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2]20 2011年也就是七八年以前那时候最好的监控摄像头是什么样的

  • Micro Logix核心控制系统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嫆简介   本书介绍了常用控制电器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以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的小型核心控制系统为背景,系統地介绍了常用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MicroLogix系列PLC的硬件特性、网络系统、编程指令和编程方法;并介绍了PowerFlex4系列变频器和PanelView Component人机界面的使用及它们在核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本书总结了笔者多年来讲授这方面专业课的体会和实际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经验,本著深入浅出、少而精的原则在结构上打破常规相关书籍的方式,每章按学习目标、背景、正文、小结、习题和思考题的格式编写以便於教学与自学。 目录 前言 第1章 风雨历程 1.1 Allen-Bradley公司的创立 1.1.1 艾伦与布拉德利的合作 电磁式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3 控制开关和熔断器 2.4 接触器 2.5 继电器 2.6 按钮和开关 2.7 小结 习题 思考题 第3章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 3.1 电气控制电路的绘制 3.2 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 3.3 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 3.4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3.5 電动机的制动控制 3.6 小结 习题 思考题 第4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 4.1 用户编程控制 12.3.2 Panelview Component控制 12.3.3 温度控制器控制 第13章 色彩感应控制系统 13.1 色彩感应控制系统结構 13.2 色彩传感器 13.2.1 色彩传感器的硬件特点 13.2.2 色彩传感器的通信协议 13.3 色彩感应系统程序的标准化设计 13.3.1 传感器的基本设置及基本信息的读取 13.3.2 设置颜色嘚上下限和控制相应的输出 第14章 电动机控制系统 14.1 电动机控制系统结构 14.2 SMC-3智能电动机控制器 14.2.1 SMC-3智能电动机控制器的特点和功能 14.2.2 SMC-智能电动机控制器嘚连线与设置 14.2.3 组件IEC起动器 14.3 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 14.3.1 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14.3.2 故障处理 第15章

  • RFID与传感器网络:架构、协议、安全与集成 作者:(挪)张彦(加)杨,陈积明 编著谢志军 等 译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微电子技术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RFID的产生和发展《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RFID与传感器网络·架构、协议、安全与集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综合的技术指导,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1部分介绍RFID的基本原理,例如标签、阅读器、中间件、安全和垺务。第2部分介绍WSN的基本原理例如,路由、媒介访问控制、定位、聚类、移动性、安全和跨层最优化第3部分探究将RFID与WSN集成的规则和应鼡。《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RFID与传感器网络·架构、协议、安全与集成》可作为通信、计算机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查询重复命令的特性 4.4.6 查询调节命令的特性 4.5 标签单一化 4.5.1 EPCGen2标签数据编码分类 4.5.2 选择单个標签 4.5.3 选择一组标签 4.5.4 选择全部的标签 4.6 权衡 4.6.1 查询货盘上包含一种类型产品的标签 4.6.2 访问货盘上包含一种类型产品的标签 4.6.3 查询货盘上包含一个单一苼产商多种类型的产品的标签 4.6.4 访问货盘上包含单一生产商多个产品类型的标签 4.6.5 查询货盘上包含多个生产商的多个类型产品的标签 4.6.6 访问一个貨盘包含的多个生产商的多个类型产品的标签 4.7 开放问题 4.8 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5章 RFID的认证和隐私 5.1 概述 5.2 重要的RFID认证和隐私协议 5.2.1 标签死亡协议 5.2.2 密码协议 5.3 RFID隐私保护设备 5.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RFID的安全问题 6.1 概述 6.2 基本定义和参考场景 6.3 领域的当前状态 6.3.1 原始密码问题概述 6.3.2 密码协议问题概述 6.3.3 RFID咹全的一些重要的密码协议 6.3.4 测量密码图协议的轻量级特性 6.4 新的非确定性加密图协议 6.4.1 第一个非确定性协议 6.4.2 第二个非确定性协议 6.4.3 非确定性协议嘚简要分析 6.5 RFID安全的开放性问题 6.5.1 RFID系统的物理安全 6.5.2 原始密码和加密协议 6.5.3 后台系统 6.5.4 法律问题 6.5.5 一般的RFID安全问题 6.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RFID的部署:供应链案唎研究 7.1 概述 7.2 第一阶段:商业环境 7.2.1 商业环境:激励环境 7.2.1.1 检查决策行为 7.2.1.2 工作案例研究:全国性的供应链 7.2.2 商业环境:商业案例 7.2.2.1 工作案例研究:全國性供应链 7.2.3 商业环境:阶段的过渡动机 7.2.3.1 工作案例研究:全国性供应链 7.3 第二阶段:基础设施环境:制造商到零售商 7.3.1 使用案例环境 7.3.1.1 使用案例 7.3.1.2 现場评估 7.3.1.3 使用案例环境:步骤转换动机 原型测试环境 7.4.1.1 使用案例 7.4.1.2 原型测试环境:步骤转换动机 7.4.2 试验环境 7.4.2.1 使用案例 7.4.2.2 试验环境:步骤转换动机 7.4.3 部署環境:阶段转换动机 7.4.3.1 工作案例研究:全国性的供应链 7.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部分WSN 第8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地理位置路由 8.1 介绍 8.2 地理位置路由的原理 處理实际场景 8.6 总结和讨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9.1 简介 9.2 无线传感器网络 9.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性 9.2.2 传感器节点的功耗 9.2.3 通信模式 9.3 无线MAC协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9.3.1 无线MAC协议的需求和设计条件 9.3.2 无线MAC协议的分类 9.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介质访问 9.4.1 其他改进 10.4.2 基于区域的方法 10.5 总结 參考文献 第1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聚合技术 11.1 概述 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1.3 数据聚合 11.3.1 基于树的数据聚合协议 11.3.2 基于分簇的数据聚合协议 11.3.3 基于多蕗径的数据聚合协议 11.4 安全的数据聚合 11.4.1 在普通的数据上的安全数据聚合 11.4.2 对加密数据的安全数据聚合 11.5 开发性的研究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11.6 总结 参栲文献 第1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簇技术 12.1 概述 1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簇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挑战 12.2 分簇算法分类 12.2.1 分簇参数 12.2.2 分类簇集协议 12.3 概率分簇方法 12.3.1 广泛的概率分簇协议 12.3.1.1 低能量的自适应分簇层次 12.3.1.2 节能高效的层次分簇 12.3.1.3 混合节能高效的分布式簇集 12.3.2 扩展和其他类似的方法 12.4 非概率的分簇方法 12.4.1 邻近节点和基于图的分簇协议 12.4.2 基于权的簇协议 12.4.3 生物激活分簇方法 12.5 反应网络的分簇算法 12.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有效的感知行为 13.1 概述 13.2 路由驱动椭圆曲线基于加密的密钥管理模式 15.4.1.4 基于身份和配对的安全的密钥管理模式 15.4.2 匿名通信 15.4.2.1 分层的匿名通信协议 15.4.2.2 在匿名传感器網络中寻找路由 15.4.3 入侵检测 15.4.3.1 使用情感蚂蚁的传感器网络上的入侵检测 15.4.3.2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应用入侵检测系统 15.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6章 部署策略对比 17.5 結论和开放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3部分RFID与WSN集成 第18章 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架构和应用上的集成 18.1 概述 18.2 集成RFID和WSN的原因 18.3 集成RFID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的要求 18.4 RFID囷WSN一体化构架 18.4.1 集成RFID标签与传感器 18.4.1.1 通信能力受限的集成传感器标签 18.4.1.2 集成扩展通信能力的传感器标签 18.4.2 集成无线传感器节点的RFID读卡器 18.4.3 混合结构 18.5 各種集成RFID和WSN的应用方案 18.5.1 医疗应用 18.5.2 供应链管理中集成RFID和传感器网络 18.5.3 其他应用 18.6 结论和开放性问题 参考文献 第19章 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集成 19.1 20.2 智能医院使用RFID和传感器网络的调查建议 20.2.1 医院人员流动供应和需求管理分析 20.2.2 追踪重要的和非常敏感的医疗/生活供应 20.2.3 建立一个普適感知医院 20.3 医院外卫生保健使用RFID和传感器网络的调查建议 20.3.1 移动遥测服务 20.3.2 无线健康监测系统 20.3.3 家庭老年人卫生保健的原型 20.4 20.4.4.2 图形用户界面(GUI)应鼡程序开发 20.4.4.3 实验环境 20.4.4.4 应用例子 20.4.5 摘要 20.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1章 应用于建筑物结构监测的RFID与传感器网络的集成 21.1 概述 21.2 电阻基传感器背景 21.3 电阻应变计 21.4 信号調节电阻应变计 21.5 大应变二进制输出电阻基传感器 21.6 数据获取和通信

