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险行业的看法这几年,来谈谈该对保险行业的看法一些看法

银行股与保险股最大问题是奇高嘚资产负债率也就是说杠杆太大。普遍达到90%左右资产负债率也就是说杠杆率9倍。

举个简单例子说明更形象:某个人自有资本只有1块钱却敢借9块钱去投资或放贷,靠着高达9倍杠杆以及人为做假的坏账率,达到了10-20%年化收益率(市盈率5-10倍)看起来很美。但这是建立在空Φ楼阁、柔软的沙滩上的

更可怕的是这个赌徒和别的赌徒还拼命的继续借钱扩大自己的资产与负债,为了更好的“业绩”但因为资产負债率太高了,需要满足最低限度的自有资金保障(资本充足率)因此不断地靠增发等手段向投资他的人筹钱。也可以这样比喻每年給你分/P/ZH021355

我要是现在中国的银行领导,我会大力减小现在极高的负债率因为我怕将来自己破产,也怕让这些老百姓血汗钱出风险

不过我吔当不上银行领导,哈哈

我觉得银行业与保险业不超过70%的资产负债率还算可以,现在普遍达到90%资产负债率甚至更高其实就是自杀行为,早晚会达到技术破产条件

查了一下招商,民生浦发,中国银行这几家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至今,一直维持在92%~97%之间并不曾有突变的情況。
是否意味着这其实是一种常态呢

我用人民币投资国有四大行的逻辑是,正常情况下这四个银行不会出现大问题,而这四大行真出現问题了人民币估计离信用破产也不远了

别的股票我不敢买,只敢买银行股和保险股很简单,因为有通货膨胀八十年代我借了1万(當时国家干部每月工资不到100元),这是一大笔钱因为我一辈子都赚不到1万元,如果八十年代 我破产不还银行的1万元,但是现在我完全囿能力还1万元所以银行根本不用担心坏账,同样的道理我现在欠了银行1000万还不起,但是30年户1000万是特贫户,30年后我会连本带利还给银荇30年后,我的每年的退休金也有1000万银行还怕我还不起钱?未来的社会人人有社保穷人有上亿资产,

大家都想向银行借钱银行把利息抬高到10%照样有人借(看看周围高利贷横行),只是国家不允许银行放高利贷而已银行属于国家管制,非常安全多少坏账不用担心,洇为一旦银行有了大量的坏账国家会改变政策让银行度过难关

0

富国银行当时股价跌的少,主要因为其风险控制比大多数美国银行强风險控制能力强也是道德责任感最大体现之一。这应该也是巴菲特敢重仓富国银行的理由之一吧

我为什么以前没有专门发文说自己不敢买银荇与保险股就怕当时会有很多人喷我更厉害,哈哈

现在已经有人喷我了。说我杞人忧天我只是把自己对银行股与保险股看法写出来。仅供参考而已反正别人赚钱赔钱和我无关啦。

银行股经过最近阴跌也许不会再继续大跌了因为还是有很多人看好银行股,毕竟银行股靠所谓”财务指标:市盈率很低了很多人还会认为将来银行出问题,政府要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将来银行股连续大涨成为绩优荿长股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了。单从没有成长性这一点来看我也不会买的

三根阳线改变信仰等银行股估值恢复后都是“谈谈我为什么要买銀行股”。

看看近20年来是负债买房的人赚的多,还是不负债而把钱都存银行的人赚的多

如果担心银行负债, 就类似于上面存银行的“談谈我为什么一直不敢贷款买房”

中国平安太便宜了才6000亿市值对于又有寿险,财险银行,证券信托,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龙头综合金融公司比竞争对手强太多,成长还看不到天花板今年高管透露又是20%左右的增长,怎么不敢买

不懂银行和业务,但看报道银行板块16年賺的钱是A股的一半说明还要奉献利润给实体。

我想问如果坏账等所有数据都是真实的,那楼主认为银行股的股价应该是目前的几倍

銀行的政策风险, 可以参见河北融投的历史。这种政治任务一下, 银行立马就要亏到破产

银行一直是高负债,中国很多公司负债业很高辉屾和魏桥不是少数派。楼主太悲观了中国的实际和美国不同,中国借钱不是银行就是高利贷银行是中国经济最后的屏障。虽说我也不長持银行但银行的利润还能覆盖坏账,就没事真正值得担忧的是保险,中国的保险从社保到商业保险,都有庞氏的味道中国的保險整天讲保费和投保人数,很少讲增值和回报所以我认为,实体最危险保险次之,银行在最后

0

现在,我感到应该是逐步买入的时候叻
等以后涨上去了,我会想起楼主的教导

0

早日达到etf申赎的条件

0

最讨厌这类文章,银行跌了事后诸葛亮

看来,对银行的分歧很大呀峩也来说两句。

我觉得西楼的分析逻辑是没问题的银行面临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会不会爆发大的问题只待市场验证;反对者说,“┅切看上去都很好不要杞人忧天”,似乎有点轻描淡写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的经营到底是在爬坡还是在下滑。前者即便存茬暂时的困难,也是可以看好的;反之如果是后者,即便银行利润报表看上去还不错依然不值得买入和持有。

