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运营如何获得一批六个精准七个一批有效的种子用户

12月19日在起点学院和seo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15产品运营大会》上,良仓孵化器合伙人、知名产品导师@苏杰说产品经理的七个层次:需求细化与研发跟进、主动挖掘与项目管悝、完整产品与大局观、产品线与带团队、成功案例与影响力、业务理解与跨职能管理、自己成功到助人成功。产品经理不只是一个工作而是一类人,以产品经理的思维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支持并发动一批人完成并持续鈈断的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做自己的产品经理

演讲者|苏杰(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seo实验室》作者前阿里产品专家)

┅、产品经理的四个方向

追溯“seo实验室”这句话的来源,最早是2009年2月6日在我的博客开了新的分类“seo实验室”当时只是想把生活中的一些倳情,用产品的视角去解读所以第一次提到这个口号,是在2009年初

随着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就开始有了一些分歧有认可有不满,比如說@Fenng@纯银的理解跟我的理解是一致的,我们所有人都是产品经理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去抢产品经理的活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经常产品经悝跟我反馈说原来我开需求评审会的时候,下面做的开发测试设计师都挺老实的我说什么他就想怎么做。然后这两年开始不老实了峩每次说我的方案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反对说不对,我觉得你这个方案有问题我觉得不能这么做,然后产品经理就呛他说你是产品經理还是我是产品经理,对方就反呛回来说“seo实验室”

我觉得有欢乐也有痛苦,但是我们把这句话弄的人人都知道了这是让我非常开惢的事情。它越来越火无论如何我觉得对这个行业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真的是非常核心,非常关键的岗位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说自己提出了这样一句口号,那也未免太自大了所以我感谢互联网,感谢这个丰饶的时代

我们整个社会的供求关系太长久以来,经历的是一种偏匮乏经济社会的整体是供不应求的,但是直到最后不久伍年十年,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里面它变成了丰饶经济;在比较匮乏经济的时代,你只要能把那个东西做絀来就是你具备那个生产能力,有执行力能把东西做出来你就很牛逼了,因为你是不愁卖的

但是今天我们所在的丰饶社会,大家想┅下如果你要用一个美图的软件,你有多少选择非常多,是吧你想看个天气都有很多选择,所以在这种丰饶时代下我们会发现更需偠的是创造力更需要的是对需求的把握和对用户的理解,而这些能力正好是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能力所以拜这个从匮乏到丰饶的这个时玳的变化,当然背后有很多技术的发展各种工具的越来越多,拜时代所赐所以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越来越火。

那么产品经理到底怎么练級一个岗位有分级的话,就代表这个岗位已经开始变成熟了所以一开始讲这个练级之前,先跟大家探讨一下产品经理的四个发展方姠。

1、产品架构-决定产品发展的方向

简单来说就是负责产品的定位和规划通常而言,对于一个新人产品经理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伱到了高级阶段就需要负责顶层的一些设计。

2、产品设计-注重用户体验上细节

对于那种海量用户的上到千万,上到亿级的海量用户量的產品如果你在产品设计上的一些细节上,如果有一些突破有一些优化的话,也能创造很大的价值

3、产品管理-关注产品项目发展执行

從产品经理的角度,产品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团队搭建资源协调,资源整合然后沟通合作等等这些方面,当然这些事情在很多公司裏面也有专人来做特别是大公司。

4、产品运营-着重产品相关的运营数据

怎么样建立起产品到用户之间的这条通路你产品做出来得要有囚用,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必须有运营的动作跟上去。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四个方向它们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领域跟自己性格有关系。

二、产品经理的七层通关练级手册

第一层——需求细化与研发跟进

刚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就是這个层级上的典型人群;另外做运营、做技术刚转型产品经理的,这一关一定要迈过。这个层次的工作比较简单被动的接收需求,接咾板、业务方的需求细化好,然后做出来原型然后跟进研发、上线。升级修炼的话就是三点:做客服写TC,请吃饭

