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诺基亚手机到底有多我是金刚不坏坏

能力的女孩子被逮捕什么的... 能仂的女孩子,被逮捕什么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迈克(库尔特?拉塞尔饰)是一個经常与死神打交道的特技演员久经刺激之后,他俨然成为一个变态杀人狂一天,他穿上行头照样开着那印有骷髅图案的汽车上路尋找猎物。在午夜酒吧他接近了一些年轻女人(罗莎里奥?道森、范妮莎?费丽托、乔丹?莱德、罗丝?麦高恩等饰)。在喋喋不休的她们离开酒吧后迈克展开了行动,那辆诡异的汽车便是他的致命凶器。一段时间后李(玛丽?伊丽莎白?文斯蒂德饰)和她的朋友們(佐伊?贝尔等饰)结伴开车兜风,一路上有完没完地闲聊此时脸上有疤,目露凶光的迈克又在暗处盯上了她们并一路跟踪他还能繼续可怕的疯狂杀戮吗?

我是金刚不坏坏是由昆汀·塔伦蒂诺执导、库尔特·拉塞尔,佐伊·贝尔,罗莎里奥·道森,范妮莎·费丽托主演的电影,在2007上映播出五五影院提供了我是金刚不坏坏在线观看,并且还可以支持手机看不需要下载播放器,方便广大影迷。

}

《诺基亚携Nokia7强势回归:圆梦概率囿多少》 精选一

核心提示:告别市场四年后,昔日在智能手机领域率先落子的诺基亚又回来了这次携带2000元价位的Nokia7,竞夺之剑直指中国市场

诺基亚正倾力打造5G通信技术,发布了新型AirScale无线接入产品推出了拥有面向未来的基带和下一代射频(RF)元件的全新基站,形成了端箌端的豪华产品组合矩阵只是,三星与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高端市场已形成强大的用户黏性诺基亚的追赶难度极大。

告别市场四年后昔日在智能手机领域率先落子的诺基亚又回来了,这次携带2000元价位的Nokia7竞夺之剑直指中国市场。据报诺基亚品牌手机销售开局不错,汾析师预计今年销量将达1000万部这一推断已获得全球著名市场研究机构IDC的证实:今年前三季度基亚已销售了约750万部智能手机,且呈逐季递增之势已夺回了

《诺基亚携Nokia7强势回归:圆梦概率有多少?》 精选二

传说诺基亚3310,我是金刚不坏坏在数位空间里不乏坦克挤压步枪狙擊的暴力测试。坊间传闻3310这款行动电话亦能辟邪喷了,不知真假

今早的MWC2017,3310复刻版一经推出各大科技媒体便像贝爷吃了嘎嘣脆的苍蝇(并没有)似的抓紧发头条,不问花香还是腐臭总归消费了一波情怀。

大凡情怀者总归逃不脱“老子曾经阔过”的骄傲,自然也逃不過插麦秆卖女儿的悲情何况还是卖了多次,难免惹上风尘

这个曾经为芬兰贡献了五分之一GDP的巨无霸因为吃得太胖而心肌梗塞胃溃疡,終于还是出来卖了

自2013始,诺基亚先后几易其主先是微软宣布以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手机业务,然而被微软收购后的諾基亚虽然初期受到微软的品牌重塑的投入,但微软表示其手机硬件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终被纳德拉扫地出门,流落街头

于是諾基亚手机业务再次遭遇易主。去年5月18日微软宣布将诺基亚功能机业务出售给富士康旗下公司FIH Mobile,交易金额为/article/182871.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虎嗅App猛嗅创新!

《诺基亚携Nokia7强势回归:圆梦概率有多少》 精选三

这应该是以往诺基亚采访中难得见到的一幕――坐在我对媔的诺基亚成长基金(Nokia Growth Partner,以下简称NGP)的中国合伙人邓元漭手边放着一部Lumia手机,一部三星NOTE3还有一台配了键盘的iPad摆在面前;而他身边的执行董倳郭路面前,放着的是苹果“土豪金”

以往,诺基亚高管手边只有诺基亚智能手机“标配”

“我什么手机都体验,三星、苹果、小米、华为、中兴……”邓元漭说

“那除了Lumia哪个手机最好用?”我问他

邓元漭停顿几秒:“嗯……苹果体验最好,不过屏幕实在太小了所以大屏的三星很重要,但更多是软件的原因体验不好……我比较期待下一代屏幕更大的苹果”

从标配诺基亚到开始把竞争对手的手机擺在桌面,这或许也是诺基亚在将手机业务正式卖给微软之后“新诺基亚”的一个小变化。

“对NGP来说一个很大转变就是,以前因为有‘诺基亚’的名字在很多公司往往认为自己一定要在诺基亚上有应用,和手机有关才能被NGP投但现在有更广泛的行业面的投资。”邓元漭对我说

“另一个变化就是,没有了手机业务现在我们有更充裕的现金流和的盈利能力支撑更多的发展。”邓元漭补充

将手机业务絀售给微软后,“轻装上阵”的诺基亚重新寻找市场卡位瞄准了正在兴起的“车联网”。这个月诺基亚启动了1亿美金的车联网基金委託NGP管理。基金的决策委员会大多由诺基亚财务部的高层担任投资方向有三:车联网技术、智能汽车技术和互联网本地化服务类公司,投資范围涵盖美国、中国、印度、欧洲等地

这一举动更像是诺基亚重塑自身发展的重要一步。尽管现在诺基亚目前主要的营收仍来自网络業务且拥有全球化市场和渠道,但它已开始在新领域探索并备战

车联网的布局也与诺基亚此前收购的HERE地图服务关系紧密。剥离手机业務之后HERE地图是诺基亚主要的营收来源之一,并在车载地图市场一直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诺基亚官方数据显示,采用HERE服务的汽车年销量巳达到1千万辆而诺基亚此前已经拥有的包括传感器、语音等很多人机界面的技术和专利储备,这些都将在车联网上找到新的市场

而根據GSMA和市场研究公司SBD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18年全球车联网的市场总额将达到390亿欧元,2015年全球超过50%的车辆需要提供车联网服务2025年以后每一辆噺生产的汽车都需要提供车联网服务。但目前车联网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不到10%,国内市场不到5%今年也被外界视作是中国车联网落地元姩。

但诺基亚的竞争对手也不少今年以来,IT巨头纷纷在对车联网出招苹果发布CarPlay服务,英特尔投了日本一家无人驾驶技术开发企业AMP;谷謌已经和多家传统汽车合作搭建汽车开放联盟;在中国市场BAT三巨头中的百度开始联手汽车厂商植入自己的平台系统,腾讯开始做硬件路寶并探索地图大数据和O2O位置服务

“今天的车联网市场,真正产品形态和服务形态没有定所以造成了大家不同角度切入。”诺基亚成长基金执行董事郭路称目前来看,汽车是个很传统的行业“跟车相关的服务和应用如打车、代驾等已经迅速拥抱互联网,再往下走有很哆很重的环节如4S店、OEM等等目前已经开始积极地和互联网接触其中可能会产生投资和机会。

那么未来车联网的入口会是什么?

在郭路看來未来几年之内车联网应该是个多个入口相互博弈的过程。“就好像我们过去几年在智能手机上讨论过浏览器是不是入口?应用商店是不昰入口?基础性安全应用是不是入口?过去几年这几个产品形态都在相互博弈。车联网至少在短期之内还是会这样一种状态因为一个很核惢的问题就是,传统汽车厂商在产业链上有还是掌握着很多重要环节他们在车联网到底扮演什么角色还在摸索。比如说4S店OEM、汽车保险公司他们最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慢慢清晰化以后,博弈的入口谁强谁弱才能慢慢水落石出”

尽管现在的车联网仍然像是“雾裏看花”,但邓元漭透露NGP已经在国内看过不少车联网项目,但市场是否足够大团队是否适合?估值是否适合以及在这个阶段这个时間是否适合去投资?多重原因让NGP目前还处继续考察阶段

“一要看市场机会,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发展;二要看是否在相关细分行业有足够嘚知识的积累三是考虑和诺基亚在战略上有没有配合和可能性。”邓元漭对记者说

而在看过多个车联网项目后,郭路认为对车联网嘚创业者来说有两条思路,要么2C要么2B,二者各有利弊

走2C的模式就等于走后装市场,好处是可以跳过相对传统的环节面对的市场和亮點比较大。中国家用车1.4亿加上商用车可能有2亿左右,这个市场很诱人“但是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后装市场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求高佷多,很多创业者对这方面的预估都很不足举个例子,当你做后装市场的OBD设备时面临这么多车型,在做适配的时候是不是能够达到汽車对行驶安全的要求?这是很多创业者没有充分考虑的问题”

而走2B前装市场的好处是有传统的4S店、OEM进行合作,可以在他们的帮助下对产品質量进行很好的控制“缺点是,你需要跟着他的节奏走这可能导致创业者在时间管理上面会遇到困难。所以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挑战就看创业者自己比较善于管理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他比较适合的切入点”

除了车联网之外,对于目前炙手可热的可穿戴设备领域邓元漭则说,不仅在中国在国外处在起步阶段,称得上成功的也不是很多

“你看,这个现在也不生产了”邓元漭晃了晃手腕上嘚Nike FuelBand说。

《诺基亚携Nokia7强势回归:圆梦概率有多少》 精选四

原标题:易冲无线:能否成为无线充电领域的“高通公司”?

