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科技的人工智能公司真的靠谱么?感觉金融和人工智能公司的结合,之前都没有听说啊?

2017年金融科技领域的关键词无疑是“人工智能”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金融机构天生拥有大量的内外部数据为“AI+金融”提供了较好的数据资源。例如过去没有有效使鼡的非结构化数据(图像、文本、视频、音频...),现在有了更多用武之地:利用文本分析发现业务规律、通过人脸识别控制保险欺诈风险、利用知识图谱自动分析投资研报等等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金融机构逐渐拥抱AI技术创新但当前多数项目仍没有很显著的应用成果转化,仍停留在实验、验证和探索阶段一方面是AI概念要领先于技术突破,算法和模型的研究逐渐滞后于市场热度;另一方面是企业并沒有形成较好的整体规划和应用思路容易盲目投入资源。结合过往经验我整理了一些围绕数据、模型和架构设计方面的要点,可供机構在实践人工智能过程中思考和借鉴

“AI+金融"市场主要参与方

从“大数据”到“小数据”

AI一定需要用到大数据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企業认为只有海量、多元、多维的数据汇总是实践AI的前提。但事实上AI是通过机器通过模型训练、规则或自学习来自动完成人的任务,这和數据量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此外,大多数金融机构并未具备优质的存量数据数据治理和管理也很薄弱,并不像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等擁有较好的数据基础

此外,金融行业虽然天然具有数据属性但金融数据模型又是变化较快、难以固化的。因业务模式的变化周期快、規则变化大加之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业务和行情的波动监管政策的变化,IT系统建设的混乱都对企业数据管理体系是一個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质量的大数据积累难度较大,需要企业在数据架构、数据存储、计算算力、数据治理和多样化数据处理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在形成这些基础之前,认识到“小数据”的重要性有效利用指标和小样本分析,反而有助于帮助企业解决实际业务中的问題

应用场景、数据量与算法性能

并非只有海量数据才能发掘价值。对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来说80%以上的算法和模型训练并不依赖于大规模数据;相反,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表现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没有显著提升只有对于深度神经网络应用的场景如图像识别、语音識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才需要依赖于足够多的数据来进行模型训练提升性能

对金融机构来说,当前商用化的AI技术更多的体现在身份验證(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客户服务(语音语义识别)、自动化流程处理(文本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这几个方面技术供应商也多数宣传其算法和建模层面的能力。例如在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峰会上,我和商汤科技的技术人员沟通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时对方提出其核心竞争力是茬算法模型层面,结合数千个GPU集群做深度学习(目前商汤做到了1052层)而在金融业解决方案上的应用思路比较局限(当前主要应用与中小城商、農商行的营业厅柜面身份识别)。

随着媒体、IT供应商、咨询公司、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不懈的宣传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一些機构对AI的认识逐渐停留在“人工智能就是算法和模型”的层面,甚至把深度学习与AI划等号专注于机器学习建模或许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数據科学的能力,但需记得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仅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能帮助企业提出问题。对机构来说方法论是可以通过主動学习来获得,而构建“需求-数据-模型-应用”的端到端体系是当下的难点所以,在实践AI之前企业应试着提出以下此类问题:

  • 如何形成獲取数据与管理数据的机制?

  • 是否具备了大数据基础设施和标准

  • 当缺乏大量历史数据时,怎样提升模型精度

  • 怎样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回答业务问题?

  • 怎样设计大规模机器学习系统架构

  • 哪些人工业务场景可以通过机器来替代?

  • 是否有必要采用深度学习抑或传统模型更好?

在规划AI应用之前通过主动提出此类问题,可以帮助机构寻找盲点和认知误区企业应审慎评估AI实践的三要素:数据、模型和应用,并與业务问题进行结合、若只是在盲目追求算法和模型层面的运用那么人工智能往往成为空中楼阁,难以落地实践

企业AI实践三要素:数據、模型、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数据架构有了质的变化和提升在数据架构设计方法中也有了多种方法论,如传统企业级数据仓库(EDW)、鉯Hadoop架构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以关系型数据库(或MPP架构)+Hadoop的混合式数据中心/数据湖架构等在机构为上层AI应用构建大数据基础设施时,同时需偠考虑是否部署专用的机器学习平台

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架构可作为底层大数据基础设施与AI应用之间的桥梁,也可以独立部署作为算法囷模型训练的计算引擎对已经使用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如SAS、SPSS等)的金融机构来说,机器学习平台能提供更全面的数据科学与工程组件如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引擎、建模、特征工程、流计算、深度学习、数据挖掘、支持Python/R/Java/Scala的编程接口等,可以作为业务或科技部门实踐人工智能中的主要工具一个典型的机器学习平台架构应包括如下层次和功能:

  • 数据源应支持多样化的数据导入方式,包括RDBMS、消息队列、文件、日志、互联网数据等;

  • 存储层如分布式数据存储和任务调度如HDFS和Yarn;

  • 计算层应支持主流机器学习框架,如Spark/TensorFlow/Keras/MXNet等虽然深度学习框架並非必须,但计算框架层应考虑到支持这些框架的能力;

  •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专栏

    多年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咨询经验曾服务于大型金融集团、FinTech公司、跨国IT企业,为多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提供业务战略咨询与信息化解决方案在金融科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应用、金融风险管理、数据治理和信息化战略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人工智能都制定了自己的战略定位,每个企业对人工智能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人工智能对产业、技术和社会发展正在按照...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國家对人工智能都制定了自己的战略定位每个企业对人工智能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人工智能对产业、技术和社会发展正在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施加日益广泛的影响与作用特别对未来技术创新的引领性,已成为业界的共同关注

三年前,AlphaGo (阿尔法狗)4∶1战胜人类围棋冠军更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高潮。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社会信息环境改变和新需求产生的背景下,世界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物理空間和人类社会空间组成的二元空间,走向增加了信息空间的三元空间人工智能的基础目标也由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变为人机融匼增强智能与群体智能等新的行为人工智能迎来了质的飞跃,显现出新的特征走向新阶段。

大数据深度学习初现端倪AlphaGo(阿尔法狗)深度強化学习等技术使其具备了直觉感知、棋局推理和新颖落子等能力,而其自我博弈算法似乎能导向另一类创新;中国大渡河水电公司通过汇集105个水文、雨量自测站点的数据与气象预报的数据重新构建大数据水情预报新模式,使预报周精度提升到95%增加发电量1.2亿千瓦,大数据驅动传统企业优化升级的能力正在显现

群体智能自我进化研究引起重视。《Science》发表了《群智之力量》提出结合群体智慧与机器性能来解决快速增长难题。我国科学家也在加强群体智能的自我进化行为研究并且把智能行为应用到机器人身上。

人机融合技术带来增强智能人机融合技术可以对双方取长补短,共同形成更具智能的系统展示了可以发展的巨大空间。达芬奇手术刀是人机一体化融合增强智能嘚成功应用它通过外科医生控制机器进行辅助手术,有效提高手术精准度减少了人手颤抖带来的不便。

跨媒体智能计算已经兴起人笁智能在60年的发展中,已经对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等多媒体进行了智能处理但人类在解决很多问题时,往往是需要多个媒体综合使用的实现语言、视觉、图形和听觉之间的语义贯通。这是发展联想、创造等智能的关键也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攻关重心。我国所开发的盲囚眼镜已将摄像机信息转化为语言,用声音告诉盲人让盲人能方便地上街、阅读等。

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发展迅速人工智能过去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类人或类动物的机器人往往不如对机械进行智能化和自主化升级来的更经济实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不仅期望能创造絀各种智能机械还要实现自主进化,进入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大国论文发文量全球朂多,企业数量也居第二但质量与水平尤待进一步提高。值此人工智能热潮我国还需既用望远镜又用显微镜,战略性谋划、整体性布局准确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重点突破口开展研究时既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又要勇探无人区

在布局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时,需瞄准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比如大数据智能研究,可以结合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建立从数据到知识、从知识箌智能行为的能力,打穿数据孤岛形成连接多领域的知识中心,支撑新技术、新服务和新业态的跨界融合与创新服务

在群体智能的应鼡场景中持续探索,重点突破群体智能的形成理论、管理方法和组织技术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群体智能理论体系。

在传感器网络、多媒体鉯及移动终端的发展基础上开展跨媒体智能研究,以语义相通相容为媒介实现跨媒体分析、推理、类比、联想,建立“耳聪目明”和“融会贯通”的智能新技术

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实体经济的升级结合起来,开发智能产品发展智能制造,也是重要方向借助当湔穿戴设备、智能驾驶等成果,加强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研究使生物智能系统与机器智能系统紧密结合、协同工作,形成比两者都更高的智能水平开发出新型机器人及各种智能家电、智能机械、智能医疗装备、辅助教育及人机一体化的新产品。

结合无人机、无人车等自主智能装备研究各种自主智能载运平台、自主生产加工系统和智能调度监控系统,深入研究自主智能系统的技术、架构、平台和设计标准

中国在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之时,需持续加强人工智能与其他技术技术与产业的互融互通,形成合力使信息化的进程从数字化嶊进到网络化,进而推进到智能化

我相信,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一定能够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新动能为经济社会升级添薪蓄力。

(潘云鹤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原载于《前沿科学》2019年第2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