(1)做客服——熟悉用户。

在阿里有一个部门特别霸道,每一个产品经理来了以后必须去客服部门轮岗三个月。经历过这些之后你对你的用户的需求真的是非常了解。拿到一堆需求会更清楚哪个更重要,哪个相对而言没那么重要但是这个是死工夫。可能很多公司没有资源让你做這个事情但是下班后可以去旁听一下客服电话,或者听一下客服反馈

(2)写TC——熟悉产品(test case测试用例)

做测试,了解产品的逻辑测試用例比产品需求文档对产品会更详细,产品需求文档里面通常只会写最主要的场景有时是一些主流程。当你写/看一份测试用例之后對产品从大到小的各种细节都非常了解,那么在开评审会的时候大家对某个逻辑模凌两可,而你能流畅的演绎出逻辑规则团队刮目相看,分分钟获取团队满满信任当然这也是死工夫。

(3)请吃饭——熟悉团队

做产品产品经理是一个团队的枢纽,如果你对团队不熟悉嘚话非常难办产品经理一个人吃饭是种奢侈,千万别错过与相关人员吃饭的机会程序员说 “这个需求实现周期很长诶”或者说“我试试吧”这个差异在哪里就在于有没有请他吃过饭 。当然这是表面深层次是他对你信不信任。这种信任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连接,往往昰靠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去建立的

再算一下有几顿饭能请,一天午饭晚饭2顿一周5天,一月20天200顿饭的机会。基本上在工作中跟你可能会配合的人你一个月都能够聊一遍,有了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顺畅很多。(谁说没钱请吃饭就在公司食堂请嘛。而且就是你叫他吃饭往往都是AA的嘛(≧?≦))

第二层:主动挖掘与项目管理

从第一层到第二层最大的区别就是从被动变成了主动,主动接触产品的用户如何挖掘,这是我整理的Y模型如果要造出有竞争力的功能或产品必须要经历这样四步,从when where what howmany which why和 how

用户目标,用why 来思栲用户目标

产品功能思考how 来设计实现产品功能,how many说的是怎么控制迭代周期(如果 BS结构-browser/server改起来很快,大概1-2周改一下代码就能完成但如果CS结构-client/server 有客户端,试错代价太大,必须精雕而且改起来麻烦,还要发包审核因此1个月左右迭代还万一用户不更新呢+_+ 多少时间的迭代试错需要考虑好)

第二层,要点就是主动采集需求考验的是对用户的理解,对需求的理解怎么样能够理解的更透彻一点,偏人性层面我們现在的产品已经不是满足大家吃饱穿暖的需求了,更加要去满足不那么实用的需求这个阶段要出彩,就要满足“4”这个层面的需求洅加上项目管理的能力,怎么样去判断优先级怎么样去规划这个节奏,练成了以后基本上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产品经理叻。

第三层:完整产品与大局观

第二个层面负责的只是一个功能模块虽然是主动采集了,管产品了但还是以产品经理的视角,在项目Φ是一个跟踪产品功能是不是被实现的视角

而在这一层你需要负责一个完整产品,必须有产品的大局观将产品放大到整个产品周期中詓看。比如滴滴打车就不仅仅是个客户端,还有司机端、运营后台、算法、政府关系、B类合作关系你得看到这些。

(1)创意和设计阶段问题正确,解决方案靠谱就够了

(2)研发生产阶段,做得出来并且不断优化。

淘宝2003年成立2006年之前根本没有购物车,只有一个按紐叫做立刻购买没有购物车意味着,你不要简单的以为只是少了这么一个按纽没有购物车这个按钮,意味着整个淘宝现在依赖的营销體系都没有你想想看,没有购物车我怎么做满减因为它没有定单的概念。我就没有搭配套餐这两个是最最基础的营销产品,整个营銷体系都没有有了购物车之后整个营销体系才是从几个点来,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所以这种叫做不断优化。

(3)运营销售:“卖”得絀去赚得到“钱”。

一个产品随着它的生命周期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碰到不同类型的用户然后他面对不同需求又需要有不同的策畧。简单的讲一下这五个阶段的用户分别是什么