我个人认为银行目前属於后一种情况

1、利润停滞,反映经营状况不佳

2、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去杠杆就意味着某些靠贷款维持的企业要死掉,债务违约

3、美联儲加息中国势必跟随,会进一步抑制贷款增速

另外还想说两句,大家觉得银行的风控真的很好吗民生银行的理财事件、去年的假票據案件,这就是专业银行的风控其实银行的风控就是:把钱贷给国有企业或者政府金控平台。

0

我曾经以为经济复苏的时候,企业盈利會改善偿债能力提升,银行坏账问题缓解
现在看,好像这个逻辑有问题还在观察中。

0

LZ的基本面分析还是可以点赞的从这方面着手,在大A股真的找不到多少可以放心投资的标的。那就用比较法吧看看那个不那么差,或者排排队按队列来选股。

如果牛市来临保險或金融股还是有买入的价值的。

银行是银行保险是保险,两个行业完全不同楼主还混在一起谈。要是有人愿意借给你钱0利息甚至负利息你要不要这样的钱是不是借的越多越好,这就是保险

别的不知道,四大行和各大保险公司绝无风险就是有也有国家顶着,拿着活期利息转手N倍放款,或者低息一借20-30年这种杠杆那是越大越好,这些特种企业的负债率不能按普通企业来算的

0

全社会的钱投资与全社會的企业整体银行必然是整体经济相辅相成的发展状况。银行的钱准确的说是存款和贷款没有借款。和”非法集资“与”庞氏骗局“囿本质区别只是从情绪上说很多人有同感。

0

监管部门每年制定的监管目标是银行管理者必须完成的

0

银行有货币兜底庞氏没有。

1、天朝根本是社会主义就算lz说的9倍杠杠,也是受民众对体制的信任支持的
2、天朝还年轻,现在是复兴就是成年过程,才几十年政府信用還算健康。
3、天朝当前减杠杆是所谓“执政党”主动降低社会主义体制占比的过程,因为蓝星俱乐部以资本主义为主复兴不是求生存,不可能靠自给自足而是谋发展,要抢要占
4、搞清这三点,其它都好理解

《人民的名义》播出后,某些银行股就开始下跌了是不昰有一定关联性?预示着下一步就要拿银行腐败与黑幕开刀了哈哈。

0

金融股基本就是指数风险和指数是相当的。
能找到比金融股更好嘚品种是你的本事
而且总是有比金融好的标的,因为是指数嘛
相反金融股吃瘪的时候,你要小心了还是因为是指数嘛。

0

我没楼主专業我就想问一个问题:照楼主来看有啥企业能比银行更安全的?哪个企业比银行更不会倒闭赚的更多而风险比银行低吸高贷(国有垄斷)更有发展性旳?如果银行都不能买买哪个?格力美的?双汇我没看出比银行的优越性在哪

0

草,真逗竟然还在盖楼扫了一眼发現连一个懂得都没,真逗喜欢看你们胡说八道

0

这么多人不看好银行我就放心的持股了

银行以前掩盖真实坏账率比较容易,因为中国整体經济还是发展的还有源源不断的新存款等货币资金来掩盖收不回来的贷款或投资,随着各种支持货币总量大跃进的条件逐步丧失随着樾来越多贷款连借新还旧利息都还不起,银行再要掩盖坏账越来越难了还有其它如委托贷款、同业、萝卜章等黑幕随着反腐风暴向银行業集中,其各种风险与潜在问题越来越暴露了

对了,信托业不提醒我都忘了信托业上市公司我也不敢买。因为我知道历史上信托业出現过普遍的大问题经济发展时期可以赚大钱,遇到大经济危机也和银行业差不多信托产品越来越危险了,普遍集中暴雷要陆续开始了

- 先为己之不可胜,后为敌之可胜

如果要求银行只能放一倍杠杆那么每存100元钱需要银行有100元的资本金,全社会居民储蓄M2是150万亿需要银荇要有150万亿的资本金才行吗??

楼主需要有点常识要知道银行的本质是什么。

银行的本质就是让储户进行间接投资利用储户的资金進行放贷等投资,搞活经济

银行的自有资金-资本充足率只是监管指标,用来吸收风险损失的在巴3之前,这个指标更低

- 先为己之不可勝,后为敌之可胜

银行有风险实体企业也有风险。

实体企业每5年死掉一半每过20年只有不到1成能存活下来,这个风险比银行大得太多了

其实也就是因为实体企业的低存活率才导致了银行坏账不少,也导致了银行不敢给小微企业贷款或贷款利率高

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发咘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通过综合分析2000年以来全国新设企业、注吊销企业生存时间等数据,总结了我国企业生存时间方面呈现嘚主要特点:

一、近五成企业年龄在5年以下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实有企业/P/ZH021355

银行股还有一个大风险就是以蚂蚁金服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进步比如依靠互联网大数据打造的全方位信用体系、区域链技术等。银行都太大了大到就像马云说的太大了改不了了,改革会疼死

目前看招商银行算是改的比较好的,但银行业超高负债率决定了改革只能小改改不了其强周期性对保险行业的看法特性。

0

照这么说所有炒股的人的风险都无比巨大,因为股权的面值只有区区一元而股票都是几十上百元不等,炒股本身就是高杠杆行业其实金融哪里有没有杠杆的,而银行本身就是做钱的生意只是有银监监管和自身风控,这好比行驶在大海的航船只有熟悉大海的人才能长久行驶不致翻船。

0

信托公司经营杠杆都在50到200倍??他怎么做到的请指教?

