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谁找过徐霞客游记全文微商旅游吗?好不好?

原标题:他与徐霞客是好友,却做了件令其遗憾终生的事情

崇祯九年,已经51岁的徐霞客,从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的江阴开始出发,开始了他一生中时间最长、路程最远、也是最后一次考察旅行。三年后,他到达了丽江,受到了当时土司木增的盛情款待。

这位木增土司,是纳西族的作家,系木得八世孙,与万历二十五年11岁的时候世袭土知府一职。他可以说是丽江地区木氏土司世袭470年共22代中学习汉文化最多,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图书的保存方面都取得较大成就的一代开明英主。纳西族之所以成为少数民族中一个文化较发达的民族,与他发扬光大祖辈重学习的风气,引进汉文化、读书爱书、重视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丽江期间,徐霞客对这位木土司热衷中原文化十分钦慕,不但为其著作《云薖淡墨》的书稿进行整理编校,还指导他的儿子木宿进行写作,同时还受他之托,举荐名士黄道周。霞客在丽江的10天里“连宵篝灯,丙夜始寝”,圆满完成了木氏土司对中原汉文化的需求。

而这位木土司对于徐霞客的到来也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可谓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后来又送给了他若干的金银礼物。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当徐霞客病于鸡足山不能行走的时候,是木增派了八个纳西的汉子,历时五个月,行程四千里,硬生生将其抬回江阴老家的。以至于徐霞客临终之际,深感木增的大德,嘱咐儿子将其坟墓朝向西南方向,以遥望远在西南的挚友木增土司。

然而在这期间却发生一件令徐霞客遗憾终生的事情,那就是他被这位木土司所阻,最终没能完成进藏勘察长江源头的壮举。那么木增为何要阻止他呢?现如今统一的口吻:他是为了保护徐霞客,怕他的安全没有保障,所以才会阻止他进藏。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徐霞客进藏受阻之后,退而求其次,要求到泸沽湖去看一下传说中的女儿国,也被木增所阻止了;徐霞客很郁闷,再次退步,仅要求到石鼓一带查看一下金沙江,以证实他长久以来的一个悬疑:长江到底是否如古籍所记载的那样,发源于四川的岷江。结果这个看起来并不遥远且就在木增控制之下的石鼓,还是被木增所阻没能去成。这所谓的“三求三拒”,难道真的就是为徐霞客的安全考虑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又为何同意徐霞客南下去大理保山呢?难道南下就安全了?

所以说这里面应该还有别的原因,至于是什么,在小编看来,那就是他对徐霞客不放心。担心徐霞客查看了他对西藏地区的军事布防,泄露了他的军事机密。为何会有这个推断,因为在丽江时期,木土司始终没让徐霞客参观过一次巨大辉煌的木府。

要知道当时的木增虽然在丽江雄霸一方,但却时刻担忧皇宫中的变故,深怕被皇帝怀疑不忠。更何况当时后金已然踏破了山海关,李自成也已攻到了北京城下,当此乱局之际,木土司不完全信任来自东南的徐霞客,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就在徐霞客去世不久,这位木土司也忽然从人间蒸发了,一夜之间不知所终,至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当地人传说,他是去了玉龙雪山中修道去了,但至今也没得到专家学者的证实。

}

原标题:浙南有处徐霞客三顾之地,新开纯白优雅风美宿

雁荡雁湖,仅1%游客到过。

有东南第一山之誉的雁荡,自古闻名。雁荡万山重叠,群峰争雄。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故人言说:未到雁湖,就不能算到过雁荡。但因雁湖崎岖路远,所到之人寥寥,甚有数十次到访而未能一睹雁湖者。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诸多优美的诗篇。在这些咏叹雁荡山的古人中,徐霞客是真正的行者,他不像文弱书生一般止步于“雁荡三绝”,仅在灵峰、灵岩、大龙湫流连忘返。

