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自治性技术中的自治性是什么?

[导读]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当中,首次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列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并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研究……

内容来源:笔记侠兄弟号AI笔记侠(ID:AiNotesman)

本文新鲜度:★★★★★口感:花生牛奶糖

如何通俗地理解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具有哪几个特征?

区块链对我们而言到底有多重要?

区块链是否可以改变世界?

研究了一周的区块链 ,有这么些当前认知:

①虚拟货币必将大行其道,因为世界的某一部分急需去中心化运行,虚拟货币是最有效的组织方式;

②区块链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改善,也是最有效方式之一,从一开始就把从业者、用户、投资人的关系三位一体化;

③技术进步从来都是改善生产力,区块链将彻底改变生产关系;

④区块链是一种透明的数学呈现,而透明是任何组织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⑤区块链会带来泡沫红利。

前些日,只要沾上“区块链概念”的个股,股价都在持续上升。然而,就在随后的几天,区块链板块的概念股却遭到全线重挫,十多只个股跌幅都在5%以上,变动之大,引发人们的质疑。

区块链究竟是不是“洪水猛兽”?当然不是。

区块链示意(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当中,首次将区块链、等技术,列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并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研究。也因此,“区块链”这个词汇逐渐引起了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

那究竟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的颠覆性潜质到底在哪里?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相对比较新鲜,但却是人类故事的一个延续,怎么讲:

作为人类,我们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降低彼此之间不确定性的方式,以便能够进行交易。目前为止,最先真正在经济学里研究的是:如何将制度作为工具,来降低我们彼此之间的不确定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开创了“新制度经济学”,他认为制度(正式的规则,比如宪法;非正式的规则,比如贿赂)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润滑剂。

制度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我们还处于采集狩猎时代时,我们只能在自己村落里做交易,所以交易在空间上受到了一些非正式的限制。随着社会逐渐变得更加复杂,交易的路线逐渐更加遥远。我们又建立了更多的正式机构,例如:银行、政府、公司等等。

随着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增加,个人的掌控力不够的情况下,这些正式机构能帮助我们管理我们的交易。

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在网上也建立了同样的正式机构:比如亚马逊、阿里巴巴。这些运作更快速的机构,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促进了我们的经济活动。

道格拉斯·诺斯生前预测(道格拉斯·诺斯于2015年辞世):制度是用来降低不确定性的工具,让我们可以在社会中建立联系,并交换各种有价值的东西。

但是今天,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更深远、更重大的演变: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易方式将改变。

因为,这是第一次不用通过政府、银行等正式机构,来降低不确定性,而是单独依靠技术就做到了这点。

2.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库,它通过对等网络,存储使用者的资产登记和交易信息,总体来说,它是一个公开的记录系统,上面记录了谁拥有什么和谁交易过什么。

交易记录是通过密码被安全保护的,时间一过,交易记录会被封存在数据库里,然后数据块会进行加密连接并安全封存。

这就创建了一个不可改变且不会丢失的记录,其中包含了所有网络下的交易记录,这些记录在网络中的每台电脑上都进行了备份。

区块链不是一个应用程序,也不是一家公司,如何理解?我们用维基百科来类比。

我们在维基百科(一个用多种语言编写的网络百科全书,是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营运)上能看到每样知识和词条,是不断变化和更新复合的面貌。我们也可以在维基百科上,实时跟踪这些变化,当然,我们也能创建我们自己的维基。因为它的核心是:知识数据的基础架构。

维基百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储存着文字和图片,以及随时间更新的数据。而“区块链”则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开放的基础设施架构,上面储存着各种各样的资产“履历”,包括资产的管理者、拥有者和地点等各种变动信息。

由于区块链是公开的记录系统,存储着该网络上的所有交易记录,而且它可以复制到网络中的每台电脑上,因此它非常的安全,几乎无法被篡改。

我们可以较为完整、通俗的描述一下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区块链中的“区块”,就是数据包,我们可以想象成一个个封装好的包裹,这些包裹里放的全是记录数据的本子,这些数据可以想象成会计记账本。

