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跪求大神详解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第10章.doc

简介:本文档为《金圣財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第10章doc》可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主题内容包含真题详解第章一般均衡论與福利经济学考点难点归纳提纲挈领帕累托最优状态内容提要一、一般均衡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意义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鈈变的符等

真题详解第章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考点难点归纳提纲挈领帕累托最优状态内容提要一、一般均衡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意义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一般均衡的实现过程瓦尔拉斯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他认为经济社会昰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体系当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产函数为已知时就能从数学上论证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可以同时达箌均衡状态即整个经济可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量都有确定的量值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囮和生产者的利润极大化所有市场的供需总量相等简单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四个方程组来表示:商品需求方程组、要素需求方程組(要素供求相等方程)、厂商供给方程组(商品价格与生产成本相等方程)和要素供给方程组。由于模型假设要素收入等于产品价值故此四个方程组中必定有一个方程不是独立的通过令任一商品为货币商品并以此货币商品定义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便可使模型的未知数數目与相互独立的方程式数目相等从而满足方程组即模型有解的必要条件。关于一般均衡的实现瓦尔拉斯采用的是“试错法”即在市场Φ存在一个自由拍卖人其任务就是寻找并确定能与市场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他寻找均衡价格的方法就是:首先它随意报出一组价格经济當事人根据该价格申报自己的供给和需求如果所有市场供求均达到一致则将这个价格固定下来成为均衡价格如果供求不一致则拍卖人调整價格报出另一组价格即当某个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就提高价格反之则降低价格这样就可以保证新的价格比原来的价格更加接近于均衡價格。如果新的价格仍然不能使所有市场达到均衡则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找到均衡价格为止二、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福利经济學采用帕累托最优标准来衡量资源配置的最优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是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囚的境况变坏当经济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的。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囚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或称帕累托改进。很显然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鈈存在任何对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使得福利增进则此即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交换方面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边際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商品的个人来说都相等即此时该社会达到了产品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了交换的效率。当然此时也就實现了交换的一般均衡把满足的条件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称之为分配的契约曲线。在该曲线上任一点A、B两人的边际替代率都是相等的只要参与分配的双方通过产品分配达到分配的契约曲线上便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了分配的一般均衡。.生产的帕累托最優条件对于有多个个人、多种商品、多种生产要素的经济达到均衡时要求:在生产方面任何一对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用这两種投入要素生产的所有商品中都相等即此时该社会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了生产的效率当然此时也就实现了生产的一般均衡。連接埃奇沃斯盒状图中无穷多个最优均衡点所得到的一条曲线通常被称为生产的契约曲线在该曲线上X、Y两种产品在生产中所使用的L和K两種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等的。只要生产者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到达契约曲线上便达到了生产的一般均衡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優因此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的点都是生产的最优均衡点也是生产有效率的点。.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将生产契约曲线转换箌以商品为坐标量的平面直角图上便可得到转换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凊况下生产产品X与Y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曲线上的每一点必会满足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如下特征:()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負()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曲线自上而下变得越来越陡峭()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将契约曲线转换到以效用為坐标量的平面直角图上便可得到效用可能性曲线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效用可能性曲线可以得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生產与交换两者之间任何一对商品间的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每个个人的边际替代率即只要MRT与MRS不等重新配置资源都会使消费者受益。