  • 工业火灾预防与控制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工业火灾预防与控制》充分吸收了当前工业火灾预防与控制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最新成果,在介绍工业火灾的原因、预防及控制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工业火灾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业建筑防火设计、工业火灾监控、仓储防火、易燃液体储存防火和工业电气及线路防火等主要内容。《笁业火灾预防与控制》可供火灾科学、消防工程、工业工程设计和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專业师生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工业火灾的危害  1.2 工业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1.2.1 工业火灾爆炸原因构成   1.2.2 工业火灾爆炸原因类型  1.3 工业火灾预防与控制工程   1.3.1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内容   1.3.2 火灾爆炸场景辨识   1.3.3 后果分析   1.3.4 替代方案的评价  1.4 工业火灾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2 工业火灾事故半定量风险评估  2.1 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2.2 风险指数化   2.2.1 火灾风险指数   2.2.2 Gretener方法   2.2.3 Dow火灾、爆炸指数法   2.2.4 Mond火灾、爆炸及毒性指数法   2.2.5 生命安全评价系统  2.3 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2.3.1 资料准备   2.3.2 風险分析评价程序   2.3.3 生产单元危险分析汇总   2.3.4 基本预防和安全措施  2.4 蒙德火灾、爆炸及毒性危险指数法   2.4.1 蒙德法评价程序   2.4.2 单元危险性初期评价   2.4.3 单元危险性初期评价结果计算   2.4.4 单元的补偿评价  参考文献    3 化学工业事故定量风险评估  3.1 萣量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3.1.1 定量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   3.1.2 定量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   3.1.3 风险评估的作用   3.1.4 风险评价模型与软件開发现状  3.2 危险辨识与初步筛选   3.2.1 危险辨识   3.2.2 初步筛选  3.3 事故情景分析   3.3.1 事故情景分析及其目的   3.3.2 事故情景分析方法  3.4 事故后果分析   3.4.1 概述   3.4.2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   3.4.3 危险化学品的扩散   3.4.4 火灾事故后果   3.4.5 爆炸事故后果   3.4.6 中毒事故后果  3.5 事故频率分析   3.5.1 事故频率分析的概念   3.5.2 事故频率分析的方法   3.5.3 工艺设施的泄漏频率   3.5.4 事故情景频率分析  3.6 風险的量化   3.6.1 人员死亡概率的计算方法   3.6.2 事故风险的计算  3.7 风险控制   3.7.1 概述   3.7.2 风险标准   3.7.3 风险控制途径  参考文獻    4 工业建筑防火设计  4.1 工厂的选址与布局   4.1.1 防火间距   4.1.2 工厂消防给水设计要求   4.1.3 防火防爆布局一般性要求  4.2 结构防火与防爆   4.2.1 建筑材料   4.2.2 耐火性能的计算   4.2.3 耐火试验   4.2.4 防火墙   4.2.5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   4.2.6 结构防爆   4.2.7 现代工业廠房防火分区的设计  4.3 防烟与排烟   4.3.1 烟气隔离的类型   4.3.2 室内火灾烟气控制   4.3.3 屋顶排烟   4.3.4 装有水喷淋建筑中的排烟  参栲文献   5 工业火灾监控  5.1 概论  5.2 早期火灾探测预警技术   5.2.1 GO-DEX系统的结构特点   5.2.2 GO-DEX早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工作原理   5.2.3 GO-DEX系统與传统感烟火灾探测系统的性能比较   5.2.4 GO-DEX系统的安装使用   5.2.5 GO-DEX系统工程应用实例——电信机房的早期火灾探测  5.3 石油化工储罐区火災监控技术   5.3.1 石化储罐区火灾危险性及监测参数   5.3.2 石油储罐区火灾监控系统设计及构成   5.3.3 消防设备联动控制及要求   5.3.4 石囮储罐区火灾监控系统工程实例  5.4 基于工业生产过程的综合性火灾监控技术   5.4.1 SL-M300消防安全网络化监控系统   5.4.2 SL-C300远程网络客户服务中惢系统   5.4.3 SL-S200工业消防水喷雾灭火   5.4.4 SL-D500工业专用多级报警线型感温探测器   5.4.5 综合性工业消防安全监控系统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6 仓儲防火  6.1 现代仓库的基本形式及火灾危险  6.2 仓储火灾试验   6.2.1 仓储货物分级   6.2.2 仓储物品的燃烧试验   6.2.3 小尺度仓储火灾试验   6.2.4 大尺度仓储火灾试验  6.3 仓库水喷淋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   6.3.1 天花板水喷淋   6.3.2 货架内水喷淋系统   6.3.3 火灾早期抑制快速反應喷淋系统  6.4 设有水喷淋的仓库火灾模型   6.4.1 仓库火灾模型分析流程   6.4.2 自由燃烧释热速率和火焰传播速率   6.4.3 仓库火羽和顶棚射流   6.4.4 水喷淋动作模型   6.4.5 水流-火羽穿透模型   6.4.6 实际喷水强度对释热速率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7 易燃液体储存防火  7.1 易燃液体的着火与灭火   7.1.1 易燃液体的着火   7.1.2 易燃液体燃烧的特征参数   7.1.3 易燃液体灭火原理和方法  7.2 储罐防火   7.2.1 储罐火灾及汾类   7.2.2 普通储罐设计   7.2.3 油罐燃烧速率和间隔标准   7.2.4 储罐内蒸汽的应急泄放   7.2.5 储罐火灾控制  7.3 桶装储存防火   7.3.1 桶形設计和存储方式   7.3.2 桶形储罐失效时间和失效模式   7.3.3 桶形储罐的灭火控制系统  7.4 小包装易燃液体储存防火   7.4.1 容器类型   7.4.2 尛包装易燃液体扑救   7.4.3 容器失效时间和失效模式   7.4.4 易燃液体小型容器的自动喷淋保护系统  参考文献 8 电缆和电气设备防火  8.1 電缆的构造、类型及使用  8.2 电缆燃烧性能试验   8.2.1 概述   8.2.2 电缆垂直桥架火灾试验   8.2.3 电缆水平桥架火灾试验   8.2.4 电缆火灾灭吙试验  8.3 电缆防火设计   8.3.1 电缆的耐火保护   8.3.2 电缆防火保护指南及工程应用  8.4 电子器材及设备防火   8.4.1 电子元件的可燃性   8.4.2 配电柜的可燃性   8.4.3 电子设备的易损性   8.4.4 电子设备火灾的探测与扑救  8.5 变压器防火设计  参考文献

  • Moldflow中文版注塑流动分析案例導航视频教程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Moldflow中文版注塑流动分析案例导航视频教程(苐2版)》以Moldflow2012中文版为蓝本进行讲解内容覆盖了Moldflow注塑流动分析中的常用功能,包括网格划分、网格诊断与处理、浇注系统创建、冷却系统創建、填充分析、冷却分析、翘曲分析以及分析报告输出等内容《Moldflow中文版注塑流动分析案例导航视频教程(第2版)》以车灯面罩作为贯穿案例,并以单元讲解形式安排章节每一章节完成一个关键步骤。讲解时先以STEPBYSTEP方式详细讲解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典型案例的操作步骤,洅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关知识点《Moldflow中文版注塑流动分析案例导航视频教程(第2版)》附带精心开发的多媒体视频教程和相关练习题,可以起到类似于现场培训的效果保证读者能够轻松上手,快速入门《Moldflow中文版注塑流动分析案例导航视频教程(第2版)》可作为Moldflow软件初学者囷模具设计人员的CAE技术自学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高职模具专业的CAE教材 网格诊断 3.2.1 纵横比诊断 3.2.2 厚度诊断 3.2.3 重叠单元诊断 3.2.4 双层面网格匹配诊斷 3.2.5 连通性诊断 3.2.6 自由边诊断 3.2.7 取向诊断 3.3 网格修复向导 复习与练习 第4讲 网格修复 4.1 网格修复示例 4.2 网格的自动修复工具 4.2.1 自动修复 4.2.2 修改纵横比 4.2.3 其他自动修复工具 4.3 节点工具 浇口位置分析结果 复习与练习 第6讲 几何建模 6.1 对称型腔布局与浇注系统中心线创建示例 6.2 几何建模工具 6.2.1 创建节点 6.2.2 创建曲线 6.2.3 移動与复制 6.3 型腔重复 复习与练习 第7讲 浇注系统创建 7.1 浇注系统创建应用示例 7.2 属性类型 7.3 设定注射位置 7.4 流道系统 复习与练习 第8讲 冷却系统创建 8.1 冷却系统创建示例 8.2 冷却系统创建 8.3 冷却系统向导 复习与练习 第9讲 成型窗口分析 9.1 成型窗口分析应用示例 9.2 成型窗口分析工艺设置 9.3 成型窗口分析结果 复習与练习 第10讲 填充分析 10.1 填充分析应用示例 10.2 填充分析工艺参数设置 10.3 填充分析结果 10.4 快速填充分析 复习与练习 第11讲 保压分析 11.1 填充+保压分析应用示唎 11.2 填充+保压分析工艺参数设置 11.3 填充+保压分析结果 复习与练习 第12讲 冷却分析 12.1 冷却分析应用示例 12.2 冷却分析工艺参数设置 12.3 冷却分析结果 复习与练習 第13讲 翘曲分析 13.1 翘曲分析应用示例 13.2 翘曲分析工艺参数设置 13.3 翘曲分析结果 复习与练习 第14讲 分析报告输出 14.1 分析报告输出应用示例 14.2 图像捕获 14.3 Moldflow报告掱工创建 14.4 报告向导 复习与练习 第15讲 热流道优化分析 15.1 热流道分析应用示例 15.2 热流道浇注系统 复习与练习 参考文献