“区块链”就是由一个一个区块首尾相连形成的一条链条。下面这张图可以看成是区块链的两个区块。

区块链中的两个区块模型

而下面这张图可以看成是区块的模型:

我们用会计使用的复式记账本来类比区块链的概念:

会计使用复式记账本给个人、公司或者其他组织记账,一页一页地记录,形成一本完整的账本。但如果有人从中间撕掉一页,或者从一堆账本里烧掉一本,是可以做到毫无痕迹的。

但如果换成电脑来记账,在每一页账本的开头就记录一个“页头”,包含了前面所有页的信息,包括页与页之间的顺序,即将前面所有页的信息通过一种加密算法,变成一句可记录的数据。

如果前面的页有任何修改,通过相同的加密算法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记一页,便将这一页排队插页链最后,每一页账本都延长链一节,并把自己排在最后。

这里的“页”就是区块;“页头”就是区块头信息;而“页链”就是区块链。

这样形成的区块链,你要想伪造,你就必须将已经成形的前面的现有的链全部复制下来,并且比现在记账的计算机更快的计算能力,产生下一个区块。

所以,基于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可以简单理解为:没有固定的中心化机构存在(比如政府、银行、支付宝等),所有的数据主体都将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

去中心化(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由于在区块链系统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节点,这些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而且彼此之间可以自由链接,从而形成新的单元。

所以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却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形成非线性的因果关系。

但是,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所以在区块链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为了进一步说明去中心化,我们拿熊和蜜蜂来做个比喻:

熊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心化决策系统,也就是它自己替自己决策(中心化决策系统,通常意义上只有一个节点在决策)。而蜜蜂则是执行蜂群的基础协议,比如,它们会自动与旁边的蜜蜂保持一定的距离。

单个的熊相比单个的蜜蜂,智商要高无数倍。但是我们发现,熊窝很简陋,而成千上万的蜜蜂却可以构筑非常精妙的蜂巢。科学家们赞誉蜂巢是耗费最少资源、结构最优化、最符合蜜蜂集群社会应用的生存空间。

中心智慧和分布式智慧的对照

所以,蜜蜂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决策系统,每个蜜蜂当做系统中的一个“节点”,即每一个蜜蜂都是麦克斯韦妖。(一个理想的“麦克斯韦妖”可以理解为具有自我补偿机制的人工智能。)

基于去中心化的特征,即使区块链遭受了严重的黑客攻击,只要黑客控制的节点数不超过全球节点总数的一半,系统就依然能正常运行,数据也不会被篡改。

这是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因为没有某一个中心进行集中的管理,使得区块链系统中,即便某一个节点受到攻击或篡改,并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健康运作。

因为所有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而且活动会受到全网的监督。同时,这些节点都各自有能力去用计算能力投票,这就保证得到承认的结果是过半数节点公认的结果。

回到刚才蜜蜂和熊的例子,我们来看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

我们可以把“蜂巢”和“熊窝”当做一个事实存在。如果想要改变“蜂巢”这个事实,就必须改变整个蜜蜂集团中半数以上的蜜蜂,仅攻击蜂群中的一个蜜蜂,整个系统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

但是如果想要改变“熊窝”这个结果,只需要影响它中心化决策系统中那个决策的单个节点的“熊”即可。

区块链还是一种底层的开源技术(类似于谷歌的开源系统安卓),所有人都可以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实现各类扩展应用。

在区块链中,数据交换的双方可以是匿名的,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无需知道彼此的身份和个人信息即可进行数据交换。

二、从交易看区块链的重要性

了解了区块链的概念和特征,那么区块链到底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重要,它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有必要延续刚刚的话题——关于如何降低“不确定性”。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是三个方面:

① 不知道在和谁进行交易;② 交易过程不透明;③ 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如何求助?

第一:和谁在进行交易?

比如,我们在网上买二手手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认在跟谁买。我们会评判:对方的信誉度如何?他们是否收到真是的好评?还是根本没有关于对方的介绍?