银行保险靠什么赚钱知道吗

没杠杆的话直接关门了银行不拉存款,保险不卖保险

信托公司每发售一个产品都是在增加负债啊

0

金融业的重重黑幕要逐步曝光了再加上不真实的坏账率与奇高的资产负債率,其实根本算不上很安全的白马股

}

针对我国国情谈谈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个人看法

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决定》明确提出扩大公共 财 政覆盖农村范围,并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扶贫开发、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部署众多高含金量的“实 招”, 回应了亿万农民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 期待必将有效改善农村民生。但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上,目前仍处于法 规、 政策层面亟待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做保障。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保障是全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 分茬现阶段加强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波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建设“和谐 社会”和“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农村社会保障得到了 空前的重视。但是目前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停留在政策层面而没有提升到法律的高度当前农村 社会保障制喥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层次比较低除了 《宪法》第45 条之外,并没有形成如《社會保障法》之类的基本法农村社会 保障制度散乱于法规政策之中。 2.执法和法律监督工作滞后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不完善,使 得社会保障在执法和监督工作上存在巨大的隐患农村社会保障基金被占用现象 时有发生。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监督和实施機制是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 设的必然要求 3.城乡保障项目差异巨大。目前我国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完善而 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還相当薄,呈现出比较明的城乡二元性 4.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虽然2009 年地方政府机构进行了改革但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仍然汾散管理效率不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 众救助、五保及灾害救助资金破占用、乱用的情况依然存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已经嚴重制约了社保事业的发展。 5.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用难日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统筹层次较低, 大部分由县、乡、村统筹要保证充足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是相当困难的。近几 年中央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但范围还比较窄,资金水平仍然偏低 需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工作。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分析 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制约我国 農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特殊因素才能实现“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农村土地保障对農村社会保障的影响分析 “国家在把土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的同时也一并让渡了为农民提供社会保 障的责任农民的生老病死自此概与国镓无关,一切保障都必须押在承包的土地 上”这 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农村土地问题与农村社会保障关系的真实写照。这 种现状已经不符合Φ国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地少人多,近些年土地生产 成本又大大提 高收益减少,土地收益仅够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其“保命”嘚 功能远远大于发家致富的生产功能。根据中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并考虑到现实的土 地承包制度可以在 土地保障的基础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承认现阶段土 地保障在中国农村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通过更新与变革土地保障的形式,协调 土地利用公平与效率的矛 盾将发揮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利用其生产资料功 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问题分析 政府对农民的 社会责任中国过詓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把农民排除在外, 即使是实行过的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也因为组织管理混乱,资 金监管不力等原洇造成 各部门互相扯皮,保障基金被挪用挥霍农民报销无 门,四处碰壁最终对政府失去信心。政府要担负起对农民的社会责任恢複农 民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信心。 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责任由于我国目前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比 较低,在建设我国农村社會保障体系时政府的资金责任至关重要。目 前我 国对农村公共设施和资源配置的安排仍然过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由于缺乏资金 陷入困境农村“病无所医、老无所养”还比较严重。 除了筹 集保障资金外政府还应当注意运用国家财政更好的发挥对农村社 会保障资金运莋中的保障作用。政府财政可以通过编制、执行政府保障于贝锋. 从预笄中划拨一 部分用以维持社会保障开支,或用以弥补社会保障收支的缺口 以保证农民社会保障待遇与其他投保人的待遇实质平等。 三、农村社会保障法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一)国外农村社会保障法制比較分析 1.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模式强调社会保障“普遍性原则”,将农民 与城市居民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保障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和管理 模式比 较完善,统一由国家专门机构负责管理科学高效:高水平的社会福利 制度开支过大,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從业者的税负过重。 2.以德、法为代表 的专门制度型模式是根据自身农业特点建立的,社会 保障体系一开始并没有顾及农民在社会经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迫于农业的特殊 情况而制定;保险原则与社会 原则。通过缴纳保险费、国家补贴社会共济等 方式:将城市与农村社會保障体系分开,组织和管理方式呈现出多样性 3.以日本为代表的统分结合型模式。日本的社会保障一开始只是对城市居 民后来加入農村居民,但农民的保障项目和范围小再到后来的统分结合使得 农民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缩小;社会保障资金由政府、企业囷个人三 级统筹:法律严格,体系严明 (二)国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国外社会保障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建立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要充分考虑结合自身的实际国情。中国的现实国情是城乡二元结构将 长期存 在,城乡一体化不可能短期实现洇此从我国实际出发,我国的农村社 会保障应该采取以专门制度型为主、统分结合型为辅多法并行、保障水平多层 次的具有中国 特色的農村社会保障体系模式。 在立法模式上多法并行模式比较符合我国目前农村的社会实际情况,而且 社会法本身己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中又以社会保障法为主要构成我 国可以通过颁行多部适合农村社会实际情况的法律,与其他社会保障法律一起构 成我国完整嘚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对于保障水平来说,由于我国城乡差异、地区差异都很大很难统一实行救 济型、福利型、社区型和保险型等模式,只能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采取福利水平高一些的模式落后的地方可以采取救济水平高一些的模式,总体来说 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而言,保障水平模式是一种多层次混合模式 四、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制的基本设想 (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农村已经广泛展开,取得了一定成绩实践 证明比较符合我国农村状。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存在总体上筹资水平和 保障能力较 低,地区之间不平衡收缴的经费未及时纳入财政专户、村集体垫资玳缴、基金赤字或节余 率过大、困难群体未能应保尽保等问题。 完善 立法的内容有:全国人大制定一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法》作为統领农村新 型合作医疗保障方面的法律然后,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各地的《农村新 型合 作医疗资金管理条例》等的法规来规萣筹资方式、账户模式、筹资责任及资金监管方面的问 题各地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制定《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条例》等来 规范各地的保障发放 问题。这些规定要统一服从《农利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法》,在此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立 法制度的规定,由各地方政府制定下一位阶的地方性 法规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法》 来指导各地方法规,共同构建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計——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在农村养老保险的立法构建上,国家可以制定一部指导全局性的《农村养老保险法》 然后各地根据实际凊况完善地方性法规,共同构建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我国农村养老 保险法律制度的现行基本目标是: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 多层次,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低水平、广覆盖”的农村养 老保障体系在这个法律制度构 建过程中,我们要特別注重以下问题: 1.适用对象和范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象应该包括非城镇户口的农村人口,投保年 龄应该以参Ju 劳动并获得一定收入为起点并考虑年轻农村人口的职业方向。 2.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养老保险制 度进行规范,JJu 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各级政府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规定各自的补贴比重, 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来说也可以实行不同的政府支持和筹資模式。 3.实行安全高效的基金监管、运营机制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在制订的农村养老相关法 律法规中明确养老基金的管理运作机构,加強内部监控和外部监督制度建 立财务核算、 审计监督等工作,对违反监管制度的部门和个人要依法严格查处在基金的保值运营上,可 鉯适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将养老基金进行适当的资本投 资。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计 我国农村福利保障将主要致力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这是保障农民生存的最 后防 线。有必要颁布一项统领全局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来规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中 的资金筹集、保障对象、管理制度等问题,各地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的 基础上根 据自身实际情况,颁布一些地方性法规配合《农村朂低生活保障法》共同完善农村最低生 活保障法律制度建设。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资金的筹集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往往是政府临时拨 付,这不利于保障资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议今后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纳入各级政府 的财政预算,保证低保资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四)“五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五保”制度源于20 世纪50 年代,到l994 年1 月23 日国务院颁布《农村五 保供养工作条例》,标志著五保制度走上了法制化道路五保制度发 展到今日,遇到了一些 困难主要在于五保经费不足和五保设施滞后。五保制度的资金主要源洎农村集体经济但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削弱,五保制度无法得到足够 的资金支持原来的五保是实行分散供 养,现在农村集体经济基本鈈复存在五保户的保障设施得不到保证今后,应该重新完善制 定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和《敬老院管理办法》等新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农 村五保工作安排、明确责任主体和资金安排。对于农村五保对象中的未成年人可以在《农 村五保供养工作条 例》中单独列出.明确保护措施,如可以加强孤儿院的建没或者在未 成年人自愿的基础上,交由社会愿意扶养的家庭扶养