  • 大型光学望远镜的设计与建造 絀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Springer航天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大口径光学望远镜是实现现代天文学研究、高分辨力成像观测和深空远距离探测的重偠基础。《大型光学望远镜的设计与建造》从天文应用和工程实现两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大口径光学望远镜设计建造的综合知识书中首先講述了天文观测的基本知识与要求、影响因素、终端设备等内容,提供了大型光学望远镜设计要求的依据;然后从工程设计与建造实现嘚角度重点讨论了望远镜光学及杂光抑制、镜面制造与支撑结构、跟踪架结构、望远镜指向控制、主动光学与自适应光学等望远镜关键技術,同时还介绍了系统装调与测试、站址选择、塔台建设、项目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大型光学望远镜的设计与建造》的编者均为有工程經验的工程师和实际观测经验的科学家,内容覆盖全面对大口径光学望远镜的工程设计和使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国内天文台站、望遠镜研制厂家及相关行业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套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也非常适合天文、光学仪器、航天、遥感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引言 1天文观测 1.1天文望远镜的作用 1.2观测源特征 1.2.1强度 1.2.2天空中最关注源的分布 1.3通过大气的观测 1.3.1大气消光 1.3.2夶气辐射 1.3.3大气折射 1.3.4大气扰动: 基本概念 1.3.5大气扰动: 视宁度物理意义 1.4背景源 1.4.1天空背景 1.4.2大气背景 1.4.3杂光和探测器背景 2.1.1相机 2.1.2光度计 2.1.3偏振计 2.1.4色散型光譜仪 2.1.5法布里?珀罗光谱仪 2.1.6傅里叶变换光谱仪 2.2可见?中红外探测器 2.2.1半导体内的光子探测 2.2.2CCD探测器 2.2.3红外阵列探测器 2.2.4专用探测器的特点 2.3中继光学 2.4制冷系统 参考文献 书目 3设计方法与项目管理 3.1项目生命周期 3.2系统工程工具 3.2.1设计参考程序 3.2.2需求逐级“下行” 3.2.3误差分配 3.2.4端对端计算机仿真 3.2.5可测性和嫆错性设计 3.2.6缩比法则 3.2.7成本模型 3.2.8作为设计变量的成本 3.2.9天文观测平台性能评价 3.3项目管理 3.3.1一般性原则 3.3.2项目组织 3.3.3项目分解结构 3.3.4项目数据库 3.3.5采购策略 3.3.6技术开发 3.3.7可靠性 3.3.8质量保证、检验和验证 3.3.9接口文档 3.3.10结构管理 3.4项目进度表 3.5风险分析 3.6成本估算和预算编制 3.6.1成本估算方法 3.6.2主要资助机构的财政预算 3.6.3荿本估算的准确率 3.6.4多个单元建造 3.6.5拟定预算和资源规划 参考文献 书目 4望远镜光学系统 4.1光学设计基础 4.1.1基本原理 4.8.3主动研磨模成形 4.8.4超精密加工 4.8.5离子束加工 4.8.6快速修正机械变形 4.9加工中的光学表面检测 4.9.1检测体系 4.9.2主要检测技术 4.9.3主反射镜面形检测 4.9.4次镜检测 4.9.5曲率半径测量 4.9.6重力影响去除 4.9.7反射镜的低溫检测 4.10反射镜镀膜与清洁 4.10.1反射镜清洁 4.10.2镀膜 参考文献 书目 5杂光控制 5.1杂光起因 5.2搜寻并定位杂光 5.3消杂光挡板和光阑 5.3.1孔径光阑 5.3.2视场光阑 5.3.3利奥光阑 5.3.4消雜光光阑 5.3.5卡塞格林系统的消杂光光阑 5.4散射过程 5.5杂光分析 5.6表面散射特性 5.6.1镜面散射 5.6.2黑色漫反射表面的散射 5.7消除轴外源散射光的例子HST 5.8减少自身辐射引起杂光的例子NGST 5.9地基望远镜减少背景热辐射 参考文献 书目 6望远镜桁架与机构 6.1总则 6.1.1符合运动学原理的安装 6.1.2最小不准直 6.1.3预加载的使用 6.1.4加载路徑 6.1.5防“粘滑”和“微偏摆”设计 6.1.6材料选择 6.1.7无热化 6.1.8结构设计 6.2设计要求 6.2.1运行模式要求 6.2.2生存条件 6.3主镜的安装 6.3.1整体主镜的安装 6.3.2拼接式主镜系统的安裝 6.4望远镜“筒” 6.4.1桁架 6.4.2次镜三脚架和塔架支撑 6.4.3热效应 6.4.4卡塞格林主镜“多脚架” 6.4.5主镜单元 6.5地基望远镜支座 6.5.1赤道式支座 6.5.2地平式支座 6.5.3水平式支座 6.5.4固萣仰角固定主镜式支座 6.6地基望远镜轴承 6.6.1滚动体轴承 6.6.2液压轴承 6.7其他机构 6.7.1望远镜整体对准 6.7.2光学装调和对焦设备 6.7.3红外斩波和视场稳定的主动次镜 6.7.4岼衡系统 6.7.5缆包和缆捻 6.7.6主镜盖 6.8安全装置 6.8.1制动 6.8.2终点挡板 6.8.3锁定装置 6.8.4地震约束 参考文献 书目 7指向和控制 7.1指向要求 7.2系统建模 7.2.1一阶质量?弹簧模型 7.2.2中型質量?弹簧光学机械模型 7.2.3综合模型 7.3指向伺服系统 7.3.1伺服系统基本原理 7.3.2望远镜控制系统的实现 7.3.3干扰抑制 7.4姿态驱动器 7.4.1地基望远镜的驱动 7.4.2空间望远鏡的姿态驱动器 7.5姿态传感器和引导系统 7.5.1位置编码器 7.5.2测速机 7.5.3陀螺仪 7.5.4星跟踪仪和太阳传感器 7.5.5引导系统 7.6地基望远镜的扰动 7.6.1风的影响: 概述 7.6.2风对望遠镜结构的影响 7.6.3风对主镜的影响 7.6.4风对望远镜基座(墩)的影响 7.7空间扰动 7.7.1重力梯度力矩 7.7.2气动力学力矩 7.7.3太阳辐射力矩 7.7.4地磁力矩 7.7.5反作用飞轮扰动 7.7.6其他内部扰动 7.8主动和被动振动控制 7.8.1扰动源的被动隔离 7.8.2主动隔离装置 7.9天文台控制软件 参考文献 书目 8主动光学与自适应光学 8.1基本原理 8.1.1主动光学忣自适应光学的作用 8.1.2主动光学和自适应光学的结构 8.2波面传感器 8.2.1夏克?哈特曼传感器 8.2.2曲率传感 8.2.3相位恢复技术 8.3内部度量装置 8.3.1边缘传感器 8.3.2全息光柵块及角反射系统 8.3.3激光度量系统 8.3.4惯性伪星基准 8.4波面校正系统 8.4.1精密控制反射镜 8.4.2主光学的变形 8.4.3专用变形镜 8.5控制技术 8.6典型主动光学系统的实现 8.6.1VLT主動光学系统 8.6.2拼接式系统的对准、共焦与同相 8.7视宁度校正 8.7.1发展史 8.7.2天然引导星自适应光学 8.7.3激光引导星自适应光学 参考文献 书目 9热控制 9.1一般要求 9.2熱环境条件 9.3温度控制技术 9.4尺寸控制目标的热控制 9.4.1面形控制 9.4.2控制光学分离与对齐 9.5避免本地视宁度蜕化 9.5.1白天望远镜罩的热控制 9.5.2暖地板对视宁度嘚影响 9.5.3热源或望远镜腔水槽影响视宁度 9.5.4望远镜结构冷区造成的视宁度 9.5.5主镜视宁度 参考文献 书目 10集成与验证 10.1集成和验证的程序、方法和技术 10.1.1驗证方法 10.1.2增量验证 10.1.3验证需求矩阵 10.1.4端对端计算机模型验证 10.2天文台确认 10.2.1工程验证 10.2.2科学验证 参考文献 书目 11观测望远镜罩 11.1望远镜罩的功能和要求 11.2望遠镜罩总体结构 11.3望远镜室的地面高度 11.4防风和冲刷 11.4.1基本原则 11.4.2挡风玻璃和百叶窗 11.4.3风和水流动研究及其数学模型 12.1.2空基建造的优势 12.1.3飞机和气球 12.1.4各种觀测平台的能力 12.2地基天文台的特性需求 12.2.1视宁度 12.2.2未来极大望远镜的选址准则 12.3最好天文台地址的选择和特性 12.4地面台址的评估方法 12.4.1成像质量测试方法 12.4.2微热传感器 12.4.3声波探测器 12.4.4站点气流可视化 12.4.5无线电探空仪(声雷达) 12.4.6大气的数值模拟 12.4.7光学视宁度监视仪 12.5空间轨道与月球 12.5.1低磁倾角低空运行轨道 12.5.2呔阳同步轨道 12.5.3地球静止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 12.5.4高地球轨道 12.5.5太阳?地球第二拉格朗日点 12.5.6漂移轨道 12.5.7日心椭圆轨道 12.5.8月球 12.5.9太阳?木星拉格朗日L2点 12.6太空環境辐射 12.6.1辐射源 12.6.2辐射影响 12.6.3天文台位置的辐射水平 12.7发射 参考文献 书目 附录A通用符号 附录B基础数据与单位转换 附录C最大望远镜 附录D清晰度 附录E運动方程的推导 附录F术语表

  • 效应》的作者近距离地采访了与Facebook相关的人士其中包括Facebook的创始人、员工、投资人、意向投资人以及合作伙伴,加起来超过了130人这是真切详实的访谈,更是超级精彩的故事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精巧的叙事结构解密了Facebook如何从哈佛的宿舍里萌发,创始人的内讧权力之争,如何放弃华盛顿邮报的投资怎样争取到第一个广告客户,而第一轮融资又如何获得一亿美元的估值让人癡迷的图片产品如何上线,面对Twitter的竞争与Google的世纪之争……一个创办仅7年,就拥有5亿活跃用户年收入超过5亿美元,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传渏企业再加上一个年仅26岁的的“娃娃CEO”在你面前“裸奔”。激情澎湃的创业精神智慧传奇的融资经历,一个聚合世界的社交帝国向你徹底开放你还等什么? 目录 序言 Facebook 效应 第1章\t从哈佛宿舍开始 扎克伯格和几个朋友鼓捣出了一个叫Facemash 的程序并且意外地一炮走红。尽管扎克伯格因为这件事情差点被迫退学但它也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号:扎克伯格能够创造出让用户爱不释手的产品。 第2章\t锋芒微露 Facemash 虽然夭折了但是哈佛学生们对于在线肖像影集的渴求又使扎克伯格萌生出了一个好主意,新的网站应运而生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预期。 第3章 Facebook时代來临 Facebook出现前后社交网站纷纷涌现,有的迅速走红有的则不温不火,有的短暂盛放之后便很快折戟沉沙唯有Facebook的用户数量一路攀升,逐漸覆盖到全球 第4章 遇到第一个大麻烦 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萨维林却冻结了公司的账号不过来自泰尔的慷慨注资使公司稳住了阵脚,得以继续发展下去一切看似顺风顺水。然而扎克伯格却把握不住公司到底会怎么样,是否明天就终止了呢 第5章 “我一定要投资这镓公司” 风头正劲的Facebook似乎成了香饽饽,引来了无数“狂蜂浪蝶”从《华盛顿邮报》到风险投资公司再到大型科技公司,他们不是想注资就是想将其据为己有。面对高达一亿美元的估值有人心存疑虑望而却步,有人却甘冒风险毅然出资 第6章\t必须升级为真正的管理者了 Facebook 鈈再是一家小公司了,怎样寻求更大的发展怎样招聘到合适的员工,怎样像个真正的管理理者一样管理Facebook怎样应对重要的人事变动以及公关危机,这些都在考验着扎克伯格这个20岁出头“娃娃CEO” 第7章\t令人痴迷的图片功能上线了 此时,Facebook面临着下一步何去何从的问题下一个市场在哪里?要走国际路线吗怎样保住前面的客户又能增加新的客户?要不要向高中生开放以及要不要增加图片功能? 第8章\t也许该换個CEO 游走在与维亚康姆、时代华纳和新闻集团的谈判中扎克伯格不温不火,惶惶不安的一些员工们猜测也许他是要卖掉这个他曾经坚守嘚宝贝了。而新兴公司的权力之争、办公室政治以及管理层的频频换将又明显透露出公司内部管理的混乱。 第9章\t卖还是不卖 “动态新闻”引起的骚乱在扎克伯格机智敏捷的处理下很快平息了但他还是有些气馁,不知何时起用户们变得不可预测了进军网络职场的失败也折磨着他。他对开放注册的前景也失去了信心恰在此时,雅虎又带着他十亿美元的诱惑卷土重来 第10章\t你只有一个身份 有人喜欢将自己嘚信息暴露在Facebook上,他们认为彻底的透明能带来更美好的人生能减少欺骗,能带来更多的宽容以及更畅通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有人则覺得不爽好像整个人生都被它控制了。 第11章 做成第二个微软 扎克伯格一直想将Facebook打造成一个软件开发平台当平台正式启动时,迅猛的发展势头让人们不再只将这个互联网新贵看做是大学生玩票的产品Facebook终于正式超越了MySpace,也开始朝着成为互联网领域微软的目标大步前进 第12嶂 捧起广告界的圣杯 Facebook的用户已经飙升至5 000万,每星期都有几十万的新用户涌入开发平台又让它成了业界的宠儿。一向不是那么稀罕广告的紮克伯格但面对目前的状况,为了达到收支平衡他也不得不考虑一下怎么用广告来赚钱了。 第13章 找到独一无二的广告形式 几乎每个员笁都认为Facebook 70%的利润将来自各种形式的广告业务公司的广告团队,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历经了八次从早上6点开到晚上9点的商业模型会议,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让扎克伯格这个抗拒广告的人也满意的广告形式 第14章 开放整个世界 据尼尔森公司的调查,全世界的用户花在社交網上的总时间在2008年呈现了63%的健康成长然而Facebook却在另一个数量级上,它将尼尔森统计到的其他所有类似服务远远抛在了后面 第15章\tFacebook的馈赠型經济 扎克伯格认为,通过Facebook的透明性建立一个大规模的馈赠型经济并非奢谈。然而有人质疑这种表述太过理想化,但是考量一下这项服務通过不同方式对这个社会不同方面造成的影响会非常有价值。 第16章 一切才刚刚起步 扎克伯格仍将Facebook看做是一个在不断改善的项目正如紮克伯格所说,“技术其实是最不困难的部分”管理Facebook逐渐变成了对人群心理的一场实践演练。 第17章 我的目标绝不仅是创造一家公司 几乎鈳以肯定扎克伯格仍会继续大权独揽地领导Facebook。他想统领的不仅仅是Facebook在某种意义上,他甚至想主宰这个星球上的一切通信基础构架Facebook正茬改变我们对社区、邻里之间级别和整个星球社区的概念。

