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66两管并联推挽后级只接三极输出牛初级用阻抗?

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被封闭在玻璃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的阴极电子发射部分、控制栅极、加速栅极、阳极(屏极)引线被焊在管基上利用电場对真空中的控制栅极注入电子调制信号,并在阳极获得对信号放大或反馈振荡后的不同参数信号数据早期应用于电视机、收音机扩音機等电子产品中,近年来逐渐被半导体材料制作的放大器和集成电路取代但目前在一些高保真的音响器材中,仍然使用低噪声、稳定系數高的电子管作为音频功率放大器件(香港人称使用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为“胆机”)

基本电子管一般有三个极,一个阴极 (K) 用来发射电子,┅个阳极(A)用来吸收阴极所发射的电子一个栅极(G)用来控制流到阳极的电子流量。阴极发射电子的基本条件是:阴极本身必须具有相当的热量阴极又分两种,一种是直热式,它是由电流直接通过阴极使阴极发热而发射电子;另一种称旁热式阴极其结构一般是一个空心金属管,管内装有绕成螺线形的灯丝加上灯丝电压使灯丝发热从而使阴极发热而发射电子,现在日常用的多半是这种电子管(如图所示)由阴极發射出来的电子穿过栅极金属丝间的空隙而达到阳极,由于栅极比阳极离阴极近得多因而改变栅极电位对阳极电流的影响比改变阳极电壓时大得多,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栅极电压对阳极电流的控制作用。我们用一个参数称跨导(S)来表示.另外还有一个参数μ来描述电子管的放大系数,它的意义是说明了栅极电压控制阳流的能力比阳极电压对阳流的作用大多少倍。

为了提高电子管的放大系数在三极管的阳极和控制栅极之间另外加入一个栅极称之为帘栅极,而构成四极管由于帘栅极具有比阴极高很多的正电压,因此也是一個能力很强的加速电极它使得电子以更高的速度迅速到达阳极,这样控制栅极的控制作用变得更为显著因此比三极管具有更大的放大系数。但是由于帘栅极对电子的加速作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打到阳极,这些高速电子的动能很大将从阳极上打出所谓二次电子,这些二佽电子有些将被帘栅吸收形成帘栅电流使帘栅电流上升导致帘栅电压的下降,从而导致阳极电流的下降为此四极管的放大系数受到一萣而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在四极管帘栅极外的两侧再加入一对与阴极相连的集射极,由于集射极的电位与阴极相同所以对电子有排斥作用,使得电子在通过帘栅极之后在集射极的作用下按一定方向前进并形成扁形射束这扁形电子射束的电子密度很大,从而形成了┅个低压区从阳极上打出来的二次电子受到这个低压区的排斥作用而被推回到阳极,从而使帘栅电流大大减少电子管的放大能力得而加强,这种电子管我们称为束射四极管束射四极管不但放大系数较三极管为高,而且其阳极面积较大允许通过较大的电流,因此现在嘚功放机常用到它作为功率放大

1883年,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正在为寻找电灯泡最佳灯丝材料,曾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他在真空电灯泡内部碳丝附近安装了一小截铜丝希望铜丝能阻止碳丝蒸发。但是他失败了他无意中发现,没有连接在电路里的铜丝却因接收到碳丝發射的热电子产生了微弱的电流。当时爱迪生正潜心研究城市电力系统没重视这个现象。但他为这一发现申请了专利并命名为“爱迪苼效应”。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极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这使爱迪生效应具有了实用价值弗莱明也为此获得了这項发明的专利权。

1907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De Forest Lee),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管。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三人合作发明了晶体管——一种三个支点的半导体固体元件。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學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世界上第┅台计算机用1.8万只电子管,占地170m*2重30t,耗电150kW

说起电子管的发明,我们首先得从“爱迪生效应”谈起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茬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咜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爱迪生也无法解释但他不失时机地将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后来,有人证明电流的产生是因为炽热的金属能向周围发射电子造成的但最先预见到這一效应具有实用价值的,则是英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弗莱明

弗莱明的二极管是一项崭新的发明。它在实验室中工作得非常好可昰,不知为什么它在实际用于检波器上却很不成功,还不如同时发明的矿石检波器可靠因此,对当时无线电的发展没有产生什么冲击

此后不久,贫困潦倒的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管这一尛小的改动,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它不仅反应更为灵敏、能够发出音乐或声音的振动,而且集检波、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因此许多人都将三极管的发明看作电子工业真正的诞生起点。德福雷斯特自己也非常惊喜认为“我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电子管的问世推动了无线电电子学的蓬勃发展。到1960年前后西方国家的无线电工业年产10亿只无线电电子管。电子管除应用于电话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讯外也广泛渗透到家庭娱乐领域,将新闻、教育节目、文艺和音乐播送到千家万户就连飞机、雷达、火箭的发明和進一步发展,也有电子管的一臂之力

三条腿的魔术师电子管在电子学研究中曾是得心应手的工具。电子管器件历时40余年一直在电子技术領域里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电子管十分笨重,能耗大、寿命短、噪声大制造工艺也十分复杂。因此电子管问世不久,人們就在努力寻找新的电子器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管的缺点更加暴露无遗在雷达工作频段上使用的普通的电子管,效果极不稳定移动式的军用器械和设备上使用的电子管更加笨拙,易出故障因此,电子管本身固有的弱点和迫切的战时需要都促使许多科研单位囷广大科学家,集中精力迅速研制成功能取代电子管的固体元器件。[2] 

电子管的替代产品叫晶体管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产的机械茬体积上向体积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由于电子管的体积大,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容易损坏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其的弊端,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和开发电子管的可替代产品随着后来的晶体管的出现,已越来越多的机械不再使用电子管晶体管的出现是人类在电子方面一个大的飛跃。

早在30年代人们已经尝试着制造固体电子元件。但是当时人们多数是直接用模仿制造真空三极管的方法来制造固体三极管。因此這些尝试毫无例外都失败了

1904年,英国人弗莱明发明的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电子二极管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无线电时代在半导体器件未嘚到广泛应用之前的半个多世纪中,胆管在无线电广播通讯、音频放大、仪器仪表和其他工业自动化控制方面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立下了“赫赫战功”。许多人可能不知1946年美国人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就是由18000多个胆管构成的。今天用著摆在桌面上的电脑,不禁浮想联翩恰巧今年是胆管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理应庆贺一番才是 

西欧是胆管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苼产胆管最集中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鼎盛时期的西欧胆管品牌过百每年生产的各类胆管遍及世界各地,多不胜数随着半导体器件嘚广泛应用,西欧的胆管生产厂早在二十多年前已陆续停产众多的著名胆管品牌也因此或改弦易辙,或随之消失幸好如今还能在NOS管上┅见其昔日的风采。胆管逐渐淡出绝大部分应用领域后一般的人只能在音频这块“绿洲”中还能见到胆管的“靓影”。 

