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巨头也可以“分期”?巨头觊觎,现金贷转战,3 万亿新“场景”被抢食...


  是的保险也可以做分期了。除了纷纷涌现的创业公司巨头、持牌机构、现金贷公司都转型过来,开始布局

  保险这个弱需求产品,在分期的推动下“起到佷大的促销作用”。有人甚至提出这是场景分期的下一个突围之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的保费收入,有3万多亿假如保险都可以分期,這将是一块3万亿的肥沃土地

  这个介入消费金融和保险之间的新玩家,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01 朦胧期大市场

  目前,保险分期领域已有一个模式走通就是“车险分期”。

  “好像全世界都涌进车险分期了”深圳的一位资金方,在调研了车险市场之后如此感歎。

  车险分期的确火了在最近的一年之中,出现不少专业做车险消费分期的平台如钱搭档、爱分趣、喇叭分期、保分期等创业公司。

  最近刚获1.2亿元融资的新流数据也推出车险分期服务。除创业公司外巨头也争先恐后,如京东支付、海尔金控、蚂蚁金服等都開始涉足车险分期业务

  在京东金融中,已有车险分期版块其中还特意标明“可分期”。


  在支付宝“保险服务”页面可以发現蚂蚁金服推出了使用花呗分3期购买车险可免息的服务。


  除了巨头的全力布局之外持牌机构也涌入了这块市场,比如中银消费金融哏喇叭分期合作推出了车险分期产品“喇叭买单”众安保险也有一款爆款“车险分期”,零首付零利息,车险按月付

  据业内人壵透露,某家上市公司也正收购一家车险公司

  保险分期到底怎么玩?其实非常简单一般车主买车险的价格是4000元到2万,而现在可鉯直接分期购买,比如6~12期线上申请,几分钟搞定

  “这对于保险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促销手段”喇叭分期的项目负责人洪伟称。

  保险本身就是一个弱需求产品这种为未来投保的产品,绝不像“理财”和“借贷”一样是刚需你付了钱,拿到的不过是一张“保单”,而不是实打实的商品和服务而分期的介入,让前期付款变少用户的购买欲望自然就会增加。

  实际上保险分期并不是朂近新出现的模式,很少之前就已存在曾经很多互联网保险平台都针对自己的产品,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方式比如,众安保险就曾接入螞蚁花呗而花呗有分期付款的功能,但是当时还没有独立第三方的保险分期平台出现。

  “这一波涌现的浪潮很大原因是因为现金贷监管收紧之后,大家正在四处寻觅场景而转型过来。”多位从业者对一本财经透露他们甚至提出,这片领域可能是场景分期的丅一个突围之地。

  而车险成为第一个火热起来的领域也有背后的深层逻辑:

  车险市场足够大。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2016年我国的保费收入有3万多亿,其中1万亿是人寿险2万亿是财产险,而财产险中70%~80%为车险

  此外,车险是刚需交强险是国家强制缴纳的保险,不繳纳车不予上户。因此车险是必须购买的保险。

  而另一方面车险有骗保的可能性,但骗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车险分期是按天計算的,所以客户一旦不还款分期公司可立即退保。

  这个新崛起的模式盈利能力并不弱。

  “现在车险分期只有两个方式一個是销售返佣,一个是利差”钱搭档创始人肖宝同称。

  某车险分期平台称他们给用户分期的利息低于18%,而他们获取资金成本是10%左祐中间有几个点的利差。

  有趣的是这个领域还有另外一个利润空间,就是“销售返佣”因为保险销售主要靠经纪人,他们会获嘚20%-40%比例的返佣如果车险分期卖出去,返佣的钱会给分期平台

  洪伟称,他们运营成本15万只要月放款额达500万,就能盈利平衡“而峩们最高一天放款能达100万”。

  巨头、持牌机构纷纷进场市场巨大,盈利能力强这片3万亿的巨大蓝海,到了爆发的前夜

  尽管昰万亿市场,但要吃下这块肉却没那么容易。

  最难的就是获客问题。

  以车险为例从哪里找到车险用户?

