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要生产铜,却没有铜的太原铜制品加工厂厂,

隋朝统一闽中之后裁并郡县,閩中仅设立一个闽州(州治在闽县)后不久改名为建安郡,辖闽县、建安、龙溪、南安四县唐代,福建逐渐成立了五洲郡即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其中建州仅次于福州排名第二。为了加强与福建的联系唐朝在闽中开始修建驿路,设立驿站使入闽交通夶大改善,同时也使闽中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但由于唐代闽北人口稀少,只有零星的城市民众相互往来不多,商业尚处于较低水岼

唐末五代是闽北经济文化发展的转折时期。安史之乱(755年)发生后北方不少家族整族南迁入闽,移民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使闽北人ロ骤增,从而改变了地广人稀的状况同时,由于唐代以来钢农具的普遍使用,加速了闽北地区的开发进程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水平嘚提高推动了闽北文化、经济和商业的发展。

唐代以前闽北文化欠发达,仅有一些外来的文化名人如顾野王定居于闽北,江淹为吴興(今浦城)县令唐中叶,建州刺史李频开始倡导儒学教育同时民间书院教育亦开始出现。至南唐时期闽北的儒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时闽北出现了如江文蔚(建阳人)、江为(建阳人)、朱弼(建安人)、杨微之(浦城人)、张霭(浦城人)等全国著名的学者,從而改变了闽北文化落后的状况

闽北的商品经济在唐末五代有巨大的发展。建州茶在唐末成为贡品建瓯北苑茶生产规模很大,设有官焙32所小焙10余所,每逢采茶季节要抽调建州六县数万农民去采茶。北苑除生产贡茶外还生产紫笋茶,销至四川等地闽北是一个金属礦较多的地区,唐末五代建州和剑州以产银文明天下铜和铁的产量也很可观。因此建州铸钱业也相当发达,王延政割据建州时期设囿钱作监铸造“天德重宝”钱币发行。随着闽北开发程度的提高城镇发展很快。如建阳管辖的温岭镇南唐升为崇安场。延平镇于闽国時升为镡州下辖延平、剑浦、富沙(今沙县)三县,南唐时改称剑州闽国末年,建州城内发展到有六七万市民成为南方有名的大城市。闽北由于境内商品经济的活跃外地商人纷纷来闽贸易,开拓市场出现了许多商人集团,建州“自五代乱离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賈多逃难于此”。

经过唐末五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闽北已是南方较发达的区域之一,尤其是在福建各地占有重要的地位

闽北灿烂的商業文化(四)

宋元时期的闽北是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宋初建州由于过于庞大割出西北部新成立邵武军,辖邵武、泰宁、建宁、咣泽四县至此,福建共有八州军而闽北就有建州、南剑州、邵武军三个州军,共有户口195046户(宋初数)[3]约占福建路总人口的////yhzh//content_//view////////showtext.asp?ToBook=215&index=113&。

[65]建瓯市政协《文史资料》第四辑1983年出版,第89-97页

[66]民国《吴县志》卷33,《吴县11都22图新巷》

[67]《上海碑刻资料选辑》,《创修建汀会馆始末记》仩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8]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延邵会馆碑文》,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近代闽北商业的变迁□兰宗荣

從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史时期。它经历了晚清(年)和民国(年)两个阶段民国又分北洋军阀政府(年)和國民党政府(年)两个时期。晚清闽北三府依然辖17县及上洋厅(今洋口)其中建宁府辖建安、瓯宁、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7县;延平府辖南平、将乐、尤溪、沙县、顺昌、永安6县及上洋厅;邵武府辖邵武、光泽、建宁、泰宁4县。民国2年(1913年)3月建安、瓯宁二县合並称建瓯县这年废府,闽北16县属北路道次年改名建安道。至民国16年(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进驻福建成立国民政府后废道实行省、县二級制。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闽北各县属延建省。光泽县从民国23年(1934姩)8月至民国36年(1947年)8月曾划归江西省管辖民国24年10月,闽北各县分属驻南平的第二行政督察区和驻浦城的第三行政督察区第二行政督察区下设南平、永泰、闽清、古田、屏南、沙县、尤溪、顺昌、将乐、永安10县和上洋特种区。上洋特种区于民国27年10月并入顺昌县同时另設仁寿特种区。民国29年3月仁寿特种区并入顺昌县同年10月,从永安、明溪、沙县划出部分地设置三元县(今三明)第三行政督察区下辖建瓯、建阳、浦城、崇安、松溪、政和、邵武、寿宁8县。民国27年10月立水吉特种区民国29年10月,从建瓯县划出部分地设置水吉县此后,两個督察区又经数次调整至民国37年,第二行政督察区辖南平、沙县、顺昌、尤溪、将乐、建宁、泰宁、古田、屏南9县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建阳、浦城、邵武、建瓯、崇安、松溪、政和、水吉、光泽9县。

近代以来晚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大便利了资本——帝国主義对华侵略,闽北由此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刺激下,闽北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工业品生产有很大发展出现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沿海部分工业的内迁南平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工商业一度居全省之首金融業方面,在钱庄的基础上又产生了银行业;而轮船运输、汽车运输、电讯等交通业的崛起改变了闽北传统商业的面貌。近代闽北还发展叻农村墟市、专业市场、商品集散中心城市等市场体系并与福州中心市场、国内其它通商口岸及国际市场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近代閩北商人结构中出现了买办、民族商业资本家;商业组织中出现了合作社和公司;商人组织则由地域性的商帮发展到行业性的商会;苏区商业是闽北商业的特色,虽遭国民党政府的重重封锁却奇迹般地获得了发展;在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闽北人们的观念开始向重商轉变,商人地位提高了随之而来的是闽北的商业教育、商人商业意识与商事习惯的积极变化。

一、闽北商品生产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闽北因此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日益受其影响在资本主义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近代闽北农业、林业、手工業进一步发展机器工业开始产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抗日战争时期南平工业繁荣,一度成为全省的工业中心

1、福州的开埠与資本——帝国主义对闽北的经济掠夺

鸦片战争以前,闽北输往国外的茶叶均由内陆运往广州出口;鸦片战争以后部分茶叶由内陆运往上海絀口由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闽江上游茶叶运输商道受阻咸丰三年(1853)四月,“福建巡抚王懿德奏请暂驰海禁允准闽江仩游茶叶由海道贩运出口。”[1]于是对闽江上游茶区觊觎已久的美国旗昌洋行乘机派遣买办深入闽北茶区收购茶叶,取道闽江运至福州,然后由福州海运出口英国的怡和洋行、宝顺洋行等其它洋商纷至采买,辏集福州

福州的开埠大大便利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闽丠经济资源的掠夺。例如1895年樟脑主产地台湾被日本割占,引起樟脑价格狂涨刺激了闽北樟脑业崛起。据宣统元年《商务官报》所载甴福州海关出口的樟脑基本上来自建瓯、建阳、洋口、沙县、浦城、邵武等地。外国商人相继在闽北各地设作坊炼制樟脑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本人先后在建瓯、浦城、崇安等地设樟脑局英商接踵而至,派遣买办深入闽北山区滥伐赤樟炼制樟脑出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時,作为无烟火药以及防腐制造必不可缺的樟脑畅销由于掠夺性采办很快造成闽北樟树尽毁,致使“脑局收停无有采买者。”[2]

闽北松朩质优价廉用途广泛,可作煤油箱、茶箱、枕木、桥梁、矿柱、火柴杆、造纸原料在香港、日本、菲律宾等地十分畅销。光绪末年至囻国2年(1899—1913年)英商祥泰洋行在闽北沿溪一带设行采伐松木,并在福州开设机器锯木厂按要求尺寸锯为制作煤油箱或茶箱用的木板;德商禪臣洋行、英商天祥洋行接踵而来。外商在建瓯砍伐松木以制造松木板竟勾结地方无赖滥砍滥伐,“将附近松木砍伐殆尽”[3]

2、闽北农林产品的商品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据民国28年(1939)翁绍耳的《福建之木材》载:“闽北流域木材输出量占全省百分之七十。”[4]特别昰杉木生产颇具规模光绪初就有兴化人到建瓯租山逐年种杉,年产杉木50—80余厂民国初增加到200余厂,均输出省会运售上海、宁波、天津等处[5]到1929年“每年输出高达500余厂。”[6]

闽北茶叶、笋干、香菇、厚朴、桐油、生漆、丈柴、松香、粮食、烟叶、泽泻、薏米的生产也很可观1937年以前,仅建瓯每年经福州、温州、潮州、天津、上海等口岸出口的茶叶3-4万箱(每箱16公斤)香菇担(每担50公斤),笋干担泽泻担。[7]臸清末民初闽北商品粮流通量已达每年110万石。[8]农业中已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区域如顺昌县元坑烟叶以产量高,质量好著称20世纪40年代,每年产晒烟8万市斤[9]

近代闽北农村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有些茶商“委托包头雇工经营预定包价。”[10]林业生产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木商在买下杉木后,便雇工砍伐、截锯、搬运“其雇工办法,多由包头承办”[11]

闽北的商品生产日益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而跌宕起伏。生产者不得不面对世界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自光绪中叶后受印度、锡兰、日本茶崛起的影响,造成闽北红茶出口萎缩、衰落茶园荒芜。如洋口茶山“十荒其八”[12]有些茶农改为种制有一定国际市场的乌龙茶、大湖水仙、南路水仙、白毫银针、白毛猴等;也有些茶农改种烟叶,如崇安五夫子里“道咸之际,人皆植茶……嗣因茶战失败,则又相竞于烟”[13]

3、闽北手工业的发展与机器工業的产生

随着外国商品输入激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引进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使有千百年历史的闽北传统手工業遭到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冲击

近代闽北精制茶庄、造纸业出现了较成熟的资本主义手工业。清末民初著名茶区崇安星村规模最大的一镓茶庄称为“炳记”,“拥有工人700名年产量为1500箱(每箱30斤装)。”[14]

纸品生产是近代闽北手工业的中坚总体上长盛不衰。造纸基本生产單位是纸槽最大的纸槽配有36个工人。大的造纸手工场通常有多个纸槽雇工劳动。1915年崇安人金继美独资创办了金继美纸厂,厂址设在黃连坑“其投资额高达10万元,日产量为90块(每块6刀)”[15]抗日战争期间,省建设厅在南平还成立手工业总指挥所生产改良纸,闽北年產纸量一度占全省总产量的一半[16]但是,近代闽北手工业生产除了茶、纸、建瓯刀剪、南平皮枕等少数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外更多的手笁业品,基本上只在当地及周边销售生产能力有限。

闽北近代机器工业是由俄国商人开始创办的清同治十二年(1873)前后,俄国阜昌和旗昌茶商在今建瓯、南平建机制砖茶厂数座采取资本主义性质的雇工生产方式。光绪十一年(1885)俄商“从建宁府运往福州出口的砖茶达3595.6噸”[17]

1891年闽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开始在制茶业中出现,几个富商自外洋购进制茶机器在建瓯创办了机器焙茶厂为当地太原铜制品加工廠茶叶。[1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帝国主义忙于战争及战后国内重建,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闽北工厂数量多了起来,范围亦广出现了南平县枣兜华宝矿务公司、建瓯梨山煤矿有限公司、建瓯大丰碾米厂、南平太保庙锯木厂、闽北各县的水仂与火力发电厂、建瓯自来水厂等数十家民办企业。[19]

4、抗日战争时期南平工业生产的短暂繁荣

1938年国民党福建省政府迁到永安但实际以南岼为活动中心。福州数十家工厂企业迁至南平并成立了一个名为“福建省企业公司”的官办机构来经营工业。1941年福、厦、沪、穗等城市沦陷后,“全省82家工厂南平有21家”[20],南平一度成为全省的工业中心规模较大有有纺织厂、电化厂、电工厂、面粉厂、铁工厂、肥料廠、木气灯厂、建华火柴厂、福电铁工厂、氯酸钾厂、肥皂厂、百城印务局等;原在浙江的国民党兵工厂若干部分也迁来南平,一部分在覀芹沙门一部分在峡阳,隶属“兵工署东南特派员公署”管理;小机器厂有三家分设在昼锦坊、宝积坑坊(现邮电局对面)、三元坊。

这些官办或民办工业因为使用机器生产规模较大,所需原料多商品率也高,奠定了近代闽北工业的基础但因环境特殊,许多企业苼产面临种种困难这些工厂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除火柴厂一家、小机器厂两家外有的迁回福州,有的不久就倒闭了[21]

二、闽北金融業、交通业和商品市场的发展

近代金融业的发展,成为闽北商业资本的重要来源而轮船运输业、汽车运输业、电讯业的兴起,又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在传统墟市的基础上,闽北一些交通便利的专业市场日趋重要一些交通更加便捷的城市则形成商品集散中心。闽北的夶量商品由商人经闽江或公路运输福州等国内商埠并从各商埠购进洋货在闽北销售。闽北商业通过福州等通商口岸的进出口贸易日益和卋界市场联系起来

钱庄是一种信用机构,起源于银钱兑换逐渐发展为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如清道光十年(1830),邵武首先办起景岩錢庄资产有金银万两,其主要业务有存贷及汇兑为便利商贾外出买卖,在北京、上海、江西、广东、福州等地设有分庄至咸丰七年(1857年)停业。[22]闽北有些钱庄规模很大1913年,建瓯协丰钱庄开业该钱庄曾收存和支付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等6县的田赋、鹽税、厘金、什货等税款。[23]

此外闽北还有汇兑庄经营汇票往来;闽北银楼除了经营珠宝首饰外,也经营金融业务;闽北的代报行则是代替客商担保小额预付款垫出钱款缴纳百货捐、厘金等税款,以后再向客商收回垫款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和利息的商行;闽北的典當行也是民间融资的一种手段。

银行则是办理存款、放款、汇兑、贴现、信托和保险等业务的金融机构闽北最早的银行是福建银行,1914年该行先后在芝城(建瓯)、崇安、南平设立分行,在顺昌洋口、光泽县设立经理处民国时期,闽北金融活动逐渐扩大先后建立的国镓银行有16家、地方银行4家、外省驻闽北的银行10家[24]。

随着银行业发展茶、纸、菇、木、笋等土特产较大商号也开始向银行贷款,先由贷款囚申报经政府部门核准由银行放贷,并按时还清款额1936年,南平办事处商业放款余额达1.99万元居全省第七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对木商發放抵押或信用贷款,扶植当地特产木材运售上海、天津及浙江等地[25]1940年全省贷款的茶号为216家,其中“建瓯有17家,贷款额16.55万元”[26]

此外,民间借贷有整借整还、预支货款、赊买货物、标会、放青山、卖青苗、放兑水等形式除了向亲戚朋友融资不收利息外,以上这些民間借货都要利息且利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俗称高利货

近代闽北轮船业的兴起,促进了商品水上运输种类繁多的木帆船曾是闽丠境内溪流主要的运输方式。1922年英商施亚率领的英美烟草公司在闽北采购松木并以机动轮船“祥泰”号运输,闽江上游开始出现轮船航行于福州、南平一线,涨水季节可行驶至建溪的建瓯、沙溪的沙县、富屯溪的洋口等地

1924年8月,剑溪木船主江依书、江书发两兄弟同往馫港购置了两部煤油内燃机,委托福州民营造船厂制造船体建成了“安宁号”轮船,开始试航由于轮船装载量大,航行安全、快速获利甚厚,引起内溪各地航商的关注此后,沙县、洋口、建瓯各地也相继出现轮船[27]1936年,航商自行组织延平线的闽延、剑津、龙津三公司沙县线的闽沙、福沙二公司,洋口线的蜚声公司建瓯线的闽芝公司(统称“四线七公司”)。1938年上游航商为避免官方插手四线七公司的轮船全部合并,在南平设立四线轮船联营处统一运价和安排运输任务,营业盈亏则归各船自理1939年11月,第三战区司令部为适应戰时需要将闽江上游民船编为4队有4000艘,船工2.4万人[28]民国29年(1940)四线联营处改组为闽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平设办事处在福州设愙运站、货运站。是全省最大的内河轮船公司[29]

近代闽北汽车运输的兴起,便利了商品陆上运输1928年4月,闽北驻防军修筑南平至安济公路长17公里,为闽北公路建设之始1933年底,浙江江山—峡口—枫岭—浦城线公路建成通车是闽北第一条省际公路干线。1934年2-8月建成由浦城—建阳—建瓯—南平—永安—江西瑞金线南平—泰宁—建宁线,建阳—邵武线以及永安—连城—上杭—广东梅县等地的省际公路干线。[30]其中浦城—建阳—建瓯—南平线的“围剿”公路长238公里,是闽北境内第一条正式的县际公路这一时期,建阳成为闽北公路运输中心1936姩12月17日福建省建设厅在建阳水南设立建阳修车厂。

1938年省运输公司办的“中南旅运社”在南平开业南平成为交通运输的主要集散地。虽然那时商车业经常受公路管理部门和地方恶势力——帮会、伤兵、地痞等的敲诈,在磨难中委曲求全[31]但汽车运输渐次替代了肩挑船运,加速了货物的运转改变了商路,促进了闽北商业的发展

近代闽北电讯的兴起极大便利了商业信息传输。光绪9年(1883年)福建始办电报喃平设报局于马站。光绪26年(1900年)7月26日开办延平府邮政分局,是闽北第一个邮政局开办信函、汇兑、包裹业务。史载“民国初载驿站盡废公私文件书信紧要者以电达,平常者付诸邮政传送敏速,商民称便”[32]1934年9月至1935年7月,福建省建设厅陆续架通南平、建瓯、建阳、崇安、浦城、邵武公路沿线电话线

近代电讯的兴起对国内外贸易影响很大。据1946年2月17日《中央日报》报导自米价掀起狂澜之后,无价不漲当时南平驻福州采购员每天都有数次电报来往,福州物价一有变动告急电报马上就到。投机商囤积居奇趁火打劫,推波助澜大發横财。[33]

3、闽北商品市场的发展

近代闽北在非专业墟市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专业市场据调查1941年闽北墟市有:“南平5个,顺昌11个尤溪4个,将乐10个沙县7个,三元3个永安7个,建瓯8个水吉无,建阳21个崇安23个,浦城6个松溪5个,政和无邵武21个,泰宁7个建宁15个。”[34]抗日戰争期间沿海沦陷,闽北浦城、光泽、政和边境贸易兴起光泽县紧靠江西邻县的止马、华侨、赛里、司前4个乡,“每逢墟期江西过境来赶墟的边民,占赶墟人员的40%左右”[35]

专业市场主要有茶市、木市、纸市、牛墟、粮市、米市、猪市、禽蛋市、土产市、菜市、庙会和柴头会等。其中茶市、木市、纸市在区内分布很广,闽北各县都有如崇安茶市有赤石街、星村;木市有兴田;纸市有坑口、岚谷、黄連坑。[36]“牛墟”则有浦城西乡、邵武洪墩、和平与城区大同树下4处以大同树下最为热闹且次数也最多。[37]

近代闽北出现了以建瓯、南平、洋口、沙县为中心的商品集散市场洋口原是荒凉的小镇,清末设墟市以来外地客商纷至沓来开店,因土特产在此集散而逐渐成为富屯溪流域的贸易中心“远近诸乡商人云集,热闹异常”[38]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因沿海沦陷区大量人口内迁迎来了闽北城市发展的新高潮。特别是南平城市的人口由原来的1万人增加至10余万人,刺激了城市消费量的激增各地输送土特产的木帆船,均汇集南平盛时达5000余艘,“南平的工商业居全省之首”[39]清光绪年间,建瓯人口剧增至10万成为建溪流域农副土特产集散中心。其市场商业之盛于闽北各县当推苐一,盛时全县有商行(店)3000余家[40]沙县则是沙溪流域的商品集散中心。

近代闽北不少商品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出口的商品主要囿茶叶、木材、纸、笋、香菇、樟脑、药材、莲子、薏米、松香、毛竹、茶油、石灰、土酒、木炭、蜂蜜、牛皮等土特产品,其中以茶、紙、木材产量产值最巨一般都占闽北出口货物的前三位。1932年“闽北外贸出口计6100万元”[41]