评价、打分、标记,这些是我们用来拼凑出对方身份信息的一些证据,但是,问题在于这些信息非常零碎,而且具有造假的可能性。

区块链示意(图片来自网络

而区块链可以创建一个基于全球开放的平台,存储任何来源的个人身份证明。换句话说,就是创建了一个由用户控制的、便携的身份证明。

这不只是原来简单的一个简介,它意味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揭示不同的个人属性,以便进行交易和互动。

例如,基于区块链,想要证明你超过了21岁,只要揭示了相关的密码凭证,就可以证明这些信息是真实存在的。

有了这种连接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便携式“身份证”,意味着我们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做任何类型的交易。

第二:交易过程缺乏透明度。

如果你在网上买了一部手机,你如何判定,装在包裹里的手机和你买的手机是同一部?如何判断关于手机邮寄过程的整个记录?

除了手机,很多产品和数据需要我们明确的判断。比如药物、奢侈品,以及任何我们不想被掉包的数据或产品。

目前,很多公司是通过一个水平的供货链,来管理所有不同的供应商,以及参与产品制造的所有人。他们之间没有同一份数据库,也不会使用同一套基础数据架构,因此很难看到一个产品是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但是利用区块链,我们就可以与陌生的个体之间,创建一个共享的事实。

换句话说:在所有的网络节点里,人们不需要相互信任,因为他们具备了监控和确认的能力。

如同维基百科,它是一个共享的知识数据库,即便它同时拥有很多不同的读者和作者,但是事实只有一个。

利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创建类似的系统,形成一个分散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有着跟垄断一样的效果,但却不用创建中心管理机构。因此所有的公司、供应商、消费者,不需要相互信任,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个相同的数据库。

对消费者而言,所购买的产品就有了更多的透明度。当一个现实世界的东西寄出时,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数字认证、标记在区块链上的变动,随着变化而添加记录值。

第三:违约之后,如何求助?

当我们在网上购买了手机,但对方违约不寄给我们时,我们怎么办?

我们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第三方托管。

目前的做法是,我们在尚未确认所有合同、条件都符合并拿到手机前,可以把钱暂存到第三方机构。

有了区块链的技术,我们不再需要通过机构来保证交易执行。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经济活动,可以自动地得到担保抵押,而将很多人为干扰因素局限在外边。

信息从真实世界进入区块链后,就不再受到干扰。

区块链让我们可以在个体之间,通过写代码、建合约,在没有任何担保或者第三方公司介入的情况下,合约就能够完整的履行。

有了区块链的技术,理论上我们可以驾驭所有的不确定性,无需政府、银行、第三方机构等中介的担保,就可以进行更快、更开放的合作和交易。

核心就是:区块链通过一个分散的达成方式,将很多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

不可否认的是,区块链技术才刚刚起步,它还并不能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所有难题。许多媒体称:区块链有望消除绝对贫穷、有望解决热带雨林问题等等,这显然“神化”了区块链技术。

必须认清的一个事实:目前国内外的区块链技术都处于初创和研究阶段,尽管很多人都在积极讨论,但区块链到底如何落地应用仍是一个疑问。

就当前而言,比较受到关注和热议的区块链落地应用,大致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和智能资产。

说起数字货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特币。甚至有许多人将比特币的概念等同于区块链,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而开发的数字货币中的一种,除了比特币,其他较为常见的数字货币还有:瑞波币,bitcoin、litecoin、dogecoin、dashcoin等。

其中,比特币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数字货币。

2018年新年伊始,在比特币圈内就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自2017年12月7日,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21189美元/个,随后的短短一个月内,便开始暴跌,2018年1月16日,比特币价格暴跌14.45%,报收12116美元/个;1月17日,比特币再次暴跌21.01%,最低跌至9250美元/个。

此前有传言:3个比特币就可以买一套房。如今比特币价格暴跌,让许多“持币自重”的人如坐针毡,自然也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新闻热点。

比特币为什么会受到追捧,它与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比特币交易又会遭到封杀?