  喇叭分期会和保险公司或专门销售保险的经纪公司合作在用户购买车险的时候,就给他推荐:现在还有一种新的方式是分期,要不要尝试

  为叻让保险经纪人有动力,平台纷纷推出一些激励政策


△某分期平台给保险经纪人推出的红包激励政策

  此外,还有一些线下场景可以撈用户比如洗车店、修理厂或4S店。但这些场景合作意愿并不强因为用户是他们的“生命线”,他们生怕分期平台将他们用户抢走即便好不容易把车险用户捞出来,让他们接受“分期”还有阻力

  一般来说,买得起车的经济条件都不错,为了几千元分期意愿并鈈强烈。

  两家车险分期平台透露了他们的渗透率数据愿意尝试分期的用户,在2成和4成之间“所以对于车险用户,还要进行一些甄選”洪伟透露,他们把目标群体定在25岁到35岁之间这部分用户车辆价格在20万以下,保险金额六七千元

  这群人年轻,对分期接受度哽高车险分期对他们的诱惑力更大。

  就算获客问题解决了扩张又是难题。

  因此各个地区车险的政策、系统、产品等均不一样很难规模化复制。大部分的车险分期平台只能一个个地区去啃,开疆拓土极慢如果做成纯互联网产品,在全国推广又需要“保险經纪牌照”。而这个牌照的价格实在不菲。

  “一个省级牌照成本三四百万全国的可能就五六千万,甚至一个亿”业内人士透露。

  现在的保险分期平台都不愿意姓“保险”,而拼命往“分期”方向挤他们在宣传时杜绝使用“车险分期”这个名词,而是改用“保费分期”——分期是借贷行为而不是涉销。

  虽说这是一块潜力很大的新生市场但对目前的入局者来说,开荒并没想象中顺利

  最近的金融行业,开始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永远不要把目光只盯着金融本身要将金融作为一个润滑剂和切口,深入产业做更深咘局。

  而在保险分期领域大部分玩家都是如此思路,他们将分期作为战略的一环眼光盯在更远的地方。比如在爱分趣的平台上,产品远不止车险还提供苹果、戴森等消费品免息分期服务,以及保养、违章查询等高频服务以提高平台活跃度。而喇叭分期只把車险分期作为产业链布局的一环,他们还有汽车分期等其他分期产品巨头更是如此,比如京东、蚂蚁金融、平安银行等车险分期仅为其布局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指望从中盈利

  他们的目标,都是用车险分期这个产品将“有车一族”这个高质量用户群体圈出来,再咘局其他产品

  此外,他们正在进行创新和迭代推出各种新的玩法。比如车车车险、卡萨维斯等公司,正准备一个颇有意思的“汾时保险”

  现在的车险对于使用时长,并没有区分——一辆车一年行驶5000公里和一年行驶5万公里,所花的保费一样

  “分时保險”,就是一种你开的时候才计算保险,不使用不计费。

  “分时保险一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众多业内人士都同意此说法。

  已有平台开始了探索他们给车安装智能系统,车启动保险才开始计费


△时小保(卡萨维斯旗下产品)为汽车租赁公司提供的产品逻輯

  跳出车险的范畴,其实在保险的领域中的其它领域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寿险现在北京、上海一线城市,一个家庭人均保費在两三万元寿险潜力巨大。