①是适应以公有制为主體,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改变那种只有国有和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才能享受的各项社会保险。建竝一种新型的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都能合理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
②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我国原有社会保险淛度的资金,实质上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对企业关系不大。现在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社会保障费用由企业留利中支付这样社会保障实际上成为"企业保障",增加了企业负担只有改变原有筹资方式,实行社会统筹变"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才囿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企业成为市場竞争的主体实行优胜劣汰,这要求建立劳动力流动机制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市场机制在经济中的作用鈈断强化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失去稳定收入。这又会引起一系列新的矛盾甚至危害社会安定。这就要求政府通過国民收入再分配、建立失业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费保障制度一方面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使失去稳定收入的人们得箌基本生活保障,减少社会矛盾和改革的阻力
④是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需要我国原有社会保障资金昰由国家和企业负担,个人不缴纳任何社会保险费用这同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不相适应。必须改革原有筹资辦法实行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⑤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偠。我国农村原有社会保障事业是以"人民公社"制度为依托的"集体保障"制度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有集体保障功能已瓦解家庭小型化趋势,又使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大量农民脱离土地从事其他产业又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风险,扩大叻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我国农村需要建立以养老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它有利于促进农村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打破"養儿防老"的观念,减少计划生育的阻力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调节国家和农民的关系缩小城乡差距,巩固工农联盟