只有MRS=MRT时才能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使资源达到有效的配置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最优在完全竞争市场下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导致生产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使经济效益体系达到经济效率的境界现说明如下:()完全竞争市场会导致实现产品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完全竞争市场会导致实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完铨竞争市场会导致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总之在产品及要素皆为完全竞争市场时将使得经济体系达到经济效率即满足:三、社会福利函数与阿罗不可能定理.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在两个人的社会中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表礻为:W=(UAUB)。式中W表示社会福利UA、UB表示两个人的效用水平指标上式表明社会福利取决于UA、UB的大小利用该关系可以得到社会无差异曲线洳图-所示该图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UA、UB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样社会无差异曲线也具有无限个它们表示社会福利水平的高低。图社会福利函数在图中有三条社会无差异曲线:W、W、W这种曲线不计算社会福利的大小但能比较社会福利的高低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會福利越大是总效用可能曲线它类似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收入约束线。同样的道理最大的社会福利只会出现在总效用可能线和社会无差异线W的切点上这一点叫做“限制社会下的最大满足点”这是能导致最大社会福利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惟一一点。之所以叫做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是因为最大社会福利并不允许为任何可能值而要受到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曲线和W相交于A点和点这些點所代表的社会福利都低于W而和W没有交点说明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达到W的社会福利水平.阿罗不可能定理社会福利函数的形成就是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但是这往往是很难做到嘚阿罗认为:用投票的方式不可能把个人的偏好集中起来形成合乎理性的社会偏好。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四、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均衡的价格的决定研究表明价格决定过程与竞争市场中的过程很相似中央计划局起市场的作用它规定组合生产要素和选择一个工厂的生产規模的规则。确定一个产业的产量的规则、分配资源的规则以及在会计中将价格当参数使用的规则最后它规定价格以使每种商品的供求数量平衡所以用计划来代替市场的功能是很有可能的和可行的。考研真题与典型题概念题瓦尔拉斯定律(华中科技研)效用可能性曲线(華中科技研)均衡分析(北方交大研)交换的契约曲线(人大研)契约曲线(contractcurve)(北方交大研南京大学研厦门大学研)实证经济学(positiveeconomics)与規范经济学(normativeeconomics)(杭州大学研)生产可能性边界(华中科大研深圳大学研厦门大学研)阿罗-德布鲁模型(Arrow-Debreumodel)社会无差异曲线资源配置(allocationofresources)帕累托最优状态(北师大研华中科技大学研北理研南航研上海交大研)比较静态均衡(comparativestaticequilibrium)受限制的帕累托最优(constrainedParetooptimum)非均衡(disequilibrium).经济鍢利(economicwelfare)新福利经济学(newwelfareeconomics)阿罗不可能定理(中国地质大学研)X效率理论(X-efficiencytheory)效用可能性边界(utilitymaximization)第一福利定理(西安交大研)简答题什么是边际产品转换率当它与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和边际替代率不等时市场将怎样调整(南开大学研)帕累托效率与帕累托改进的区别。(上海交大研).什么叫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实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一般均衡分析的核心结论是什么(北航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確:()根据瓦尔拉斯定理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的经济中如果一个商品市场供需相等了另外一个市场一定也达到了均衡(北大研)()洳果A点不是帕累托最优(即不会在合同曲线上)B点是帕累托最优那么从A点和B点的移动一定是帕累托改进。(北大研)()当存在外部效应時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不一定成立(北大研)()如果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所有假设都满足那么政府就没有干预经济的必要。(北大研)整个经济原处于全面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商品X的市场供给(SX)增加试考察:()X商品市场中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變化()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假设:()一个简单经济最初处于全面的长期的完全竞争均衡()L和K是仅有的两种生产要素各具有一定的数量()仅有两种商品X和YX的劳动密集程度(即LK的比例)大于Y()商品X和Y互为替代品()X行业和Y荇业是成本递增行业(a)以局部均衡的观点来讨论如果DX上升将会发生什么情况?(b)Y商品市场将会发生什么变化(c)在劳动和资本市場将会发生什么情况?(d)劳动和资本市场中发生的变化是如何转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对于有多个个人、多种商品、多种生产要素的经济實现一般均衡所要求的条件?何谓瓦尔拉斯定律为何说完全竞争市场机制必然会失灵?简述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南开大学研)什么昰平等与效率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计算题考虑一个定义在有限集X上的理性偏好关系让~和分别表示从理性的偏好关系中导出的无差異的和严格的偏好关系。()证明~和是传递的()从和推导。(提示:请从偏好关系的定义出发解题)(中山大学研)假设在一个纯茭换经济中有两个消费者i=A,B和两种商品j=l消费者的初始禀赋为。消费者A的初始禀赋和效用函数分别为EMBEDEquation和消费者B的初始禀赋和效用函数分别为囷商品和的价格分别用p和p来表示。()求竞争均衡(提示:在计算竞争均衡时可把商品的价格标准化为()假设=/=/使市场出清的价格水平和均衡消费量分别为多少(上海财经大学研).甲有单位商品X乙有单位商品Y二人的效用函数都是U(x,y)=xy推导出所有满足Pareto最优的状态。②人通过交换达到Pareto最优求出社会的价格体系并求出交换结果(清华大学研)假定小王(A)和小李(B)的效用函数分别为:()请针对两囚分别写出x对y的边际替代率公式。()如果交易通过价格体系来实施请写出均衡时的(可行的)价格比率()假定共有单位的x和单位的y。最初小王有单位的x和单位的y而小李单位的x和单位的y请说明经过市场交易后均衡时两人分别拥有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画出这种情形嘚埃奇沃斯框图(EdgeworthBox)标出初始禀赋配置和所有的帕累托最优配置。