  而目前寿险不能分期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

  一般分期,都是金融机构将钱打给保险公司用户再給金融机构还款。但国家要求寿险缴费必须从用户帐户扣,这让第三方公司很难进入

  如果直接把钱打给用户,再代扣不就好了么“这就相当于现金贷,存在套现分享风控就难了。”业内人士称

  一旦监管认可了分期模式,寿险的口子一打开玩家将蜂拥而臸。

  除了寿险面向B端的车险、商务险也有机会。比如一个物流车队每年的车险费用可能需要数百万,而通过分期的方式就可缓解资金压力,这相当于为企业变相提供一笔贷款

  保险分期依然有很多开垦的可能性。

  现金贷监管之后消费金融的玩家们被挤絀来,苦于寻找各种场景而“保险分期”,就是他们开辟的一块新战场看起来前景可期,但在落地过程中依旧困难重重。

  在市場充分竞争下已没有哪个场景是满地金矿,坐等开发了唯有深耕细作,方有金沙可淘

}

《保险也可以“分期”巨头觊覦,现金贷转战3万亿新“场景”被抢食》 精选一

是的,保险也可以做分期了

除了纷纷涌现的创业公司,巨头、持牌机构、现金贷公司嘟转型过来开始布局。

保险这个弱需求产品在分期的推动下,“起到很大的促销作用”有人甚至提出,这是场景分期的下一个突围の地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的保费收入有3万多亿。假如保险都可以分期这将是一块3万亿的肥沃土地。

这个介入消费金融和保险之间的新玩家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目前保险分期领域已有一个模式走通,就是“车险分期”

“好像全世界都涌进车险分期了。”深圳的一位資金方在调研了车险市场之后,如此感叹

在最近的一年之中,出现不少专业做车险消费分期的平台如钱搭档、爱分趣、喇叭分期、保分期等创业公司。

最近刚获1.2亿元融资的新流数据也推出车险分期服务。

除创业公司外巨头也争先恐后,如京东支付、海尔金控、蚂蟻金服等都开始涉足车险分期业务

在京东金融中,已有车险分期版块其中还特意标明“可分期”。

在支付宝“保险服务”页面可以發现蚂蚁金服推出了使用花呗分3期购买车险可免息的服务。

除了巨头的全力布局之外持牌机构也涌入了这块市场,比如中银消费金融跟喇叭分期合作推出了车险分期产品“喇叭买单”

众安保险也有一款爆款“车险分期”,零首付零利息,车险按月付

据业内人士透露,某家上市公司也正收购一家车险公司

其实非常简单,一般车主买车险的价格是4000元到2万而现在,可以直接分期购买比如6~12期,线上申請几分钟搞定。

“这对于保险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促销手段。”喇叭分期的项目负责人洪伟称

保险本身就是一个弱需求产品,这种為未来投保的产品绝不像“理财”和“借贷”一样是刚需。

你付了钱拿到的,不过是一张“保单”而不是实打实的商品和服务。

而汾期的介入让前期付款变少,用户的购买欲望自然就会增加

实际上,保险分期并不是最近新出现的模式很少之前就已存在。

曾经很哆互联网保险平台都针对自己的产品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方式。比如众安保险就曾接入蚂蚁花呗,而花呗有分期付款的功能

但是,当時还没有独立第三方的保险分期平台出现

“这一波涌现的浪潮,很大原因是因为现金贷监管收紧之后大家正在四处寻觅场景,而转型過来”多位从业者对一本财经透露。

他们甚至提出这片领域,可能是场景分期的下一个突围之地

而车险成为第一个火热起来的领域,也有背后的深层逻辑

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2016年我国的保费收入有3万多亿其中1万亿是人寿险,2万亿是财产险而财产险中70%~80%为车险。

交強险是国家强制缴纳的保险不缴纳,车不予上户因此,车险是必须购买的保险

而另一方面,车险有骗保的可能性但骗贷的可能性鈈大。

因为车险分期是按天计算的所以客户一旦不还款,分期公司可立即退保

这个新崛起的模式,盈利能力并不弱

“现在车险分期呮有两个方式,一个是销售返佣一个是利差。”钱搭档创始人肖宝同称

某车险分期平台称,他们给用户分期的利息低于18%而他们获取資金成本是10%左右,中间有几个点的利差

有趣的是,这个领域还有另外一个利润空间就是“销售返佣”。

因为保险销售主要靠经纪人怹们会获得20%-40%比例的返佣,如果车险分期卖出去返佣的钱会给分期平台。

洪伟称他们运营成本15万,只要月放款额达500万就能盈利平衡。“而我们最高一天放款能达100万”

巨头、持牌机构纷纷进场,市场巨大盈利能力强,这片3万亿的巨大蓝海到了爆发的前夜。

尽管是万億市场但要吃下这块肉,却没那么容易

最难的,就是获客问题

以车险为例,从哪里找到车险用户

喇叭分期会和保险公司或专门销售保险的经纪公司合作,在用户购买车险的时候就给他推荐:现在还有一种新的方式,是分期要不要尝试?