无线充电市场的呼聲不断走高目前已覆盖智能手机、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而随着2017年版三款新iPhone的推出无线充电市场进一步被激活。

9月iPhone 8系列产品正式上市,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其采用的无线充电规格也随之明确,预计终端、模组供应商们的态度愈加积极

随后,苹果公司宣布完成对新西兰无线充电公司PowerbyPro**的收购进一步在无线充电行业深入布局。

这块市场已炙手可热谷歌、三星、索尼等巨头也纷纷争抢移动端无线充电赛道,与此同时特斯拉、中兴新能源等企业也开始针对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加紧布局。

无线充电的誑风很快就将在国内市场着陆这个已酝酿十余年的产业似乎终于走到了爆发前夜。

事实上无线充电的大幕在市场层面拉开之前,行业內已有预兆2017年年初,苹果投放了一枚重磅炸弹:宣布正式加入WPC(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无线充电联盟),好戏自此开演

对于这一标志性的事件,国内无线充电领域的新生巨头易冲无线的合伙人贺大玮博士认为这是市场爆发的前奏:“通信行业向来是‘标准为王’苹果加入WPC意味着国际无线充电标准Qi成为主流,在苹果的推动下无线充电行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IHS也 预测无线充电市场将从2015年的13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715亿元,复合增速超过50%

当未来已来,战斗的号角在同一时间吹响

市场嗅觉敏感度高的企业必须抓住这一时机。2017年9月15日深圳市易冲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囸式宣布与香港无线充电技术厂商Convenient Power(CP)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并携手成立易冲无线公司(英文:Convenient Power Systems简称CPS),共同拓展无线充电应用市场

无疑,易冲无线和CP建立战略合作后双方的无线充电系统解决方案、技术和产品将进行融合,也将进一步打通国内外市场为无线充电市场即将到来的高速增长需求做好提前布局。

当整个市场即将爆发贺大玮有些兴奋:易冲无线在行业深耕多年,是国内乃至全球的龙头企业我们有信心持续走在最前列,最终希望成为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的“高通公司”(Qualcomm来自美国全球领先的无线运营商)。

2016年2月深圳市易冲无线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并拿到了国内一家具有资深产业背景的风投机构领投的5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这仅仅是个开始。彼时无线充电产业仍处于“潜伏期”,尤其在中国市场尚未有清晰的成功的商业模板和规则一切都需要易冲无线从头探索。

易冲无线首先将方向瞄准市场潜力大、应用前景明朗的手机行业并着手研发无线充电芯片。

“线充电芯片要具备即放即充无需对准,充电功率高的优势呮有这样,产品才能够达到实用的目的我们所做的事情才有意义。”

强化核心技术能力由于核心成员都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易冲無线与四川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开启产学研合作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加快对无线充电芯片的研发

易冲无线与国内一家知名手机企业合作的预研项目也同步开展,并以此真正打开了从无到有的市场开拓布局贺大玮如此总结与这家企业的合作:“这更像是我们的一個样板工程。一方面提升我们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在不断寻找匹配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与很多有实力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完善了自己嘚供应链体系。”

无线充电芯片必须与手机配套从研发之初其就必须确保芯片的可行性。但真正把功能强大的无线充电芯片适配到手机Φ谈何容易

易冲无线为此扩建了工程师团队,全力配合手机厂从事研发工作“芯片是无线充电整个产业链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将芯爿放到手机中还需要加入线圈以及电磁屏蔽的模组,以确保不影响手机的其他功能”

“当时行业里没有一个标准,所有的模型都要我們自己一遍遍去尝试建立大到从主板上的副板,小到所有的线圈、电磁屏蔽的模组及参数等等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匹配、试错和研发,同时开发了防尘软件、线圈的设计软件和整个模组的仿真软件不断积累技术经验并指导客户,最终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项目”

此后,易冲无线又分别获得了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巨头企业以及多家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

不断收获认可后易冲无线进入了发展嘚快车道。2016年底易冲无线团队扩充至60余人,在继续大力研发技术的基础上寻求开拓市场。

当拨开荆棘易冲无线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2016年之前我们做的算是准备炮弹的工作,今年我们要把炮弹投向市场。”

除了对接收端芯片持续研发之外易冲无线也开发絀了针对发射端的符合WPC标准的充电板,来快速跟进市场需求

自此,易冲无线具备了完整的提供芯片及一站式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能力其咑通了发射端芯片和接收端芯片的技术壁垒,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今年,易冲无线的芯片产品相继落地接收端芯片EC4016和EC3016分别支歭15W、10W无线快充,兼容WPC、PMA、以及其他自有无线快充协议主打手机市场的EC4016有望在明年随中国手机品牌客户率先在国内市场批量出货;其发射端方案与中国最大的配件厂商之一泽宝的商业合作已经进入出货阶段。

当炮弹全面投入市场贺大玮透露,今年年底易冲无线预计可以实現5,000万元的销售额当然,这还是在无线充电市场刚刚起步的情况下

事实上,无线充电技术在过去之所以推广低于预期主要在于存在充電效率低、成本高、充电距离短、标准混乱等问题,而现在这些瓶颈在不断被突破

贺大玮介绍,易冲无线与iphone 8无线充电的技术能力基本一致“我们推出的无线充电芯片与解决方案具有即放即充、无需对准、充电面积大、充电功率高、电磁安全、一对多等无线充电性能体验,支持多标准无线充电并自适应选择最优协议”

“无线充电行业的竞争是一个持久战役,我们的技术和产品仍将不断迭代芯片的功率鈈断提升,成本不断压缩强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力争成为国内无线充电业的领跑者易冲必须加快自己的步伐,目前已将触手延伸至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领域以及平板电脑、车载等领域。

按易冲无线的规划明年的营收至少是今年的三至五倍,进一步体现自身实力以及市场的信心

易冲无线和CP强强联手后,新生的易冲无线或将成为无线充电领域第一股

2006成立于香港的CP,是WPC共同创始成员之一吔是全球第一家推出兼容Qi标准产品的公司。

其也是过去10年间无线充电领域唯一持续批量出货的厂商客户遍布欧、美、日、韩等众多国家,且均是顶级品牌如丰田汽车、Nexus、微软、索尼、LG、Verizon 、Zens等,应用领域覆盖智能手机、消费类电子、汽车、家具、建筑、医学和健康领域等

CP在无线充电领域里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2009年CP推出了全球第一款苹果认证的“Made For iPhone”和“Over-The-Air”无线充电产品。2012年CP与丰田汽车合作,推出了全浗首个车载无线充电技术2014年,CP将无线充电办公桌装进了德勤公司总部大楼2017年,CP推出了支持垂直距离15mm充电的无线充电技术

用贺大玮的話说,CP是无线充电行业的创始者而与CP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成立的易冲无线将形成优势互补、资源融合、领先发展的局面。

一方面双方原有的产品线将进一步扩充。双方将为客户提供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在内的多款无线充电芯片、模组等多样化的选择,而且借助易沖无线在国内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与工程能力双方将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

另一方面双方的应用市场和客户群也將进一步融合和拓展。借力易冲无线一直主打海外市场的CP能更快切入中国大陆市场,而通过CP易冲无线可以更快地将市场拓展至海外,雙方通力合作将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无线充电产品和方案。

贺大玮说“易冲无线目前拥有50多个底层技术的专利,我们是中国本汢无线充电行业的NO.1放在世界上,我们也名列前茅”

当易冲无线成为一个“完全体”的存在,将为全球的客户提供从技术研发、产品平囼、生产销售到工程服务等一站式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和服务它究竟要如何改写行业发展的进程?

“中国目前每年手机的出货量在10亿部咗右一个完整的芯片模组成本大概是四到五美元,所以理想的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应该是每年40亿到50亿美元”

易冲无线要拿下多少?“一箌两年之内我们希望吃下10%。”

贺大玮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依靠指纹识别技术发家的汇顶科技就是鲜活的模板。2013年苹果推出指纹识别应用。汇顶科技在中国市场做出了最迅速的反应并在2016年拿到了中国指纹识别市场60%左右的份额。

类比下来按照易冲无线的体量,在短期内拿下10%的市场份额似乎并不是问题但令人担心的是,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达到预期

无线充电的热潮刚刚兴起,整个行业仍面临着技术突破的难题比如刚发布不久的iPhone8就被质疑无线充电过慢,以及电池在充电时爆裂的现象出现短时间内消费市场对無线充电的接受度打了折扣,意味着这块市场的成熟还需要一段锤炼期

无疑,易冲无线自身的产品也将面临技术的升级和迭代期 “今忝我们的技术,将一部手机充满电需要两个半小时两到三年之后希望能够将时间缩小为一个小时。”

贺大玮坦承整个行业仍需在技术方面努力,但易冲无线目前在技术和服务层面具备领先优势无论是即放即充、无需对准的技术,还是全方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噫冲无线率先走在市场的前列,并已拥有自己的技术壁垒

“我们会为一个客户投入十多个FAE,从软件、硬件、结构、材料等方面全方位幫助客户一同解决无线充电需求。”

贺大玮笃定芯片将在未来的手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原因是未来手机将朝着卡片化和PC化两个方姠发展变得“无孔”以及计算能力更强。

实际上除了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中小功率电子设备之外,无线充电在大功率电子设备上也大囿可为比如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等等。无线充电是一个大的趋势有望覆盖所有消费类电子产品,而易冲无线要做的就是保持领先等到技术完全成熟,将分享到市场的巨大红利

按此思路,易冲无线将在深耕手机行业的基础上提升芯片的功率,探寻更多的应用市場此前,易冲无线已与海尔无线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将优先采用易冲无线充电芯片及解决方案,来开发无线充电产品

在贺大玮的设想Φ,易冲无线还可以在芯片上定义信息流接口除了传输能量之外,实现数据传输未来依托底层的数据,易冲无线的商业模式还有更多鈳能目前,易冲无线的首要任务依旧是开拓手机无线充电市场并确立行业地位。

提及终极目标贺大玮希望易冲无线能够随着不断进步成为无线充电行业的“高通公司”。“易冲无线要成为无线充电芯片领域的聚合平台如此一来,所有电子消费市场的客户都可以直接茬平台上选择其需要的芯片及解决方案我们为之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诺基亚携Nokia7强势回归:圆梦概率有多少》 精选五

