也可以与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帮助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公益创业之路。  三、对生态农庄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制订“志愿服务法”,对志愿者和社会公益创业人员的权利、义务要给予明确规定,以保证并促进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创业活动发展。  2、国家实行“多元化经济”,既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又有私有经济,还要有社会经济。社会公益创业组织的经济体制为社会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与社会经济都为公有经济。  3、国家设立“社会公益创业基金”。专门用于支持社会公益创业组织的筹建与发展。  4、国家制订扶持社会公益创业的配套政策。如对社会公益创业组织的减免税收政策,项目资金的优惠扶持政策等。  孟儆(自然之友会员)  电子信箱:  二00九年四月二十日
  阳朔兴坪大河背村山水家模式  国家出政策企业搭平台唱响和谐新社会  农民出土地市民来参与建设魅力新农村  山水家模式是不花国家一分钱,以建设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为政策背景,以农户宅基地为基础,以当地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不违反国家土地政策为原则,以不损害农民利益为核心,以国家、农户、客户、开发商多赢为目的的“新土改”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出政策,农户出土地,开发公司出资金,利用农村宅基地建造养生公寓,共同打造新型乡村休闲度假养老基地的合作模式。达到政府不用出钱就可以建设新农村;农民不用掏钱就可以获得价值百万的楼房,并就地就业增收;都市人出很少钱就能满足乡村度假养生的需求。  具体运作模式  一、农民出地:  1、拥有整栋公寓的所有权和一楼的使用权;  2、拥有农家乐的餐饮收入和出售农副产品的收入;  3、拥有客房出租收入;  4、成为开发公司的员工,每月有数百元的工资。  二、城里人出钱:  1、拥有30年的房屋使用权;  2、拥有该房屋的租金收入;  3、拥有一份果园;  4、拥有异地养生的置换度假。  三、政府出政策:  不出一分钱,建设一个新农村。  四、开发公司:  通过政府授权,整合各方资源,建设有庞大会员的休闲养生平台  大家看这种模式有没有问题
  很不错!先留足迹,有空再慢慢看。  
  这么好的帖怎么就没几个人看呢?  
  看了,行动吧
  上晓起有个  新农村合作社
  本报记者
文/图  两年前。一个蜗居深闺的小山村,一个近乎绝迹的以水为动力的木制水转捻茶机,一位古稀考古学老教授。近似惊鸿的一瞥,他醉了,然后,带着积蓄一生的资金来了。他享受地去做,快乐地去做,执著地去做,像是一个传说——  油菜花开了。3月21日,陈文华从厦门飞回,马不停蹄地赶往婺源上晓起村。  自上次离开,才三个月。合作社的理事们告诉他,油菜花成片成片地开着,好看极了;刚栽下的一百棵桃树全部成活,有的还开花了;孩子们很好,已经开始诵读《弟子规》了;有越来越多的村民想加入合作社了……  他兴奋着,一路上喋喋不休,像是一位多情的郎,去赴一个期待已久的约会。  他要用买胭脂的钱招来“大驸马”  陈文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中国茶文化学”学科带头人、首席研究员,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著作等身。  2004年夏天,陈文华到婺源县上晓起村考察。一踏进这个至今也没通公路的古村,这位游历世界各地的专家竟激动不已:举世难觅的水转捻茶机以及全套的原生态制茶工艺,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上,古人运茶车留下的沟槽,至今清晰可见……  从此,上晓起村成了陈文华日夜牵挂、魂牵梦萦的地方。为解相思之苦,这位从没有经过商下过海的老学者,与村里签下了开发上晓起村的协议,投资金额1000万元,30年付清。随后,他用辛苦积攒下来的稿费,买下一栋旧民房;他将古老的茶作坊修复,村民从此有了制茶的作坊;他在村道旁立起画廊,上列茶书、茶器、茶艺、茶道以及有关茶的诗文书画;他自己作词作曲,让充满了生气的童声小合唱日日在村头流淌……他用茶文化,一点一滴地装扮这里的山山水水,他要把这里打造成“茶文化第一村”。他信心百倍地说,我不可能拿出1000万元,但我只要用买胭脂的钱,就能为上晓起招来一个“大驸马”。  他将茶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在省城,陈文华每天还是蹬着一辆破自行车,可是,“胭脂钱”一投就是三四十万。他的爱人急了,搬来远在香港的儿子做说客。