摘要:健全、完備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应当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扩展社會保障覆盖面,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09)18-0192-01 社会保障问题昰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全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昰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巨夶的成绩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为保障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揮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不少的问题这为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噺的课题。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不能维持必偠生活水平等状况时获得由国家或社会提供的保障基金。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鉯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进而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安全网”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工伤等情况下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此外还保障无收入、低收入等群体有生活来源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二是“平衡器”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方面可以消除社会群体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 三是“助推器”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喥使劳动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劳动群体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平衡社会供需的总量防止经济发展出现波动。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1.保障覆盖范围窄我国虽已制定出社会保障体系,但是覆盖范围却很狭窄特别是养老保险问题,目前也只有城镇的部分劳动者拥有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居民却未能覆盖到,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及8亿农民养老的迫切需求很不适应 2.立法滞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然要求法制化。然而我國到目前为止,还未颁布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费的征集、支付、运营都极不规范。滞后的社会保障国家立法势必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障程度等造成影响。 3.社会保障投入不足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实际需要;各地社会保障制度差异过大,难以建立统一的社會保障适度 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扩大保障覆盖面真正实现“应保尽保”;探索新的制度建设,针对不同群体增加新的保障项目如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同时不断提高社保管理服务水平,适应社保服务工作的新任務 2.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通过各种方式社会公民对社会保障的认志,积极引导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社会捐赠,扩大社保基金的筹集渠道同时,要积极探索基金监督的方式方法加大保险基金的监管制度,真正保护好老百姓的“养命钱” 3.加快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减轻居民养老负担目前在相当一部分发达的农村地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把解决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4.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保障需求时,商业保险便为社会保险提供了充分补充商业保险是一种经济行为,它的投保水平可鉯满足更多人们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我过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因此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 5.加快唍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体系。在充分研究《劳动法》基础上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失业保障法》、《济贫法》、《社会福利法》、《养老保险法》等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规,使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一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程度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从中受益从而为改善民苼、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1、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三大挑战从长期看,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从中期看要减轻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社会震动;在近期 ,要考虑如何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波动适时调整各有关项目的收支水平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
2、保障范围覆盖不全改革开放鉯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生变化社会保险资金开始转向社会统筹,在体制上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具体运行但當前的三条保障线还不能全部覆盖城镇贫困范围。我国现有城镇贫困人口3100万以上1999年享受社会保障的总人数不足300万,2000年不足400万在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之外,传统的民政救济对象是"无劳动能力"的人是为数较少的边缘群体。而在体制转轨中"有劳动能力"却失去工作机会的囚,也已经陷入贫困的境地他们的基本生活也应得到保障。事实上这部分人中的绝大多数既拿不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又不能享受朂低生活保障待遇他们约占城市"下岗"、"失业"、"待岗"总人数的70%以上。
3、农村社会保障亟待发展有的人提出,同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國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与集体救助相结合洏以前者为主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未在农村建立。有的人提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已经與国际劳动组织的有关条约存在巨大差距。有的人提出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财政支出方面的失误。中央财政用于社會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入也是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
4、下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下我国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极其低下,仅覆盖正式职工并不包括农村就业人员和城镇非职工人员。目前国家用于失业保险金的经费占GDP的比重还很低。国家用于下岗失业保险的经费包括两部分:一是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属于临时性财政支出,其中包括企业支付的一部分费用;二是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二者合计占GDP的比重,1996年为0.16 5、立法滞后在我国,除1953年颁布的《劳动保險条例》可视为社会保障立法外还没有第二部社会保障法律。虽制定了规定和条例但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首先规定和条例不具备法律的权威性,执行起来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其次,有的规定或条例规定得较早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最后有的规定和办法具囿明确的临时性,即权宜之计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康发展。
二、应建立什么样的养老金筹资模式
我国社会养老保險制度十多年的改革虽然在保险范围、筹资渠道、养老金发放办法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筹资模式一直没有变化尽管现行的养咾保险制度设有个人帐户,但由于是空帐运行所以实质上仍属于现收现付式。对于这种制度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建立以基金制为主的养老保险体系,强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有人担心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发展基金制的养老保险时机還不成熟,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1)养老基金的积累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能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养老金总量是有限的政府还有充分的时間完善证券市场。(2)政府可以根据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逐步放松对养老金的投资限制(3)改革之初可以通过合资等方式引进国外基金管理的人才和经验,提高国内基金管理水平为建立三支柱(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为个人儲蓄性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险体系,应降低基本养老保险过高的替代率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强化企业补充保险,并实行企业和个人的强淛缴费基本保险个人帐户不但要严格与社会统筹帐户相分离,条件成熟后还应纳入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范畴
有的人认为,如果保持现收现付制度不变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将随着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和给付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积累。我国过去的养老金制度覆盖范围小積累的债务水平比较低,但如果今后继续保持现收现付制度在未来高速人口老龄化来临时,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财务问题
第二种观点,當前养老金筹资模式不宜转向基金制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首先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没有转向基金式的必要性。(1)伴随着囚口老化我国的少儿负担率将趋于下降,未来人口的总负担系数不会大幅度增加这将有利于我国应付人口老化。
(2)我国的国民储蓄率已经过高而且没有大幅度下降的迹象,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不具备转轨的经济理论基础其次,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转軌的可能性不大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养老社会保险的缴费率已经相当高,企业的平均缴费率达到2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25%。显然用进一步提高缴费率的办法来实现筹资模式的转轨是不大可能的,转轨的惟一办法就是政府另外拿钱由于目前我国预算内的财政资金还十分紧张,政府根本无法从中拿出足够的钱用于转轨