而对危峰乱迭之乌岩尖、百岗尖、凌云尖、雁湖尖,所谓“雁荡四尖”进行探索。

三进雁荡,爬遍大小山峦,终得一睹雁湖芳容。当他登上雁湖之时,距之首次到访雁荡已隔二十载。以极其艰难之亲历所见,得出“大龙湫之水非雁湖而来”的结论。

徐霞客曾游记中说:“雁湖顶上总计之,不止六洼矣,洼中积水成芙,青青弥望”。

世事沧桑,数百年后仅留一洼浅水,早不见碧波芦荡,雁阵雁唳,不复书中记载的模样。

雁湖日出,百岗云海却是雁荡原有不变的样子。在明朗黎明,登岗顶石遥望,旭日从水天一色、茫无边际的东海冉冉升起,海面泛金流赤,绚丽多彩。在烟笼雾罩之时,山下一望无际的云雾,随风升腾翻涌,似海浪滚滚,气壮山河。

雁湖旁,芙蓉玉兔两峰包围下

经历300多个日日夜夜 ,云溪·左舍终于跟大家见面。当时尚与乡野风碰撞,是否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如果问我想要住什么样的房子,我想要一扇大大的落地窗,感受时间的流逝季节的变换。

极简白色、大大的落地玻璃窗、设计感满分的外立面造型。就像一颗自带光环的水晶。使经过它的路人忍不住多看上几眼。这是云溪左舍给我们的第一个惊喜。

在雁荡山的群山野村之间,居然也有如此带感的现代风。

纯净的白墙,搭配清新自然的木饰面,充满设计感的灯饰,简约的设计家具。

即使在山野,就扑面而来一股时尚轻奢的气息。

看了云溪的房间,你就明白:一家明明可以靠环境完胜的民宿,却非要跻身“时尚文艺圈”。

拉开窗帘,房间被青山绿水360度全方位的包围。满眼的自然风光都是你的,这才是真正的高级感。

在温暖的阳光中感受它的温度,让人融入空间之中,放空自己,好好与自己相处,静静感受岁月的痕迹。

关于房名:云溪往东开车十几分钟可到能仁寺、筋竹涧,谢灵运来雁有著诗

关于房名:全舍最美房间,如同云溪左舍东侧最近的一条美瀑,燕尾瀑

关于房名:浙西大折瀑与幽泉一侧,静美山洞

关于房名:静观宝冠峰的最佳房间,民间又叫“官帽峰”

关于房名:左舍云溪前的清澈山涧溪流,据传曾引仙鹤飞来

关于房名:西南侧谷口,石峰如华表

关于房名:雁湖景区最美的瀑布,如玉,如罗带,俊逸无比

关于房名:云溪坐落处群峰绕灵云,雁荡十八古刹凌云寺所在地

关于房名:庭院内便可见雁荡名峰玉兔,往石门村谷内行走,一路绝美

关于房名:到云溪前,远远即可见最为秀美绝伦的芙蓉峰,云溪恰在峰下

关于房名:西南行车一路田园风光,5分钟可至梯云谷口,内有黑龙瀑绝美

关于房名:雁湖景区入口不久,石门对立之内,梅雨瀑布飘逸

关于房名:雁湖景区内,缘溪行,可见双峰含珠而立

关于房名:罗带美瀑之前守护者,云屏之石横亘,上有仙子脚印依然可觅

关于房名:处处洞天石梁,云溪北侧便是红岩洞天

云溪绝美的室外泳池,与屋外的山峰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能让你的心都变得像水波一般荡漾。

徜徉在山间泳池中,望出去就是满山的山峰和竹林。

如果是俯拍,就好像漂浮在丛林之中。

在云溪,你会发现时尚与自然的秘密。当一家民宿与高山树林。落日雾霭放在一起时,你会不由感叹,大自然才是最好的时尚设计师!