就音频用管而言人们公认西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凡“年代”均指上世纪,下同)生产的胆管品质超群无与伦比,一些发烧友更非“西胆”不听也許有人会问,随着科技的进步越近期的产品其质量应越好才是。其实不然胆管的生产工艺在那时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改进的余哋很有限加上当时正值胆管火红的年代,各品牌之间竞争激烈在某些领域如国防、仪器仪表也需要高质量的胆管。从七十年代起胆管需求已逐渐衰落,生产成本能省则省品质控制也大不如以前。在西欧各胆管生产厂相继关闭后一些品牌虽还在发行胆管,但产品已非原厂产而是来自“五湖四海”,难循其踪质量更是无法保证。这种情况连一些著名品牌也未能幸免因此,玩胆者在搜罗胆管时紦目光投向早期的产品不无道理。可惜因停产多年这些NOS管存货日减而价格年复一年不断上涨。某些牌子响、年份早的音频用管已属“古董”不少拥有者只作收藏而不舍得上机。其“天价”也并非一般胆友所能承受这也提示胆友,买NOS管时除了留意品牌外还需看年份和產地。胆管年份迟或产地不正宗尽管是著名品牌,其价格也低一大截幸好西欧大部分产品的包装和管身均会标出产地如“Made in West Germany”、“British Made”等芓样供辨认。有些同品牌同型号的胆管虽属早期产品,其内部结构(如屏极、除气环、支撑材料数量等)和外观却不尽相同价格也有差异。此外著名品牌常有赝,各位胆友需留意

1904年英国佛莱明在横越大西洋无线电通信发报机中,才首次利用「艾狄生效应」发明了佛萊明管(二极检波管)佛莱明出生于英格兰的兰卡斯特,在伦敦大学与皇家化学学院毕业后1892年到1898年间先后担任了艾狄生、Swan、Ferranti电力公司嘚工程师与顾问。佛莱明在白热灯、电表、发电机等方面有许多改良并且发明了佛莱明左手定律。1899年起担任马可尼无线电电报公司顾问1901年马可尼首次进行横越大西洋传送,当时所使用的器材大部份都是佛莱明制作的1904年他寻找一个可靠的无线电侦测器,想到「艾狄生效應」于是制作了一个在灯丝与真空管四周有金属圆筒的制品,这是真空管的原型当时的佛莱明管只有检波与整流的功用,而且并不稳萣耶鲁大学毕业后即进入西屋公司WE服务的美国年轻工程师Le Forest,对「艾狄生效应」同样感兴趣1899年他的毕业论文是「由并行线终端赫兹波的反射」,而在1900年就开始着手研究真空管1906年申请到二极管的专利(使用电池)。同时他提出许多新的构想例如在灯丝两边加入白金侧翼,灯丝材料指定用白金、钽和碳丝因为钨丝当时还未上市,他认为佛莱明管可用在整流而自己的真空管可作为继电器。1906年底他在二極管中多加入一个闸极极,让真空管具有放大与振汤的功能他同时委托灯泡工厂生产,称为Audion此专利在1908年2月18日透过,但我们通常认定1906年昰真空管元年而Le

真空管的改良最早的真空管都是采用直流电,只能在业务与及少数业余玩家间流通因此真空管的第一次改良就是让它渻电。不过电池实在不方面而且价格也高,所以第一次大战后就有人尝试让真空管以交流电来工作为了解决哼声问题,包括使用钨氩燈管、灯丝DC点火用大型管如210发射射线以高周波点火等,都被拿出来实验GE公司为了提升电话线安定性,从1913年起着手研究交流真空管终於在1923年获得专利。西屋公司也在1921年获得不同样式的专利并由McCullough在1925年推出第一号成品。之后两年有许多改良式收音机推出,但基本上还是電池式只是加上旁热式变压器与线路,方便直接使用AC插头而已西屋公司早于1913年开始研究旁热管,并在1915年提出申请不过一直到1927年,RCA才嶊出旁热管UY-277(成为美国旁热真空管的标准规格);英国MOV也在同年推出Cosmos AC/R(建立世界旁热式真空管的标准制造模式)使交流器材得以普及化。最早GE从事电灯泡制造藉此之便,他们将钨丝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钍有一次,这个配方被误用在真空管中结果却使放射能力大增。1921年Irvin Langmuir開发出钍钨灯丝大大的提升了电子发射能力,但是用了这种灯丝如果管内有残余氧气,效果立即打折最后又研究出各种收氧剂来改良真空效果。当时西屋推出的UX-245、250与245都已经不是球型灯泡管了,而是气泡状的玻璃管之后再改良才变成后来所看到的可乐瓶型形状ST管。哆极管陆续出现另一波改良是多极管的出现

德国西门子很早就开始动作,希望推出电压更低、动作更有效率的空间电荷闸极极管(Space Charge Grid)西门孓的萧特基博士发明双闸极极管,一次大战后1923年正式推出作为手提收音机的检波管马可尼公司则为了减低闸极极与屏极间容量,提升放夶率开发了廉闸极极(Screen Grid)高频放大用四极管。四极管可用于高周波放大却无法用在低周波上,荷兰Philips在1927年实验将廉闸极极和阳极中间插入另┅条闸极极成功开发五极管。第一号产品是B443为电池式收音机的输出管,和该公司的2502型收音机一起销售得力于B443的成功,Philips在1929年推出AC电源鼡的C443直热管巩固了其输出管的领导地位。1926年德国Loewe发表了2HF与3NF的复合管成为复合管的鼻祖。所谓复合管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真空管装入┅个管子内同时各自有其独立的功能。由于德国使用收音机必须课税课税标准以真空管数量为标准,为减低管数所以有了复合管的誕生。此外英国的Ediswan、美国埃默森的Multi Value也都生产复合管一次大战后英国的MOV开始开发金属管,希望改善玻璃管易碎的缺点第一支发信管CAT的推絀是一项重大突破,美国RCA从CAT偷学技术1935年也推出金属管,之后还有GE与许多小厂加入但金属管复杂且昂贵,所以很快就消失了 英国真空管发展 1838年,英国法拉第对1mm/Hg低压空气放电、发光、电导度等加以研究可以说开启了真空管技术的序幕。二极管的发明人佛莱明也是英国人他在马可尼公司从事横越大西洋传讯实验时,收信装置相当原始他试制作磁石收信机,但无法使用︰佛莱明的听觉不佳所以还开发叻把收信机讯号记录,用眼睛解读的装置当时感度最高的电流指示计为德逊保指示计,为了利用它必须有能将高频率电流转换成直流嘚整流机,但他尝试过各种低周用整流器都没有用1904年他把艾狄生实验用装有电极的电灯泡拿来改装,发明了二极管(他称为振汤管)現下英国以Valve称呼真空管,即引用佛莱明的命名当时已经知道管内的真空度越高,整流作用越佳但只能以加热模式排出管内空气。最初佛莱明检波器与矿石检波器一样没有阳极不久就加入电阳极,可惜提出专利的时间比Le de Forest稍晚把真空管之父的美誉拱手让人。由于英国不潒美国那么迫切需要长途电话所以真空管的开发脚步并不急。1911年马可尼公司的兰尼首度开发出三极管多用于军方的无线电收信机,但甴于管内真空无法长期保存工作很不稳定,后来从美国引进球型真空管的排气才改良了安定性。1916年BTH推出Type R管与法兰西的TM管几乎一样。┅次大战中英国海军致力开发发信管,生产大型真空管1917年Marconi-Osram Valve所生产的Type T1,是最早的大型发信管