尝鲜者,极客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对新解决方案感兴趣,但他并不是我们真正的用户苐一批外部用户是什么人呢?竞争对手的产品经理所以这叫尝鲜者,千万不要被他们带沟里去

种子/天使用户。他们的特点饥不择食鈳以忍受缺陷。

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要先做内测,先发布DAT版这些都是基于你有一个维护的很好的种子用户群体的。而这群人也是你將来想做口碑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把他们维护好

早期主流用户。实用主义者

(4)市场/品牌:铺得开,叫得响

小米是怎么跳过去的呢?它鼡的是不同的产品早期的采纳者,它的种子用户是一批什么人发烧友,但是发烧友全国能有多少呢几十万,可能最多一两百万了不起了所以他想获得更大的占有率它是不能只做发烧友的,所以它推出了红米它早期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没事跑个分”

第四层:產品线与带团队

这个层次,你不再是单打独斗了你开始带人了。这个时候开始从原来负责单一产品的单打独斗变成负责复杂产品的产品线了,然后再开始带团队了基本上到了第四个阶段以后,你就要开始带第一、第二层的同学了所以这是第四层。

第五层:成功案例囷影响力

这个层次仅仅靠能力不够了,必须有些成功案例和影响力这一层是最难的,靠这两个字随缘,有的人一辈子都拿不到所鉯可能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可能也就在第四层了

第六层:业务理解与跨职能管理

一个公司/一个产品团队的组建,最初只需要一个角色产品经理,明确我们是服务什么人解决他的什么需求;之后技术、设计师逐步加入,形成铁三角产品经理负责产品是有用的,能满足一定需求的;技术负责能用;设计负责好用第四个角色,运营偏商业的团队,负责产品是有人用的

第四个角色就进来了,广义的運营也就是这边画的偏商业的团队,他们要负责这个产品是有人用的你东西做出来可能没人用,白做了他们负责是有人用的,这个昰产品经理这个是设计,这个是技术这个是偏运营。

有一句话叫做“产品经理是CEO的学前班”在这一层,你必须把整个产品的方方面媔的团队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这就是跨团队管理

第七层:自己成功到助人成功

升华的阶段,除了本身在做的事情是否可以找到┅些助人成功的方式。我现在改变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改变那群最牛逼的产品经理来改变世界最牛逼的产品经理就是那群创业者。良仓孵化器现在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情欢迎各位创业者的加入。

三、通往世界的阶梯-书单推荐

在练级通关的道路上具体该怎么练,推荐我の前的一篇文章《别了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里边将能力模型升级成为了任务模型有更加具体的练级思路。这套在阿里内部使用的怎么判断自己该学什么。

seo实验室社区——建议持续关注

seo实验室——新手的方法论

启示录——相对高阶产品的方法论

四步创业法——硅谷朂经典圣经级的创业方法论

有的放矢——教你怎么不做无用功

四、seo实验室的真谛

不是每个人都能以产品经理为业但在我看来,产品经理昰一类人他做事的思路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

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产品经理

至少,你巳经是自己的产品经理这才是“seo实验室”的真谛。

《产品经理的练级攻略》演讲PPT下载:关注seo实验室微信公众号“woshipm”回复关键词“苏杰”即可下载

}

原标题:如果你把私域流量当韭菜一开始你就输了

自从私域流量的概念火了以后,很多人对私域流量产生了误解想当然地把它当成了想割就割的韭菜,但事实证明麻朩、机械的运营方式只会让私域流量越走越远

前不久,“运营圈子计划”两周年我分享“私域流量+个人IP=自由”的话题,讲了私域流量讓我受益匪浅的经历以及我们怎么去构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但我看到下一位分享嘉宾京东社交电商西南地区负责人也是我们运营圈孓计划群内的优秀成员黄姐,有一页ppt赫然写着:

“私域流量有时是个伪命题”

本来挺担心我们讲的会不会冲突让听者迷糊,与黄姐沟通後发现我们的思想是一致的

说它是伪命题的意思是——不是所有行业去做私域流量的投入产出比都算得过来,只有当用户在生命周期内帶来的利润和传播价值值得提前预支维护成本时这件事才成立。

何况有的公司基本功太差连公域流量里(如淘宝)搜索、猜你喜欢而來的、较为六个精准七个一批的流量都因为产品本身或详情页兜不住,导致转化太差自己养一些需求并不明确的用户又会好到哪去呢?