小众体验,认识雁荡更全面

雁湖景区的风光恰如陶渊明诗中所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像大小龙湫,灵峰那般人群涌动,低头抬头全是人的景象,像遗世独立的仙子婉婉而又清秀。

岩上飞泉高百尺,岩前碎玉击寒石。青萝湿处少人来,满地莓苔鹿承迹。

细观沿崖壁下泻的瀑布,正如从织机中出来的洁白的绫罗衣带。

为雁荡山第二大瀑布。徐霞客曾有“非岩山第二流也”的赞语。

他与其他瀑布的最大不同是半淹着的,只有站在适当的位置才能看清其全貌。

上潭水满,流向西南面,再折回南面,流入下潭。

下潭大而浅,水清见底,游鱼可数。

古时,西石梁洞的周围多长芭蕉,因而又称芭蕉洞或蕉林洞。

又名官帽峰,据说看此峰可官运亨通。长四十余丈,北高二十余丈,近视端然如宝冠,西北里许有宝冠寺。

属雁山十八古刹,黄墙青瓦,金碧辉煌,风格别致,耳目一新。

峰顶翠石参差不齐,如新蘖初发。此峰高耸云霄,故特别引人注目。

又名伏虎峰、仰天猫。此峰如兔似猫,向西匍伏,背黑腹白,翘首西南。

自峰腰中间有一裂隙。内含一珠形圆石,颇为奇特,因而称为含珠峰。

以上六处均为雁湖景区景点,只需购买雁湖景点门票,无需另外购买门票。

址:温州市乐清市雁荡山白芙线旁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内

文章来源于客官住店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原标题:驴友祖师爷:徐霞客 | 做一个真正的“驴友”究竟有多难?

他是十七世纪中国的户外大咖

不仅因为他徒步旅行的精神可嘉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穷游“

我会告诉你,他就是是徐霞客!

原文有删减,转载请务必联系原作者授权。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

足迹遍历全中国,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徐霞客游记》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

徐霞客有三分之一的生命都在路上,堪称史上最牛的驴友。他走过中国这么多地方,你都去过几个?

羊爸虎妈造英才,土豪世家出奇人

富庶家世,半道中落,父母重振家业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徐霞客出生在明代直隶江阴马镇(今江苏江阴徐霞客镇)的土豪世家,祖上大多是读书人,曾做过高官,称得上是书香门弟。

可惜到祖父徐衍芳这一代,家道中落。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为人本份,励精图治,与妻子一起艰难创业,使家道中兴,并修建乡间别墅过起低调生活。

徐有勉隐迹田园,经常带着三五家童,或乘扁舟,或坐轿,往来苏杭之间,观赏湖光山色,品评甘泉新茗,悠然自得,旁若无人。

徐霞客在父亲熏陶下,从小就酷爱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书籍。书中的一切深深打动着他幼小的心灵。可他毕竟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祖上几代为官。

他也不得不走上科举之路,15岁那年应童子试,可惜名落孙山。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勉强,而是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徐霞客祖上有座万卷藏书楼,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都能对答如流。

后来,家中藏书已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他就到处搜集没见过的书籍,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哪怕脱掉身上的衣服也要换来。

无意功名,受强权欺压的羊爸

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字思安,号豫庵。有人劝他捐资买官,他掉头就走,不予答理。

他认为儿子徐霞客眉宇之间有烟霞之气,读书好客,可继承自己的志趣,不愿意徐霞客与达官贵人之流为伍。可见他不仅自己绝意宦途,也不希望儿子追求功名利禄。

徐有勉不仅不愿做官,而且讨厌与达官贵人打交道。当时梁溪(今无锡)有两个声名显赫的官僚秦中丞、侯司谏曾慕名多次前来拜访。徐有勉只要听说他们来了,就躲进丛竹之中,然后乘扁舟入太湖,飘然而去。

他一介布衣,傲视权贵,因此屡遭豪强欺负,几次被气得昏厥,讲不出话。有一次,遇盗而逃到无锡躲避,骑马回家时坠人河流,从此瘸了一只脚,要依靠拐杖走路,他还自我解嘲说:“吾与葛跛有缘,且可汰一童扶掖。

”晚年再次被盗所困,不久即病逝,享年60岁。父亲去世时,徐霞客年仅18岁,羊爸的人品性格以及不幸遭遇在他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勤勉达观,助儿出游的虎妈

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算得上一位真正的虎妈——她眼光独到、胸襟宽阔,具有远见卓识。徐霞客的父亲不事稼穑,徐家得以复兴,主要得力于徐母。