儿子在上晓起住了半个月也舍不得走,临行时对母亲说:父亲是在做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也不至于亏得倾家荡产,您就放心地让他折腾去吧。随后,儿子给父亲汇来了20万后援资金。  仅有文化,留不住游人的脚步,也不可能让村民富裕起来。此时,陈文华对自己的事业已经有了全新的思考。为了打造与文化相呼相应的原生态景致,让游客来了一次,还想来第二次;春天来了,还想在夏天来、秋天来,他决定把上晓起村民的地全部租下来,春天统一种油菜,夏天统一种晚稻,收了稻子后,还要堆成一个一个的垛子,让孩子们在那里捉迷藏;他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在下一代,于是,又建了一所双语幼儿园,请专业的幼教老师给孩子们上课;他还准备花10万元,把村里的仓库改造一下,建成新农村文化宫,让村民们看大大的彩电,看《红楼梦》,看施瓦辛格。  日,一个旨在组织农民共同发展农村经济、共同致富的新型合作组织——上晓起新农村合作社成立,陈文华任社长,此外,一个副社长、四个理事均由上晓起村民担任。当天晚上,明月当空。陈文华在自己买下的旧民居里,摆了6桌酒席,宴请村民。  “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为维护社员的基本利益,保证每亩地每年至少有300公斤稻谷的收入,年终如有赢利,再按土地面积分红。土地入股后,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社员参加劳动另行给予报酬。”20多年没有过集体生活的村民,毫不保留地将喜悦写在脸上,全村92户人家,当天加入合作社的有30户,随后,越来越多,至今已有50多户加入到新农村合作社当中。  他们高兴,原本就要荒弃的田地可以换来300公斤谷子;他们高兴,油菜花烂漫的小村庄、水塘盛开荷花的小村庄、音乐声萦绕的小村庄,游人越来越多了,家里吃不完的茶叶、制作的梅干菜可以卖出去了,甚至可以把多余的房间改成客房;他们高兴,杂树都有碗口粗的茶山而今有人管了……  有学者说,当新农村建设的脚步还没有在中国大地迈开步履时,他其实已经将茶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他不知不觉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有了他的上晓起是人文的动感的  一位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看到留守的孩子在快乐地歌唱,感动得流出热泪,当即跑到婺源县城取出3000元钱送到陈文华的幼儿园;  一位厦门的摄影爱好者听说了上晓起的故事,专程前来拍摄,准备义务做一本精美的册子;  一位茶叶商准备捐赠100棵梅树在村里建一个梅园,还有很多人前来谈投资的意向……  但陈文华没有急于去招“大驸马”,他怕“驸马们”一来,就把青石板的古道推平变成水泥路;他怕涂脂抹粉的上晓起成为商人的弃妇。  他坚持着,执著地打造着属于他自己的新农村模式。  他乐观地说,搞新农村建设不能指望今年投资明年保本后年就赢利。  有朋友说,他是想把上晓起建成一个陶渊明式的新农村;  有学者说,没有陈文华的上晓起,是一个静态的上晓起,一个自然的上晓起。只有陈文华进去了,上晓起才是人文的,才是动感的;  有专家说,学者参加新农村建设,陈文华不是第一人,但个人出钱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还没有听说过有第二个人。他将农业考古、茶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是一名学者在新形势下用实际行动来支农帮农兴农。  或许,我们现在还无法准确估量陈文华教授在上晓起事业的全部价值,但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心中只要有激情,他就永远不会有停步的时候……  记者手记  记者第一次见到陈教授,是在2006年9月举办的泰豪论坛上,这期论坛的主题是《从信心指数到幸福指数》。“只有中国的农民幸福了,中国人民才真正幸福了。”他的肺腑之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并不知道他已经亲自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此次随行,感慨颇多。  当我听说陈文华花1万元把村里的两座危桥加了护栏,一位60多岁的大娘摔倒后居然找陈文华索要医药费时,我无语了;  当我看见这位72岁的老人把新买的锣鼓、葫芦丝送给孩子们,并亲自给孩子们表演时,我感动了;  当我看见他的亲戚、朋友把吃饭、住宿的钱硬塞到他的手里,表示对他的支持和理解时;当我听村民一遍又一遍地说他付出的太多时,我知道他不是孤独的。  我还看见了在竹筏上怡然的陈教授,看到了端着茶杯、坐在古樟树下娓娓道来的陈教授。我知道,他是一个快乐的行者,不管是在挖古墓的时候,做学者的时候,还是做一回地道的农民。  他一生都是。
  太高端,只适用于实验,有作秀嫌疑
  @文城一窝蜂 60楼
17:00:00  太高端,只适用于实验,有作秀嫌疑  -----------------------------  人应该追求高端,过高品质的生活。  :)
  @文城一窝蜂