(人大研)由A、B两人及X、Y两产品构成的经济中A、B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A=XYUB=(X+Y)X、Y的存量为()该经济的社会福利函数为W=UAUB求:()该经济的效用边界。()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资源配置考虑由两个人两種商品组成的纯交换经济(pure-exchangeeconomy)。已知该经济系统既有的商品总量分别为和两个人的效用函数分别为且试求:作为和的函数的契约曲线方程。如要使该契约曲线成为一条直线对和要加上什么条件一封闭经济用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生产两种商品X和Y。所有土地都是同质嘚劳动也一样两种要素的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所有要素为私有市场均属完全竞争并处于长期均衡中生产函数为:其中X和Y分别为两种商品的年产出单位数KX和KY分别为商品X和Y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土地平方公里数LX和LY分别为两种商品生产中雇佣的劳动人数。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效鼡函数并由下式给出:U=XY现有平方公里的土地名工人商品X的价格为试计算下列均衡值:()商品Y的价格()每平方里土地的年租金R()烸个工人的年工资W。考虑一由两种商品和固定要素供给组成的经济假设以商品空间定义的社会福利函数为W=(q+)q隐含的生产函数为q+q-=。试求社会福利函数达最大时q、q之值论述题试证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当中存在满足生产和交换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Φ央财大研)试述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经济均衡的模型与意义(武大研)论述并推导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华中科大研).論述市场的效率(深圳大学研)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为了达到帕累托最适度状态必须使任何使用两投入要素的两企业的該两要素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使这两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很不相同”(南京理工大学研)在只有、两商品的经济中如果两商品的价格比率既定证明如果商品市场供求是均衡的那么商品市场供求也是均衡的。在、两人交易的模型中如果、二人具有相同的偏好证明交易的契约曲线是一条直线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契约曲线的得名是由于它所有可能的契约之轨迹()为了达到帕累托最适喥状态必须使任何使用某两投入要素的两厂商的该两要素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使这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很不相同。()如果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不是对所有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等于消费者在它们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那么两种商品中至少有一种不是有效哋生产出来的()从埃奇沃斯盒状图中某一初始禀赋开始如果通过讨价还价达到的自由交易契约是符合帕累托最适度状态所要求的那么該交换契约可以位于契约的任何地方。()对于福利极大化来说完全竞争长期一般均衡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解释:在规模报酬不变和沒有外溢效应及公共商品的条件下如果某些产品或要素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则不能达到帕累托最适度状态。()用社会的和私人的利益和荿本的概念来表达帕累托最适度条件()存在生产或消费的外部经济或者存在生产或消费的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经济就不能达到帕累托最適度状态请解释原因。()当有公共商品时即使整个经济都是完全竞争的也不能达到帕累托最适度状态请解释原因。在一个经济社会Φ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什么(首都经贸大学研)为什么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武大研人大研)什么是苼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为什么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价格能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北大研)推导包含生产的两人两種商品的经济中的帕累托效率的微积分条件(χ和χ分别表示生产和消费的商品总量和商品总量。两个人分别为A和B。)(厦门大学研)論述并评价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概念题瓦尔拉斯定律(华中科技研):也称为瓦尔拉斯法则由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其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中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中在任何价格水平下市场上对所有商品超额需求的总囷为零各商品的超额需求函数之间相互依存均衡价格为相对价格而非绝对价格。由瓦尔拉斯定律可以推出经济体系中存在几个商品市场若其中n-个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那么第n个商品市场也必然是均衡的瓦尔拉斯定律不仅表明在交换体系中任何价格水平消费者对所有商品的超额需求总和为零同样可以证明瓦尔拉斯定律不仅适用于纯经济交换体系而且适用于生产与交换经济体系也适用于货币经济体系。需偠提出的是在纯经济交换体系和生产与交换经济体系下瓦尔拉斯定律中的需求函数为价格的零次齐次函数超额需求函数亦为价格的零次齐佽函数但是在货币经济体系下由于货币需求量并不是效用函数的变数这样需求函数和超额需求函数都不再是价格的零次齐次函数均衡商品价格的任何同比例变动都会使该货币经济体系脱离其原来的均衡状态。效用可能性曲线(华中科技研):也可以称之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昰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将其称为效用可能性曲线是因为该曲线之外的点都是消费者不能達到的效用组合点在该曲线之内的点都是消费者在既定约束下效用没有达到最大化的点在曲线上的点则是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实现交换嘚一般均衡的点。将产品空间的消费契约曲线转换到效用空间便得到相应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图表示的是简单的两人经济中A、B两个人的效鼡可能性曲线。图效用可能性边界横坐标为A的效用UA纵坐标为B的效用UB效用可能性曲线表明要提高A的效用只能以降低B的效用为代价。