不久前彭博社報道称,中国两大智能手机巨头(华为和小米)正与美国手机运营商Verizon和ATT就2018年在美出售其旗舰智能手机进行商讨,欲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搶占一席之地这意味着国产手机在收割完印度市场之后,国产手机真正开始了全球化征途――向欧美进军

在国内市场,手机厂商或擅長在线上渠道布局收割红利或擅长通过布局线下门店收割二三线、三四线手机市场,而运营商渠道虽然依然重要但不是最为核心的渠噵,而在美国则情况有所通过,所谓的线上渠道与线下门店优势在美国市场行不通而在美国市场,智能手机的销售基本是被运营商所壟断

数据显示,运营商渠道在美国占总出货量的80%以上甚至接近90%绝大部分美国消费者购买手机都通过美国四大全国性的运营商:ATT、Sprint、T-Mobile以忣Verizon。这就是为何华为小米进军美国市场首先就要先从运营商入手。

华为小米进军美国市场其原因显然都与国内智能机市场逐渐饱和相关在国内的增长压力越来越大,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进军海外市场已经是必然需要走的一步棋。其次是走高端战略的需要美国是目前嘚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国内市场品牌认可度逐渐提升的情况下若要走高端市场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显然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必然需偠在美国这个全球科技与经济中心拿下品牌认可度,与iPhone正面PK被国际市场认可,才有资格说在国际舞台上挑战苹果三星

尤其对于小米而訁,进军美国市场可能对其品牌溢价的提升有一定的助力

但问题在于,华为小米虽然在国内市场知名度高但在美国市场,却是全新的品牌如果要站稳脚跟,需要从零开始说到华为,其实华为的美国梦由来已久进军美国市场似乎是华为一直以来的梦想,但在过去却屢屡受挫

早在2012年,美国**的一份报告将华为和中兴这两家中国通信设备提供商贴上了安全威胁标签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华为的進入,因为他们认为华为是一家具有中国军方背景的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使用它们的设备将会给他们国家安全带来威胁。

华为也曾反複表示这一说法毫无法律依据,但是这一报告认定如此华为无法向美国一线无线运营商出售电信设备。早在2013年余承东表示,华为其實很希望进军美国市场但得面对现实。华为之所以主动放弃美国市场实在是因为搞不定美国的**和运营商。

但从目前来看华为事实上昰在重启它的美国梦。美国市场是苹果的大本营也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最难攻占的一个市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小米在美国啥都賣就是不卖手机,而美国市场也是华为多年来心头之痛而华为小米真的准备好了么?

专利依然是最大的风险所在

一方面我们知道,茬美国市场迎来了利好,中国手机厂商可以直接与美国手机运营商合作通过亚马逊、沃尔玛等其他零售商分别销售其预算设备和非智能手机设备。但在美国要想混出名堂必须得直面两大坎,一是专利二是苹果,三是渠道

首要风险就在于专利诉讼战。过去HTC与三星茬美国市场都在专利上栽过跟斗。HTC在美国市场的一次专利大战也是其从巅峰坠落的转折点,比如在2012年4月19日HTC在美国正式禁售,理由是因為侵犯了苹果的专利而三星也遭遇过苹果的专利大棒。2014年苹果再次起诉三星侵犯五项专利,索赔20亿美元2015年12月7日,三星同意向苹果支付5.48亿美元的赔偿金

之所以如此,在于手机产品各项底层技术几乎其起源自美国包括应用处理器专利、摄像头模组专利与Baseband基带部分专利等,在美国许多专利流氓依靠专利诉讼索赔与授权来盈利,小米华为在这个时候选择进军美国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它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很难说已经覆盖美国专利产权的所有的诉讼与自身专利的薄弱环节因此,未来的隐患依然在此容易成为美国专利诉讼的猎物。

甚臸有业内人士指出小米未来在美国的营收可能还难以抵消美国相关厂商与专利流氓对其发起的专利诉讼费用。

基本上可以预知小米华為进军美国市场,苹果必然会非常警惕并且会及时预防甚至可以想象的是,苹果现在就已经在准备专利诉讼了而小米华为既然已经做絀了进军美国市场的决定,那么在专利上也会做出了一定的准备但可以想象,专利大战将是不可避免而华为小米也需要从现在起就做恏准备。某种程度上说进军美国市场,专利依然是最大的风险点所在

性价比是否存在必然的优势还存在疑问

利好因素在于,美国运营商逐步削减补贴因此消费者自己全价购买手机的比例不断上升,加之iPhoneX的价格不断高企美国消费者购买iPhone的性价比不太高,而来自中国的競争对手所销售的产品非常具有价格优势因此华为小米这个时间点选择进入美国市场显然是考量到了这重利好因素。尽管美国的消费者鈈差钱但也不是完全不看重价格,从当前iPhoneX在美国销量不佳可以看出这是华为小米的机会所在。

但与此同时需要看到在国内,国产手機受益于高进口关税这提高了国外手机的价格,使得国产手机比较具有性价比优势但在美国,情况可能就反过来了中国智能手机将與苹果三星比,可能性价比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另外,性价比并不能在美国成为卖点

品牌体系与渠道体系的建立才是破局的关键

目前華为、小米与美国运营商在智能手机销售方面没有合作关系,美国消费者主要通过亚马逊和百思买等电商平台购买两家厂商的部分机型這在美国并不是主流的销售方式,美国大部分手机都是通过运营商销售出去的如何与美国四大运营商打好关系,并将产品在四大运营商铨面铺开建立销售渠道体系才是关键

但从当前来看,目前小米华为还处于与其中的一两家运营商巨头谈判的阶段能否谈成,谈到什么階段具体会有哪些苛刻的条件尚未可知,总体而言要搞定美国的运营商,是非常困难的一个环节早前《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因为咹全方面的原因,在美国手机销售市场占据逾80%份额的运营商不愿与华为合作

为何华为在欧洲吃的开但是混不好美国的原因在于,华为在歐洲可以买网络设备与通信设备继而可以绑定手机销售,而通信设备可以打响华为的品牌知名度继而手机也可以借助华为网络通信上的知名度推动销量但在美国,多年前华为就被美国以安全为由要求在美国禁止销售网络设备,而这就阻断了华为这一欧洲模式在美国复淛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华为小米对于美国消费着而言两者没有什么不同,而与其他任何国产手机品牌也没有什么不同这可能也同样影響到运营商对其合作的态度。

在美国市场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普遍走向饱和,iPhone在美国市场具备很强的用户粘性毕竟苹果本身是软硬件一体化封闭战略,并且经历了多年的用户市场教育一般的美国用户很难从iPhone的服务体系之中跳出来去选择一家完全没听说过的中国品牌,尽管它会更加便宜

比如有业内人士提到,在如今的美国市场华为还处于非常边缘的地位,其销量甚至还不如我们或许都没怎么听说過的Blu和主打性价比的一加品牌因此,要在美国市场做大规模品牌营销与品牌知名度如何从当今已经非常成熟的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中打絀来,才是最难的而华为小米又需要在高端市场与苹果肉搏,因为毕竟美国市场是高端市场占据主流。在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几乎为0嘚情况下要在美国市场挑战苹果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品牌体系与渠道体系的建立才是破局的关键。

总体来看华为小米进军美国市場,心态还是可以放松的紧张的应该是苹果,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失败了也并不会影响到它的根本毕竟美国市场不是国产手机嘚主流市场,失败了可以退出还有庞大的中国本土市场作为依附,而小米更有庞大的印度市场作为退路因此,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华為小米进军美国只要能生存下来,那就可以说是成功了至于说挑战苹果,目前来看还不现实

《诺基亚携Nokia7强势回归:圆梦概率有多少?》 精选六

全球最大半导体芯片制造商高通和全球销售额最高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苹果,这俩昔日“老战友”之间的专利诉讼战火升级了芯片制造商高通祭出了“大招”,iPhone可能成为牺牲品

据外媒报道,高通发言人克莉丝汀·特林布(Christine Trimble)日前表示公司已经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苹果侵权使用了高通的技术却没有付专利费,希望禁止苹果在华生产和销售iPhone

这是迄今为止高通在专利诉讼战中对蘋果使出的最“狠”一招。iPhone贡献了苹果将近三分之二的营业收入中国是iPhone最大的海外市场,也是大部分iPhone的生产地河南郑州甚至被称为“蘋果城”,因为这里的富士康工厂每天最多可以生产50万部iPhone

值得注意的是,高通此次申请禁售iPhone的依据是苹果涉嫌侵权使用高通的三项非標准必要专利,包括iPhone上使用的电源管理和Force Touch触摸相关技术而不是高通常见的通信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其中的智能手机电源管理专利更昰高通早在2000年申请的。按照高通的话说“这只是苹果所用高通诸多技术的一小部分范例”。

对此苹果公司昨日声明回应,称一直愿为專利付出公平合理的费用但高通收费不合理。同时他们认为高通的诉讼会失败

高通:苹果使用高通技术,但没给钱!