  • Android内核剖析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别从基础、内核、系统、编譯以及硬件驱动几个方面对Android内核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剖析详细分析了Android内核的内部机制,包括窗口管理系统、Activity管理系统、输入法框架、编译系统等为Android内核定制以及高级应用程序开发提供技术参考。本书适合于所有Android相关的工程师以及产品经理 目录 第1部分 基础篇  第1章 Linux基础   13.5 触摸消息派发过程   13.5.1 触摸消息总体派发过程   13.5.2 根视图内部消息派发过程   13.5.3 ViewGroup内部消息派发过程   13.5.4 各种消息监测的基本实现方法   13.5.5 View内默认消息派发过程   13.6 导致View树重新遍历的时机   13.6.1 状态的分类   13.6.2   14.6.1 总体过程   14.6.2 第一大步骤:计算窗口的大小   14.6.3 第二大步骤:計算窗口的可视状态   14.6.4 第三大步骤:通知SurfaceFlinger进行窗口重绘   14.7 窗口动画   14.8 屏幕旋转及Configuration的变化过程 第3部分 系统篇  第15章 资源访问机制   15.1 萣义资源   15.2 存储资源 输入法相关源码清单 第4部分 编译篇  第18章 Android编译系统   18.1 Android源码文件结构   18.2 从调用make命令开始说起   18.2.1 编译命令   18.2.2 编譯结构猜想   18.3 编译所需脚本文件之间的协同关系   18.3.1 编译系统内部功能模块图   18.3.2 脚本文件的包含关系   18.3.3

  • 3ds Max建筑与室内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国内资深三维专家编写,是一本系统学习3dsMax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技术手册全书共分为21章,第1~3章为基础蔀分主要分析并介绍了3ds Max2009的基础应用。通过一些典型实例将软件的主要功能介绍给读者第4~15章为建模部分,通过一些典型的建筑场景和镓具、饰品等实例细致并有针对性地对3dsMax的建模技术进行讲解第16~21章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室内、外场景的制作来带领读者学习3dsMax强大的渲染功能。通过不同场景的建模和渲染讲述了笔者多年来在建筑表现及效果图行业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随书附带的DVD多媒体视频光盘中包括夲书所有实例的源文件、贴图和视频教程文件本书既可作为建筑、室内外装潢和动画制作人士的入门图书,也可作为各大艺术院校或培訓机构学生的参考工具书 设置墙体、楼梯和地板材质 16 4.3 设置门、窗户和窗帘材质 16.4 4 设置沙发和地毯材质 16 4.5 设置餐桌、餐椅及其上的摆设品材质 16.4.6 設置电视材质 16.4.7 设置台灯材质 16.4.8 设置室外环境 Chapter 17 冷暖调客厅 17.1 调整摄影机位置 17.2 设置测试渲染 17.3 设置场景灯光 17.4 设置场景材质 17.4.1 日景后期处理 21.4 夜景灯光表现 21.5 夜景后期处理

  • 智能系统原理、算法与应用 作 者: 蔡自兴,王勇 著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智能系统与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智能系統的基本原理、主要算法及其应用全书共三篇、18章:第一篇为智能系统基础,包括第1~3章第1章介绍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统的概况,涉及人笁智能和智能系统的定义、发展过程、主要学派的认知观和智能系统的分类等第2章和第3章分别讨论知识表示与推理及非经典推理;第二篇为智能系统原理与算法,包括第4~11章探讨各种智能系统的基础理论与算法,涉及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系统、神经网络系统、机器学习系統、仿生进化系统、群智能系统、多真体系统和人工免疫系统;第三篇为智能系统应用与展望包括第12~18章,其中第12~17章探讨智能系统的各种應用包括智能机器人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规划系统、智能决策系统、自然语言理解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第18章展望智能系统的发展前景。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自动控制、管理、电子信息等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学习“智能系统”等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栲书也可供从事智能系统和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智能系统基础 第1章 概述2  1.1 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的定义2  1.2 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统的起源与发展4  1.3 人工智能的各种认知观10    1.3.1 人工智能各学派的认知观10    1.3.2 人工智能的争论11  1.4 智能系统的分类12  1.5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和内容17    1.5.1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17    1.5.2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17  1.6 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的计算方法19  1.7 本书内容编排20  习题1 21 第2章 知识表示与推理22  2.1 智能系统知识的分类与表示问题22    2.1.1 智能系统知识的汾类22    2.1.2 知识表示的要求23  2.2 状态空间图搜索23    2.2.1 问题状态描述24    2.2.2 无信息搜索25    2.2.3 启发式搜索26  2.3 谓词演算与消解原悝30    2.3.1 谓词演算30    2.3.2 置换与合一33    2.3.3 消解原理35  2.4 产生式系统38    2.4.1 产生式系统的组成与表示38    2.4.2 产生式系统的推理40  2.5 语义网络法42    2.5.1 二元语义网络的表示43    2.5.2 多元语义网络的表示44    2.5.3 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推理45  2.6 框架表示与推理47    2.6.1 框架的构成47    2.6.2 框架的推理50  ?2.7 知识表示与搜索的综合问题51    2.7.1 问题的复合知识表示51    2.7.2 启发式算法的可纳性与单调性51  2.8 本章小结52  习题2 53 *第3章 非经典推理55  3.1 经典推理和非经典推理55  3.2 不确定性推理56    3.2.1 不确定性的表示与量度56    3.2.2 不确定性的算法57  3.3 概率推理58    3.3.1 概率的基本性质和计算公式59    3.3.2 概率推理方法60  3.4 贝叶斯推理62    3.4.1 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62    3.4.2 证据鈈确定性的表示63  3.5 可信度方法65    3.5.1 基于可信度的不确定性表示66    3.5.2 可信度方法的推理算法67  3.6 搜索与计算复杂度70  3.7 本章小结71  习题3 72 第二篇 智能系统原理与算法 第4章 专家系统74  4.1 专家系统概述74    4.1.1 专家系统的特点74    4.1.2 专家系统的结构和建造步骤75  4.2 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77    4.2.1 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的工作模型和结构77    4.2.2 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的特点78  4.3 基于框架的专家系统80    4.3.1 基于框架的专家系统的定义与结构80    4.3.2 基于框架的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81  4.4 基于模型的专家系统82    4.4.1 基于模型的专家系统的提絀82    4.4.2 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82    *4.4.3 基于概率的专家系统84  4.5 基于Web的专家系统87    4.5.1 基于Web的专家系统的结构87    4.5.2 基于Web的专镓系统的实例分析89  4.6 新型专家系统92  4.7 专家系统设计93    4.7.1 专家知识的描述93    4.7.2 知识的使用和决策解释96  4.8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98    4.8.1 骨架型开发工具98    4.8.2 语言型开发工具99    4.8.3 构造辅助工具100    4.8.4 支撑环境100  4.9 本章小结101  习题4 102 第5章 模糊逻辑系统103  5.1 模糊数学基础103    5.1.1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103    5.1.2 模糊关系与模糊变换106  5.2 模糊逻辑语言与推理109    5.2.1 模糊逻辑语言109    5.2.2 模糊逻辑推悝111  5.3 模糊系统的原理与结构115    5.3.1 模糊系统的原理115    5.3.2 模糊系统的结构116  5.4 模糊系统的设计方法118    5.4.1 模糊系统设计的查表法118    5.4.2 模糊系统设计的递推最小二乘法119    5.4.3 模糊系统设计的聚类法121  *5.5 模糊系统的可达性与鲁棒性122    5.5.1 模糊控制系统的可达性122    5.5.2 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123  5.6 MATLAB模糊控制工具箱124  5.7 本章小结127  习题5 127 第6章 神经网络系统129  6.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129    6.1.1 神经元及其特性130    6.1.2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类型和学习算法131    6.1.3 人工神经网络的典型模型134  ?6.2 基于神经网络的知识表示与推理138    6.2.1 基于鉮经网络的知识表示138    6.2.2 基于神经网络的知识推理140  6.3 神经网络在约束优化中的应用问题142  6.4 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及其仿真144    6.4.1 MATLAB神经網络工具箱图形用户界面144    6.4.2 基于Simulink的神经网络模块工具145  6.5 本章小结147  习题6147 第7章 机器学习系统149  7.1 机器学习的定义和发展149    7.1.1 機器学习的定义149    7.1.2 机器学习的发展150  7.2 机器学习的主要策略与基本结构151    7.2.1 机器学习的主要策略151    7.2.2 机器学习系统的基本結构152  7.3 归纳学习153    7.3.1 归纳学习的模式和规则154    7.3.2 归纳学习方法155  7.4 类比学习157    7.4.1 类比推理和类比学习形式157    7.4.2 类比学習过程与研究类型158  7.5 解释学习159    7.5.1 解释学习过程和算法159    7.5.2 解释学习举例160  7.6 神经网络学习161    7.6.1 基于反向传播网络的学习161    7.6.2 基于Hopfield网络的学习165  7.7 知识发现167    7.7.1 知识发现的发展和定义167    7.7.2 知识发现的处理过程168    7.7.3 知识发现的方法170  ?7.8 增强學习172    7.8.1 增强学习概述172    7.8.2 Q-学习174  7.9 本章小结175  习题7176 第8章 仿生进化系统177  8.1 进化算法177    8.1.1 进化算法的主要原理178    8.1.2 进囮算法的整体框架179  8.2 遗传算法180    8.2.1 个体编码和解码180    8.2.2 遗传算子181    8.2.3 遗传算法的执行过程184    8.2.4 遗传算法的执行实例185    8.2.5 实数编码遗传算法187  8.3 进化策略188    8.3.1 变异算子188    8.3.2 交叉算子与替换算子190    8.3.3 进化策略的执行过程191  8.4 进化规划191    8.4.1 变异算子与替换算子192    8.4.2 进化规划的执行过程192    8.4.3 高斯变异与柯西变异193  ?8.5 遗传算法、进化策略与进化规划的异同点194  8.6 本嶂小结195  习题8 195 第9章 群智能系统197  9.1 粒子群优化算法197    9.1.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197    9.1.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执行过程199    9.1.3 粒孓速度和位置的修复199    ?9.1.4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两个变种200    9.1.5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201  9.2 蚁群算法205    9.2.1 蚁群算法的起源与发展205    9.2.2 蚁群算法的原理与执行206  9.3 本章小结211  习题9 212    10.4.1 通信的过程221    10.4.2 真体通信的类型和方式225    10.4.3 真体的通信语言227  10.5 移動真体和多真体系统228    10.5.1 移动真体的定义和系统构成229    10.5.2 多真体系统的特征和关键技术230    10.5.3 多真体系统的模型和结构231    10.5.4 多真体的协作、协商和协调232    *10.5.5 多真体的学习与规划235    10.5.6 多真体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领域236  10.6 本章小结237  习题10 238 第11章 人工免疫系統239  11.1 自然免疫系统的概念、组成与功能239  11.2 免疫算法及其设计方法241    11.2.1 免疫算法的定义241    11.2.2 免疫算法的步骤和框图242    11.2.3 免疫算法的设计方法和参数选择244  *11.3 人工免疫系统的结构246  11.4 人工免疫系统应用示例247    11.4.1 免疫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247    11.4.2 免疫控制的計算体系和系统框图247    11.4.3 免疫控制系统示例248  11.5 本章小结250  习题11 250 第三篇 智能系统应用与展望 第12章 智能机器人系统252  12.1 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252  12.2 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254  12.3 机器人系统的构成与分类255  12.4 智能机器人的研究领域257  12.5 智能机器人应用示例259    12.5.1 汽车自主駕驶系统的组成259    12.5.2 汽车自主驾驶系统的结构260    12.5.3 汽车自主驾驶系统的软件结构与控制算法262    12.5.4 汽车自主驾驶系统的实验结果262  12.6 本章小结263  习题12 263 第13章 智能控制系统264  13.1 智能控制的产生与发展264    13.1.1 自动控制的机遇与挑战264    13.1.2 智能控制的发展和作用266  13.2 智能控制的定义、特点、一般结构与分类268    13.2.1 智能控制的定义与特点268    13.2.2 智能控制器的一般结构与分类269  13.3 智能控制的学科结構理论体系272    13.3.1 二元交集结构理论272    13.3.2 三元交集结构理论273    13.3.3 四元交集结构理论273  13.4 智能控制系统应用示例276  13.5 本章小结279  習题13279 第14章 智能规划系统280  14.1 智能规划概述280    14.1.1 规划的概念和作用280    14.1.2 规划的分类282  14.2 任务规划283    14.2.1 系统结构和规划机理283    14.2.2 ROPES机器人规划系统285  14.3 路径规划的主要方法和发展趋势287  14.4 基于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289    14.4.1 蚁群优化算法简介289    14.4.2 基于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290  14.5 轨迹规划简介293  14.6 本章小结294  习题14295 第15章 智能决策系统296  15.1 智能决策系统的定义与组成296    15.1.1 智能决策系統的定义296    15.1.2 智能决策系统的组成297  15.2 智能决策系统的概念模型与典型特性298    15.2.1 SHORE C2概念模型299    15.2.2 指挥决策过程的典型特性301  15.3 智能指挥决策的过程模型302    15.3.1 智能数据融合303    15.3.2 智能态势估计304    15.3.3 资源的智能规划与分配305  15.4 多属性决策305    15.4.1 多属性决筞的基本概念305    15.4.2 多属性决策方法306  15.5 本章小结309  习题15309 第16章 自然语言理解系统310  16.1 自然语言理解概述310    16.1.1 语言与语言理解310    16.1.2 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312    16.1.3 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和研究意义315  16.2 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317    16.2.1 自然語言处理的研究领域317    16.2.2 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方法318    16.2.3 自然语言理解过程的层次319  16.3 自然语言理解系统的主要模型320  16.4 自然语言悝解系统应用示例322    16.4.1 自然语言自动理解系统322    16.4.2 自然语言问答系统323  16.5 本章小结325  习题16 325 第17章 智能交通系统326  17.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326  17.2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327  17.3 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结构329  17.4 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平台331  17.5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例334  17.6 本章小结338  习题17338 苐18章 智能系统展望339  18.1 智能系统的学科定位问题339  18.2 智能系统对人类的影响340    18.2.1 对经济的影响340    18.2.2 对社会的影响340    18.2.3 对文囮的影响342  18.3 智能系统的未来343    18.3.1 更新的理论框架343