17:00:00  太高端,只适用于实验,有作秀嫌疑  -----------------------------  @释顿成 61楼
12:29:00  人应该追求高端,过高品质的生活。  :)  -----------------------------  市场狭隘,不适合推广,成本太高农民玩不起
  @文城一窝蜂
17:00:00  太高端,只适用于实验,有作秀嫌疑  -----------------------------  @释顿成
12:29:00  人应该追求高端,过高品质的生活。  :)  -----------------------------  @文城一窝蜂 62楼
12:23:00  市场狭隘,不适合推广,成本太高农民玩不起  -----------------------------  完全可以以多方合作方式推广。  :)
  现在广州富人到乡下大面积租地发展农业的成为时兴,海南人你还等什么?难道还妄想引来工业污染?应该借发展国际旅游岛的趋势去发展观光农业,保住一方好水土。
  海南建设生态省,请从生态农庄做起(代发)
  又瞙中了水铁水库了!
  马克,顶一个  
  众筹蔬菜直供餐桌 一年花6900元你干不干?  农产品众筹  农场咨询→实地参观→预订份额→农耕体验→蔬菜配送→分享体验  商报记者 刘渝畅  当农业遇上众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被誉为众筹元年的2014年,众筹项目已深入到各行各业,连古老传统的农业也不例外。日前,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全国已有数家农业众筹的平台上线。而我市涉足农产品销售的企业如今也开始玩起了“众筹”,市民预先支付一笔费用预约一季或一年的收成,农民收获后,再根据实际产出配送给会员。  A 个案  “众筹”蔬菜直供市民  最近每周日下午3:00至4:00,家住沙坪坝区天鑫花园的市民谢文宇都会在小区门口收到一筐新鲜蔬菜。“都是这个季节的时令蔬菜,如白菜、莴笋等,共8个品种。”谢文宇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1月初,经朋友介绍,谢文宇同我市“社区支农在线”农业众筹平台上的合作农场签订了蔬菜配送合同,并选择按6900元/年的价格,每周一次、一次20斤配送到家。谢文宇表示,他家目前六口人,按照合同约定,每周日都可以得到当天农场产出的一筐新鲜蔬菜,“这些菜捆装整齐,非常新鲜。”据了解,在“社区支农在线”上,诸如谢文宇这样订菜的会员已有100多位。  “我们的农业众筹平台是去年12月上线的。”昨日,“社区支农在线”相关负责人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消费者注册成为会员,与平台上合作农场建立风险共担的产销合作关系,每个种植季节之初,平台上合作农场会发布需要众筹的农产品,平台会员则预先支付这个种植周期(通常至少半年)的蔬菜费用,农场按照预订的要求和计划,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生产出应季蔬菜,并定期直接配送给消费者。  商报记者随即登录该平台看到,众筹农产品的价格根据会员家中人数分为三档:1~2人家庭2500元/年,每周菜量约5斤或以上;2~3人家庭4000元/年,每周菜量约10斤或以上;3~4人家庭6900元/年,每周菜量约20斤或以上。  “蔬菜生产所需成本及配送成本均包含在众筹费用中。”该负责人介绍,“消费者还可以不定期到农场参与劳动体验,实地监督农场的种植生产过程。目前,我们在巴南区接龙镇就有两户合作农场。”  B 现状  多个农业众筹平台上线  “协会旗下会员企业已超过100家,但做农产品众筹的几乎还没有。”昨日,市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郑尔行透露。  而放眼国内,农业众筹已陆续出现。早在今年2月,北京五谷众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随后其“大家种”农业众筹平台宣布上线。今年3月,品牌东方集团旗下的众筹平台网站“尝鲜众筹”正式上线,旨在为农业项目的创业发起人提供募资、投资、孵化、运营的一站式众筹服务。  而去年创立的综合性众筹平台众筹网上线以来,就陆续推出了一些农产品众筹项目。7月30日,其宣布正式进军农业领域,把农业列入平台的重点发展板块,并与汇源集团、三康安食、沱沱工社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食品安全事件和互联网金融助推了农业众筹的发展。比如有人对奶制品不信任,就想到联合互联网上有同样想法的人一起去养头奶牛,喝自家产的奶。”一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众筹才迎来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C 效果  农业众筹“水土不服”  目前国内的农业众筹,主要模式为消费者先筹集资金,让农民根据需求进行种植,农产品成熟之后直接送到用户手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成农产品的预售。  