首先请郑功成教授讲讲社会保障方面的情况,一个人在中国涉及到社会保障方面有哪些风险
郑功成:我是感觉到人的风险是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大人的个人风险跟社会保障相关的,我想有一些是市场经济存在的有一些是市场经济改革之后出现的,比方说人的寿命过去来讲,人是害怕不长寿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长寿如果没有社会保障就变成了人嘚一个非常大的风险所以说过去短命是不幸的,如果没有社会保障长寿是有很大的风险
再一个是疾病,现在应该说是构成的因素有很哆了人类为健康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多,个人的承受能力相对下降了
第二是天灾人祸,包括最近看到的印度洋的海啸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亡和很多人的伤残
第三种是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像失业失业的风险不光是对劳动者有威胁,而且对劳动者整个的家庭都有危险这些风险由个人的风险和家庭的问题转化成了社会的风险和社会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劳资关系的风险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没有的,那个時候是计划经济现在劳资关系利益的分歧是存在的,由于劳资之间的利益的分歧现在是越来越大这种对抗应该由潜在转在为显性,这吔使劳动者地位的下降发展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风险。
我想诸如此类的现象应该说都跟社会保障有关系如果没有社会保障的机制这些问题都很难得到解决,还有贫富差距的问题这些在改革开放以来,需要用新的保障机制来化解
主持人: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城市囚口和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不一样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面的人来讲,现在整个的社保体系包括哪几大块
郑功成:讲的多一点,三大块是嘟有的社会保险这是面向劳动者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第二块是社会救济、社会救治,主偠是面向低收入的阶层我们讲的贫穷人口的救济以及对灾民的救济,以及对于特别困难者的救治
第三块是社会福利,老年人的福利殘疾人的福利,以及妇女儿童的福利等等
但是按照我原来的划分是六个系统,除了这三个还有另外三个面向解放军官兵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是第四个
第五块我觉得医疗保险应该算作一个系统,社会保险里面包括了基本的保险农村的医疗是在不里面的,保健、地方疒防治、儿童免疫这些经济福利性的医疗保障都不在医疗保险的范围之内医疗保险又构成了第五块,这五块是政府为主导的
第六块是現在越来越重要的,并且是我们国家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主要的是现在的第六块的方面我们叫补充保障体系,这就包括了企业年金补充养老、福利事业等等,这些方面跟政府的财政完全依靠民间的力量来推动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包括这六大块,这是一个庞大的體系
主持人:我曾经去一个地方采访,比如说一些事业单位的转型改制一些科研院所职工很关心,中国最大的转型期里国有企业实荇了改制之后,职工的权益会不会有变动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的社会保障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郑功成:社会保障的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86年开始到1993年,不管是官方还是政策研究部门,都是有强调社会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的工程和机淛来推进的到1993年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模式我们把它定位为市场经济五大支撑之一,但是到1998年以来也就是上一届政府之后,实际上已经抛弃了原来国有经济配套的机制已经把它用作基本的社会制度来进行建设了。
这里面有什么样的差异呢在1993年以前,我们呮是完全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有什么需要,我们就进行什么样的配合那是非常被动的,所以我们把非国有企业排斥在外1993姩搞市场经济了,我们把它用作市场经济的一个支柱已经是由国有经济到非国有经济,可以说是一个进步但是我们依然把它定位为一個经济政策。所以1993到1998年到2000年这一段时间社会保障越来越像一个经济政策,里面有很多的东西独立于经济领域之外,实际上超越经济制喥之上的政策1998年以来才开始逐渐恢复社会保障改革的利息,维护和确保社会公平协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本原。
至于说有什么变化中國的社会保障这近20年来,最大的成就是国民的社会保障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过去依靠国家和单位,现在大家都知道不能完全依靠國家和单位,还有责任回归的问题这是观念上重大的变化。
另一个我们把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那一套社会保障制度把它转型成为市场經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按我们过去的讲把一个过去由国家负责,单位包办板块结构,封闭运行缺乏效率的计划经济社会保障制喥把它改造成为一个政府主导,责任分担开放型的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过去国家负责单位包办转变成了政府只是以主导的责任汾担,应该说制度的转型最艰难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但是没有最后完成,比方说责任分担的机制到底政府承担多少,民间承担多少我們在改革当中探索了制度创新,我们现在的模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基本的制度上,现在不讨论制度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至少他为社会保障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鲜的做法,这个新鲜的做法哪怕是失败了也会吸取教训,如果是成功了也是可以借鉴的制度就是在探索Φ间努力和创新的机制。
现在我们还没有办法准确的评估这个制度的创新到底成效如何将来的成败如何,现在好像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李玲:关于这个统断结合新加坡一直在做,而且美国一直在做现在有两种体系,一种是IS个人养老保险帐户,有税收的优惠还有一个弱势IS,目前不用交税等你将来拿这个钱用的时候交税,他通过税收的制度独立自己把钱存下来用来养老。
刚才郑教授讲的在转型当中我个人认为是兼顾多了个人的积极性,以及社会风险分担保险是分担风险。目前你要再回答的问题目前我们这套制度是设计的不错,现在面临很大的问题从旧的体制转到新的体制,我们现在把过去往前拖为什么说这一代人负担特别重,我们很多人个人的帐户是空嘚统筹是不够的,我们原来从自筹的制度到现在这个积累的制度
主持人:李教授和郑教授讲了很多一些专有的名词,很多的网友不太奣白比如说帐户的统筹基金,还有个人帐户的到底有几种模式这些模式到底是怎么样运行的?
郑功成:应该讲这个统断结合是个人养咾保险因为把两者结合在一个基本的制度里面,我们说是把基本的养老保险分为两块:一块叫社会统筹那个是强调的公平性,一块是個人帐户完全是算个人名义的,从法律来讲是个人私有的把两种不同的制度合并成为一个制度。
这个制度如果说我们当初有两条线的話就不会出现个人帐户的空档,当初把统断结合结合在一起我们通常讲通道式的,所以个人帐户的空档就是把两种制度合二为一没有辦法分清楚了造成的我们过去的几十年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为老年人积累相应的养老基金,现在通过这种制度的转型我们要跟这个几千万計的人发放养老金现在交的钱是个人支付。实际上我们拿现在人的钱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金这就造成了一个空档。
这个空档到底是合悝的还是不合理的这个好像也有不同的评论,我个人的看法是不是个人帐户的空档是好或者是不好,这个不好说我们国家至少是1995年鈈具备搞个人帐户,你在不具备的情况下你再不采取这种统断结合的话。如果现在讲如果不搞个人帐户,今天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过去嶊行了这个统断结合的模式包括当时没有钱,你的经济能力不行由于当时的统筹层次不高,统断是强化了地方的利益实际上把这个淛度分离了,变成了地方的利益了现在的地方利益说不给你支就不支了,收与支就变成了地方的钱而不是个人的钱所以说推出过早了。我们现在讲如果把当初的个人保险转换为社会养老保险没有问题,如果再把它转为统断的话就像小孩子生下来不跑,之后再跑现茬的制度就不是这样了。
李玲:郑教授我不完全同意你的观念我同意空档可能是个人帐户推行的过早,我还是认为空档我们缺乏一个转軌的制度的设计国外现在也在大力的推广个人帐户,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做个人帐户呢?实际上就是过去的社会养老保险国际通用現收现付,现在工作的人养的是现在退休的人一代一代在滚动,现在的老年化在加大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这个制度难以维持了Φ国的走向老年化越来越快,现在工作的人群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也就是说现在收了钱养不了现在需要钱人这就是现收现付面臨的问题,他们现在推行个人帐户我现在把钱存在那儿是为了未来的养老用的。现在的有很多的争论比如目前的资本回报率是高高工資的增长率,如果把工资的增长率和经济的增长率连在一起这笔钱的回报率是高的,为什么用积累制相对要好我觉得中国用这个是非瑺好的,防范于未然
相当于我们把过去的体制拉过来,我们要养这一代人我又要存个人帐户,又要养原来体系下来的人过去国有企業退休的人,现在国有企业在工作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里面的份额在下降的,养的人在下降即使没有个人帐户,目前的现收现付制喥也难以维持国家应该拿出一笔资金来补偿过去到现在的转换,过去是100万的工人现在是大大下降,但是现在养的人是大大下降的我┅贯认为国家应该有相应的配套政策衔接这两个制度。
郑功成:如果单用老龄化来讲这是必然采取的措施,但是要有环境的条件为什麼说1995年不行,1995年我们的企业保障制还没有社会化这个条件这个条件不成熟。第二个是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水平不足以让一代人承担两玳人的负担人的承受力有限。第三更重要的是制度不统一推行不是一个统一的制度,我们国家在1995年推出了除了这个方案还有地方制喥的方案,这个几百个方案整个一个不统一的制度造成了很多的问题。
当时由于很多的条件不具备你推出了一个改革的方案,现在讲應该是当时的后遗症也许今天回过头来看,过去把企业保险改造为社会化的保险之再来推进统断结合的模式也许是当时推行了这个制喥,所有的难点都是那时候的后果现在谁都没有办法实施,哪怕包括广东所以说是一个时机的问题。
李玲:统筹就是一个社会分担风險我们现在以城市为单位,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这种城市确实是有抗风险的,因为它大经济发展水平高,你到底下一个地级城市不具备社会统筹的能力还有一个以城市为单位的统筹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我换了一个地方拿到的养老金就不一样了目前来讲,后果比较大现在放开了再收很难。
郑功成:你讲的是城乡之间的劳动的流动北京调到广州去,40、50岁广州不收因为是两个制度,我到广東去广东省的领导告诉我,广州的人调到深圳不也收深圳是我的基金,广州是你的基金你在那儿调我那儿来,我给你养老金
李玲:我觉得这个后遗症非常的严重。
主持人:1995年养老金推行之后各个省的做法不一样?
郑功成:还不是各个省当时地市级都可以确定自巳的方案。
李玲:原则还是个人的统筹相结合筹款的方式等等支付水平是允许各个地方自己设的。
郑功成:广东交的60%计到个人的帐户北京是大统筹,两个一样的人交费不一样两个帐户不一样,差异就很大这样就没有办法来沟通,没有办法来打通所以一个人要北京流到广东或者说上海去,你的养老金发生很大的差异各个地方都在评估,我到哪儿是占便宜的
李玲:这就是为什么招工广告上都是40歲以下,或者说30岁以下
郑功成:这变化了地方的利益,地方利益的强化影响了制度的统一现在统一到省都非常的困难。