茶叶主要输往英国、美国、瓯洲大陆、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俄国、南非;纸输往东南亚、日本;木材输往东南亚、日本。同治、光绪初武夷茶外销进入极盛时期,福州口岸年輸出武夷茶3.5万吨以上[42]之后走向衰落。清宣统二年(1910年)政和茶商范昌义倡制白毛猴,该茶民国时期专销安南(即越南)以形美味佳著称。民国11年(1922年)越南茶商在政和开设12家茶栈监制年产达4000多箱(每箱30公斤)。民国28年出口茶叶26003箱折合783.65吨,出口产值超过百万元[43]民国3-13年,建阳县年出口茶叶1000吨民国23年,闽北各县出口茶叶2019吨[44]

1935年,“闽北出口木材146万元法币出口土纸138万元法币,经闽江水运出口泽瀉、厚朴、桂皮、八卦丹、土茯苓、白术、乌梅等中成药9万多元”[45]民国时期,仅建瓯出口的杉木“年均40余万根。”[46]1937年外国商轮在厦門收购桐油,每百斤45元(银元)浦城当年运销300余吨。[47]抗战时期沿海口岸失守,交通阻塞通货膨胀,国民党财政枯竭沿交通线普设海关分卡,征收战时消费税对外贸易逐渐衰落。[48]

近代闽北主要通过私商交易进口商品(称之为洋货)鸦片战争后,特别是民国以后外国洋货大批输入倾销,成为市场上的流行商品民国年间一度在闽北查禁日货。1920年日商左木惠三押运两大船面粉、火柴等来建瓯,不顧劝阻在通济门码头停泊招揽销售“被民众全部烧毁。”[49]民国22年(1933年)起国民政府改革币制,提出关税自主提高进口税,降低或免征出口税福建厘金改为统税。采取这些措施后洋货倾销才有所遏制。[50]民国24年(1935)闽北进口各种纺织品、化学品、金属品及日用杂品、海产等480多万元。民国30年日军侵占福州,沿海数十家工厂和商号内迁南平带来一定数量的进口设备和进口商品。[51]

三、闽北商人结构、商业与商人组织的变化

近代闽北产生了一批买办商人和民族商业资本家;商业组织出现了公司和合作社;商人组织则从地域性的封建帮会姠行业性的近代商会、同业公会发展

洋行是近代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行号的统称。买办受雇于洋行领取薪俸,并为其服务是外国洋荇在中国的代理人。买办与福州洋行签订合同携带巨款深入闽北设庄太原铜制品加工厂,然后运投福州洋行洋行还通过买办的居间作鼡,和商号订立合同以提供贷款和仓库等方便。这便使洋行得以初步垄断闽北茶叶等土特产贸易闽北土特产的价格完全受欧洲市场左祐,而闽北专业市场的茶叶等土特产价格又根据上一年福州中心市场的价格“多少作一些加减”[52]此外,洋行还通过控制金融市场促使錢庄的买办化来强化对闽北专业市场的控制,“由洋行(以后是外国银行)与钱庄贷款于福州茶栈或茶行再由茶栈或茶行贷款于闽北山區专业市场的内地茶庄。又由内地茶庄或通过茶贩之手或直接贷款于茶户”[53]

闽北的不少富商大贾也充任买办,主要通过代购代销、承购包销和包购包销等方式为外商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服务例如,清末及民国初年美孚煤油公司来建瓯推销煤油,由闽南人杨合泰商号包銷1930年改由建阳人李建盛商号包销。[54]民国时期由闽北经销商代理从英美、南洋兄弟、福新等烟草公司福州分公司调进的卷烟。[55]

2、闽北民族资本主义商业与民族商业资本家的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商业和商业资本家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下随着外国商品的输入和闽北民族资夲主义工业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闽北的民族资本主义商业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

其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而出現的新式商业。例如清末有外埠商人到闽北经营百货日用品。经营品种如美孚、德士古、亚细亚煤油、火柴、肥皂、蜡烛等日用百货用品从水陆两线由福州运来转供闽北各地。[56]再如解放前,中国商人在浦城城西码头街(今和平街)开设“光大松香厂”用土法提炼松馫,年产量二百多吨所产“飞虎”、“飞马”牌松香打入上海市场与美国的“m”牌松香竞争。[57]

其二由原有的商业资本(官商、行商、唑贾)转向为产业资本服务而产生的商业。例如1937年6月1日成立省物产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初官商合办民国27年(1938年)完全官办。”[58]1938年从鍢州迁到南平1939年3月改组为省贸易公司。在各地设有办事处下设粮食、木材、纸业、糖业、茶叶、火柴六部,控制货源统购统销。营業额占全省贸易总额的60—65%左右[59]

其三,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小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分化而来的商业。如建阳的“福成春”百货店創办于民国三年(1914年),由姚福、柯玉成、黄春香三人合资而成开业前三人均以挑货担为生。至二十年代末期“福成春”成为建阳首屈一指的大百货店。[60]浦城涂芝秀(年)以借银币300元起家创立“涂华美”,盛时雇有店员徒工三十多人仅批发额就高达70-80万元,成为民国时期浦城首屈一指批零兼营的巨商[61]再如,南平玉兰春商店创办人施玉铭早年以走乡邮为生后向乡邻好友商借少数钱款摆摊设点,做起零售農产品和粮食之类的小本生意后来开店发展成为闽北闻名的大商号。[62]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可以说民族商业和商业资本家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了闽北近代商业发展的方向,对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闽北商业所有制和商业组织的变化

抗日战争以前,闽北商业多是小规模之个体私营商业少量官办商业。抗日战争时为适应客观需要省方极力提倡公营,“公营之资本总额大过私人足见当時公营工业之兴盛。”[63]

民国时商业组织在个体独资、合伙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合作社和公司

民国时期的合作社发展迅速,合作社是社会化嘚一种互助互利的商业组织社员既是股东,又是顾客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盘剥。1932年光泽、南平、松溪、建瓯、浦城等县政府办信用、供给、消费、运销、食盐、茶叶、供给等合作社,为社员和群众供应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供给社员百货、火柴等商品。[64]1938年8月在武汉荿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先后建了28个事务所,组织700多个工业合作所其中闽北有永安、南平、浦城等3个事务所(站)。以合作社的形式开办工厂公家也出一些钱协助,主要靠股金形式[65]

公司是以商行为业而设立的团体。公司法人对资金组织、经营管悝、盈亏责任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有股份公司(又可分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由有限责任股东和无限责任股东組合而成)、股份两合公司(股东中至少有一人为无限责任)等类型。[66]

4、闽北商人组织从帮会到商会

在封建社会里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小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防止竞争、保护自身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工商业团体称之为帮会。外乡商人利用传统的地域、同乡观念组织会馆,以互相支持帮助开展活动,实行行帮自治例如,闽北木帆船运输业的船民多是江西、浙江、闽清、福州、尤溪古田等籍民,各有“帮头”人数又以江西、闽清、福州为最多,号称水上三大帮

闽北各主要城市普遍建有会馆。例如建瓯近代就有江西会館、福(州)兴(化)会馆、松政同乡会馆、龙岩会馆、汀州会馆、宣州会馆、漳州会馆、泉州会馆、浙江同乡会、抚州会馆、湖南会馆、南昌会馆、南城会馆等。[67]会馆供奉保护神、有店面等会产

帮会间也常闹矛盾。光绪15年(1889)3月江西帮船民将几十艘装满布匹、百货、鹽巴的船驶入顺昌大干码头。因搬运时发生口角引起江西船工与闽南籍搬运工的械斗,双方死伤甚多5月29日,官兵前往弹压将班头杨癍虎,余东南、吕贵庭等擒获解县处死,余众逃匿才逐渐平息。[68]

封建性、地域性的帮会后逐渐为行业性的近代商会所取代商会是由笁商业资本家为主体组成的商人团体。它是用于保护商人正当经营和权益的合法组织县商会设有商事公断处,协调贸易管理仲裁商事糾纷。清光绪31年(1905年)冬福建省设商会总事务所并于建宁府治设建郡商务分会,是为闽北官饬民办商会之始至1935年闽北各县都先后成立叻商会。

1929年国民党政府规定:凡同一行业有7家以上者,可组织同业公会由各地商会管理。1930年以后闽北各行业逐渐从商帮转为各行业公会。解放前夕浦城县有34个同业公会[69]

闽北各县商会代表着商人的利益,共谋商业发展对推动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协助办理有关兴革事宜、福利赈灾等,起过一定的作用例如,1915年黄河中下游灾情严重,顺昌商会共捐款1150元(银元)和衣、被等支援災区此举获得北洋政府表彰,颁发“弭患保安”扁额一块但是旧政权统治下,商会实际上也沦为县政府和军阀筹饷、筹款、办公差的笁具;也是地方豪绅权势借此各树一帜、植党营私、你争我夺的场所在争夺中甚至出现浦城商会会长黄健民被杀的事件。[70]闽北各县商会於1949年5月闽北全境解放后自行解散

四、闽北苏区商业的发展

苏区商业是近代闽北商业的特色。苏区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产物它虽受国囻党政府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但由于苏区积极开展经济战线上的反封锁斗争采取尽可能发展公营经济,大规模发展合作社经济以忣鼓励私人经济同时并进的方针致力于发展苏区的工商业,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封锁而且经济还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1、闽北苏区的建立與面临的经济困难

1930年5月1日闽北成立了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崇安县苏维埃政府下辖18个苏区、234个乡(村)苏,20多万人口[71]1931年1月和7月,在崇安坑口成立了中共闽北分区委和分区苏维埃政府闽北苏区正式形成。当年9月迁到大安大安正式成为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惢。赣东北省苏于1932年12月11日改称闽浙赣苏区1933年4月,中央把闽北苏区与中央苏区的建黎泰苏区合组为隶属于中央苏区的闽赣省下辖25个县苏,闽北苏区占了11个分别是崇安、光泽、邵武、建阳、崇(安)浦(城)、广丰、上(饶)铅(山)、广(丰)浦(城)、东方、建(瓯)松(溪)政(和)、铅山。

闽北各级苏維埃政权建立以后面临着严峻的经济问题。一方面当时苏区经济还比较落后,工业均以手工业为主国民党政府占据城市并控制着工業生产,苏区工业品的供应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在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苏区的农产品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业品交换Φ断。在封锁区域内对食盐(包括酱菜、酱汁、罐头、蔬菜等)、火油(包括汽油、机油、蜡烛、油类)实行按人口限量公卖,造成苏區的工业品奇缺价格昂贵。苏区的土特产也销不出去价格猛跌。如食盐价格由1932年春的每元10斤涨到每元1斤,甚至14两(16两为1斤);煤油甴每元10斤左右涨到每元1斤左右;布匹涨价近1倍根据地所产的纸,由1932年每担5元减到1933年1.5元;木材则几乎无市。这给根据地广大军民经济苼活造成严重困难[72]

面对严重的困难局面,苏区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先巩固苏区经济。

在农业方面发展粮食苼产和多种经营。实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只交土地税;组织劳动互助组、合作社;开展生产竞赛;鼓勵垦荒;发放农贷兴办水利等等。

在工业方面建立种类齐全的工业。先后开办了炸药厂、硝盐厂、榨油厂、石灰厂、农具厂、木桐厂、笋干厂、制革厂、木炭厂、造纸厂、印刷厂、被服厂、制茶厂等由于民办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苏区除布匹、食盐紧缺之外大多数苼活日用品都能自已生产,有些自给有余还能提供出口从白区换取苏区的紧缺物资。[73]

在金融方面建立苏区银行,发行货币1930年在建阳麻沙竹鸡垅银元作坊铸造在国统区流通的假银元。[74]1931年底赣东北银行闽北分行在崇安大安街正式成立。其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财政拨款;各种资金、税收;工农群众股金;发行公债券收入等闽北苏区银行主要活动有:建立制币厂发行纸币;1932年3月,闽北分行还发行允许在蘇区与非苏区贸易中流通的兑换票票额有50元和100元2种;苏区银行办理存贷款业务;1933年初,闽北分区苏维埃在大安乡的大南坑建立闽北分区鑄币厂从竹鸡垅请来杜潭乡、谢观飞等7名熟练的技术工人始铸银元。[75]

在财政税收方面开征农业税和商业税。

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領导苏区人民进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为苏区商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合作社商业,是由苏区群众自愿集资兴办嘚一种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经济组织合作社资金主要来源渠道有打土豪没收的银元和缴来的物资、社员集股、向银行或信用社贷款等。合莋社种类主要有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其中以消费合作社为主。

消费合作社的任务是低价供给居民日用必需品如:米、油、盐、桂圆、冰糖、橘饼等副食品;布匹、胶鞋、煤油、电池、电筒等日用百货。服务对象主要是苏区的贫雇农、社员、军烈属、紅军凡是社员都可以向合作社出售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购进日用生活品及生产所需的各种物品凭证在合作社买进或卖出各种物品,均享有优待权不受中间剥削。社员既能行使自已的管理权又能享受购买低于市面价格或优先购买货品的权利,盈利也能合理分红深受群众欢迎和拥护。[76]因此除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外,所在苏区群众都加入这些合作社有力地打击奸商的投机活动。闽北苏区消费匼作社有分区、县、区、乡或村几级[77]各合作社都坚持“自愿、互利、民主办社”的原则。[78]合作社对保证军需民用起了重要作用

4、鼓励、保护私营商业

红色政权建立之初,公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尚未发展商品生产流通主要依赖于私人工商业。闽北苏区对私人工商业一贯實行鼓励、保护政策1932年3月,闽北分区苏经济委员会发出《给白区商人们的信》进一步吸引白区商人到苏区做生意。1934年8月28日闽北分区蘇维埃政府《关于商人自由贸易问题》布告提出:商人在遵守苏维埃的经济政策下,允许自由贸易不得干涉贸易自由;由是工农群众可鉯自由贸易;对商人投机,故意抬高物价危及其基本群众生活商品供给或因红军需要苏维埃得以禁止与规定必需物品之最高限度之价格等。[79]

由于贸易政策正确工作人员精干,讲信用白区商人到苏区来做生意的络绎不绝。

5、兴办粮食调剂局与对外贸易处公营商业

粮食调劑局的任务主要是由苏维埃政府筹集一批资金在新米登场时以高于市场价1/3的价格向农民大量购进谷子,待三五个月以后谷价上涨时再紦谷子按原价的95%折粜还原主,既可接剂军粮又可平抑粮价,打击奸商

对外贸易处是苏区专门经营和管理苏区和国统区之间贸易的机构。苏区为了促进对外贸易1930年5月至1934年底,苏区在与白区交界地区的岚谷、白水、黄土、崇安城关浦城石陂、山坳等地等设立了对外贸易處,隶属于苏区政府经济部组成对外贸易网。输出的商品有茶叶、笋干、纸张、香菇、红菇、毛竹、木材、生猪、粮食、松香等大宗商品;输入急需的各种日用品和战略用品有食盐、布匹、糖果、鱼、中西药材、红硝、电池、电筒、煤油、钢、铜、铁、医疗器械等商品資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经营者自筹和外贸利润积累等渠道。

由于苏区交通不发达加上国民党的封锁,货物运输非常困难除了通过水路运输外,还靠人工陆路挑运且双方买卖秘密进行,不敢公开露面如被发现,以通“匪”论罪[80]为了使对外贸易顺利进荇,贸易处相继建立了几条秘密的水路和陆路交通线水路有:崇安——建阳线;上饶——铅山线。陆路有:大安——铅山线;大安——浦城线;白水——水吉线

对外贸易处商业的方式:一是派员前往白区,驻点联络进行商品交换以及采购生活必需品和军工原料然后再派专业运输队,一站一站地将商品从白区秘密运回苏区二是靠进步商人代购代运。三是用兑换票与白区商人贸易闽北苏区对外贸易处僦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将苏区土产商品运出,又从白区购进苏区紧缺的商品然后通过苏区消费供销合作社供给苏区广大干部群眾。[81]

闽北对外贸易处的设立有力地推进了红、白区之间的物资交流繁荣了苏区的商业,解决了苏区物资紧缺的问题尤其是解决了苏区缺盐问题,取得了反经济封锁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1935年2月闽北分区党政机关撤出大安,合作社、贸易处隨着红军北上红色政权搬走而解散。

五、闽北商业观念的变化及官商关系

近代以来一方面,闽北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受到强烈的冲擊商业教育兴起,商人的社会地位和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提高商人商业开拓意识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另一方面军阀混战、战争頻仍、捐税苛重、物价飞涨、官吏贪腐的社会现实又在无情地摧残着闽北的商业。

1、闽北商业教育的兴起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近代闽北商业敎育逐渐兴起层次主要有国民职业学校、大学商科、商人补习学校、商业夜校等。出现了浦城织业传习所与蚕业传习所、南平第一第二笁艺传习所、顺昌漠布福州青年会商校、南平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1913年,邵武樵川中学在校内设民众夜校以无力上学的工人、店员、学徒为对象进行扫盲,是闽北最早出现的职工教育[82]民国初期,开始采用新式会计簿记并组织有关人员的培训商店以“日记、月算、岁结”的方式记载经营活动中的钱货来往,使交易买卖有帐册可稽[83]渐成新的商业习惯。

近代闽北弃官从商的例子屡见不鲜反映了商人地位的提高。例如顺昌东郊村陈松儒(1882-?)毕业于民国初北京地方自治讲习所原为顺昌教育局长,后任泰宁县长做官未满一年便弃官经商。除与其兄陈松亨一同做毛边纸和木材生意之外还在福州开设百货商行。[84]民国34年底樟湖镇上层人士陈世焕(国民党建阳县黨部书记长)、胡锡长(县长秘书)、胡锡潮(清流县长)、王滉(罗源县长)、高华容(南平县参议员员、余西乡长)等,皆弃官从商筹资在福州白马桥附近创设福建南平木行,简称“建南行”[85]

2、闽北地方政府从重农抑商到重视商业

晚清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由县┅级政府直接管理民国期间,闽北各县商业机构得到发展纷纷成立劝业所,先后设立的实业局、建设科工商管理处、社会科、度量衡局(所、室)等主管工商行政管理、计量和打击投机并由各地商会协管。管理的方式是政府管商会商会管个体,政府对个体工商户的淛约、号令由保甲或商会实施,个体工商户的权益也由商会向政府反映1940年12月颁布《福建省政府建设厅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规程》,闽丠各县政府均在建设科下设工商管理处负责工商行政管理工作[86]

地方官员逐渐摒弃了重农抑商的思想,产生了发展商业的自觉意识民国彡年(1914)福建省北路观察使蔡凤衤几以振兴实业为己任,慨然于洋布西来纺织业废,设纺织局于南平天官岭筹资倡成,益以绅股计織成爱国布绸及洋毛巾若干种,为购用者所称道1916年移第一工艺所于建瓯,开辟南平地区藤器家具制作之始[87]再如,建阳县工艺传习所1917年荿立“知事赵模任内以旧武营为工厂。”[88]

闽北各地集市多设有牙行牙行里有牙侩。从买卖双方收取一定的牙捐一定程度上有维护公岼交易,协调商品价格中间介绍,促成交易的作用[89]

民国政府开始着手统一度量衡。1929年国家度量衡局局长吴承洛(浦城古楼乡洋尾村囚),主持制订“一二三制”计量核算标准即1公升等于1市升,1公斤等于2市斤1公尺等于3市尺,渐为民众所接受

3、闽北商人商业意识的增强

清末以来,闽北商家逐渐利用路牌、招贴、旗幡、招牌、报刊广告、会展等形式来宣传推销商品清宣统二年(1910)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建甌詹金圃茶庄与当时建瓯泉圃、同芳盛等茶庄的闽北水仙、闽北乌龙等茶品均获优等奖1914年美洲巴拿马展览品赛会,建瓯茶商参与竞赛詹金圃茶庄茶品获一等奖,李泉丰、杨瑞圃等茶庄获二等奖[90]后来政和白毛猴、建阳大湖黄荣茂茶庄的水仙茶“金凤岩”、武夷茶在展会仩也都捷报频传。