哏消费者越近越容易暴露自己运营上的不足,人设上的空虚社交端会放大美,也会放大丑陋

有的店家呀,不如赚个距离美的钱隔菦了,还真没啥可欣赏的、可留住人的这时候,硬要去把流量圈起来就是在自己砸自己脚。

由于“私域流量”这个词过于火了我在這里就不讲它的好话了;说说物极必反后,可能会踩的坑、可能会误入歧途的地方吧

一、加在个人号上的就是私域流量吗?

加在个人微信号上的就是私域流量吗

私域流量≈人脉。你认识多少人不重要多少人认为你有价值才重要。

严格来说能反复触达,唤得起、撩得動有情感铺垫的,才是私域流量

这里也引入一个我常说的”湿流量“的概念。就是被你的思想浸润过容易达成信任和共识,比如听過你的演讲、看过你的文章、在你这儿买过东西给了好评、听别人口碑推荐你家等等这些方式带来的就是”湿流量“。

湿流量落在个人微信号上并且当你微信号已经做了耕耘,头像、名称、头像、个性签名、朋友圈呈现出统一协调、有品质的感觉这些湿流量就像种子┅样,落上去才能生根发芽才不会删掉你,才有机会持续触达

所以在寻找第一个1000量级的私域流量时,就像寻找种子用户一样 不要急,味道要对

他们不一定是第一批为你埋单的人,是第一批关注你、挺你、认同你的人使劲儿对他们好!

他们奠定了你这个场域的氛围,通过朋友圈和社群呈现出来之后你会持续吸引到同频的人,效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推荐、被动引流,形成自循环

而当你自己都是媔目全非时,你不知道去哪里吸粉你不知道怎么迭代,你会一直在原地打转找不到PMF(产品与市场契合点),也就带来不了高速增长

②、私域流量一定要加在个人号上吗?

有人肯定会抢答说不是的,在app上的也是

但实际上这几年没有多少人再有能力去做运营一个app了。那可能放在私域流量池非常大了之后再去导会更合适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低成本的承载私域流量的地方就是微信个人号了所以一度有囚认为私域流量池的大小=有多少小号以及小号上有多少人。

然而你真的搅得转吗?

就我个人而言管理两个号真的就是极限了,而且明顯主号互动更多小号更偏单方面的发布。情感链接是比较少的

微信设置5000人上限是有道理的。之前我还在想如果这个限额变成10000,我的收入能翻番其实不一定呢。

你加了她但是真的能影响到她吗

用户不会说你朋友圈怎么发就怎么相信,她会综合地通过群、一对一聊、萠友圈、公众号去判断你如果你只是自顾自的发圈,没有生意就加倍发圈打扰的话我建议你鼓足勇气去使用下清粉工具,看看所谓的5000囚加满的号有多少没有删你没有屏蔽你。

所以现在我的小号没有再主动加人了,全是被动加好友的 每天有七八个。我知道我精力有限搅不转了,不能让每个人感受到我的能量有时找我说话的人多了我还会非常烦躁,我想隔着屏幕对方都会感受到我的情绪这对我會造成负面印象。

还是那句话距离产生美。太近了你又维护不好还不如放远一点儿那放哪里呢?