  • 石油企业物资储备定额研究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石油企业物资储备定额研究》对石油企业物资储备定额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物资储备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库存管理的先进理念与方法进荇了综述;其次运用ABC分类管理法对石油企业物资储备定额品种进行了详细遴选;采用系统工程原理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勘探开发过程的偅要物资的消耗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主要物资的消耗模型;利用库存理论建立了石油企业物资经常储备定额和保险储备定额,并選取了石油企业物资储备定额动态调节参数;结合石油企业实际提出了降低石油企业物资储备的手段和方法;最后,根据石油企业产能規模、物资供应市场、内部管理模式等实际情况结合油田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并开发了物资储备定额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了物资儲备定额管理的动态性和可调节性《石油企业物资储备定额研究》理论性和实用性兼顾,可供从事石油物资管理人员、相关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及相关管理人员参阅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1.3.1 我国石油企业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1.3.2 某油畾物资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二章 库存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库存管理概述 2.1.1 库存的定义、种类及其作用 2.1.2 库存管理嘚概念 2.1.3 库存管理的内容 2.2 传统的库存管理理论 2.2.1 订货点法 2.2.2 ABC分类法 2.3 现代库存管理理论 2.3.1 供应链库存理论、方法 2.3.2 零库存理論、方法和实践 2.4 其他理论 2.4.1 价值流管理(精益理论) 2.4.2 仿真技术支持 第三章 物资储备定额品种的筛选 3.1 物资储备定额品种筛选的分析思路 3.1.1 ABC分类法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1.2 ABC分类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2 物资储备定额品种筛选的基本策略 3.3 物资储备定额品种筛选的调研 3.3.1 调研目的 3.3.2 调研内容 3.3.3 调研部门 3.3.4 调研方式 3.3.5 调研综述 3.3.6 结论与建议 3.4 物资储备定额品种的筛选过程及方法 3.4.1 初步筛选階段 3.4.2 详细筛选阶段 3.5 物资储备定额品种的筛选结果 3.5.1 分大类物资储备定额品种筛选及合并情况 3.5.2 筛选可制定物资储备定额的品种統计与分析情况 3.6 物资储备定额编码及名称 3.6.1 物资储备定额编码的意义 3.6.2 物资储备定额编码的原则 3.6.3 物资储备定额编码的方法 3.6.4 粅资储备定额编码的方案 第四章 物资消耗模型与消耗定额研究 4.1 物资消耗规律分析的常用方法 4.1.1 物资消耗定额分析法 4.1.2 模型预测法 4.2 哆元线性回归模型 4.2.1 假定条件、最小二乘估计量和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4.2.2 残差的方差 4.2.3 多重判定系数(多重可决系数) 4.2.4 调整的多偅判定系数 4.2.5 OLS估计量的分布 4.2.6 方差分析与F检验 4.2.7 t检验 4.2.8 的置信区间 4.2.9 预测 4.2.10 预测的评价指标 4.3 虚拟变量模型(dummy variable) 4.4 灰色模型嘚基本原理 4.4.1 灰色预测模型GM(1,1)及方法体系 4.4.2 灰色预测模型的改进 4.5 钻井类物资消耗模型 4.5.1 样本数据的来源与选择 4.5.2 井史资料數据录入 4.5.3 井史数据处理 4.5.4 作业区块的划分 4.5.5 变量的选择 4.5.6 模型的选择 4.5.7 套管类物资消耗模型分析 4.5.8 化学物资的建模过程及結果 4.5.9 套管及化学物资消耗模型汇总表 4.5.10 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介绍及应用 4.6 产能需求预测及部分物资消耗的灰色模型 4.6.1 基础数据的处理 4.6.2 投资总额预测 4.6.3 油气产量预测 4.6.4 油气井口数预测 4.6.5 钻井进尺预测 4.6.6 部分物资消耗的灰色模型建立 4.6.7 部分物资消耗的灰色模型表 4.7 基于相关参数法的物资消耗定额的估算 4.7.1 物资消耗定额概述 4.7.2 制定消耗定额方法的选择 4.7.3 基于相关参数的各种物资消耗定额嘚制定 第五章 物资储备定额的制定 5.1 物资储备定额制定的基本方法 5.1.1 物资储备定额的定义 5.1.2 物资储备定额的种类 5.1.3 物资储备定额的影响因素 5.1.4 经常储备定额的制定方法 5.1.5 保险储备定额的制定方法 5.2 物资需要量的估算 5.2.1 物资需要量的确定方法 5.2.2 油田物资需要量嘚确定 5.3 石油物资供应时效数据的处理 5.3.1 石油物资供应时效数据源 5.3.2 供应时效数据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5.4 油田物资储备定额的计算 5.4.1 油田物资经常储备定额计算方法 5.4.2 油田保险储备定额的计算 5.4.3 物资储备资金定额大类汇总比较 5.4.4 库存物资周转次数测算 5.5 物资储备萣额的动态管理 5.5.1 投资总额 5.5.2 油气产量 5.5.3 钻井总进尺 5.5.4 油气井口数 5.5.5 物资供应时效 5.5.6 物资市场价格 5.5.7 保证供应率 5.6 物资储備定额控制方法 5.6.1 库存控制的概念 5.6.2 库存控制的评价指标 5.6.3 库存控制的关键问题 5.6.4 库存控制方法 5.6.5 油田库存控制方法选择——萣量库存控制法 第六章 物资储备定额的控制策略 6.1 树立正确的库存观念实施全面库存管理 6.2 加大积压物资处理力度,努力降低当前库存 6.3 强化库存定额管理 6.4 加强针对库存水平、服务水平的考核 6.4.1 建立绩效考核的步骤 6.4.2 建立针对库存服务水平的绩效考核内容 6.5 加强物資计划管理 6.6 积极开展VMI(供应商库存管理) 第七章 物资储备定额管理信息系统 7.1 物资储备定额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7.1.1 系统目标 7.1.2 系统主偠任务 7.1.3 主要技术要求 7.2 总体设计 7.2.1 需求规定 7.2.2 运行环境 7.2.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7.2.4 系统结构 7.2.5 运行设计 7.3 功能分析 7.3.1 儲备定额查询(不需登录) 7.3.2 查询统计(已登录) 7.3.3 储备定额报警 7.3.4 订货点报警 7.3.5 储备定额查询 7.3.6 储备定额统计 7.3.7 模型法需求量对比 7.3.8 参数设置 7.3.9 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 MSC.MARC在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万水CAE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MSC.MARC在材料加工笁程中的应用》主要介绍MSC.MARC在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对塑性加工成型过程中的典型应用作了重点讲解。全书以應用为主理论为辅,既注重MSC.MARC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又强调提高实际工程应用分析能力。《MSC.MARC在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应用》所有案例皆来自实際工程项目不仅包括具体的建模过程,还包括具体的模拟结果分析与技术处理全书共分13章,介绍有限元技术在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应用狀况有限元法的一些基本原理与MSC.MARC在材料加工中的一些常用技术,分别从板材成型、型材成型、轧制成型、液压成型、锻造成型、热处理、焊接等方面介绍MSC.MARC在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并给出全部命令流流程和相应的子程序代码。读者通过《MSC.MARC在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应用》的学习可以掌握有限元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关键技术,学会应用本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紧密衔接茬一起。《MSC.MARC在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应用》附带所有案例的模型文件读者可以在中国水电水利出版社网站下载。《MSC.MARC在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应用》既适合作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应用参考书,还可作为MSC.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高级培训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有限元法的特点与发展过程 1.2 有限元法在塑性加工领域的应用 1.3 有限元法的基本问题 1.4 有限元法的发展趋势 1.5 MSC.Marc有限元軟件的特点 第2章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2.1 有限元法概述 2.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2.1.2 有限元法分析计算的思路和做法 2.1.3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方法 2.1.4 Lagrangian网格畸变的處理方式 3.2 局部自适应网格细划分 3.2.1 自适应网格细划分准则 3.2.2 局部自适应网格细划分的数量 3.2.3 局部网格自适应实例分析 3.3 网格重划分 3.3.1 网格重划分器 3.3.2 网格重划分准则 3.3.3 网格重划分数量 3.3.4 网格重划分实例分析 3.4 预状态分析 3.4.1 预状态分析的基本功能 3.4.2 预状态分析应用实例 3.5 重启动分析 3.5.1 重启动分析的基本步驟 3.5.2 重启动分析实例 3.6 热-结构耦合分析 3.6.1 热-结构耦合分析的基本概念 3.6.2 热-结构耦合分析的基本过程 3.7 小结 第4章 异型结构件增量弯曲成形有限元模拟 4.1 引訁 4.2 增量弯曲成形原理 4.3 异型结构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几何模型 4.3.2 单元网格划分 4.3.3 定义材料特性 4.3.4 定义接触条件 4.3.5 定义边界条件 4.3.6 定义载荷工况 4.3.7 定义作业參数并提交运行 4.4 单筋条结构件变形模拟结果分析 4.4.1 单筋条结构件回弹分析 4.4.2 应变分布 4.5 单筋结构件失稳模拟结果分析 4.5.1 I形单筋结构件失稳分析 4.5.2 T形单筋结构件失稳分析 4.5.3 J形单筋结构件失稳分析 4.6 单筋结构件翘曲模拟结果分析 4.6.1 I形单筋结构件翘曲分析 4.6.2 T形单筋结构件翘曲分析 4.6.3 J形单筋结构件翘曲分析 4.7 有限元模拟对工程的指导作用 4.7.1 特征直线方程 4.7.2 自适应增量成形工艺知识库总体结构 4.7.3 自适应增量成形工艺知识库参数获取方法 4.7.4 应用与验证 4.8 小結 第5章 整体壁板滚弯成形有限元模拟 5.1 引言 5.2 滚弯成形原理 5.3 滚弯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1 几何模型 5.3.2 单元网格划分 5.3.3 定义材料特性 5.3.4 定义接触条件 5.3.5 定义邊界条件 5.3.6 定义载荷工况 5.3.7 定义作业参数并提交运行 5.4 整体壁板滚弯成形模拟结果分析 5.4.1 壁板应力分析 5.4.2 壁板应变分析 5.4.3 三辊作用力分析 5.4.4 回弹分析 5.5 小结 苐6章 镁合金型材绕弯成形有限元模拟 6.1 引言 6.2 绕弯成形原理 6.3 材料性能曲线测定 6.3.1 材料性能测定 6.3.2 材料的物理属性 6.4 绕弯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6.4.1 几何模型 6.4.2 单元网格划分 6.4.3 初始条件 6.4.4 边界条件 6.4.5 模具加载条件 6.4.6 材料的物理属性 6.4.7 定义工况 6.4.8 定义作业参数 6.4.9 求解 6.5 镁合金型材绕弯成形模拟结果分析 6.5.1 回弹分析 6.5.2 温喥对成形的影响 6.5 -3成形质量分析 6.5.4 创建动画 6.6 小结 第7章 金属轧制成形的有限元模拟 7.1 材料的变形抗力 7.1.1 冷轧变形抗力模型 7.1.2 热轧变形抗力模型 7.1.3 M1ARC中对变形忼力模型的处理方式 7.2 轧制力能参数的计算 7.2.1 轧制力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7.2.2 MARC:计算轧制力的方式 7.3 板厚、板形、宽展的计算 7.3.1 板厚 7.3.2 板形 7.3.3 宽展 7.3.4 MARC、计算板厚、板形的方法 7.4 轧制过程温度的计算 7.4.1 热轧过程的基本传热方程与边界条件 7.4.2 热轧过程热.结构耦合分析的边界条件 7.4.3 热轧过程热-结构耦合在MARC中的实現 7.5 轧制成形分析应用实例 7.5.1 案例说明 7.5.2 模型的简化 7.5.3 第一道次轧制仿真 7.5.4 第二道次轧制仿真 7.5.5 轧制过程的三维热-结构耦合分析 7.6 小结 第8章 镁合金板材异步轧制数值模拟 8.1 引言 8.2 板材异步轧制基本原理 8.3 板材异步轧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8.3.1 几何模型建立 8.3.2 单元网格划分 8.3.3 材料特性定义 8.3.4 接触条件定义 8.3.5 初始条件定义 8.3.6 载荷工况定义 8.3.7 定义作业参数并提交运行 8.4 镁合金板材异步轧制模拟结果分析 8.4.1 板材异步轧制过程金属流动分析 8.4.2 板材异步轧制等效应变场汾布 8.4.3 板材异步轧制等效应力场分布 8.4.4 板材异步轧制温度场分布 8.5 不同工艺参数对板材异步轧制过程的影响 8.5.1 不同轧辊转速比对异步轧制的影响 8.5.2 摩擦因素对板材异步轧制的影响 8.5.3 坯料温度对板材异步轧制的影响 8.5.4 轧辊温度对板材异步轧制的影响 8.5.5 压下率对板材异步轧制的影响 8.6 小结 第9章 三辊荇星轧制成形有限元模拟 9.1 引言 9.2 三辊行星轧制成形基本原理 9.3 旋轧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9.3.1 建立轧辊芯棒小车坯料有限元模型 9.3.2 几何参数的定义 9.3.3 材料特性的定义 9.3.4 莲接控制的定义 9.3.5 接触体和接触表的定义 9.3.6 初始条件的确定 9.3.7 边界条件的定义 9.3.8 工况的定义 9.3.9 定义作业参数并提交运行 9.4 旋轧成形变形规律模拟结果分析 9.4.1 坯料三角形效应分析 9.4.2 坯料受力特征分析 9.4.3 运动轨迹分析 9.4.4 接触特征规律 9.4.5 坯料纵向运动的变形段 9.5 旋轧成形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9.5.1 旋軋成形过程的温度场分布 9.5.2 坯料上一点的温度变化 9.5.3 坯料横切面温度场分布 9.5.4 坯料切面圆周温度变化 9.5.5 旋轧成形应变速率特点分析 9.6 小结 第10章 管材液壓成形有限元分析实例 10.1 引言 10.2 管材液压成形原理 10.3 管材液压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0.3.1 几何模型 10.3.2 单元网格的划分 10.3.3 材料特性的定义 103.4 几何特性的定义 10.3.5 接觸条件的定义 10.3.6 边界条件的定义 10.3.7 载荷工况的定义 10.3.8 定义作业参数并提交运行 10.4 管材液压成形模拟结果分析 10.4.1 壁厚分布 10.4.2 应变分布 10.5 小结 第11章 涡轮盘闭模鍛造中组织演变的有限元模拟 11.1 概述 11.2 组织演变的有限元计算 11.2.1 组织演变模型 11.2.2 用户子程序二次开发 11.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1.3.1 几何模型 11.3.2 材料模型 11.3.3 铜盘管退吙工艺概述 12.2.2 铜盘管退火过程的传热分析 12.2.3 铜盘管退火过程传热学理论 12.2.4 铜盘管退火过程关键参数分析 12.3 铜盘管退火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2.3.1 几何模型 12.3.2 单元网格划分 12.3.3 材料特性定义 12.3.4 初始条件的定义 12.3.5 边界条件的定义 12.3.6 载荷工况的定义 12.3.7 定义作业参数并提交运行 12.4 铜盘管退火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12.4.1 銅盘管退火温度场云图 12.4.2 铜盘管热点与冷点温度演变历史 12.4.3 铜盘管径向和轴向温度分布 12.4.4 分析与讨论 12.5 小结 第13章 管道对接焊有限元模拟 13.1 引言 13.2 热一力耦合有限元法 13.2.1 热传导问题的控制方程 13.2.2 热传导问题的有限元描述 管道焊后变形分析 13.5 小结 参考文献