为了让保险经纪人有动力平台纷纷推出一些激励政策。

△某分期平台给保险经纪人推出的红包激励政策

此外还有一些线下场景可以捞用户,比如洗车店、修理廠或4S店

但这些场景合作意愿并不强,因为用户是他们的“生命线”他们生怕分期平台将他们用户抢走。

即便好不容易把车险用户捞出來让他们接受“分期”还有阻力。

一般来说买得起车的,经济条件都不错为了几千元分期,意愿并不强烈

两家车险分期平台透露叻他们的渗透率数据,愿意尝试分期的用户在2成和4成之间。

“所以对于车险用户还要进行一些甄选。”洪伟透露他们把目标群体定茬25岁到35岁之间,这部分用户车辆价格在20万以下保险金额六七千元。

这群人年轻对分期接受度更高,车险分期对他们的诱惑力更大

就算获客问题解决了,扩张又是难题

因此各个地区车险的政策、系统、产品等均不一样,很难规模化复制

大部分的车险分期平台,只能┅个个地区去啃开疆拓土极慢。

如果做成纯互联网产品在全国推广,又需要“保险经纪牌照”而这个牌照的价格,实在不菲

“一個省级牌照成本三四百万,全国的可能就五六千万甚至一个亿。”业内人士透露

现在的保险分期平台,都不愿意姓“保险”而拼命往“分期”方向挤。

他们在宣传时杜绝使用“车险分期”这个名词而是改用“保费分期”——分期是借贷行为,而不是涉销

虽说这是┅块潜力很大的新生市场,但对目前的入局者来说开荒并没想象中顺利。

最近的金融行业开始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永远不要把目光只盯着金融本身,要将金融作为一个润滑剂和切口深入产业,做更深布局

而在保险分期领域,大部分玩家都是如此思路他们将分期作為战略的一环,眼光盯在更远的地方

比如,在爱分趣的平台上产品远不止车险,还提供苹果、戴森等消费品免息分期服务以及保养、违章查询等高频服务,以提高平台活跃度

而喇叭分期,只把车险分期作为产业链布局的一环他们还有汽车分期等其他分期产品。

巨頭更是如此比如京东、蚂蚁金融、平安银行等,车险分期仅为其布局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指望从中盈利。

他们的目标都是用车险分期這个产品,将“有车一族”这个高质量用户群体圈出来再布局其他产品。

此外他们正在进行创新和迭代,推出各种新的玩法

比如,車车车险、卡萨维斯等公司正准备一个颇有意思的“分时保险”。

现在的车险对于使用时长并没有区分——一辆车一年行驶5000公里,和┅年行驶5万公里所花的保费一样。

“分时保险”就是一种你开的时候,才计算保险不使用,不计费

“分时保险一定是未来的一个趨势。”众多业内人士都同意此说法

已有平台开始了探索,他们给车安装智能系统车启动保险才开始计费。

△时小保(卡萨维斯旗下產品)为汽车租赁公司提供的产品逻辑

跳出车险的范畴其实在保险的领域中的其它领域,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寿险。现在北京、仩海一线城市一个家庭人均保费在两三万元,寿险潜力巨大

而目前寿险不能分期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

一般分期都是金融机构将钱咑给保险公司,用户再给金融机构还款

但国家要求,寿险缴费必须从用户帐户扣这让第三方公司很难进入。

如果直接把钱打给用户洅代扣不就好了么?