聪明的读者可能发现了 我建了一些群,有付费的已经满员的圈子计划主群也有根据某篇文章或者某次讲座拉的主题群。他们都还活着因为我们有一些有营养的东西去养著的,形成一个社群矩阵

这里面有的人是没有加我的,加了我的助理、志愿者可能时机还不成熟,我也不会主动去加他所以我找到叻一个与个人号打配合的很好的方法,就是放到你的员工/助理/志愿者的个人号和你们共同在的多个主题社群里

这样,虽然潜在群体没有加你(实际上加了你也无心维护)但是通过社群里一对多的交流,助理朋友圈时不时透露出你的动态受众是能感受到你的思想的。在無形中就在加深对你的信任

那么当你需要的时候,社群内、关键人的朋友圈都是你可以撬动的私域流量,想什么时候唤起都可以

当嘫这种操作对运营基本功有较高的要求。比如你找到的这个“托管”的个人号她不是你的傀儡,她挺你时不时会推你;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和人设;对社群运营也有要求,怎么轻量级维护还不死大家不舍得离开解散。

所以到了下一个话题之所以说私域流量有时是个伪命题是因为它对运营水平要求并不低,但很多人以为很低

三、建私域流量难度不低于建一个公司

很多公司招三四千块钱的运营或实习生僦开始疯狂养号。是把人当成了流水上的工人了吧

说好的互联网下半场,用户思维要替代流量思维呢

我觉得很多人还是在简单粗暴洗鋶量,把社交圈当流量洼地就来不负责任的践踏。但他毕竟是社交圈呀你在商场玩套路大家不反感;但是你在社交圈玩套路,让大家夲来可以休闲放松的地方充满了警惕、怀疑和不安

如果你把私域流量当韭菜养殖基地,一开始你就输了

我认为,私域流量池是用来存放VIP客户以及湿流量带来的目标用户的你根本无须把所有消费过的人都放进来,更无须用利益刺激加到一个非常大池子的人

你的味道会淡,你的能量传递给每个人上时会衰减会弱化。何不把满满的能量给那些真正对的人维护好他们,给他们带去价值从中获得你想要嘚。

如果你是跟我一样的自由职业者我们想要的,不应该全部是转化他们让他们掏钱我们还要人脉、还要关系网、还要便利的信息。拿着这些你其实可以去赚私域流量池以外的人的钱。

举个例子如今我的朋友圈非常的肥沃和有价值。我不仅在这里找到了我的种子用戶我还让他们成了我的后援力量,让我更有资本去赚外面人的钱

  • 比如我需要招聘人,发个朋友圈就可以坐收简历到手软;
  • 比如我需要找个场地赞助发个朋友圈就能得到各方赞助;
  • 比如我需要打听个什么信息,发个朋友圈就汇集到各方资讯;
  • 甚至还可以做各种调研比洳下图我在问哪个粉底液好用,直接就在用户的推荐中挑一个来买了:

这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获得了很多用户洞察当然这也得益于我岼时对朋友圈的维护和价值输出。

这些愿意与我互动给我提供信息的人,并不比那些买我东西的人差

当你把朋友圈当成一个割韭菜的場所,你会涸泽而渔你可以算下,5000人的朋友圈月转化率是多少客单价是多少,每月销售额是多少如果没有均匀的源头活水进来,销售额会怎么样

但是销售额都要靠拉新撑着的话,要加多少好友啊!这样的增长有意义吗还是换了一个地方在洗流量啊。

要寄希望靠私域流量池获得良好的收入我认为要做的事儿还蛮多,真还不比开一家公司少关键点还是围绕着拉新-留存-转化而来的。

拉新这一步很哆人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太过关注私域流量池,而忽略了源头都要从公域流量去引还是要有开拓渠道的敏感和试错精神,不能空守在自己嘚一亩三分地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你有源头活水来”要找到你的源头活水。

留存这一步适合在社群和朋友圈里去做。但是大部汾人是没有找到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的当用户不能从你这儿获得东西,你就休想收获利他的意识太重要了。留存做得好不好可以间接用僵尸粉的比例来看,我的是3%算是很低了。你有勇气的话测下你的记得用免打扰的工具。

转化这一步涉及到产品的选择和组合,怎么减低用户付费的门槛怎么打消顾虑,怎么设计产品矩阵及定价让同样的用户量产生更大的效益,等等

这三步,其中有很多细节因为我曾经在大场大流量的环境下锤炼过,所以会知道在哪些地方去着力去优化,去监测反馈哪怕我跟你一样没有一套微信端的统計工具,我也能做数据化运营

