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我是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政府网定安村,我的房子是九四年建可以去补办房产证

本周排名:
周边地区推荐:
连江县大事记(1949年-1995年)
日 12:37:40
& 1949年  10月3日,县各界人民举行盛大集会游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和全国政协会议胜利闭幕。  同月中旬,县人民政府通告全县,市场交易一律使用人民币。黄金、银元按牌价到人民银行兑换,严禁流通。  同月中旬,人民解放军陆军八十四师驻防连江,参加剿匪、保卫海防、武装护渔、民主建政和各项建设。  同月29日,成立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翌年9月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农民协会。  同月,县委部署以剿匪为中心,实行军事征剿、政治瓦解和发动群众“三结合”方针。  11月3日,贯彻《华东新区农村减租条例》,从秋收起,土地租佃一律减租25%。至1950年土改前,全县共减租620吨。  同月5日,在全县开展秋季征粮,并结合整顿旧赋元。至翌年1月底计入库4750吨,整出赋元1.1万多元,黑地1400多亩。  同月中旬,成立福州市贸易公司连江办事处,为全县第一家国营商业。  同月24日,北竿塘5名海匪向长门驻军投诚,缴机枪等5枝,小炮1门,手榴弹、子弹各2箱。  同月28日,召开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县长郑得山作工作报告,县委书记赵子青作施政方针建议报告。  同月底,第四军分区警备营长郑敢率部在晓澳一带剿匪连获胜仗,毙匪小队长以下11人、伤3人、俘26人,缴船1艘。  12月上旬,马祖“海保”匪特在沿海派粮勒款抓人,每艘渔船被勒60~80银元。一次就抓走300多中青年送台湾当兵。  同月底,匪首滕十一、滕宝泉匪部夜袭第二区公所。区干部突围脱险。  1950年  1月3日,成立县支前动员委员会,开展支前工作。到18日止,全县动员民工530名、民船58艘,到马尾参加支前。  同月4日,连江初级中学更名连江人民中学。1953年设高中部,更名连江中学。1957年改名连江第一中学。  同月上旬,成立县人民武装部,始为群众团体。1951年4月改为人民解放军建制,隶属闽侯军分区。  同月23日,成立县剿匪委员会和剿匪指挥部,各区设剿匪指挥所。到1月底,全县俘毙土匪419人,投诚108人。  2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四师解放川石岛。  同月中旬,潘渡股匪20多人,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全部瓦解投诚。  同月下旬,五区(丹阳)抓获潜存区公所内的“反共救国军”13支队中队长等3人。  同月,人民解放军九十三师32位干部首批转业连江工作。  3月初,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连江县工作委员会。1953年2月召开第一届团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团县委。1957年7月改名共产主义青年团连江县委员会。  同月上旬,县人民政府组织生产渡荒,并发放15吨种子无偿供应农村困难户,保证早稻全部插上秧。  同月上旬,开始分批建立基层人民政权,至年底,除沿海部分乡镇外,基本完成。摧毁旧保甲制度。  同月18日,成立县莲湖生产救灾委员会,实行以工代赈,兴建观音阁至城西防洪堤1公里,6月11日竣工。  同月20日,成立县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翌年1月,召开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4月上旬,驻连陆军八十四师派剿匪部队进驻黄岐半岛剿匪。  同月12日,匪首陈必平(定田乡恶霸地主)联合闽侯股匪洗劫定田乡,杀死农会骨干6人。24日又打死后垅村农民2人。  同月下旬,一只金钱豹窜进连江中学(现一中)校园,被师生围追打死,重约40多斤。  同月,连江货物税办事处和地方税征处合并成立县税务局。  5月11日,成立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翌年10月9日,召开县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总工会。  同月14日,成立县整编委员会,各单位成立整编小组。审定全县行政编制387人,缺编60人。  同月中旬,“海保”驻西洋岛土匪到琇乡抢劫财物,抓走税务干部1名、渔民2人。  同月20日,谢玉炎股匪40多人洗劫蒲边岭头洋村,抓走村民21人,勒索谷子1吨。  同月,设立中共连江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55年8月改称县委监察委员会。  同月,县人民政府设立工商科。1956年1月分设商业局和工业科。  6月5日,五区(丹阳)区分队抓俘伍必申部匪徒13人。8日,在罗源县大队配合下,抓俘陈必平匪部骨干12人。关于七匪部有27人向区公所投诚。  同月上旬,全县61个乡镇建立民兵组织,参加民兵1115人,发枪265枝,配合武装剿匪。  同月10日,福建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57名学员分配连江工作。  同月中旬,第六区析出第七区(驻筱埕)和第八区(暂由七区代管)。  同月21日,粗芦岛土匪“后沙独立大队”袭击定岐工作组,抢走4枝短枪和部分行李。  同月25日,县公安队在蓼沿大沧抓获匪首陈必平。  7月1日,全县干部首次整风,检查和纠正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骄傲自满,改善党群关系。  同月13日,全县结合剿匪斗争,打击和取缔大型花会44场,日参赌群众五六千人经教育安心生产。花会自此绝迹。  同月21日,县公安队在琯头莲花山全歼马祖列岛游击联合指挥部第二总队股匪。后在百胜乡活捉该部匪首邱和金。  8月6日,全县剿匪取得决定性胜利,一年时间共抓俘土匪1117人,缴获轻重机枪5挺和一批物资,社会日渐安定。  同月上旬,省委批准县首批开展土改,县委成立土地改革委员会。经试点于10月全面展开。  9月9日,全县广泛开展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开始实行婚姻登记制度。  同月19日,县在丹阳召开公审匪首陈必平大会,2000多人参加。该匪先后杀害人命15条,抢占妻妾8人,有3人被杀死,民愤极大,公审后立即枪决。  10月31日,匪特“反共救国军”十三支队支队长任恭光(凤岩地主,聚匪200余人),到马祖接受任务后,率匪13人,携枪从晓澳长沙上岸,全部被县公安队包围抓捕。  同月底,台湾当局马祖驻军炮击黄岐镇,有30余家民房被毁。  11月8日,在全县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教育运动。持续到翌年底,城关多次万人集会游行,控诉美帝国主义罪行。  同月15日,成立县人民收音站。1953年3月改称连江人民广播站。  同月17日,成立县人民法庭,由县长兼审判长。同月20日建立5个区分庭(除一区外),审理土改和镇反案件。  同月24日,县大队在琯头牛项山抓捕匪特“马祖列岛游击联合指挥部”第三总队长吴潮珍(又名兆酊,绰号“鱼丸八”)及全部匪徒。至此,陆上股匪基本肃清。  12月23日,县城夜降大雪,翌晨大街及城郊四周山头一片白雪,为历史少见。  同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攻取连江辖属的西洋岛和浮鹰岛。即日退出。  1951年  1月1日,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临时筹备委员会。1956年8月正式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  同月下旬,县人民政府给全县烈属赠送光荣牌1350面。  2月5日,第一次扩军备战,全县征兵任务600名,广大青年踊跃报名,仅半个月完成630名。  同月14日,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县展开,县成立镇反委员会。是日统一行动,抓捕匪首、恶霸、特务、反动会道门头子、反动党团骨干等850多人。  同月20日,各区先后召开农民代表会议,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讨论处理意见。会后在全县开展检举揭发。  同月下旬,县公安和法庭组织力量,深入各区分庭联合办案,对在押的1000多名罪犯,根据《条例》分别处理。同年11月,县派300名武工队到镇反不彻底的黄岐、苔菉等地,侧重打击渔霸、特务等,共抓捕190名罪犯。至1952年底,镇反运动基本结束。  3月初,一区下山村黄克容创办全县第一个农业互助组。翌年2月,九区后湾村陈恒义创办第一个渔业互助组。到1954年底,全县共办农渔业互助组3981个,参加农渔户占总户数78%。  同月8日,纪念“三八”妇女节,县城连续3天举行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示威游行。全县各地召开控诉会100多场,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不少妇女自动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000多元。学生给志愿军写慰问信2万多封。  同月12日,县在四区潘渡进行土整试点,清丈土地、评定产量、确权发证。全县1952年底结束,共整出水田3169亩、农地4297亩,普遍颁发土地证。  4月11日,续建城关防洪堤1483米,利用旧城墙基础加宽增高1.5~2米,5月10日竣工。  同月21日,连续低温霪雨,全县烂秧达80%。  同月27日,召开县第一届抗美援朝代表会议,成立抗美援朝连江分会。会后开展大规模宣传教育。到6月底,全县有123567人参加缔结和平公约的签名,120123人投票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  同月底,在城北创办县国营农场,面积140亩。  5月23日,县人民政府通知外国教会办的私立类思小学向人民政府申请登记、并与帝国主义分子脱离关系。  同月下旬,晓澳麻疹流行,蔓延道澳、百胜、浦口、幕浦一带,患者近千人。闽侯专区中心医院派巡回队,协助县卫生部门进行防治。  同月,连江基督教支区召开教徒代表会,成立县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自治、自养、自传)革新运动委员会。1953年3个教派联合成立“三自”革新运动筹备委员会。1955年改称“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6月8日,第二次扩军,连江征兵任务1300名,仅20天完成1391名。其中正规军1010名,县区武装381名。  同月上旬,县进行基层民主建政试点,7月全面展开,年底结束。建政后的乡镇人民政府主席,改称乡镇长。  同月12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人民银行连江支行设立特约代理处。7月设县保险支公司。  同月14日,成立县委海防委员会。1952年4月改称边防委员会。  同月28日,县长郑得山奉调闽侯专署工作,王明章接任连江县长。  同月,琯头山兜乡竹岐村农民集资兴办全县第一个供销合作社,并经华东合作总社批准正式开业。  7月1日,成立连江县人民法院。县长兼院长。司法科撤销。  同月14日,召开县第二届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听取赴朝慰问团代表报告志愿军英雄事迹。会后在各地掀起增产节约和捐献热潮,全县65%的户订立爱国增产公约,共捐献人民币19.5万元,超额完成捐购“连江号”战斗机1架任务。  