她精于纺织,织出的布匹“能与丝绸媲美”,能卖出丝绸的价格。她行事干练,带着家中女仆,开起纺织手工作坊,用那与丝绸一样细密的布匹挽救着徐家的命运,成就了儿子的伟大梦想。

徐父去世时,徐母已过年花甲,而徐霞客才18岁。按封建社会“父母在,不远游”和“孝子不登高,不临深渊” 等礼教。

以及徐霞客早年丧妻,留下一个3岁儿子,需要照顾这些情况,即使徐霞客的出游愿望再强烈,也不好向母亲开口。然而,徐母却鼓励他离家旅行,去完成遍游神州壮丽河山的宏愿。

她激励儿子说:“身为男子,志在四方,羁留家园,一如篱内小鸡,车辕小马。”徐霞客得到母亲的支持,坚定了他旅行考察的决心,22岁那年第一次出游太湖。

临行前,母亲为他整理行装,还特意为他缝制了一顶“远游冠”。如果说,徐母的贤达明理、乐善好施、勤俭谦让等尚属传统“妇道妇德”,那么,在对待徐霞客远游这件事上,王孺人这位虎妈表现出来的开阔胸襟至今仍令人景仰。

继承父亲遗愿,无悔走遍天涯

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定方而往,如期而还

游历生活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万历35年(1607),22岁的徐霞客从家乡出发,乘舟经京杭大运河入太湖,登眺东、西洞庭山,访西山灵威丈人遗迹林屋洞(道教第九洞天),浏览了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听松坊和寄畅园,这是有记载的徐霞客一生的第一次出游活动。

万历四十一年(1613),28岁的徐霞客偕江阴莲舟和尚于3月出发,进行浙东游,游历了普陀山、天台山、雁荡山、富春江、天目山等地。以温州攀登雁荡山最为惊悚。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

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

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

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接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

这一阶段,徐霞客主要游历较近的地方,重点放在研读地理文化遗产,虽曾记有游记,可惜都已轶散不见。

如今,徐霞客所游历的这些线路,都已被现代旅游业开发利用整合,成为“徐霞客旅游线”,并包含若干条区域性线路。我们所熟知的南京城墙、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明孝陵、黄山、都是徐霞客青年时期旅行考察发现的旅游胜地。

每次游历回家,与母亲详细讲述旅行的惊险经历

徐霞客与母亲约定,在春草初萌时出游,在秋叶染霜时归来,20年间,足迹几遍天下而无不如期而返。

徐霞客每次归来,都以琪花瑶草碧藕雪桃之类作为礼物送给母亲,并为母亲讲天地之广大、流水之奇险,以及土风之异、灵怪窟宅之渺。

听的人都吓得张口结舌,直冒冷汗,徐母却反而感到非常愉快,煮蒲烹茶,为儿子庆贺,并鼓励儿子要不畏艰险,继续前进。

其实,母亲是十分思念只身在外的儿子的,也希望儿子能留在自己身边。曾有一次,徐母听到儿子夜归叫门之声,竟高兴得顾不上点灯,乱束腰裙,急忙去开门。

1624年,徐母已80高龄,为了减轻儿子出游时对她的挂念,还特地陪同儿子一道游览了荆溪和勾曲。

并且总是走在儿子前面,用行动表明她还康健、无需牵挂,让儿子放心出门。

两年后,徐母与世长辞。

踏遍万里“西游”路,了解中原名山志

徐霞客的家乡江阴在我国东部地区,从地理方位上讲,他的旅行是真正的“西游”。

他游历的第二阶段为29岁(1614)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山、华山、恒山诸名山。