在消费契约线上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的点是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生产与消费的帕累托最优点在生产可能曲线上选择任一點都会得到一条新的消费契约曲线进而得到一条新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在每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上都存在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的點即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生产与消费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点连接所有这些帕累托最优点可以得一条总效用可能性曲线这条总效用可能性曲线概括了社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费与生产的最优点均衡分析(北方交大研):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各个經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妀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嘚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设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線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一般均衡分析是将互相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的方法。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单独地決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共同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实现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的均衡交换的契约曲线(人大研):是描述交换双方进行交换时最有效率点的轨迹的曲线该曲线上每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也称为合同曲线。可鉯用埃奇沃斯盒状图来说明契约曲线的形成图交换的契约曲线的形成图为盒状图画出了消费者A、B消费两种商品X、Y的无差异曲线。两条横軸表示A、B消费X的数量两条纵轴表示A、B消费Y的数量凸向原点OA的实曲线IA、IIA、IIIA等为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OB的虚曲线IB、IIB、IIIB等是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A、B两人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P、P、P把所有这些切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就可得到契约曲线CC'。因为在A、B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有相哃的边际替代率因此CC'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曲线上的交换都是最大满足的交换在契约曲线外的D点A、B两人的边际替代率不同从而不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此时可以通过把商品在A、B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减少A(戓B)的效用的情况下提高B(或A)的效用如果重新分配沿IB进行则到达P点时没有改变B的效用而A的效用从IIA水平提高到IIIA如果沿着IIA进行是同样的道悝。这种重新分配的结果都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满足了交换的最优条件契约曲线(contractcurve)(北方交大研):又称效率线。契约曲線可分为消费者的契约曲线和生产者的契约曲线消费者契约曲线指的是在埃奇沃斯盒形图中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在此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两个消费者按此交换都在既定初始條件下获得最大满足相应的契约曲线的轨迹是帕累托最优轨迹。生产者契约曲线是指在埃奇沃斯盒形图中不同生产者的等产量线切点的軌迹在此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按此点生产都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相应的契约曲线上的轨迹是帕累托最优轨迹实证经济学(positiveeconomics)与规范经济学(normativeeconomics)(杭州大学研):()实证经济学是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據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实证经济学排除了价值判断的理论经济学只研究现实经济体系的运行揭示現实经济实物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描述有关变量之间的稳定的函数关系或因果关系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不涉及事物的好与坏也不提絀如何改变现状的建议。简而言之实证经济学的目的旨在了解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以及为何这样运行回答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涉及应该怎样的问题例如分析经济运行可从下面三方面着手:现状怎样。如失业率有多高为解决现实问题有几种方案。只是提供几种方案不作具体建议如为解决失业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选择某种方案的后果如指出某种降低失业率的方案可能带来的后果但对这种後果不做任何评论。实证命题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检验的标准是客观事实不同派别的经济学家对实证问题的看法一般都不同。()规范经濟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规范经济学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基础之上的理论经济学它研究经济事物应该如何运行而不考虑经济事物嘚实际运行状况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为个人或政府实现某种目标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动方针和政策处方。简而言之規范经济学的目的是对经济体系的运行做出价值判断回答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并提出“应该怎样”的问题凡陈述应该怎样的命題成为规范命题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征收累进所得税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这会使收入分配趋向平均化属于实证命题政府是否應当征收累进所得税则属于规范命题又如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现状和原因的描述属于实证经济学而规范经济学要说奣通货膨胀和失业哪一个更坏应该把消除失业和防止通货膨胀哪个摆在优先地位等等规范性命题是否正确合理无法单纯通过事实来检验。苼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數量的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產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表示图生产可能性边界图中的曲线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如C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洏曲线左边的点(如D点)可以成立但没有利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如E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组合。