同月27日,人民解放军八十四师二五一团第二次解放西洋、浮鹰两岛。不久再次退出。  8月上旬,全县秋旱面积4万余亩。二区松坞等地农民到松皋龙井祈雨。县区派干部前往教育,发动开展抗旱斗争。  同月中旬,成立敖南、敖北水利委员会,兴修敖江南北防洪堤。年底全线动工,1952年11月竣工。南堤从崩溪至牛庄,北堤自莲湖至乌石浦,各长11公里,高6米,完成土石方187万立方米,为连江历史上最大防洪工程,两岸3万多亩稻田和6万多名群众受益。  同月24日,成立县人民防空指挥部,组织消防队、救护队、纠察队及通讯站。  9月4日,连江邮局和连江电信营业所合并,成立县邮电局。  10月1日,革命烈属杨母(王水莲),作为全国南方烈军属代表团成员,赴京参加国庆观礼,见到毛泽东主席。为全县第一位获此殊荣者。  11月1日,国家投资与私营合股在晓澳联办连江县新生花蛤养殖公司,面积2000亩。翌年私方退股。国家又在百胜创办养蛏公司,面积180亩。1953年,蛏、蛤2个公司合并为省水产公司蛏蛤养殖场。  同月5日,在县城登云桥(今茶业站东)建农贸市场。12月15日竣工,面积1145平方。  同月下旬,为纪念解放连江城,县人民政府命名县城十字大道为“816”路,连江一中至县医院为816东西路,大桥至县政府为816南北路。  12月15日,贯彻中共中央“三反”(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指示,成立县节约检查委员会,24日县直机关动员开展运动。翌年5月集中全县区干部在城关开展运动,9月全面结束。基层乡镇干部只进行正面教育。  同月下旬,成立县人民检察署。1954年12月改称县人民检察院。  1952年  1月初,全县土改结束,共没收和征收土地95454亩、耕牛461头、农具5603件、房屋3311间、粮食157.4吨,合理分配给贫雇农。  同月11日,县召开首次劳动模范会议,表彰各条战线劳模代表148人。  同月,成立县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1955年12月撤销。  2月10日,在县属机关和工商界开展“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5月下旬根据上级通知停止。  3月中旬,成立县合作总社。后改称县供销合作社。  同月22日,县召开骨干互助组组长会议,贯彻自愿结合、等价交换、民主管理三大原则。为发展巩固互助组一次重要会议。  同月27日,成立县生产防旱办公室,与县委办公室合署办公。  同月下旬,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七师改称公安十三师,派武工队驻防琯头,负责闽江口至黄岐海防工作。  同月,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由供给制改为以工资分为计算单位的包干制。  4月8日,台湾当局配合美帝国主义用飞机在百胜等乡播撒细菌。闽侯专署派员会同县防疫人员前往喷药灭菌。5月27日,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第九次会议上通过《反对美帝国主义使用细菌战》电文。  同月上旬,开展爱国增产竞赛运动。黄克容、陈香官等4个先进互助组联合向华东区、省先进互助组应战,并向全县挑战。县内有1389个互助组应战。  同月18日,增设十区城关和七区官坂2个区,全县共10个区。  同月22日,县委书记赵子青奉调闽侯地委工作,王明章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5月,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始为群众团体。1956年4月列为政府工作机构。  6月1日,县人民政府增设卫生科。  同月2日,中共青塘乡支部成立,为新中国成立后连江县内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  同月15日,台风暴雨,洪水猛涨,全县39个乡镇遭洪害,受淹面积4万多亩,堤坝决口21处。  同月,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五师撤编,所属二团改编为水兵大队驻防琯头,参加护渔护航,战备训练。1955年初奉调北上,归海军建制。  7月18日,驻军八十四师在连江召开武装护渔和海防斗争会议。会后派50多名指战员组成武工队,驻黄岐、筱埕、琯头前沿乡镇,配合区委搞好海防,保卫生产。  9月1日,城关仙塔中心小学改为县实验小学,为县小学教学研究重点学校。  同月5日,在县城首次举办物资交流会,历时4天,参加人数9万多人次,营业总额70多万元。年底,各区亦相继举办城乡物资交流会。  10月1日,定海乡剿匪和海防斗争模范陈扬才和益砌乡劳动模范陈香官,在京参加国庆盛典,见到毛泽东主席。  同月6日,县委成立查田定产办公室,在全县范围核定产量、调整地等、查清黑地。翌年秋前结束。  同月10日,县举办首届农业病虫害讲习班,学员113人。翌年3月又举办200多人农技培训班。  同月20~22日,县举办第一届运动会,330多名运动员参加田径、篮排球等17项竞赛。  同月,台湾当局自6月以来派飞机、炮艇轰炸、扫射沿海村庄共达40余次,劫走船只32艘,抓走渔民100多人,打死2人、伤2人,75人下落不明。  11月18日,成立县革命根据地建设委员会,随后评定老区基点村86个,一般村200个。  12月1日,县人民政府粮食科和中粮连江支公司合并成立县粮食局。  同月中旬,县委增设统一战线工作部。县人民政府增设人事科、劳动科。  同月27日,召开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县长、副县长和县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  同月,全县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共办农民夜校135所、入学16088人,工人夜校16所、入学1580人。  1953年  1月2日,县供销合作社在塔头村创办造船生产合作社,为县内手工业合作化之始。1956年改为地方国营县造船厂。  同月上旬,成立县支前委员会。  同月中旬,县委设财政经济委员会。1955年12月改称财政贸易部。  2月1日,二区益砌陈香官互助组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土地入股。1954年4月,九区后湾陈恒义互助组试办渔业初级社。到1955年秋,全县共办农渔业初级社596个,参加41752户,占农渔业总户数69.1%。  同月8日,连江至琯头公路竣工通车,省运输局派客、货车各一辆来连营运。  同月14日,县委举办第一期农村建党对象训练班,历时10天,结束前发展一批党员。  同月中旬,县首建农村电影队第一队,巡回各地免费放映。  3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八十四师二五一团解放东洛、西洛、祉洛等岛屿。  4月中旬,县委以上山乡为工作点,以取得领导生产的直接经验。  5月5日,召开区委书记扩大会议,检查纠正互助合作中急躁冒进和领导方法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称新“三反”)等问题。  6月3日,台风暴雨,早稻普遍受淹。渔船刮走45条,死亡1人。  同月15日,县在敖江组织首届端午节龙舟竞赛。  同月30日,县人民政府成立中共党组,加强党对政府各部门的领导。  7月1日,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共65640户、254740人(未含马祖列岛)。  同日,成立苔菉信用合作社,为县内第一个农村金融合作机构。  同月上旬,全县首次开展民主普选,分3批进行,翌年3月完成。参选率80%,直接选举乡镇人民代表2440人。各乡镇先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乡镇政府组成人员1047人、县人民代表251人。  同月13日,人民解放军第三次解放西洋、浮鹰岛,翌年8月省委通知划给霞浦县管辖。  8月24日,自7月6日以来持续干旱50天,受旱稻田82519亩、甘薯37340亩。  9月中旬,成立县互助合作委员会,县委增设生产合作部。  10月,人民海军福州巡逻艇二十九大队驻防琯头。  11月16日,召开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传达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会后层层召开大型扩干会贯彻,在全县大张旗鼓宣传1个月时间。  同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陈云飞回连视察,并在马鼻、透堡召开烈军属座谈会,进行慰问。  同月27日,全县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关闭粮食自由市场,城镇人口和外海渔民口粮按定量供应,农村缺粮户实行定销。翌年2月统销发证结束。  12月上旬,黄岐民兵用风筝向马祖列岛散发宣传品,翌年改用沙罐、竹筒漂送。  1954年  3月,县内首次认购国家经济建设公债21.7万元,超额42%完成任务。  4月上旬,创办地方国营连江电厂。5月创办县国营酒厂,为县内第一批国营工厂。  5月14日夜,特大暴风袭击东海海面,在东涌渔场生产的黄岐渔船,被风浪打碎7艘,溺死渔民34人。  同月底,福汾公路连江至罗源段筑成通车。县城通济桥改建为钢架叠梁木面公路大桥同时竣工。  6月9日,县委传达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决议,加强党内团结。  同月21日,召开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讨论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选举出席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同月25日,中共连江县委设立常务委员会(常委5人),加强集体领导。  7月3日,台风袭击县境,渔船被刮走45条,死1人。早稻普遍遭受损失。  同月19日,马鼻浮曦与罗源县北山因马岐埕使用权发生纠纷。连、罗两县政府派员调查划界,经协商作出决定书,经双方县政府盖章共同遵守。  8月12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县境沿海海潮比往年同期高40厘米,有6处海堤决口。  同月中旬,福建军区警备八团驻防连江。1957年改称守备七十二团,1970年改称三团,1983年后为十一旅。一直守卫全县海岸线。  同月24日,成立县对私改造办公室,对全县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结束,已改造1548户,占总户数84.9%。  同月27日,县委书记兼县长王明章奉调省委工作,副书记王洪志主持县委工作(翌年11月任县委书记),贾培芳任县长。  同月底,成立县计划统计科。1956年分设计划委员会和统计科。  9月2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副部长黄克诚、副总参谋长陈赓到黄岐半岛检查海防工作。  同月15日,是日起实行棉布定量供应,每人年25市尺。  同月29日,设立马祖列岛3个乡人民政府。任命郑立铨为北竿乡长,石贵挺为南竿乡长,陈恒义为东涌乡长,分别暂寄在八、九区办公。  10月2日,黄岐等地渔船在横山生产,被马祖守军抓去12艘,240多人。船老大和青年多被送去台湾。  10月20日,夏收后持续旱80多天,受旱面积6.5万亩。参加抗旱群众每日都在2万人以上。  11月上旬,成立县水产科。  12月下旬,台湾当局派飞机轰炸黄岐,被人民解放军用高射机枪击落1架,坠毁在东鼓礁海面。  同年,台湾当局马祖守军共抓走沿海渔船86艘,渔船民698人。黄岐半岛遭炮击15次,飞机扫射4次,渔民死伤3人。  同年,全县渔业总产量2.55万吨,重新跃居全省第一。  1955年  1月1日,县人民武装部改称连江县兵役局。1960年1月又恢复县人民武装部。  