天启3年(1623),徐霞客38岁,在登上嵩山的太室绝顶万岁峰后,将要下山时,只见周围云雾缭绕,辨不清方向。

他就向打柴人询问下山道路,打柴人告诉他说:“走正道要20里,如果从西沟顺山坡滑下,可省一半路,只是路非常险峻。”越往下,崖势越雄壮。

山势越来越陡,徐霞客也越滑越快,连停也停不住,他的处境十分危险,稍一疏忽,就可能滚下山去。

就这样,一个峡谷走完,又转到另一个峡谷,无法向旁边看一眼,脚也无法休息。他一直顺着两山沟底向下滑了10里,才出了峡谷抵达平地,上了正路。

这时徐霞客已累得汗流浃背,衣服被山间的树枝划得成了布条,身上也满是伤口,两腿连站都站不起来。但他为自己发现了,前人所未发现的嵩山西沟险峻的山路露出了笑容。

在登北岳恒山山顶时,徐霞客调查出上山的两条路,其一是从北岳殿右边登山,这里有一石窟依山成室,室中群仙环列,略无空隙,称作会仙台。

另一条便是绕过岳殿东边,有一断崖处,野草丛生,高达千尺,人称为登顶便道。徐霞客选取后一条路,于是脱去长衣,攀缘而上。约走二里,方出危崖,仰望绝顶,也不过走了一半路程。

前边路途,依然是“满山短树蒙密,槎伢枯竹”,这些短树枯竹能钩破衣领,一经攀缘践踩,便会齐根断折,连人带树滚下去,“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

像所有探险家一样,徐霞客“益鼓勇上”,终于走出了荆棘丛生的崖间小路,登上了“未曾置足”的北岳之巅,了却其平生所愿。

徐霞客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

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

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

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

西南之游,险象环生,死里逃生

湘江遇盗,三进衡州府钱物尽失

崇祯九年(1637年)正月十一日,徐霞客由江西新县进入湖广长沙府茶陵州,十九日入衡州府界。

他一路步行,到太平寺改水路,下米水,达湘江,从衡山县城登岸。此后在衡山流连忘返,通过多角度多线路的考察,基本弄清了衡山的主脉。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就是发生在此次出游中。

一个雨后放晴的夜晚,月上东山,徐霞客来到舱外,观赏着月光下的山形水色,精神顿觉爽朗异常。

正当乘客们尽兴之后上床休息时,忽然喊杀声骤起,一群强盗窜上船来,一时火炬乱晃,刀光剑影交错,大难降临船上。这时,只见一个人飞身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进了别的船里。

这个跳水的人,年约五十开外,身材修长,看上去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他就是徐霞客。这次遇盗,混乱逃生时,徐霞客的好友艾行可落水身亡,仆人顾行身中四刀受重伤,好友静闻和尚失踪,对徐霞客打击很大。

死里逃生,得到友人相助继续未完的旅途

遭到这番洗劫,一贫如洗的徐霞客,只得返回衡州筹措旅费。幸而与静闻重逢,才得知静闻为保护血写的经书冒死留在船中,抢救了一些衣物和书籍资料。

当衡州的朋友劝徐霞客返回故乡时,他坚定地说:“如果遇到这点挫折就回去,即便筹足了旅费,我的妻子儿女也不会同意我再出来冒这样的险。

我肩上背着挖土的工具,什么地方不能埋我的骨头?”徐霞客不为困难所动摇的决心,最终感动了他的“他乡故知”金祥甫及衡阳当地人戴宇完、刘明宇,徐霞客以家中田产为抵押,从金祥甫处借得“二十金”,于三月十四日重新踏上旅程,经过十天旅程,于三月十三日抵达湖南永州。

身患“骤疾”,卧游浯溪挖掘湘南美景

徐霞客楚游,正值明末动乱,土匪山盗贼横行,山田荒芜,旅途生活险象丛生,其时又正值湘南的雨水季节,不得不经常“踯躅泥途”、“身无干纱”。

由于民不聊生,晚上投宿常被拒之门外,经常与猪牛共处一室,有时没有办法,只得住岩洞,甚至露宿山野,在风雨中度过饥寒交迫的夜晚。

此时的徐霞客,已进入暮年,经常“骤疾”、“病体不堪”,而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却愈艰难愈向前。

到达永州,在这个充斥农民武装分子的南蛮之地,徐霞客还是抱着病体登浯溪观赏摩崖碑刻,寻访了柳宗元“永州八记”遗迹,考察了九凝山。

后来病得卧床不起,仍坚持卧舟二度考察浯溪胜境,并给予高度评价。

西行鸡足山,千里负骨为一诺

徐霞客西南游之初,有好友静闻和尚相伴,静闻在湘江遇盗时身负重伤,不久去世,徐霞客带上他的骨灰继续南行,进入广西、云南。

到云南,一直跟随他的家仆顾行最终也携款潜逃,卷走了丽江土司送给徐霞客的“黑香白镪十两、黄金四两”。

1639年除夕前四日,徐霞客抵达云南大理。除夕之夜,在鸡足山僧房,凭窗看熠熠星光下朝山进香者彻夜荧然不绝的火光,感叹曰:“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