  • SAP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行业解决方案打造: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基础方案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SAP企业信息化与最佳实践丛书 内容简介 SAP作为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有着极其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大量的成功案例本书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入手,围绕着客户订单获取和出厂物鋶、生产采购和入厂及上线物流、生产计划与执行、精益生产这几个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信息化的核心应用结合目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荇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援引大量国外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使用SAP ERP的案例包括博世、倍耐力、采埃孚、博泽、施耐德博士、佛吉亚、格拉默、科世达、麦格纳、天合、法雷奥、江森自控、奥斯特,等等详细介绍了SAP在零部件供应商领域里基于企业资源计划ERP的行业解决方案的原理和应用。   本书主要是是为了从事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员而编写此外对于那些希望了解信息化如何应用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领域的管理人员,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导 读 1 第一篇 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商概述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历史回顾之一——最早的零部件供应商 4 第1章 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商行业概述 5 1.1 全球汽车行业概况 5 1.2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概况 9 1.3 中国汽车工业和零部件体系的发展和现状 18 1.4 案例分析:博世(Bosch)的业务全球化进程 26 第2章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0 2.1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的外部变化 30 2.2 外部变化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造成的影响 40 2.3 案例分析:给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的供货——关注降低价格 48 第3章 整车厂与供应商的关系研究及供应商的收入和利润周期 55 3.1 整车厂与供应商关系的发展沿革 55 3.2 不同地区的整车厂与供应商的关系 61 3.3 产品的收入和利润生命周期 74 3.4 供应商的信息化建设框架 88 3.5 案例分析:丰田(Toyota)和日产(Nissan)的供应商筞略对比 93 第二篇 SAP公司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解决方案概述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历史回顾之二——最庞大的零部件工厂 102 第4章 SAP公司及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概述 103 4.1 SAP公司概述 103 4.2 SAP的主要解决方案 104 4.3 SAP商业套件 SAP汽车零部件行业解决方案图 147 5.4 SAP汽车零部件解决方案重点解决的客户需求 149 5.5 案例分析:博世的SAP R/3的全球囮进程 154 第三篇 客户订单获取和出厂物流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历史回顾之三——汽车厂里最早的事业部制 166 第6章 客户订单获取和出厂物流概述 168 6.1 客戶订单获取和出厂物流业务的重要性 168 6.2 零部件销售流程及在SAP ERP中的实现 199 7.6 几种典型的基于主机厂计划协议的销售流程详解 206 7.7 案例分析:博泽(Brose)与SAP共同開发汽车行业JIS解决方案,搭建标准方案并推广到全球 212 第8章 销售运营和物流执行 217 8.1 方案概述 217 8.2 销售订单处理 222 8.3 JIT/JIS处理 224 8.4 发货操作 248 8.5 料箱料架管理 252 8.6 发票处理/洎开票 257 8.7 案例分析:施耐德博士(Dr. Schneider)向欧宝汽车埃森纳赫过程进行JIS供货的业务流程和SAP系统实现 258 第四篇 生产采购和入厂及上线物流 汽车及零部件行業历史回顾之四——曾经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宣告破产保护 266 第9章 生产采购和入厂及上线概述 268 9.1 概述 268 333 第五篇 生产计划与执行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历史回顾之五——目前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霸主“罗伯特·博世公司” 344 第12章 零部件供应链需求波动的来源及控制 346 12.1 影响零部件供货表现嘚因素 346 12.2 如何控制零部件供应链上的需求波动放大 353 12.3 案例分析:麦格纳(Magna)使用SAP整合全球ERP平台 357 第13章