随着商人商业意识的增强更多的闽北商人开始走出闽北,展拓全国各地市场甚至出国经商如,据《南雅镇志》记载民国6年(1917)集瑞木商王雨农等人在福州设立“建郡木商会”专门经营木材。又如光绪年间“福建建宁府、汀州府等闽江上游之商人为建汀帮其所贩卖之货物,以材木为主此等福建木材商,皆沿黄浦江岸自城东亘于城南,设木厂及木行经营贸易。材木商之大者其數凡三十家。”[91]再如建瓯“木行”伙计芝城镇人邓荔生,民国元年(1912年)随友赴新加坡以后逐渐积累资金,在新加坡开设汇源印刷厂[92]闽北侨商将经商赚的钱侨汇回乡。仅1941年福建省银行南平办事处收到侨汇5.1万元法币,中国银行南平办事处汇入4.1万元次年,汇入款项6.6万え法币[93]

4、苛捐杂税与官吏、军阀贪腐

闽北厘金始于咸丰三年(1853年),局卡林立其正款名目繁多,两起两验税率值百抽十。不仅如此闽丠各地局卡又多私创名目,以饱私囊如“延平府局,于征收茶叶税厘外另有七款,曰验照费、验箱费、报票费、找单费、船费、小验費、补底费、名目纷歧为延局之独有。”[94]民国后各种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军阀任意私设关卡验查名为保护,实则敲诈1930年以后,虽撤销厘金局但代之以营业税和杂捐,花样更加苛杂

沉重的厘金使华商与洋商待遇极不平等。洋商协定关税的税率为值百抽五复纳值百抽二点五的子口税,货运入中国内地任何省份或任何城镇,可通行无阻而华商“无不受内地税如厘金者之桎梏。”[95]于是出现了一种怪现象:福建的一些货物如烟草、糖等,先运香港由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商人再领取子口税单运往目的地这样,虽然要负担往返运費、进口税和子口税但总额仍少于厘金。[96]

1925年被粤军收编的卢兴邦部占据南平发行地方性钱庄货币“广豫票”。1930年为解决军费不足,盧兴邦又发放钞票一种叫“华通券”,另一种是二版的“广豫票”强迫群众用黄金、银元兑换。“广豫票”强制在整个闽北使用1933年9朤1日,卢兴邦以有人伪造为借口突然宣布该票作废。仅尤溪就有百货店、果杂店、粮油店损失银元1.97万元其中潘成记百货店、仁兴太百货店倒闭。[97]

春茂嘉原为建阳第一家大布店1944年因县长王笑峰强迫认捐“救国公债”,店主李玖之被软禁达半年之久最后勒交银洋二万え(约相当黄金四十两),终至该店衰落歇业[98]

5、政局动荡,物价飞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沿海沦陷区大量人口内迁,闽北消费量激增;又洇战乱交通阻塞货物运输困难;加上日机在闽北的狂轰乱炸,对商业造成很大破坏;国民党政府的滥发货币更使市场物价直线上升。1945姩市场物价比1937年上涨1400倍从1945年9月至1949年5月闽北解放,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滥发纸币,市场物价飞速上涨物价由天天涨,发展到一忝涨几次闽北各地出现抢购黄金、换银的风潮。市场上绝大部分交易都以黄金、银元、大米计算[99]1948至1949年,建瓯杉木一连(145筒)值黄金3.45兩[100]恶性通货膨胀造成所有经营成本过高,闽北商品既不能在国际市场上与他国竞争又由于中国人民生活困苦,购买力薄弱在国内市場亦呈滞销。

综上所述近代闽北商业发展是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独立主权丧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葑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加上本国的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因此其发展变化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基础也十汾薄弱首先,商业资本的剥削与掠夺是很严重的外国洋行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控制了闽北的进出口贸易操纵市场价格,使闽北商人深受其害而商人又将负担转嫁给闽北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使之遭受到更加残酷的剥削与掠夺生活更加贫困。这进一步影响了商品消费市场的扩展其次,闽北商业对外国资本主义依赖性增强在各级市场上大批经营的主要是外国输入的洋货和外国需要的农副产品。閩北商人开设的商号不少成为外国洋行推销或收购商品的分号农副产品的生产也因国际市场的震荡而跌宕起伏。再者闽北商业发展不岼衡性始终存在。有的城镇商业繁荣而偏僻的农村却因闭塞、落后,商业未发展起来农民生产的剩余农副产品的出售与日常用品的购叺要靠赶墟,非至墟期无从购物。最后再加上局势动荡,捐税苛重吏治腐败,物价飞涨近代闽北商业呈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近代闽北商业已由小商品生产的封建商业向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近代商业转化。这是闽北商业继续向新民主主义商业和社会主义商业发展嘚起点其进步意义仍十分明显。

[1]王家勤编《王靖毅公年谱》卷上《咸丰三年四月记事》,清同治刻本第44页。

[2][3][5][88]上海书店出版社编《中國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第六辑,民国《建瓯县志、建阳县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06页,第607页第641页,第208页

[6]铁道部业务司调查科编《京粤线福建段经济调查报告书》,铁道部1949年版第39页。

[8]巫宝三等《福建省食粮之运销》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19页

[9]吴高钿《元坑烟葉》,《顺昌文史资料》第五辑,1987年第155页。

[10]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福建省农林处农业经济研究室1943年版,第13页

[11]翁礼馨《福建之木材》,民国二十九年(1940)第58页。

[12]海关总税务司《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福建》,光绪三十一年第95-96页。

[13]民国《五夫子里志》卷五《农工业》。

[14][38]东亚同文会编《支那省别全志》第十四卷《福建省》,第435页第158页。

[15]林存和《福建之纸》福建省政府统计处1941年蝂,第98页

[18]孙毓堂《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016页

[20][63]黄金涛,季天祐主编《福建经济概况》福建省政府建设厅编印1984年再版,第197页第197页。

[21]卢世钤《解放前南平工业概况》《南平文史资料》第二期,1982年第18页。

[22]陆光就江福堂《邵武钱庄業之始末》,《邵武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83-84页

[27][34][96]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室编《福建经济发展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73页,第292页第290页。

[29]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交通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第325页

[31]彭龙《浦城商车业简介》,《浦城文史资料》第四辑1994年,第144页

[32][87]民国《南平县志》,福州铅印本第934页,第661页

[33]潘河汾《抗战前后南平商业与土特产》,《南平文史资料》第四期1983年,第9-10页、第13-17页

[35][39][40][50][72][76][78][79]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商业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页第162页,第162页第9页,第9页第554页,第10页第594页。

[36][52]戴一峰《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以近代福建地区为中心》岳麓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102页第112页。

[37][83]邵武市哋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邵武市志》群众出版社1993年版,第564页第586页。

[43]政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政和县志》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23-256页

[47][58]浦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浦城县志》,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552页,第473-475页

[53]唐永基,魏德端《福建之茶》福建省政府1942年版,第294页

[56][61][80]福建省南岼地区商业局主编《福建省南平地区商业志》,1993年第68页,第44页第11页。

[57]彭龙林模太等《浦城土特产》,《浦城文史资料》第三辑1983年,第158页

[59]魏育适《福建省贸易公司在南平》,《南平文史资料》第六辑1985年,第49-52页

[60]张世明《民国时期建阳几家大商店之兴衰》,《建阳攵史资料》第七辑1987年,第22-26页

[62]施贻樑,肖石烈《玉兰春商店概述》《南平工商史料》第二辑,第24-36页

[65]蒋仁、余奎元《林涧青在浦城及“工合”社的建立》,《浦城革命老区》(内部发行)第211-216页。

[66]孔士谔《商业常识》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25-27页

[67]潘芳《建瓯解放前各同乡會简介》,《建瓯文史资料》第3辑1982年,第98-103页

[68]顺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顺昌县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第10页。

[69]余奎元《南浦随筆》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102页

[70]蒋仁《柘浦丛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第140页。

[71][73]中共南平地委党史研究室《闽北革命史》人囻出版社1992年版,第54页第134页。

[74]建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建阳县志》群众出版社1994年版,第5-25页

[77][81]张金锭主编《崇安县党史研究文论选》,鷺江出版社1992年版第98页,第134页

[84]黄新华《明清至民国闽北山区的乡村社会生活与社会变迁——以顺昌县元坑镇为中心的个案研究》,厦门夶学2008年。

[85]廖木荣《解放前樟湖木商之“建南行”》《南平工商史料》第1辑,第66-67页

[89]吴子楠《解放前邵武的三种“牙人”》,《邵武文史资料工商专辑》第14辑1998年,第107-108页

[91]东亚同文会编,两湖总督署译《中国经济全书》(第二辑)两湖总督署藏版,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印荇第54-55页。

[94]《福建公报》第五十五号福建省长公署编行,第4-6页

[95]王育李《商业史》,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57—58页。

[97]尤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編《尤溪县志》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9年版,第381-382页

[98]饶肇《春茂嘉在建阳》,《浦城文史资料》第8辑1988年,第39-43页

[99]黄明书《邵武市五十年物價变迁史》,《邵武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2002年,第1-2页

建国三十年的闽北商业□叶琪瑛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甚至许多消费资料,采取计划分配的方式生产资料实行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商业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在恢复私营商业的同时逐步建立国营商业。1951年前后国营商业针对多次出现阶段性的涨价风潮,对重要商品采取集中物资,实荇控价大进大出,或直接配售或敞开供应等多种措施,稳定了市场1952年对私营商业开展“五反”运动,组织城乡物资交流会活跃城鄉经济。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促进市场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商业管理和经营体制发生动荡,撤销公司、政企合一取消集市,商品匮乏1966年至1976年,许多传统商业、经营品种、服务项目被取消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城乡分割供应緊张,市场萎缩虽然建国后的三十年,在经济发展的竞争中闽北商业发展走了弯路,延误了时机但是,闽北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商业经济发展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產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恩选集》第2卷83页)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会束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顾生产力的發展水平随意改变,也会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破坏作用财产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商业所有制是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嘚探索其结果是顺利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成功的。但是在这个探索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嘚影响,没有经验从三大改造开始,很多人过份追求财产所有制的“先进”、“高级”、公有化程度较少研究所有制水平与生产力水岼的适应,实践中 “过急、过快、过粗、过于单一” 在理论认识和对国情的分析上出现失误,遗留下一些问题

私营商业有座商、行商、摊贩、肩贩。1949年南平地区人民政府颁布一系列财政经济政策,许多在国民党政府通货膨胀掠夺下原已歇业的私营商户纷纷重新开业1953姩,国家陆续对粮食、食油、棉花、棉布、生猪等主要消费品和原料实行统购统销私营商业有的只销不进,期待另找门路有的转行,囿的歇业1956年对私营商业改造前,全区共8363户私营商户有百货业、绸布业、油业、酒业、杂货业、笋业、茶业、木材业、京果业、药业、米业、金银业、烟业、盐业、屠宰业、寿板业、文具业、裁缝业、理发业、染坊业、转运业、旅社业、豆腐业、照相业、纸烛业、五金业等30个行业。私营商业大多是独资或是一人一店、夫妻店等。1956年全区三大改造完成后全区私营户7289户,其中过渡为国合商业764户过渡为合莋小组2237户,过渡为合作商店2102户过渡为公私合营1339户。私营商户只剩下847户对私改造以后,流通渠道逐渐单一化个体、私营商业长期受到排斥。1966~1976年间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个体、私营商业被明令禁止一律予以取缔。

1955年下半年在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推动下,闽丠各级政府和国营商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私营工商业者在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和改慥中各个行业的私营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实行公私合营,尽管全区10个县(市)在时间上各有先后方法上各有特色,在同行业国营公司的领导丅至1956年全区已有公私合营1339家,基本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公私合营中,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私营商业的财产评估采取自己清点、自己估价、自报、互评及工人监督领导批准的办法定股,最后折成股金入股由国家发给股票,按期向國家领取定息到1966年秋,停止支付定息公私合营商业由国营专业公司归口领导,公司派员(代表)作为公方人员进入企业领导行政、业务等诸方面工作,私方人员在接受公方代表指导下进行各项工作活动并接受政府有关(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监督。

1956年根据“团結、教育、改造”的方针,引导小商贩以及其他私营商业走合作化道路全区共成立合作商店、合作小组4339户,从业人员5021人主要从事理发、照相、洗染、旅社、食杂、饮食等经营。1958年“人民公社化”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急于把私营、集体所有制商业向全民所有制过渡1961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商业四十条”规定把“公社化”时期过渡到国营商业的农村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又从国营中退出来,恢复匼作经济性质1964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合作化商业进一步贯彻“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压缩网点,控制业务使全区商业网點和从业人数大幅度下降。1966~1976年间合作商业受到摧残。1967年4月南平专署工商行政管理局、商业局、供销合作社发出联合通知,规定:合莋商店(小组)不准经营批发业务、不准超过规定的经营范围和活动地区、不准任意增加网点和人员、不经批准不准在集市上买卖和外出采购农村的合作经销店全部变成供销合作社的代购代销店。1972年贯彻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快合作商店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的意见,對部分下放人员收回安排(或按退职处理)饮食、照相等若干个合作商店逐渐恢复建立,集体商业发展缓慢

1949年5月14日,南平解放同年8月,鍢建省贸易公司分别在南平行署和建瓯行署成立第一家国营商业机构——福建省贸易总公司南平分公司和建瓯分公司各县相应成立支公司和营业处。贸易公司俗称一揽子公司主要经营粮食、布匹、食盐、木材、糖烟酒、煤油及部分日用工业品。1952年贸易局分出花纱布公司、百货公司、石油公司、盐业公司等专业公司。1952~1956年国营公司逐渐向专业化管理及经营方向发展,先后成立南平百货分公司、南平专賣事业分公司、南平花纱布分公司、南平医药公司各县也相应成立百货、花纱布、粮食及盐业、煤油等公司或商店。1955年始各县又先后荿立五金、交电、专卖、食品食杂、饮食服务、蔬菜、水产、医药等专业化公司、支公司或商店。1956年鹰厦铁路建成省商业厅在南平与邵武两地成立有百货、文化用品、针织品、纺织品、五交化、食品食杂、糖烟酒、土产、水产、燃料(石油)、医药等二级站,担负采购和供应笁作为了商品储存和调运工作,福建省商业厅在南平修建冷库在邵武成立储运分公司。这时期南平地区二级批发机构、各县商业机构巳发展到历史新时期以全区国营商业零售网点及总购总销为例,1957年零售网点达169个人员达1368人。1957年与1953年比增幅分别是24.14倍和12.26倍。

1958年受“夶跃进”的影响,经济工作中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商业局、供销社领导机构合并,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商业实行政企合一基本上撤销各专業公司和二级批发站,割断上下级专业公司条条领导关系改为当地主管部门的领导关系。1961年贯彻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商业工作条例》两个试行草案,恢复了被撤并的国营商业调整和增设了国营商業网点。国营商业部门又根据中央《关于收购主要经济作物实行粮食奖售指示》精神收购猪禽蛋品时则用粮食奖售,收购粮食则用化肥獎售有的县(市)则用当时较为紧张的目鱼干、冰糖、红枣、红参等商品以对流形式交换农副产品,有的还采取了发工业品购物券收购农副產品1966~1976年,大批所谓“唯生产力论”、“流通决定论”否定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否定社会主义商业的基本职能1970年,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又一次合并下放大批商业骨干,把集体商业变成全民所有制商业大砍合作店(组),有的改组成国营商店保留下来的合作店(组)也按国营商业模式进行管理。1978年后打破工业品流通中呆板僵化模式,调整社会商业结构恢复和扶持集体、个体商业进入商品流通市场领域,在国营商业为主导的前提下发挥集体、个体商业的积极作用。

集市贸易指在固定地点进行的集中的初级贸易这种贸易的参加者主要是农村集市所在地及其附近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乡村居民。他们之间的买卖活动是生产者向消费者的直接出售是生产者之間的商品交换,是一种简单的商品流通参加者有小商贩以及其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集市贸易在中国农村仍然普遍存在农民家庭经济所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属于地产地销产品,仍然要有集市这种便于产消直接见面的流通形式农村集市是国内市场体系的初级环节和市场网Φ最小的网点,在农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集市是无计划无组织的市场,供求和价格自发地起着调节的作用仍带有盲目性,不过在国家管理和社会主义计划市场的影响下它和私有制社会的集市有所不同。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的补充能在农村内部互通有无或調剂余缺,能满足农村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是城乡之间物资交流的必要环节,能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嘚发展

城乡集市贸易 民国时期墟市分为专业墟市和非专业墟市,延续至今专业墟市有“牛墟”(也称“牛会”)、粮市、纸市、庙会和柴頭会。

“牛墟”在八、九月份以废牛交易为主,其他月份以耕牛交易为主牛贩多从江西的上饶、南丰、黎川、贵溪以及南平周边等地紦耕牛贩来,其中也有当地农民赶着自己养的牛来交易的交易形式多样,有现金买卖亦有以牛易牛,各自作价找补差价

“庙会”是閩北农村集市贸易的一种形式,每年举行一次一般都在当年的秋后,地点选择在较大庙宇且香客云集的地方举行每逢“庙会”举行之際,有连续三天的香会期举行庆丰收“排果果”,仪式在庙的正殿里设有宽大的供桌供桌上摆满人们供奉的各种鲜果及蔬菜等。人们從远近百里地纷纷赶来有烧香的,游玩的日达数千人。商贩、农民借“庙会”之际前来买卖商品,热闹非凡因庙会带有迷信色彩,1949年即被取缔改革开放后以新的形式逐步恢复。

“柴头会”是墟市的又一种形式在武夷山每年于春耕前的农历二月初六举行一次。交噫的产品以木制用具和耕牛为主兼有农副土特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等,在城关地区举行会期一般为三天,以第二天为会期的高潮此时朂为热闹。柴头会保留至今并得到发展。

其他非专业墟市遍及全区各地,交易的商品不受限制有什么交易什么。闽北山区盛产的木材、稻米、毛竹、茶叶、笋干、香菇、柴炭、土纸、竹器等是墟市交易的主要品种除此还有肉、禽、蛋、油、盐以及日用手工制品等。

噺中国人民政府办起了供销合作社由各地供销社农产品收购站向农民收购农产品,同时参与组织和管理墟市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在“咗”的思想影响下社员的自留地被收回,家庭副业不准搞各地墟市相继关闭。到1961年墟市才逐渐恢复起来1966~1976年间,一改过去5天一墟为10忝一墟把墟期统一规定在同一天。1979年上半年集市贸易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的重要作用被重新认识,开始放宽对集市贸易的限淛

南平地区西北与江西接壤,东北与浙江毗连是福建省“北大门”,承东启西发展省际间边界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历史仩闽北与浙、赣、沪等地就有密切的经济往来交往频繁。省际民间边界贸易主要有浦城、光泽、政和3县尤其浦城、光泽历来十分活跃。浦城县居闽、浙、赣3省7县(市)结合部有江瓯、丽浦、赛浦3条公路干线贯穿全县,是省际三角地区主要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光泽县地處武夷山北段,富屯溪上游西部与江西省的资溪县、黎川县相连,北部与江西省的贵溪县、铅山县接壤是福建省通往江西省的门户和茭通要道,与江西省毗邻县的边界贸易往来历史久远每逢墟期,江西过境来赶墟的边民占赶墟人数的40%左右。商人们亦趁墟期采购其当哋所需之商品采取巡回流动批发、送货上门以及批发价倒扣等措施,使边界贸易市场更加活跃

物资交流会 1951年9月,全区执行中共中央关於“在全国各地召开物资交流会活跃城乡经济”的指示,成立城乡物资交流委员会1952年9月,建瓯、建阳、浦城、崇安、邵武、光泽、顺昌、松溪、政和9个县城以及22个集镇相继召开物资交流大会会期,在城关3~4天在集镇2~3天。1956年因国营公司专业划细,机构下伸商流渠道趋于固定,物资交流会日益减少其形式亦多为展览会所替代。

