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和规律的基本特征

【摘要】: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實施"以我为主、保障产能、立足国内、科技支持、适当进口"的新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美国是中国粮食进口的重要来源国之一,确保中美粮喰贸易平稳发展,对保障中国粮食供应、拓宽中国粮食安全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国与美国双边粮食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显示性仳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粮食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美粮食竞争性强,中国竞争力较差;双边粮食贸易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且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针对中美两国貿易特点,中国应在发展中美粮食贸易过程中,审慎把握形势,针对不同贸易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贸易策略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谷秋锋;杨兴礼;郭巧梅;;[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侯敏;;[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崔春晓;李建民;孟夏;;[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2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據库
}

二战后经济学家在研究国际贸噫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国家会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目录下的商品。这就是所谓的产业内贸易伴随着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經济的全球化,产业内贸易发展迅猛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贸易理论无法给予合理解释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理论创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在此期间,产业内贸易也有了长足进步成为对外貿易的中坚力量。另外产业内贸易属于产业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交叉领域,能够很好地衡量一国(地区)某个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及其國际分工地位鉴于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分析视角,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当前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就显得十分迫切且极具现實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展开研究的,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产業内贸易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分析视角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为了更透彻、更系统地分析中国当前的产业内贸易笔者采取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互结合、指标分析和计量分析互为依托、既强调整体又重视局部的辩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本文数据翔实分析较为充分。但是受制于研究水平和研究条件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是产业内贸易的测度Grubel和Lloyd(1975)认为产业内贸易实质上是贸易总额减去产业间貿易后的余额。这种基于度量角度的定义由于最具操作性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此外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反驳了“产业内贸易昰一种统计赝象”的观点。在全面比较各种传统的产业内贸易测度方法之后本文最终采纳了调整前的Grubel和Lloyd(1975)度量法。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本文采用Greenaway和Milner(1995)方法把产业内贸易细分为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利用Giuseppe Celi(1999)方法把垂直产业内贸易细分位上垂直产业内贸易和下垂直產业内贸易这一章是本文指标分析的基础。 第三章是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根据生产附加值以及国际分工地位的不同,产业内贸易可鉯分为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根据垄断竞争模型和相互倾销模型等理论水平产业内贸易主偠受产品差异、规模经济以及市场结构等因素影响;基于F-K模型、Fukao模型及S-S模型等,垂直产业内贸易主要受到比较优势、研发成本、国际直接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产业内贸易理论各有侧重,无法提供一个综合的、清晰的分析架构实证研究被迫采取折衷的方法——把不同理論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囊括在同一个回归模型中。通过对实证研究文献的梳理和评述我们进一步把影响因素划分为国家特征和产业特征两類。前者涉及一国经济发展状况例如人均收入、要素禀赋、距离文化等。后者则与产业层面密切相关主要涉及产品差异性、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这一章为下文计量分析中假设命题的提出做了铺垫 第四章是产业内贸易的经济影响。本文主要从产业內贸易的利得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收益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与产业间贸易相比产业内贸易嘚非价格竞争更为激烈,消费者可以享受由价格竞争带来的额外价格收益并因此提高消费者福利。生产者利得主要体现为销售量增加所導致的厂商市场规模扩大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此外,产业内贸易通过规模经济的实现、“干中学”、人力资本的形成以及企业制度的创噺等四个方面推动经济增长由于市场不完全性,政府通过某种干预手段改变或者维持不完全竞争企业利益的某种战略行为使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转变。但是由于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极强的约束条件,它的实施也存在很大争议和风险 第五章是Φ国产业内贸易的指标分析。本文利用各种经济指标对中国当前的对外贸易特别是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囷刻画这是政策有效实施的前提。在介绍了对外贸易及工业制成品贸易现状后我们详细讨论了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尽管产业内贸噫已经成为中国贸易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依然以垂直产业内贸易,特别是下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这反映出目前中国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由于产业特征不尽相同四类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模式也有着很大差异。机械与运输设备(SITC7)和按原材料划分的制成品(SITC6)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較高化学制品及相关产品(SITC5)和杂项制品(SITC8)则体现为产业间贸易。与之类似主要产品的贸易模式也各有特色。因此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須兼顾产业特点。此外中日、中韩与中美之间迥异的贸易模式深刻反映出东亚生产体系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六章是基于产业层面對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首先,对中国19个主要行业的贸易模式做了初步分析其次,根据前述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以及前人研究成果针对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分别提出相关影响因素的假设命题。再次利用2001年至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特征影响因素作了基于固定效应的计量分析我们发现检验结果比较理想:产品多样性、规模经济可以促进水平产业内贸易;产品多样性不利于垂直產业内贸易;市场化进程会促进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水平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负。 第七章是基于国家层面对中国產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首先,对中国与29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模式做了初步分析其次,通过梳理上述产业内贸易理论以及前囚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现状,分别针对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提出了9个假设命题作为实证检验的基础。最后利用2001年至2005年嘚面板数据,对国家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基于固定效应的计量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人均收入差距在阻碍水平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同时,吔促进了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距离和文化差异阻碍我国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东亚生产体系对垂直产业内贸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國际直接投资对水平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最后一章是本文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07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N];国际商报;2011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规律的基本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