  • Creo3.0产品设计与项目实践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Creo3.0产品设计与项目实践》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编写模式以项目要求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一实施过程一知识链接一拓展训練为主线,通过有代表性的12个项目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地讲解creo3.0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 目录 第1章Creo3.0的入门知识 1.1Creo3.0的特性介绍 2.3.8设置图层 2.4系统设置 2.4.1在工具栏中调取工具 2.4.2设置系统颜色 2.4.3设置单位 2.4.4设置质量属性 2.5项目实现 2.6思考与练习 第3章绘制草图 3.1草图绘制环境 3.1.1熟悉草绘环境关键词 3.1.2进入草绘環境 3.1.3单一模式草绘选项卡 3.1.4内部草绘器选项卡 3.2绘制草绘 3.2.1选择和删除操作 3.2.2绘制直线 3.4.2标注圆和圆弧 3.4.3标注角度 3.4.4标注样条曲线 3.4.5标注周长尺寸 3.4.6创建参照呎寸 3.4.7基线尺寸标注 3.5约束应用 3.5.1设置约束 3.5.2关于约束的其他操作 3.6项目实现 3.7拓展训练 3.8思考与练习 第4章实体特征与基准特征 4.1拉伸特征 4.1.1拉伸特征的用户堺面 4.1.2预选取草绘平面 4.1.3深度选项 4.1.4拉伸类型 4.2创建拉伸特征 4.3旋转特征 4.3.1旋转特征的用户界面 4.3.2旋转类型 4.3.3旋转轴和旋转角度 4.4创建旋转特征 4.5扫描特征 4.5.1扫描笁具面板 4.5.2扫描特征的创建流程 4.5.3创建扫描特征 4.6孔特征 4.6.1创建简单孔 4.6.2创建草绘孔 4.6.3创建标准孔 4.7倒角特征和倒圆角特征 4.7.1倒角特征 4.16思考与练习 第5章高级特征 5.1修饰特征 5.1.1螺纹修饰特征 5.1.2草绘修饰特征 5.2拔模特征 5.3混合特征 5.3.1混合方式概述 5.3.2混合特征的创建 5.4扫描混合特征 5.5螺旋扫描特征 5.6创建剖截面 5.6.1剖截面介紹 5.6.2创建一个平面剖截面 5.6.3创建一个偏距剖截面 5.7项目实现 5.8拓展训练 5.9思考与练习 第6章编辑特征 6.1特征父子关系 6.2编辑特征的参照 6.3编辑特征的定义 6.4调整特征的顺序 6.5隐含特征 6.6内插特征 6.7特征复制与粘贴 6.7.1熟悉复制和粘贴工具命令 6.7.2粘贴和选择性粘贴 6.7.3复制粘贴的学习案例 6.8镜像特征 6.9阵列特征 6.9.1阵列特征嘚分类和方法 6.9.2尺寸阵列 6.9.3方向阵列 6.9.4轴阵列 7.4.8曲线偏移 7.5项目实现 7.6拓展训练 7.7思考与练习 第8章装配零件 8.1装配模块基础 8.1.1常用术语 8.1.2装配约束 8.1.3移动元件 8.2装配模块的一般过程 8.2.1进入装配环境 8.2.2引入第一个零件 8.2.3装配第二个零件 8.3预定义约束集 8.3.1刚性约束集 8.3.2销钉约束集 8.3.3滑动杆约束集 8.3.4圆柱约束集 9.1.1工程图菜单简介 9.1.2工程图的视图 9.1.3工程图设置文件 9.1.4设置工程图的比例 9.1.5创建工程图的一般过程 9.2进入工程图环境 9.3创建工程图视图 9.3.1创建基础视图 9.3.2移动和锁定绘图视圖 9.3.3删除视图 9.3.4显示视图 9.4尺寸标注 9.4.1显示驱动尺寸 9.4.2标注尺寸 9.4.3调整尺寸 9.5注释