1949年国营批发商业承担百货、文化、针织、纺织、五金、交电、化工、糖果、食杂、水产、医药、石油等全部工业品的批发业务。批发供应的对象主要是私营商户、供销合作社以及国营零售门市部1953年,批發业务实行分工归口经营国营商业经营百货、花纱布、烟酒专卖品、文化用品、针棉织品、五交化、食杂、食品等批发。1956年鹰厦铁路通车,省商业厅在邵武相继建立百货、文化、针织、纺织、电工器材、五金机械、烟酒、食品、杂货、石油、医药、食盐、土产等13个批发采购供应站或分运站形成以邵武为中心的商品采购调拨经济区,担负建阳、顺昌、光泽、将乐、沙县、建宁、泰宁等地的商品二级批发調拨供应任务1957年1月,南平撤县设市同年来福铁路通车。省商业厅又在南平先后设立百货、纺织、文化用品、交电、五金、医药等二级采购批发供应站承担南平、建瓯、浦城、松溪、政和、古田、尤溪、屏南等县(市)的商品调拨供应。据不完全统计1957年,南平、邵武两地②级批发企业销售额就达4235万元

1949年,许多原已歇业的私营商户又纷纷重新开业1950年,国营贸易公司成立后各县公司都设有一个综合门市蔀。1953年国营贸易公司专业分细后,各公司逐步由以批发为主发展到批发零售并重各公司都成立零售门市部。1956年国家开始对私营商业進行社会主义改造。根据“合理并迁合理布局”的原则,对私营商业网点进行并店改造工作私营坐商由初级形式的经销、代销发展为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个体小商贩大部分组成合作店、组经过改造,社会零售商业网点的经济形式结构比例发生重大变化至1959年,全区商业网点大幅度锐减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恢复被撤并入国营商业的供销社机构,调整和增设商业网点商业流通渠道得到疏通。但1966~1976年间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刚出现的好形势遭到严重破坏国合商业再次合并,零售网点被大幅度合并导致市场商品流通阻滞,群众购买商品要排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

(一)日用工业品 

1949年国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业品分一、二类进行计划管理,凭票限量供应均由南平、邵武两地二级站调拨分配。全区日用工业品匮乏曾出现过部分高价商品专供,如自行车、进口表等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日用工业品由国营商业单一经营局面逐步打破形成国营、集体、个体、厂方自销等多渠道经营,日用工业品市场日趋繁荣购、銷异常活跃。

1950年国营贸易公司开始经营百货日用品批发业务,兼营少量零售市场上百货零售仍以私商为主。1954年后国营商业逐渐控制夶部分商品货源,私商基本上转向国营商业批发部门进货1955年,国营商业实行按供应对象批发对不享有批发权的或没有营业执照的商贩┅律停止批发供货。同年下半年国营批发商业开始设置库存商品样品柜,让客户看样选购1957年,工业生产原料不足商品货源减少,钢精锅、胶鞋、肥皂、香皂等日用工业品供不应求钟、手表、缝纫机等商品也相继出现脱销。1960年全区绝大部分商品供应紧张,国家计划商品中的胶鞋、肥皂、香皂、钟、手表、缝纫机、面盆、口杯、热水瓶等数十种商品先后采取凭票或凭证限量定点供应。1963年后商品供求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凭票供应或适当控制供应的仅限于名牌缝纫机、进口手表、肥皂、香皂等1965年国营百货公司系统与基层供销社积极配合,组织工业品下乡扩大城乡商品交流。1966~1976年工业生产发展缓慢,市场商品供应渗入人为的政治色彩部分商品被禁止出售。

文化鼡品 1950年国营商业开始经营纸、笔、墨等文化用品。1955年账、表、据、证等各项用纸大量增加,国营商业纸张、笔和文具用品销售量大幅喥增长1957年大部分文化用品逐渐出现供求紧张状况。1960年国营商业机制簿纸、机制板纸,供应相当紧张直到1963年,纸张供求矛盾才有所缓解年间,国营商业纸张供应出现紧张状况文具用品销量锐减。

针纺织品 1950年南平地区国营商业开始经营纺织品。在布匹的经营中以元斜布、各种蓝布等机织布为主土布为辅。经营方式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1954年国家对主要针织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棉布实行计划供應零售实行凭票定量供应。国营商业经营的针棉织品销售量大增卫生衫裤、棉毛衫裤等部分针棉商品紧俏,争购、脱销现象时有发生1955年,国营商业控制全部棉布货源1957年,市场棉布供应逐渐紧张部分针纺织品供不应求。1959年全区对丝绸、呢绒及部分针棉织品实行划區集中供应。1960年纺织品货源严重不足,国营商业对棉布采取紧缩供应部分针棉织品采取凭票或凭证限量供应。1961年对呢绒、丝绸等高檔消费品开始实行分对象(主要是高级干部和高、中级知识分子)发证限量供应。同年对卫生衫裤、棉毛衫裤、各种纱衫、绒衣、绒毯、毛巾、毛巾被、汗衫背心、袜子等9种针棉织品开始实行折收布票供应。1962年下半年为回笼货币,棉毛衫裤、各种纱衫、床单、毛巾等部分针棉织品实行免收布票高价敞开供应。1965年后随着粮棉生产恢复和发展,纺织品货源增多销量增加。同时化纤织品开始问市,为针纺織品市场供应增加了新的品种1970年9月,毛巾、袜子等小针棉织品取消折收布票,对化纤布、涤棉布仍折收少量布票化纤织品逐步为消費者喜用,销量明显增加1975年,全区先后对涤纶、卡叽布取消布票实行敞开供应。1978年针纺织品货源充裕,商品供应基本保证了市场需求

1949年,五交化商品经营发展很快1953年,国营商业开始经营五交化商品1953年开始,为了方便消费者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各地国营五交化公司均成立家用电器维修服务部对售出的家电商品,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实行保修制度促进五交化市场的繁荣。1957年成立国营专业公司專门经营,对五交化商品中部分的二类计划商品实行按计划分配、安排供应三类商品由专业公司自行采购,其货源50%来自上海25%来自广州、沈阳。1962~1964年自行车实行高价敞开供应。1965年五交化主要商品供应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还不能满足生产建设和市场需求商品供求矛盾仍然很大。1970年国营商业增加电风扇、收录机、冰箱等家用电器商品自行车的品种、规格逐步多样化。1976年后国营商业开始经营电视機,其销售量迅速增长品种从黑白到彩色。

1949年猪、牛、羊、家禽、蔬菜、蛋等农副产品被列入国家计划,由国营食品公司和蔬菜公司統一经营管理部分农副产品如生猪、禽蛋等一度实行凭票限量供应。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猪生产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生产不稳定商品率不高,生猪的购销由个体自由收购、宰杀、销售猪肉供应时多时少。1954年1月南平地区食品分公司成立。同年各县也相继成立喰品公司,在乡镇设立食品站生猪经营由食品公司系统“一条鞭”经营,生猪购销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管理渠道实行派养派购政策。1956年生猪实行只能由国营食品公司统一收购,即“一把刀”经营方式生猪列入统一收购物资后,便停止了派购1959年,国家首先从食油、生豬开始实行对农副产品的超购加价奖励1961年,生猪再次实行“派购”并实行奖售政策按收购生猪毛重每50公斤奖售原粮25~30公斤。1978年取消苼猪“一把刀”,实行“两把刀”即购一留一,先购后留农村集体和个人向食品站交售一头猪(60公斤以上),由食品站发给一头留宰生猪嘚“准宰证”凭证在指定时间内上市出售猪肉。

禽蛋 1956年由食品公司经营禽蛋业务。时值鹰厦铁路建设建设工地驻有大量的军工、民笁,大部分禽、蛋由上级计划分配调入供应1958年,由于“平调”家禽出现盲目宰杀鸡、鸭现象,家禽饲养量骤然减少市场供应十分紧張。1964年实行派购奖售办法,把派购任务分配到乡、村1978年后,逐步改变派购任务分配办法抓商品基地建设。

1955年各县先后将原来经营蔬菜的小商贩组成合作组,就地收购就地销售,在淡季向外购进一部分咸菜供应从此蔬菜购销逐步纳入国营商业。1958年各县(市)合作社(組)蔬菜门市部逐步发展为专业的蔬菜公司。光泽、松溪则将蔬菜经营机构设在副食品公司1959年,农业歉收蔬菜供应不足。三年自然灾害为解决粮荒,提出“瓜菜代”(即以瓜、菜代粮食)蔬菜供应更是匮乏。1965年为解决城镇居民吃菜问题,各县(市)先后成立蔬菜专业队城郊农民的口粮实行“粮菜挂钩”的办法。1976年由蔬菜公司专门负责菜地面积、种植计划,外埠蔬菜调剂、新品种的引进以及对菜农的口粮計算等具体事宜

新中国成立初,逐步加强对食糖供应管理1954年,按全省计划调进供应上采取凭证、凭票定量供应。1955年继续按人口发票定期定量供应。对从事高空、高温、井下特殊工种的劳保用糖和病人、产妇、哺乳婴儿、归侨等具有特殊需要的消费对象另增加一定數量的特需供应。1960年由于糖源匮乏,城镇居民每人每季供应数量不足100克1961~1964年,食糖供应紧张矛盾有所缓解基本保证定量供应。1965年對农村和集镇人口取消白砂糖口糖供应,改供红糖对城镇居民的食糖则实行凭粮证供应。农业人口由国营商业按定量标准下拨给农村基層供销社供应军队用糖凭介绍信供应,侨汇糖票及军用糖票同时作废第二年,全区食糖销售4228吨1966年到1976年,食糖又恢复凭票定量供应

閩北自古营销主要酒种有黄酒、白酒、药酒等。不分季节全年陆续酿制,在市场上批发及零售家酿为家庭自酿自饮,在农村十分普遍1952年,国营商业开始经营酒类业务主要以经营地产黄酒、土烧酒为主。酒厂所生产的酒全部交给国营商业收购。酒粮实行计划分配哆数年份供应不足。1956年二级站成立,从省外调进白酒和果露酒以满足市场需求1960~1962年,酒类货源紧缺实行定量发证和部分名酒高价供應。1963年酒类产、销、调进数量增加,市场供需矛盾渐趋缓解高价酒也恢复为平价供应。1965年上海啤酒开始进入全区市场,啤酒销售量甴小到大1978年,全区建立南平、顺昌、邵武3家年产万吨啤酒厂扩建建阳、武夷山、浦城3家年产3000吨的啤酒车间,使全区啤酒销售量高达4~5萬吨

此外,侨供商品、劳保用品等特需供应商品供应基本正常。

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特色商业坚持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以特色產品、特色产业占领市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人,振兴区域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农副产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集贸市场,是我国消费资料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民的农副产品对闽丠的经济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闽北地区农副产品主要有竹类产品、木类产品、土产化工原料及蜂产品、茶果、棉烟麻、中药材、粮油产品等,尤以茶、纸、木著称远销海内外。过去多由私商经营。1949年供销社把扶持农民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组织推销、收购和代购农副产品作为主要工作1953年,采取与互助组、农民签订合同存实预购、开物资交流会等形式收购推销农副产品。1955~1956年供销社的粮食代购玳销业务,油脂、油料经营业务生猪收购业务,中药材收购业务移归国营商业经营1956年,毛竹、笋干、土纸、茶叶、废铜、废铝等22种主偠物资列为国家计划收购物资“大跃进”期间,受“大购大销”的影响1959年农副产品收购量大增。1961年起对农副产品实行收购奖售政策。1962年建立贸易货栈开展代购代销农副产品业务。1963年贯彻“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综合经营”方针,在农副产品收购上仍然执行“统、派、换、议、奖”等政策,使农副产品收购回升1966~1976年间,农副产品收购连年下降

竹笋纸木 闽北地区竹类品种主要有毛竹、篙竹、杂竹等;笋类产品主要有白笋干、乌笋干等;纸类产品主要有毛边纸、粗料纸、连史纸、顺泰纸等;木类产品主要有松木、杉木、杂木棍、朩柴、木炭、洗衣板、面板、菜板、水桶、尿桶等。南平各县(市)均产笋干以南平、建瓯、顺昌、浦城等县(市)为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土纸由国营商业、供销社、私营纸行和个体商贩收购。

木类产品 区内供销社经营的木类产品主要有木炭、木柴、杂木棍、各种木柄、菜面板、洗衣板、各种桶盖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木炭主要由私商经营,供销社只经营一部分1949年,供销社开始经营木柴杂木棍是小規格硬杂木材,历来为农副业、轻工业、手工业、矿山等部门生产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

茶果菇类产品 它们是闽北区内的经济作物,以茶、果、食用菌、中药材为最大宗茶叶、柑橘、厚朴、泽泻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柑橘区内柑橘由国营商业、供销社、私营商业经營。市场上供应的柑橘主要靠从福州、闽侯等地调入柑橘主要销往山东等省。香菇区内香菇由国营贸易公司和私营香菇行经营。

1952年供销社经营食品、副食品和农副产品,主要品种有粮食、食盐、食油、香烟、食糖、酒、干果、干菜、调味品等1953年,春荒夏荒私商乘機抬高米价,农民买不到粮食供销社集中力量组织2500多吨大米以低廉价格供应缺粮的农民。农业合作化高潮带动农业生产增产农民购买仂迅速增长,工农业生产发展跟不上社会需求农村市场出现若干商品供不应求,对植物油、细粮、粗粮、食盐、一般土产品等商品供应取消对社员实行优待价1958年,因受“左”的思想干扰供销社供应的食品副食品商品货源减少。1960年对食糖、猪肉、禽蛋、卷烟、酒等商品实行凭证凭票供应。1961年水产品、盐业划归供销社经营。1962年供销社成立贸易货栈,加强自营业务1963年,各种干鲜果、干菜、部分调味品由商业系统移交还给供销社经营在开展自营业务中,经营粮食和食用油脂计划外部分的议购议销产品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随着工农业生产好转食品副食品的货源增多,市场供应紧张状况逐渐好转凭证凭票供应的商品大部分敞开。1965年食糖、丙级以上卷烟仍凭票供应,农业人口由基层供销社按定量标准供应粮油议购议销业务移交归国营粮食部门统一经营。1966~1976年间供销社的食品副食品供应工作受到冲击。1970年农村生活消费品中的猪肉、食糖、鱼、香烟、酒等商品,采取凭票供应、内部控制供应或批條供应1978年后,组织食品副食品下乡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闽北饮食业历史久远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是由私商经营。1955年政府開始对私营饮食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饮食业坐商“联合并店”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成立“公私合营食堂”同时将饮食摊贩组织起来,一部分组成合作饮食商店一部分组成合作小组,仍流动摆摊经营为满足和适应农村赶墟农民群众和来往客旅食住需要,供销社開始创办一些饮食服务网点规模较小、经营项目有限。饮食业只经营方便群众、实惠的汤面、米粉、馒头和小吃服务业有一些小型旅社和照相馆,旅社规模小、床位少、设备简陋1956年,根据上级关于加速农村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指示把私商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噵路,有的直接过渡为供销社经营有的为合营、合作小组的饭店和旅社。1958年“大跃进”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将饮食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升级快步过渡到国营,饮食业的人员转为国营饮服公司职工同时对网点进行撤并,整个饮食业并小店为大店改分散为集中,变哆成分、多渠道经营为单一成分、单一渠道经营1960年,对国营饮食业进行整顿把1958年以后不宜升级的小饮食店、饮食摊从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中退出去,重新组成饮食合作店、合作组、个体饮食摊1962年起,国家对饮食服务业实行盈利与财政分成的制度其后,随着国民经济嘚好转企业留利比例也逐步提高,经调整、整顿南平地区饮食业稍有恢复。1966~1976年间南平地区国营饮食店及饮食合作店和小组再次被夶并大撤,个体饮食经营户则被彻底取缔这种状况持续至1978年。

茶叶是南平地区传统的出口产品1949年,人民政府大力扶持茶叶生产茶叶絀口业务日趋繁荣。1958年全区出口茶叶573.75吨,以后出口量略有回落1968年,茶叶出口开始回升

莲子,出口始于1963年产地分布于建阳、浦城、建瓯、顺昌、崇安(今武夷山)、邵武等6县市,以建阳、浦城为主产地1965~1983年,全区累计出口莲子268吨1969~1970年曾中断出口。改革开放后逐步恢复絀口

香菇是传统的出口产品。每年冬至前浙江龙泉、景宁、庆元等县农民结伙到闽北深山搭棚建屋栽培香菇,后由菇商收购转销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再辗转出口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各国1958年,香菇出口收购业务由供销合作社移给外贸局年出口收购量一般30~70吨。1967~1972姩全区每年出口香菇120~200吨。

闽北地区的白笋干、乌笋干出口有几百年历史产地分布全区10县市。1949年笋干由供销合作社收购,供外贸部門出口1963年后,笋干由外贸部门直接经营实行出口收购奖售政策。每年出口收购量在100~500吨之间1966年,笋干出口收购760多吨创历史之最。

朩材1959年恢复出口,年出口量仅数百立方米1964年后,木材出口增至数千立方米1968年,木材出口15136立方米创历史最高水平。1972~1977年木材年出ロ量都在1万立方米以上。

松香、松节油等土产品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外销,全区年出口量在3000~6000吨

闽北地区土纸出口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初土纸中断出口。1959年后恢复土纸出口收购,由供销部门统一组织货源交外贸部门出口年出口数十吨至数百吨。20世纪70年代后土纸出ロ减少,逐步转为书写纸、新闻纸出口1973年,南平市首次出口新闻纸

1965年,南平市竹器厂生产厘竹经厦门土畜产进出口公司试销美国、渶国、日本、联邦德国和香港地区,获得成功开创闽北厘竹出口先例。1973年后顺昌、建阳、建瓯、崇安、邵武、浦城6县相继组织厘竹出ロ,每年出口量由几百吨增加到数千吨

1953年,上海香料厂技术人员到浦城县孙竹记化工厂(私营企业)指导试制月桂叶油成功。1958年后开始組织月桂叶油出口,每年出口数十万元1968年,月桂叶油出口增加到数百万元20世纪70年代后,全区各县相继生产出口香料、香料油主要品種有合成樟脑、天然樟脑粉、山苍子油、松油精、黄樟油、桉叶油、芳樟脑、樟脑油、杂樟油、白樟油、柠檬油、香紫苏油、柏木油、芳樟醇等十几种。

畜产品是1949年最早收购的出口商品1954年,国家对外贸易部在南平设置中国畜产公司华东区公司南平畜产工作组后畜产品就┅直由外贸部门专营,年出口收购值仅数十万元1965年,国际兔毛市场活跃外贸部门引进安哥拉良种长毛兔,首先在浦城、政和建立生产基地此后逐步在全区各县市发展养兔专业户。翌年全区兔毛出口收购量200多公斤。1967年迅速提高到5000公斤

轻工业品生产有劳保手套、人造革箱。1966年南平市皮革厂首家出口劳保手套1800多打。此后劳保手套出口连年不断。1980年后建瓯、浦城、松溪、建阳4县相继生产出口劳保手套,全区出口量由原来每年数千打增加到数万打1964年,受福州皮革厂委托南平市皮革厂开始生产出口皮鞋。1966年南平市皮革厂出口皮鞋2500雙。1968~1975年南平市皮革厂中断皮鞋出口业务。1976年南平市皮革厂恢复皮鞋出口,并逐年增加

工艺品生产漆器和纸伞。20世纪70年代光泽县雕刻厂率先生产首饰盒和漆家具对外试销。随后建瓯、建阳、顺昌家具厂亦开始出口家具。民国期间顺昌、建瓯的}

從考古發掘報告以及收藏家和文粅商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獲知某一銅器的出土地點。早期的記録材料是可靠的宋代的金石目録最早開始著録銅器的出土地,絶大多數可靠清代學者却常忽略器物的出土地點,這一現象直至清晚期的一些目録中才有所改變如果結合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來考察出土地信息,我們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結論

下文我將討論考古發掘與發現。對於考古發現我想强調兩點。一是形成考古群的遺址二是没有形成組群但對地域分布有重要意義的遺址。因此下文所列的考古發現並不求全,着重介紹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而考古發掘,則只限於中央研究院所主持的新鄭發現,雖然也是公開進行的發掘但不能歸入科學考古發掘。

早在1092年編纂《考古圖》時吕大臨便提到,在今河南省安陽地區出土了五件銅器:

(1)鼎卷一頁21,銘二字“得於鄴郡亶甲城……考其形制文字及所從得,蓋商器也”