”徐霞客的鸡足山之行,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一圆莫逆之交静闻的弘愿。静闻是南京迎福寺的一名和尚,与徐霞客一起出游前发下弘愿,要将自己20年刺血写就的《法华经》供予鸡足山。

他们过湘江遇强盗,静闻因拼死护住《法华经》而受伤,到了南宁崇善寺时生命已垂危,圆寂前求徐霞客把他的骨灰和《法华经》带到鸡足山,留下“我志不得达,死愿归骨于鸡足山”的愿望。

坚持每天写“微博”,终成游记大V

坚持每天晚上写游记,从不间断

徐霞客常常一天跋涉百余里,不管晚上寄居在荒村野寺之中,或是露宿在残垣老树之下,他都要点起油灯,燃起篝火,坚持把当天考察的收获记录、更新,真像一位痴迷的“博客达人”。

他写下的游记有240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虽然只剩60万字,仍向后人展现了他广阔范围的考察记实,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地理风貌。

临终手握考察带回的石头,对儿子说此生无悔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

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

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手里还紧紧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怀想着自己一生的逍遥游,对儿子说“此生无悔”。

飘摇乱世,徐霞客后人没落

在徐霞客去世后,徐家当时在江阴也还算名门望族,与多少社会名流有着来往,有着雄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实力。

但是让背包君遗憾的是,在徐霞客死后不久,整个家庭受到了二次重大的打击,使得整个家庭及其家族很快衰落了。

徐霞客在鸡足山曾为好友唐泰后继无人而忧虑,他对自己儿孙的期望可想而知。徐霞客认为,男儿应当有青云之志,立功万里。

当初,徐霞客的第一个孙子徐建极出生时,当天,徐霞客同时收到了好友文震孟、陈仁锡、黄道周等五位翰林的书信,非常高兴,说:“是儿必能光大吾家。”

1645年中元节,江阴城处于一片腥风血雨之中,数十万清兵正围住了小小的江阴城,江阴历史最惨烈的一幕正在上演。

这时江阴的乡下也极不平静,一场席卷江南各地的奴变正在展开,房屋被烧、田契被毁、地主被杀。

徐霞客家族,这个在江南地区存在了上百年历史的大家族,迎来了家族史上最大的一次打击,在这次打击之后,进一步走向衰落,从缙绅地主变成自耕农。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裁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徐霞客游记》是中华“绿色经典”,并被英、意、法、日、韩等几十个国家翻译出版。

其中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主要按日记述其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为数不少,但像徐霞客这样毫无功利目的,在完全没有任何官方资助的情况下,靠变卖家产、沿途求友,甚至被迫卖衣易食地进行游历考察的,却极为鲜见。

人们为了纪念徐霞客,将他的家乡马镇改名为徐霞客镇,并开放了徐霞客公园和徐霞客故居,把《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他本人也被人们尊为“游圣”,列为中华40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徐霞客以生命作实践,神游九洲,用无怨无悔的一生,给后世留下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背包君特别的佩服和感动!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没有资助,没有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

背包君(beibaojunzs)很疑惑,很不解,于是想起另一个故事。

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在登上珠穆朗玛峰后,经常被记者问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爬? 他总不回答,于是记者总问,终于有一次,他答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再问的答案:

因为它(指珠峰),就在那里!