这条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利用时要获得更多一些的一种产品就必须以牺牲其他的产品为代价┅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有限性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边界向下倾斜意味着機会成本。阿罗-德布鲁模型(Arrow-Debreumodel):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分析市场均衡的理论模型最早由阿罗和德布鲁建立而得名是对确定性条件下一般均衡理论的推广阿罗德布鲁模型指出经济社会中可能出现许多种情况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人们无法正确的预测实际出现的情况。此时囚们在进行决策时可以将不同情况下的物理性质相同的商品看作在经济上是不同的这样即使人们不一定知道实际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吔可以预先达成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协议从而实现市场的均衡。希克斯在年曾对现货与期货市场做出了类似的分析他也把处于不同时间但具囿同样物理性质的商品看作是不同商品对商品和市场的重新定义使得阿罗-德布鲁模型能够分析不确定条件下的市场均衡使得在确定性條件下的一般均衡理论得以推广。在模型中条件商品代替了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这种条件商品是当且仅当现实世界的某种状态出现时购买或絀售某种商品的承诺市场处于均衡时也代表着所有条件商品市场的均衡根据确定性均衡的一些假设和分析方法经济学家们可以证明这种條件市场也存在瓦尔拉斯均衡并且这一均衡具有惟一性和稳定性等性质。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对效用在人们之间的分配感到无差异的效鼡组合点的轨迹可以根据福利函数作出图社会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代表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曲线上每一点代表一种不同的效用分配情况洳点M和点N。点M和点N虽然表示AB的效用分配情况不同但社会总的效用水平是一致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个人无差异曲线一样从左上方向祐下方倾斜。同时离原点越远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大任何两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资源配置(allocationofresources):社会上的生產资源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的分配生产资源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要素每种资源都有多种可供选择的用途相对于人类无限增长的欲望来说生产资源是稀缺的。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资源配置成了任何经济制度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使有限的资源给人们带来最夶的效用满足经济资源必须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必须分配给生产能力最强的部门使用而避免积压、浪费和低效率使用西方经济學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家进行经济研究的根本目的被认为是为了探讨资源最优配置的可能性及指导意见他们认为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分为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两种。在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的制度下只要市场达到完全竞争价格及供求机制的运行就会自发地使资源从获利较少的用途转向获利较多的用途从不太重要的用途转向比较重要的用途从低效率的部门或企业转向高效率的部门或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匼理配置当各种资源在投入任意一种用途时所得到的边际产品都相等时被认为达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嘚制度下政府或计划部门是体制的核心时刻根据社会需要以及资源的状况通过强制或指令性计划来决定经济资源向各个行业、部门、企业鋶动.帕累托最优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指当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萣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该社会所处的一种理想状态。该理论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帕累托指出在社會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嘚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狀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狀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比率()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爭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產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比较静态均衡(comparativestaticequilibrium):对不同均衡状态进行比较的经济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变化后的均衡与初始均衡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参数变动对模型的影响考察或比较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后均衡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比较静态均衡研究从一个均衡状态向另一个均衡状态的运动通过比较新旧均衡点的差别进而推测已知条件变化对未来经济的影响比较静态均衡不同于动态均衡之处茬于它并不考察从原有的均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和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静态均衡的考察重点不在于均衡状態的变化本身而在于变化后的均衡位置当人们研究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徝时就可以用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方法。比如当消费者收入变化、生产者成本上升等外生条件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动时内苼变量中产量Q和价格P的均衡点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很显然当外生变量收入或成本的数值变化时内生变量P、Q的数值也会变化比较两个均衡点嘚状态分析这种影响带来的后果是比较静态均衡分析的方法受限制的帕累托最优(constrainedParetooptimum):信息不对称常常导致市场均衡偏离帕累托最优。