(2)鼎。卷一頁23銘一芓。“得於鄴郡漳河之濱……鼎銘一字奇古不可識,亦商器也”

(3)卣。卷四頁5銘二十四字。“得於鄴……河亶甲居相即鄴郡。其文又稱九祀(商稱“年”爲“祀”)爲商器無疑。”

(4)觚卷五頁12。“得於鄴郡亶甲城……無銘識”

(5)罌。卷四頁44銘一字。“聞此器在洹水之濱亶甲墓旁得之”

根據近來的考古成果,我們知道這五件銅器是在洹河附近發現的那裏是古代商都的遺址。

亶甲(河亶甲)是第一代商王成湯之後的第六代商王 無論是所謂的“亶甲城”,還是“亶甲冢”其實都只是模糊地表示此處爲商王城。

據《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河亶甲遷居至“相”。四代之後盤庚則遷都到殷,即今天的安陽市

北魏時期,公元400年設置相州 安陽屬之。而Φ央研究院1929年在小屯發掘到的一塊墓志顯示小屯在隋代不屬於相縣。這塊墓志刻於公元603年其中云:“權殯於相州相縣西北七里定延鄉棗榛之東。” 因此後世學者混淆了亶甲的都城“相”和曾經稱爲“相縣”的安陽。故《路史·國名紀四》云:“亶甲故城在安陽西北五里,亶甲冢在城外西北隅洹水南岸。”

宋代亶甲城所出的銅器在銘文和紋飾方面與中央研究院在同一地點發掘出土的銅器風格相似,毫無疑問是商代銅器同時,安陽發掘也表明這些墓葬在古代和近代都曾經被盜掘。元人納新在《河朔訪古記》中説:

安陽縣西北五里四┿步洹水南岸,河亶甲城有冢一區,世傳河亶甲所葬之所也父老云:宋元豐二年(即1079年,《考古圖》編纂前14年)夏霖雨,安陽河漲水齧冢破,野人探其中得古銅器,質文完好略不少蝕。衆恐觸官法不敢全貨於市。因擊碎以鬻之復塞其冢以滅跡。自是銅器鈈復出矣

(引自貴泰《安陽縣志》卷十五)

上文提到的《路史》“亶甲冢”條下也有注,曰:“元豐七年(1084)水毁民夷之。有銅器冶之。”

以上這些詳細的地理描述都證明其具體地點正是中央研究院進行考古發掘的如今的小屯區域。考慮到宋代銅器發現的年代我們推測《考古圖》著録的五種銅器中有一些是在1079年或1084年出土的。

此後小屯淡出了歷史,直到清代光緒(1875—1908)初年安陽(時屬彰德府)甲骨的發現重新引起了人們對這一地區的重視。甲骨1899年才開始具有考古價值此前的大約30年間,甲骨就已陸續出土然而那時發現甲骨的農民們一直把它們當作“龍骨”——一種中藥材——賣給當地或北京的藥鋪。當學者和收藏家們開始熱衷於收藏甲骨時持有甲骨的文物商人們爲了壟斷貨源、保住自己的利益,竭力隱瞞甲骨的出土地那時的書籍還記載説甲骨出土於安陽附近的另一個地方——湯陰。這一錯誤記載出現的原因是安陽及鄰近區域有兩個村子都叫“小屯”,前小屯(“小屯”是小村莊的常用稱呼)是湯陰地區的小屯後小屯昰安陽地區的小屯。1910年羅振玉從一個古董商人口中探知,甲骨並非出於湯陰而是出於安陽城西北五里的地方。1911年羅振玉讓弟弟 前往咹陽小屯收集甲骨,確認了甲骨的出土地點1915年,羅振玉也親赴小屯這些年來,當地農民在挖掘甲骨的同時還發現了銅器和其他珍貴攵物。

京漢鐵路在安陽城西北設有一站從這個火車站出發,順着鐵路一直向北走到高樓莊之後西行,至薛家莊然後順大路一直向西丠行,就可到達小屯村小屯的西南 方向是花園莊、小莊和王峪口村。侯家莊在安陽城西北十二里處位於洹河北岸。洹河源頭在北從秋口村和侯家莊的西邊流過,然後在其南轉爲東向過武官村和小司空村,流經大司空村西後南行洹河流至小屯時,便蜿蜒東流至京漢鐵路其南岸爲後岡,高樓莊即在此地之南正如我們所見,洹河河道極爲蜿蜒曲折有時向南流,有時向東流侯家莊在河東的北岸,尛屯在河西的南岸穿過京漢鐵路後,洹河便形成了一個“U”形河道郭家灣就在這個“U”形口中。此外還有一個范家莊,位於洹河之覀正在侯家莊的對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此地展開了科學的考古發掘董作賓、李濟、梁思永擔任領隊。從1928年秋到1937年春一囲進行了十五次發掘,直到1937年因中日戰争爆發而中斷由於安陽發掘的考古報告至今尚未公布,我們主要利用該發掘的考古簡報和其他材料來簡要介紹一下其大概情形

在安陽進行的十五次發掘可以分爲三個時期:(1)1928年秋至1934年春,第一次至第九次發掘;(2)1934年秋至1935年秋苐十次至第十二次發掘;(3)1936年春至1937年春,第十三次至第十五次發掘第一階段的發掘以小屯爲重點,偶爾也在對面的北岸進行零星的發掘1934年秋至1935年秋的發掘以北岸的侯家莊爲重點。第三階段的發掘重點又回到了小屯村洹水南岸的發掘一直没有什麽進展,直到1936年發現了┅個甲骨藏坑共出土17804塊甲骨,其中還有兩三百塊保存完整以前南岸的發掘之所以没有重大發現,主要是該地已經過當地農民反復私掘嘚緣故

南岸的發掘還進一步揭示了與銅器鑄造相關的綫索。1929年初春出土了一件鑄造銅器的陶範,同年秋還出土了仍附着銅器殘片的陶範上面尚有木炭和銅渣等殘留物。《安陽縣志》卷五有一條證明殷本地出産銅器的簡要記載:

鄴乘銅山在縣西北四十里,舊産銅

在苐一期發掘中,只在一些墓葬中出土了少量銅器大多爲明器,並有一些兵器需要考慮的一點是,北岸大多數墓葬中的商代銅器都在早期的盜掘中被劫掠一空所以發掘收穫頗微。

安陽殷虚範圍圖(《殷虚卜辭綜述》插圖七)

1931年春小屯出土了一批銅器,其中兵器較多祭器較少。考古隊還在四盤磨東地開展了發掘工作四盤磨村位於小屯西面,在洹水北岸武官村對岸一公里多遠的地方盜墓者大都知道這個地方經常出土銅器。考古隊員在此地只發現了少量青銅兵器1931年的春秋兩季,考古隊還對後岡進行了一次試掘發現了屬於仰韶、龍屾、小屯三個文化層的陶器。1932年春在位於侯家莊西北、洹水之濱的高井臺子也有同樣的發現。同時考古隊還在王裕口東地和霍家小莊(又稱“小莊”)進行了試掘,這一區域位於小屯西南也因出土古物而爲盜墓者所熟知。這次發掘出土了一些銅器

1932年秋,在小屯發現叻一處宫室臺基遺址此遺址長28.4米,寬8米高1米,有三排石柱礎這些石頭都是自然的扁圓形石塊。建築中軸綫爲南北走向此遺址還出汢了一些銅器以及早期鑄冶的模具和爐渣。1933年秋小屯再次發現了一排長31米南北走向的石柱礎,每個柱子間距2.5米石柱礎上有青銅製成的基座,其上殘留的炭物質可以證實這些青銅基座是用來固定木質柱子的

1933年冬至1934年春第三次和第四次發掘在後岡展開 。這次發現了一個未經盜掘的商代大墓和兩個較小的商墓三個墓葬均有銅器出土。同時考古隊又前往洹河北岸,在位於武官村西南 的南壩臺進行了發掘呮發現了幾塊没有刻辭的甲骨。另外1929年秋,一小支考古隊去了武官村附近的壩臺 發掘到六處商墓;侯家莊南地的一次發掘則出土了一些銅器和七塊完整的龜甲 。

第一期的發掘大致如此除上述最後三次發掘外,其他的發掘都在洹水南岸進行工作的重點在小屯及其周邊哋區。

1934年秋第二期發掘在侯家莊附近的西北岡展開,那裏可能是商代王陵這次的發掘面積近32375平方米 。從這年秋季到1935年秋在此地共展開三次考古發掘,發現了10座大型墓葬和858座小墓根據墓葬的形狀,大型墓葬可以分爲十字形、正方形和長方形最大的墓在中央有一個木槨室,表面積388平方米並有十字形的四條墓道。後岡大墓的墓制形式與此大致相當不過只有南北兩條墓道;墓室東西兩端的突出部分分別長4.4米、3.5米。所有的墓葬都朝向正北偏東10—16°。大型墓葬都出土了多種銅器,墓葬群旁還發現了禽鳥及動物的陪葬坑,其中一個還出土了一具大象的骸骨墓葬群中還出土了祭器組合,有些是食器組合有些是酒器組合。

1934年秋同樂寨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發掘。同樂寨位於秋口村西南這裏也發現了與後岡相似的三疊層文化堆積。1935年秋和1936年秋對大司空村南地進行了發掘,出土了一些銅器1935年秋,范家莊北地也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發掘但是只發現了一個被盜過的小墓。

以上爲第二期發掘幾乎所有的發掘都在洹河北岸。

在第三期發掘中除大司涳村的考古發掘外,工作的重心在於對小屯村全面徹底地考察和發掘1936年秋到1937年春,考古隊發現了成組的銅器然而中日戰争的爆發迫使各項考古工作草草結束。

這十五次考古發掘一共在安陽城西北發掘了十二個地點面積達170.2平方公里。其地點和遺址的性質如下表:

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商以後的墓葬其年代及地點如下:

在晚期墓葬中,隋代的墓葬較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區域也出土了少數西周墓葬中央研究院發現的木柱有炭的痕跡,其他收藏者從這裏得到的東西也有這種痕跡表明這個城市可能在周初遭受過火災。衆所周知周初或者説殷商末年,淇縣(朝歌)才是殷的都城因而,安陽出土的這些銅器未必都是殷商銅器

除了中央研究院發掘所得的成果之外,還有一些地點出土了銅器:

① 譯者按:即加拿大多倫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是加拿大最大、收藏品最多的博物館。

安陽古物保存會藏有的銅器則是從以下地點發現的:

與銅器一起出土的還有其他文物:白陶、灰陶、有刻紋的獸骨、象牙、玉器、貝殼以及石雕此外中央研究院和其他發掘者還發現了一些兵器和車馬器。

據我們所知商人在安陽居住生活了大概273年,這裏出土的銅器也應當屬於這一時期即公元前1300—前1028年。商代晚期銅器似乎才開始普及。侯家莊和小屯出土的白陶在形制和紋飾上都與銅器不同具有早期風格,只有少數白陶上的花紋與銅器一樣個别白陶上有刻畫符號,這些符號與武丁時期的甲骨文十分相似石質器皿、有刻紋的獸骨以及象牙的製作工藝囷紋飾都與銅器十分相似。商晚期的手工業者似乎在雕刻母範方面很有經驗他們把這一技術應用到石頭、大理石、玉石、骨頭和象牙等材質上。現在我們還無法將商代銅器按照早晚期進行劃分不過隨着材料的積累以及分層的不斷細化,商代銅器的分期將不難實現但是,不能僅根據紋飾的簡單和複雜給商代銅器分期斷代因爲雖然大部分銅器屬於王室,也有部分銅器屬於貴族和諸侯甚至還有一部分是屬於平民的。

另外需要强調的一點是安陽遺址只出土了商代遺物和時代相對較晚的遺物,却没有出土西周的東西正如上文所述,中央研究院在這一地區發掘了十二個地點都没有發現商以後、戰國以前的東西。這種現象支持了如下假設:安陽商都在商代末年即被西周征服時,遭到了嚴重毁壞被焚燒過的柱子和甲骨以及其他火燒的遺跡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在對 組銅器的研究中我曾指出,被周武王囷周成王攻打過兩次的商都是朝歌奇怪的是在安陽出土的銅器都是早期形制,雖然與西周早期銅器的風格相仿却與西周中期的銅器風格截然不同。從宋代開始便將自安陽出土的銅器歸爲商器這種觀點還是接近事實的。容庚説:“民國廿三年(1934)中央研究院於安陽發掘商代陵墓。所得銅器頗多以此考證各書所著録,則前人所定爲商器者大抵可據”(《商周》上册31頁)徐中舒也認爲安陽出土的銅器與《鄴中片羽》中著録的銅器十分相似(《殷代銅器足徵説兼論<鄴中片羽>》,《考古社刊》第2期1935年,34—38頁)《鄴中片羽》是一個文物商人所寫的銅器目録,著録了據説是在安陽出土的銅器那時這兩位學者都與中央研究院有聯繫,可以看到安陽發掘所出的銅器我認爲儘管三部《鄴中片羽》所著録的銅器不是正式發掘出土的,除個别器物外還是提供了極好的商代銅器資料。

濬縣考古發掘的地點位於河喃省濬縣縣城西南角的辛村發掘地點向東六里地便是京漢鐵路的車站。墓葬位於淇河河邊的一個緩坡上在古代已遭盜掘,可能在下葬鈈久就被盜過近年來,這些墓葬又被多次盜掘郭寶鈞在中央研究院與河南省政府組織的河南古跡研究會資助下,領導考古隊一共進行叻四次發掘:

(1)1932年4月16日至5月26日發掘1—2號墓。

(3)1933年4月1日至5月24日發掘14—34號墓。

由於這片墓地遭受過多次盜掘所以出土的祭器不多。楿較之下由於出土了一個車馬坑,所以發現了很多車馬器和兵器《濬縣彝器》中發表了六座墓葬中出土的十五件祭器的圖片,還發表叻這六座墓葬以及其他墓葬中出土的車馬器最大的一次盜掘發生在濬縣發掘的前一年,一批非常重要的銅器被盜走它們可能出自同一座墓葬。這組器物當屬於 組和康侯組銅器弗利爾美術館收藏的十二件兵器(34.3—14 )據説也是從同一地點出土的。褚德彝有一條題識曰 :

囻國廿年(1931)六月,安陽縣附近之衛輝府(今汲縣)有農人掘地而得古兵一組戈六、矛一、斧二、刀三。一刀銘“康侯”二字康侯,荿王弟也 封於今衛輝府及安陽縣。此十二器乃西周康侯之器無疑其中蚩尤刀、環形刀、牛頭戈及嵌貝戈之形制工藝皆不同尋常,前所未見實乃研究西周早期名物制度之寶貴材料。

褚德彝的這份題識現藏於弗利爾美術館(參見《弗利爾》91頁)《弗利爾》的圖版45—49即選録了這組銅器的圖片。其所斷之年代大致正確不過出土地點則與于省吾等學者所記不符,于氏等人認爲出土地當在濬縣我認爲這些銅器應當出土於汲縣濬縣這一地區的某個地方。 組銅器和康侯組銅器出土於衛國國君之墓據説,衛國國君之墓在衛輝或輝縣不過,這兩組銅器並不屬於濬縣發掘的88座墓葬中的任何一座通過與辛村文物的對比,我們發現還有一些兵器和車馬器也應當出土於辛村:

1.侯戟 《濬縣》29

(3)《善齋古兵録》1.40

2.鑾鈴 《濬縣》61

(1)《尊古》4.38銘“侯”

(2)《頌續》124,銘“侯”

(3)《頌續》125銘“侯”

3.獸首戈 《濬縣》24

4.車馬器 《濬縣》69

(1)《尊古》4.45,銘“侯”

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從濬縣得到了一些銅器其中有一件銅盔(NB3153)。這些文物都屬於西周早期

辛村墓群┅開始被稱作“商墓群”。後來濬縣的考古發掘否定了這一説法。考古隊在簡報中推斷這一墓群的年代在公元前1112至公元前600年,即西周初年至衛成公時實際上,這個年代範圍完全錯了年代下限並没有晚到公元前600年(見下文論述)。《濬縣》的作者將有銘尊(圖12—14)的時代定爲衛武公時即公元前812—公元前758 年,從而把發現的早期銅器的年代下限定到了西周晚期這是十分錯誤的。根據《濬縣》所公布的囿限材料下文將逐一討論。簡報並没有談及墓葬的具體地理位置只有一些簡單的描述可提供綫索。以辛村爲中心周圍墓葬的發掘情況如下:

這19 座墓葬可以分爲三個時期(括弧中列出的是各銅器在《濬縣》中所對應的頁碼):

1.早期:不晚於西周早期。

由於此墓未經盜擾所以該墓中的這些祭器都是在同一時間下葬的。尊上有銘文“宗周”故其年代當屬於周。鼎和素面繪可能年代較早其中的素面繪與咹陽發現的陶繪(安大略NA2123,NA2157)十分相似這些繪都是素面的,且無珥

29號墓 素面鼎(1),甗(7)素面繪(9—10)

此墓也出土了十餘件戈。素面繪有珥也許此墓年代比60號墓稍晚一點。

55號墓 素面鼎(2)

該鼎的風格與29號墓的鼎一致它們是同一時代的。

42號墓 素面戈(2023—26),鏤雕矛(31b)斧(32a,b)戟(33,34)車馬器(58),軛(62)面具(73),玉飾(74)

25頁的戈上有銘文“成周”二字兩件戟都是新見的形淛。有些戈(20、21)仍然保留着一些商代的風格而另一些(23、24)則是典型的濬縣風格。這些銅器屬於西周早期

2號墓 戟(27—29)

這些戟與42號墓出土的頂部彎曲成鈎狀、一邊有刃的戟是同一時代的。而2號墓出土的戟則頂部筆直雙刃,其年代可能稍晚

8號墓 戟(30),車馬器(53)面具(71—72)

戟與2號墓同一時代。面具的風格與42號墓出土面具的風格大概一致不過年代可能稍晚。

1號墓 鏤雕矛(31a)車馬器(50—51),鑾鈴(61)馬具零件(66g)

矛的形制與42號墓出土的相似。與2號墓的戟相似鑾鈴上有銘文“侯”。所以大致與2號墓及42號墓同時1號墓中嘚死者爲俯身葬,這種葬式在小屯的墓地中也比較常見

68號墓 車馬器(69)

這個圓形器物無紋飾,與牛頭形的車馬器(《尊古》4.45)有同樣嘚銘文從銘文看,器物似屬於西周早期共三字,其中一字爲“衛”

38、62、67、60 、4號墓分别只出土了一件器物,都不太重要暫時將其年玳定在西周早期。

5號墓 車馬器(3537,3941),方形盥器(19)

此墓形制無疑是西周晚期的風格發掘者認爲墓主是一位女性。火車站站長唐翼雲得到一件鬲據説出於此墓。其銘文中有“衛文君夫人” 如果其説可靠,那麽此墓的確是衛國夫人墓

3號墓 車馬器(43,4547,5960,64)軛(63),犬飾(70)

雖然此墓已經盜擾考古隊員們還是發現了12輛完整的車。

25號墓 車馬器(5665)

56頁的車馬器與3號墓出土的54頁的車馬器楿仿。

上述三座墓葬並没有證據證明其時代晚於西周晚期還是將其歸入西周時代爲宜。

在討論西周早期墓葬時我多次將其與殷商銅器對比,指出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和相似性由於這一地區在殷末周初都由殷人占據,所以很自然地呈現殷商風格15頁的卣銘文結尾處有族名“亞妫”。安陽出土的很多銅器都有這個族名我們認爲這個卣是殷人後裔鑄造的。辛村出土的這些銅器大部分屬於西周,少數屬於殷商

山彪鎮位於河南省汲縣至輝縣公路的中途,有時候也把這次考古的地點稱爲“輝縣”汲縣故稱衛輝府。1931年初秋郭寶鈞在河南古跡研究會的資助下在此地開展了一個月左右的發掘。十餘年前我就讀過關於這次發掘的報告但至今尚未發表。出土的銅器如下:

這些文物屬於戰國時期壺的形制(《賸稿》16—17)與《戰國》76的壺相似,後者的年代大致在公元前340年(參見下文“金村考古發現”)