2月16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兵役法》。全县首批应征入伍青年830人。  3月1日,新人民币在连江发行流通,旧版人民币4月底兑换结束。  同月21日,全县动员6428名民工支援福清机场、鹰厦铁路、闽浙公路、黄岐国防工程建设。  同月下旬,全县有14万多人参加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  同月,人民海军在黄岐半岛建立岸炮部队,保卫前线海防。  4月20日,县委成立审干委员会,对干部进行内部审查。翌年初结束。  同月,双季水稻改间作为连作,经两年试验,增产显著。春耕在全县推广11027亩。至1957年双季水稻基本连作化。  5月27日,县委选派50多名脱产干部到部分初级社担任政治副社长。  同月,县长贾培芳调动工作,翁绳金接任县长。  同月,县第一届职工运动会在连江中学举行,9个产业、250名运动员参加。  6月1日,县举办少年儿童工艺作品展览,并选送全国参展。塔头小学和城关第一中心小学作品获奖。  同月中旬,县人民政府成立手工业管理科。  7月,全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含教师)统一实行货币工资制。  8月15日,台湾当局马祖守军中尉颜政和等4人,驾艇到苔菉向人民海军投诚。  同日,地方国营福建省水产公司连江县公司成立。  同月22日,台风暴雨,堤坝决口85处,受淹稻田3.9万亩,倒塌民房461间,死2人。  同月,县在马鼻鲤溪兴修第一个小(二)型水库竣工,库容40.6万立方米。  9月1日,撤销第七区(官坂)建制归并第六区(马鼻),十区(城关)改为县直属镇。12月1日起取消区数字序号,以区驻地名称命名。  同月13日,县召开三级扩干会,传达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加快合作化步伐。  同月下旬,台湾当局派2架飞机轰炸琯头海军,1艘炮艇被炸毁,海军官兵牺牲17人,安葬琯头拱屿山,县人民政府为之立碑纪念。  同月30日,在全县农村内部划分贫农、新下中农、老下中农、新上中农、老上中农5种成分。  10月初,在合山修建第一个小(一)型水库,翌年4月竣工,蓄水210万立方米。  同月上旬,福建军区廖海光少将在县连声会场为驻军警备8团、驻连海军军官举行授衔大会。  同月16日,县在敖江区下山村试办高级农业合作社。12月在北茭办潮涌渔业高级社。至翌年10月全县共办182个高级社,入社户数55428户,占总户数89.5%。  同月18日下午2时,东岱街发生特大火灾,延烧3个小时,烧房161座,1108间,受灾214户,损失24万多元。浦口区委组织4000人救火,并做好善后工作。  同月27日,筱埕定海孙明恒互助组8个渔民在高登附近捕鱼,被马祖守军炮击死6人、伤2人。同日,黄岐高塘渔民何依土等2人在西洋附近捕鱼,被台湾当局飞机炸死1人,伤1人。  11月17日,在全县实行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实行一定三年不变,增产不增购。年底落实到户。  同月底,浦口区益砌乡陈香官初级社,种植9亩多甘薯,平均亩产超万斤(5吨)。县在该社召开现场会验收并推广。  12月2~5日,召开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县、乡人民政府同时改称人民委员会。  同月中旬,县委成立五人小组,开展肃反运动,翌年12月结束。  同月14日,县城农贸市场通城河上的木板桥倒塌,死6人,伤38人。  同月中旬,人民解放军高炮六十五师驻防连江。1966年调赴越南前线。  同月19日,浦口区民兵抓获台湾当局派遣的武装特务苏天全等4人。受到福建省兵役局和解放军总参谋部通报表彰。  同月24~26日,召开第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本届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翁绳金选为县长。  同月,成立县归国华侨联谊会筹备会。翌年4月召开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归国华侨联谊会。1957年改名归国华侨联合会。  同年,全县被马祖守军炮击115次、1250发,飞机扫射31次。共死8人、伤4人。抓走渔船32艘,渔民183人。  1956年  1月中旬,成立县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改麻雀为臭虫)运动委员会。发动群众搞环境卫生,除害灭病。  同月26日,成立县血吸虫血丝虫病防治委员会。在全县开展血防工作。  同月27日,县委成立知识分子问题领导小组,检查纠正对知识分子的片面认识,切实解决有关具体问题。  2月16日,县分期集中乡镇主干学习文化,每期3个月。首期50人当日开学。  同月,省、县联合成立福(州)飞(石)公路修建指挥部,全线动工。总长41.7公里,翌年8月竣工通车。  3月3日,成立县扫盲协会,基层设63个分会,至年底实现村村办学,入学农民4.3万人。  同月,县委成立工业交通工作部。县政府设交通局。  4月上旬,全县8个区并为5个区。113个乡镇合并为65个。  同月18日,县人民政府设林业科。  同月23日下午5时,东岱农业社扒文蛤渔船在山坑海面遇风,翻船1艘,死亡12人。  5月20日,县委设立文化教育部。县政府文教科分设文化、教育2科。  同月21日,罗源县上杭乡的漈头、叶洋两村,划归连江县文殊乡管辖。翌年叶洋村划回罗源县。  同月25~30日,召开中共连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听取县委和县监委工作报告,审议县12年农业发展规划。选举产生第一届县委、县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及出席省首届党代会代表。王洪志当选为县委书记。  同月底,县委配合省监察委员会,通过平反陈村俤案件,在全县开展反对官僚主义教育(陈村俤系山堂乡农民,1955年9月以所谓现行反革命罪,被错判15年徒刑)。  同月底,对全县鳏、寡、孤、独及残疾社员1389户、1476人,实行“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  6月1日,县人委成立农林水办公室。1961年11月改称农业办公室。  同月上旬,成立县委党员训练班。1960年7月改称县委党校。  同月10日,闽侯专署撤销,连江改划福安专署管辖。  同月13日,中共中央认定“城工部”为中共组织,县抽调力量调查落实该组织的党员党籍等问题。  同月20日,县城第一座新式礼堂(今影剧院)竣工。  同月25日,闽侯县琅岐岛6个乡镇划属连江县管辖,隶敖江区。9月29日又划回闽侯县。  同月底,长龙乡真茹降冰雹,大如鸡蛋。  7月上旬,县医院医师赵瑜光、黄斌藩、陈宜根,被省首批定为高级知识分子。  8月3日,自6月16日起持续干旱48天,全县受旱6.6万多亩,甘薯、中稻失插1.1万多亩。  同月11~15日,召开县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产生委员35人,第一任主席王洪志。  同月,部分华侨和侨眷集资创办玉山华侨垦牧场于县城西郊。1961年1月改为国营玉山果牧场,1965年并入东湖农牧场。  9月3日,台风暴雨,全县晚稻受淹2.5万亩,倒房98间,决堤20处,冲毁水利设施274处,水闸8处,碰坏渔船138艘,死3人,伤8人。  同月中旬,琯头东升高级社自筹资金,修造大围缯3对6艘,首次远航浙江舟山渔场捕鱼,获得丰收。  同月23日,成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委员17人。  同月23~24日,台风暴雨,敖江水位超警戒线5.1米,南北堤坝脱坡缺口15处。全县淹稻4.8万亩,倒房187间,死2人、伤2人。全县组织10万军民投入抢险救灾。  10月1日,创办县委机关报《连江人民》,5日刊。日改为日刊,同年8月15日改名《连江日报》。1959年3月改为《连江报》,3日刊。1961年3月停刊。  同月6日,定海渔民在海上抓获“国民党中委会马祖督导处”派遣的3名特务。  同月上旬,连江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全县10个行业共2152人,改造后组织合作社(组)57个、1781人,占总人数82.7%。建筑业320人分别组成城关、浦口、琯头、马鼻4个建筑社。社合并成立县地方国营建筑公司。  11月7日,水产部门从青岛引进海带苗在筱埕澳口试养4.5亩获得成功,为海带南移福建创造经验。  12月5日,黄岐民兵教导员陈金达赴京参加全国治安和对敌斗争英模大会。  同月19日,福安专区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在县城礼堂举行。连江参演8个节目,其中风筝舞改编后参加全国汇演。  同月22~26日,召开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县二届人民委员会组成成员。翁绳金再次当选为县长。  同年,县卫生防疫部门对历史上发生过鼠疫的16个乡镇进行检验,该疫已经绝迹。  1957年  2月7日,县委成立整风领导小组。在全县干部中开展整风学习,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并发动各界人士向县领导提意见2000余条。  3月1日,连(江)黄(岐)公路历3年时间全线竣工通车。6月续修至北茭。  5月1日,文山至马鼻公路竣工通车,长18.4公里,为县内第一条民办公助公路。  同月8日,成立中共连江县委书记处,设县委第一书记1人,书记处书记3人。1963年5月书记处撤销,恢复县委正副书记建制。  同月13日,潘渡区增设掌濑和溪利2个民族乡(畲族)。  同月16日,召开县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  同月21日,全县农村第一次给社员划定自留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  同月,连江归国华侨捐资创办华侨补习学校于城西“三官堂”。1958年4月改名连江华侨中学,迁址敖江江南村(今为县第六中学)。  6月,县水产科与水产公司合并成立连江县水产局。  7月2日,沿海自发敲捕鱼,有7艚。县即派员教育阻止。8月又召开渔民代表会进行教育,12月初全部转业生产。  8月1日,“连江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墓落成,1600多人参加揭碑祭悼仪式。叶飞题写“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碑文。  同月9日,全县分3批开展反右派斗争,翌年4月结束。一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和社会民主人士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至1978年5月已全部改正,并妥善安置。  同月18日,县首次在敖江举行“万人渡江”活动。  10月上旬,创办国营连江陀市林场,面积4.7万亩。为全县最大的用材林基地。  同月21日,凌晨3点,台湾当局马祖守军派两栖侦察队15人,分乘两艘快艇袭击黄岐红石山海军岸炮阵地,海军战士死、伤各2名。机枪手卞裕太(东岱洪塘村人),勇敢机智地用冲锋枪和机枪还击,毙敌3人、伤4人,击毁一艘快艇,另一艘(8人)受伤后逃遁。卞裕太荣立二等功。县领导率慰问团前往慰问。  12月5日,根据省委、地委部署,全县处理“不纯”干部59人回乡生产。1978年后经落实政策,全部收回安排。  同年冬,县在敖江凤尾和北岳2个大队搞田间园田化试点,兴修9条机耕大道和排灌渠道。到1960年冬,敖江、琯头、浦口、马鼻等平原共搞园田化面积4万亩。  同年,台湾当局马祖守军向县内沿海炮击180次、发炮1.02万发,飞机轰炸、扫射13次,毁船2艘,死伤5人。  1958年  1月1日,成立连江县闽剧团,在礼堂首演闽剧《白鹤寨》。1960年改为国营单位。  同月7日,县委为马鼻“反共十二支队”假案平反,并将假案炮制者逮捕法办,县公安局领导作检讨。  