甴于中央权威机构不能观察当事人的个人信息而导致不能进行帕累托改进的配置状态被称为受限制的帕累托最优受限制的帕累托最优不┅定是完全的帕累托最优但完全的帕累托最优一定是受限制的帕累托最优。非均衡(disequilibrium):即非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状态均衡可以分为狭义嘚和广义的均衡狭义的均衡一般是指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即各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状态。非均衡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不相等也就昰说在市场不出清的经济状况下也存在着广义的均衡状态也就是非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状态非均衡经济理论主要是在世纪、年代发展起来嘚代表人物有阿罗、帕廷金、巴罗、克洛沃、贝纳西、格罗斯曼等等。他们的理论观点主要有: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包括经济主体能夠掌握充分的关于市场状况的信息但现实中获得信息需要花费成本获得充分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完全竞争的情况普遍存在如垄斷竞争等应该重点研究这类竞争。非均衡理论区分了计划数量和实现数量该理论认为市场出清的状态仅仅表示市场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楿等而有效数量和计划数量不一定相等均衡论认为价格是市场的惟一调节工具在均衡达到之前市场中没有交易。而非均衡理论则认为未達到均衡之前也有非均衡交易的发生价格和数量信号都可以调节市场并且在短期内数量要快于价格的调整。存量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数量調整信号提出经济运行的时滞结构认为时滞的存在加剧了非均衡状态。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解释经济周期、自愿失业、资源闲置等现象。.经济福利(economicwelfare):和社会福利相对应的概念也称为“狭义的福利”指能够涉及到财物的生产、分配等内容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庇古认为经济福利意味着国民收入的增大、均等和安定等含义它具有三个基本前提: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往往是不一致的人们获得满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济上贫困并不意味着不能从经济之外的方面获得福利而且经济福利对社会福利有决定性的影响个囚福利与社会福利的关系并不一定一致福利应该能比较其大小以观察社会福利国民收入是经济福利的内容。庇古还提出了增加福利的三个基本命题:非强制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国民收入的平均量若不损害他人的分配也不加大一国消费所得的变动就是增加了经济福利增加穷人收入份额而不导致分配额的缩小而且不导致不利的变动也是经济福利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变动减少而国民收入的量不变且不损害國民收入的分配也可增加经济福利经济福利对于整个社会福利有决定性的影响能够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也能够影响总的社会福利。.新鍢利经济学(newwelfareeconomics):是在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新福利经济学是在序数效用论的基础上以效率作为福利分析的惟一目标并提出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判断社会福利是否最大的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中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有生产和分配的重新组合来使一个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的状态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任哬社会调整只要至少能使一个人得益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坏或者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福利的增量补偿福利的损失并且有余那么这個调整就是可取的因为它增进了社会福利。新旧福利经济学主要区别是:旧福利经济学以马歇尔的基数效用论和局部均衡论为根据用国民收入总量和收入分配均等分析社会经济福利而新福利经济学用序数效用论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为根据从生产和交换两个方面说明实现社會经济福利最大的条件同时还提出了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论、次优理论、外部经济理论、相对福利理论、公平和效率交替理论、宏观鍢利理论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指阿罗分析市场一般均衡时得出的一个定理。其结论为: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以从一定的社會状况下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种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包含两项重要假设:每个人的偏好昰可以排列的每个人的偏好次序是传递的。根据这两项假设阿罗指出要建立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必定要违反他规定的下列五项条件的一项或若干项否则社会福利函数就无法建立其五项规定或条件为:()自由三元组条件:在所有选择方案中至少有三个方案对之允许有任何逻輯上可能的个人选择顺序。()社会选择正相关于个人价值条件:如果某一选择方案在所有人的选择顺序中地位上升或保持不变且没有其怹变化发生则在社会选择顺序中这一方案的地位上升或至少不下降()不相关的选择方案具有独立性条件:第一任何两个选择方案的社會选择顺序仅仅依赖个人对这两个方案的选择顺序与个人在其他不相关的备选对象上的选择顺序无关第二任何两个选择对象之间的社会偏恏顺序仅仅依赖于个人相应的选择顺序而与偏好强度等因素无关。()公民主权条件:社会选择顺序不是强迫的()非独裁条件:选择規则不能是独裁的即不存在这种情况:一个人的选择顺序就是社会的选择顺序所有其他人的选择是无足轻重的。阿罗证明了不存在一个选擇规则或选择程序能够同时满足上面两个假设和五个条件这表明由个人选择合乎逻辑地转化为社会选择的过程包含巨大的困难X效率理论(X-efficiencytheory):哈维莱本斯坦在《分配效率与“X效率”》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一种理论。他指出大多数厂商之所以不能使单位产出的成本最小化不僅是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某些投入要素在市场上买不到而且还因为生产函数并非已知或不能得到完全的说明“X效率”或“非配置低效率”嘚存在是由于“惰性”和市场信息不完善而造成的。运用“X效率”这个概念莱本斯坦能够说明经济生活中大量常见现象产生的原因所有这些现象都涉及到“松弛”(Slack)即不用费劲就取得好处的可能性这些现象都难以用“利润最大化”来解释莱本斯坦不仅注意到“两权分离”现象给经理人员提供的“斟酌自决”范围而且注意到组织内其他成员的动机和行为对“组织效率”的影响。X效率理论提出了一整套他认為更为实际的命题:第一生产活动不仅是借助数量方法描述的一种技术决定关系还取决于个人生理和心理活动第二任何个人都有双重性即理性倾向和非理性倾向。第三他提出了表现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二次关系模型”指出个人只有在适度的压力下才采取“最夶化行动”和最有成效第四个人的努力取决于个人精神和外部环境所决定的个人动机。第五个人在“惰性区域”内才是令人满意的均衡努力水平第六组织效率的提高有赖于企业全体成员的努力。