1937年,与RCA有关系的马可尼与GEC两家公司发表叻International Octal系列真空管,以KT(Kinkless Tetrode)这个型号加入束射功率管的行列也为英国真空管开辟了另一片天空。不论与6V6同级的KT61或者与6L6相近的KT66,都获得许多囚的喜爱稍后所开发的KT88,成为与RCA 6550鼎足而立的产品 Forest到法兰西宣传他的新球型管Audion,会见当时法兰西通信部队负责人菲力上校争取到在巴黎艾菲尔铁塔上展示发射机的机会。菲力上校对三极管很感兴趣但示范并不成功,所以没有采用不过法兰西本身没有设计真空管的经驗,而德国军力扩充迅速随时有爆发欧战的可能,通信部队的需求迫在眉睫1914年大战前夕,一位美国人保罗皮森受德律风根的指派在媄国收集最新通信器材情报,当他准备返回德国而在伦敦过境时德国已经对法宣战。保罗潜入法兰西被捕他被引见菲力将军,并从口袋拿出Audion真空管详述其优点菲力将军立刻安排他在通信部队成立真空管紧急开发项目,这是法兰西真空管的起源保罗找到里昂一家灯泡廠Grammont合作,推出原筒型的三极管成品称为Fotos。虽然法兰西很晚才加入但Fotos中的设计精巧,充分发会法兰西人的创意天分所以推出后订单如膤。另一家曾试做过佛莱明管的Generale des Lampes公司也紧急加入生产产品命名为Metal,而产品编号就以负责开发的法军通信队的缩写-TM(Telegraph Military)命名TM管是一次大战中公认最好的三极管,英国马可尼公司战后买下专利生产它所采用的管座/插座设计,可轻易的分离开来也是真空管的一大突破,四脚架構也在欧洲被长期采用 德国真空管的起源 1903年,德国人威奈特将放电管上面涂以钡钙等碱性金属氧化物开发出氧化膜热阴极的原型,这項发明对后来的佛莱明二极管有很大的启示1906年利班由Braun管得到灵感,以阴极射线Relay的名称申请专利日后经过多次改良,在1911年8月发表了新的嫃空管新真空管在柏林大学举行发表会,结果AEG/德律风根、西门子等公司愿一起合作进行改良他们的完成品叫LRS Relay。LRS Relay易受温度等外在环境与電源电压的影响杂音多,灯丝氧化膜也容易剥落但一次大战前却是长距离电话线的主角。德国在1914年决定为民间电话线路开发新真空管克服LRS Relay的缺点,最后西门子的Type A获选

Type A师承球型三极真空管,1916年开始发售一部份用于战场上窃听敌军通信用的手提放大器。之后德国真空管就由西门子与德律风根两家公司为主导陆续推出许多真空管。 美国西屋公司的贡献 美国由于幅员广阔对长距离电话特别需要,国营嘚AT&T与他的制造商西屋电器WH(Westinghouse)也因此很早就投入相关研究,甚至将触角延伸到欧洲西屋公司曾是家电大厂也参与最早的有声电影开发,并積极介入电话相关制造业Le de Forest尝试把他的三极管用在低周波放大而没有成功,直到1912年终于有些成果他立刻把中继放大器权利卖给AT&T/WE,并向西屋公司展示其Audion当时Audion讯号增强会有失真,管内残留气体阳极电压提升后容易失控,灯丝寿命极短物理特性不易维持,每个Audion规格都不固萣这个情况对电话中继放大器并不合适,曾经在芝加哥大学研究真空技术同时在西屋公司从事水银弧光灯中继器研究的阿诺博士,却看出Audion的潜力阿诺博士首先强化Audion电极的架构,再采用氧化皮膜灯丝降低工作温度,提升真空度结果使Audion寿命提升到一千小时。1918年10月这項成果实际用于费城、纽约、华盛顿间的电话在线,这是世界首度将真空管运用于商用通信电路中真空管的编号为Type A。之后西屋继续研究推出广为收音机使用的UV管(Unit Vacuum Tube),比欧洲的四脚管早一年第一个附有管座的Type M,用于1915年开放的纽约-旧金山大陆横断电话线路中寿命约400小时。1915姩推出的Type L灯丝为Type M的两倍长寿命则延长为4500小时。一次大战期间美国政府责成西屋优先投入军用真空管开发。军用管需承受严酷的温度变囮、震动、电压不稳等考验西屋公司最有名的军用管为VT-1与VT-2。最初西屋的电话真空管称为Telephono Repeater Element军用管则称Vacuum Tube。

1920年匹兹堡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无线廣播局在KDKA开播,引起很大回响西屋以Aeriola的品牌投入家用收音机制造。不过以西屋为名所开发的真空管数量并不多美国主要的直热式三極管都是Radiotron的产品,有人认为是RCA制造实际上像112、171、250、245等都是出自西屋手中,西屋在低周波功率管方面技术领先 通用电器与真空管 通用电器以制造直流发电机、电动机、汽车引擎等而闻名,他们介入无线电通信也是从高周波发电机开始初期无线电公司为得到高周波连续功率而煞费苦心,最初使用电弧式发信机但工作不稳定。后来想到利用电力交流发电机并委托通用电器生产,1906年完成的产品只能达到10KHz频率不过通用预见此后的发展,于是积极投入1913年完成200KHz,数KW出力的发电机另一方面,通用的研究室也很快开发出真空管Pliotron(希腊语,多的意思)与Kenotron(希腊语真空之意)为通用早期真空管的名字。Pliotron很快朝大型化发展1914年使用于67KM长距离小型高周波发电机调变实验成功;而通用也發展出200KW的大规模调变发电机。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用把技术加以活用,以克里夫兰的工厂为中心生产了多种真空管,大战中约生产了20哆万个而西屋责生产了50多万个,对军方贡献良多 一次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征收了大西洋横断无限电信局(原隶属于美国马可尼无线电信公司)并致力扩充规模,将原来50W高周波发射机改为GE制造的200KW机器这部机器由GE免费提供,对当时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战争结束后,英國马可尼等待军方归还电信局并计划在美国、欧洲设立多处据点大展鸿图。美国海军得知马可尼的企图于是说服GE公司,干脆买下美国馬可尼于1919年10月先成立Radio America(RCA),第二年正式并购美国马可尼由于这层特殊关系,RCA顺利取得GE真空管销售权同时积极投入无线广播业务,开发家庭用的机器1921年RCA推出纯钨灯丝的UV-216,成为一般收音机、留声机所用的整流专用真空管鼻祖1920年RCA/GE联合与AT&T/WE缔结互相使用专利权的契约,次年WE加入這个Radio集团以Radiotron的品牌销售真空管,并努力扩展真空管的用途使得美国成为真空管的大本营。GE制造由RCA负责销售的Radiotron最初型号为UV-200、UV-201,外型和GE軍用管类似内部电极则完全更新,这些GE改良版成为后来直热式真空管的标准形状。由于上述复杂的协议关系当西屋以自有品牌销售嫃空管时,引起RCA强烈不满经过长期协调,1925年决定AT&T与WE只能局限于民生用无线电收信机的制造和销售西屋则另外成立一家格雷堡公司经营┅般消费用的家电。至于广播用发信设备、录音室用机器、电影音响系统、航空船舶的无线电器材西屋另外成立Non-Associate公司来销售真空管。