2月中旬,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江一真视察潘溪水利工程,充分肯定连江实干精神。同月19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报道《都来学习连江的水利工作》。  3月1日,连江首批278名机关干部到基层参加劳动锻炼。  同月16日,公私合营连江油厂发生火灾,烧毁全部厂房设备,损失46万多元。  同月29日,省农业厅在潘渡区坡西乡召开种植棉花现场会,总结推广该乡1957年试种棉花48亩获得丰收的经验。棉农赵万克翌年被评选参加全国农业群英会。  4月初,县机关精简机构,商业局、供销社、服务局、工商局合并为商业局,文化科、教育科、体委合并为教育局;工业科、城建科、手工业管理科合并为工业局;林业科、木材公司合并为林业局。  同月12日,县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参加劳动,共搞试验田2124亩。  5月1日,县农场改办连江农校,为县内第一所职业中学,共办4届,1962年停办。1964年复办,1966年再次停办。  6月5~9日,召开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选举产生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法院院长和出席省人大的代表。翁绳金再次选为县长。  同月,县成立工业办公室,陆续兴办造船、水泥、陶瓷、纺织、硫磺、颗粒肥、炼铁等国营工厂。各乡也兴办一批小工厂,后来多数下马停办。  7月5日,撤区并乡,全县5个区撤销,71个乡(镇)并为16个乡和城关、琯头2个直属镇。  同月14日,省委在丹阳召开炼铁现场会议。会后,全县掀起炼铁和烧炭高潮,县成立钢铁指挥部,发动2.3万人洗铁砂,2万人上山烧木炭,2万人炼铁,造成极大浪费,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同月18日,自5月15日以来持续受旱64天,农业严重减产。  同月24日,台湾当局利用中东紧张局势,乘机扩大事态。福建前线部队在黄岐等沿海部署5个营炮兵,准备炮击马祖。县组织干部群众全力支援前线(后对马祖未实施炮击,炮兵撤离)。  同月,全县开展所谓“插红旗拔白旗”运动,批判一批干部。1961年全部纠正。  8月上旬,县财政科与税务局合并成立财政局,水利局与电力机构合并成立水利电力局,县人委重设监察室,后改监察局(与县委监委合署办公),1960年2月撤销。  同月20日,全县精简干部509人。调往支前51人。  同月25日,全县最大引水工程潘溪拦河坝竣工,南北岸配套主渠各长66公里。完成土石67.5万立方米,投资81.4万元。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万多亩,改东湖为水田2200亩。  同日,动工兴建财溪水电站,1962年5月建成水库,库容536万立方米。1969年建成电站,装机4320千瓦。  9月初,兴办县工业学校,设在县总工会,先后招收7个班。1962年停办。  同月中旬,全县出动5300个劳力修建丹阳至兰水(24公里)、贵安至里洋(17公里)、飞石至丘祠(18公里)3条简易公路。  同月中旬,县医院门诊、病房和办公室大楼落成,建筑面积2120平方米,初具规模。  同月27日,成立中共县直机关委员会。  同月下旬,全县17个乡办17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农民全部入社。  同月,县长翁绳金调动工作,由尹正代理县长。1961年1月经县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补选。  同月底,县设立全民皆兵总指挥部,全县共编3个民兵师、30个团、140个营。  10月2日,县委机关从江南搬到县城爱国路仙塔旁原实验小学办公。  同月11日,省委第一书记叶飞和候补书记梁灵光来连江指导工作。  同月至年底,东北三省及山东、山西、湖北、陕西、江西、河南等省慰问团,先后来连慰问前线军民。  11月17日,推广河南经验,在人民公社实行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十六包”。翌年初停止。  12月19日,县委书记处书记武占元、水产局长吴启昌、供销社主任马德茂,赴京参加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同月,县在丹阳桂林宏路村建立康复村,收容传染性麻风病患者26人住院治疗。  1959年  1月2日,玉(山)福(州)铁路的琯头岭隧道和城关西门的铁路桥动工。11月下马。  同月27日,福安地委在连江召开水利现场会议。  3月上旬,县人民委员会又称“人民公社联社委员会”,下设17个部。不久撤销。  同月23日,县召开5级扩干会,贯彻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书记江一真、省长魏金水到会讲话。会后全县17个公社核算单位改为214个大队核算单位。并开展整社、算账。  同月,国家水产部部长许德珩来连视察筱埕海带养殖场,提出海带可以在南方大面积推广。  4月3日,江一真、魏金水分别到官岭大队和农械厂视察。次日一同到筱埕海带养殖场调查。  同月10日,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视察凤尾园田化。  同日,筱埕蛎坞大队中围缯在浙江嵊山海面遭台风袭击,溺死5人,县、社派员慰问并发放救济款。  同月11日,琯头东升大队和坑园等渔船在江苏吕泗洋遇风翻船,死亡21人。县、社派员慰问并发放救济款。  同月,县水产部门培育海带“海区苗”成功,为大面积养殖海带创造条件。  同月,县举办首届妇女运动会,320名运动员参加球类、田径、拔河等10个项目竞赛。  5月6日,县召开生产队长以上五级扩干会,进行整风算账,检查纠正弄虚作假、浮夸、乱指挥、强迫命令等问题。  6月3日,全县人民公社陆续召开党的第一届代表大会,以及公社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公社党委和人民公社领导班子,月底结束。  7月10日,建立县拖拉机站,配8台混合台拖拉机,县内机耕自此开始。  同月,连江首次推销福建省地方经济建设公债17.37万元,超额完成任务。  8月15日,闽侯专署恢复,连江县由福安专署重归闽侯专署管辖。  同月29日,台风暴雨袭击县境,风力12级,降雨146毫米,敖江水位超警戒线5.07米,全县有4.3万亩晚稻被淹2~3天,倒房4300间,伤3人。沿海蛏、蛤、渔网都遭受严重损失。  9月3日,台风暴雨正面袭击县境,降雨200毫米,淹稻2.6万亩,绝收3600亩。全县12万人投入抗灾救灾。  同月12日,台风再袭县境,降雨130毫米,晚稻受淹2.8万亩,造成大量减产。  同月20日,畲族代表雷向进(小沧公社社长)和雷千金(坡西妇联主任),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观礼。  同月24日,5月24日动工兴建的县展览馆(今会场)竣工,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37平方米。  同月,东岱大涂围垦(1342亩)和百胜围垦(480亩)相继堵口合龙。为县内最早民办围海工程。  10月1日,县党政军民1.2万人举行庆祝国庆10周年集会。10年建设成就展览同日开幕。县城还组织龙舟竞渡、文艺踩街、燃放烟火等活动。  同月17日,县与省水产厅联办琯头机器造船厂(今为闽东电机四厂),翌年5月建成投产。  10~11月,根据上级部署,开展“反右倾”运动,使一批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批判和处理。1962年甄别平反。  11月7日,县进行第一次土壤普查,翌年1月结束,省、县470多人参加,普查耕地面积26万亩。  12月底,建成地方国营道澳盐场,面积3658公亩。  1960年  1月10日,全县调整社队规模,16个公社并为10个公社,增建东湖农牧场。177个大队并为104个大队。  同月28日,大官坂围垦工程首次动工,在部分地段抛石筑堤。年底因财力不足下马。  2月下旬,全县组织5.2万人,开发“万宝山”11.3万亩,并且大部分种上林果茶。  同月下旬,县监察局并入人事科。增设农业机械局,与手管局合署办公。  3月11日,自去年11月开始持续干旱107天,为历史罕见春旱,8.5万亩春收作物普遍受旱,5000多亩绝收。50多个大队饮水困难。  同月14日,成立县技术革新、技术革命领导小组,试制、推广使用打谷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新式农具。  4月7日,城郊和潘渡塘坂降冰雹约10分钟。  同月20日,县在城郊莲湖建立淡水鱼种场。5月首次人工培育淡水鱼苗707万尾获得成功。  6月1~5日,全县50对机围渔船北上浙江,5天捕鱼1000多吨。  同月4日,全县农村分3批开展新“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9月中旬结束。  同月9~10日,台风袭击县境,降雨179毫米,敖江水位超警戒线5.1米,早稻受淹5万亩,绝收1466亩,死亡6人、伤79人,倒房151座,坏船215艘,县组织4万干部、群众救灾。  同月22日,县和驻军守备七十二团成立黄岐半岛联合指挥部,加强战备领导,七十二团政委徐良序任县委常委。  7月4日,驻军八十四师炮连战士张灼坚,在朱山扑灭山火中英勇牺牲,被追认为烈士,县在朱山竖碑纪念。  同月5~6日,召开中共连江县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县委成员、县监察委员会成员及出席省第二届党代会代表。王洪志再次当选县委第一书记。  同月8日晚,蓼沿公社溪东、蒲边大队降冰雹约半个小时,伴有暴风雨,稻多倒伏。  同月31日,自6月24日以来连续干旱38天,1万多亩晚稻无水溶田,1万多亩甘薯受旱枯萎。  8月7日,台风正面袭击县境,风力11级,降雨200毫米,敖江水位超警戒线5.5米,敖南和朱步堤坝决口。沿海伴有海啸,潮位比正常年高1米,海堤决口140多处。晚稻被淹9.7万亩,房屋倒塌670间,坏船40艘,死5人,伤33人。  同月19日,台风暴雨再袭县境,淹没晚稻2.5万亩。  同月23日,黄岐大队发生火灾,延烧1小时,经军民大力抢救扑灭。烧毁驻军寄存武器弹药一批、民房33座,受灾200多户,损失20多万元。  9月初,连江一中当届高考录取率97.7%,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高考红旗”。翌年9月被列为省重点中学。  同月17日,黄岐、筱埕甘薯发生小象鼻虫、疮痂病、红蜘蛛等病虫害2.3万亩。县派农业技术干部前往指导喷药扑灭。  秋,县创办初级师范学校于敖江江南村。1962年停办。  10月7日,贯彻全党“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精神,县抽调120名干部加强农业第一线。  同月15日,驻连人民海军在四母屿海面击沉台湾当局派遣的“国防部情报局”攻击艇1艘,毙6人,伤2人。  同月25日,敖江、潘渡晚稻发生黏虫(行军虫)2万多亩,两社组织3万人突击喷杀。  11月12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12条),在全县纠正“一平二调”等问题。至翌年6月县和公社共退赔平调款406万元。  同月25日,闽侯地委在敖江公社搞“整风整社”试点。翌年1月,在全县开展反“五风”(共产风,乱指挥生产风,特殊化风,强迫命令风,违法乱纪风)运动和夺“五权”(党、政、财、兵、吃饭权)斗争,3月份结束。错误批判和处理了一批基层干部。  12月,因连续两年严重灾害,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严重困难,部分群众发生水肿病和妇女病,出现非正常死亡。城乡掀起开荒种菜种粮热潮,实行“低标准瓜菜代”。翌年夏开始好转。  1961年  1月16日,筱埕公社发生特大火灾,社直11个单位和民房烧毁104座,拆房418间,损失35万元。  同月,马鼻公社一对机帆船从琯头造船厂下水返马鼻,途中迷航被马祖守军抓走。  2月28日,驻连人民海军在东涌海面击沉台湾“反共救国军第一总队”517号炮艇1艘,毙12人,俘10人。  