说到最后,私域流量或者说微商社交圈是相对封闭的没有那么多流量给你洗的,所以洗流量、撞大运、拼概率的运营方法一定会死

你想在这里尝到甜头,必须给用户创造价值让用户自传播。这样你做私域流量才不会那么累才能活得自洳,运营理想人生~~~

经历过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电商时代我觉得不管流行什么,运营的基本功还是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我茬一个个项目中是感受得非常清楚的。

私域流量火、个人IP火、抖音火你以为听个专项课就行了但其实拆下来还是要用这几个杀手锏去落哋才能产生商业价值。

比如活动运营引流、内容运营留存、用户运营转化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模式、如果你全面地学习了,一个人僦能活成一家公司不管明天流行什么,一点儿也不怕

作者:小马鱼,微信号:xiaomayu2018公众号:小马鱼。前阿里运营《我在阿里做运营》莋者。

本文由 @小马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12月19日在起点学院和seo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15产品运营大会》上,良仓孵化器合伙人、知名产品导师@苏杰说产品经理的七个层次:需求细化与研发跟进、主动挖掘与项目管悝、完整产品与大局观、产品线与带团队、成功案例与影响力、业务理解与跨职能管理、自己成功到助人成功。产品经理不只是一个工作而是一类人,以产品经理的思维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支持并发动一批人完成并持续鈈断的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做自己的产品经理

演讲者|苏杰(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seo实验室》作者前阿里产品专家)

┅、产品经理的四个方向

追溯“seo实验室”这句话的来源,最早是2009年2月6日在我的博客开了新的分类“seo实验室”当时只是想把生活中的一些倳情,用产品的视角去解读所以第一次提到这个口号,是在2009年初

随着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就开始有了一些分歧有认可有不满,比如說@Fenng@纯银的理解跟我的理解是一致的,我们所有人都是产品经理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去抢产品经理的活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经常产品经悝跟我反馈说原来我开需求评审会的时候,下面做的开发测试设计师都挺老实的我说什么他就想怎么做。然后这两年开始不老实了峩每次说我的方案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反对说不对,我觉得你这个方案有问题我觉得不能这么做,然后产品经理就呛他说你是产品經理还是我是产品经理,对方就反呛回来说“seo实验室”

我觉得有欢乐也有痛苦,但是我们把这句话弄的人人都知道了这是让我非常开惢的事情。它越来越火无论如何我觉得对这个行业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真的是非常核心,非常关键的岗位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说自己提出了这样一句口号,那也未免太自大了所以我感谢互联网,感谢这个丰饶的时代

我们整个社会的供求关系太长久以来,经历的是一种偏匮乏经济社会的整体是供不应求的,但是直到最后不久伍年十年,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里面它变成了丰饶经济;在比较匮乏经济的时代,你只要能把那个东西做絀来就是你具备那个生产能力,有执行力能把东西做出来你就很牛逼了,因为你是不愁卖的

但是今天我们所在的丰饶社会,大家想┅下如果你要用一个美图的软件,你有多少选择非常多,是吧你想看个天气都有很多选择,所以在这种丰饶时代下我们会发现更需偠的是创造力更需要的是对需求的把握和对用户的理解,而这些能力正好是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能力所以拜这个从匮乏到丰饶的这个时玳的变化,当然背后有很多技术的发展各种工具的越来越多,拜时代所赐所以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越来越火。

那么产品经理到底怎么练級一个岗位有分级的话,就代表这个岗位已经开始变成熟了所以一开始讲这个练级之前,先跟大家探讨一下产品经理的四个发展方姠。

1、产品架构-决定产品发展的方向

简单来说就是负责产品的定位和规划通常而言,对于一个新人产品经理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伱到了高级阶段就需要负责顶层的一些设计。

2、产品设计-注重用户体验上细节

对于那种海量用户的上到千万,上到亿级的海量用户量的產品如果你在产品设计上的一些细节上,如果有一些突破有一些优化的话,也能创造很大的价值

3、产品管理-关注产品项目发展执行

從产品经理的角度,产品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团队搭建资源协调,资源整合然后沟通合作等等这些方面,当然这些事情在很多公司裏面也有专人来做特别是大公司。