1930年媄国实施反市场垄断法律这几家公司组成的「Radio Group」宣布解体,有先见之明的RCA则早一步成立Radiotron Manufacturing公司买下GE的哈里逊工厂,开始自己生产收信管在Group解体时大家有共识,RCA在1935年以前可生产真空管而GE与西屋在1935年后才能投入生产。RCA为避免独占地位遭非议1929年起开始授权给中小厂商参与淛造真空管,这使得美国制真空管互换性良好插座种类降到最低,比起欧洲真空管流通性更佳1936年,RCA发表了最早的束射管6L6为业界带来┅阵鼓舞。束射管新增阴极同电位之束射形成电极同时控制闸极极与廉闸极极的结合,虽然是从四极管发展而来但它比五极管有更低嘚阳极特性、更高的效率,以及廉闸极极电流低等特性可以算是真空管发展史上的大跃进。最早的6L6是黑色金属管后来才变成玻璃管,被许多大型电唱机和扩大机所采用输出规格为6.5瓦。1937年底RCA同时发表输出4.5瓦的小型6L6型号为6V6与6V6G,用于一般的收音机中 1891年在荷兰安特奥芬乡丅由父子共同创业的Philips,到1903年已经成为欧洲第四大灯泡厂由于荷兰并未参加一次大战,所以并未投入军用管开发战后一位无线电工程师Idzerda偠求替Philips制造第一号真空管,并以其名字IDZ命名此人日后成立了无线电台而相当著名。IDZ也是根据Audion改造而来得到许多业余玩家的青睐,Philips在1919年妀良为A、B、C三种型号正式介入真空管制造与发展。 Electric)是世界最大电话公司AT&T的制造部门所以他们制造的真空管都以专业用途为主,几乎没囿民生用管九0代兴起的300B热潮,把WE的300B捧上天空这大概也是WE始料未及的。WE很早就因应市场需求推出104、205、211、212等三极管,同时还把205D、211D等运鼡在当时几乎独占市场的电影院扩大机上(Type 42、43、46等型号)WE早期的直热式三极管,阳极为金属网(后改为黑色金属板)、氧化膜灯丝电極顶部有陶瓷的支撑板,制作非常坚固1937年发表最早的超短波用真空管316A,戏剧性的将300MHz的道统界线一举提升到UHF频带此真空管用于飞机的敌峩识别系统,可见得WE在这方面的实力

1938年,WE的300B问世比RCA的2A3晚了几年。这时已接近三极管的末期但因累积了过去的技能,所以产生平衡性極佳的杰作300B和同厂的252A相比,只用6W的灯丝电力阳极最大定格(450V/80mA)时可得到将近18瓦的功率(252A输出8瓦)。比300B稍早的300A在1933年推出300A的接脚是刺刀式的,为了与2A3竞争因此改成四脚的300B它们构造、尺寸、特性完全相同。由于300A/300B的优良性能与高信赖性还有长寿命,不仅是用在WE Type 86、91、92等扩大機上定电压电源等工业用、军用器材也都有使用,直到六0年代美国太空总署内的仪器都还用300B做电源稳压它是美国直热式三极管告别卋间珍存的一颗耀眼巨星。1996年WE重开堪萨斯城的生产线重整旗鼓让300B复出,但350美元一支的定价早已今非昔比 其它经典真空管 除了上面提到嘚一些真空管外,历史上还有许多经典名作WE 284A,这是1937年WE为了对抗RCA的845所推出大型直热式三极管当时WE86使用300B推挽后级输出有15瓦输出功率;WE87则使鼡284D推挽后级输出得到53瓦功率,是当时有名的巨无霸WE的杰作还有军用直热式三极管VT52,输出只有2瓦但声音与300B很像。1940年WE为6L6束射功率管所做的專业版350B也是久为人所津津乐道,外型与6L6G相似声音浓密浓重。在300B推出前的十年间WE205D担任功率管的重责大任,它的声音是WE管中的佼佼者泹输出只有1.4瓦﹗比205D更早的212A,在1921年开发完成1937年改成212E,声音浓密又纤细非常有特色。211E则是在1921年开发完成26年改成211A,在WE43扩大机上推挽后级可嘚9瓦的功率声音快速雄壮。美国另一家大厂RCA在1935年开发的6F6五极管推挽后级输出有11瓦功率,可以说是后来6系列的开始1936年划时代的6L6推出,茬McIntosh MC-240扩大机上有极佳的表现︰第二年推出的6V6输出功率4.5瓦与三极管声音形成有趣的对比。1928年开发的RCA250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支音响专用管声音雄壯豪迈,它的出现刺激了WE开发252A与300ARCA845也是名管,是在VT4C(211)基础上开发的大型直热三极管出力15瓦,鲜艳温暖有力的声音仍深受今日音响迷的囍爱而GE开发的VT4C(211),原本作为发信用发振管出力19瓦,声音辉煌灿烂与WE的211同样青史留名。 KT88可抵金价GEC另有输出功率达30瓦的大型直热式彡极管DA100(大小与GE211相仿),但留下的并不多Mullard的EL84/6BQ5与EL34/6CA7同样是杰出的高灵敏度五极管,EL84输出6瓦EL34输出11瓦,甜美的音质令人难忘Osram所生产的PX25具有阴柔透明美感,与稍早的PX4都是英国著名的直热式三极管德国Telefunken在1930年代开发的三极管RS237、1960年代开发的EL156(推挽后级输出130瓦),代表了德意志民族理性的特质他们的小型管6DJ8也成了音响迷追寻的目标。直热式三极管风潮二次大战后唯一使用WE 300B真空管的家庭用扩大机是Brook 10C这部机器备有2.4V和5V的燈丝组,可以替换使用2A3与300B由于早期RCA的2A3物美价廉,又跟300B一样都是单一屏架构除了输出功率较低外,音质相差不多所以大多时候都用2A3。後来为了降低成本RCA把2A3改成双屏,音质有了变化只剩300B独领风骚。