3月10日,晓澳公社长沙大队发生21人乘船逃往马祖的“长沙事件”。  同月底,沿海部分大队重操敲作业,到6月底已发展到43艚。县派人制止,后逐步转业。  4月16日,华东5省爱国卫生运动检查团到连江敖江、琯头、丹阳、筱埕公社检查农村卫生情况。  5月5日,成立县甄别定案领导小组,对全县“大跃进”以来在“反右倾”、“夺五权”等运动中错受处理的干部,逐一甄别纠正平反。翌年底结束。  同月20日,台风暴雨袭击县境,风力10~12级,降雨105毫米,早稻被淹4.5万多亩,死1人,伤2人。27~31日又遭台风暴雨袭击,降雨230毫米,早稻再次受淹5万亩,普遍减产。  6月30日,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月,增设蓼沿、小沧、官坂、城关4个公社,全县共14个公社,1个东湖农牧场。大队增至237个。  8月2日,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成立县压缩城镇人口领导小组,把清理农村劳力和精简下放职工结合起来。全县共精简和压缩回农村劳力7000多人。  同月25日,自6月3日以来持续干旱80余天,中晚稻受旱3.1万亩,并发生虫害1.3万亩,甘薯旱2.6万亩。  同月,县长尹正调动工作,由张德茂接任。  9月17日,黄岐、筱埕、浦口公社发生甘薯“旋花天蛾”虫害1.23万亩,3社组织农民捕捉和药杀。  同月19日,台风暴雨,晚稻被淹6.2万亩,其中被海水淹的1.2万亩几乎绝收。  同月28日至10月3日,县境又连续2次遭台风袭击,正在抽穗扬花的晚稻被风刮水淹,损失严重。  10月4日,国务院副秘书长杨放之,在省、地领导陪同下,来连视察重灾区。全县发动群众开荒种粮,开展生产自救,宣布冬闲地“自由一季”,并允许干部每月回家5~7天(1963年3月停止执行),国家减少粮食征购500万斤。使大灾之年未出现饥荒。  11月24日,连江县由闽侯专区划属福州市管辖。  12月13日晚9时,县木器厂发生火灾,烧毁国营单位4个,民房10座,共8200平方米,损失37.8万元。  1962年  1月8~11日,召开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法院院长。张德茂选为县长。  同月11日,县委第一书记王洪志、书记处书记陈福龙赴北京参加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会后,县、社层层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加强民主集中制,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2月2日,福州市委指定连江作为福州蔬菜基地,种植蔬菜任务7000亩。  同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和人民公社“60条”(修正草案),全县春耕前农区大队核算普遍下放到生产小队,实行“大包干”。  3月2日,马鼻公社墩里大队社员到罗源运石头返途遇风翻船,溺死5人。  同月10日,县委成立精简工作领导小组,再次精简压缩机构和县、社企业。至10月底共精简压缩3473人。  4月2日下午5时,暴风雨袭击县境,正在海面生产的渔船被风浪冲破21艘,翻1艘,死7人。1.6万多亩大小麦普遍损失1成以上。  同月中旬,中共中央委员粟裕大将来连视察驻军部队,并听取县委工作汇报。  6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闽东北指挥部,司令徐体山、政委李光辉(后改尹明亮)。初设潘渡白莲,后迁丹阳,再迁朱公。  同月10日,台湾当局妄图窜犯东南沿海,全县进行紧急备战动员,精简机关,转移档案,训练民兵,准备打仗。  同月16日,省建筑学校及市直单位教师、干部15人,组织首批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由倪希锴、林兆枢带领,到山区蓼沿公社蒲边大队插队当农民。  同月下旬,县城大桥原木板桥面改建为胶合梁泥结碎石桥面竣工通车。  7月中旬,撤销县委工交部、财贸部。翌年10月,成立县委工交政治工作办公室、财贸政治工作办公室。  同月30日晚,浦口蝉步大队横江渡船超载下沉,落水38人,死亡5人。  8月5~6日,台风暴雨袭击县境,降雨133毫米,淹田3.5万亩,伏沙1273亩,冲毁水利工程99处,破船121艘,房屋倒塌66座,死4人,伤7人。  同月8日,长龙华侨农场经4年筹建就绪,是日第一批安置印尼归侨65人。11月又安置185人。  同月28日至9月1日,受台风影响连续暴雨,降雨量计316毫米,晚稻前后受淹5.63万亩,伏沙2328亩,冲坏水利设施170处,倒房153座。  9月4~6日,台风在县境登陆,风力10~12级,降雨212毫米,敖江超警戒线5.15米,晚稻被淹7.2万亩,绝收2050亩,冲坏水利工程287处,倒房1120间,破船198艘,蛏、蛤伏沙517亩,死亡5人,伤4人。  同月12日,县内首次发现副霍乱病者数例,经全力抢救防范,疫情得到控制。  10月2日晚,川石岛发生大火灾,风大火猛,900多位军民奋力抢救,驻军牺牲1人,重伤2人。共被烧房屋280间,拆倒20间,损失32万元。  同月18日,县召开首次烈军属、转业复退军人和老革命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表彰先进,落实优抚工作。  12月7日,潘渡大队渡船超载,翻船落水30人,溺死12人。  同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伉俪在省军区卢胜中将陪同下,到黄岐部队视察,并挥毫题诗两首。  1963年  1月12日,在全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月中旬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前10条),开始进行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简称“小四清”)运动,至6月告一段落。  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副总参谋长杨成武、济南军区司令杨得志、北京军区司令杨勇等到黄岐半岛勘察地形,并对反小股袭击作指示。  3月1日,县在马鼻公社玉井大队创办贝苗试验场,培育泥蚶苗。4月24日改属国家水产部。1967年初又下放县辖。  5月12日,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和张高谦热潮。  6月5日,成立县反小股袭击指挥部,守备七十二团团长李树义任指挥,王洪志任政委;七十二团政委徐序任第二政委,人武部部长吴良辉任副指挥。  同月8日,县制订各级干部参加劳动制度,参加时间县干部50天,公社干部60天,大队干部150~200天。  同月12日,浦口公社蝉步等5个大队发生“磺酸田”,早稻濒临绝收。福建农学院林耿教授来连协助指导防治,经施药灌水,7天返青转好,抑制了大面积蔓延。  同月14日,自上年10月15日以来未下透雨,旱情严重,全县1万亩春收作物枯死,7000亩早稻失插。经努力抗旱补救,早稻仍减产1成。  同月27日,召开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法院院长。张德茂再次选为县长。  同日,建立东湖人民公社。东湖农牧场与公社合署,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7月6日,马祖守军掳走沿海渔船8条,抓走渔民114人。  同月12日,马鼻、浦口等4个公社暴发穗颈稻瘟病,面积1万亩,蔓延迅猛,县派干部和农技人员下去发动喷药,并烧毁病田稻草,控制病情发展。  同月,县财政、水电、交通、文教改局为科,农业、林业局合并为农林科,工业、手工业局合并为手工业工业科。  8月14日,连江县由福州市划归闽侯专署管辖。  同月20日,省委从14个沿海县抽调干部,在黄岐开展渔区社会主义教育试点。  9月2日,成立县“五反”(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小组,在机关开展“五反”运动。至12月中旬告一段落。  同月11日,自7月中旬以来50天未下透雨,有5.5万亩水稻、2.5万亩甘薯受旱。  同月12日,强台风在黄岐半岛登陆,风力12级,暴雨造成内涝,晚稻被淹和伏沙3.5万亩,甘薯断头2452亩,水毁工程242处,刮坏民房590座,冲垮公路15公里。  11月,经过多年试验,是冬推广种植紫云英1万亩,为农业开辟新的肥源。  同月,在城北征地1.22万平方米,新建县体育场。  12月21日,黄岐公社茭南、上塘大队民兵,配合海军部队,在东洛岛海面抓获台湾当局特务船1艘和特务4人。  同月27日,县召开生产队长以上万人大会,历时13天,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后10条),各级干部层层作“下楼检查”。会后在全县农村普遍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翌年3月底结束。  年底,全县渔业总产量首次突破5.24万吨。  1964年  1月下旬,根据国家银行通知,豁免1961年前农业贷款。至1965年止,全县共豁免367.4万元。  2月,全县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  3月4日夜12时许,国民党马祖守军派小股武装袭击晓澳长沙大队,抢走电话机、枪支及部分文件,即“第二次长沙事件”。事后福州、南京、武汉等军区领导相继到长沙视察,研究措施。  同月15日,琯头公社塘头大队农民育种家董仲煁推广水稻“矮南特”、培育“乌壳尖”等高产品种获丰收。县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  4月6日19时,敖江南塘至琯头下岐一线遭冰雹袭击,最大直径约20厘米,持续半小时,打碎房屋瓦片46万片,春收作物损失严重。  同月15日,10个公社发现脑脊髓膜炎200多例,死亡14例。县采取紧急防治措施,15岁以下儿童有16万人普遍服预防药。  同月17日,驻军守备七十二团派4名营级干部分任黄岐、筱埕、浦口、琯头公社党委副书记、20名连级干部分任20个沿海大队支部副书记,以加强军民联防。  同月,县人委重设农业办公室。  5月1日,浦口公社蝉步大队2号机帆船在海面生产被台湾当局3艘特务船抓靠,并逼航马祖。船上18名渔民机智周旋,经人民海军救援,击毁特务船2艘,毙、俘特务各4名。  同月7日,马鼻公社辰山、玉井、赤石大队与罗源县北山、巽屿大队发生山界纠纷,经两县派代表协商平息、签订协议。  同月27日,琯头公社壶江渔民在东霜岛(属霞浦)发生用地纠纷,经两县派员协商,达成协议。  同月下旬,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傅秋涛上将,到连江检查民兵工作,总结长沙事件教训。历时半个月。  6月14日,召开县第三届政治协商会议。  6月18日,成立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7月1日,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有72936户、335517人,比1953年第一次普查增7296户、82777人(未含马祖、东涌)。  夏,全县推广早稻“矮南特”良种3.4万亩,普遍获丰收,成为早稻当家品种。  9月20日,省少数民族参观团一行50人到丹阳公社飞石大队安后畲族生产队参观农业学大寨成就。生产队长雷金珠后被选送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10月4日,县从基层吸收知识青年156名,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同月6日,省委在连江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为全省三个重点县之一,设省委社教连江总团,县直、公社设分团。7日起,由闽侯、福安2个专署、19个县及省直机关、大专院校计7553人组成的工作队陆续到县集训。