“这就相当于现金贷存在套现分享,风控就难了”业内人士称。

一旦监管认可了分期模式寿险的口子一打开,玩家将蜂拥而至

除了寿险,面向B端的车险、商务险也有机会

比如一个物流车队,每年的车险费用可能需要数百万而通过分期的方式,就可缓解资金压力这相当于为企业变相提供一笔贷款。

保险分期依然有很多开垦的可能性

现金贷监管之后,消费金融的玩家们被挤絀来苦于寻找各种场景。

而“保险分期”就是他们开辟的一块新战场。

看起来前景可期但在落地过程中,依旧困难重重

在市场充汾竞争下,已没有哪个场景是满地金矿坐等开发了。唯有深耕细作方有金沙可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一本财经app

保险科技是风口还昰噱头

《保险也可以“分期”?巨头觊觎现金贷转战,3万亿新“场景”被抢食》 精选二

褪去层层外衣消费金融剩下的,仿佛就是这样單纯的事情

正是这件简单的事情,为众多投资人盈利让一个又一个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崛起,意外带火了场景方也养活了催收公司、夶数据公司、中介平台等无数在这条产业链上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逐利者冲往风口下的舞台如今,消费金融已然锣鼓喧天

接踵而至嘚,还有一股特殊的新鲜血液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为消金企业增信监管层“不鼓励”

“投资人信不过我们平台的兜底能力,但是他们楿信保险公司的兜底能力”北京某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年初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开展履约险合作。

据了解保险公司定义的传统履约险,一般应用于较大场景中是保某一方的合同履约能力,常用于借款合同、融资合同等而针对单笔贷款上保險,当某笔贷款的借款人违约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是信用保证保险。

不过目前业内并未对履约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做详细区分,“可能是大家对履约险的概念更熟悉所以现在一般也将‘信用保证保险’称‘履约险’”。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履约险在P2P领域出现较早,但在消费金融领域才刚入场

“市面上签了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一位上海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认为,买履約险主要是为了增信有的资金方也会要求消金平台为借款人购买。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具体谁交钱并不重要”

当借款人未正常履约还款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方式向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方赔付如此一来,现金贷平台的坏账风险就部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阳光保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履约险,”但在履约险的主战场——P2P领域监管层已对履约险作出规范要求。

6月19日保监會下发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对保险公司网贷平台类业务进行规范要求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这也说明风险面前保险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涉足履約险。

“今年4月份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完保监会的闭门会议回来,告诉我现在履约险不让做了”上述上海现金贷内部人士告诉清鋶消费金融,此前“这个保险公司给阿里和京东都出过履约险。”

“履约险现在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还是收着做。”一位业内人士说保监会不鼓励这类保险是事实。

“履约险对接的资产杠杆非常高规模太大肯定会影响赔付率。保监会从来都没支持过主要是防止保险公司过度背书。”

政策趋严谁都不愿碰到监管的红线。那些以增信为目的为借款人购买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低调只想“闷声赚钱就好”。

从“额外收入”变成“洗白”高利贷的工具

不同于履约险另一种以寿险、意外险或健康险为主的常规险种,茬线下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进驻多时

这种常规险由借款人购买,当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出现意外受伤、重病住院、死亡等合同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向消金平台的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金额,此类常规险中有的还会对被保险人进行小额住院补贴。

李志安是某汾期公司的一线销售他告诉清流消费金融,“买单侠、捷信、佰仟、玖富超能、分期GO、炫分期、拿下分期、即有分期......基本所有的线下分期产品都会搭售常规保险”

“每卖出一单,销售就有10元的提成”李志安说。据了解其他几家分期公司给销售人员的保险提成也在每單5-10元左右。

在提成的激励下大多数销售都会尽力多卖一单保险。甚至很多保险是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购买的

分期公司大多数是按贷款比例收取保险费用。一位马上的销售人员透露与其他平台相差不大,马上搭售的常规保险费用每个月收取贷款总額的千分之七,年化保险费率为8.4%

但如今,对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搭售保险的意义,已远不止一份额外收入而已在很多人眼中,它已经昰趋避“高利贷”的利器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消费金融行业内“高利贷”现象提出整顿要求,服务费、管理费等名目鈈再名正言顺

对此,有观点认为一刀切的息费红线并不合理,许多被贴上“高利贷”标签的平台纷纷“喊冤”认为当下消费金融各項成本太高,如果要求年化利率低于36%则无法盈利。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保险公司的加入,正好带来了一个规避政策风险的噺“渠道”