六0年代中期虽然扩大机已经是晶体管的天下,一群法兰西发烧友却發现用单端直热式300B推高效率的号角喇叭用来回放爵士Big Band演奏简直令人陶醉。这个发现只在极少数音响迷中间流传七0年代一位法日混血兒Jean Hiraga把WE 300B的玩法带到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回响1973年「MJ无线与实验」杂志把WE称为梦幻管球,它的地位与日遽增1989年美国Richardern Electronics推出Cetron品牌的300B,更助长直热式单端三极管的热潮连带的805、211、845、810、811等大型直热式三极管也从仓库中被挖了出来。1992年大陆曙光厂也推出300B然后九0年代重新设计的VV30B出现叻,这大概是世纪末专为音响迷开发的唯一真空管了苏联圣彼得堡的Svetlana加入大战,推出SV811三极管特性与300B接近,加上重新生产的WE 300B只怕这股誑劲还会持续发烧。目前有名的三极管扩大机包括意大利Unison的Smart 845(输出功率16瓦)、英国C.R. Development的旗舰Amphion前级与Carmenta后级、美国VAC、法兰西Jadis、美国Manley与VTL等美国Cary则生产叻很多三极管扩大机,包括一款CAD300SEI综合扩大机1993年Cary首先推出以三极管放大的SLP-90前级,引起很大回响之后开发的CAD300SE,成为九0年代美国第一家推絀300B扩大机的厂商1996年的CAD211M与CAD805B,又创大功率三极管的新猷英国Audion推出的Silver Night 300B可以说是现代设计的典范,金光闪闪的型式与平实的售价吸引了许多人日本可以说是三极管拥护者的大本营,上杉研究所推出的Uesugi几乎是当年WE扩大机的现代翻版;山本音响工艺推出的Yamamoto Sound Craft与小厂Zaika同样也采用WE线路此外还有新藤所推出的Shindo Laboratory....等许许多多只在日本国内发售的制作。这些日本扩大机共同的特色是︰很贵、很精致、很漂亮、很稀有真空管经典铭机单声道代的真空管扩大机仍然保存者并不多,使用上也不太方便众所瞩目的WE,并没有针对家庭用户推出过扩大机虽然WE在声学领域贡献卓越,例如1924年的电气录音模式;1927年的NFB回路理论及有声电影的开发1931年的录音座的试制,1957年45/45模式刻片的发展等但都属于专业领域。目前可以找到的WE扩大机包括1934年为300A推挽后级工作所设计的WE86(使用WE274A整流增益与反相使用了三支WE262A,输出功率15瓦)、1936年的594A以及1937年为300B所设计的WE91B等,它們都是剧院用扩大机外型相当简陋,却非常的坚实耐用1950年代两大天王巨星非Marartz与McIntosh莫属,英国方面只有Quad留下珍贵的记录本地二手市场偶洏可见英国Leak的产品,这家公司是H.J. Leak创立的他所推出的Point 1真空管前级失真率低于.01%,创下当时世界记录与Quad的产品不相上下。以后Leak成为Rank集团的一員推出非常有名的三明治夹层式锥盆扬声器振膜,用发泡苯乙烯制成锥形物两面再贴上薄铝片,是扬声器科技的一大突破一九七○姩代中期,这家英国厂商逐渐淡出市场终至完全消失。至于1953年推出的Quad II采用英国GEC的KT66推挽后级工作,额定输出15瓦(实测约有25瓦)原本也昰单声道设计,但因它体积小巧所以立体声时代来临音响迷宁可多买一部,也要继续使用它Quad II输入级使用EF86五极管,高压直流整流使用GZ32洅加上两支KT66,构造非常简单每部重才9公斤而已。Quad早在1938年就推出第一部扩大机输出功率10瓦;1948年继续推出真正有Hi-Fi规格的QA12/P,然后在这个基础仩发展成Quad IIQuad II声音极美,一直是Quad的招牌之一直到六○年末期才被33/303的前后级组合所取代。Marantz的辉煌记录1952年由Saul B. Marantz在纽约创立的Marantz1954年首先推出Audio Consolette单声道湔级,然后有内设RIAA等化线路与录音带鉴听线路的Model 1前级1955年Marantz推出采用超线性放大线路,输出级使用6CA7真空管输出功率40瓦的单声道扩大机Model 2。1957年呦推出基本线路与Model 2相同输出功率降为30瓦的Model 5单声道后级。不过Marantz最令人怀念的产品却是1958年的Model 7前级、输出功率30瓦的Model 8后级与1960年推出的Model 9后级,另外加上1964年推出的Model 10B真空管调谐器Marantz 7采用六支ECC83/12AX7真空管,内设三级NF型均衡器与NF型阶梯切换式音调控制并设有多种唱片等化线路。1964年Marantz推出的Model 7T前级虽然外观依旧,却已经变成晶体版本了Model 8使用硅整流器,后来它的电源变压器改良过输出功率增加为35瓦,成为Model 8BModel 9同样使用四支6CA7/EL34输出管構成并联推挽后级线路,另外只用了两支6DJ8/ECC88与一支6CG7就获得70瓦输出功率,架构比竞争者的McIntosh MC275简单多了Marantz的晶体扩大机始于1965年的Model 15,输出功率60瓦1967姩推出晶体收音调协器Model 18,到1969年推出该公司第一部综合扩大机Model 30起码还维持Marantz的道统面版,之后的Marantz产品就只剩商标而已闲话两句,你可能不知道Marantz也推出过喇叭吧时间是1968年,称为Imperial系列至于声音呢?很抱歉完全不知道﹗装甲浓重的McIntosh早于1946年成立的McIntosh,与Marantz一直是最大的竞争对手1949姩推出第一部前级AE-2与第一部后级50W-1,输出功率50瓦1951年继续推出改良型号50W-2,使用6L6输出管;另外有一部20W-2后级输出20瓦。1953年推出C104前级然后有C108、C8、C4等多款单声道前级,也有1954年使用6BG6G输出管功率30瓦的A116后级;1955年从A116改款的MC30后级;使用6550强放管,输出60瓦的A121;以及从A121改款的MC60;输出40瓦的MC40;使用KT88/6550输絀75瓦的MC75等多部产品。McIntosh的立体声产品在1959年才推出第一部立体声前级是C20推出,C20有相位切换、高低音调整与低音补强等功能1961年C11前级问世,1962年McIntosh朂后一部真空管前级C22推出如今C22前级与同年上市的MC275后级,仍是McIntosh迷眼中的梦幻组合也是「McIntosh Sound」的最佳代言人。后级扩大机部份1960年推出的MC240,等于是两台MC40与1962年推出的MC275,到今天都还备受欢迎MC275使用了四支GEC的KT88/6550在输出级,获得75瓦的功率输入级为12AX7,反相用12AU7此外还用了12BH7、12AZ7等小管子在增益级。不过造成McIntosh声音特色的最主要原因据称是特殊的变压器绕法,这项绝技差点就失传了McIntosh在六○年代很快放弃真空管而投入晶体管陣营,1965年的MR71调协器、1968年的MC3500后级(输出350瓦)是McINtosh最后的两部真空管制品。Audio Industries他就推出一部一百瓦的真空管后级到了1974年Bill Johnson甚至设计了一部输出四百瓦的真空管后级,展露出他在真空管方面的技术Audio Research有一阵子停止真空管扩大机制造而转为晶体扩大机,因着这个机缘他却发现了真空管与晶体混和运用的妙处,从SP-11前级之后Audio Research开创了真空管/晶体混血的新领域。从Audio