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很多人喜欢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

正如徐霞客临终前,所说的那句话:

“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

“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

用脚思想,登高行远的典范

背包君觉得,徐霞客是特立独行的旅行家,如何突出他在历史文化上的独特性呢?我想了一个词,是徐霞客“用脚思想”。

说他用脚思想,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他的思想讲究验证,与实证科学的逻辑脉络相近,是和他“行万里路”的经历有关的。

徐霞客实证思想的来源,就是一双走遍千山万水的脚,不管山高路远,不顾艰难险阻,不畏风霜雨露,不怕毒蛇猛兽,一路向前。

徐霞客策划西南远游的时候,曾写信给陈继儒,说出他的毕生志愿,就是要用自己的一双脚掌,拼死探知中国山川大地的地理真相。他说,“尝恨上无以穷天文之杳渺,下无以研性命之深微,中无以砥世俗之纷沓,唯此高深之间,可以目摭而足析。

”徐霞客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排除了对宇宙奥秘的玄想、对心性精微的探索、对世俗红尘的纷杂诱惑,定位在“目摭而足析”,就是张大游历者的眼睛,用脚来分析思想。

徐霞客用脚思想,与古代大多数知识人不同,却也并不违背中国文化传统。《中庸》就说:“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徐霞客能够行远登高,可算是儒者的最高典范。

按照徐霞客好友陈函辉写的《霞客徐先生墓志铭》与近代地质学家丁文江的《徐霞客先生年谱》,徐霞客的游踪遍布大江南北,深入西南边区,从一六〇七年开始游历山川大地,大概情况如下: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游历太湖,登眺东洞庭山、西洞庭山。

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游历齐鲁燕冀,上泰山,拜访孔孟故里,入北京。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游历浙东,渡海至珞珈山(普陀山),南游天台山、雁荡山、青田石门、缙云仙都峰。

万历四十二年甲寅至万历四十三年乙卯():游历南京、扬州,以及江南各地。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春初游历黄山、齐云山,夏季武夷山,秋天访浙东绍兴一带名胜,游杭州西湖。

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游历宜兴善权(善卷)洞、张公洞等地。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秋天到九江,游庐山,遍历五老峰,再游齐云山、黄山,登九华山。

泰昌元年庚申(1620):游历浙江,溯钱塘江,游衢州江郎山,至福建仙游九鲤湖,观九漈瀑布。

天启三年癸亥(1623):由徐州、开封,登嵩山,宿少林寺。经潼关,登华山,再翻越秦岭,沿丹江南下,至太和山(武当山)。

天启四年甲子(1624):是年徐霞客母八十岁,奉母游常州荆溪、句曲(茅山)。

天启五年乙丑(1625):是年母卒,家居守孝三年。

崇祯元年戊辰(1628):由浙江江山,越仙霞岭入福建。经蒲城、建宁、延平(南平)、永安、漳平,到漳州。于漳浦访丧母守制的黄道周。再南下广东,访郑鄤于罗浮。

崇祯二年己巳(1629):游北京,登蓟州盘山。

崇祯三年庚午(1630):二月访郑鄤于常州,至丹阳见黄道周。七月再游福建,过仙霞岭,经延平、沙县、永安,到漳州。

崇祯四年辛未(1631):到苏州访文震孟。

崇祯五年壬申(1632):三月再游天台、雁荡,四月底三游雁荡。七月与黄道周游太湖洞庭山。

崇祯六年癸酉(1633):自北京赴五台山,游恒山。秋天三访漳州,与黄道周相聚。

崇祯九年丙子(1636):游历浙江、江西。自此开始万里远征,由浙江经过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到云南,旅行时间长达四年,至一六四〇(崇祯十三年庚辰)归返江阴家乡。

崇祯十年丁丑(1637):游历湖南,登南岳衡山,经永州、郴州,再赴广西桂林、阳朔,经柳州,到南宁。

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由广西入贵州,经独山、都匀、贵阳,再经普安入云南,经曲靖,到昆明,再由昆明西行赴鸡足山。

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由鸡足山赴丽江、大理、永昌、腾越,再返鸡足山。

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自云南东归江阴。

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徐霞客卒于江阴。

如今的远行,早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那么,远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是游玩,是体验,是炫耀

都不如徐霞客的故事来得更浪漫

徐霞客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

说说,你对徐霞客的印象?

欢迎大家继续勾搭背包君

背包客攻略路书可以下载啦!

都在背包客APP,还可以约伴哦!

下载背包客APP获取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 ,文章精选合集 | 让生命感受自然之美!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霞客微商旅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