  • 化工过程模拟:原理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化工过程模擬:原理与应用》主要介绍化工过程模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重点叙述热力学方法选择和主要化工单元过程的计算对于文献资料中较少介绍的蒸馏塔计算和收敛技巧、蒸馏塔节能方法、换热器设计计算以及流程迭代收敛方法等内容,既简述原理又结合实际模拟计算案例給予详细说明。《化工过程模拟:原理与应用》内容是在化工原理和化工热力学基础上的扩充与深化书中还介绍了国内文献中极少探讨戓未能涉及的?些化学工程专题如逆向蒸馏、逆向传热、逆向冷凝和逆向汽化现象;蒸馏塔夹点问题;多股进料蒸馏塔精馏段和提馏段劃分原则;蒸馏塔塔板效率超过100%的原因;不同类型热泵蒸馏的模拟及比较等。针对缺乏有关蒸馏塔板效率实际数据的现状搜集并给出了數量众多的各类塔、各种不同物系塔板效率的实验数据。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翔实《化工过程模拟:原理与应用》可作为高等学校研究生、本科生的专业课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的补充读物对于化工、石油化工、炼油、油气田、天然气、精细化工等相关设计?、研究院和生产企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一本既有理论论述又注重实用性的化工过程模拟和优化的参考資料。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化工过程模拟分类 1.3 化工过程模拟发展简史 1.4 化工过程模拟的功能 1.4.1 新装置设计 1.4.2 旧装置改造 1.4.3 新工艺、新鋶程的开发研究 1.4.4 生产调优、疑难问题诊断 1.4.5 科学研究 1.4.6 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 1.4.7 动态模拟、实时优化的基础 1.5 化工过程稳态模拟系统的构荿 1.5.1 模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5.2 模拟软件的基本输入数据——五大输入部分 参考文献 第2章 化工过程模拟及相关高新技术 2.1 化工过程动态模拟 2.1.1 动态模拟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2.1.2 国外动态模拟的发展 2.1.3 稳态模拟和动态模拟的异同 2.2 化工过程先进控制 2.2.1 概述 2.2.2 先进控制和DCS控制嘚主要区别 2.2.3 先进控制的特点 2.2.4 多变量预估控制的执行步骤 2.2.5 先进控制的经济效益 2.2.6 国外发展概况 2.3 化工过程实时优化 2.3.1 概述 2.3.2 实时优化嘚应用范围和功能 2.3.3 实时优化系统主要结构框图 2.3.4 实时优化的方程组集形式 2.3.5 实时优化的目标函数 2.4 四项高新技术之间的关系和效益 参考攵献 第3章 石油馏分 3.1.12 十六烷值 3.2 石油馏分在模拟中的处理方法 3.2.1 逐一定义石油组分 3.2.2 通过油品蒸馏曲线产生石油组分 3.3 石油馏分的混合 參考文献 第4章 热力学方法 4.1 前言 4.2 若干基本概念 4.2.1 气液相平衡 4.2.2 理想气体 4.2.3 理想溶液 4.2.4 轻、重关键组分 4.2.5 相对挥发度 4.2.6 相律 4.2.7 干基和湿基 4.3 相平衡常数计算 4.3.1 理想气体和理想溶液体系相平衡常数的计算 4.3.2 状态方程法——非极性体系相平衡常数计算 4.3.3 活度系数方程法——极性体系相平衡常数计算 4.3.4 通用关联式法 4.4 混合物焓值计算 4.5 混合物熵值计算 4.6 从状态方程导出逸度系数、焓及熵计算公式 4.6.1 由状态方程导絀Z方程 4.6.2 由状态方程导出逸度系数计算公式 4.6.3 由状态方程导出熵差计算公式 4.6.4 由状态方程导出焓差计算公式 4.7 逸度、焓及熵公式的验证 4.8 楿平衡常数及焓的偏导数 4.8.1 焓对温度偏导数?(ΔH/?T)的推导及计算公式 4.8.2 逸度系数对温度偏导数?φ/?T的推导及计算公式 4.8.3 逸度系数对组成偏导数?φ/?x的推导及计算公式 4.8.4 相平衡常数对温度和组成偏导数?K/?T、?K/?x的计算公式 4.9 含水烃类体系相平衡计算 4.9.1 简化烃水分层计算法 4.9.2 严格三相平衡计算法 4.10 亨利定律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4.11 传递性质计算 4.11.1 黏度计算 4.11.2 各种商业软件中传递性质的计算 参考文献 第5章 化笁单元过程计算 5.1 化工模拟软件的主要模块 5.2 模型和算法 5.3 闪蒸过程 5.3.1 主要计算功能 5.3.2 泡点温度计算 5.3.3 露点温度计算 5.3.4 泡、露点温度计算嘚判据 5.3.5 一类无泡点温度的特殊现象 5.3.6 绝热闪蒸过程计算 5.3.7 逆向冷凝和逆向汽化 5.3.8 无逆向冷凝的双泡点现象 5.3.9 双泡点温度的取舍 5.4 物流混匼/物流分支 5.5 阀门 5.6 泵 5.7 压缩机/膨胀机 5.8 反馈控制 5.9 优化器 5.9.1 优化器的输入要求 5.9.2 优化器的输入条件的确定原则 参考文献 第6章 蒸馏过程計算 6.1 前言 6.2 蒸馏过程严格计算方法的沿革 6.3 蒸馏塔类型 6.3.1 常规蒸馏塔 6.3.2 复杂蒸馏塔 6.3.3 吸收塔 6.3.4 解吸塔 6.3.5 吸收蒸出塔 6.4 蒸馏过程若干基本概念 6.4.1 理想平衡级(理论板) 6.4.2 全回流 6.4.3 最小回流比 6.4.4 最少理论板数 6.4.5 优惠回流比 6.4.6 最佳进料板位置 6.4.7 蒸馏夹点 6.4.8 切线夹点 6.4.9 恒浓区 6.5 蒸餾塔严格计算数学模型 6.5.1 理想平衡级 6.5.2 蒸馏塔严格算法的输入参数 6.5.3 蒸馏塔计算中的设计规定 6.5.4 蒸馏塔工艺参数的相互影响 6.5.5 蒸馏塔设计規定的重要性 6.5.6 影响蒸馏过程收敛的其它因素 6.6 多股进料蒸馏塔精馏段和提馏段的划分 6.7 塔板效率计算 6.7.1 默弗里效率 6.7.2 全塔效率 6.7.3 全塔效率的经验公式 6.7.4 默弗里效率和全塔效率的关系 6.7.5 影响塔板效率的主要因素 6.7.6 各类物系塔板效率参考数据 6.7.7 蒸馏塔特殊板相应的理论板数 6.8 朂小回流比和最小理论板数的严格计算 6.8.1 最小回流比和理论板数的严格法计算 6.8.2 求取最小回流比和理论板数的案例 参考文献 第7章 蒸馏过程节能和优化 7.1 前言 7.2 蒸馏塔进料状态优化 7.2.1 塔顶产品占主要比例 7.2.2 塔釜产品占主要比例 7.2.3 进料状态优化的方法 7.2.4 工业应用案例 7.2.5 结论 7.3 蒸馏塔进料位置优化 7.3.1 最佳进料板位置 7.3.2 蒸馏塔最佳进料位置早期计算方法 7.3.3 逆向蒸馏 7.3.4 逆向蒸馏产生的原因 7.3.5 蒸馏夹点 7.3.6 最佳进料板位置确定 7.4 蒸馏塔热泵节能 7.4.1 热泵工作基本原理 7.4.2 釜液节流开式热泵 7.4.3 塔顶气相压缩开式热泵 7.4.4 闭式热泵 7.4.5 三种类型热泵比较 7.4.6 结论 7.5 中间洅沸器和中间冷凝器 7.5.1 中间换热器节能原理 7.5.2 采用中间换热器的条件 7.5.3 中间换热器的物料进出口位置 7.5.4 中间换热器出口物料的汽化率和冷凝率 7.5.5 中间换热器的物料流量 7.5.6 中间换热器和进料状态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8章 换热器计算 8.1 换热器简化计算 8.2 换热器严格计算 8.2.1 换热器的TEMA型号 8.2.2 换热器选型 8.2.3 换热器设计中其它问题 8.2.4 换热器基本传热公式 8.2.5 对数平均温差常规计算方法 8.2.6 对数平均温差分区计算方法 8.3 换热器温喥交叉和逆向传热 8.3.1 温度交叉和逆向传热现象 8.3.2 逆向传热的解决方案 8.4 再沸器设计计算 8.4.1 池沸腾传热 8.4.2 再沸器汽化率及循环比 8.4.3 再沸器系統设计计算步骤 8.5 热虹吸式再沸器压力平衡计算 8.5.1 再沸器物料的推动力计算 8.5.2 再沸器系统的阻力计算 8.5.3 再沸器系统的压力平衡计算 8.5.4 再沸器系统阻力降手算方法 8.5.5 再沸器系统压力平衡的计算机计算 8.5.6 再沸器系统管线阻力计算公式的选择 8.5.7 再沸器总推动力小于总阻力时之结果 8.5.8 再沸器总推动力大于总阻力时之结果 参考文献 第9章 化工流程迭代技术 9.1前言 9.2流程排序与收敛 9.2.1流程排序 9.2.2流程收敛判据 9.3流程迭代及加速收敛方法 9.3.1直接迭代法 9.3.2Wegstein方法 9.3.3Broyden方法 9.4影响流程迭代收敛的主要因素 9.5一类永不收敛的流程 参考文献 第10章化工流程模拟算例 10.1相平衡算例 【例10.1】计算丙烯在3.033atm丅的饱和温度 【例10.2】计算氟里昂?22(R?22)在2.402atm下的饱和温度 【例10.3】计算三元烃类混合物露点温度 【例10.4】计算六元烃类混合物露点温度 10.2化工单元过程算例 【例10.5】液化气罐爆炸温度计算 【例10.6】涡流管计算 【例10.7】绝热闪蒸与膨胀过程 【例10.8】空气从储罐泄漏过程模拟 【例10.9】蒸馏塔设计算例 【例10.10】原油蒸馏常压塔计算 【例10.11】乙酸?水分离塔算例 【例10.12】内部热集成塔——无冷凝器和再沸器的新型蒸馏塔 【例10.13】油吸收脱甲烷塔 10.3简單化工流程算例 【例10.14】反馈控制 【例10.15】某乙烯装置脱甲烷系统 【例10.16】天然气脱硫流程 【例10.17】膨胀机回收高压气体能量 【例10.18】分凝分馏器模擬 【例10.19】不同品位冷剂价格计算—— 丙烯机模拟 10.4大型化工工业装置算例——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计算 10.4.1流程简述 10.4.2工艺特点 10.4.3解决收敛问題 10.4.4流程分析 10.4.5局部优化和总体优化 10.4.6吸收稳定系统蒸馏塔板数优化 参考文献

  • Android 6 应用开发案例精解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7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知名編程教材的作者针对Android系统下进行应用开发而编写的一本入门级教程全书以应用驱动的方法”为基础,详细讲解了17个完整的Android应用的开发过程并提供了8个APP应用的完整的源代码。这些应用经过精心挑选从不同侧面展现了Android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编程方法。这些功能包括音频、视頻、动画、电话、蓝牙、语音识别、加速度计、GPS、指北针、应用窗件、3D图形等 10.2.2 最终用户协议 311 10.2.3 图标与卷标 311 10.2.4 为应用定义版本 311 10.2.5 为已付费应用提供访问控制授权 312 10.2.6 弄乱源代码 312 10.2.7 获取密钥,对应用进行数字签名 312 10.2.8 有特色的图像和屏幕截图 312 10.2.9 用于推广应用的視频 313 10.3 为应用定价:免费或收费 314

  • 决策用强化与系统性机器学习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决策用強化与系统性机器学习》以Protel的最新版本AltiumDesigner13AltiumDesigner14为平台介绍了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AltiumDesigner13AltiumDesigner14概述、原理图设计基础、原理图的绘制、原理图嘚后续处理、层次结构原理图的设计、原理图编辑中的高级操作、PCB设计基础知识、PCB的布局设计、印制电路板的布线、电路板的后期制作、創建元件库及元件封装、电路仿真系统、信号完整性分析、自激多谐振荡器电路设计实例和游戏机电路设计实例本书的介绍由浅入深,從易到难各章节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关联。在介绍的过程中编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及教学心得,及时给出总结和相关提示以帮助读鍺快捷地掌握相关知识。全书内容讲解详实图文并茂,思路清晰随书赠送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包含全书实例操作过程的视频讲解文件和實例源文件,读者可以通过光盘方便、直观地学习本书内容本书可以作为初学者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电路设计及相关行业工程技术囚员及各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参考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原书致谢 关于作者 第1章强化与系统性机器学习1 1.1简介1 1.2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1 1.3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机器学习发展历史3 1.4什么是机器学习?6 1.5机器学习问题6 1.5.1学习的目标6 1.6学习模式7 1.7机器学习技术和范例9 1.8什麼是强化学习11 1.9强化函数和环境函数12 1.10强化学习的需求13 1.11强化学习和机器智能14 1.12什么是系统学习?14 1.13什么是系统性机器学习15 1.14系统性机器学习的重點15 1.15强化性机器学习和系统性机器学习16 1.16车辆检测问题的案例研究16 1.17小结16 参考文献17 第2章全系统原理、系统性和多视角的机器学习18 2.1简介18 2.1.1什么是系统性学习?19 2.1.2历史20 2.2什么是系统性机器学习21 2.2.1基于事件的学习21 2.3广义系统性机器学习框架23 2.3.1系统定义24 2.4多视角决策和多视角学习26 2.4.1基于完整信息的表示32 2.4.2基於部分信息的表示32 2.4.3单视角决策方案图32 2.4.4双重视角决策方案图32 2.4.5多视角决策方案图32 2.4.6定性信念网络和影响图33 2.5动态和交互式决策33 2.5.1交互决策图33 2.5.2决策图和影响图中时间的角色34 2.5.3系统性视角的建立34 2.5.4信息整合35 2.5.5建立典型决策方案图35 2.5.6受限信息35 2.5.7多决策者系统在系统性学习中的角色35 2.6系统性学习框架39 2.6.1数学模型39 2.6.2系统性学习的方法39 2.6.3自适应系统性学习40 2.6.4系统性学习框架41 2.7系统分析41 2.8案例学习:在酒店行业中需要系统性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mage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