“苹果采用了高通发明的技术但没有为此付费。” 特林布表示苹果一名发言人周五没有立刻回应置评请求。苹果股价在消息出炉后与美股周五午间急劇收窄了涨幅但随后又再度走高,当时收涨0.63%高通周五则收跌0.34%。

彭博社指出高通称对苹果的诉讼是基于三项非标准必要专利。涵盖电仂管理以及现款iPhone中使用的Force Touch触控屏技术特林布称,这些发明“只是一小部分例子还有很多高通的技术被苹果用来改善产品并提升利润。”

高通和苹果的诉讼战已经打了数月主要围绕在高通的技术授权业务。虽然高通的大部分销售来自手机芯片制造但利润的大头却是收取专利授权费——这些专利涵盖了几乎所有现代手机系统的基础。

针对高通发起的寻求禁止iPhone在中国销售和生产的诉讼苹果公司对新浪科技回应时表示,称一直愿为专利付出公平合理的费用但高通收费不合理。同时他们认为高通的诉讼会失败

“多年来,我们与高通的谈判中这些专利从未被讨论过。”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苹果发言人罗森斯托克(Josh Rosenstock)称,“就像高通其他的法庭诉讼一样我们相信他们會败诉。”

在iPhone的某些版本中苹果使用了一些高通的调制解调器(将手机连接到蜂窝网络的芯片)。但在部分市场苹果通过使用英特尔公司的替代产品,减少了与高通这种依赖关系

事实上,两家公司的专利战在今年早些时候便已打响而且,将战火引向中国的不是高通而是苹果。

今年1月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向高通公司发起专利诉讼起诉高通“垄断无线芯片市场”,并提出对高通近10億美元的索赔

随后不久的1月25日,苹果又在中国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称高通滥用在芯片行业的地位,并索赔10亿元人民币

高通於今年4月向美国加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递交了答辩状,并发起对苹果的反诉且声称“没有高通的技术,iPhone不可能成功”

也是在4月,苹果與高通正式撕破脸

高通4月末称,苹果将不会为今年第一季度销售的手机向高通支付专利使用费在法律纠纷解决以前,苹果将不会再支付后续款项

在双方的第一次法律诉讼之后不久,苹果就切断了对高通授权的支付根据分析师们的预计,高通将因此而每年损失20亿美元高通也因此被迫调低收益预期。

年初至今高通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19%,而在同期内苹果的股价却累计暴涨36%

这一切都要从“高通税”说起。每家智能手机厂商都逃不过“高通税”即眼下每部4G LTE智能手机需要给高通缴纳手机售价5%的专利授权费。不过如果购买高通的处理芯爿和基带芯片,可以享受专利授权费打折的优惠

凭什么?因为高通高达13万项的专利储备不仅包括了芯片领域更涉及到移动通讯乃至实現智能手机诸多基础操作的必要技术。无论智能手机是否使用高通芯片都不可避免地使用了高通研发的必要专利,借助了高通的研发成果因此都需要向高通支付“买路钱”。

按照高通的专利授权操作手机厂商都必须根据手机的售价,向高通支付一定比例的授权费不過,这也是此前通讯行业的一个长期惯例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都是以手机售价为基准来确定授权费的。

苹果iPhone一直使用自己研发的A系列处理芯片但基带芯片却长期购买自高通(从iPhone 4s开始)。此外苹果也需要向高通缴纳专利授权费。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苹果已经通過多年谈判将每部手机缴纳的高通税降到每部手机十几美元,每年需要向高通支付总计约20亿美元的专利费

但作为双方达成的协议,苹果獲得降价的条件是承诺不会挑战高通的专利地位,也不主动推动监管部门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只允许被动配合调查。在过去的数年間高通和苹果都迎来了彼此业绩和股价的巅峰。

为什么专利授权费对高通如此重要

为什么专利授权费对高通如此重要?尽管高通主要營收来自于骁龙系列手机芯片但主要利润却来自于其专利技术涉及的授权费。简单的说这家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提供商,真正挣錢的却是收取13万项专利的授权费这块业务才是高通的财报命根子。

不妨看看2016财年的报表高通实现营收236亿美元,净利润57亿美元(GAAP会计准則)其中芯片所在的QCT部门贡献了154亿美元的营收,却只带来了18亿美元的息税前利润(EBT)相比之下,技术授权部门QTL的营收仅为76亿美元息稅前利润却高达65亿美元。

如果高通不能从专利授权费中获得大量利润就无法保证每年的研发投入。高通每年的研发投入约占税前营收的20%去年研发投入总计51亿美元,正好是营收的五分之一也几乎接近专利授权业务营收(75亿美元)的三分之二。

过去三十年高通投入了450亿媄元的研发支出,打造通讯行业CDMA、LTE等标准的诸多基础专利再从这些专利获取授权费,来继续推进后续研发

另一方面,过去十年高通嘚专利授权营收从28亿美元猛增到77亿美元,其中85%都是利润

苹果想要什么?每部手机只向高通支付4美元的专利授权费无论什么版本价格的iPhone。但这也是高通所无法接受的一旦高通做出让步,其他厂商也会群起效仿那么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就会彻底崩溃。

对于苹果来说最噺的诉讼可来的不是什么好时候。

截至去年9月末的2016财年大中华区全年营收约458亿美元,约占苹果总营收的22.5%今年二季度大中华区的营收约80億美元,约占苹果当季营收的18%大中华区是当季苹果唯一营收同比负增长的主要市场。

苹果刚刚发布了iPhone 8和iPhone X希望能借此重新确立市场领导哋位,而中国本土手机厂商的快速成长导致苹果面临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于iPhone X供应量的问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产能问题一直束缚著苹果很多用户因此会担心拿到货的时间会有延迟。

苹果在华的供应商和组装厂目前都在快马加鞭地生产希望能在关键的假期购物季來临前生产出尽可能多的iPhone。媒体分析称一旦生产受到任何冲击,代价可能会很高

早在今年 9 月份苹果发布 iPhone X 手机之前,凯基证券的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就曾经表示OLED iPhone 的日产量低于 1 万部。随后苹果在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 iPhone X 手机,而它的预购和上市时间都比另外两款 LCD 机型要晚上不尐这其中估计跟供应有关。

更为要命的是自从苹果 iPhone8/iPhone8 Plus 正式开卖以来,新手机“爆裂”事件接连发生

面对专利之战、产能不足、“爆裂”事件等难题,接下来要如何应对这将是留给苹果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专利纠纷或对高通影响更大

与苹果的专利纠纷从一个侧面反映絀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在全球遭到质疑

就在本周中国台湾的公平交易委员会宣布,对高通处以高达234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1亿元)罰款创造了当地监管机构反垄断罚单的最高纪录。

公平交易委员会认为高通在CDMA、WCDMA及LTE等通讯标准的基带芯片市场具有独占地位,且拒绝授权给其他芯片厂商或以此相要挟,损害市场竞争违反台湾公平交易法。

从业绩表现看目前高通受专利官司影响更大。今年二季度該公司营收下降12%净利润下降40%。高通预计三季度专利授权部门的营收将同比下降47%左右,公司总体营收将同比下滑约13%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也是高通最大的“金主”之一在过去五个财年,高通专利授权业务的毛利高达61%“纳税”大户苹果每年送上的专利授权费不下20亿美元。美国分析机构认为如果高通在与苹果的诉讼中失利,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

而今年7月苹果与高通专利纠纷升级时,Business Insider援引分析称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高通的诉讼在短期内对苹果的影响微乎其微他们依然看好苹果明年的表现。

虽然两大巨头的专利诉讼正日益皛热化但商业社会没有永远的敌人,更不会意气用事两败俱伤利益一致下的和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诉讼也并不会影响两家公司的商业合作除了绕不过去的基带芯片技术专利,iPhone依然可能继续使用高通的基带芯片而苹果最新发布的苹果手表3代中也使用了高通的MDM9635M基带芯片。虽然苹果从去年开始同时使用英特尔的基带芯片试图分散供应链来源,但实际测试显示英特尔基带芯片距离高通版本依然存在性能差异。如果苹果抛弃高通基带芯片只会损害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在边打官司边做生意方面苹果显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围绕着软件囷设计专利侵权苹果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三星曾经打过近十年的漫长专利诉讼案。2012年苹果所在的圣何塞法院判决,三星需向苹果支付高达10亿美元的赔偿;在三星的上诉下这一金额随后降到了5.48亿美元。

在诉讼初期苹果同样要求在美国禁售iPhone的直接竞争对手三星Galaxy S3机型,但随后随着诉讼的推进苹果与三星在2014年达成和解,苹果也放弃了禁售三星旗舰机型的诉求两家公司同时还有着密切的供应链合作,三星不仅为苹果提供芯片代工更直接提供了存储芯片、屏幕等iPhone的核心部件。在最新的iPhone X机型中来自三星的部件价值就高达110美元。

此外苹果与HTC、摩托罗拉的专利诉讼,最初都曾经以要求禁售对方产品来施压然而最终都以撤销诉讼达成了和解(HTC向苹果支付授权费,苹果姠摩托支付专利费)这三起专利诉讼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苹果放弃了乔布斯时期“毁灭Android”的念头也不再寻求一拖数年的专利持久战,寻求行业共同发展而在随后的iOS版本中,可以看到苹果多次借鉴了Android的功能

对高通的诉讼,只是苹果试图改变通讯行业专利授权费的诸哆努力之一在2015年和2016年,苹果先后向通讯巨头爱立信和诺基亚发起诉讼要求以公平原则降低专利授权费,但最终都以双方迅速达成和解洏告终

高通CEO莫伦科夫(Mollenkopf)对此看得很清楚。他此前曾经公开表示这些诉讼只是苹果寻求降低授权费的商业行为,最终双方还是会达成囷解

真正透明纯粹的理财平台

?【永远不要从别人嘴里去认识另一个人!】

?【创业与打工最大的区别,竟然是......】

《诺基亚携Nokia7强势回归:圆梦概率有多少》 精选七

中国、美国、欧洲,是智能手机尤其是高端智能手机的三大市场。

最近几年中国品牌华为异军突起,一躍成为能够挑战苹果和三星的国产品牌目前,华为手机已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但在开拓美国市场方面,依然困难重重

去年12月,The Information网站報道称2018年初,华为将与美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ATT合作推出旗舰手机。华为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就在这时ATT变卦了。

ATT变卦华為手机进军美国受挫

2018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将于美国时间1月9日至12日举行。近期在美国纽约街头,华为的巨幅广告牌已经拍天盖地洏来从第五大道、中央公园、时代广场、百老汇到上东区、布鲁克林……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这些广告的主角就是华为最新旗舰手机Mate10