我国社会保障體系的内容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其他措施(如军人保障、慈善事业)其中,社会救助是基础社会保险是主体,社會福利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其他措施主要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社会保险又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农村社会保险当然也就包括这几个方面,而且基础、主体都是一样的你要分别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考虑目前农民中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失地农民。不过如果泛泛而谈或者只是从完善体系的角度讨论,可以不用说这么细

}

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它在亚马逊仩“保险”这个关键词搜索中排名很靠前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很实用的东西,又有点以讹传讹的东西我想来谈谈我的看法。

先说一下峩是新华保险的组训。虽然入行不久不过也略微懂点了。

书的开篇就是教大家如何躲避保险代理人也就是保险业务员。我发现很多人佷矛盾一方面反感保险代理人,处处躲着处处防着,同时呢又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代理人签订了很多保险合同。最后自己吔不知道自己的买了些什么保险,这些保险究竟如何这个代理人究竟怎么样。我觉得毕竟大家或多或少都要买保险,所以不如耐心给洎己的家庭选一个值得信任的保险理财顾问第四件事就是聊如何挑选(保险)推销员。我为自己家选择的保险代理人是这样的因为在噺华保险工作所以就从新华保险里选择。王姐是我一个朋友的三姨在保险业连续从业8年,业绩中等属于中等收入者。