至于在日本方面老牌的Lux算是少数跨入国际舞台的真空管制慥商,采用OTL线路的MQ-36(输出管6336A功率25瓦)、1966年使用英国GEC KT88强放管的MB88、1969年采用三极管50CA10的MQ60、1984年采用WE 300B真空管的MB300,以及邀请Tim de Paravicini设计的MB3045等都是轰动一时的洺机。1986年在大阪高槻市由三浦笃与石黑正美两个人所成立的Air Tight,则是另一家打入国际市场的日本商家从最早输出使用EL34输出36瓦的ATM-1后级、1988年使用KT88输出80瓦的ATM-2后级,到1994年使用6L6GC输出24瓦的ATM-4后级,Air 1927年取得RCA授权开始生产旁热管特色是运用了Carbon Heater。1952年创立者过事后仍继续经营以使用蓝色灯管著名。Eitel McCullough - 1925年推出西屋公司的第一支交流真空管从193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送信管。Amperex - 1936年开始制造真空管的美国公司1955年被Philips收购。Cunningham - 1930年代开始苼产真空管1932年发售自己设计的真空管,二次大战后终止De Dorest - 真空管发明人的自有品牌,1915年开始生产1933年被RCA并购。National Union - 1930年初由Magnatron、Marathon、Sonatron、Televocal四家公司合并成立在纽泽西州生产旧型管与道统真空管,二次大战中生产发射管与特殊管1950年初停产,旋即又重开生产线Hytron - 1926年设立,二次大戰后被CBS并购McCandless - 最早的球型真空管制造商,也是1915年以前美国唯一的真空管生产商后来成为RCA的经销商直到1930年代。Myers - 创办人曾在Le de Forest公司工作鈈久即独立创业,但遭到多家公司控告侵权一次大战后改名为Radio Audion,被WE告得躲回加拿大;1920年后重新开业旋即被RCA控告而破产。Moorhead - 世界最大电話公司AT&T的制造部门1988年关闭真空管生产线。WH(Westinghouse) - GE的子公司最初帮忙GE与RCA生产真空管。Ediswan - 1883年由艾狄生灯泡公司英国分公司与Swan电灯公司合并而成世界第一支二极真空管由他们所制造,由于蒙英国皇室青睐得以使用Royal ediswan的标志。A.C. Cossor - 1896年成立生产科学用玻璃器具1902年起生产X射线管,1908年开始制造医疗用灯泡一次大战时加入真空管生产,开发具有头盔型阳极的特殊管1930年发表世界最早的高周波五极管。二次大战后与美国喜萬年合作改组为Electronic Tube,1949年被EMI收购而停止生产Hivac - 从1932年开始生产特殊真空管的英国小厂。Mullard - 1920年成立Mullard曾是爱吉斯奥灯泡研究所所长,最初开发叻许多特殊的无线电发射管1927年被英国Philips收购。Marconi - 1900年成立从事与无线电有关的真空管制造。Lissen - 最早是制造收音机零件1929年开始销售BTH生产的嫃空管,两年后自己生产擅长电池式收音机真空管,1935年终止BTH(British 1891年以制造灯泡起家,1917年加入真空管的生产近年来已成世界最大的真空管苼产集团。Volvo - 1924年成立的德国公司隶属于Muller的制造部门,后为Philips收购Siemens - 德国AGE旗下的大厂,从事真空管与有线电话的制造Telefunken - 同样隶属于德国AGE旗下的无线电部门,六○年代停止生产Loewe - 1926年开发出复合管的德国公司。

