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贸易公司利润怎么交税达2.4亿,交税3.6亿正常吗

博实乐发布财报:净利2.4亿元,完成4项收购【平安债券专题】信用收缩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来自美股的经验(细观投资系列一)
平安宏观固收组 &陈骁/吴泽民
&本轮美国经济周期走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特点。1)在整个金融周期的上行阶段(),经济周期显得格外孱弱。虽然央行宽松姿态有目共睹,但GDP上行斜率大为放缓,增长中枢始终维持在2.2%左右。2)在金融周期掉头向下后(2016至今),经济周期又展现出了格外的韧性。虽然美国广义信贷增速从2016年高点的8%暴跌至目前的3%,但美国经济景气度却一路走高,且目前看这种景气仍在延续——2018年美国GDP增速可能达到2.7%,其中GDP私人投资增速将达到5.5%。翻看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建立后的四十多年美国经济史,我们可以发现史无前例的,美国经济在金融周期显著走弱的背景下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上市公司数据亦显示美国企业仍处于扩表阶段。标普500非金融企业在2016年后迈入扩表阶段,总资产增速从15Q4的3.7%提升至17Q4的9.0%,其中固定资产增速从1.9%提升至5.3%。这与国民经济账户核算的私人投资趋势是比较一致的。
信贷投放代表银行部门扩表,企业投资代表企业部门扩表,银行扩表和企业扩表应该是相伴相生的,近四十年经济史也证明了这点。但2016年后的实际情况是,尽管美国提出缩表至今已有一年多,但美国企业投资却仍处上升通道,并为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注入了较强韧性。这就使我们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如何理解信用约束收紧下的投资上扬?这种投资与信贷的背离将会持续多长时间?美国投资与信贷的趋势性背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有多大?
&2016年后美国企业逆势扩表的动力来自于内生增长和股权融资。企业扩表必须依赖四方面资金:计息负债(银行信用)、非计息负债(商业信用)、留存收益(利润留存)和资本金(股权融资)。2016年后标普500非金融企业的扩表有以下特点:1)2016年后美国企业扩表对银行信用的依赖度边际下移。计息负债对总资产的拉动力从15Q4的4.0%降至17Q4的3.0%。2)内生增长提速是2016年后美国企业扩表的主要原因。内生增长反映在利润留存和商业信用的增长,其中留存收益对总资产增长的拉动从0.0%上升至1.9%,无息负债对总资产增长的拉动从0.1%上升至目前的1.7%。3)股权融资在2017年后也贡献了部分企业扩表动能。2017年后美股回购额有所减少,单季回购金额从13-16年的1200亿美元降至1000亿美元。回购的减少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股权融资,2017年标普500非金融公司资本金对总资产的拉动从0%上升至目前的1.9%。
从分行业表现看,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两股驱动内生增长的动力来源:周期与科创。1)大工业与TMT相关行业近两年扩表提速明显。基础资源行业17年资产增速0.9%(15年-8.9%),能源行业17年资产增速1.0%(15年-7.8%),化工行业17年资产增速8.1%(15年0.5%)。除大工业板块景气修复明显外,TMT板块中的科技亦表现上佳,其中科技行业17年资产增速13.0%(15年2.5%),传媒行业17年资产增速4.7%(15年2.6%)。2)扩表明显的几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亦显著增长。比如科技行业,17年固定资产增速17.4%(15年3.3%)。能源行业2017年固定资产增速0.1%(15年-4.0%)。周期与科创两股力量的交融,使得企业扩表脱离了传统经济框架下信贷对投资的束缚,呈现出极强的韧性和动力。
2018年预测:SP500非金融股资产增速11.7%,信用约束收紧下投资上扬或将延续。根据彭博一致预测,2018年剔除金融股后的标普500营收增速将升至8.2%,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将达到19.7%,均为2011年后的最高值。我们利用标普500业绩增速和美国广义信贷对2018年SP500资产增速进行二因素敏感性分析,发现2018年标普500非金融股资产增速在9.6%-15.4%,中性预期在11.7%左右。对应的,2018年美国企业投资增速在3.6%-5.7%,中性预期为4.4%。在此背景下,信用约束收紧和企业投资上扬的背离在2018年将大概率延续。国民经济账户核算的私人投资趋势是比较一致的。
一、如何理解信贷与投资的背离?