全县分两批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简称“大四清”)。至1965年底结束。由于“左”的影响,基层干部受到严重伤害,受处理的党员干部达1069人,占党员总数16%。  同月20日,定每月逢农历十五日,为县领导接见群众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执行。  11月18日,人民海军在闽江口击沉台湾情报局“海狼袭击队”特务艇1艘,毙4人。  同月26日,浦口街发生特大火灾,烧房1175间,拆房135间,死亡3人,伤9人,损失77万多元。有49户、241名灾民移民安置到蓼沿周溪等3个大队落户。1967年后陆续回迁。  同年,全县改造低产田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8.1万吨。  1965年  1月5日,驻军八十四师在官坂鹤屿岛围垦造田。11月合龙成功,围成面积5200亩,成为师部军垦农场。  同月17日,召开县三级干部暨贫下中农代表会议,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县领导在会上作“下楼检查”,并发动揭发批判。  同月30日,潘渡公社贵安大队部(旧庙)失火,烧死县工作组干部1名及大队通讯员。  2月底,平潭县有99户、427人移民到敖江公社梅洋大队西溪村安家落户。1981年后陆续迁回。  3月中旬,长龙公社与华侨农场合并。1972年再次分设。  4月18日,春播后一直阴雨,出现“倒春寒”,全县烂种6万公斤,早稻插秧推迟10天左右。  同月19日,省委书记叶飞、常委马兴元来连了解“社教”运动情况。叶飞强调基层干部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并肯定东升大队支部书记江福官的工作成绩,称他是个特级干部。  同月22日,琯头公社塘头、拱屿、秦川等12个大队下大冰雹,砸死2人,伤12人。  5月初,连江至琯头引水“敖峰隧洞”开工,同年10月竣工,总长1210米,为解决琯头地区用水创造条件。  同月上旬,黄岐公社北茭大队1艘渔船在海面上生产,遭马祖守军炮击,死1人,伤1人。  同月28日,全县抽调200多名干部集中福清训练,后到平潭县苏澳公社开展“社教”,11月中旬结束。  6月24日,从浦口公社划出晓澳、百胜等8个大队成立晓澳公社。  7月2日,人民海军在闽江口全歼台湾当局特务1股,俘8人,受到总参、总政通报表扬。  同月26日,台风袭击县境,撞坏船只22艘,损失渔网283张,蛏、蛤伏沙1000多亩,倒房20座,伤3人。  秋,省水产研究所与筱埕水产综合场试验人工养殖紫菜获得成功。后得以大面积推广。  10月30日,省“社教”总团和县委在东升大队召开渔区社队干部现场会议,总结推广东升发展机围捕捞经验。  11月初,“社教”基本结束,县机关实行机构精简,党政群团由原50个单位并为32个单位,人员由347人压缩到231人。  同年,全县粮食总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达9.7万吨,单产412公斤。  1966年  1月,县组织300多名干部前往罗源县开展“社教”。7月17日结束。8月全部转到福清县搞“社教”,直到年底。  2月13日,组织全县干部学习焦裕禄先进事迹,坚持群众路线,改变领导作风。  同月26日,在全县进行换届选举,至5月,各公社普遍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公社管委会成员,选举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因“文化大革命”未召开)。  4月22日,琯头地区遭冰雹暴雨袭击,有12个大队、3832户受灾,倒房168间,砸碎瓦片400万片,死2人,伤15人,农作物损失严重。  5月30日,根据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在文化教育界开展“文化大革命”。6月5日县委派工作队到各中学。8月中旬撤出,改派少数联络员。  7月中旬,县委举办中学教职员和宣传系统两个集训班,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同月,县在观音阁创建日产2000吨自来水厂竣工投产。  8月2日,成立中共连江县委学习毛泽东著作办公室。  同月16日,强台风袭击县境,风力12级,降雨200毫米,倒塌民房63间,仓库65座,船坏153条,漂失木材2400立方米,死19人,伤28人。  同月下旬,各中学普遍成立“红卫兵”和群众组织,开展所谓“破四旧”,大量文物古迹遭破坏,大批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受游斗。  9月4日,强台风和暴雨袭击县境,敖江洪峰超警戒线6.32米,为新中国成立后最高水位,敖南决堤。全县农作物受淹8.7万余亩,船只损坏987条,房屋倒塌1994座,死29人,伤334人,为历史罕见。  同月初,中学师生大批涌向北京等地“大串连”,全县先后有642个串连队,4990人,花串连费13万多元。  同月14日,中共连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增海和连江一中校长于英吉被“罢官”。两人均于1968年含冤而死。1978年分别召开平反追悼大会。  10月11~20日,县委召开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2906人参加。  11月30日,召开全县老区代表会议,县委主要领导在会上受批斗,到12月中旬才宣布散会。  12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下达,城乡动乱加剧。  同年,县内乙型脑炎流行,遍及101个大队,死10人。  1967年  1月7日,召开全县贫下中农代表会,报到8000人(时称“万人大会”),县主要领导被当作“黑帮分子”,进行批斗并挂黑牌游街。  同月24日凌晨3时,连江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等部分印章被“群众组织”强行夺走。基层单位也相继被夺印、“夺权”。党政机关瘫痪。驻军八十四师介入连江。2月24日成立“支左”接待站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同月底,全县因“文化大革命”经费开支65.6万元,造成财政紧张。2月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反对经济主义的通知》,宣布暂时冻结银行部分资金。  2月4日,全县粮食紧张,马鼻等地相继发生断炊,经报请闽侯专区,拨380吨原粮安排群众生活。  同月20日,黄岐、筱埕等沿海刮起敲作业风,已下海28艚。“支左”部队组织5个工作队到沿海各地宣传制止。  同月,春节前后,部分群众乘乱上山盗砍森林,乱占耕地建房,一直延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3月2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连江县人民武装部生产领导小组。暂时取代行政机构,维持生产和工作。  同月8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连江县公安局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公安、法院、检察院三家实行军管。继后对县邮电局和广播站也实行军管。  7月14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连江县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县军管会”),下设文化革命小组和生产指挥部,撤销县人武部生产领导小组。  同月25日下午4时,壶江100多群众乘船到琯头参加集会游行,在长门金牌附近翻船溺死14人。  8月,连江两派群众组织各自建立所谓“文攻武卫”指挥部,自此武斗事件渐多。  10月15日,潘渡公社共青团书记林祚意在凤城看大字报被刺杀身亡。  11月21日,革命烈士杨而菖的母亲王水莲在官坂合山老区农场逝世。因“文化大革命”影响,至日才在透堡召开追悼会安葬。  12月30日,县农业机械厂第一个成立“革命委员会”。此后各单位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取代原职能机构。  同年,县内发生流行性脑膜炎,死127人。  同年,春旱29天,夏秋2次特旱68天,全年粮食总产降到6.87万吨,比上年减产1.14万吨。翌年粮食再度紧张,从安徽、山东等地调入甘薯片6300吨。  1968年  1月1日,晓澳两派“群众组织”发生冲突,引爆手榴弹,炸死围观群众1人,伤40多人,另被刀砍死1人。  同月14日,一个“群众组织”到琯头海军“猛虎艇”夺枪,用手榴弹炸伤海军战士1名。海军被迫自卫反击,当场击毙4人,伤1人。  2月6~9日,连日下雪,覆釜山顶白雪茫茫,几天始化。  同月15日,县军管会召集两派头头协议收缴武器,共缴交各类枪械132枝,手榴弹1600枚,子弹3800发。武斗程度稍减。  同月,人民解放军六七八九部队(炮兵六十四师)进驻连江。  4月14日,县军管会举办县社领导干部和部分群众组织代表学习班,协商县革命委员会组成人员。19日选举产生领导干部和群众代表24名;军队代表7名。  同月21日,经驻军闽北指挥部党委批准,成立连江县革命委员会(简称“县革委会”),黄峰亭为主任兼核心小组组长,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30日,县革委会办事机构正式办公,设政治工作组、办事组、生产指挥组和保卫组。  5月9日,县公安局军管会在县体育场召开万人公判大会,判处5名罪犯,枪决特务分子1名。  6月20日,连日暴雨,敖江两岸早稻被淹2万余亩。  9月初,全县中小学相继进驻“工人宣传队”和“贫下中农宣传队”,参加“管理学校”。  同月25日,县召开首届红卫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红卫兵代表大会委员会成员。  同月28日,县召开工人代表大会和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工代会和贫代会成员。  同月,郭婆溪水库竣工。该水库于1965年12月动工,为全县第二大水库,库容427万立方米。为解决黄岐半岛军民照明、饮水困难创造条件。  10月12日,成立县“斗批改”办公室,部署开展“清理阶级队伍”。  11月3日,贯彻“五七”干校精神,县首批下放干部371人。  同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连江黄岐渔业中学培养渔区专业人才事迹。《人民画报》摄影记者也于年底到黄岐拍摄相片,在《人民画报》刊登,并送国外展出。  1969年  1月8日,成立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同日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誓师大会。至4月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已达1135人。  2月,县革委会集中党政群和政法机关干部在坂顶办“学习班”,7月结束。  4月4日,北茭大队第六生产队渔船被风浪击翻,溺死8人。  同月5日,晓澳发生火灾,烧15户,拆25户,受灾176人,经济损失20万元。  8月8日,强台风在黄岐半岛正面登陆,沿海7个公社86个大队受灾严重,民房倒塌和损坏1.14万间,仓库倒塌和损坏836座,船只损失196艘,农作物受灾7.1万亩,死16人,伤144人。  9月27日,强台风、大暴雨和八月大潮同时袭击县境,为历史罕见。损失船只153艘。沿海堤防被海潮冲垮47公里,其中缺口300余处、28.8公里。水稻、甘薯被海水淹没绝收3万余亩。“马鼻蜜橘”被海水淹后大部分枯死。全年粮食总产降到6.8万吨。比上年减产6500吨。  10月初,县直机关干部和驻军指战员分赴沿海灾区抢修海堤,组织生产。丹阳公社组织436个劳力,自带工具、粮食到琯头后二大队支援抢修海堤。