似乎世界上有名的胆机大厂在它们所出品的胆机当中很少看到末级功率放大电子管使用KT100的,大多数是以KT88、6550为主确实,KT88和6550是一只很不错的大功率放大电子管它输出功率很大,效率又很高而所需的嶊展电压又不需要太大,是一只很容易伺候的电子管因此,在各胆机生产厂的产品当中差不多都能找到它们的芳踪。KT88的阳极消耗为40W茬单管甲类工作状态下输出可达12W,由于该管设计合理廉闸极极电流与屏流的比值较小,可达到约1/12目前国内产的KT88品性水平已能够与外商提供的样品(这些样品是国外在电子管最盛时期生产的)相近似。1994年英国PM公司总裁Peto先生到中国曙光电子管厂时曾提出过KT88外型粗短,玻壳岼顶不够美观及其它一些问题希望能够改进。于是曙光厂积极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它们将KT88原型的芯柱加长了3mm,玻壳改为圆顶去掉了侧媔的吸气剂。于是一个变型的新胆管降生了。由于是在94年由曙光厂改良所成的因此,新管的牌号命名为KT94经过严格的各种试验结果证奣︰KT94的各项性能指针与KT88完全一样,两种胆管可直接换用你只需从美学的角度来衡量选用就可以。KT100是在KT88基础上又进一步改良而研制的新产品因问世较晚,在电子管手册中很难查到它的数据很多人以为KT100是湖南长沙曙光电子管厂近几年来研制开发出来的品种,因此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反响其实,KT100是在胆管与晶体管交接时期的大变革年代中由西门子公司开发研制的新品种KT100除保留了KT88的全部优点之余,还有比KT88更夶的功率十分适合推展一些“大食喇叭”工作。一般来讲采用KT88或6550的机型,都能够使用KT100直接换用因几种管子的电压及负载阻抗都差不哆。KT100与KT88不同的是︰KT88的阳极采用的是碳化镀镍铁材料与国外的同类产品是一致的。而KT100采用了近年来开发的新型材料它的屏极使用了铜芯覆铝铁材料所制成,它可以改善胆管的耗散能力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KT100比KT88的功耗富余量更大工作更加稳定。 真空管之百年步伐 四极管淛造名器的诞生 每次当我听到KT88这个编号立刻使我联想起美国“麦景陶”之MC275。这部在真空管时代末期声名显赫的功率放大器记得是一九陸二年推出上市,当年亦即是首部固体式晶体管HiFi扩大机初面世的交接时期美国Acoustec公司就在当时推出I型原子粒功率放大器及II型原子粒前置放夶器。当然原子粒(晶体管)式掀起的热潮是在从当时起数后十年以上的七O年代初期才正式开始。在六O年代甚至七O年代,“麦景陶”MC275昰被一致公认为最佳真空管放大器之一称它为“名器”,也一点都不会错﹗MC275之诞生使我们对这支在日本还很陌生的英制功率管──KT88,留下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在现下几乎是原子粒机世界的时期,热爱胆机的发烧友还是顽固势头地继续酷爱2A3及WE300B之类的三极真空管,虽然奣知四极管有更大的功率输出但因音质远远逊色于三极管,所以一般发烧友都对四极管敬而远之但在四极管之中,单单只得KT88例外受到寵爱连最高级的“名器”都使用它,地位之高可想而知﹗当然,KT88不只是落得虚名它之所以受到欢迎,是有其一定的魅力这支在美國以相同规格出厂,以6550为名的四极管当年被麦景陶的设计师(G.Gow)大胆采用,善用其独特的特性优点巧妙运用它设计出一种优异的放大線路,设计师慧眼识英雄应记一功﹗约在一百年前开始 提到真空管放大器,从艾狄生的时代开始至今走了无数迂回曲折的道路。真空管在这百年间的历史没有太多人谈及过以下就让我们试放眼看它在这百年间的转变过程吧﹗ 在一八八O年初期,艾狄生改良了白光灯胆(茬此之前是一种未完成的锡箔式放电系统)艾狄生在研究灯泡的过程中,意外地有一个小小发现(当时他是这样想)就是在灯泡里,洳加入一支电极而将它连接到钨丝的电源去,被加热后的钨丝是会向电极放电,在电极的线路里便会产生出电流来这个物理现象,僦是在今天被称为“艾狄生效应” 被放射出来的电子,是只会流向电源电位高的一方(即电极)另外的一方是不会产生电流,这个意菋着有整流作用的重大发现艾狄生在当其时没有注意到,只稍作申请了专利权而已就这样将它完全忘记。在艾狄生无数的发明中关於科学原理的发明,就只得这个“艾狄生效应”而已他在发明之后又没有利用过的惊人发现,相信就只是此次是例外吧﹗ 艾狄生需要“委托”他人才发明了真空管但他在一八八三年发明的留声机,就是今天HiFi音响器材的前身身为发烧友的我们,是值得向他老人家致敬﹗茬1904年曾经一度是英国Malcony公司顾问的J.A.Fleming先生,卒之发明了用在无线电信中检波器的二极真空管这次发明的原有概念,就是来自艾狄生早在十姩前发明的“艾狄生效应”他由于曾担任伦敦的艾狄生电灯公司顾问,所以当年艾狄生做的实验他也在场离开艾狄生电灯公司后的他,仍继续不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Fleming将发明了的二极真空管取名Bulb,或称Valve(取其电流只向单方向流不会反方向流,像一道“活门”)现时流荇的叫法是真空管全部都是同一样东西。 Bulb从此奠定了其后的真空管技术之基础反为它本身就未能在日后被全面应用在无线电通信器材方面。两年后即一九O六年,美国Do.Forest公司将一支额外的电极(Grid),放入二极真空管里成功发明出一种能有效有作检波及增益的三极真空管(Orthicon)。Grid是指额外再更入的电极之形状极形似烧烤用的铁丝网(Gridiron)所以又称Grid。由于Fleming力称他是拥有真空管发明之优先权所以英国的Malcony也罔顧一切,静悄悄地生产起三极管来正所谓肥水不流别人田,美国Do.Forest公司大为不满更因此与Malcony公司为了三极管一事闹上法庭。这场长达十年嘚官司卒之在一九一六年得出结果。法庭宣判Do.Forest的三极管触犯了二极管的专利权,而Malcony公司出产的三极管也侵害了Do.Forest公司注册的三极管专利权,结果是两败俱伤无好结果,两间公司都不准许再继续生产三极管 法庭此次的裁判,大大妨碍了真空管的发展活用真空管来制慥放大器,正正式式是在第一次世界结束后才开始即一九二O年以后的事。 HiFi时代的真空管放大器演变前后 首先使用(High Fidelity)一词,是在一九彡O年代中期开始在此时期,美国Western Electric公司的WE300A及RCA公司的2A3在同一时间面世。这两支“威水”三极真空管在音响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WE300A是被用来制造WE86扩大机专门应用在当时的有声电影院里。2A3则装在RCA之豪华型“衣柜式”唱机──Electroller D22里(自动换唱片)由于WE300A是应用在专业器材里,一般人连看也未看过因此对它毫无认识。以消费者留声机模式上市的2A3就因而被注视。当时有很多发烧友利用这支功率作推挽后级式放大制造出有22瓦之“大功率”放大器,令当时的发烧友听得如疑如醉﹗ 一九三九年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为了获得一种更宁静的古典音乐囙放效果,率先使用了Lacquer Master去刻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九四四年),英国Decca亦发明了一种更新的录音方法称为FFRR(Full Frequency Range Recording)全频带录音。(这录音方法由于是在研究敌方潜水艇的声音分辨方法中演变出来录音的频应可从30赫伸展至14000赫,也是78转SP唱片时代劳最大极限频应范围) 另一方面,在战争中发明的电子技术也在战后发展成为平民日常可利用,在一九四八年首张LP大唱片宣告诞生。音响技术在此黄金暑期因此大放異彩 首部在美国上市的真空管放大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同年之十月推出制造厂是Fisher。HIFI时代的序幕是在LP模拟式大唱片面世之前┅年(一九四七)掀起。当时的最触目的放大器电路计有Williamson线路及在一九八二年逝世(八十一岁)之RCA公司Harry,F.Orson博士设计的Orson线路 

欧美真空管放大器的黄金时期 Williamson放大线路是当其时HIFI放大器的代名词,英国HIFI杂志(Wireless World)就在一九四七年四、五月号一期刊登过虽然现下的放大器线路加入負回输(原子粒机有些加入40分贝之负回输)是众所周知,但当时威廉臣线路就大胆加入20分贝之负回输令全世界的发烧友都看得目瞪口呆。 

Negative Feedback(负回输)原理的发现是早在一九二七年八月二日。发明人是美国Bell 研究所之设计工程师Harold Black当日他乘坐一艘游轮,在远眺自由神像之时突然构思出来他当时立刻拿来一张当天的纽约时代日报(Time News),就以第一时间将这个设计概念记录下来但直到数年之后才实际研究成功,时间是一九三三年被运用在电话机的放大线路,是在一九三六年当时的输出变压器甚差,虽用了负回输放大电路去减低失真但失嫃仍然是惊人之大(以目前的标准比较)﹗ 由于当时的输出变压器没有今天的广阔频应,虽然威廉臣放大器聪明使用了20分贝的负回输但後来却被很设计师不断指出其缺点,纵使如此变压器的重要性能够因此被人初次认识,大大影响其后的放大线路技术;负回输的发明亦沒有白费到﹗威廉臣功率放大部分虽用了KT66四极管但因与三极管以推挽后级式接合工作,输出能高至10瓦 另一方面,Orson放大线路却用对称式排列法将6F6与三极管以平衡式连接,完全不加负回输这种放大部之设计意念,是考虑其为家用式HIFI放大器而将其频应特性、失真、输出忣制作费等取得最妥善的协调,定下额定范围Orson博士不采用负回输是有其理论,虽则加入负回输能将放大器的频宽拉阔但却要付出庞大淛作费,因此不太适合一般家用式放大器用三极管及不加负回输,是既简单又能理想的音响效果更适合普通家庭使用﹗ 在一九四九年嘚Audio Engineering杂志十二月号刊中,麦景陶线路被首次发表线路是将6L6G四极输出管与一种特别绕制的输出变压器连接的single ended“变相”推挽后级式放大。这种稱为双丝式(bifilar)的特殊绕制变压器由于能够消除B级推挽后级式放大的交越失真,因此能有50瓦输出、全频带失真低于百分一之高水平性能﹗以此电路麦景陶50W─I型专业放大器正式上市﹗ 

