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三境界,孝顺父母有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层

原标题:【早读】孝敬父母有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有的人一生顺利,无限洒脱;有的人一生坎坷,崎岖不平。

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挫折,有的人,能够迅速化解,有的人,却怎么也跨不过那个坎儿。

几年前,我听了一堂课,老师的一句“人生一切不顺,皆因不孝。”让我顿悟了许多,原来孝敬父母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于是,我就拿身边的一些朋友做了验证,甭说,还真是,孝敬父母的人,他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一帆风顺的,而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他们的生活简直一团糟糕。

那到底该如何孝敬父母?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孝敬父母的四层境界。

1.第一层境界,孝敬父母之身。

简单来说就是让父母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住的舒服。

父母从小把我们拉扯大,供养我们上学读书,他们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像他们一样辛苦,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富足、幸福快乐。

我们参加工作了,能挣钱了,就要回馈他们。

我有很多朋友都是父母不习惯来城市居住,还住在农村,这些朋友们都是隔三差五地回农村老家,给父母买些吃的,买些衣服,回老家陪父母说说话,吃吃饭。

这些就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孝敬。

2012年,我带父亲去洗澡,父亲坐在洗浴中心的床上说,这床真软和。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我,把父亲送回老家后,我特意看了他们的床,那是一个十分简陋的四个木腿的床,上面有几根木板铺着,他们就这样坚持使用了四十年,母亲说,我就是在这张床上出生的。

返程途中,我就决定要给父母换一张席梦思床,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睡上好床。后来一想,换了床和屋子不搭配,就干脆直接把父母住的屋子装修一下吧。

就这样,我找人重新粉刷墙壁,把原来的小窗敲掉,换成了大的玻璃窗,换了电视,换了柜子,铺了木地板,安置了沙发,最重要的还给二老选了一款特别适合他们的床。

父母的房屋被装修的像新房一样,他们很高兴。

我想,这些应该就是孝敬父母的第一层境界,孝敬父母之身。保障父母的衣食住行,每年带父母做一次体检,教父母一些养生之道,帮父母洗脚剪指甲,都是孝敬父母之身。

2.第二层境界,孝敬父母之心。

心,是放心,是安心,是欣慰,是欣喜。

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让他们放心,让他们安心,不能再让他们为我们操心,要让他们以我们为荣、以我们为傲。

同学M,这些年都快把父母给气疯了。结婚后,M赌博,房子被抵押,老婆和孩子现在租房住。去年,要账的人拿着M打的欠条和抵押手续,把老两口从他们的房子里撵了出去,老两口提起这事满眼泪。你说,这样的孩子,能让父母放心吗,这就是大不孝啊。

朋友Z,家在农村,这些年一个人在城里打拼,是我们圈子里的佼佼者,更是他父母眼中的骄傲。这家伙,特别孝顺,对待朋友忠厚诚恳,正是他身上的优良品质让很多人愿意跟他合作,现在他的项目涉及好几个领域,一个从零开始的孩子,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他的资产已经接近千万。

Z在荥阳买房的时候,在同小区给父母买了一楼带花园的房子。偶尔,他带我们去他父母那吃饭,几个小菜,一碗手工面,妈妈的饭菜味道,极美。Z的父母总是满脸幸福地给我们讲他们家的故事,当年有多穷,Z有多争气,多孝顺,对朋友有多实诚,这样的孩子,父母怎能不为之骄傲和自豪。

我想,这就应该是孝敬父母的第二层境界,孝敬父母之心。兄长和睦,给父母庆祝生日,常和父母谈心,重要节假日陪伴他们,甚至是帮单身父母找一个老伴,都是孝敬父母之心。

3.第三层境界,孝敬父母之愿。

愿,是心愿、夙愿的意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也都会有一些自己当年未能完成的小遗憾。我们有,我们的父母也有,可是,他们为了帮助我们完成心愿,几乎倾其所有,早把自己的心愿深深地埋藏了起来。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让自己的父母吃好穿好,还能身心愉悦了,那么我们能否问一下自己的父母,看他们还有哪些当年不曾实现的心愿,我们帮他们一起去完成。

K是我的好友,成功人士,也是一个孝子。

K的父亲说,自己70年代在西安当兵,这一晃40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当年一起战斗过的老班长、老战友都在干嘛呢,如果有机会,很想去见见他们。

就这样,K驾车带着自己年近七旬的父母一起上路了,他们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西北地区,从南阳到西安,从宝鸡到天水,从兰州到银川,从榆林到太原,见了13位战友,每一次和战友见面,他们都像久别的亲人一样紧紧相拥,喜极而泣,甚至是晚上还要住在一起,聊天到深夜。