全县被毁的堤防很快修复。  11月16日,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五师进驻连江,接替八十四师“支左”。李如达接任连江县革委会主任(兼核心小组组长),黄峰亭调回部队。  12月5日,八十五师主持在福州省委党校举办县革委会班子完善学习班,年底结束。经协商,县革委会成员由41名组成。  1970年  2月16日,八十五师主持在朱山驻军营房举办学习班,集中县委、人委和公检法机关干部500多人,进行“路线教育”、“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和“整党”,然后重新分配工作。历时半年。  3月15日,著名民兵模范陈金达在“一打三反”中被错拘,含冤而死。日在黄岐召开追悼会平反。  5月13日,省革委会主任韩先楚来连视察工作,强调扩大耕地,战备夺粮。县于6月18日成立填湖造田指挥部,组织军民填平县城西郊莲湖,造地140亩。  6月10日,县在丹阳、琯头进行“城镇改造”试点,集体商业有的下放公社、大队管理,有的归并国营。并组织城镇居民133户、440人上山下乡插队落户。1975年11月收回。  7月1日,连江县从闽侯地区改划福安地区管辖(翌年6月福安地区驻地迁宁德,改名宁德地区)。  同日,福州郊区的琅岐公社及所属10个大队划归连江管辖。  8月,县首次采取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三结合”办法,招收工农兵大学生5名。  10月27日,县革委会办事机构进行调整,设办公室、政治组、生产组三大机构,下各设若干小组,重新任命负责人。  同年,在“支左”部队八十五师主持下,对全县各级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全面调整。  1971年  2月3日至3月8日,县革命委员会全体委员集中山边八十五师后勤部举办学习班,开展“反骄破满”,人人“斗私批修”。  2月,台湾当局马祖守军炮击黄岐,海丰大队陈长华一家死难2人、伤1人。  同月,八十五师在丹阳坂顶营房举办清查所谓“‘516’反革命集团活动”学习班,使一些干部无辜受两年多审查。  4月22日,马鼻贵丰大队与罗源县松山巽屿大队发生海埕纠纷械斗。24日在马鼻浮曦经两县派员协调平息。  6月24~28日,召开中共连江县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县委组成人员,书记李如达。各公社也相继召开党代会,重建党委机构。  7月,县年产3000吨合成氨厂建成,年底投产。  8月10日,八十五师党委召开连江、罗源两县县委常委碰头会,部署开展所谓“打五头煞两风”(即:打击单干头、赌博头、投机倒把头、封建迷信头、资产阶级派性头,煞住煽动无政府主义歪风、资本主义歪风)运动,伤害一大批干部群众。  同月,根据中共中央通知,从1971年起实行粮食征购任务“一定五年”不变政策。宁德地区确定连江全年征粮任务20985吨,加价任务875吨。  9月5日,县成立对台斗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同月中旬,全县行政工资18级以上党员干部到宁德地委,听取毛泽东主席巡视南方讲话和林彪叛逃后的中央打招呼会议精神。  同月23日,强台风在黄岐半岛登陆,风力12级以上。全县普降暴雨,水稻受灾7.5万亩,海堤缺口102处,房屋倒塌865间,船只损坏347艘,死6人,伤12人。  同月,连江35千伏输电线路与福州电网实现联网。  同年,县水产综合场培育海带渡夏苗成功,为大面积人工养殖海带提供苗种。该项成果翌年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展览,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同年,全县进行第二次丝虫病普查工作,普查人数达35万多人。  1972年  2月1~4日,县委举办大队以上干部学习班,3000多人参加。传达中共中央《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后派大批干部下乡向广大群众传达。  8月1日,县城大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永久性公路桥竣工通车。  同月14日,全县18级以上党员干部到宁德参加地委扩大会,学习中共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12个文件。9月中旬全县组织大批干部到大队向群众宣讲。  12月,县首次开展飞机播种造林,飞播马尾松19万余亩,但效果不佳。  是年,县革委会生产组所属的农业组、林业组、水产组、粮食组、交通组、财政组、手管组、水电组、商业组、卫生组均改称为局,并重建工商行政管理局、体委、县直机关党委。  1973年  1月1日,恢复连江县人民法院。  同月6日,县革委会政治组的宣教组析分为宣传组、教育组、文化组。  4月28日,黄岐海丰大队林世峰等7位渔民,在东引附近海面营救12位遇难的台湾渔民,县有关领导前往黄岐慰问接待。  同月30日,东升、东水10对机围船北上山东石岛开辟新渔场。  同月,恢复县革命委员会公安局(1975年7月改为县公安局)。县保卫组自然消失。  同月,重建县委党校。  6月3日,县革委会财政局析为财政局、税务局、银行。  同日,成立县计划生育办公室。  同月中旬,5月以来连续霪雨,总雨量达518.6毫米,先后发生内涝7次,早稻比上年减产6364吨。  同月27日,台湾当局马祖守军炮击黄岐,海丰大队渔民胡信钦右腿被打断,其子(16岁)被打死。  同月,开展山林普查,历时一年。经普查,1972年全县林木蓄积量为34万立方米。  秋,县水产技术人员首次到山东大连引进紫贻贝苗,在筱埕蛤沙采用“筏式法”养殖成功。  9月25日,连江南宫至琯头粗芦岛引水工程竣工,渠道全长28.3公里,共建8条长2164米隧道和16座渡槽,埋设官岐至蓬岐海底倒虹吸管道1148米。使粗芦岛灌溉和生活用水得到基本解决。  10月8~10日,受台风影响,连续3天狂风暴雨,全县11.8万亩农作物受不同程度损失,船只毁坏48艘,山洪溺死1人。  同月20日,长龙至马鼻公路竣工通车,与飞石至长龙公路相接。  12月20日,福建师范大学354名师生到连江参加“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宁德地区也派68名工作队进驻黄岐。翌年初撤回。  同年,县在黄岐、安海、川石、晓澳设4个对台宣传站,引导沿海渔民在海上与台湾渔民接触,促进交往。  1974年  2月5日,县召开5000人参加的“批林批孔”动员大会。9日成立县“批林批孔”办公室。  3月27日,马鼻公社南门与龙头大队发生海埕纠纷械斗,双方伤多人,南门死1人。县派干部制止事态发展。  4月25日,浦口公社中麻与山坑大队发生海埕纠纷械斗,双方动用民兵武器,轻伤76人,重伤5人。县派干部调解平息。  7月28日,敖江公社白沙与浦下大队发生用水纠纷械斗,动用民兵武器,双方受伤20人,白沙死2人。经县调解事态平息。  8月18日晚22时55分,连江沿海出现历史罕见的大海潮,海水漫堤缺口18处。  同月30日,全县掀起学习“儒法斗争史”热潮,并选派工农兵代表讲解。  9月27日至10月9日,台湾当局马祖守军连续炮击黄岐半岛,茭南、琇、下塘3个大队,计有7户53人受害。  11月28日,成立县委落实政策办公室。  同年,敖江公社杉塘大队首次试养河鳗成功,首批出口成鳗100公斤。翌年1月7日,全国淡水养鳗会议代表100多人到杉塘参观。  1975年  1月6日,省博物馆和县文化馆联合到东岱镇山堂村发掘埋藏于云居山脚40米处的地下独木舟。经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测定,为战国末产物,是全省迄今发现最早的独木舟。现藏于省博物馆。  同月8日,县委组织493名干部,集训4天后,分赴6个公社和县直计35个点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21日,省委派67名工作队员来连,并相继有5名工作队领导任县委常委。  同月,恢复县委办公室,仍与县革委会办公室合署办公。  同月,琯头航运社船舶修造厂制造第一艘20吨水泥船下水,试航成功。  2月,日本亚洲飞鹅号轮船沉没马尾,油污流到闽江口浅海滩涂,琯头、晓澳等地贝、藻、鱼类等被污染造成很大损失。  3月29日,罗全贵任中共连江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李如达返回部队。  4月2日,省委派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州大学师生740多人来连参加“学理论、反派性”运动。11月下旬结束。  同月14日,驻军八十五师调防,“支左”人员撤回部队。八十六师进驻连江。  7月13日,坑园公社下屿等大队发生5个人下海投台事件。福州军区领导来连检查。县于19日召开对敌斗争会议,部署加强防范措施。  8月25日,台湾当局马祖守军向黄岐公社琇大队炮击9发,当地居民被打死4人,伤9人。  10月初,水稻大面积发生稻飞虱,敖江等平原白叶枯病严重,晚稻普遍减产。  11月,恢复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海防部。县革委会调整有关委、办、局。  同月,全县开展“建设大寨县”运动,前后组织近10万劳力,改造平整土地3万多亩。  12月13~15日,普降大雪,500米以上山头均可见白雪皑皑,数日始化。  同月15日,琅岐公社划归福州郊区管辖。  同月24日,福建省计委副主任宁殿魁等一行来连,审核大官坂围垦工程初步设计,县成立大官坂围垦指挥部,进行前期施工准备。  同月27日,筱埕公社定海大队民兵占定太等3人,在屿仔尾海面抓获台湾当局派遣的特务1名,缴获橡皮艇、手枪、钞票等。  同年,全县168个大队恢复和建立合作医疗站,计有赤脚医生448名。  1976年  1月1~4日,沿海带鱼大发海,全县105对机围船4天捕获4000吨,为历年少见。  同月9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噩耗广播后,连江城乡干部群众无比悲痛,自发佩带黑纱悼念。  2月14~18日,召开全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议,部署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县又一次陷入混乱。  3月20~31日,县委常委集中宁德,研究解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有关问题。  4月9日,县召开万人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大会,城乡混乱加剧。  同月17日,雷雨冰雹袭击琯头、潘渡等地,砸坏瓦面房屋7439间,春熟作物和早稻秧苗被砸,损失严重。  同月18~25日,全省针刺麻醉现场会在连江召开,会议一致肯定连江县医院的针麻技术。  同月26日,全县春荒严重,6个公社报告有一半农户缺粮。是日县召开紧急会议,下拨1500吨回销粮,安排群众生活。  同月,因持续阴雨低温,全县大面积烂种烂秧,损失种子950吨,为历史罕见。  5月10日,县农业局首次从海南岛制作杂交水稻种子进行栽培并获成功。翌年全县建立1000亩制种基地,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创造条件。  同月20~22日,县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东南沿海战备的指示》,全面检查落实战备物资和支前工作。  6月9日,全县国有和集体林木被严重盗砍,仅陀市、长龙2个林场就被砍6万多株。护林员被打伤3人。县在东湖公社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会后抓捕游斗一批乱砍森林罪犯。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10日,县在展览馆设吊唁厅,先后参加吊唁活动的有5000多名干部群众。17日,福建省广播电视台来连拍摄李文忠生前部队到展览馆吊唁毛泽东的实况。18日县召开1.2万人参加的追悼大会。  