1.1&本轮美国经济周期的新现象:信贷与投资的背离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的驱动力来自于:1)生产率的趋势性增长;2)长期债务周期;3)短期债务周期(商业周期)。对于中期经济周期与短端的经济波动,信贷是一股非常重要的作用力。翻看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建立后的四十多年经济史,可以发现十年左右一轮的信贷周期(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是比较同步的。金融周期的上半段对应投资/消费信心上升、银行信贷约束放宽、资产价格上扬、增长中枢抬升,一般历时3到5年,个别超级景气周期可以达到7年;而金融周期的下半段则对应信用约束收紧、投资/消费意愿下挫、资产价格下跌、增长中枢下移。一轮金融经济周期的下半段常常伴随风险事件的爆发与财富的毁灭,比如80年代末的储贷危机、90年代末的科技股泡沫、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等。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犹如社会规律织就的“无形之手”,推动国际经济在70年代后走过了完整的四个周期。
然而本轮经济周期却走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特点。1)在整个金融周期的上行阶段(),经济周期显得格外孱弱。美国从2010年到2015年分别经历QE2、OT和QE3,联储资产规模从2.4万亿扩升至4.5万亿,宽松姿态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不同于以往的四轮周期,在本轮金融周期上行期间美国GDP中枢是比较平稳的(2.2%左右),增长斜率大为放缓。201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提出“长期停滞论”,认为发达国家均衡实际利率长期为负将导致这些国家的增长出现长期停滞。2)在金融周期掉头向下后(2016至今),经济周期又展现出了格外的韧性。纵观70年代以来四轮周期的拐点,我们可以发现每次都是经济周期拐点在前、金融周期拐点在后,且当金融周期掉头向下后,经济周期加速下行。道理也很简单,当信用约束收紧后,投资、盈利、信用形成负反馈循环,促使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加速向下。然而近两年虽然金融周期显著向下,美国广义信贷增速从8%杀跌至4%,但美国GDP却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GDP增速提升至2.3%。据美联储的最新估计,2018年美国GDP增速将达2.7%。史无前例的,美国经济在金融周期显著走弱的背景下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从投资周期与金融周期的背离中,我们可以更好的观察本轮周期的特殊点。投资是实体经济的弹性来源,这一点哪怕对于美国这样的消费型经济体也是适用的(美国私人消费占GDP比重达70%,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80%)。美国私人投资增速从-1.6%上升至3.3%,对GDP增速的拉动从-0.3%上升至0.6%,是美国经济恢复的主要驱动项。从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看,在金融周期上行期(),投资周期早早触顶而后掉头向下,是构成GDP“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金融周期下行期(2016至今),投资周期触底反弹,2018年美国GDP私人投资的彭博预测值达到5.5%,是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重要推手。
1.2&上市公司数据显示2016年后美国企业进入扩表阶段。
我们选取另一个侧面——上市公司数据来探究信用收缩背景下美国企业的投资表现。结果显示,标普500上市公司(剔除金融)在2016年后迈入扩表阶段,总资产增速从3.4%提升至9.0%,其中固定资产增速从1.9%提升至5.3%。这与国民经济账户核算的私人投资趋势是比较一致的。
投资与信贷的背离,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信贷投放代表银行部门扩表,企业投资代表企业部门扩表,银行扩表和企业扩表应该是相伴相生的。同样,当银行部门迈入缩表通道,企业也应进入缩表通道,不然钱从何来呢?但事实上是,尽管美国提出缩表至今已有一年多,但美国企业投资却仍处上升通道,并为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注入了较强韧性。这就使我们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 如何理解信用约束收紧下的投资上扬?
2)& 这种投资与信贷的背离将会持续多长时间?
3)& 美国投资与信贷的趋势性背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有多大?