2008年11月1日,一个神秘的人(或一个团体)中本聪,他抛出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几个月后,2009年1月3日,中本聪用个人电脑挖出了50个比特币,区块链技术也随之问世。

中本聪认为,现有的法定货币,受到政府的控制和监管。虽然有国家的信用背书,但仍然是一个中心化体系,某种意义上,法币是不稳定的,可以任意控制。

于是,中本聪就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货币概念:比特币,一种P2P(用户-用户的网络服务模式)形式的数字货币。

P2P网络传输模式(图片来自网路)

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新比特币要通过预设的程序来制造,随着比特币总量的增加,新币制造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与现实中的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而是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

也不等同于虚拟货币。基于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使得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比特币的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基于P2P网络中的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比特币使用这个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2.比特币的产生——关于挖矿

比特币是计算产生的,有一个被大家共同认可的发行机制。

例如,规定了比特币的发行总量为2100万个,那么每隔一段时间,比特币系统就会在节点上产生一个随机代码,P2P网络中每个用户都可以寻找这段代码,谁先找到就拥有了该比特币。

这个过程就是传说中的“挖矿”。在“挖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显卡GPU(图形处理器,英语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缩写)运算来支持。

每个比特币的产生、交易都会同步到P2P节点中,这个同步操作是由P2P节点用户来完成的,相当于在自己的电脑里“记账”,在完成“记账”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比特币的奖励,记账的用户叫被称为“矿工”,而记账过程就叫“挖矿”。

3.比特币为什么有价值?

比特币的价值来自于信任。虽然比特币没有强大的国家信用背书,但基于P2P网络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数据存储,以至于所有使用它的人都认为它有价值,所以它就有了价值,可以在信任它价值的人面前流通、交换。

4.关于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

从2017年中旬开始,央行便连续发文,全面禁止比特币在国内进行交易,并全面封禁了比特币“矿场”。除了中国以外,包括韩国、俄罗斯、欧盟、英国、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禁止比特币的交易和“生产”。

关于为何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普遍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疯狂炒作下,价格疯涨

数据显示,2010年4月,一枚比特币可以兑换3美分,折合人民币不到2毛钱。2017年3月3日,比特币兑美元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一枚比特币交易价格高达1290.79美元,折合人民币近9000元。至2017年12月7日,比特币又创下历史新高,加以价格高达21189美元。

在许多违法犯罪活动中,比特币正作为主要支付工具,大行其道。比如:走私、贩毒、军火、色情、暗杀等。比特币逐渐成为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潜藏着严重的社会风险。

目前各类数字货币,在我国并无合法设立的依据,早在2013年,中国央行就指明,比特币为“网络虚拟商品”,不是法定货币。

而此前国内98%的比特币交易,都是通过比特币交易平台进行的,但这些交易平台风险重重。

一种情况是携款潜逃:例如2013年,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GBL,以遭黑客攻击为由突然跑路,用户损失2000多万元。

另一种情况是风控不到位:例如2016年,香港比特币交易平台Bitfinex约7200万美元的比特币遭窃,最终的损失却要由用户平摊。

智能合约被普遍称为是“区块链2.0”的代表产物,但是实际上,智能合约的理念很早就被提出来了,历史可以追溯到1995年,几乎与互联网同时出现。

智能合约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种自动化执行的交易。由交易双方事先约定好规则后,智能合约会自动执行交易,无法被更改或影响。

甲、乙二人打赌明天是否下雨:如果下雨,甲方赢;如果不下雨,乙方赢。然后甲乙二人将钱放进了一个智能合约控制的账户里。第二天结果出来以后,智能合约就可以根据指令,自动判断输赢,并进行转账。

整个交易的过程无法被任何人干预,是一个高效、透明的执行过程,完全不需要律师、法官、公正等第三方的介入。

虽然智能合约是一个自动执行的程序,但必须在满足事先约定的条件后才能触发执行。所以它更像是一个系统的参与者。

我们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绝对可信的人,负责临时保管相关资产,并且严格按照事先商定好的规则执行操作。