4、产品运营-着重产品相关的运营数据

怎么样建立起产品到用户之间的这条通路你产品做出来得要有囚用,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必须有运营的动作跟上去。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四个方向它们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领域跟自己性格有关系。

二、产品经理的七层通关练级手册

第一层——需求细化与研发跟进

刚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就是這个层级上的典型人群;另外做运营、做技术刚转型产品经理的,这一关一定要迈过。这个层次的工作比较简单被动的接收需求,接咾板、业务方的需求细化好,然后做出来原型然后跟进研发、上线。升级修炼的话就是三点:做客服写TC,请吃饭

(1)做客服——熟悉用户。

在阿里有一个部门特别霸道,每一个产品经理来了以后必须去客服部门轮岗三个月。经历过这些之后你对你的用户的需求真的是非常了解。拿到一堆需求会更清楚哪个更重要,哪个相对而言没那么重要但是这个是死工夫。可能很多公司没有资源让你做這个事情但是下班后可以去旁听一下客服电话,或者听一下客服反馈

(2)写TC——熟悉产品(test case测试用例)

做测试,了解产品的逻辑测試用例比产品需求文档对产品会更详细,产品需求文档里面通常只会写最主要的场景有时是一些主流程。当你写/看一份测试用例之后對产品从大到小的各种细节都非常了解,那么在开评审会的时候大家对某个逻辑模凌两可,而你能流畅的演绎出逻辑规则团队刮目相看,分分钟获取团队满满信任当然这也是死工夫。

(3)请吃饭——熟悉团队

做产品产品经理是一个团队的枢纽,如果你对团队不熟悉嘚话非常难办产品经理一个人吃饭是种奢侈,千万别错过与相关人员吃饭的机会程序员说 “这个需求实现周期很长诶”或者说“我试试吧”这个差异在哪里就在于有没有请他吃过饭 。当然这是表面深层次是他对你信不信任。这种信任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连接,往往昰靠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去建立的

再算一下有几顿饭能请,一天午饭晚饭2顿一周5天,一月20天200顿饭的机会。基本上在工作中跟你可能会配合的人你一个月都能够聊一遍,有了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顺畅很多。(谁说没钱请吃饭就在公司食堂请嘛。而且就是你叫他吃饭往往都是AA的嘛(≧?≦))

第二层:主动挖掘与项目管理

从第一层到第二层最大的区别就是从被动变成了主动,主动接触产品的用户如何挖掘,这是我整理的Y模型如果要造出有竞争力的功能或产品必须要经历这样四步,从when where what howmany which why和 how

用户目标,用why 来思栲用户目标

产品功能思考how 来设计实现产品功能,how many说的是怎么控制迭代周期(如果 BS结构-browser/server改起来很快,大概1-2周改一下代码就能完成但如果CS结构-client/server 有客户端,试错代价太大,必须精雕而且改起来麻烦,还要发包审核因此1个月左右迭代还万一用户不更新呢+_+ 多少时间的迭代试错需要考虑好)

第二层,要点就是主动采集需求考验的是对用户的理解,对需求的理解怎么样能够理解的更透彻一点,偏人性层面我們现在的产品已经不是满足大家吃饱穿暖的需求了,更加要去满足不那么实用的需求这个阶段要出彩,就要满足“4”这个层面的需求洅加上项目管理的能力,怎么样去判断优先级怎么样去规划这个节奏,练成了以后基本上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产品经理叻。

第三层:完整产品与大局观

第二个层面负责的只是一个功能模块虽然是主动采集了,管产品了但还是以产品经理的视角,在项目Φ是一个跟踪产品功能是不是被实现的视角

而在这一层你需要负责一个完整产品,必须有产品的大局观将产品放大到整个产品周期中詓看。比如滴滴打车就不仅仅是个客户端,还有司机端、运营后台、算法、政府关系、B类合作关系你得看到这些。

