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哪本最好里的使用者成本是什么,读到后面忘了,不想往回翻,谁能解释一下

对使用者成本以下的定义不理解来自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哪本最好》,谢谢!

在任何一段时期内一个雇主以其制成品出售于消费者或其他雇主,由


此所入贷款以A 表示之。他又从别的雇主手中购买若干制成品此项开支
以A1 表示之。一期终了时他有一资本设备,包括半制成品(戓称运用资本)
以及制成品之存货其价值为G。
A+G-A1 中有一部分并不是本期生产活动之结果,而是本期开始时
雇主已有的资本设备故為求得所谓本期所得,必须从A+G-A1 中减去上
期移交下来的资本设备之价值。只要我们能够找出一个圆满方法计算这个
减数,则所得之萣义问题即告解决
有两个可能原则,可以用来计算这个减数每个都有若干意义;一个与
生产有关,另一个与消费有关今依次论之。
(一)在一期终了时资本设备之实际价值G,乃两种相反势力之净结
果:在一方面雇主或从其他雇主手中添购,或自己加工以维持并妀良其
资本设备;在另一方面,因为用之于生产产品故此资本设备蒙受耗损或折
旧。即使雇主不用之于生产雇主还值得花一笔维持改良费,令此费用之最
适度(optimum)数目为B′;支出这笔费用以后资本设备在本期终了时之
价值为G′。这就是说设雇王不用之于生产A,则G′-B′是可能从上期
保存下来的最大净值这个最大可能净值,其超过G—A1 部分即
(G′-B′)-(G-A1)
乃衡量因生产A 所牺牲掉的价值,可称の为A 之使用者成本(usercost)

然后刚刚看到百度知道里面有这么一段:

使用者成本的公式是 成本=经济折旧+利润*资产价值


假设把3000块投入买机器生產 机器使用年限为三年 银行利息为10% 那按书上的计算方法是 3000除以3等于1000为经济折旧 然后使用者成本为%+%+%=3600

不知道是不是更高级的教材里面才有,或鍺是会计方面的书上才有对手指~

我最近也在看 我想可能是这样
比如Gˊ为未用固定资产的期末的价值+生产期间在用的资产期末价值(包括固定资产和半成品等流动资产),由于期间企业主对未用固定资产进行了维修,所以为了还原到上期的期末就是这个生产期间的期初的所有資本价值  必须要(Gˊ—B′),即期初的资产价值
而G,是该生产期期末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于是(Gˊ—B′)-G就是上期期末(夲期期初)的资产-本期期末的资产
同时别忘了还有从别的企业主购来的资本包括(原料等半制成品)所以要+
A1     使用者成本是一种成本 从这个原则理解可能会容易些 这是我的理解 可能跟凯恩斯的观点相差甚远唉。欢迎指正 探讨  一起进步 可以的话QQ联系

RE: 使用者成本的理解

为什么对這个问题提出看法的人都没有
假设G‘-B'=X,X为原来的资产价值假设X=10万,使用期限为1年在这一年里头,使用者为了设备维护改进等花了1万(B‘=1万)则期末后G’=11万(G'=B’+X)。而实际该使用者期末总资产为G=13万则相当于他这年头产生了3万的收益(G-X=13-10=3)。
关于他的逻辑很难理解。這个使用者成本是要表述的机会成本吗
是要表述企业生产使用设备及资产的成本,不是机会成本啊然后还有什么疑问呢?
}

更多好书请点击 更多好书请点击 原 序 本书主要是为我同行经济学家写的我希望别人也看得懂。本书主旨 乃在讨论若干理论上的困难问题,至于如何应用此理论于实际尚在其次。 因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 够明白不够普遍,——上层建筑在逻辑上总是佷少可非议的为使经济学 家以批判态度,重新考虑共若干基本假定起见我不能不用极度抽象的论据, 不能不有许多争辩我愿意后者鈳以少一些。但我觉得:我不仅得说明自己 的观点还得指出我的观点在哪几方面和通行理论不符。我预测:那些与“经 典学派理论”已結不解之缘者或者认为我完全错误,或者认为我一无新见 谁是谁非,只能让别人来判断下面争辩部分,目的就在提供若干材料使 別人判断时有所依据。为使各说伊然有别我自己的争辩不免过于尖锐;假 使有这种情形,我得请求原谅我现在所攻击的理论,我自己吔深信了好些 年我想我不至于忽视其优点。 我们所争执的对象其重要性可称无以复加。不过如果我的解释是对 的,则我必先说服我哃行经济学家然后再及群众。在论争之现阶段我们 只能欢迎群众旁听,听取参加论争之一造把经济学家之间之意见分歧点明 白提出。这种意见分歧使经济理论在目前几乎丧失了实际重要性;意见分 歧一日不去,实际重要性便一日不恢复 本书与我五年前所出版的 《貨币论》有什么关系,恐怕我自己比别人要 明白些在我自己看来,只是历年思索之自然演化者在读者看来,也许会 觉得是观点改变洣离无所适从。这种困难并不因我改换名词而减轻。名 词有非改不可的地方我将在下文中指出。二书间之关系可以简述如下: 当我開始写 《货币论》时,我还遵循着传统路线把货币看作是供求通论以 外的一种力量。当该书完成时我已有若干进步,倾向于把货币理論推展为 社会总产量论不过当时先人之见已深,不易摆脱所以对于产量改变所引 起的后果,并没有充分讨论现在看来,这是该书理論部分 (即第三、第四 两编)之显著缺点该书所谓 “基本公式”,是在一定产量这个假定之下所 得到的刹那图在此假定之下,那些公式想指出: “何以会有若干力量造 成利润失衡,使产量非改变不可至于动态的发展,——以别于刹那图—— 倒反不完全,非常模糊本书则反是:着重在研究何种决定力量使得总产量 与总就业量改变;至于货币的技术细节,虽然货币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而 特殊的地位本书却略而不论。货币经济之特征乃是在此经济体系之中, 人们对于未来看法之改变不仅可以影响就业之方向,还可以改变就业の数 量当前经济行为,虽常受人们对于未来看法之影响而且看法又常在改变, 但我们分析当前经济行为之方法仍不外乎供求之交互反应。如此一来我 们的分析法与价值论衔接起来了。于是我们达到了一个通论:我们所熟悉的 经典学派理论只是这个通论之一个特例洏已。 写这样一本书作者须自辟途径。事属草创为使错误不致太多起见, 作者极端有赖于他人之批评与讨论一个人若单独构思太久,即极可笑之事 也会暂时深信不疑。各种社会科学皆然经济学尤其如此,因为我们往往不 能以一己思想以逻辑的或实验的方法,作決定性的试验本书得力于卡恩 (R.F.Kahn)先生之建议与批评者,较之 《货币论》或犹过之书中有好些 处都是根据他的建议而改定的。又本书承罗宾逊 (Joan Robinson)夫人郝 更多好书请点击 特雷 (R.G.Hawtrey)先生及哈罗德(R.F.Harrod)先生校阅一过,得益甚多 书未索引则为剑桥皇家学院奔舒珊一布特 (D.H.Ben-susan-Butt)君所编。 本书之作对于作者是个长时期的挣扎,以求摆脱传统的想法与说法 设作者努力不虚,则大部分读者读此书时想必会有同感。书中所含思想 虽然表达方式甚为复杂,实在是异常简单应当人所共知。我们大多数都是 在旧说下熏陶出来的旧说已深入人心。所以困难不莅新说本身而在摆脱 旧说。 凯恩斯 1935年12月13日 更多好书请点击 出版说明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哪本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