10月3日,台湾当局马祖守军连日炮击黄岐半岛,并大量空飘传单,散布谣言,制造紧张军事局势。沿海战备紧张。  同月21日,县委召开县直党员大会,通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5日,2万军民举行庆祝游行。  11月3日,坑园公社下宫大队发生火灾,毁房72间,拆房19间,受灾37户、207人,损失30多万元。  12月11日,驻连八十六师部队派出宣传队,支持地方开展清查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  同年,全县粮食减产3600吨,征购仅完成50%,部分社队春荒严重。翌年1月从安徽等地突击运回甘薯片1.25万吨,供应城乡居民。  1977年  3月2~4日,国家商业部粮食处处长一行来连,前往黄岐公社北茭、苔菉大队,坑园公社大洋大队,潘渡公社塘坂大队等地调查群众生活安排情况和问题。  同月14日,省委派由297人组成的“普及大寨县”工作队来连,分别进驻敖江、浦口、黄岐公社部分大队抓点。宁德地委也派工作队到琯头和马鼻公社抓点。  同月27日,丹阳公社上周大队8名社员烧山开荒造成山林火灾,毁林7000亩。  同月31日,县委成立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办公室。后在全县开展清查有牵连的人和事。  4月2~5日,国家商业部副部长等一行来连调查粮食情况。  同月,浦口公社东岱大队引种北方甜菜获丰收。国家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和省、地科委人员到东岱总结经验。并在连江召开全省甜菜科研协作会。  6月7~12日,国家农林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派员来连调查森林破坏情况。  同月14日,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刘庆山一行来连检查计划生育工作。  7月5日,宁德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公判大会,连江设分会场,判处连江刑事罪犯6名,其中2名特务犯判处死刑立即枪决。  同月31日,台风暴雨袭击县境,造成内涝6万亩,晚稻苗被冲坏2500亩,进行重插。  8月9日晚,潘渡公社仁山大队渡船开到东岸大队看电影,翻船溺死7人。  同月12~18日,琯头公社东升大队党支部书记江福官出席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9月6日,成立全国科学大会连江县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同月8日,县委成立落实政策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全面复查落实“文化大革命”以来冤假错案。至翌年底,共复查结案1111人。  同月9日,毛泽东逝世一周年,连江首批组织6人赴京瞻仰毛泽东遗容。  同月29日,福建省地质队在琯头公社川石岛等地钻探勘察石油。  10月4日,县直机关开展打击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活动。  11月11日,驻军八十六师宣传队全部撤回部队。  同月15日,罗全贵调宁德地委工作,吕居永为连江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  同月16日,驻连八十六师部队某连战士傅世权,为保护3名群众而翻车牺牲。县委、县武装部领导前往部队参加追认傅世权为雷锋式好战士大会。  12月16~18日,“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恢复高考,全县报考青年3570名。翌年1月全省高招工作会议在连江召开,连江计被录取288名(其中大专105名、中专183名)。  同年,县组织卫生防疫部门对79处居民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源水质调查,并作卫生检验。  1978年  1月5日,贵安木面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永久性大桥竣工通车,全长193.4米。  2月15~18日,国家卫生部派医学科学院等单位5名专家,来县医院考察针刺麻醉手术,专家并亲自上手术台试验。  同月16日,福建省军区在安凯建立的黄岐对敌有线广播站竣工,省军区刘建挺、丛德滋、宁维械及省革委会王炎等参加开播剪彩仪式。  3月10~13日,召开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革命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法院院长。吕居永选为县革委会主任。  同月19~21日,召开中共连江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县委、县纪委组成人员及出席省第三次党代会代表。吕居永选为县委书记。  5月15日,县成立接待安置越南华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至7月底,共接收越南归侨487名,安置在长龙华侨农场。  6月5~8日,连日暴雨,水稻被淹3.8万亩。蓼沿公社凤岩大队一块巨石下滑,压倒六□民房1座。  同月13日,省委书记廖志高一行来连,先后视察大官坂围垦工程和琯头东升大队。  7月,县革命委员会增设华侨事务办公室和统计局。  8月25日,琯头公社后一大队渡船超载,在琯头江面翻船,落水63人,溺死16人。  9月13日,县委在县礼堂为对敌斗争模范陈扬才召开追悼会,省、地水产、海防部门代表及全国民兵模范洪秀丛等参加追悼会。  同月,恢复县人民检察院,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增设人民公社企业局和劳动局。  10月13日,黄岐公社郭婆大队发生火灾,延烧房屋157间,损失10多万元。  同年,县财政筹资149.8万元,帮助黄岐半岛和晓澳等地兴建饮用水库45万立方米,架设电线68公里。解决沿海26个大队、7万多人照明和饮水困难。  1979年  1月1日,福建前线部队奉令停止对马祖列岛炮击。马祖守军对黄岐半岛炮击亦渐减少。  2月9~12日,县召开三级扩干会暨1978年劳模会,传达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表彰先进集体362个、先进个人646名,并颁发奖品。  同月19日,县邮电局首次受理发往台湾省的电报业务。3月10日首次受理转往台湾省长途电话。  3月12日,县直机关、学校、工厂及驻军指战员1万多人冒雨植树造林,参加第一个植树节活动。此后,每年形成制度。  同月,入春以来,部分农村开始冲破原有农业经营体制,把生产队规模划小,实行包产到组或包产到户责任制。  4月10日,黄岐公社析分为黄岐、安凯、苔菉3个公社。  同月29日,县委对台部协助苔菉公社茭南大队组织台属与去台人员在海上会亲,为全国首例有组织的海上会亲活动。  夏,县水产局在晓澳公社百胜滩涂建虾池73.4亩,首次人工养殖对虾获得成功。  6月12日,县革委会第一次表彰26对只生一胎的夫妇,并颁发《独生子女证》和奖金。  7月1日,琯头门边2000吨油库和装油码头建成投产。  9月14日,县酒厂青芝牌元红酒被评为全国优质酒。  同月,增设县对外贸易局。  同月,宁德地区在官坂公社进行扶贫工作试点,11月结束。  10月15日,县委副书记谢廷光率队第一次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  11月5~12日,县委召开理论工作座谈会,特邀省委党校理论教师授课。在全县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学习讨论,端正思想路线。  同月20日,琯头航运社船舶修造厂制造第一艘175吨钢丝网水泥货轮下水,试航成功。  同日,琯头青芝山“林森藏骨塔”重新修复。  12月19日,贯彻全国整顿治安会议精神,成立县整顿治安领导小组。  同年,连江紫菜养殖获全省科技大会奖。  同年,连江邮电部门敷设从琯头分别至壶江、川石、粗芦岛3条海底长途电话电缆,计皮长4.5公里。  同年,全县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  1980年  1月1日,创办县贝苗试验场于晓澳牛头山。当年从江苏省引进文蛤苗在道澳滩涂人工养殖成功。  同月5日,吕居永调动工作。谢统院接任县委书记,王贵接任县革委会主任。党政领导分设。  同月,奉令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连江县边防大队。  3月13~29日,沿海山林发生大面积马尾松虫害,首次用飞机喷药防治4万余亩。幼虫死亡率达75%。  4月,沿海一些渔民利用在海上生产与台湾渔(货)轮接触机会,用鱼货等与台商套换手表、布料、雨衣等产品,并投放市场。后逐渐发展成为走私活动。  同月,潘渡公社贵安大队利用地热养殖河鳗,与省外贸等单位合资创办鳗场。  5月23日,成立县选举委员会,开展“文化大革命”后首次县、社换届选举,9月25日结束。  7月7日,成立县地名领导小组(后改地名委员会),在全县开展地名普查工作。1989年完成,并编纂出版《连江县地名录》。  同月18日,蓼沿溪西至小沧公路竣工通车。至此,全县18个公社全部通车。  8月29日,副霍乱在县内传播。县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疫情。至10月,发病929例,死亡3人。  9月8日,城关公社改为镇建制。1982年改名凤城镇。  11月4~8日,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县人民政府正副县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贵选为县长。同时召开县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会后取消县和各级“革命委员会”名称,设县人大常委会并成立党组。  同月,增设县司法局。  12月23日,官坂公社东头大队发生火灾,延烧房屋108间,受灾133人,损失9万元。  同月,县设立闽江口渔场指挥部,至翌年1月15日,共捕获大黄鱼和带鱼等5000多吨。  同年,县内渔民接触台湾、马祖渔船230艘次,向台、马同胞赠送全国人大《告台湾同胞书》等7500份,为台胞亲属捎带信件40多人次,增进两岸了解和感情。  1981年  1月,春耕前全县农区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渔区除部分承包到船外,大量出现股份合作制和新的经济联合体。  3月22日,潘渡公社所在地发生火灾,延烧房屋262间、拆倒112间,有91户、491人受灾。  同月,成立县渔政管理站,在全县实施渔业许可证制度。年底止签发1641艘。  5月,县在琯头召开打击走私工作会议。9月成立打击走私指挥部,在全县打击走私贩私活动。至翌年底,共查获走私762起,船只184艘,罚没703万元。  同月,县水产综合场首次人工培育中国对虾和长毛对虾苗1482.5万尾获得成功。翌年被省水产厅评为水产成果二等奖。  7月14日,成立闽东技工学校连江分校,校址设东湖。  10月6~7日,召开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有各类科技人员130多人参加。  同月8日,县人民政府首次举行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茶话会,邀请县内黄花岗烈士、义士遗属座谈。  同月19日,浦口公社山堂大队发生火灾,烧毁民房173间,拆倒59间,损失20多万元。  同月20~23日,国家公安部、工商总局、新华社、海关和国务院缉私调查组先后到琯头、黄岐等地调查走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市连江县琯头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