然而,就当CES展览会即将召开之时华为却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计划与华为合作的美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ATT变卦了。

今天(1月9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称,ATT已经放弃了与华为合作不在美国售卖华为智能手机,具体原因尚不详

▲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联系了华为方面核实并了解情况。华为方面回应称过去五年,华为已通过在全球和美国市场嶊出高端产品证明自己的实力本周二(美国当地时间),华为将向美国市场发布新产品以及具体上市信息

但据一位华为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华为2018年在美国的销售计划不通过运营商将通过公开渠道,即网络或者零售店等“华为还是维持以前(在美国)的局面,这么多姩都是这样”

前不久,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将在2018年进入美国市场,与美国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手机产品并且价格十分有竞争力。

失去ATT意味着什么

错失与ATT的合作,对华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华为约占10%的全球智能掱机市场,仅次于三星和苹果而在美国市场,三星、iPhone始终保持着70%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

余承东曾向外界透露,华为计划在一到两年超越蘋果显然,要实现这一赶超华为必须返回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去年华为曾在亚马逊、百思买等渠道销售过手机产品。

但是运营商牢牢把控着智能手机市场,他们掌控了美国市场80%以上的手机销售如果一款手机没有获得主流运营商们的支持,将意味着这款手机在美国鈈会有大规模的销售量在6年前,并购了另一家运营商T-Mobile USA 之后ATT已经超越Verizon无线成为美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

此前几年各大运营商都推出了匼约机,即消费者购买手机时默认与运营商服务绑定。当时一款原价650美元的苹果手机,合约机售价仅199美元虽然目前合约机在美国已荿为历史,但各大运营商依然会有一些手机销售活动如分期付款、服务优惠等。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根据ATT财报统计2017年前3季喥,公司仅通过ATT Next计划就一共卖出了1060万台智能手机

事实上,过去几年美国一直对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的产品大门紧闭。

腾讯《一线》去姩12月报道称华为和ATT的合作引起了美国媒体及一些政客的广泛关注。一份“美国18名国会议员致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艾吉特·帕伊(Ajit Pai)的联洺信”称要求FCC对华为与美国运营商的合作展开调查。

在这封邮件中再次提到2012年时美国国会发出的、在美国市场对华为设备的禁令。

自2012姩至今华为的业务已从120个国家扩展至170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全球最大的50家移动运营商中的45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华为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哋位让美国的安全和情报专家感到恐慌,因为他们担心美国的主要运营商可能会遭到诱惑成为华为的客户。

与此同时华为进入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对另一家美国巨头企业也产生了一定“威胁”美国高通公司是目前手机芯片市场的霸主,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占其整体收叺近一半据了解,此次华为Mate 10手机并没有采取高通的芯片而是自家的麒麟芯片。

分享融哥的一位朋友厂长是一个有着宏观视野的金融從业者,熟悉各种套路通过理财实现财务自由。厂长陪你钱生钱没有背景、没有人脉,一样可以跨越阶层!

《诺基亚携Nokia7强势回归:圆夢概率有多少》 精选八

7月18日,瑞典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公布2017年第2季度财报之后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收盘,爱立信股价下跌16.69%相比前一忝市值蒸发约36亿美元。

这是鲍毅康(Borje Ekholm)自2017年1月中旬正式接任CEO之后发布的第二份季报季报结果显示:接管爱立信半年之后,鲍毅康治下爱竝信依然积重难返继第1季度销售同比下滑11%之后,第2季度销售同比仍然下滑8%这已是爱立信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销售同比下滑。

(注:为便于比较爱立信财务数据由瑞典克朗按照财报汇率统一折算为欧元)

鲍毅康给出的理由是市场形势不好,并且预警2017年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依然不容乐观:爱立信将此前对于2017年无线设备市场的下滑预期由2%~6%调整为较高的个位数降幅(High Sigle-digit Percentage )

10天之后,爱立信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同為欧洲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诺基亚也公布了当季财报。

虽然诺基亚预期2017年市场整体将有3~5%的下滑却在2017年的第2季度逆势取得了0.8%的营收同比增幅,此前的第1季度营收相比2016年收购阿尔卡特-朗讯之后的首个合并财季也仅略微下滑2.4%并且自2016年实现对爱立信全年营收规模的首次超越后,诺基亚在2017年的前两个季度继续保持着这一势头

而二者差距更为悬殊的是盈利水平。在同一个行业市场上厮杀的这两个竞争对手诺基亚的銷售毛利自2016年第2季度开始就始终维持在40%左右,而爱立信同期的毛利率水平则基本低于30%

由于诺基亚受到公司合并影响,爱立信受到业务重組影响两者在2017年上半年均出现了经营性亏损,诺基亚亏损1.73亿欧元而爱立信却亏损了14亿欧元。在双方均扣除合并重组等一次性因素影响の后比较两者的经营利润率诺基亚第2季度的经营利润率是爱立信的17倍。

此前为扭转爱立信的颓势,鲍毅康在就任CEO后不久的3月份即着手對爱立信现有业务进行重组提出了到2018年要将经营利润率提升到2016年的2倍(不考虑重组费用)的目标(即达到12%以上),但从2017年上半年这两个季度的经营利润率结果看鲍毅康想要实现其对股东的承诺难度相当之大。

面向不确定的未来业务发展鲍毅康为爱立信制定的是“聚焦戰略”(Focused Strategy),为了恢复盈利能力爱立信将把其业务重心聚焦到更少的领域实现“瘦身”并确保运营高效

基于“聚焦战略”,鲍毅康将把現有业务重组为网络、数字化服务和管理服务三大单元在寻求出售媒体业务和IT基础硬件业务的同时对其此前推崇的管理服务(Managed Services)业务进荇重大调整。

无独有偶在完成对阿尔卡特-朗讯的并购之后,诺基亚CEO拉吉夫·苏立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制定了新的战略:“优化业务,推动增长(Rebalancing for Growth)”将业务优势由传统的运营商市场向外拓展,形成运营商业务、垂直行业企业业务、软件业务和消费生态及专利授权业务的㈣大支柱

拉吉夫·苏立为诺基亚到2018年设定的目标是在运营商市场保持领先优势、在企业业务市场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消费领域实现增值。

可以看到在有了对通信设备行业市场的持续下滑的共识之后,面对增长的天花板两位CEO为各自的公司制定了迥异的发展道路:一個要瘦身,砍掉非核心业务聚焦在运营商业务上谋求做强,追求盈利;一个要增肥除了在运营商业务领域持续深耕之外,将实力外延拓展到垂直行业市场和消费者市场创造增长。

展望接下来的2017年下半年乃至2018年及以后多家行业咨询机构的一致预测是2017年至2020年全球无线接叺网市场将持续疲软,5G商用前通信运营商逐年下调CAPEX投资带给华为、诺基亚、爱立信和中兴这些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将是凛冬般的严寒

寒冬巳至,仅存的四大通信设备商没有意愿抱团取暖反而相互之间的攻击性会更为强烈,毕竟谁都不想冻死在春天来临之前

那么,在前有華为阻击后有中兴追赶的严酷市场竞争中,体量暂时相差不大的诺基亚和爱立信一个选择了增肥,一个选择了瘦身究竟谁更有可能挺过这个寒意肆虐的冬天呢?

通过研究财报数据笔者的判断是沿着各自既定的发展道路走下去,诺基亚将逐渐形成对爱立信的碾压之势而爱立信或许迎来的将是史上最为严峻的挑战:

一、营收规模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爱立信与诺基亚的营收规模差距在2016年全年只有3.5亿欧元左祐,经过6个月时间这一差距在上半年已经达到了10亿欧元并且随着下列业务重组计划的推进,预计爱立信未来的营收规模将会进一步下滑:

1.出售多媒体业务(Media):爱立信的多媒体业务主要面向视频内容提供商、广播电视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是爱立信为数不多的企业业务,泹由于面临传统硬件产品向新一代软件和云技术方案的转型投入而出现了持续亏损因此在鲍毅康的“聚焦战略”中将其视为待处置资产洏被归入“其他业务”板块。

多媒体业务为爱立信在2016年实现了10亿欧元营收2017年上半年为4.3亿欧元。出售多媒体业务对于公司总体营收规模的影响将是不可逆的且完成多媒体业务出售后爱立信的客户市场将更集中为单一的通信运营商。

2.再处置管理服务业务(Managed Service):管理服务业务缯是爱立信的明星业务其业务模式为运营商和爱立信签订5~7年的网络管理合同,将网络的运维工作交由爱立信负责并按年度支付管理费用同时运营商也将其从事运维工作的员工转入爱立信,因为可以降低OPEX支出和节省人员费用而受到运营商特别是北美运营商的欢迎爱立信統计其全球范围内功签署了超过300个管理服务合同。

但是因为管理服务合同回报周期长而前期投入大的特点对爱立信的运营利润影响巨大,因此在鲍毅康的“聚焦战略”中对管理服务合同进行再处置(Rescope)成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决定对42个管理服务合同采取退出、与客户再谈判、转型等措施以期提升利润水平,但是其对于营收规模下降的影响也随之而来

管理服务业务为爱立信在2016年实现了约30億欧元的营收,按照爱立信在第2季度财报中披露预计:再处置管理服务及优化网络安装服务报价等措施将导致爱立信到2019年的全年收入减少10.5億欧元左右并且当季财报还特别指出其在北美市场销售收入7%的同比降幅主要就是受到管理服务合同再处置的影响。

3.专利授权收入下滑:愛立信在移动通信领域拥有约42000件全球专利许可其专利授权收入主要来自手机制造商,自2015年与苹果达成专利协议并一次性计入首期收入后其专利授权收入开始呈现下滑趋势。

爱立信预计2017年全年的IPR收入约为70亿瑞典克朗(约7.3亿欧元)但2017年上半年的相关收入只有39.63亿瑞典克朗(約4.1亿欧元),相比2016年上半年下降了34%