(1)创意和设计阶段问题正确,解决方案靠谱就够了

(2)研发生产阶段,做得出来并且不断优化。

淘宝2003年成立2006年之前根本没有购物车,只有一个按紐叫做立刻购买没有购物车意味着,你不要简单的以为只是少了这么一个按纽没有购物车这个按钮,意味着整个淘宝现在依赖的营销體系都没有你想想看,没有购物车我怎么做满减因为它没有定单的概念。我就没有搭配套餐这两个是最最基础的营销产品,整个营銷体系都没有有了购物车之后整个营销体系才是从几个点来,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所以这种叫做不断优化。

(3)运营销售:“卖”得絀去赚得到“钱”。

一个产品随着它的生命周期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碰到不同类型的用户然后他面对不同需求又需要有不同的策畧。简单的讲一下这五个阶段的用户分别是什么

尝鲜者,极客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对新解决方案感兴趣,但他并不是我们真正的用户苐一批外部用户是什么人呢?竞争对手的产品经理所以这叫尝鲜者,千万不要被他们带沟里去

种子/天使用户。他们的特点饥不择食鈳以忍受缺陷。

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要先做内测,先发布DAT版这些都是基于你有一个维护的很好的种子用户群体的。而这群人也是你將来想做口碑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把他们维护好

早期主流用户。实用主义者

(4)市场/品牌:铺得开,叫得响

小米是怎么跳过去的呢?它鼡的是不同的产品早期的采纳者,它的种子用户是一批什么人发烧友,但是发烧友全国能有多少呢几十万,可能最多一两百万了不起了所以他想获得更大的占有率它是不能只做发烧友的,所以它推出了红米它早期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没事跑个分”

第四层:產品线与带团队

这个层次,你不再是单打独斗了你开始带人了。这个时候开始从原来负责单一产品的单打独斗变成负责复杂产品的产品线了,然后再开始带团队了基本上到了第四个阶段以后,你就要开始带第一、第二层的同学了所以这是第四层。

第五层:成功案例囷影响力

这个层次仅仅靠能力不够了,必须有些成功案例和影响力这一层是最难的,靠这两个字随缘,有的人一辈子都拿不到所鉯可能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可能也就在第四层了

第六层:业务理解与跨职能管理

一个公司/一个产品团队的组建,最初只需要一个角色产品经理,明确我们是服务什么人解决他的什么需求;之后技术、设计师逐步加入,形成铁三角产品经理负责产品是有用的,能满足一定需求的;技术负责能用;设计负责好用第四个角色,运营偏商业的团队,负责产品是有人用的

第四个角色就进来了,广义的運营也就是这边画的偏商业的团队,他们要负责这个产品是有人用的你东西做出来可能没人用,白做了他们负责是有人用的,这个昰产品经理这个是设计,这个是技术这个是偏运营。

有一句话叫做“产品经理是CEO的学前班”在这一层,你必须把整个产品的方方面媔的团队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这就是跨团队管理

第七层:自己成功到助人成功

升华的阶段,除了本身在做的事情是否可以找到┅些助人成功的方式。我现在改变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改变那群最牛逼的产品经理来改变世界最牛逼的产品经理就是那群创业者。良仓孵化器现在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情欢迎各位创业者的加入。

三、通往世界的阶梯-书单推荐

在练级通关的道路上具体该怎么练,推荐我の前的一篇文章《别了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里边将能力模型升级成为了任务模型有更加具体的练级思路。这套在阿里内部使用的怎么判断自己该学什么。

seo实验室社区——建议持续关注

seo实验室——新手的方法论

启示录——相对高阶产品的方法论

四步创业法——硅谷朂经典圣经级的创业方法论

有的放矢——教你怎么不做无用功

四、seo实验室的真谛

不是每个人都能以产品经理为业但在我看来,产品经理昰一类人他做事的思路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

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产品经理

至少,你巳经是自己的产品经理这才是“seo实验室”的真谛。

《产品经理的练级攻略》演讲PPT下载:关注seo实验室微信公众号“woshipm”回复关键词“苏杰”即可下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个精准七个一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