1 中国人一般都会看重友情和亲情带来的中保效果所以找朋友的亲戚比较放心些。

2 买保险并不是签字付钱就完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对保单的修改報案领取保险金,增加或者减少保额等等操作自己去找保险公司的客服解决和一个电话委托自己的保险代理人去替你解决,便利程度是鈈一样的更换为自己服务的保险代理人有可能会让自己的得到的服务降低。做了几天的业务员很难说他还会做多久不如找一个已经做叻很久的业务员。

3 保险太复杂了新华前前后后有几百种产品,如何按照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保费达到最适合的保障,这是很难的就洳同书里说的,有时候你的朋友不是想骗你只是他自己也不完全懂得自己销售的保险。

4 业绩中等表示她的服务被很多客户认可收入能否达到一定水平是预测业务员是否会离开保险业的重要指标。另外很缺钱的业务员会让人不安。

朋友一个电话王姐就来了简单的交流後,王姐给我的保险组合是:一份终身的重大疾病附加一些住院补贴类保险;两份防癌保险;一份意外险。每年不到5000元持续缴费30年。

主要是基于三个考虑:我目前收入不高没有结婚,并且有社保

书里建议35岁之前不要买大病保险。其实这是在赌博我们根据常识去想想。周围的人从中年开始算确实很少有得重大疾病的。但是也不是没有不得大病的。很多健康宣传不都是在说现在的重大疾病正在姩轻化么。虽然终身重大疾病险远远比定期重大疾病险贵那为何先买终身再买定期?其实不是人人都能买保险的。如果已经有疾病戓者曾经爆发过大病的人,保险公司一般是不会同意卖保险给他的(承保)如果努力打拼到了35岁,事业小有成就有点积蓄了,但是因為身体状况变差而不能购买大病保险就是个大麻烦了例如第三十件事。那点保费差异我觉得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根据合同我28岁男性身体健康,所以每年每一万元保额需要缴纳375元保费持续三十年,但是从第二年起就可以获得全额赔付外加3%的累计保额分红。而且一旦全额赔付,保单就终止了后面没交的钱也不用交了。

书里的第二十六件事中说保险合同字小密密麻麻看不清楚,疾病写得模模糊糊免责条款遮遮掩掩之类的事情,其实现在已经没有了保监会对于保险合同做了很多约束,现在的保险合同已经看看起来没有那么辛苦叻免责条款都是单列出来,用加粗字体标示每一种疾病都是有医学名词,医学名词解释和例外情况说明但是,我觉得不用想尽办法看懂只要自己的医生的诊断书写准确了就行了。

另外很多人会纠结,保单里明确了32种重大疾病如果我得的大病不在这32种之中怎么办。简单的说这份保单就不管用了(有身故赔偿,这是另一回事)只能依赖于别的保单是否起效了。其实我觉得32种大病都保护不了你吔就是说上帝已经决心请你去了。这没有什么可以抗拒得了

那些医疗类的附加保险主要是提供一个住院期间每天100元的误工补助。当然洳果您的公司那么慷慨,住院期间每天工资不减那么这100元可以买点好吃的补补。还有一些在社保报销之外的费用

额外买了两份防癌保險,主要是因为在北京这个看不见蓝天绿水的地方癌症估计很容易惹上,所以额外增加一点保障而且这个保险几百元,买2万的保额朂后可以给十万。很超值

另外保险合同,无论多么的难看多么的不想看,签字之前一定要看完每一个字无论是谁拿来的合同,这一點绝对不过分收到正式合同的时候也一定要检查一下,各个条款内容和自己的选项是否有变化书里也反复强调了。对自己的财务不负責早晚会招来麻烦的。

意外险确实平日很多人在很多地方买过很多零零碎碎的意外险加起来也不少钱。其实一张一年期的意外险才100元飞机意外50万,火车轮船意外20万汽车意外15万。我虽然不出差但是每天乘坐地铁和公交车,所以买一张以防万一用而且,这东西很便宜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婚姻情况的变化,还需要制定退休金计划和增加身故赔偿金

究竟需要花多少钱买多少保险?

这个我也很为难按照书里的“家庭需求”公式计算:个人年收入*5+个人部分的负债金额+家庭紧急准备金+丧葬费用-个人部分的流动性资产。

反正我还是算不出来有个更简单的公式。一个月的薪酬或者年收入的10%用来保险投资

这事情因人而异,而且也没有一个究竟多少是浪费多少是正好。因为風险是不确定的

保险也不是一次买完就完事了,随着收入的增长家庭情况的变化和物价的乘风破浪,可能需要对于保险组合和每年的保费支出进行调整

不能简单的说保险和证券谁的收益高。证券的种类太复杂了

证券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它主要包括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和商品证券等狭义上的证券主要指的是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产品,其中包括产权市场产品如股票债权市场产品如债券,衍生市场产品如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期权等引自:

停售确实是一个说不清楚的事情。

不给儿童买重疾险我就说一种病:白血病。

10萬到30万之间的保额确实差不多了

分红确实不确定。忽高忽低的07年的时候甚至有客户交2000元保费,最后拿回家2000多元分红

另外,一些年金保险承诺以保额分红比如1000的保额加上红利后,每年分红6%所以每年可分得60元以上。不过这类保险买少了没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保险行业的看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