二、资产负债视角:投资资金来源
2.1&资产负债视角:企业扩表的四方面资金
想要理解信用约束收紧下投资何以逆势上扬,我们必须框架性的梳理一下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从资产负债表角度出发,企业资金无非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两种。债务资金可分为计息负债和非计息负债两类。其中计息负债包括短期/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票据、长期应付款等,计息负债的背后是银行信用,直接受货币信贷政策约束。非计息负债则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递延所得税负债等,其背后是商业信用,授信对象是客户、供应商、职工和政府。非计息负债的增长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然结果,与央行信贷政策无关。
权益资金可分为留存收益和资本金两大类。其中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净利润扣除利润分配后的利润留存,而资本金则是股东的原始投入,代表股权融资。
从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得知,企业扩表必须依赖四方面资金:计息负债(银行信用)、非计息负债(商业信用)、留存收益(利润留存)和资本金(股权融资)。这四方面资金的多寡受三方面因素决定:货币环境、企业内生增长和资本市场。当然,宏观来看,货币信贷环境的松紧、资本市场的盛衰,都是和企业部门的内生增长息息相关的。
2.2 2016年后美国企业扩表的动力来自于内生增长和股权融资
在明确了企业扩表的四方面资金后,我们进而对美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扩张进行动因拆解。基本结论有如下几条:
1)2016年后美国企业扩表对银行信用的依赖度边际下移。计息负债对总资产增长的拉动力逐步上升,从1.2%逐步上升至4.0%,贡献近一半的扩表动能。2016年后计息负债对总资产的拉动力逐步下移,从4.0%降至目前的3.0%,美国企业扩表对银行信用的依赖度边际下移。
2)内生增长提速是2016年后美国企业扩表的主要原因。2016年后留存收益对总资产增长的拉动从0.0%上升至1.9%,无息负债对总资产增长的拉动从0.1%上升至目前的1.7%。利润留存和商业信用的增长都是内生增长的体现,这是2016年后美国企业在信用收缩背景下取得逆势扩表的主要原因。
3)股权融资在2017年后也贡献了部分企业扩表动能。在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内资本金对美国企业扩表的拉动是负的,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上市公司往往倾向于利用回购进行利润分配,而这会导致资本金减少。从图7可以发现,是近年来美股回购的高峰,每个季度标普500非金融公司回购金额达到1200亿美元。而2017年后美股回购额有所减少,单季回购金额降至1000亿美元。回购的减少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股权融资,2017年标普500非金融公司资本金对总资产的拉动从0%上升至目前的1.9%。
综上,虽然美国企业扩表对银行信用的依赖度有所下移,但内生增长的提速反映在留存收益、无息负债两项,完全抵消了银行信用下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回购金额的减少也为美股上市公司注入了一定股权资金,助益企业投资上行。
2.3&行业:工业和科技板块内生增长凸出,扩表明显
为了进一步阐明信用约束收紧下企业盈利逆势上扬的机理,我们进而对美股近年来的扩表行为进行分行业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TMT与零售业资产扩张速度较快,传统工业资产扩张速度较慢。科技、电信、零售、化工是美股资产扩张最快的几个行业,其中SP500科技行业2017年资产增速13%,超越其他所有行业。而基础资源、能源、公用事业、汽车则是美股资产扩张较慢的几个行业,其中SP500基础资源行业2017年资产增速仅0.9%。
从近两年的边际扩张速度看,科技行业再上台阶,工业边际恢复明显。大工业板块的资产扩张提速明显,比如基础资源行业资产增速较2015年上扬9.8%,能源行业资产增速较2015年上扬8.9%,化工资产增幅较2015年上扬7.5%。除大工业板块景气修复明显外,TMT板块中的科技亦表现上佳,2017年资产增速较2015年边际上扬近10个百分点。
信用收缩对大部分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内生增长支撑扩表。可以发现,除了电信、工业产品及服务、个人及家庭用品等少数几个行业外,大部分行业近两年有息负债的增速是放缓的,这拖累了这些行业的资产扩张。前文提及的几个景气上扬行业:基础资源、能源、科技等,大多是由于强悍的内生增长对冲了信用收缩带来的负向影响,这再一次印证了我们的逻辑。
扩表明显的几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亦显著增长。比如科技,2017年固定资产增速17.4%,较2015年大幅上扬14个百分点。能源行业2017年固定资产增速0.1%,较2015年大幅上扬6.4个百分点。汽车、个人及家庭用品等行业投资亦有明显增长。
如果用归纳性的文字来总括上述事实的话,那么我们看到了两股力量的兴起:周期与科创。2016年以来经济周期上扬极大的修复了传统资源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同时也使连年下滑的固定资产投资大为收敛。另外一方面,新一轮全球科创投资亦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新零售等多个领域展现。周期与科创两股力量的交融,使得企业扩表脱离了传统经济框架下信贷对投资的束缚,呈现出极强的韧性和动力。
我们列出一些典型个股,借以更细致的观察周期与科创两股力量。可以发现像英伟达、Facebook、Alphabet都是典型的内生驱动型公司,特别是Facebook,账面上没有一分钱借款。苹果和微软的内生增长差一些,因此扩表投资更多的依靠借款。工业品方面,随着两年来经济周期的探底回升,埃森克美孚、卡特彼勒、通用电气等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亦在逐步修复,投资逐步回暖,同时对银行信用的依赖程度也在下降。
三、2018年预测:信用约束收紧和企业投资上扬或将延续
3.1&2018年标普500非金融股业绩增速为19.7%
阐明了过去两年美国企业扩表的机理,我们进一步对2018年进行展望。根据我们基于资产负债表的投资分析框架,企业扩表必须基于四方面资金:计息负债(银行信用)、非计息负债(商业信用)、留存收益(利润留存)和资本金(股权融资)。由于非计息负债和利润留存都是企业内生增长在不同维度的体现,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对增长的判断进行合并分析。
代表性方面,根据我们的汇总,394家SP500非金融公司2017年收入合计为9.5万亿美元,占美国GDP比重约为49%;394家SP500非金融公司2017年净利润合计为9245亿美元,占美国收入法GDP项下的企业利润比重约为73%。结合产出和盈利双重视角,我们认为SP500样本应具有较强代表性。
2018年标普500业绩增速将有明显抬升。我们对标普500非金融公司的2018年业绩预测值进行汇总,发现今年标普500业绩增速或将显著抬升。2018年剔除金融股后的标普500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将达到19.7%,这是2011年后的最高值,显著超过上一轮周期的顶点(年)。市场可能认为净利润上升是税改导致的一次性脉冲,但结果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剔除金融股后的标普500营收增速也上升至8.2%,这同样是2011年后的最高值。