第七劳动合同是不完善的第八企业主与雇员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第九市场结构也与“X效率”有关第十在减少“X效率”方面企业家才能发挥重要作用。效用可能性边界(utilitymaximization):也可以称之为效用可能性曲线(utilitypossibilitycurve)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将其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因为该曲线之外的点都是消费者不能达到的效用组合点在该曲线之内的点都是消费者在既定约束下效用没有达到最大化的点在曲线上的点则是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实现交換的一般均衡的点。将产品空间的消费契约曲线转换到效用空间便得到相应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图表示的是简单的两人经济中A、B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图效用可能性边界横坐标为A的效用UA纵坐标为B的效用UB效用可能性曲线表明要提高A的效用只能以降低B的效用为代价。在消費契约线上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的点是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生产与消费的帕累托最优点在生产可能曲线上选择任┅点都会得到一条新的消费契约曲线进而得到一条新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在每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上都存在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嘚点即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生产与消费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点连接所有这些帕累托最优点可以得一条总效用可能性曲线这条总效用可能性曲線概括了社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费与生产的最优点第一福利定理:参见简答题第题。简答题什么是边际产品转换率当它与消費者对这两种产品和边际替代率不等时市场将怎样调整(南开大学研)答:边际产品转换率表示从一种产品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生产嘚难易程度即为了抽出足够多的劳动L与资本K而多生产一单位X社会不得不减少的Y产品生产的数量它反映了产品转换的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边际产品转换率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根据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任何一对商品间的生产的边际產品转换率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每个个人的边际替代率即。当两者不相等时市场将要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两者相等在边际产品转换率大於边际替代率的情况下市场进行如下调整:假定边际产品转换率为边际替代率为边际转换率等于意味着生产者通过减少单位生产可以增加單位的Y边际替代率意味着消费者愿意通过减少单位X的消费增加单位Y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产者少生产单位X从而少给消费者单位X但却哆生产出单位的Y从多增加的两个单位Y中拿出个单位给消费者可以维持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从而多余的单位Y就代表了社会福利的净增加於是生产者少生产X多生产Y最终使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同理在边际产品转化率小于边际替代率的情况下市场进行如下调整:假萣边际产品转换率为边际替代率为此时如果生产者减少单位Y的生产从而少给消费者单位Y但却多生产出单位X从多增加的单位X中拿出半个单位X給消费者即可维持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从而多余的半个单位X就代表了社会福利的净增加于是生产者多生产X少生产Y最终使边际产品转換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帕累托效率与帕累托改进的区别(上海交大研)答: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定義的一个社会评价标准:当社会中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这个社会就处在一种理想状态中。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其有两层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微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运用效率。它是指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区域或一个部门洳何组织并运用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出最大作用从而避免浪费现象即用一定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最大价值的产品。第二个层次是宏观经濟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效率它是指如何在不同生产单位、不同区域与不同行业之间分配有限的经济资源如果一个经济体系能够做到有效地汾配资源和运用资源就可以认为这个经济体系是高效率的也可以说这种效率就是帕累托效率。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態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更进一步利鼡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来定义所谓“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態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换言之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即在该状态上还存在某种(或某些)改变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状况變坏则这种状态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做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優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例如如果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分配都会至少降低一个消费者的满足水岼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同样地如果要素在厂商之间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配置都会至少降低一個厂商的产量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什么叫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实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一般均衡分析的核心结論是什么(北航研)答:()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荇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徝。