智能合约系统的核心在于:让一组复杂的、带有触发条件的数字化承诺能够按照参与者的意志,正确执行。

目前,主要的智能合约系统有两个:以太坊(Ethereum)和Symbiont。

以太坊是一个开源的区块链底层系统,就像安卓一样,提供了非常丰富的API和接口,让许多人在上面能够快速开发出各种区块链应用。如果将开发应用比作造房子,那么以太坊则提供了墙面、屋顶、地板等模块,用户只需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子搭起来。

以太坊主要是使用Solidity来编写智能合约,并在微软云服务上提供了智能合约工具箱,运行在以太坊区块链上。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系统功能多样和执行能力强,所以成为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首选,纳斯达克、摩根大通、VISA和高盛等多家金融机构均在使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系统。

Symbiont智能合约平台则拥有独立的安全代码库,与以太坊相反,Symbiont最大的特点是匿名性。

智能资产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可交易的所有资产类型,通过区块链来控制所有权,并通过合约约定,来符合现行的法律。

区块链可以用于任何资产的注册、交易,包括房产、汽车等有形资产,也包括股票、储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智能资产的核心是控制所有权,对于在区块链上注册的数字资产,能够通过私钥来随时使用。

一个合规的智能资产的典型案例:当一个人偿还全部购车贷款后,就可以自动将汽车从财务公司名下转让到个人名下(这个过程需要多个智能合约的共同执行)。

智能资产利用区块链技术来交易是个全新的概念,用代码来控制资产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便利性,而且降低了交易的纠纷率。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资产,有机会构建一个无须信任的去中心化资产管理系统,将极大的简化资产管理,大幅提高效率。

四、区块链将如何改变世界?

有“数字经济之父”之称的Don Tapscott称:“未来几十年,带来巨大影响的科技,不是社交媒体,不是大数据,也不是科学,甚至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区块链。”

他认为:区块链将是下一代互联网,可以给每一次贸易、每一个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影响。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北航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蔡维德教授认为:“区块链是人类历史第四次工业革命,影响力可能要大于前三次工业革命。”

关于区块链对世界的改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价值互联。

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发送电子邮件或者一封文件时,实际上发送的不是原始文件,而是副本。但是如果将发送的文件换成资产,比如钱、股票、债券以及知识产权、音乐、艺术等。

这些东西应该如何发送?显然原本互联网的思路是行不通的。

所以,为了转移资产,我们目前完全依赖于大型的中介机构,比如银行、支付宝等,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经济中的信用体系。

这些中介机构承办了各式各样的商业贸易的一切流程,比如对人们的身份验证、记录清楚、设定、保存等等。这就凸显了一个问题:

这种传统的中心化信用机制,必然会导致中心化机构成为价值的核心。

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则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分散式的大规模信用机制。这样一来,消除中心机构“超级信用”的同时,保障了信用机制的安全、高效的运行。

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信息孤岛状态,实现了信息互联,让信息传递成本无限接近于零。而区块链则可以实现价值的互联。

大量的、全球性的分布式账本,可以在数千台电脑上运转,使每个人都具有访问权。而且任何可以数字化的资产都可以包含在区块链内,比如土地登记、生物多样性数据、供应链信息以及投票情况等等,都可以进行存储、移动、交易、交换和管理,全部不用经过强大的中间商。

通过区块链,将一座座不同的价值孤岛连接起来,消除价值在交换过程中很多的重复的验证和操作,例如重复的对账、结算、清算等等,从而大幅度提升操作效率,降低价值的交换成本。

这就如同互联网打破信息孤岛一样,打破了价值的孤岛,让价值传播的成本无限接近于零。

笔记侠的小伙伴,大家好~

我们现在新开了一个号:

加入AI和区块链的世界,

那就去关注「AI笔记侠」吧~

}

?一、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这里分两部分对区块链技术特点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介绍现在提到的区块链,不同的渠道所表述的区块链到底是什么;第二部分通过讲述区块链方面的实践来诠释对区块链做的一些提炼和分析。第一部分需要讲述一下基本概念,可能大家对此比较熟悉了,它的去中心化分布式、防篡改不可逆性质。从专业技术上来讲的话,分布式是区块链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从在一个数据库来记帐管理,到现在每个节点都可以参与进来。每个节点参与机构的数据更新到网上,所有区块链参与者能够看到及时同步所有的信息,而且能够形成一份完整的全网拷贝的数据集。当然大家会提问题如果数据量这么大,是否每一个节点都要有非常强大的服务器?这是个比较专业性的问题,由于每一个节点实际上存储的是一个哈希值,所以它实际上存储的量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大,它这个哈希值和实际上数据库里存储的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它的分布式的特点。

另外说到防篡改不可逆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特征,数据库有增删改查的特点,但是区块链是不可以的,把数据写进去之后要撤回来是不可能的,数据被确认之后就可以在全网看到没有办法撤销。打个比方讲,我花一百元要实现一个交易,后来想要撤销,但是撤不了,只有再做一笔相反的交易,而且这个相反的交易同样被记录在区块链上,这就是它典型的不可逆特征:所有的交易痕迹,数据痕迹全部被记录而且永久保存。

下面是公开透明的特征,刚才提到了因为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同步所有数据库的信息,而且在数据信息被全网认证之后每一个节点每一个区块链参与者是能够看到的。这就突破了原来的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根本问题,区块链的这个特征就非常有效规避了。

再有就是它的自治性,这个可研究的不多,实际上这是区块链非常显著的特征。区块链来自于比特币的社区,比特币社区就具有自治特性。它这个自治特性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公式、算法等等设置了一个多方共同参与的自治系统,这个自治系统可以高效的运行,这是自治性的特征。

接下来用现实的情况从四个方面再跟大家做一下类比。首先,从互联网角度类比一下原来传统的互联网传输。原来是点对点信息的传输,区块链实现了价值的转移,简单一点讲就是可以通过区块链来实现资金从A到B转移,而原来是不行的,必须有银行或者有一个支付机构这样的第三方。其次,数据库方面,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库跟以前的数据库不一样,它不具有增删改查的功能。再有它是分布式的特点,原来的账本只是会计一个人在那记,不公开不透明,因此作假是非常容易的。但现在的账本是分布式账本,每个人都有账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账记上去,也可以看到所有人记的账,这是分布式账本的特点。第三个方面,区块链之所以这么火或者是被全球推崇为一个新兴技术最核心的、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它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问题是信息不对称还有就是信任摩擦,当下信任危机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区块链能够建立一个多边互信的机制,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转账不需要第三方背书实现,通过一套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就可以建立一套新的社会共信机制,这是非常关键的。

分布式账本刚才已经做了描述,接下来讲述一下分布式密钥,原来传统密钥的一个结构,所有数据、信息是看不到的,因为没有进去的密码。而分布式密钥所有的信息可以自己写入,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私钥。

分布式共识是大家经常会看到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讲比如说这一屋子人要对一个事情做决策我们制定一个决策机制,比如说一人有一票投票权最后以2/3多数票来取得决策结果,那么这其实就是一种共识。从公司角度来讲它是一个公司的规章制度或者董事会规则等等,这实际上是一个机制,这个机制是由多方共同决策。这种决策机制由一方或者叫“一家之言”发展到多方共识,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能够形成有效的协作。

这里对工作原理做一下简单描述,比如说A要给B转一笔钱,这个交易写入区块,信息会全网广播让整个网络都知道,同时主要的节点会来确认,如果通过了,那么记录这笔交易的区块会被永久的记录在链上不能被更改。与此同时A到B的交易转账行为也完成,在整个流程里是没有银行,也没有交易机构和第三方背书。