K说,这一个月,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月,他见证了父母达成心愿的那种感动和幸福。回来后,K的父亲和这些老战友也建立了微信群,他们在里面天天聊的不亦乐乎。父亲对K说,能在有生之年再见到这些老战友,已经心满意足啦,未来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的父亲曾经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去海边看一看。2013年春节,我一个人带着父母去了海南,当父亲像小孩子一样兴奋地在大海里游泳的时候,我开心地笑了。

我想,这就是孝敬父母的第三层境界,孝敬父母之愿,哪怕是坐坐飞机,爬爬长城这样的念头。

4.第四层境界,孝敬父母之慧。

慧,是智慧,是慧心,是让父母和这个时代一同进步,同频共进。

这个时代,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即时感触到,我们的世界很大,父母的世界里却只有我们。他们的手机也许还是仅能拨打电话的老年机,他们有的人还在农村,真的不能感受到科技的强大,世界的思维和思想每时每刻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老一辈的思想,也许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这就需要我们来耐心地教我们的父母,让他们和我们一起进步,比如使用智能手机,安装微信,浏览新闻,下载戏曲,带父母看3D电影,这些都是增加父母智慧的方法。

我的母亲是一个特别倔强的人,而我有时候实在是不够耐心。很多次,我说要教她学习使用微信,她嫌麻烦,就找借口,我呢,耐不住性子,就不管她。

当她看到她的孙男娣女都在一个微信群里热闹的时候,着急了,后来还是媳妇教她学会了微信,她现在也能使用微信和我们互动了。

5.感恩父母生养了我们,他们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今天,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工作,有能力养活自己了,但千万不要忘记了我们身后的父母,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心愿,他们的智慧也需要我们再去帮补一下。

“善事父母为孝”。孝敬父母的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解读“孝”字,你会发现,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寓意为孩子背着老人就是孝。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孝,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关于孝敬父母的四层境界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孟子说,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有爱才有家,有孝才有顺。孝门一开,百福皆来,一个孝字平天下,一个孝字全家安。

一个有孝心的人自然有感恩心、奋斗心,自然能感召子孙贤德,家道昌盛。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出奇地一帆风顺。

林则徐说,存心不好,风水无益;父母不敬,奉神无益。一个不懂得感恩,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怎么会对朋友真诚?怎么会兴旺发达?怎么会顺利?

父母为生命之根,子女为生命之续。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也是自然规律。感恩父母才有孝,遵守天伦才有顺。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才能财富丰足,儿女顺畅,家族祥和昌盛。幸福,永远是从孝顺父母开始的。不要只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却把孝敬这件事搁浅。

愿我们的父母都健康长寿,开心快乐。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新华社

}

原标题:爸妈“戒吼”的四层境界,你在第几层?

我们常常讲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做平和父母多么重要,很多妈妈也明白,甚至常常告诉自己有脾气要忍住,但还是会常常被负面情绪困扰,即使事后后悔、反思,依然改不了发火的习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你说,不吼孩子怎么就这么难呢?我怎么就管不住自己呢?”

好友小温无力地把手机推给我看了一下,

原来她参加了儿子班主任发起的一个30天不吼孩子活动。

“你猜结果怎么着?连着3期3个月,

没有一个家长能够通关,一个都没有!”

我一听居然有点按捺不住地窃喜,

原来大家都半斤八两嘛。

“那你是为什么没坚持下来呢?”我好奇地问。

“就是很烦啊。”她沮丧地说:

“有时是忙了一天了,想要好好休息,

刚踏进门就见到撒了一地的玩具;

有时候就是眼看要迟到了,

早饭吃了二十分钟嘴里还含着饭不吞下去;

有时就是好说歹劝都不愿意放下平板……”

什么叫心有戚戚焉,我想这就是了,

生活的琐碎、工作的压力、心情有时候波动太大……

脑子里头的保险丝就像被突如其来的电流烧断了,

不经意间一声吼就让前面的努力打了水漂。

“跟你说脏死了不要了”

“以后不带你出来了”之类的话,

一边大哭一边拼命嚷着“妈妈抱”,

那个场景现在想起来都让我羞愧不已:

马路边上,一个嚎啕大哭的可怜孩子和一个面目狰狞骂骂咧咧的妈妈。

没有,她只是在运行着她正常的程序而已,

安抚好她的情绪后再告诉她脏东西不能吃,

我只觉得愤怒、丢脸、孩子胡搅蛮缠。

我开始观察自己和周边的爸妈,

和孩子起冲突时候的反应和措施。

发自内心感叹当父母真是个技术活,

如果按照情绪类型来分4个层级,

我自己处于第三层,看看你们正处于哪一层?