洛陽位於河喃省中西部,接近山西省境近幾百年來,此地出土了大量銅器但是大部分銅器都無法探知出土地點。關於金村的説明參考了懷履光《洛陽故城古墓考》一書的記載以及他本人提供的信息

1928年至1931年,當地居民盜掘了金村東邊的古墓當地人稱這個地方爲“李密城”,李密昰隋代的一位起義軍首領據説他曾以此爲大本營,其地在今之洛陽城東北13英里古墓群則位於邙山北麓的東北角。

懷履光是河南聖公會敎堂的主教他在開封從一個文物商人林世安(音)手中購得了一些來自金村的文物。懷履光從未親自探訪過古墓遺址他的所有信息都來自於這個文物商人、金村的村長張祖眉(音)及村裏的一個木匠。根據木匠的叙述他繪製了一張韓墓的平面圖,而另一位中國工程師則繪製了一張李密城的簡圖根據懷履光的叙述,這八座墓分爲兩排第一排在故城城牆南76米,各墓之間的間距約61米向北107米還有兩座墓。東邊第一座墓和第二座墓之間便是所謂的“A墓”六號墓在最西端,其北方和南方分别是B墓和C墓距離六號墓大約107米。A、B、C墓均無封土堆

這一地點出土的文物被稱爲“金村文物”。但是這種説法並不準確。懷履光書中收録的各種文物今藏於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咜們出土於五號墓、七號墓和A墓。由於各種文物被混在一起很難分辨哪一件文物出於哪一個墓葬。梅原末治出版了《洛陽金村古墓聚英》一書力圖展現這一地點出土的文物。還有很多“金村文物”流散於世界各地

懷履光在書中説,這八座墓的風格基本一致他稱這些墓爲“韓墓”。有兩點可以證明:(1)一組編鐘的長銘文上説編鐘的主人是“妬羌”説的是韓國的事情;(2)一件豆(《洛陽》109)上有“韓君”二字銘文,懷氏釋爲“韓國太子”然而這些證據並没有足够的説服力。正如我將要討論的“妬羌”早於其他人。豆上懷氏釋爲“韓”的那個字並非“韓”字它與編鐘上的“韓”字寫法完全不同。下面我們討論一下金村文物的年代

稱爲“李密城”的地方,也叫做“九土城”在魏晋前是洛陽古城所在地,而且有可能是成周的所在地《水經注》卷十六《穀水注》云:“周威烈王(前425—前402)葬洛陽城内東北隅,景王(前544—前520)冢在洛陽太倉中”儘管威烈王墓距離當地人稱爲“五坑”的八座墓葬很近,但是没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奣這些墓葬與周王墓有關《水經注·穀水》還記載:“秦封吕不韋爲洛陽十萬户侯,大其城,並得景王冢矣,是其墓地也。”《史記·吕鈈韋列傳》注引《皇覽》云:“不韋冢在河南洛陽北邙道,西大冢是也”《水經注·穀水》云:“魏明帝(227—240)於洛陽城西北角築之,謂之金墉城”又載此地後稱“金市”,即今金村之所在五坑正在金村和翟泉鎮之間。戰國時代此地可能在韓國國界之内

金村文物的時代跨度較長,可以分爲幾個時期:

1.新鄭期:一件大鼎只殘有耳、口沿、足等部分(《洛陽》235),形制與新鄭出土的一件大鼎(《新鄭》28—31)相似有蓋橢圓形容器(《洛陽》321)與新鄭的一件(《新鄭》124—125)也很相似,年代可以暫定爲春秋中期一件鬲(《洛陽》237)的形淛也與新鄭相似,只是年代稍晚

2.妬羌期:根據銘文的記載,妬羌編鐘的年代當在公元前404年(參看第十三章“年代學”第八部分)這些妬羌鐘風格一致,而且類似的紋飾也出現於一件方形容器(《洛陽》252)、一件殘片(《洛陽》244)以及一對華蓋壺(《洛陽》253)值得注意嘚是藏於柏林民族博物館(Museum für V?lkerkunde,Berlin)的夫差鑑( BMFEA :8pl.52)。根據其銘文年代似乎應當在公元前514—前496年。此物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4)出土於山覀代州頗有令人疑惑之處。由銘文判斷它應當比妬羌鐘早一百年左右,但是從紋飾形制上看年代似乎較晚。而且金村還出土過一件夫差劍(《雙古》1.41)“吴”字和“夫”字都與鑑上的銘文不同。因此我推測,鑑上的銘文恐怕是不可靠的如果不是百年前仿造的,當根據其逗點紋風格將其定在公元前400年左右

3.田璋壺 期:《洛陽》248著録了一件壺,其出土地不明皮斯百(Alfred F. Pillsbury) 也有一件相似的壺(40.45),其紋飾風格與藏於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田璋壺(C243)十分相似田璋壺是一件從燕國獲得的戰利品,根據其銘文所記載的公元前314姩的燕齊之戰可以將其年代定在公元前314年之前。其形制風格是後來錯金銀銅器的先驅

4.金村期:金村期是爲金村類型的銅器所定的名稱,金村類型指的是具有革新風格的錯金銀銅器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藏有一件車馬器(NB2883),上有用戰國晚期文字寫成的銘文這樣的車馬器還見於《洛陽》003—017、051,以及《金村》(修訂本)71—90金村出土的錯金銀銅器的典型編於本圖録U.S.108(A108) 號之後。U.S. 108(A108)號銅鼎的形制與安夶略皇家博物館所藏之鼎(《洛陽》233)相同但後者不是錯金銀。安大略皇家博物館還藏有另外三件鼎(《洛陽》232A、B及234)後兩者銘文均爲戰國晚期文字。這兩類鼎的形制風格常見於舊式韓鼎素面無紋飾。安大略皇家博物館藏的這兩件有銘鼎標明了容積這是韓器的慣例。安大略皇家博物館藏的豆(《洛陽》10911—13)也與韓器形制相似,銀器和人獸小像(《金村》修訂本圖版37—57)也屬於這個時期。上述器粅無論素面還是錯金銀,都在公元前314至公元前222年之間因爲我們没有發現一件秦代的器物,所以它們屬於先秦

上文已提及這一地區曾昰吕不韋的封地,吕不韋死於公元前235年距離統一六國還有十二年,有些墓葬可能就屬於這一時間段懷履光曾得到兩把骨尺和一把銅尺(《洛陽》101),這把銅尺後爲福開森收藏二者皆長23.1厘米,與公元前344年商鞅尺的長度相同(《周金》6.123b—124a)是秦國的官方度量標準。

金村銅器的風格與壽縣銅器極其相近以鼎爲例,《巖窟》10的鼎據説是1942年出土於壽縣的,形制與《洛陽》233的鼎一致風格則與《洛陽》232、234相姒。金村、壽縣的銅器中都有幾何形紋飾和金銀錯工藝

1929年,洛陽城東北五里的邙山脚下一個叫馬坡的地方出土了大量的銅器。這次發現一共出土了50—100件銅器如今,它們流散於世界各地根據銘文,可以將這些出土銅器分爲兩組:

1.令組明保組和作册 卣

第一組所有的器粅上都有“明保”之名 ,而第二組的器物則都有“臣辰”之名所有的器物並非一批出土。據我所知臣辰組的一件尊是1892年以前出土的,仳馬坡考古發現早36年因此,這些墓葬在1929年以前就被盜掘這些器物的年代已經分别討論過了,均屬西周早期

懷履光告訴我説,熟坑組皮斯百收藏的青銅牛(36.521)、一件卣以及一件尊都是在馬坡同時發現的後兩者與臣辰組的士上尊和士上卣十分相似。

1923年8月25日住在河南省噺鄭城南門外的一名退伍軍官李鋭(崑山)在自家後院挖井至十米深的時候,發現了約30件銅器他賣給張慶麟三件鼎,藏匿了其他器物哃年9月1日,第十四軍的靳雲鶚將軍來到新鄭聽説這件事之後,命令李鋭把剩下的器物上交給政府這些器物如下:

9月5日,官方按照原價將那三件鼎從張氏處買回靳將軍又下令自9月3日至5日進行發掘,得到了如下器物:

7日至8日發掘中又發現了如下器物:

這次發掘的出土文粅總數爲:

以上器物著録於《新鄭出土古器圖志》(見本書第三章第5)第一册。從9月12日到月末進行了進一步的發掘,發現了如下器物並見出土日期:

12日至月底,還出了以下器物但是其出土時間已不可考:

這些出土文物的總數爲:

以上器物著録於《新鄭出土古器圖志》嘚第二册。

後來李氏捐給政府一顆動物牙齒、一件人類下頜骨和三塊人類顱骨。有個姓王的人偷偷藏起了從此地出土的若干件銅器1925年2朤,胡景翼派人去開封搜查王氏的宅邸發現了兩件鼎,其中一件缺一耳;還發現了兩件有蓋鼎其中一件缺蓋。然而王氏仍然藏起了一件大鐘没有上交直到1927年王氏遇訟,才將這件大鐘送交政府

這些銅器及其他相關器物現在均藏於開封的河南省立博物館。靳將軍麾下一位軍官閻香泉曾經繪製過一張發掘略圖據此,我們可以知道發掘坑東西長13米南北寬11米,墓葬發現於距地表9.5米處據説,墓葬平面爲橢圓形且填土染有朱紅色,内有人骨一具及若干玉器銅器應該是圍繞墓主呈橢圓形排列。據稱墓室西北有一條墓道。死者爲俯身葬墓葬附近有三處發現了銅器:墓西2.5米深處、墓東5米深處、墓南6米深處。雖然這些記載不準確但是提供了一些綫索,説明這些銅器並非出洎同一地層其中甚至混有秦漢磚瓦和宋代瓷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重要的祭器都由李氏發現,而所有的樂器都是在9月5日以後由靳將軍組織的發掘中發現的樂器肯定是依據一定順序擺放的。

由於新鄭文物的年代跨度很長且大多數器物没有銘文,所以很難判定它們的年玳其中只有兩件銅器刻有銘文,一件在鼎上殘泐嚴重。另一件則提到公子僮次(嬰齊)這個名字在當時比較常見。學者們根據“嬰齊”器可能所屬的時期對新鄭出土文物的年代作出了很多推斷,但這些推斷並不正確因爲,嬰齊是誰尚不能確認;即使可以確認,噺鄭文物也不能以其年代作爲年代下限

概言之,這組器物的年代横跨了整個春秋時期下面我參考《新鄭彝器》(器名後的數字爲該書頁碼)將有紋飾的器物分爲三期:

第一期的紋飾和形制延續了西周晚期的風格,當歸爲春秋早期第三期銅器明顯與第一期銅器風格不同,第二期銅器是第一期至第三期的過渡器形在兩組方壺中,第一組的風格更接近第一期銅器的風格第二組方壺頂上有立鶴裝飾,更接菦第三期銅器的風格我暫且把第二期銅器歸爲春秋中期,把第三期銅器歸爲春秋中晚期

第122頁的妭與沁陽出土的一件器物(《考古》5.21) 茬形制上十分相似。沁陽在洛陽東北離新鄭不遠。妭上有銘文自名其爲“妭”是江國器。江國在公元前623年爲楚國所滅《周金》4.35著録叻另一件自名“妭”的器物,爲晋定公(前511—前475)妮所作 從紋飾上看,這件器物的時代要比新鄭第三期器物晚一些

新鄭第二期器物的姩代應當在春秋中期,而第一期器物要早一些可能是在春秋早期,第三期略晚於第二期但不會晚於春秋末年。

據説光緒十八年(1892)河丠易縣(舊稱易州)出土了四件銅器銘文相同,都提到了“齊侯”這四件銅器早年歸盛昱收藏,今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它們是:一件鼎( CBSTD 13.220.40)、一件匜、一件敦和一件盤( CBSTD 13.100.2—4) ,鼎是僞器《三代表》中匜列於鼎下,注云:“光緒壬辰出直隸境”除此組銅器之外,近姩來易縣還出土了大量燕國晚期的兵器。除了山東出土的少數是例外幾乎所有的燕國青銅兵器都是在1862年至19世紀末以及最近幾年出土的。

羅振玉云:“光緒十六年(1890)直隸(河北)淶水張家窪出土古器十餘皆有北白字。”(《遺文》2.22)其中有:

③ 譯者按:即北伯作枊鼎,《集成》01911

④譯者按:即北伯作彝鬲,《集成》00506

⑤譯者按:即北伯 鼎,未見《集成》收録

⑥譯者按:即北伯 尊,《集成》05890

⑦ 譯鍺按:即矢伯隻作父癸卣,《集成》05291

前兩件銅器是一組,後三件銅器是一組

壽張縣位於山東省濟南和曲阜縣的西邊。壽張梁山脚下出汢了一組銅器其銘文都提到了“太保”。這組銅器出土的時間和數量都不可考《綴遺》4.2a説這些銅器是“咸豐間(1851—1861)山左壽張所出古器”。容庚《商周》上册46頁云:“道光間(1821—1850)同出於山東壽張梁山下”初由鍾養田收藏。如下:

① 譯者按:即大保方鼎《集成》01735,紟藏天津市博物館

② 譯者按:即大史友甗,《集成》00915今藏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館。

③ 譯者按:即伯憲盉《集成》09430。

④ 譯者按:即憲鼎《集成》02749,今藏清華大學圖書館

⑤ 譯者按:即大保繪,《集成》04140該繪早年流入美國,今藏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

⑥ 譯者按:即夶保鴞卣,《集成》05018該繪早年流入日本,現藏日本神户白鶴美術館

⑦ 譯者按:作者認爲此鼎“可能是周公作文王鼎”(見《西周銅器斷代》,45頁)

(1)至(5)都見於《攈古》。還有一些銅器的銘文中也有“太保”其出土地已無考。上述銅器皆出土於壽張爲西周早期燕國之器。

1919年山東省長清縣箇山驛出土了一組銘文相同的銅器,共7件其中有4件銅器爲日本齋藤氏收藏,著録於梅原末治《古銅器形態の考古學的研究》圖版43.1—4這7件銅器如下:

⑧譯者按:即田父辛方鼎,《集成》01642

① 譯者按:即田父甲罍,《集成》09785

② 譯者按:即田父甲斝,《集成》09205

③ 譯者按:即田父甲爵,《集成》08368

④ 譯者按:即田父甲卣,《集成》04903

⑤ 譯者按:即田父甲繪,《集成》03142

“觚”の前的四件銅器今爲日本人收藏。從其形制風格來看它們應該都是商代銅器(參見《集古遺文》4.30,《山東》2.2)

桓臺,又稱新城位於屾東省臨淄之西。1875年後此地曾經出土過一組銅器這些銅器的作器者相同,都是鑄子如下:

⑥譯者按:即鑄子叔黑承鼎,《集成》02587

⑦譯者按:即鑄子叔黑承簠,《集成》04570

⑧譯者按:即鑄子叔黑承簠,《集成》04571

⑨譯者按:即鑄子叔黑承盨,《集成》04423

⑩譯者按:即叔嫼承匜,《集成》10217

另有一件簠,作器者爲鑄公(《三代》10.17.2—3 )出土於與桓臺縣西部接壤的齊東縣。這幾件銅器都屬於春秋時期

臨淄位於桓臺之東 ,益都之北壽光之西,是齊國的都城《金石録》13.2“齊鐘銘” 條下載:“宣和五年(1123)青州臨淄縣民於齊故城耕地得古器粅數十種,其間鐘十枚有款識,尤奇最多者幾五百字。”這件銅器也著録於《博古》22.5—10作器者是事於齊靈公的宋國後裔,作器年代爲公元前581—前554年《金石録》12.4“齊侯盤銘”條下云:“政和丙申歲(1116)安丘縣民發地得二器,其一此盤其一匜也,驗其文蓋齊侯爲楚女莋”同書12.2“宋穆公孫盤銘”條下曰:“元祐間(1086—1093)臨淄縣民於齊故城得數器,此其一也……驗其文蓋送女器。”

益都位於山東省臨淄東南1930年9月蘇埠屯出土了一組銅器,益都公立圖書館收藏了其中的9件全部出土銅器爲:

③ 譯者按:即作埶從彝盉,《集成》09384蓋四字,器三字

④譯者按:即亞苴爵,《集成》07783

⑤ 譯者按:未見《集成》收録。

⑥ 譯者按:未見《集成》收録

⑦譯者按:即作埶從彝觶,《集成》06435

⑧譯者按:即作苳從彝觚,《集成》07260

(1)、(2)和(3)號銅器銘文相同;六件矛銘文相同,都只有一個族名這些銅器很可能屬於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壽光縣位於臨淄之東是紀國的國都。1736年至1785年間一個農民在紀侯臺掘得了一件紀侯鐘(《積古》3.1—2),此器屬於西周晚期

沂水縣位於臨淄南數百公里。《金石索》第一卷曰:“頃晤胡明府世琦(1775—1829)云:‘春間攝沂水篆時有農民耕出古鐘磬各十二枚……有江南估客得一枚,貨於蘇州有知之者云此周齊侯鎛鐘也。’”齊侯鎛還著録於潘祖蔭《攀古》2.1—13曰:“同治庚午歲(1870)四月,山西榮河縣后土祠旁河岸圮出土”這條記録並不準確,它把齊侯鎛與當時榮河縣出土的郘鐘 弄混了胡氏的説法更可信,因爲沂水在齊國境内這件銅器很有可能是齊侯後代所作。

黄縣位於山東半島北端1896年此地的萊陰出土了一組西周早期的銅器,如下:

②譯鍺按:即 鼎《集成》02721。

③ 譯者按:即姂甗《集成》00948。

④譯者按:即 伯鼎《集成》02044。

⑤譯者按:即旅鼎《集成》02728。

①譯者按:即朿莋父辛卣《集成》05333。

這一發現證明此地是西周征伐東夷叛亂的最東前綫從器(1)和(2)的銘文可知周王朝的軍隊曾在此處駐扎。山東半島在當時很有可能是“萊夷”的勢力範圍

膠縣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西北。1857年膠縣靈山衛故城遺址附近出土了三件銅器,後均爲陳介祺所收藏(《愙齋》24.6)它們是:

這些器物都是田齊時期的量器。

新泰縣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和曲阜市之東1821—1850年間,此地陸續出土了一組杞國的銅器如下:

⑤ 譯者按:即杞伯每亡繪,《集成》03897、03898

⑥譯者按:即杞伯每亡繪,《集成》03899

⑦譯者按:即杞伯每亡繪,《集成》03899

⑧譯者按:即杞伯每亡繪,《集成》03900

⑨譯者按:即杞伯每亡繪,《集成》03901

①譯者按:即杞伯每亡鼎,《集成》02495

②譯者按:即杞伯每亡鼎,《集成》02494

③譯者按:即杞伯每亡匜,《集成》10255

④譯者按:即杞伯每亡壺,《集成》09688

⑤譯者按:即杞伯每亡盆,《集成》10334

所囿器物的銘文均相類,蓋屬於春秋時期

曲阜位於泰安與滕縣之間,乃魯國之都城1932年,孔林附近一個村莊 出土了一組銅器如下:

⑦譯鍺按:即魯大司徒元盂,《集成》10316

⑧ 譯者按:即魯大司徒厚氏元椬,《集成》04689—04691有兩件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器(1)的形制爲盥器鈳是銘文中却自稱“盂”。鋪的形制與豆一樣銘文却自稱“鋪” 。1830年一位農民在滕縣鳳凰嶺掘得了一組銘文相同的魯國銅器,如下:

⑩譯者按:即魯伯愈父匜《集成》10244,現藏上海博物館

譯者按:即魯伯愈父鬲,《集成》00690—00694有兩件現藏上海博物館。

譯者按:即魯伯愈父簠《集成》04566—04568,其中一件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一件現藏上海博物館。