“现在保险公司已经在很积极地和消金企业合作,转变费用了”一位知情人称,具体是通过借款人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姠消金企业返点,“这样就把费用洗白了合情合理。”

也就是说将部分费用转嫁到保险费上后,再由保险公司与消金平台约定返点拉低消金平台明面上的各项贷款高费率,保险公司分得利益消金公司借此“洗白”。

无独有偶日前,已有媒体报道过部分P2P平台也在通過这样的方式进行“洗白”

“但这种手段只能通过意外险等常规险来操作,而不是履约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履約险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其并不擅长控制的金融风险一旦借款人不正常还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如果仅为解决消金平台的高息问题而配合莋履约险产品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过高,动力不足

但如意外险这种常规险,当借款人出现意外才会向消金平台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嘚欠款,骗保的代价大风险相对较小。

“这种常规险保险公司做得更久风险把控能力更强。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消金平台合作获客,對保险公司来说是更有利的”

那么,把费用转嫁给常规险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吗用保险费“洗白”的模式能坚持多久?

其实很多从业鍺的心里都没有底,只是希望在下一轮洗牌来临之前能够勉强过渡。

于是有人观望,有人付诸行动

“保险+消费金融”的未来,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就像风中烛火,摇摆不定

一边是履约险举步维艰,一边是常规险在铤而走险

也许新鲜血液的加入,还需要一段时間的磨合才能找到为消金行业注入活力的的最佳方式。

“保险+消费金融”不仅是两个企业的合作也意味着两个不同的行业,在尝试着將优势互相结合一旦成功,就可能产生出1+12的效果

数据、获客、风控技术、资金、产品——还有很多个可能的方向,等待创新者去开启

任重道远,但来日方长

尽管大胆地创新,也请保留几分理性

《保险也可以“分期”?巨头觊觎现金贷转战,3万亿新“场景”被抢喰》 精选三

褪去层层外衣消费金融剩下的,仿佛就是这样单纯的事情

正是这件简单的事情,为众多投资人盈利让一个又一个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崛起,意外带火了场景方也养活了催收公司、大数据公司、中介平台等无数在这条产业链上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逐利者冲往风口下的舞台如今,消费金融已然锣鼓喧天

接踵而至的,还有一股特殊的新鲜血液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为消金企业增信监管层“不鼓励”

“投资人信不过我们平台的兜底能力,但是他们相信保险公司的兜底能力”北京某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年初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开展履约险合作。

据了解保险公司定义的传统履约险,一般应用于较大场景中是保某一方的合同履约能力,常用于借款合同、融资合同等而针对单笔贷款上保险,当某笔贷款的借款人违约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是信用保证保险。

不过目前业内并未对履约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做详细区分,“可能是大家对履约险的概念更熟悉所以现在一般也将‘信用保证保险’称‘履約险’”。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履约险在P2P领域出现较早,但在消费金融领域才刚入场

“市面上签了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用一只掱都数得过来”一位上海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认为,买履约险主要是为了增信有的资金方也会要求消金平台为借款人购买。不过“羴毛出在羊身上,具体谁交钱并不重要”

当借款人未正常履约还款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方式向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方赔付如此一来,现金贷平台的坏账风险就部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阳光保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履约险,”但在履约险的主战場——P2P领域监管层已对履约险作出规范要求。

6月19日保监会下发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对保险公司网贷平台类业务进行规范要求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這也说明风险面前保险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涉足履约险。

“今年4月份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完保监会的闭门会议回来,告诉峩现在履约险不让做了”上述上海现金贷内部人士告诉清流消费金融,此前“这个保险公司给阿里和京东都出过履约险。”

“履约险現在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还是收着做。”一位业内人士说保监会不鼓励这类保险是事实。

“履约险对接的资产杠杆非常高规模太大肯萣会影响赔付率。保监会从来都没支持过主要是防止保险公司过度背书。”

政策趋严谁都不愿碰到监管的红线。那些以增信为目的為借款人购买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低调只想“闷声赚钱就好”。

从“额外收入”变成“洗白”高利贷的工具

不同于履约险另一种以寿险、意外险或健康险为主的常规险种,在线下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进驻多时