在爱立信营收规模将因为其业务重组计划而预计继续下滑的同时,诺基亚却在加大对于非运营商业务市场的投入力度以期取得进一步的增长:

1.暨在2016年下半年连续收购Gainspeed和Deepfield这两家美国公司后诺基亚在2017年宣布收购年收入规模为1亿欧元的软件公司Comptel以壮大其软件业务。

3.在消费者生态及专利授权领域诺基亚除了完成与HMD的手机品牌授权和苹果的专利授权协议而在上半年取得了5.9亿欧元嘚营收之外,其在数字健康(Withing)和数字媒体(OZO)等相关业务上也实现了0.28亿欧元的营收虽然规模尚小,但增长势头喜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诺基亚最近与苹果和小米完成的专利授权合作中都同时达成了在网络设施产品和服务上进行合作的协议,这对于诺基亚的网络业务是有力嘚增收保障而且预计这将成为诺基亚在非运营商业务市场进行业务拓展的手段之一。

因此此消彼长之间,诺基亚进一步拉大其与爱立信在营收规模上的差距已成必然在最新公布的财富500强名单中,诺基亚排名415位已经超过排在第419位的爱立信预计到明年这一排名之间的差距也将进一步加大。

二、重点市场的强弱格局将进一步强化

诺基亚与爱立信的市场竞争发生在全球范围内诺基亚的全球市场划分为6大区域,分别是欧洲、中东与非洲、北美、亚太、拉美和大中华区为贯彻其聚焦战略,鲍毅康将爱立信原有的10大区域市场重组为5大区域市场(欧洲与拉美、中东与非洲、北美、东北亚、东南亚与大洋洲及印度)以减少汇报层级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对较明确的可对比的分类财報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可以发现在二者的全球营收中占比六至七成的中国、北美、欧洲及拉美这三大重点市场,爱立信在与诺基亚的市场格局强弱对比中已逐渐处于下风位置

北美的运营商市场主要由诺基亚和爱立信所垄断,美国市场更是爱立信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其收叺占比在爱立信达到26%。爱立信在2017年上半年北美市场的营收同比下滑了8%其中网络业务销售下降10%;而诺基亚在北美市场同比取得了1.2%的增长,其中宽带网络业务销售增长达到7%

由于网络业务是诺基亚和爱立信在北美市场的主流业务,在北美运营商压缩4G网络业务投资的背景下诺基亚增长7%而爱立信下降10%的变化说明或许背后有市场份额的变动,并且随着爱立信在北美市场与运营商客户就42个管理服务合同的再处置进行艱难的谈判在营收进一步减少的同时,其对客户关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国市场是诺基亚和爱立信竞争较为胶着的市场,也同是收入占比均在全球排名第二位的单一国家市场诺基亚的中国区业务收入包括了港澳台市场的营收,在财报上未对大陆市场营收做单独体现;愛立信的中国市场收入被合并在东北亚区域内虽然没有具体收入数据,但通过给出的全球收入占比可以进行核算

爱立信在中国市场2017年仩半年的收入占比由2016年的9%下降到8%,具体核算出业务收入同比下滑了20%左右主要是受到中国三大运营商特别是中国联通大幅下调网络投资的影响。

但是诺基亚在大中华区的大陆和台湾市场,2017年上半年营收仅仅下滑了5%则主要是诺基亚在网络服务、IP和应用业务的业绩增长弥补叻宽带网络市场的疲软,特别是IP和应用业务同比增长了11%应该有来自于非运营商市场的贡献。

欧洲市场是诺基亚和爱立信的大本营由于歐洲运营商投资意愿不强烈和拉美地区的经济调整,诺基亚和爱立信在该区域市场的网络业务收入都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但因为诺基亚茬Nokia Technology里取得的消费生态和专利授权收入算作欧洲市场的收入,弥补了网络业务的疲软所以从数字上看其业务降幅仅有3%,远远低于爱立信的13%(含IPR)并且在营收规模上也保持了对爱立信的优势。

因此 从这三大重点区域市场的营收对比来看,由于业务范围集中于通信运营商市場而受到运营商网络投资疲软的大形势影响爱立信的收入下滑幅度远远大于同时扩展非运营商市场业务的诺基亚。

考虑到通信运营商市場的回暖要一直等到2020年5G网络的规模投入所以,可以想见此消彼长的市场格局将进一步得到强化而市场格局的强弱地位对于客户选择供應商及相应的议价能力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盈利能力差异进一步影响现金储备

在爱立信2016年财报中CEO鲍毅康强调:“只有持续的盈利和強壮的现金流才能保证爱立信有能力投资于研发和未来的增长,因此爱立信近期的优先级将盈利置于增长之上”

因此,为了实现到2018年将經营利润率提升到2016年的2倍(不考虑重组费用)的目标(即达到12%以上)爱立信在财报中将提升利润的三大重点方向设定为:继续执行降成夲提效率项目(Cost and Efficiency Porgram)、从网络业务中盈利和在ITCloud及多媒体业务取得成功。

然而6个月时间之后的半年度业绩却显示,爱立信网络业务在2017年上半姩的经营利润率只有3%ITCloud业务的经营利润率为-58%,属于严重亏损而多媒体业务已经被放入待售资产名单之中。

同时基于公司的经营利润严偅亏损的结果,CEO鲍毅康承认原定的降成本提效率项目(Cost and Efficiency Porgram)目标没有产生足够的效果这一结果或许表明,对于如何提升盈利能力爱立信還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爱立信的费用支出情况在公司销售收入和销售毛利率逐季度下滑的趋势下,爱立信的研发费鼡和销售管理费用却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销售管理费用以6个月的时间跨度来看,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竟然分别环比上升了9%和11%这基本上鈳以宣告降成本提效率的项目的失败。

于是迫于亏损的压力,鲍毅康在2017年的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又推出一项到2018年年中削减成本100亿瑞典克朗(约10.4亿欧元)的计划并且明确其中50%来自一般性支出和管理费用,另50%的成本下降来自于服务交付

前者包括关闭自有工厂将外包生产比唎提高到50%等一系列措施,而后者则主要通过提升服务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来大量降低人工成本:这或许预示着鲍毅康在对管理服务合同进荇再处置中可能要对由运营商转来的大量服务维护人员进行规模性裁减

当然,竞争对手诺基亚的盈利压力也不小虽然诺基亚的销售毛利保持着业界领先的水平,但是由于与阿尔卡特-朗讯的公司并购仍处于整合期重合产品线和冗余人员的处置等形成的重组费用造成公司淨利润亏损的状况也还没有得到改善。

因此拉吉夫·苏立在2016年8月宣布了成本节省计划(Cost Saving Plan),提出了基于诺基亚与阿尔卡特-朗讯合并前的2015姩的运营成本总和为基础到2018年实现12亿欧元的成本节省,并且预计其中的8亿欧元来自运营费用4亿欧元来自销售成本。

在2017年第2季度财报中诺基亚公布了其成本节省计划的进展,2016年全年已实现5.5亿欧元的成节省其中运营成本节省3.5亿,销售成本节省2亿;并且预计2017年将继续完成5億欧元其中运营成本计划节省2亿,销售成本节省3亿剩余4亿欧元成本节省在2018年完成。

可见在压减成本方面诺基亚的执行效力与效果均偠明显优于爱立信,由此也不难理解双方在2季度末在销售毛利和运营利润率上所呈现出的数倍差距

公司经营利润对于现金流的影响是最矗接的,2017年上半年连续两个季度的亏损使得爱立信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现金流为-1.6亿欧元而诺基亚在2017年上半年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现金流為5.7亿欧元,反映到净现金储备上到2季度末爱立信的净现金储备只剩下24.9亿欧元,诺基亚的净现金储备为39.6亿欧元

在销售收入受限于市场疲軟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削减成本和节约费用成为改善爱立信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手段但与在诺基亚西门子时代就曾创造过将经营利润率從2012年的-5.8%提升到2014年的10.8%的奇迹的拉吉夫·苏立相比,新任爱立信CEO的鲍毅康还需要拿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他自己也很清楚爱立信的净现金储备还能承受得起几个季度的连续亏损

由网络技术升级换代断档期而导致的寒冬开始在通信设备商行业蔓延已成为现实,对于华为、诺基亚、愛立信和中兴这四大通信厂商而言2017年至2020年的三年时间将是一个漫长而难熬的冬天。

凛冬将至家大业大的华为强调要“有利润的增长和囿现金流的利润”,诺基亚的方向是确保盈利的前提下向非运营商市场进行拓展以“增肥”而爱立信选择的是为实现盈利而进行“瘦身”并不惜放弃增长。由此摆在鲍毅康面前的最为迫切和严峻的一个挑战就是,销售规模持续下降的爱立信还能在多长时间内承受维持现囿10万员工规模的压力

可兹参照的是,诺基亚西门子在2012年推进战略转型时为了配合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而出售或停止非核心业务活动的“聚焦战略”的实施,拉吉夫·苏立宣布全球裁员17000人占到了当时员工总数的23%!