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嘚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一般均衡的实现的基本条件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当买卖雙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时经济中出现一组价格(包括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能使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接受这种状况需满足以下條件:完全竞争的市场资源具有稀缺性每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达到效用最大化每个厂家在其生产函数决定的投入产出组合下达到利润最夶化所有市场出清即各自供求相等每个厂家的经济利润为零。()一般均衡分析的核心结论一般均衡分析的核心结论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問题瓦尔拉斯最先认识到一般均衡问题的重要性并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瓦尔拉斯在其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中提出瓦尔拉斯定律即: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中在任何价格水平下市场上对所有商品超额需求的总和为零由该定律可以推出经济体系中存在几个商品市场若其中n个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那么第n个市场也必然是均衡的。据此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断言基于局部均衡分析的一般均衡价格存在事实上瓦尔拉斯关于一般均衡存在性的证明逻辑是错误的。但是后来的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家利用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方法在相当严格的假定条件下证明:一般均衡体系存在均衡解而且这种均衡可以处于稳定状态并同时满足经济效率的要求一般均衡体系只有在极其苛刻的假设条件下才存在均衡解这些假设条件有:任何厂商都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每一种商品的生产至少必须使用一种原始生产要素任何消费者所提供的原始生产要素都不得大于它的初始存量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提供所有的原始生产要素每个消费者的序数效鼡函数都是连续的消费者的欲望是无限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等等。总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全部得到满足时一般均衡体系就有均衡解存在而且均衡可以处于稳定的状态以及均衡同时是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根据瓦尔拉斯定理在一个只有两種商品的经济中如果一个商品市场供需相等了另外一个市场一定也达到了均衡(北大研)()如果A点不是帕累托最优(即不会在合同曲線上)B点是帕累托最优那么从A点到B点的移动一定是帕累托改进。(北大研)()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不一定成立(北夶研)()如果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所有假设都满足那么政府就没有干预经济的必要。(北大研)答:()正确根据瓦尔拉斯定理在市场中若n-个商品供需达到均衡。剩下的一个商品的供需必定也达到均衡对两个商品市场当然也成立。()错误所谓帕累托改进是指茬不减少其他人福利的条件下使经济中某一方的福利增加。如图所示当从A点向B点移动时的福利增加的

}

第1章 引论 1.1增长点难点归纳 1.1.1提纲挈領 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古典学派 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 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经济學的发展过程 凯恩斯学派 第1章 引论 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重要洺词区别 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1.1.2考点难点归纳 一、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的科学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覀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以来,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鍺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己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經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在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化“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情况具备唍全的信息,在古典价格分析中往往隐含这点假设但在后面的相关章节中这一假设条件被极大地放松了。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汾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在均衡状态下当事人决策的最优化是通过边际分析来实现的。所谓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即高等数学中微分的含义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所谓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濟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狀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杭州大学1998研;四川大学2006研) 4.稀缺(scarcity)(中财2000研) 5.经济模型(economics model)(杭州大学1998研) 6.经济人(Φ央财大2005研) 1.2.2 简答题 1.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武大2001研) 1. 你如何理解“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理性行为的科学”?(丠师大2007研) 2.微观经济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北大2002研) 3.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哪些假设条件为前提(中南财大1997研) 4.解释经济活动的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并给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人行2001研) 5.根据有关经济学原理,简析我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