从历史情况看,标普500的分析师预测业绩增速是值得信赖的。标普500成分股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公司,它们的股价是全球股票市场的晴雨表,长期以来市场对标普500的跟踪研究也是比较充分的。从历史情况看(图表13),我们可以看到分析师对标普500的业绩预测与实际值较为贴近,历年一季度末的全年预估增速与实际值差距值基本在2%以内,只有2015年(实际低于预期)和2017年(实际高于预期)有3%以上的差距。但总体而言,标普500的业绩预测是值得信赖的。
分行业情况看,除汽车、能源、基础资源、化工等周期行业利润增速有所放缓外,绝大多数行业业绩预测增速都发生了上扬。其中改善较大的包括科技板块(业绩增速从18%提升至36%)、建筑板块(业绩增速从12%提升至30%)、电信板块(业绩增速从7%提升至17%)。除此之外,大消费、TMT相关行业板块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上涨。当然,这些行业的业绩提振也是收入增长和税改双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银行信用方面,整个银行体系的扩张节奏实际上是掌握在美联储手中。美国广义信贷整个趋势上扬的过程,与美联储OE2、OT、QE3等操作是相当同步的。而2017年初以来美国广义信贷增速快速下行,则是对应美联储迈入快速加息通道以及正式提出缩表。
2018年预计加息3-4次,缩表节奏不变。加息方面,根据美联储的最新预测,至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升至2.25-2.50,对应全年加息3-4次。根据1Y美债推算的美联储今年加息次数也为4次左右。结合学者估算和市场定价,今年美联储加息节奏应该是略快于去年的。比加息更重要的是缩表,因为缩表产生的效力是直接从金融市场中抽出基础货币。2017年9月,美联储正式启动缩表程序,初期每月减少购买国债60亿美元,减少购买MBS40亿美元,12个月后增加至每月减少国债购买300亿美元,减少MBS购买200亿美元。据估算,美联储缩表进程将至少延续至2020年。2018年4月初,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美联储缩表平稳顺利”,近期公布的议息文件亦表明美联储官员对当前缩表进程与节奏较为满意。我们预计2018年缩表节奏不会有大的变化,缩表对市场冲击边际减弱。
3.2&2018年标普500非金融股资产增速为11.7%
我们利用标普500业绩增速和美国广义信贷对2018年SP500资产增速进行二因素敏感性分析。目前彭博给出的2018年标普500非金融公司业绩增速为19.7%,从历史看一季度末的全年预估增速与实际值差距值基本在2%以内(少数年份差值大于3%),我们因此给出业绩预测区间14%-24%,其中核心区间16%-22%。金融周期方面,根据前文讨论,今年美国加息节奏有所提速,缩表节奏不会有变化,因此整体信用约束仍然是收紧的(但市场冲击可能减弱)。2017年美国广义信贷增速从8%降至4%,我们对2018年美国广义信贷增速的预估为-1%至4%。
其他敏感性分析假设如下:
1)2018年标普500非金融公司股利支付率为35%(2017年为34.9%)。
2)资本金对总资产增速的拉动从2017年的1.9%降至1.0%(考虑到企业盈利大幅增长背景下股票回购或有增加)。
3)无息负债增速=0.766*留存收益增速(调整R2为72.9%);有息负债增速=1.762*美国广义信贷增速(调整R2为82.8%)。
从敏感性分析结果看,2018年标普500非金融股资产增速在9.6%-15.4%,中性预期在11.7%左右。较%的资产增速相比,2018年美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增速将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对应的,2018年美国企业投资增速在3.6%-5.7%,中性预期为4.4%。在此背景下,信用约束收紧和企业投资上扬的背离在2018年将大概率延续。
宏评债论&专注于宏观债券研究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上半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1.1%
原标题: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上半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87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69299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27576亿元,增长7.6%。一、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生产形势较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全国夏粮有望获得较好收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棉花、大豆播种面积增加。畜牧业生产稳定。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95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猪肉产量2614万吨,增长1.4%。生猪存栏40904万头,同比下降1.8%;生猪出栏33422万头,增长1.2%。二、工业增长总体平稳,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集体企业下降1.9%,股份制企业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5%。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和9.2%,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9和2.5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98亿元,同比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0.35个百分点。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上半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速。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6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1%、17.5%和15.4%,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2.4、5.0和4.5个百分点。四、居民消费和市场销售增势平稳,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同比名义增长8.8%,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6.8%,加快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12.2%,加快1.2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18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4091亿元,增长9.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927亿元,增长10.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9457亿元,增长9.9%;商品零售160561亿元,增长9.3%。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和化妆品类同比分别增长10.6%、10.6%和14.2%,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0.2、0.5和2.9个百分点。