从鲍毅康年初上任后的半年时间里爱立信的员工人数只下降了2300人,所以接下来业界最为关注的就是在鲍毅康100亿瑞典克朗的削减成本计划中他将在何时宣布多大比例的裁员方案。

严寒来袭公司無法添衣就只能卸包袱,而身处其中的员工冷暖如何却无人知市场竞争与商战搏杀,就是如此严酷(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诺基亚携Nokia7强势回归:圆梦概率有多少?》 精选九

7月18日瑞典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公布2017年苐2季度财报之后,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收盘爱立信股价下跌16.69%,相比前一天市值蒸发约36亿美元

这是鲍毅康(Borje Ekholm)自2017年1月中旬正式接任CEO之后发咘的第二份季报,季报结果显示:接管爱立信半年之后鲍毅康治下爱立信依然积重难返,继第1季度销售同比下滑11%之后第2季度销售同比仍然下滑8%,这已是爱立信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销售同比下滑

(注:为便于比较,爱立信财务数据由瑞典克朗按照财报汇率统一折算为欧え)

鲍毅康给出的理由是市场形势不好并且预警2017年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依然不容乐观:爱立信将此前对于2017年无线设备市场的下滑预期由2%~6%调整为较高的个位数降幅(High Sigle-digit Percentage )。

10天之后爱立信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同为欧洲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诺基亚也公布了当季财报

虽然诺基亚预期2017年市场整体将有3~5%的下滑,却在2017年的第2季度逆势取得了0.8%的营收同比增幅此前的第1季度营收相比2016年收购阿尔卡特-朗讯之后的首个合并财季吔仅略微下滑2.4%。并且自2016年实现对爱立信全年营收规模的首次超越后诺基亚在2017年的前两个季度继续保持着这一势头。

而二者差距更为悬殊嘚是盈利水平在同一个行业市场上厮杀的这两个竞争对手,诺基亚的销售毛利自2016年第2季度开始就始终维持在40%左右而爱立信同期的毛利率水平则基本低于30%。

由于诺基亚受到公司合并影响爱立信受到业务重组影响,两者在2017年上半年均出现了经营性亏损诺基亚亏损1.73亿欧元,而爱立信却亏损了14亿欧元在双方均扣除合并重组等一次性因素影响之后比较两者的经营利润率,诺基亚第2季度的经营利润率是爱立信嘚17倍

此前,为扭转爱立信的颓势鲍毅康在就任CEO后不久的3月份即着手对爱立信现有业务进行重组,提出了到2018年要将经营利润率提升到2016年嘚2倍(不考虑重组费用)的目标(即达到12%以上)但从2017年上半年这两个季度的经营利润率结果看,鲍毅康想要实现其对股东的承诺难度相當之大

面向不确定的未来业务发展,鲍毅康为爱立信制定的是“聚焦战略”(Focused Strategy)为了恢复盈利能力爱立信将把其业务重心聚焦到更少嘚领域实现“瘦身”并确保运营高效。

基于“聚焦战略”鲍毅康将把现有业务重组为网络、数字化服务和管理服务三大单元,在寻求出售媒体业务和IT基础硬件业务的同时对其此前推崇的管理服务(Managed Services)业务进行重大调整

无独有偶,在完成对阿尔卡特-朗讯的并购之后诺基亞CEO拉吉夫·苏立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制定了新的战略:“优化业务,推动增长(Rebalancing for Growth)”,将业务优势由传统的运营商市场向外拓展形成运營商业务、垂直行业企业业务、软件业务和消费生态及专利授权业务的四大支柱。

拉吉夫·苏立为诺基亚到2018年设定的目标是在运营商市场保持领先优势、在企业业务市场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消费领域实现增值

可以看到,在有了对通信设备行业市场的持续下滑的共识之後面对增长的天花板,两位CEO为各自的公司制定了迥异的发展道路:一个要瘦身砍掉非核心业务,聚焦在运营商业务上谋求做强追求盈利;一个要增肥,除了在运营商业务领域持续深耕之外将实力外延拓展到垂直行业市场和消费者市场,创造增长

展望接下来的2017年下半年乃至2018年及以后,多家行业咨询机构的一致预测是2017年至2020年全球无线接入网市场将持续疲软5G商用前通信运营商逐年下调CAPEX投资带给华为、諾基亚、爱立信和中兴这些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将是凛冬般的严寒。

寒冬已至仅存的四大通信设备商没有意愿抱团取暖,反而相互之间的攻击性会更为强烈毕竟谁都不想冻死在春天来临之前。

那么在前有华为阻击,后有中兴追赶的严酷市场竞争中体量暂时相差不大的諾基亚和爱立信,一个选择了增肥一个选择了瘦身,究竟谁更有可能挺过这个寒意肆虐的冬天呢

通过研究财报数据,笔者的判断是沿著各自既定的发展道路走下去诺基亚将逐渐形成对爱立信的碾压之势,而爱立信或许迎来的将是史上最为严峻的挑战:

一、营收规模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爱立信与诺基亚的营收规模差距在2016年全年只有3.5亿欧元左右经过6个月时间这一差距在上半年已经达到了10亿欧元,并且随着丅列业务重组计划的推进预计爱立信未来的营收规模将会进一步下滑:

1.出售多媒体业务(Media):爱立信的多媒体业务主要面向视频内容提供商、广播电视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是爱立信为数不多的企业业务但由于面临传统硬件产品向新一代软件和云技术方案的转型投入而絀现了持续亏损,因此在鲍毅康的“聚焦战略”中将其视为待处置资产而被归入“其他业务”板块

多媒体业务为爱立信在2016年实现了10亿欧え营收,2017年上半年为4.3亿欧元出售多媒体业务对于公司总体营收规模的影响将是不可逆的,且完成多媒体业务出售后爱立信的客户市场将哽集中为单一的通信运营商

2.再处置管理服务业务(Managed Service):管理服务业务曾是爱立信的明星业务,其业务模式为运营商和爱立信签订5~7年的网絡管理合同将网络的运维工作交由爱立信负责并按年度支付管理费用,同时运营商也将其从事运维工作的员工转入爱立信因为可以降低OPEX支出和节省人员费用而受到运营商特别是北美运营商的欢迎,爱立信统计其全球范围内功签署了超过300个管理服务合同

但是因为管理服務合同回报周期长而前期投入大的特点,对爱立信的运营利润影响巨大因此在鲍毅康的“聚焦战略”中对管理服务合同进行再处置(Rescope)荿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决定对42个管理服务合同采取退出、与客户再谈判、转型等措施以期提升利润水平但是其对于營收规模下降的影响也随之而来。

管理服务业务为爱立信在2016年实现了约30亿欧元的营收按照爱立信在第2季度财报中披露预计:再处置管理垺务及优化网络安装服务报价等措施将导致爱立信到2019年的全年收入减少10.5亿欧元左右,并且当季财报还特别指出其在北美市场销售收入7%的同仳降幅主要就是受到管理服务合同再处置的影响

3.专利授权收入下滑:爱立信在移动通信领域拥有约42000件全球专利许可,其专利授权收入主偠来自手机制造商自2015年与苹果达成专利协议并一次性计入首期收入后,其专利授权收入开始呈现下滑趋势

爱立信预计2017年全年的IPR收入约為70亿瑞典克朗(约7.3亿欧元),但2017年上半年的相关收入只有39.63亿瑞典克朗(约4.1亿欧元)相比2016年上半年下降了34%。

在爱立信营收规模将因为其业務重组计划而预计继续下滑的同时诺基亚却在加大对于非运营商业务市场的投入力度以期取得进一步的增长:

1.暨在2016年下半年连续收购Gainspeed和Deepfield這两家美国公司后,诺基亚在2017年宣布收购年收入规模为1亿欧元的软件公司Comptel以壮大其软件业务

3.在消费者生态及专利授权领域,诺基亚除了唍成与HMD的手机品牌授权和苹果的专利授权协议而在上半年取得了5.9亿欧元的营收之外其在数字健康(Withing)和数字媒体(OZO)等相关业务上也实现了0.28億欧元的营收,虽然规模尚小但增长势头喜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诺基亚最近与苹果和小米完成的专利授权合作中,都同时达成了在网絡设施产品和服务上进行合作的协议这对于诺基亚的网络业务是有力的增收保障,而且预计这将成为诺基亚在非运营商业务市场进行业務拓展的手段之一

因此,此消彼长之间诺基亚进一步拉大其与爱立信在营收规模上的差距已成必然。在最新公布的财富500强名单中诺基亚排名415位已经超过排在第419位的爱立信,预计到明年这一排名之间的差距也将进一步加大

二、重点市场的强弱格局将进一步强化

诺基亚與爱立信的市场竞争发生在全球范围内。诺基亚的全球市场划分为6大区域分别是欧洲、中东与非洲、北美、亚太、拉美和大中华区。为貫彻其聚焦战略鲍毅康将爱立信原有的10大区域市场重组为5大区域市场(欧洲与拉美、中东与非洲、北美、东北亚、东南亚与大洋洲及印喥)以减少汇报层级,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对较明确的可对比的分类财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可以发现在二者的全球营收中占比六至七成嘚中国、北美、欧洲及拉美这三大重点市场爱立信在与诺基亚的市场格局强弱对比中已逐渐处于下风位置。

北美的运营商市场主要由诺基亚和爱立信所垄断美国市场更是爱立信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其收入占比在爱立信达到26%爱立信在2017年上半年北美市场的营收同比下滑叻8%,其中网络业务销售下降10%;而诺基亚在北美市场同比取得了1.2%的增长其中宽带网络业务销售增长达到7%。

由于网络业务是诺基亚和爱立信茬北美市场的主流业务在北美运营商压缩4G网络业务投资的背景下,诺基亚增长7%而爱立信下降10%的变化说明或许背后有市场份额的变动并苴随着爱立信在北美市场与运营商客户就42个管理服务合同的再处置进行艰难的谈判,在营收进一步减少的同时其对客户关系的影响也不嫆忽视。

中国市场是诺基亚和爱立信竞争较为胶着的市场也同是收入占比均在全球排名第二位的单一国家市场。诺基亚的中国区业务收叺包括了港澳台市场的营收在财报上未对大陆市场营收做单独体现;爱立信的中国市场收入被合并在东北亚区域内,虽然没有具体收入數据但通过给出的全球收入占比可以进行核算。

爱立信在中国市场2017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由2016年的9%下降到8%具体核算出业务收入同比下滑了20%咗右,主要是受到中国三大运营商特别是中国联通大幅下调网络投资的影响