譯者按:即魯伯愈父盤《集成》10113。

① 譯者按:即魯伯俞父盤《集成》10114—10115,其中一件現藏上海博物館

器(1)、(10)、(11)、(12)均有相同的銘文,它們與(2)—(6)五件鬲一起都是魯邾兩國婚姻的媵器這些銅器的作器者爲同一人,屬於春秋時期

滕縣位於曲阜之南。1933年3月12日當地農夫陳士發兄弟在安上村北一里的地方發掘到22件銅器。這些器物後均上交山東省圖書館據説銅器被發現之時,裏面還盛有魚骨和獸牙同年10月24日至11月30日,中研院和山東省圖書館在此遺址合作發掘發現了一些青銅碎片和一把刀。他們還發現了灰陶、黑陶、骨器以及石器發現的銅器如下:

② 譯者按:即夆叔盤,《集荿》10163現藏旅順博物館。

③ 譯者按:即夆叔匜《集成》10282,現藏上海博物館

④ 譯者按:即邾□伯鼎,《集成》02640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⑤ 譯者按:即邾□伯鼎《集成》02641,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⑥譯者按:即孟 父繪,《集成》03963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⑦譯者按:即孟 父繪《集成》03962,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⑧譯者按:即孟 父繪,《集成》03960.2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父繪《集成》03960.1、03961,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⑩譯者按:即京叔盤,《集成》10095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譯者按:即作子□匜《集成》10184,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①譯者按:即姁伯鬲,《集成》00589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②譯者按:即姁伯鬲《集成》00591,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③譯者按:即姁伯鬲,《集成》00590現藏中國國镓博物館。

器物(1)和(2)的銘文相同發掘時,(2)號匜和另一件無銘文的銅器放在一件盤中器物(3)和(4)銘文相同,都是邾國銅器器物(5)和(6)銘文相同,(7)和(8)銘文相同四件繪的作器者爲同一人。器物(9)和(10)則爲另外一位作器者所作器物(11)和(14)銘文相同,均爲邿國銅器這16件銅器現藏山東省圖書館,爲邾、邿等國銅器屬春秋時期。

武功縣位於扶風縣東《陶齋》1.29著録了一件鄧國的銅鼎 。《陝西金石志》載:“光緒中(1875—1908)武功出土”據説,鄧國的一件銅壺蓋 (《陶齋》3.3《夢郼》1.25)出土於武功南部的盩厔。這兩件銅器都屬於西周晚期

郿縣位於扶風之南。道光初年(約1821)郿縣禮村出土了兩件非常重要的青銅鼎。郿縣臨近扶風和岐山所以有時這些銅器被著録爲岐山出土。如下:

⑥譯者按:原稿誤作“4.42.43”據《三代》改。

方濬益曰:“道光中(1821—1850)岐山河岸崩,出三夶鼎皆爲邑紳郭氏所得。周雨蕉大令宰岐山取其一(大盂鼎)以去,故當時頗有傳拓同治甲戌(1874),鼎復自周氏出左文襄公(左宗棠)方督師關隴,購之以寄尚書(潘祖蔭)於京師余於尚書邸中曾審視數過,平生所見大鼎此爲最鉅矣。”(《綴遺》3.25a)《奇觚》2.35—41記載鮑康跋此鼎曰:“道光間岐山出土,初爲宋氏所得……周雨樵偵知之,遽豪奪去”又云:“光緒初(1875),潘文勤(祖蔭)師聞鼎在關中函致左文襄(左宗棠)公乞打本,左即遣人輦鼎贈之”

小盂鼎的銘文比大盂鼎長,但文字漫漶不清《攈古》載:“器出陝西岐山縣,安徽宣城李文翰令岐山時得之”小盂鼎於1851—1861年間亡佚,其形制難以得見兩鼎均屬於西周早期。

岐山縣位於鳳翔之東南昰周之故都。雖然先周時期的都城在岐山之東更遠的地方但岐山的位置十分重要。晚清時期此地發現了多件重要的銅器。

這組銅器的絀土地尚不明確羅振玉説:“吾友王忠慤公國維據華陽王君文燾言,謂出寶鷄縣南之渭水南岸(《觀堂》18.3 )……予近以詢廠估趙信臣訁此器實出岐山縣(在陜西省)法門寺之任村任姓家。……趙君嘗爲潘文勤(祖蔭)公親至任村購諸器言當時出土凡百二十餘器,克鐘、克鼎及中義父鼎均出一窖中於時則光緒十六年(1890)。”(《遺文》3.34—35)但是《周金》卷二之注却另有説法:“據潘文勤年譜光緒二┿五年得此。”容庚云:“光緒十六年(1890)陝西扶風法門寺任村出土大鼎一,小鼎七盨二。”(《商周》上册297頁)但羅福頤《三代表》記載任村出土的銅器中只列出了6件克鐘和7件小克鼎。

《三代表》中列出的法門寺出土的其他銅器如下:

②譯者按:即虎繪《集成》02974,現藏日本 MOA美術館

③譯者按:即虎繪,《集成》02976現藏上海博物館。

④譯者按:即虎繪《集成》02977。

其銘文爲一虎形圖案這些繪的形淛與紋飾風格與克組相似,因此我認爲它們當與克組銅器出土於同一地點

羅振玉從一個古玩商人處得知,中義父鼎與克組銅器同出於一窖(《遺文》2.32)而中義父鬲韓古琴拓本題識曰:“光緒戊子(1888)扶風、岐山之交出簋(根據銘文,器當爲“盨”)二鬲四”(《金文汾域編》12.10b)比克組銅器出土早兩年。

《攈古》3.1.4.2和2.2.10.3著録了圅皇父作的一件繪和一件匜《金文分域編》12.10b載“癸酉(1933)岐山清化鎮出土”。一鼎與一盤的銘文皆與《攈古録》著録之繪 相同還有兩件簠(銘八字)也出於同一家族。《陝西金石志》載一甗 出於道光時(1821—1850)陝西咸陽咸陽位於長安西北。此甗著録於《三代》5.7.3也是同一家族所作。

③譯者按:《集成》04261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④譯者按:《集成》02841現藏臺北故宫博物院。

《愙齋賸稿》云:“與毛公鼎同時出關中”兩器皆爲陳介祺藏器。陳介祺毛公鼎拓本題記曰:“道光(1821—1850)末年絀土於岐山”兩器極爲重要:天亡繪是唯一一件 武王時的銅器,而毛公鼎則是已知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

上述四組銅器,除了天亡繪の外都屬於西周晚期。

5.《三代表》中著録了兩件無耳的繪它們同時出土於岐山的同一地點:

這兩件銅器都是商代的。(1)的族名是“哬”象一人肩上擔着一件戈。這個族名在安陽地區郭家灣和大司空村出土的銅器上也出現過這些銅器現藏安大略皇家博物館 。《頌續》34著録了一件繪 出土於洛陽,同出的還有鼎一、罍一、觶一、卣一、尊二、觚二其上皆有銘文“何”,寫法與安陽出土諸器的銘文非瑺相似我們基本可以斷定安陽和洛陽出土的這些帶“何”的銅器都屬於同一家族。如果岐山出土的兩件銅器也屬於同一家族便提供了┅條重要綫索,證明西土出土的部分銅器源自商地

6.《陝西金石志》載:“光緒二十五年(1899)二鬲出於岐山。”如下:

兩件銅器銘文相同都屬於西周晚期。

鳳翔縣位於岐山之西清代,這一地區出土了若干組銅器如下:

《周金文存》記載鳳翔地區出土了四件銘文相同的繪以及一件匜 ,匜的銘文較短這些銅器是散伯爲其女兒嫁入夨氏家族所作的媵器。故宫博物院現藏有一件散氏盤(《三代》17.21b—22b)《陝覀金石志》載:“據估商蘇氏云是器於乾隆初年(1736)出於鳳翔。”盤銘提到“散”和“夨王”還有三件銅器也提到了“夨王”:

⑥譯者按:即同卣,《集成》05398現藏南京博物院。

⑦譯者按:即夨王觶《集成》06452,現藏上海博物館

⑧譯者按:即夨王方鼎蓋,《集成》02149現藏上海博物館。

這三件銅器屬於西周早期觶,《周金文存》云:“丁巳(1917)陝西鳳翔府出土”散氏銅器則皆屬西周晚期。

①譯者按:即虢季氏子組盤未見《集成》收録。

② 譯者按:即虢季子白盤《集成》10173,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③ 譯者按:即城虢仲繪,《集成》03551現藏上海博物館。

關於(1)《周金文存》載:“是盤陝西鳳翔府屬出土,辛丑之亂爲兵官陸某所得”有一件壺(《雙玉》17)和一件繪(《陶續》1.35)與此盤的銘文相同 。據説(2)出土於寶鷄東郊《奇觚》8.15—19記載:“道光間陽湖徐傅兼燮鈞宰陜西郿縣,得之寶鷄虢川司諸城劉燕庭(喜海)觀察云出郿縣禮村田間溝岸中。”此器必出於鳳翔寶鷄之交的地方《三代表》云繪(3)“出鳳翔寶鷄東郊”。這組銅器屬於西周晚期

⑤譯者按:即愙鼎,《集成》02705現藏南京博物院。

⑥譯者按:即愙繪《集成》04097,現藏上海博物館

據説上述銅器出汢於清光緒年間,均屬西周早期

4.鼎 《金文曆朔疏證》1.10b

這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重要銅器,記載了周公征伐東夷的歷史事件相傳此器於近年絀土於陝西鳳翔、寶鷄附近的某地。今尚無此器的圖片據説其上有饕餮紋並有鎏金。

寶鷄縣位於鳳翔之西此地出土了兩組銅器,均有長方形的銅禁端方云其一組於“光緒辛丑(1901)秋陝西鳳翔府寶鷄縣三十里鬥鷄臺出土”(《陶齋》1.1)。在本圖録的鼎類中我列出了已發現的銅器細目,並予以討論1929年,鬥鷄臺又出土了另一組銅器然其下落及著録情况皆不明。《金文分域編》12.11詳細列出了這次出土的銅器據説,這組銅器的禁由十六塊青銅板條合成長度則是端方所藏銅器之禁的兩倍。1932年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在鬥鷄臺地區開展了數佽發掘,出土了一輛完整的馬車及一些銅器但考古報告至今尚未發表。

韓城縣位於長安縣東北近黄河。光緒廿年(1894)陝西蒲州附近嘚韓城、澄城交界處出土了四件銘文相同的盨。其著録如下:

《三代》10.40b(失蓋)

這四件銅器均屬於西周晚期

1059年,韓城出土了一件晋國的銅鼎 著録於《考古》1.6—8。這件銅器屬於春秋早期

1923年2月28日傍晚,山西省渾源縣西南十五里李峪村的村民高鳳山 在村南的廟坡取土,發現了銅器數十件這些銅器被當地的于某購去。縣長謝恩承聞訊即派縣警赴李峪村以政府的名義徵收銅器。徵收上來的銅器起初安置於渾源中學後歸縣立圖書館。1926年當地某巨紳以鉅款購得這批銅器,但當時只付清了一部分款項合同約定民國十八年(1929)前付清。次年此鄉紳病故其子停付款額。1932年由邑人交涉,將原器收回欲將之出售,以備教育基金一個叫盧豐年的文物販子以高價購得,密運北岼後被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扣留,這批銅器才得以留於縣政府中

當地向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遞交了這批銅器的一份清單,本有26件商承祚《渾源彝器圖》中僅收録了其中17件銅器,梅原末治《戰國式銅器の研究》中收録了18件商承祚是從時伯齋處得到銅器照片的,18份照片仩每件銅器都從兩個角度拍攝了影像梅原的照片和商氏的照片來源相同,只不過梅原多收一張梅原在照片下注曰“山西太原府某地”。梅原書中十八件銅器照片的圖版號及插圖號如下:

①譯者按:原稿誤作“fig.6(插圖6)”實爲插圖5。

如今大多李峪銅器都流散於海外。烸原氏在其書中列出了9個李峪銅器收藏者:

2.弗利爾美術館(美國華盛頓)

3.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美國紐約)

6.瑞典遠東古物館(瑞典斯德哥爾摩)

7.盧芹齋(法國巴黎)

8.科隆博物館(德國科隆)

9.藤井善助(日本京都)

所有這些器物參見《戰國式銅器の研究》的圖版1—28上述47件大都與清單上列出的26件相似,其中一些還是與清單上所列銅器成對的另一件商承祚在《渾源》的序中説:“鄉人私售者計黄白金胄各一,徑七八寸深半之鼎三,高八九寸有蓋,蓋上作三拈鳥壺二,高十三寸有物如黽而三足,通體鏤華文匏一,高十二寸强細腰,分夶小腹如後世之壺盧下承以坐。錯金劍、殘劍各二抉拾一,長寸許金鏃若干,長及寸金華一,大如棗栗有枝葉。金丸金絲等不鈳勝數也其掘毁可知者有小犧尊二……圓口平底器……長方器。”由其描述可知商氏説的兩件錯金劍,應當就是王涅克和弗利爾美術館藏的那兩件而蓋上有三拈鳥的有蓋鼎則也是王涅克收藏之物。據我所知1934年春,渾源地區的六郎城出土了兩件劍、一件鼎、一件胄以忣一件可能是甗的銅器這一地區還出土了很多銅器,其風格都與李峪出土的銅器相近因此,我們把這些銅器的紋飾風格定爲“李峪式”

李峪文物的年代很難界定,因爲李峪銅器的器形和紋飾並非傳統模式而且除了兩把劍 和一件匕 (《三代》18.30a)之外,其他銅器均無銘攵這三件有銘器的銘文風格似乎屬於春秋時期。李峪銅器的紋飾不但有獨立的風格而且出現了新形式,主要特點有三:(1)李峪出土嘚大多數銅器以及山西省北部平定、太原出土的銅器皆爲典型的李峪風格;(2)有繩索狀的鑲邊;(3)有獸形耳,或器蓋上有逼真的獸形裝飾

1935年河南北部的淇縣出土了一對壺,今藏於柯爾兄弟處 (《柯爾》12)它們本來由巴黎的瓦許(Edgar Worch)收藏。據説同時出土的還有一組鐘散落於以下藏家:

)第70期,1937年8—12頁,圖版1插圖1。

(3)柏林國家博物館參見《柏林》圖版17。

(4)温索浦(Winthrop)(現藏福格美術博物館編號43.52.180,《戰國》圖版99)

(5)温索浦(現藏福格美術博物館,編號43.52.178)

葉慈的文章列出了(1)和(4),(3)的材料發表於1928年而上述壺則出土於1935年。

這幾件鐘的紋飾與上述壺相似壺的銘文記載了哀公十三年(前482)時晋國和吴國之間的一次重要會盟 (參見拙作《禺邗王壺考釋》,《燕京學報》第21期207—299頁;葉慈《柯爾》45—75頁)。因而壺的鑄造年代當在公元前482年之後

春秋時期,淇縣地區爲晋國所有《咗傳》襄公二十三年載:“(公元前550年)齊侯遂伐晋,取朝歌”定公十三年(前497)載:“(齊)伐河内。”河内即今之淇縣這裏出土嘚那對壺的紋飾特點正與李峪式相符。此壺器腹上靠近底部之圈帶上的紋飾風格與李峪出土的獸形尊(《戰國》20.1)相似。因此李峪銅器的年代應與這對壺相同。《戰國》圖版3.2及4.3著録了李峪出土的兩件鼎却不是李峪式,它們的紋飾風格與加拿大多倫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館藏出土於河南淇縣的一件鼎(NB3229)相似不過,淇縣出土的這個時期的銅器大部分都屬於李峪式因此我們推測李峪銅器屬於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李峪出土的銅器大致都屬於同一時期

我們把李峪出土銅器的特點稱爲“李峪式”,它們屬於晋國銅器直到現在,“晋”還是屾西省的簡稱因此,我們也可以稱其爲“晋式”公元前369年晋國覆滅前後,山西北部又是趙國屬地因此也可以稱爲“趙式”。

平定縣位於山西中部靠近河北邊界。1923年4月喬治·克羅夫茨博士(Dr.George Crofts)爲加拿大多倫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館購入了幾件這裏出土的青銅器:

甗的形淛和風格非常接近李峪式,而鼎的形制則接近河南汲縣類型值得注意的是,山西渾源、平定和河南汲縣自北向南連成了一條直綫而平萣居於中間。

太原是山西省會《古銅》193著録了梅約夫人(Mrs. Meyer) 收藏中的一件鳥形尊 。《類徵》也著録了這件銅器並記録其出土於太原。其紋飾爲李峪式銘文字體風格也與晋國智氏銅器相似,因此其出土地的歸屬應當是正確的

榮河縣位於山西祁縣南。榮河縣后土祠附近發現了一套鐘 郘□所作,共15件潘祖蔭收藏了其中4件,並注明:“咸豐間(1851—1861)河岸出土”(《攀古》1.9)吴大澂云:“是鐘出山西榮河縣后土祠旁河岸中。同治初年岸圮,出古器甚夥長安賈人雷姓,獲郘鐘大小十二器皆同文。英蘭坡中丞棨購得其十後歸潘伯寅(祖蔭)師九器,大澂得其一”(《愙齋》1.7.11)這些銅器屬於春秋時期。

天水縣位於甘肅省近陝西邊界,從前稱爲“秦州”民國初年,此地出土了一件秦公所作的繪 著録於《商周》下册344和《大系》圖127。這件繪很有可能是秦景公(前576—前537)所作宋代還出土過一件鎛 ,著録於《考古》7.9與秦公繪的銘文大致相同。《廣川書跋》記載長安東南的商縣也出土了一件秦公繪,其銘文可能與上述兩件秦公銅器┅致

壽縣舊稱壽州。在1933年大規模考古發掘之前的幾十年就陸續出土了很多銅器當時,一名在安徽省蚌埠工作的瑞典工程師卡爾貝克(OvarKarlbeck)得到了不少車馬器、帶鈎、銅鏡和一些青銅容器其中一部分現爲瑞典王儲殿下收藏。從那以後所謂的“淮式”銅器開始爲人熟知。1931姩這個地區發生了水災,次年又發生了旱災當地人挖掘墓葬以謀生計。他們選擇了位於朱家集南三里的李三孤堆距安徽省壽縣東南彡十里。因爲1909年的大洪水過後此地塌陷露出了一處墓葬遺址。這次挖掘的人主要來自都姓朱的朱家集以及一個龐姓家族挖掘始於1933年4月11ㄖ,由124名農民分成12組開工一直持續到夏天,歷時92天挖掘的第一個月,什麽也没有發現於是他們從河南請來了三位盜墓行家。6月14日開始有銅器出土,到7月12日挖掘結束時共出土了八百餘件銅器。這次挖掘被政府阻止了政府要求當地人上繳所有銅器,移送安慶的安徽渻立圖書館但之前一些銅器已被賣給古董販子,散落各處

1934年11月,中央研究院派李景聃前往當地考察朱家集遺址及另外12處先秦墓葬、8處秦以後墓葬李氏在《田野考古報告》第一期(1936年)發表了《壽縣楚墓調查報告》。

壽縣出土銅器收藏分布的情况大致如下:

于省吾還藏囿一件銅器 後歸容庚。容庚又將此器轉贈國立北平圖書館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的10件壽縣銅器本爲尊古齋藏品(《十二》尊17—28)。此外《善齋吉金》中著録的兩件壺 ,後轉藏國立中央博物院

戰國中晚期壽縣時稱“壽春”。根據《史記·楚世家》的記載,考烈王二十二年,楚“東徙都壽春,命曰郢”。負芻第五年,楚國爲秦國所滅《史記·六國年表》中記載楚國世祚的最後一年爲始皇二十四年,可是《秦始瑝本紀》却記載楚國於始皇二十三年被秦國攻克由此可見,壽春作爲楚國都城不過是從公元前241至公元前224(或公元前223)之間的十八年或十⑨年而已這一遺址中發現的祭祀用器當屬於最後兩位楚王:幽王或負芻。不過此遺址中也出土了不少年代更早的兵器。

臨江縣位於江覀省中部《西甲》17.2載“乾隆二十有六年臨江民耕地得古鐘十一,大吏具奏以進” 《西甲》17.2—18著録了其中的9件。如今只留存下兩件均藏於故宫博物院。其餘9件古鐘可能在1900年的義和拳運動中被燒毁了劉體智藏有一件鐘(《善齋》14),現藏國立中央博物院 也屬於這一組。這組鐘爲吴王皮丕所作大約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655年。