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回升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184539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8%,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比一季度加快3.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1%,增速比全部投资快7.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531亿元,同比增长9.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7143万平方米,增长3.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66945亿元,增长13.2%。六、货物进出口顺差收窄,贸易结构继续改善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41227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75120亿元,增长4.9%;进口66107亿元,增长11.5%。进出口相抵,顺差9013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6.7%。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2.2%,占进出口总额的59%,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占出口总额的58.6%。对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5.3%、5.2%和11%,三者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1%。同期,我国对中东欧16国进出口增长14.7%,高出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6.8个百分点。6月份,进出口总额24936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出口13777亿元,增长3.1%;进口11158亿元,增长6.0%。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7162亿元,同比增长5.7%。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547亿元,增长2.8%。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7,比上年同期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2186元,同比名义增长8.4%。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7%,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2个百分点。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02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49万人,增长0.8%。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661元,同比增长7.5%。八、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涨势平稳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4%,衣着上涨1.1%,居住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上涨1.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1%,医疗保健上涨5.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1%。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4%。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0.4%。九、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加快成长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从产业结构看,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3%,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7.1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从工业结构看,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1%,工业机器人增长23.9%,集成电路增长15.0%。新消费蓬勃发展。从贸易结构看,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1277亿元,增长2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4%,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533亿元,增长30.9%。绿色发展稳步推进。从节能减排看,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2%。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结构性去产能继续深化。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去库存成效突出。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4.7%。企业杠杆率和成本继续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9元,同比减少0.31元。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5.4%和15.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29.4和9.4个百分点。市场预期保持景气。6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4%,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0%,持续在扩张区间运行。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积累增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结构调整正处于攻关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积极应对外部挑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引导稳定社会预期,科学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欢迎免费订阅招商网邮件周刊,每周行业资讯,最新政策信息、项目信息为您推送
产业园区选址服务平台
天津招商网
招商选址 一扫而知
400-168-6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配利润要交税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