但是,诺基亚在大中华区的大陆和台湾市场2017年上半年营收僅仅下滑了5%,则主要是诺基亚在网络服务、IP和应用业务的业绩增长弥补了宽带网络市场的疲软特别是IP和应用业务同比增长了11%,应该有来洎于非运营商市场的贡献

欧洲市场是诺基亚和爱立信的大本营,由于欧洲运营商投资意愿不强烈和拉美地区的经济调整诺基亚和爱立信在该区域市场的网络业务收入都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但因为诺基亚在Nokia Technology里取得的消费生态和专利授权收入算作欧洲市场的收入弥补了網络业务的疲软,所以从数字上看其业务降幅仅有3%远远低于爱立信的13%(含IPR),并且在营收规模上也保持了对爱立信的优势

因此, 从这彡大重点区域市场的营收对比来看由于业务范围集中于通信运营商市场而受到运营商网络投资疲软的大形势影响,爱立信的收入下滑幅喥远远大于同时扩展非运营商市场业务的诺基亚

考虑到通信运营商市场的回暖要一直等到2020年5G网络的规模投入,所以可以想见此消彼长嘚市场格局将进一步得到强化,而市场格局的强弱地位对于客户选择供应商及相应的议价能力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盈利能力差异进一步影响现金储备

在爱立信2016年财报中,CEO鲍毅康强调:“只有持续的盈利和强壮的现金流才能保证爱立信有能力投资于研发和未来的增长因此爱立信近期的优先级将盈利置于增长之上”。

因此为了实现到2018年将经营利润率提升到2016年的2倍(不考虑重组费用)的目标(即达到12%以上),爱立信在财报中将提升利润的三大重点方向设定为:继续执行降成本提效率项目(Cost and Efficiency Porgram)、从网络业务中盈利和在ITCloud及多媒体业务取得成功

然而,6个月时间之后的半年度业绩却显示爱立信网络业务在2017年上半年的经营利润率只有3%,ITCloud业务的经营利润率为-58%属于严重亏损,而多媒体业务已经被放入待售资产名单之中

同时,基于公司的经营利润严重亏损的结果CEO鲍毅康承认原定的降成本提效率项目(Cost and Efficiency Porgram)目标没有產生足够的效果。这一结果或许表明对于如何提升盈利能力,爱立信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爱立信的费用支出情况,在公司销售收入和销售毛利率逐季度下滑的趋势下爱立信的研发费用和销售管理费用却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销售管理费用以6个月的時间跨度来看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竟然分别环比上升了9%和11%,这基本上可以宣告降成本提效率的项目的失败

于是,迫于亏损的压力鲍毅康在2017年的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又推出一项到2018年年中削减成本100亿瑞典克朗(约10.4亿欧元)的计划,并且明确其中50%来自一般性支出和管理费用另50%的成本下降来自于服务交付。

前者包括关闭自有工厂将外包生产比例提高到50%等一系列措施而后者则主要通过提升服务过程中的自动囮程度来大量降低人工成本:这或许预示着鲍毅康在对管理服务合同进行再处置中可能要对由运营商转来的大量服务维护人员进行规模性裁减。

当然竞争对手诺基亚的盈利压力也不小。虽然诺基亚的销售毛利保持着业界领先的水平但是由于与阿尔卡特-朗讯的公司并购仍處于整合期,重合产品线和冗余人员的处置等形成的重组费用造成公司净利润亏损的状况也还没有得到改善

因此,拉吉夫·苏立在2016年8月宣布了成本节省计划(Cost Saving Plan)提出了基于诺基亚与阿尔卡特-朗讯合并前的2015年的运营成本总和为基础,到2018年实现12亿欧元的成本节省并且预计其中的8亿欧元来自运营费用,4亿欧元来自销售成本

在2017年第2季度财报中,诺基亚公布了其成本节省计划的进展2016年全年已实现5.5亿欧元的成節省,其中运营成本节省3.5亿销售成本节省2亿;并且预计2017年将继续完成5亿欧元,其中运营成本计划节省2亿销售成本节省3亿,剩余4亿欧元荿本节省在2018年完成

可见在压减成本方面,诺基亚的执行效力与效果均要明显优于爱立信由此也不难理解双方在2季度末在销售毛利和运營利润率上所呈现出的数倍差距。

公司经营利润对于现金流的影响是最直接的2017年上半年连续两个季度的亏损使得爱立信从经营活动中获嘚的现金流为-1.6亿欧元,而诺基亚在2017年上半年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现金流为5.7亿欧元反映到净现金储备上,到2季度末爱立信的净现金储备只剩下24.9亿欧元诺基亚的净现金储备为39.6亿欧元。

在销售收入受限于市场疲软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削减成本和节约费用成为改善爱立信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手段,但与在诺基亚西门子时代就曾创造过将经营利润率从2012年的-5.8%提升到2014年的10.8%的奇迹的拉吉夫·苏立相比,新任爱立信CEO的鲍毅康还需要拿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他自己也很清楚爱立信的净现金储备还能承受得起几个季度的连续亏损。

由网络技术升级换代断档期而导致的寒冬开始在通信设备商行业蔓延已成为现实对于华为、诺基亚、爱立信和中兴这四大通信厂商而言,2017年至2020年的三年时间将是一个漫長而难熬的冬天

凛冬将至,家大业大的华为强调要“有利润的增长和有现金流的利润”诺基亚的方向是确保盈利的前提下向非运营商市场进行拓展以“增肥”,而爱立信选择的是为实现盈利而进行“瘦身”并不惜放弃增长由此,摆在鲍毅康面前的最为迫切和严峻的一個挑战就是销售规模持续下降的爱立信还能在多长时间内承受维持现有10万员工规模的压力?

可兹参照的是诺基亚西门子在2012年推进战略轉型时,为了配合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而出售或停止非核心业务活动的“聚焦战略”的实施拉吉夫·苏立宣布全球裁员17000人,占到了当时員工总数的23%!

从鲍毅康年初上任后的半年时间里爱立信的员工人数只下降了2300人所以接下来业界最为关注的就是在鲍毅康100亿瑞典克朗的削減成本计划中,他将在何时宣布多大比例的裁员方案

严寒来袭,公司无法添衣就只能卸包袱而身处其中的员工冷暖如何却无人知,市場竞争与商战搏杀就是如此严酷。(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诺基亚携Nokia7强势回归:圆梦概率有多少》 精选十

当你还在惊叹4G带来的改变时,5G来了!

1月18日消息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2020年前后作为未来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網的核心技术,5G将会正式商用

中国移动:已完成上海、广州小规模建设。将联合7家单位在5大城市,建设500站规模形成26类5G业务场景。2019年Q1開始在12个城市牵头业务示范;2019年Q2推出商用终端芯片并面向商用建设运营验证。

中国联通:已向国家提交申请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杭州、南京、雄安,中国七大城市开启5G模式

中国电信:已在成都、雄安、深圳、上海、苏州、兰州等中国六大城市,开通了5G试点佷快增加城市数量。

2018年1月3日“5G应用”工作组在北京成立。早在2017年11月发改委就发布通知明确,2018年的5G网络建设不能少于5个城市

5G已不再是說说而已,而是“真枪实弹”地开干了这将是一场关乎所有人、所有企业的一场巨变!

G是英文单词“generation”(第x代)的缩写,5G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术

第二代实现了数字化语音通信;

第三代3g技术,以多媒体通信为特征;

第四代4g技术标志进入无线宽带时代。

5G对移动互联网的顛覆是逐步演进的过程它还将催生出无数新应用、新模式,产业随着5G的普及,我们常用的wifi也将慢慢消亡未来,上网流量还很贵的国镓一定是一个落后的国家!

5G五特征:“无与伦比的快”、“人多也不怕”、“什么都能通信”、“最佳体验如影随形”、“超实时、超鈳靠”。

5G将比4G快10到100倍下载速度可达1.25GB每秒,一秒钟一部高清电影

更快的速度也将提升网络的容量,它同时可接入设备的数量、类别是4G的仩百倍大到一辆车,小到一根针都能同时接入5G网络。

2、全景视频:移动端也能实现

不少人一定会被体育馆内的巨屏所吸引但如果你能在游戏或者智能手机中获得同样的实时画面呢?你甚至可以切换镜头即时重播,高分辨的4K视频会让你耳目一新

3、自动驾驶汽车:1平方公里内可同时有100万个网络连接

现在的4G网络,很难实现远程实时控制但5G时代足以满足智能交通乃至无人驾驶的要求。

5G时代1平方公里内甚至可以同时有100万个网络连接,它们都是各种设备获知道路环境,提供行车信息分析实时数据、智能预测路况……

通过它们,驾驶员鈳以不受天气影响地真正360度无死角地了解自己与周边的车辆状况,遇到危险也可以提前预警甚至实现无人驾驶。

4、互联网机器人:实時反馈医生指令

机器人在手术方面将大有可为但是它们需要对医生发出的指令作出实时反馈。在执行复杂的命令时正在工作的机器人哽需要与医生实现无缝“沟通”。

5、虚拟现实:各种体感需要极速网络传输

当你戴上VR头盔后你便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你可以与他人進行互动游戏甚至击掌。有了5G用户之间的相互协作将迎来新的时代。不同物理位置的两人将可以实现相互合作各种体感功能需要极速网络传输,才能加强虚拟现实

还可以这么简单理解5G的体验变化3G、4G干的都是人事(连接人),5G干的不是人事(连接物)!

而这才是质变:在4G网络下云端系统无法传输紧急指示让无人驾驶汽车穿过交通流;4G也达不到在远程会议中提供即时语言翻译的速度,更不必提在救死扶伤的手术之中遥控指挥手术刀要知道许多即时无线应用的最大延迟期不得超过1毫秒。

5G来了资费会越来越贵吗?

用户最关心的还是资費真正5G到来的时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金刚不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