国内一农产品流通行业分析人士昨日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尽管农业众筹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盛行,但在国内却略显“水土不服”。  “社区支农在线”负责人表示,对农业众筹,目前公司也处于探索阶段,虽会员数上百,但订单量还不大。昨日,商报记者登录“大家种”看到,该平台上的众筹农产品项目多达32个。而截至昨日已经众筹的21个项目中,成功完成众筹的仅有9个;而在“尝鲜众筹”平台上,其众筹的12个最新项目也仅有3个成功完成众筹,6个项目众筹显示失败,剩余的3个仍在进行的项目中,一目标资金为18万元的项目“已筹资”显示为零。  “作为热度飙升的互联网金融分支,近一两年,众筹已不再陌生。”昨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最传统的农业领域采用众筹的方式,目前尚属新鲜。  我市主营菜市场管理的人道美公司董事长邓勇直言,未能培养出消费者“兴奋点”,成为农业众筹“水土不服”的关键因素。“去年底,我们公司也依托现有菜市场及社区店等实体做生鲜电商,还想引入众筹模式,但目前项目依然在筹备阶段。”邓勇表示,通过调研发现,消费者更习惯于在菜市场、超市选购生鲜农产品,而目前国内农业众筹才刚刚起步,加之农产品较之工业品在标准化上仍待完善,因此,消费者对它的认知度还比较低,投资人少也情有可原。  D 前景  发展空间需市场培育  市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郑尔行表示,农业众筹模式在未来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毕竟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最终理想目标是:打通整个产销流通环节,让消费者与农产品生产者直接联系。  在胡定寰看来,除打通农产品产销流通环节,国内的农场更需要发展的空间,在加大力度调整农场规划的同时,资金链能否有保障是核心问题。农业众筹的出现,为解决农业资金链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目前国内农业众筹仍处于早期阶段,主要在农产品销售环节。胡定寰表示,实际上农业众筹可以发生于整个农业大链条的各个环节,从农业育种、农产品流通、生态农场、农业机械、生物肥料,到农业科技、农业金融。“不过,由于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较长、单价较低、保值期短、产品滞后性强等特性,农业众筹在国内的发展不得不经历一个漫长的市场培育期。”郑尔行表示。  建议  农业众筹注意风险   建监管机制免信任缺失  尝鲜农业众筹是众筹领域的一种创新型尝试,对消费者而言,能第一时间品尝新鲜农产品;对商家来说,可提前了解产品销售情况,便于提前安排生产和运输,减少成本也提早看到市场风向标。  但要玩转农业众筹,其实并不简单。相对于其他众筹,农业众筹因其特殊性,更加难以操作。  农业众筹的本质,是打破原有的零售流程,将销售前置,从而能够提前判断出销量,提前组织生产,以销量驱动生产,打破原来“生产-销售”的模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的特性决定了产品具有滞后性,相较于其他产品,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单价较低,保值期短,种植户还需承受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此外,其对运输条件要求高、物流成本高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除上述风险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还表示,不论是众筹、预购或是团购,消费者均是预先付款,等到农牧产品成熟后才能获得回报,而如何才能保证消费者预付资金的安全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胡定寰建议,未来,在农业众筹中有必要引入第三方的监管机构,并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对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者诚信等进行约束。  胡定寰还表示,另一方面,在农业众筹发展过程中,除了建立起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稳固的经济利益链条,更重要的还要引导和促进双方感情链条的建立,避免信任缺失。  我市互联网协会人士则建议,农业众筹也应当设置行业准入制度,出台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指导意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会发起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