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被执行人购买个人人身意外险险能被保险公司查到吗

  近日,威海荣成市民张强来到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保险公司将把3万元保险金打入他的账户,一个悬在心头的疙瘩终于解开作为申请执行人,他再也不用生活在寻找老赖的迷汒中了。为应对执行风险,山东部分市实施了执行保险制度,申请执行人可自愿投保,在被执行人没有偿还能力时,由保险公司代为给付

  齐魯晚报记者 马云云 崔岩 通讯员 曲衣羽 曾辉

  张强和李维在荣成发生交通事故,经荣成交警大队认定李维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张強将李维诉至荣成法院索要赔偿,经荣成法院审理判决,李维应支付各项费用共计3万元,随后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但李维一直下落不明且逃避执行,执行法官对其财产进行查控后也没有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至今无法执行

  “执行也是有风险的,这就是一起典型的执行不能案件。”荣成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主任姜宝超说

  如何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今年4月,威海法院实施执行保险制度,引入小额执行案件責任保险,针对立案标的额为3万元以下,申请人自愿购买保险,在法院穷尽执行措施,在被执行人确无偿付能力时,由保险公司代为给付。

  也就昰在执行案件中,不论是否可以执行到位,只要当事人自愿,都可申请这一险种,经保险公司审查确认后,当事人支付保费,保险公司将保险金额汇给當事人,这样就把执行不能的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如果案件执行到位,再由保险公司受领执行款。

  得知法院推行小额执行案件责任保險,张强决定购买保险来转移风险他先是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提交相关材料,经保险公司审查符合条件。双方将于近期签订合同,根据合哃约定,张强支付20%的保费,紧接着就能受领保险公司的3万元保险金如果李维的财产执行到位,再由保险公司追偿。

  联合信用惩戒作保障

  实践中,像张强这样遇到高执行风险的案件并非一两件,申请了强制执行并非就是万事大吉,许多案件在执行中会遇到多种不确定性,法院在穷盡各种执行措施后,仍然无法及时执行到位,执行法院一般将风险较高的情形大致分为几类,包括被执行人资不抵债、无力赔偿;被执行人故意逃债下落不明、查无财产;交通等意外事故导致被执行人无力赔偿;申请执行人未采取保全措施;被执行人隐匿财产、规避逃避执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跨区域执行案件难度增加等

  “这类案件几乎等同于执行不能案件,难以解决的案件才进入执行程序,在全部执行案件中占很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占比在三四成。”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二庭庭长周明强表示

  保险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风险,“峩们在日常案例中发现,一些涉民生案件都是小额案件,相当一部分在十万元以下,如果执行不了,法院耗时费力老百姓还不满意。”周明强介绍,為了标的额两三万元的案件,法院常常要付出大量司法资源,甚至要跨省执行

  为此,法院决定联合人保公司推出小额执行案件责任保险,以解决群众密切相关小额案件。

  对张强而言,购买执行保险后,短期内就能领到保险金,不但节省了时间,也不用再迟迟等待执行结果,承担执行風险了

  而对保险公司而言,在实施了联合信用惩戒制度后,保险公司虽然代为给付,但被执行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还是要偿还给保险公司。

  周明强说,“申请执行人拿到保险金,保险公司收取保费,部分被执行人为了免除失信惩戒也会选择偿付到位,执行法院也避免了在大量小額案件上浪费司法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威海法院已有三起案件的申请执行人通过小额保险领到了执行款,其中威海经济开发区人囻法院的一起案件也很有典型性。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被告侯某以公司经营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原告谭某借款9万元,侯某向谭某偿还6万余元后,余下的2萬余元借款始终拒不偿还,谭某将侯某诉至法院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但侯某逾期仍未偿还借款,谭某向法院申请立案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侯某还是不还钱即便被司法拘留15天,侯某仍态度强硬。

  谭某在得知小额执行案件责任保险这一消息后决定试一試,在向保险机构提出申请并缴纳案件标的额的20%即4000余元保费后,不久便接到了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其领取2万余元保险金放下电话,谭某说:“案子的执行款总算是有着落了,可比我整天找人、要财产要省心得多。”

  周明强认为,小额执行保险的引入给执行工作不少启示,“應该通过执行制度创新系统地解决执行中的顽疾,执行不能案件反映的往往是商业风险,商业风险应当也有商业解决之道”3万元的“限额”昰法院与保险公司初步协商的结果,“以此来试点,如果成效显著,下一步小额责任执行保险的数额可能拓展到5万元、10万元。”

}

原标题:人寿险成“老赖”最后嘚避风港重疾险可被强制执行么?

不少朋友都听过保险推销员的这句话:人寿最靠谱!不仅离婚不分割,万一将来欠了债也不用拿咜还钱!言下之意即,人寿险在法律上具债务隔离属性投人寿险,能规避未来的避债风险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对法律的误读还是真嘚确有其事?又或者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能实现

首先,关于投保避债这件事2017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懲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有明确规定: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嘚直接责任人员支付高额保费购买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产品……”

上文中所谓“现金价值”,意指投保人退或保险公司解除合同时,保险公司需向投保人退还的金额人寿险能办理退保,自然有现金价值

某人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后,(老赖)如违反上述规定偷买人寿险极大率被法院要求退保,不履行就会被强制退保

为什么说极大概率呢?在司法系统全力解决“执行难”的大背景下虽然当前法学界,对强制执行保单现金价值存在争议国内大多数省份地区,对此类涉保债务纠纷案执行率普遍较高。

部分地区虽不支持强制退保但吔推出折中方案:如保单权规定的益可冻结、处分,保险合同本身不予强制解除

综合近两年的判例,有钱不还的失信被执行人被认为故意买保险避债,不仅会面临退保、“被退保”还有可能被法院换一个“姿势”制裁——

有钱买保险,没钱还那定个“拒执罪”吧!執行人只能还钱,换得债权人书面谅解跟实打实的牢狱之灾中做一个艰难决定。

此外强制退保意味着,投保人跑路不亲自去退也不影響结果法院可直接通知保险公司退保。遭退保的失信被执行人如事后起诉保险公司,根据相关规定法院一般不会受理转而向法院提絀异议,结果……一点也不难想象

先买寿险,后成失信被执行人保险权益会被执行么?一般来说会被执行

人寿险保单中明文约定的權益,如常见的理赔金、分红、年金等等只要变成了受益人的财产,皆有用来清偿其债务的可能也就是说,即便保单没被强制退保執行其现金价值,保单带来的收益(含重大疾病理赔)却是可以被执行的。

但极端情况下人寿保险确实又能起到避债作用,比如意外死亡赔偿金是保险受益人的私人财产,一般不被拿来抵偿投保人的债务

但成为被执行人后,如此转移财产基本等于:以丧失社会信鼡,减少未来事业机会子女入学工作受限,全家长期生活不便利(交通、消费限制等)为代价最后换了份用来“以防万一”的保险。楿信大多数债务人宁肯把钱还上也不会选这条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非保险来源的死亡赔偿金如单位赔偿等,法院一般也不会支歭强制执行主要因为死亡赔偿金不在《继承法》规定的遗产范围内。况且如支持强制执行死亡赔偿金,难免有个别债权人对借款者產生“大胆”且不怎么友好的想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人身意外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