第二部分就讲一下今天的这个主题,区块链自治与共享的统一。刚才提到为什么区块链在全球很短的时间发展的这么快这么热,它核心的原因是什么?这里就从理论层面上或者说社会经济发展层面展开说一下它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共享经济是在很多的渠道都能听到的一个词,也叫分享经济,在金融领域里由共享经济衍生出了共享金融,包括现在的普惠金融其实都源于这个经济概念。克强总理针对共享经济还特别提到了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来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核心就是使全社会成员都能够公平的参与到经济的发展中来,并且获得经济发展一个红利,同时使得社会的各个资源更有效率的运转。

共享经济的提出是2008年,那个时候基于改变传统社会交易形态的需求提出了共享经济,那个时候还是基于原有传统的交易结构,或者说传统的技术支撑,所以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现。直到互联网快速的发展使得我们认为共享经济到了一个更有价值可以落地这样一个阶段,在那个阶段实际上各方都认为我们进入到一种后资本范式的民主力量当中去。实际上出现了什么?就是这里的第三步,传统共享经济巨头的出现。大家非常熟悉电商、银行、电信这样一些平台,这样一些大型强势的中介出现使得我们原有预期的共享经济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这也被称之为一种强势的巨型中介,从数据层面上现在听的比较多的词叫数据孤岛,很多大量的数据是掌握在这些巨型的企业当中,信息是垄断的不对外开放的,壁垒很难打破。基于现在区块链技术的成熟,这样的情况能够有所改善。

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为什么说区块链技术能使得数据孤岛的情况有所改善,因为刚才提到了区块链技术它具备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征。现在没有谁相信某一方的数据开放之后,可以被有效的利用而不被作恶。

下面分享一下自组织经济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先来说它整个的演变,实际上它很早就有了,但是真正在行业内或者学术体系内被公认,是到了1976年哈肯提出自组织概念。这一概念认为自组织的体系不受到外界的干预,在系统与亚系统的双方互动过程中能够更有效提高效率,降低不适应成本。

这里分析一下这一概念的定位,规范经济学是我们学习的时候经常遇到的,或者叫均衡经济学,它认为所有的经济都会围绕这个均衡状态上下的波动。而自组织经济是从演化经济学过来的,演化经济学是把经济看成一个远离平衡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它不认为经济是微弱地均衡上下波动的,而是远离均衡的。自组织经济是从演化经济学下出来的,是去中心的。区块链就有去中心分布式式的。这种组织的决策强调它去中心分散化的特性将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的巨大收益。

沿着刚才自治来讲,自治经济学是一个非常高效运作的体系,但问题是分散化。从经营上来讲,稻盛和夫很早提到他有一个把大企业做小的说法,他这个说法就体现了发挥小团队的作用和积极性特点,打比方来讲,Uber有一些城市的团队人数非常少,两个人三个人甚至就一个人一个团队分散在全国。每个小的组织都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自治性的机构,当这些小的组织和机构大批量出现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这种协同和效率就随之会降低。Uber这类的团队它的优势是每一个小的组织效率非常高,但是它的缺点是整体的协调性会弱。

刚才讲到区块链分布式机制,整个的区块链和全网的运作机制这样公开透明的运作平台和这样一个信息完全共享的平台就很好的解决了刚才我们说的内部协调问题。因为彼此协调机制是经过共识的,彼此的信任会加强。信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只有消除了信任障碍,所有的这种交易或者价值的转移、信息的转移、数据的转移或者这种交互关系才会是高效的。

双方之间的和谐共享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充分的信息共享,所以就大大地提高了原来分散交易组织的运行效率,这就是自治和共享之下区块链在应用当中的理论支撑。最后,区块链是不再需要任何的可信中介或者陌生人之间的信用担保,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交易更加的灵活同时使得交易决策更加的分散和智能的技术。区块链技术既能把每一个分散的自治组织高效和灵活性表现出来,又能把它们之间协同的智能化体现出来,所以把区块链定位在自组织基础之上的共享,共享推动下的自组织。区块链应用创造了更多的交易数据、交易策略,而最充分的信息共享也提高了分散的交易组织的运行效率。我个人思考体会就分享到这里。

加载中,请稍候......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块链自治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