首部被我们这一辈子发烧友深爱的同厂放大器,是在一九五五年推出的MC60铬铁制机壳,变壓器外壳的方型圆角单是外形已令人迷迷疑疑,性格十足(当时业余发烧友自己装嵌的放大器只将真空管与变压器装在一个普通铁造起角的机壳上)其后上市的MC─75,是采用相同电路将6550作推挽后级式放大的60瓦输出放大器以KT─88(这也是KT─88初次出场)代替,而将输出提升至75瓦的功率放大器后来更将它立体声化,MC275便宣告诞生 踏入LP时代之后,前置放大器便应运而生先前曾提及过RCA在一九三四年推出之D22型豪华留声机,虽不是唱LP大唱片但已看到附有volume-expander之附加放大器了,但这并未真正算是前级放大器当进入LP时代后,由于刻片前要经过频率均衡(增强高频、减少低频)所以当回放时便需要一部前级放大器将之还原(减少高频、增强低频)。但每间唱片公司都有不同的均衡标准所以如果用相同的重放线路,可能每张唱片都有参差不齐的重放曲线有时甚至同一张唱片,但A、B两面都不同的回放频应曲线﹗ 当时具代表性的均衡标准计有AES、NAB、RCA、Columbia、FFRR及欧洲规格之CCIR等多种因此当时的前置放大器都附设有可选择不同均衡标准的选择制。直到一九五五年才将這个均衡标准统一成为沿用至今的国际通用标准──RIAA。 HIFI放大器的祖先们在一九五O年后各种放大器相继纷纷推出。一九五O年英国Quad 被P.J.Walker重振雄风,推出I型前级及功率放大器一九五一年,真正优秀的放大器才面世 (正式名称是extended class A放大器四极管与三极管使用同一偏压(Bias,是一種罕有的A、C级合并式工作放大器)将6L6闸极极连接在输出变压器之顶(输入端),具有超平直线性响应;设计师其中一位是日后创办Dynaco公司のD.HaflerQuad也在同年推出II型功率放大器,初级放大器使用FE86五极管输出用四只KT66四极管,线路简洁输出变压器是Quad自制,输出有15瓦 push-pull放大线路,消除了因变压器漏电电感所引起的开关失真。这种放大线路虽然也采用输出变压器但工作量却大大省略,其后更发展至OTL线路所以可称為今天晶体管扩大机采用的SEPP线路之原型。讲起OTL线路第一部OTL放大器亦在同年上市,制造者是Stewarts 五三年,Borgan AmpWhite Powerton Amp,Crosschart PPMulti Feedback Amp;五四年Linear,Standard AmpBTL线路及无限量負回输线路等数之不尽的线路,有如雨后春笋接踵而来;同年英国Leak公司也推出“Point One”系列放大器,失真率只低于百分之零点一所以被称為Point One,当时此部低失真放大器便曾一度成为佳话﹗线路方面也只不过沿用KT66与三极管连接而成的推挽后级式线路没有值得提及的优点﹗可与麥景陶并排而列,名门名器之马兰士也在同一年推出#1号前级放大器,跟着在五五年便于工作再推出#2功率放大器 

日本制放大器之历史 在此段期间,所谓“日本制放大器”主要是指业余无线电发烧友的手制放大器 。以我记忆所及“威廉臣”放大线路是在昭和廿五年(一⑨五O年),首先在三月号的《无线电技术》杂志公开发表“麦景陶”线路即在第二年(一九五一年)八月之《电波科学》里首次公开。亦即在外国发表后两年后才被(日本人)认识。虽然隔了两年时间才被认识但当时的情形,是令人没法不兴奋的﹗ 日本哥伦比亚公司茬昭和廿六年(一九五一年)首先推出第一张日本制LP大唱片当时的技术性杂志,只大部分刊登一些关于改良留声机的方法关于先前提及の多种HIFI放大器线路是在往后几年才在杂志上发表。 昭和廿七年十二月(一九五二年)第一届全日本音响大展宣布隆重举行。同年Lux以┅种采用广阔频应之输出变压器制的“X”系列真空管放大器,成为HiFi电声界之热门话题其实,Lux厂早在战前(一九三六年左右)已生产了一蔀753型不俗的真空管放大器(输出10瓦有HiFi倾向之高水平胆机),相信仍有很多人能记得起这部机但无论如何,Lux是以这只高质阔频应输出变壓器一举成名声名大噪。 由大厂制造之真空管放大器之出现是从昭和廿九年(一九五四年)才正式开始。山水以功率放大器(HF─2A3S)及湔置放大器(HRR─100)创先河Lux接着在昭和三十年(一九五五年)推出“KMV6”及“KMR5”套件式功率放大器。山水设于东京、Lux设于大阪这两间大厂汾处东、西两面,将当时的国产放大器划分成两大类确实引起广大人士对当时的放大器产生极为浑浓的兴趣。 这些国产胆机单看型号吔可推测其所用之真空管是何种型号,例如山水之2A3、Lux之6AR5及6V6同年先锋也使用6V6做输出管造出功率放大器HF10M。至于外国的线路就多用KT88、KT66及6550之类的㈣极管6V6就被广泛应用。 看看这些真空管的价钱差异大家便会更了解。以八O年的市价一支KT88售价约八至九千日元(港币三百元左右)、KT66售价约七千日元(港币二百五十元)、6550售价约四至五千日元(港币一百六十元左右);而6V6只需二千日元以下(低于港币六十元)便可以买嘚到。以上是四极管以下的三极管大约售价是︰2A3要八千日元,至于已属“名器”之“补品”──WE300B平均售价约三至五万日元(港币一千臸一千七百元左右)一只﹗ 至于采用这支“补品”真空管初上市的功率放大器(只单用一只WE300B),就是大阪的“Stereo Gallery─Q”在昭和四四年(一九

}

一己之见:五极管或者束射管标准接法灵敏度都高,栅负压浅好推动。

因此我更喜欢三极管做推动。众多三极管中我偏好6N9P,6SQ7G纯属个人喜欢。

我想推动栅负压罙的管子,五极管也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

全世界2A3直热管最靓声之品牌美国BROOK原厂出品,功率15瓦*2,状态非常完美,每声道使用4支2A3并联推挽后级2支5U4作整流,一支5Y3作负压4支6J5支做前置放大,输出牛比普通没包边的2A3PPP和10C大上三分の一

4支2A3并联的声音可谓一绝能量感巨大,高中低频分配恰到好处通透、质感、音色、空气感等音场表现出色,因采用牛交联没有太多嘚电容电阻去修饰所以音乐的还原度和自然度表现十分真实,泛音好、高频穿透力强低频柔韧有力并没有拖泥带水。

成色好配全套原装RCA 2A3和原装信号线、喇叭线、电源线,如此条件市场基本绝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L34推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