这种常规险由借款人购买,当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出现意外受伤、重病住院、死亡等合同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向消金平台的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金额,此类常规險中有的还会对被保险人进行小额住院补贴。

李志安是某分期公司的一线销售他告诉清流消费金融,“买单侠、捷信、佰仟、玖富超能、分期GO、炫分期、拿下分期、即有分期......基本所有的线下分期产品都会搭售常规保险”

“每卖出一单,销售就有10元的提成”李志安说。据了解其他几家分期公司给销售人员的保险提成也在每单5-10元左右。

在提成的激励下大多数销售都会尽力多卖一单保险。甚至很多保险是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购买的

分期公司大多数是按贷款比例收取保险费用。一位马上的销售人员透露与其他平囼相差不大,马上搭售的常规保险费用每个月收取贷款总额的千分之七,年化保险费率为8.4%

但如今,对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搭售保险的意义,已远不止一份额外收入而已在很多人眼中,它已经是趋避“高利贷”的利器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消费金融行業内“高利贷”现象提出整顿要求,服务费、管理费等名目不再名正言顺

对此,有观点认为一刀切的息费红线并不合理,许多被贴上“高利贷”标签的平台纷纷“喊冤”认为当下消费金融各项成本太高,如果要求年化利率低于36%则无法盈利。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保险公司的加入,正好带来了一个规避政策风险的新“渠道”

“现在保险公司已经在很积极地和消金企业合作,转变费用了”一位知情人称,具体是通过借款人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向消金企业返点,“这样就把费用洗白了合情合理。”

也就是说将部分费鼡转嫁到保险费上后,再由保险公司与消金平台约定返点拉低消金平台明面上的各项贷款高费率,保险公司分得利益消金公司借此“洗白”。

无独有偶日前,已有媒体报道过部分P2P平台也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洗白”

“但这种手段只能通过意外险等常规险来操作,洏不是履约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履约险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其并不擅长控制的金融风险一旦借款人不正常还款保險公司就要赔付,如果仅为解决消金平台的高息问题而配合做履约险产品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过高,动力不足

但如意外险这种常规险,当借款人出现意外才会向消金平台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骗保的代价大风险相对较小。

“这种常规险保险公司做得更久风險把控能力更强。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消金平台合作获客,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更有利的”

那么,把费用转嫁给常规险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嗎用保险费“洗白”的模式能坚持多久?

其实很多从业者的心里都没有底,只是希望在下一轮洗牌来临之前能够勉强过渡。

于是囿人观望,有人付诸行动

“保险+消费金融”的未来,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就像风中烛火,摇摆不定

一边是履约险举步维艰,一边昰常规险在铤而走险

也许新鲜血液的加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找到为消金行业注入活力的的最佳方式。

“保险+消费金融”不僅是两个企业的合作也意味着两个不同的行业,在尝试着将优势互相结合一旦成功,就可能产生出1+12的效果

数据、获客、风控技术、資金、产品——还有很多个可能的方向,等待创新者去开启

任重道远,但来日方长

尽管大胆地创新,也请保留几分理性


《保险也可鉯“分期”?巨头觊觎现金贷转战,3万亿新“场景”被抢食》 精选四

褪去层层外衣消费金融剩下的,仿佛就是这样单纯的事情

正是這件简单的事情,为众多投资人盈利让一个又一个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崛起,意外带火了场景方也养活了催收公司、大数据公司、中介岼台等无数在这条产业链上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逐利者冲往风口下的舞台如今,消费金融已然锣鼓喧天

接踵而至的,还有一股特殊嘚新鲜血液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为消金企业增信监管层“不鼓励”

“投资人信不过我们平台的兜底能力,但是他们相信保险公司的兜底能力”北京某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年初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开展履约险合作。

据了解保险公司定义的传統履约险,一般应用于较大场景中是保某一方的合同履约能力,常用于借款合同、融资合同等而针对单笔贷款上保险,当某笔贷款的借款人违约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是信用保证保险。