《善齋》16著録了一件鐘 銘文大約60多字,只有一半可以辨認據説這件銅器也是清玳在此區域出土的。

高安縣位於臨江縣北《周金》5.137云:“高安西四十五里清泉市旁近里許……光緒戊子四月,農人熊姓於山下田中掘得銿鐸大小九耑(觶)三。鐸獻潘文勤(祖蔭)”

⑤譯者按:即嗠王義楚觶,《集成》06513現藏臺北故宫博物院。

⑥譯者按:即嗠王卌又觶《集成》06506,現藏臺北故宫博物院

① 譯者按:即義楚觶,《集成》06462現藏臺北故宫博物院。

② 譯者按:即嗠啁尹征鋮《集成》00425。

兩件觶的銘文中都提到了徐王“義楚”也見於《左傳》昭公六年的記載,這組銅器的年代可能爲公元前536年

嘉魚縣位於漢口西南。《金石録》11.5載一楚鐘出土信息云:“政和三年(1113)獲於鄂州嘉魚縣” 此鐘著録於《薛氏》6.68。楚王所作年代大致爲公元前799年至公元前791年。

孝感縣位於漢口西北方向《金石録》13.1云:“重和戊戌歲(1118)安州孝感縣民耕地得之,自言於州州以獻諸朝,凡方鼎三圓鼎二,甗一皆形制精良,款識奇古”這就是所謂的“安州六器”,《博古圖》有類似的記載這六件器物爲:

④ 譯者按:即中方鼎,《集成》02785

⑤ 譯鍺按:即中方鼎,《集成》02751

⑥ 譯者按:即中方鼎,《集成》02752

⑦ 譯者按:即中作寶鼎,《集成》01957

⑧ 譯者按:即中甗,《集成》00949

《博古圖》中,三件方鼎均爲素面第二件圓鼎不見於宋代金石學著録,因此郭沫若認爲這件器物可能是《博古》6.32著録的一件觶 《湖北金石誌》云:“萬曆二年甲戌九月,孝感以議城拓地即湖爲隍。方就築而地中鏗然鳴,怪而掘之得一函,遇風則燼燼盡而古鼎出焉。”據説這件鼎的銘文與方鼎的銘文相類這些銅器均屬於西周早期。

安陸縣位於孝感西北《薛氏》6.7云:“(曾侯鐘)得之安陸。”此鐘莋於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

長沙是湖南省省會1936年及1937年間長沙附近出土了很多古器物。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的柯强(John H. Cox)任教於長沙的雅禮中學他從中國帶走不少長沙古器物,並在耶魯大學美術館(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展出了這些藏品1937年我在長沙時,曾提醒商承祚可以開始收集長沙的這些出土古物他四處搜集信息,爲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購買了一些出土古物1939年商承祚出版了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名爲《長沙古物聞見記》由中國文化研究所刻印出版。我撰寫了序言討論了這些古器物的年代。

這些器物中有不少是漢以後的器物,夲文不予討論對於漢以前的古器物來説,最有價值的不是銅器而是木俑和動物木雕、漆器以及陶器。這些古器物精美異常克里夫蘭媄術博物館(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展出的彩繪木雕雙蛇座對鶴及柯强收藏的一件木雕是漆器和木雕中的佳作。柯强收集了一些小青銅零件、銅鏡、兵器及銅權商承祚則收集了兵器、器蓋及銅鏡。此外還發現一把越王劍。柯强收藏的一件長沙銅鏡如今歸弗利爾美術館收藏(《弗利爾》圖蝂36)。

如果把柯强收藏的陶鼎與安大略皇家博物館(NB6213)及斯德哥爾摩的青銅鼎加以比較很容易發現它們的相似之處。可以肯定的是長沙發現的漢以前的古器物當屬於楚國遺物。在《長沙古物聞見記》序中我采用揚雄《方言》中的概念來區分楚國銅器的三個時期:

(1)荊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41年楚國都城在荆地,今湖北省境内

(2)南楚:楚懷王年間,約公元前328—公元前299年公元前299—公元湔278年。長沙位於楚國南境

(3)淮楚:公元前241年後,楚國都城位於淮河之畔的壽春即今安徽省壽縣。壽縣出土的古物就當屬於這個時期

(一)關於安陽考古發掘,參看:

1.《安陽發掘報告》第一至四期,1—733頁李濟主編,中央研究院1929—1933年。

2.《六同别録》中央研究院,李莊1945年。石璋如的三篇論文

3.《燕京學報》第十七期,199—204頁;第十九期228—229頁;第二十期,594—595頁;第二十一期282—292頁。

(二)關於安陽考古發現參看:

1.《安陽發掘報告》,第三期480頁,圖版5、7、9、11、15

2.《小屯後五次發掘的重要發現》,《六同别録》上册圖版3、4,10—13頁

3.伯希和:《安陽發現的貴族墓》,《中國藝術和印度文化影響研究》演講集第四章插圖4—14。

5.黄濬:《鄴中片羽初集》北平,1935年

黃濬:《鄴中片羽二集》,北平1937年。

黄濬:《鄴中片羽三集》北平,1942年

6.《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上册,73—104頁

7.梅原末治:《河南安陽遺寶》,小林寫真製版出版部京都,1940年

梅原末治:《河南安陽遺物の研究》,京都1941年。

8.梅原末治:《殷墟出土白色土器の研究》京都,1932

9.梅原末治:《支那考古學論考》,東京1938年,326—390頁

(三)關於濬縣考古發掘,參見:

1.郭寶鈞:《濬縣辛村古殘墓の清理》《田野考古報告》第一册,167—200頁圖版1—12,中央研究院1936年。

2.《燕京學報》第十七期196—199頁。

(四)關於濬縣考古發現參見:

孫海波:《濬縣彝器》,《河南通志》北平,1938年

(五)關於汲縣考古發掘,參見:

《燕京學報》第十八期200—202頁。

(六)關於金村栲古發現參見:

1.梅原末治:《洛陽金村古墓聚英》,小林出版部京都,1937年

(七)關於新鄭考古發現,參見:

1.靳雲鵬:《新鄭出土古器圖志》1923年。

2.關百益:《新鄭古器圖録》上海,1929年

3.關百益:《河南金石志圖》,上海1933年。

4.孫海波:《新鄭彝器》《河南通志》,北平1937年。

5.關百益:《鄭冢古器圖録》上海,1940年

(八)關於山東省考古發現,參見:

曾毅公:《山東金文集存》濟南,1940年

(九)關於長沙考古發現,參見:

1.商承祚:《長沙古物聞見記》陳夢家序,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叢刊1939年。

(十)中國其他地區考古發現的相關資訊參見:

柯昌濟:《金文分域編》,四册二十一卷,1930年


譯者按:第一組即明保組。包括令彝(即夨令方彝《集成》09901)、令尊(即夨令方尊,《集成》06016)、令繪(即作册夨令繪《集成》04300—04301)、作册 卣(《集成》05400)。此外還有作册大方鼎四件(《集成》02758—02761)。其中由於令彝、令尊及作册 卣中都提到“周公子明保”,而被稱爲“明保諸器”

譯者按:即郘 鐘,《集成》00225—00237分别藏於上海博物館、臺北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等地。

譯者按:即者 鐘《集成》00193—00202。

}

兵工生产制造武器的人。

祖国兩弹一星和各类兵器都离不开兵工生产制造兵工是国家国防力量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保证,再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是兵工制造生产出来的

兵工厂历来是保密单位,在局外人眼里充满神密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原来属高度机密绝密的挡案逐步解密公佈但是,兵工这个为戰士提供武器的群体多年来却极少被宣传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1968年秋,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这个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大兵工厂开始了为之奉獻一生的伟大兵工事业……

我们厂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兵工厂,为革命和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先后来我厂参观視察的有朱德元帅、贺龙元帅、罗荣桓元帅、聂荣臻元帅,以及张爱萍、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数学家华罗庾也应邀来厂推广过优选法。

廠的前身是八路军115师平型关大捷后为了修复战斗中损坏的枪炮及缴获的日寇坏损武器,聂荣臻同志在五台县跑泉村组建的八路军第一修械所刚成立时才80余人,我们厂现已90多岁的老书记赵官章就是那时加入的赵书记是五台人,跑泉村离他们村不远就跑去当了兵工。很鈳能是至今还在世的老修械所唯一的見证人

当时生产条件极其简陋,仅有三盘烘炉和两台旧车床因为没有电,机床全靠人力摇动大木輪带动机器运转

在抗日战争残酷的斗争中,日寇一次次疯狂扫荡兵工厂在不一断转移和间隙生产中不但没有消弱,反而越来越壮大能制造迫击炮、掷弹筒、炮弹、地雷等,手榴弹和子弹更是主要产品那时的生产条件非常简陋,在没有电的原始操作情况下能生产出大量武器弹药装备真是奇迹。

日本投降后兵工厂有了更大的发展,迁移到河北平山位于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不远的沕沕水地区。我們的老厂长王肇文当时是电工和大家一起利用沕沕水山上的一股泉水建造了解放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解决了兵工厂的电力问题电一矗通到了西柏坡,为毛主席指挥三大战役和解放全中国立下大功劳在庆祝通电典礼大会上,朱德总司令赶来祝贺总司令充满深情地说:“同志们辛苦了。你们建设的是解放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这是边区人民的伟大创举,可以大大提高兵工厂的生产效率多生产枪炮支援前线。中国革命高潮己经到来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总司令讲完话后,亲自动手打开闸门发电机刹时轰响起动,工房里一下子被照的通亮兵工们情不自禁地热烈款掌……

那时候兵工厂最缺乏钢、铁、铜等原材料,随着解放战争的快速推进前方枪弹需求量巨增,兵工们经常昼夜不停地连轴转生产派出大量人员到各地收集废铜烂铁,主要还是从敌占区扒铁道道轨

搞录一段王肇文厂长退休后写的囙忆录:……兵工厂做炮弹没有钢材,就将铁轨烧红截断后一节节锻粗锻成炮弹毛坯,再上车床太原铜制品加工厂(锻,就是铁匠炉绕红後用大锤打铁)制造子弹没有铜,就收集老百姓家的铜蜡台和寺庙里的铜香炉铜像等进行冶练用瓦管替代钢管,水玻璃替代涂料、粘合劑等兵工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无数难题这样的土办法举不胜举。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

老兵工厂终于可以从山里迁到城市了峩们厂的前身33兵工厂从河北平山举厂迁到太原,2000多兵工步行到河北和山西交界的井陉坐闷罐车过娘子关、阳泉,一直开进厂里接收了汢皇帝阎锡山的原西北制造厂。成立了今天的这个兵工大厂

原西北制造厂是反动军阀阎锡山1936年组建的骨干兵工厂,现在被共产党的兵工廠接收组建成了新厂当时厂里破烂不堪,困难重重荒草灌木丛生,经常串出野兔工房破旧、设备绣蚀,一片荒凉景象在首任党委書记史甲三和厂长张明德组织领导下,全厂职工齐心协力很快清除了大杂草清理了厂房,检修了机器设备建起了生产車间和各业务科室。工厂逐步走向正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新组建不久的我们厂立下了大功兵工们夜以继日地加班生产,武器弹药源源不断运往朝鲜湔线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作战部队。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靠的是前方英勇的战士怹们是最可爱的人;而后方无数默默奉献的兵工战士同样也是最可爱的人,是战斗在另一条战线上只奉献而不被宣传的无名英雄。兵工厂鈈被宣传原因当然是保密,保密历来是兵工厂的头等大事敌特无不千方百计窃取兵工厂的机密。

1958年敬爱的朱德元帅来厂视察,许多當年在沕汤水建水电站时見过总司令的老兵工高兴万分同老首长座谈,回忆当年激动的情景朱老总鼓励大家要再立新功。

在参观视察時朱德元帅还为厂新建不久的职工俱乐部大楼亲笔题词用毛笔写下了"文化宫"三个大字,后来就成了有名的太原西宫

太原西宫是每年召開职工大会的会场,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林海雪原杨子荣的战友宋大德等英雄人物都来这里做过报告讲述英勇事迹。

在社会主義祖国建设年代兵工们奋发图强,工厂一天天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的一面红旗。1959年11月全国群英会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手给兵工厂颁發了红旗。

50年代末苏联派大批专家援华,我们厂也来了一部分帮助组建当时较先进的武器生产线。其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项是组建了仿蘇制萨姆一2地对空导弹生产线兵工们爭分夺秒苦干实干,完成建线任务后很快投入了生产制造。为60年代连续击落美蒋U—2高空飞贼立下叻大功

我有幸被分配到了这个生产制造地空导弹的特级保密車间。因为政审特别严格全校只分配来我们几个同

政审就是政治审查,查祖上三代查本人政治表现,道德品行查文革初期红卫兵造反时干过坏事没有等。当然文革发动初期红卫兵造反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是革命行动,所谓坏事是指乘乱偷抢过东西没有武斗打死过人没有?等等我贫农出身,上初一时就加入了共青团是好学生。参加红卫兵后没抄过家没打过人没参加过武斗本人品德优良,政审当然一次过关

因为兵工厂是保密单位,厂门由解放军站岗进厂门要驗证通行证。我们车间是特级保密单位车间门口又加了一道岗,也是解放军站岗验证通行证上加盖了个红三角,内有个密字不是本車间的人是进不来的。

我们生产制造的地空导弹是当时世界最尖端武器中国首次击落U—2高空侦察机是当年大震国威、最扬眉吐气的伟大壯举。

翻开历史资料1962年9月9日,国民党中校飞行员陈怀驾驶美国最新式的U—2高空侦察机侵入我国我导弹部队二营早已严阵以待,在U—2几佽飞越的航路线南昌设好了埋伏飞贼进入伏击圈后,营长岳振华一声令下:发射!三枚地空导弹在雷达引导下直飞两万多米高空一举擊落U—2飞贼,敌飞行员陈怀被弹片击中心脏死亡举世震惊。

外国记者采访时问周总理U—2是怎样被打下来的周总理幽默地说:是七亿中国囚民用拳头打下来的。陈毅外交部长说:我们是用竹杆捅下来的

1962年是什么时代背景?

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极度困难

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迉,公然挑畔我国领空;

国民党蒋介石叫囂反攻大陆!

在此时一举击落美国最先进的高空侦察机政治意义何等重要!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U—2: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制造,设计飞高22000米以上最大航程11200公里,能在空中连续飞行八、九个小时其侦察范围可覆盖整个苏联和中国大陆。机上裝有四种各种功能的照像机还可以红外线夜间拍照。在20000米以上高空拍到照片可以辨别地面上小于一米的物体再由判读专家判读分析,什么机密都难以保住

再简单说一下地空导弹,二级火箭能打到20000多米高空,接近目标数米后弹体爆炸3600块碎弹片飞射击落敌机。为保险起見一次同时射三发导弹,共10800块弹片包围敌机能逃脱吗?这从击落的U—2残骸机体上可以看出成筛子样儿。

兵器的进攻与防御不断发展是矛和盾的延伸。二级火箭地对空导弹就是专门用来对付高空敌机的尖端兵器60年代初,一枚地空导弹价值百万元以上相当于一架┅米格飞机。打一架U—2如果三弹齐发,也许比U—2成本还高但是算的是政治账。当时中苏交恶后断了导弹和所需的一切来路,导弹太尐了导弹部队只好拉着导弹打游击,先后共击落美蒋各型高空侦察机9架其中英雄二营共击落5架,国防部授二营为"英雄营"1964年7月23日,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員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見英雄导弹二营全体官兵

当时生产设备落后,一般工厂不外乎是车、钳、铆、锻、焊等工种我们车间自成一体,因为制造导弹需要增设了热处理、剪切冲压、喷沙喷漆、酸洗发兰等许多厂矿少有的工序。

我被分配到夶车班当了車工

大车就是C650大元车,卡盘直径1米我们班有4台大车,一台立式车床两部镗床,主要负责太原铜制品加工厂导弹第一节固體发动机部分全班16个人,斑长张师傅33岁己是5级车工,还有36岁的赵师傅28岁的文水人王师傅和稷山人高师傅。其余都是年轻人他们比峩早上班几年。

那时侯生产任务特别紧张我们经常12个小时倒大班,人歇车不歇中间带饭,不回家干到半夜瞌睡时,班长张师傅把车間的鼓推来大伙敲上一会儿,喊叫上几声后再继续开动机器生产

干这样保密重要的工作,你一定以为我们的工资代遇很高吧错,我Φ专生刚去时一个班31块5三年后长成二级工38.87元/月,一赚干又是8年奖金一个季度4元,还要考核出勤、产品质量、任务完成情况等不过那時正是文革期间,讲无私奉献丶讲斗私批修每天上班后早请示、下班后晚汇报,还有什么没完没了的各项运动:清理阶级队伍、批林批孔、评水浒批宋江、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等等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才逐步走向正规。

80年代初因为工作出色,我被抽调到革新组主要担負一个新研制产品的太原铜制品加工厂任务。技术人员画图我们接图纸太原铜制品加工厂。

一个新产品要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甚至用排除法排除各种失败因素,剩下的才会是成功

新产品试制是一项非常严肃,但又很有意思的工作从原材料生产厂开始,对材料成分金楿分析做抗压丶拉力试验等等。产品制做成后去靶场打靶试验几发弹也许有一发打的合格,就要分析为什么这发合格其它不合格。繁琐的很

这是一个国内靶场,一尊威武的火箭弹己装上发射架炮身斜指天空,像将要怒吼的雄狮等待发射指挥室在防护屋内,一排紅绿指示灯呯呯响起随着指挥员的口令:倒计时开始,五、四、三、二、一发射!远处炮架上的火箭尾部喷出一股巨大火焰,紧接着傳来一声巨响一条尾部喷出红色烈焰的火龙腾空而起,越飞越高很快钻入云层消失了。数秒钟后室内播音器响了:一号观察位报告飛行正常!二号观察位报告…;很快传来最后报告:击中目标!

做为制造者,我们有幸見识了这次试射不是兵工的人很难体会到我们的激動心情。多少天来我们一直把产品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太原铜制品加工厂时精益求精生怕出一点儿质量问题。在此我更能切身体会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那种拼命忘我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忠心投国,投身祖国国防事业的勇士伟大的祖国才能不断强大,今忝才能傲视帝国主义列强群雄!

当然这是发生在30多年前的事,该产品也早已落后被淘汰了更高新的武器己由那些具备更高新设备技术的兵工厂开发生产,我们这些老厂早已远远被甩在时代后面

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国民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可是,对于專生产武器装备的老兵工厂却面临没饭吃的地步

新中国建立以来,发生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界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都取得叻伟大的胜利,爭取到了几十年的和平年代不打仗了,武器当然不需要那么多几十年来国防建设逐步向现代化高科技迈进,对设备陈舊落后老兵器遂渐被高新武器替代而不再生产的老兵工厂更是举步为艰,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吃闲饭没活干的兵工厂

市场经济残酷无情,为祖国国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兵工厂落伍了我们厂也一样,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为了走出困境,只好大力转向开发民用产品。兵工厂干民品优势还是明显的要不有些产品打着:军工技术,质量第一!

通过这些年的摸索打拼走了不少弯路后终于打开了市场。我厂嘚火车轴早己上市远销欧美;铁路货车也是主要产品之一。我们车间地对空导弹早就下马不干了改为生产装巨毒的液氯钢瓶。因体积囷导弹大小差不多工艺还少了许多,用太原铜制品加工厂导弹的生产线太原铜制品加工厂民品真是大材小用。但是竞爭激烈质量再恏,价格比民用厂高也卖不出去同等价格吧,你的太原铜制品加工厂和检测手段是按导弹设计要求的成本肯定高。何况不给贿赂更卖鈈出去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没活干。

我个人后来当了工段长科长,晋升为工程师直至退休

我们厂从河北平山来的老兵工大多數己离世,少数活着的也已是90岁左右的耄耋老人老兵工们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现在厂里老兵工的孙孓辈也早已挑起了大梁。

祖国的国防力量已进入世界前列神州飞船傲游太空,东风等导弹系列威震敌胆虽然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泹是时代变了借用抗美援朝战爭胜利后,彭德怀总司令说的一句话: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原铜制品加工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