一个妈妈带着三四岁的儿子在鸡蛋摊前,

趁着妈妈在找钱,他伸出手拿起一个鸡蛋。

“放下!”妈妈大吼一声,

孩子一惊,鸡蛋脱手掉下来裂了,

妈妈就马上爆发了,一边骂一边抬手抽了他几下,

尽管摊主喊着“没事别打孩子”,都没能阻止她。

但我看见他倔强抿着嘴没哭,

似乎在等待妈妈这波火气过去。

爸爸虎视眈眈地坐在书桌边,

她念几句诗词写几个字,

就小心翼翼抬头看爸爸,

算术要说答案安全后才敢下笔,

那种害怕犯错的眼神,不信任自己的举措,

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这种畏手畏脚,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多数爸妈就属于这个层级,

忍耐到失控中还有一个缓冲区,

如果引爆了,过后就会陷入懊恼中,

或向孩子道歉,或加倍温和地对孩子好。

有次妈妈出门,我哭闹不休,

爸爸讲道理各种哄无效之后,爆发了,

用我从来没听过的话骂,甚至第一次打我。

这就是我的核心情绪记忆包了,

简单来说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受到强烈刺激的那些情绪,

都会打包放到我们的记忆库中。

我们每种情绪反应,被情绪记忆包所控制,

长大后也许会忘记发生过的场景,

但是当类似的事件出现的时候,

它就会刺激我们爆发当时的情绪。

比如大声叱责孩子不要再哭了,

一方面是情绪记忆非常不愉快,

但下意识又沿用了父母曾经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但就是因为厌恶这种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

循环往复地折耗我们的心力。

进入第三层的潜力非常巨大。

你会害怕自己失控,而避免和孩子起冲突吗?

有位爸爸认真地和我说过:

“我不认为父母不能和孩子起冲突,

这是人和人之间相处必须经历的一件事。”

冲突不过是两个人之间的利益需求立场不一样,

我们在和孩子需求的相互碰撞中,

这也是孩子将来处理冲突的最好模板。

当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之后,

不妨在心里默念这几个问题:

我生气前发生了什么事?

情绪失控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孩子的行为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

把你激怒的事件非常类似,

让你失控的点也基本相同,

这时候你就可以找到那个核心情感情绪包,

把它和现在的链接切断。

比如小温,她突然想起来,

小时候自己有次不小心摔跤,弄脏了校服,

刚回家就被妈妈吼了一顿,

她赌气和妈妈几天不说话,

现在想起来,妈妈又要照顾3个孩子又要做工,

手洗她那件白校服是很累。

可是她摔跤也不是故意的,

她还希望妈妈能看到她擦伤的手肘。

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看,

你会发现孩子衣服脏了、乱涂乱画,

其实不过就是他们这个年龄正常不过的事,

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时间。

当然,孩子的一些危险行为,

比如乱穿马路、攀爬窗户、玩火等人身安全的原则问题,

他的共情能力,柔软的姿态,

谁和他相处放松又舒服。

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

无论我们正处于哪个层级,

都需要先接纳自己的情绪。

谁也不是生来就是父母,

都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千万不要一边崩溃一边死撑

“没关系,我接纳你的情绪!!让我陪着你!!”

这是硬生生凹出一个完美妈妈的造型而已。

当我们不小心跟孩子发脾气之后,

与孩子聊一聊,为自己的情绪失控道个歉。

随后你会发现,这个小小人儿也不是不讲道理的嘛。

“希望我们都可以用温柔的力量去改变,

而不是用愤怒的力量来遗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笔者认为,参禅的三重境界完全适用于书法。

书法的第一重境界:学书之初,看字是字,看作品是作品。

初学书法,先生让我们描红,完全照葫芦画瓢,山即山,水即山,完全描摹出来。对我们来说,也完全一样,看到一个字,仔细观察,慢慢研究,从摹再到临,生怕有哪里写得不一样,看着一个字,也就是是一个字,完全没有其它的思想和感悟。有时甚至感觉老师推荐的碑帖非常丑,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点。

书法的第二重境界:书有悟时,看字不是字,看作品不是作品。

此境界有如唐孙过庭《书谱》里所说的: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钟张之馀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犊,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书法有了了解,知道如何去欣赏一个字,如何去欣赏一幅作品,于是有了“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的心得体会,有时甚至“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想突破陈规,寻找新路,于是看字已不是字,看作品也中再是作品。

这层境界中,我们不断否定自己,也想着不断否定古人,在痛苦中前行,在痛苦中探索,在痛苦中蜕变。使得自己的书艺能如爬台阶似得一级一级向上升华,有时爬着爬着,痛苦不堪,好想放弃,但有时又突然感觉到一种升华的快感,欲罢不能,又一头扎进去,继续前行。

书法的第三重境界:书法彻悟,看字还是字,看作品还是作品。

到了这层,又如唐孙过庭《书谱》里所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

这是一个“复归平正”、“通会”、“从心”的境界。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彼岸,此时,静看花开,字还是字,作品还是作品,一切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孝顺父母有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