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只做外卖的没有实体店如何做外卖?

动动指头,美食上门,网络订餐是“科技改变生活”最生动的注脚之一,但同时卫生状况差、安全问题大,也成为行业发展的“硬伤”。

但也许不久后,备受老百姓关注的网络订餐安全问题或将迎来更加完善的监管。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记者发现,意见稿提出,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具有实体店铺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同时,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包装好食品,避免送餐人员直接接触食品,确保送餐过程食品不受污染。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餐具。

那么现在网络餐饮做的如何呢?记者随机搜索美团、饿了么、百度等各大订餐平台发现,商家们的信息披露的内容参差不齐。有的商家公布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有些商家只公布了营业执照,还有少部分商家证照均未公布。至于实体店铺信息,记者搜索发现,各大外卖平台上的餐厅均公示了营业地址,其中部分商家在公布证照的基础上,还公布了商户实景照片。

午后,记者随机走进体育场路的一家杨国福麻辣烫店,发现有很多外卖小哥在柜台边等餐。据老板刘宾介绍,生意好的时候,店里外卖一天能接100多单。他表示,自己一直很注重食品卫生,“很多人觉得麻辣烫不干净,我们就搞了透明厨房,用大玻璃窗,让顾客可以看到我们的操作。很多外卖的顾客都是周边的写字楼,以前也是来过我们店里吃饭的,有时候他们工作忙一些,就选择了网上订餐。”

记者在店里的厨房看到,外卖使用的一次性塑料碗整整齐齐放在桌上,店员正在打包装袋。刘宾表示,网络订餐确实需要有实体店,一来这样更公开放心,二来顾客有问题,也有实体商家可以找到。他指着墙上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对记者说:“顾客吃得放心安心,我们生意才会越来越好。”

而记者也查阅到,其实,在去年7月公布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就要求,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外卖平台有监测抽查责任

另外,意见稿也明确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履行的责任。意见稿指出,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和服务进行抽查和监测。

对于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外卖平台的责任,饿了么方面表示,他们一直在加大对平台餐饮单位的监管,对于发现问题的餐饮单位加强监管,采取强制下线措施。

饿了么表示,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商家准入标准,商家在平台申请开店必须上传工商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料。工作人员随后将进行审核,线上验证证照信息与监管部门所公开信息是否吻合;线下对门店悬挂证照进行复核,同时检查环境卫生。最后,证照将交由第三方机构协助核实,验证其真实性。通过以上审核后,商家才能上线。同时,为给用户提供安全放心的外卖体验,饿了么还在加紧开发智能证照审核系统,不久即将上线。

百度外卖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百度外卖设立了较高的准入机制,要求所有的入驻商家都必须“亮照亮证”,坚决杜绝无照无证的黑商家。同时,百度外卖平台还设置品控职位,主要负责审查商户的资质、商品的菜单等信息,从源头把控商户质量和餐品品质。

同时,百度外卖制定了“日常巡查+定时抽检”制度,组织员工不定期巡查商户。如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证照问题等违规或违法行为,公司会第一时间对商户进行下线,并责令其整改,问题严重者平台会第一时间上报食药监等政府监管部门,并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相关工作。

新美大首席食品安全官钟永健对记者表示:“我们会积极参与,反馈建议,继续着力落实第三方餐饮平台主体责任,发挥大数据等优势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此前曾有媒体公布外卖的食品卫生条件不堪入目,有网友表示,这些外卖平台是否达标还有待检验。 

“天翼50”:食品药品关乎百姓安危,必须严格立法,严格准入制度、对于危害百姓的生产商、销售商绝对不能手软!

“叶氏名人名事”:办的不错,这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闲庭信步步步步”:早该管管这种乱象了!

“吃瓜群众”:是该好好查查了,有时候确实不放心,但工作原因只能APP叫餐,纠结半天……以后有规定就放心多啦。

}

   食药监总局规定,提供网络餐饮服务,必须有实体店铺并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否则,将处最低 5 万元罚款。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公布《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要对餐饮服务提供者实地进行审查以及实名登记。

  征求意见稿提出,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具有实体店铺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网上公示的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店名和地址应当与实际店名和地址一致,公示的门面、大堂、厨房等图片应当与实体店一致;公示的菜品信息、主辅料等应当与实际菜品和所用主辅料一致;公示的图片应当与实际菜品基本一致。

  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包装好食品,避免送餐人员直接接触食品,确保送餐过程食品不受污染。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餐具。

}

原标题:外卖平台还可以透明一些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点的外卖并不是现场炒制,而只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的?近日,有媒体记者走访了在美团、饿了么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外卖门店,发现大量外卖店都没有堂食,只要顾客下单,商家就取出沸水中加热后的菜肴包,搭配上素菜和米饭,而这样的菜肴包可能10天以前就生产完成了。

所谓菜肴包也叫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市场不断升级,预包装食品以其工业化、标准化流程,以及可以跨时间、跨地域的特性,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比如在高铁和飞机上的餐食,绝大部分不是现场炒制的,而是预先加工放在真空袋里,到了饭点拿出来热一热即可,同样,很多地方特色小食能卖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也正是用了这样的法子。一般理解,预包装和现炒的主要差异在于打乱了制作工序,然而绝不意味着它是不安全的,相关部门发布的《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食品的保质期给出了严格规定。因此,尽管外卖平台上的菜肴包已经生产了10天,但只要它严格守法,也不会有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真正令消费者感到不理解的,是自己对外卖制作流程的毫不知情,以及其中有可能生出的偏差。

如今,很多人依赖网络订餐模式,是因为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没有太多时间从容地自行烹饪。在他们的预设中,网络订餐不仅快捷、实惠、新潮,而且和线下实体店一样,采用的是现场烹饪模式。回到现实,抱有如此想法的消费者难免要失望了,然而他们也很难用“知情权”的武器捍卫自己。因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知情权包括生产地、日期、质量、规格等,并不包括食物的加工工序。同样,新修订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鼓励餐饮服务明示餐食的主要原料信息,包括来源方式,但并未作强制性规定,因为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解决的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只要安全性过关,现场制作和使用菜肴包都是被允许的。法律法规如此,外卖平台持以“听之任之”的态度就可以理解了,况且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方式能够做到门店更小、出餐速度更快、标准程度更高,是平台方希望看到的。

消费者以为是现场加工的,实际又不是——这种期望的落差既然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食品的安全性可能会产生偏差。这是因为预包装食品概念虽然简单,但在监管语境下也有模糊不清之处。举个例子,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餐饮与小食杂店,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源自于法律授权各地设置的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它们所生产或者经营的食品并非预包装食品。但是,很多小作坊的产品确实带有包装,而且从外卖商家的采购源来看,许多菜肴包正是来源于小作坊。这里就有了安全性不过关的可能,虽然外卖平台可以将责任推给生产者和商家,但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极大漠视。一个商家从哪里采购食品,怎样做食品,绝不是和平台毫无关系,平台需要担负起安全保障方面的主体责任,而且要在赢得消费者信任上多迈出一步,要求商家明示是否用了菜肴包,着实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难度。

在新餐饮模式下,商家固然可以自主采用不同的经营形式,但督促经营者把商品信息完整、准确地告知消费者,也无可厚非。这既是为了满足消费和监管的需求,也是检验平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实体店如何做外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