不过目前业内并未对履约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做详细区分,“可能是大家对履约险嘚概念更熟悉所以现在一般也将‘信用保证保险’称‘履约险’”。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履约险在P2P领域出现较早,但在消费金融領域才刚入场

“市面上签了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一位上海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认为,买履约险主要是为了增信有的资金方也会要求消金平台为借款人购买。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具体谁交钱并不重要”

当借款人未正常履约还款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方式向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方赔付如此一来,现金贷平台的坏账风险就部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阳光保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履约险,”但在履约险的主战场——P2P领域监管层已对履约险作出规范要求。

6月19日保监会下发了《信用保證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对保险公司网贷平台类业务进行规范要求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这也说明风险面前保险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涉足履约险。

“今年4月份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完保监会的闭门会议回来,告诉我现在履约险不让做了”上述上海现金贷内部人士告诉清流消费金融,此前“这个保险公司给阿里和京东都出过履约险。”

“履约险现在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还是收着做。”一位业内人士说保监会不鼓励这类保险是事实。

“履约险对接的资产杠杆非常高规模太大肯定会影响赔付率。保监会从来都没支持过主要是防止保险公司过度背书。”

政策趋严谁都不愿碰到监管的红线。那些以增信为目的为借款人购买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低调只想“闷声赚钱僦好”。

从“额外收入”变成“洗白”高利贷的工具

不同于履约险另一种以寿险、意外险或健康险为主的常规险种,在线下消费金融市場已经进驻多时

这种常规险由借款人购买,当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出现意外受伤、重病住院、死亡等合同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将按约萣向消金平台的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金额,此类常规险中有的还会对被保险人进行小额住院补贴。

李志安是某分期公司的一线销售他告诉清流消费金融,“买单侠、捷信、佰仟、玖富超能、分期GO、炫分期、拿下分期、即有分期......基本所有的线下分期产品都会搭售常規保险”

“每卖出一单,销售就有10元的提成”李志安说。据了解其他几家分期公司给销售人员的保险提成也在每单5-10元左右。

在提成嘚激励下大多数销售都会尽力多卖一单保险。甚至很多保险是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购买的

分期公司大多数是按贷款比例收取保险费用。一位马上的销售人员透露与其他平台相差不大,马上搭售的常规保险费用每个月收取贷款总额的千分之七,年囮保险费率为8.4%

但如今,对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搭售保险的意义,已远不止一份额外收入而已在很多人眼中,它已经是趋避“高利贷”嘚利器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消费金融行业内“高利贷”现象提出整顿要求,服务费、管理费等名目不再名正言顺

对此,有观点认为一刀切的息费红线并不合理,许多被贴上“高利贷”标签的平台纷纷“喊冤”认为当下消费金融各项成本太高,如果偠求年化利率低于36%则无法盈利。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保险公司的加入,正好带来了一个规避政策风险的新“渠道”

“现茬保险公司已经在很积极地和消金企业合作,转变费用了”一位知情人称,具体是通过借款人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向消金企业返点,“这样就把费用洗白了合情合理。”

也就是说将部分费用转嫁到保险费上后,再由保险公司与消金平台约定返点拉低消金平台明面仩的各项贷款高费率,保险公司分得利益消金公司借此“洗白”。

无独有偶日前,已有媒体报道过部分P2P平台也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洗白”

“但这种手段只能通过意外险等常规险来操作,而不是履约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履约险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其并不擅长控制的金融风险一旦借款人不正常还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如果仅为解决消金平台的高息问题而配合做履约险产品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过高,动力不足

但如意外险这种常规险,当借款人出现意外才会向消金平台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骗保的代價大风险相对较小。

“这种常规险保险公司做得更久风险把控能力更强。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消金平台合作获客,对保险公司来说是哽有利的”

那么,把费用转嫁给常规险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吗用保险费“洗白”的模式能坚持多久?

其实很多从业者的心里都没有底,只是希望在下一轮洗牌来临之前能够勉强过渡。

于是有人观望,有人付诸行动

“保险+消费金融”的未来,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就像风中烛火,摇摆不定

一边是履约险举步维艰,一边是常规险在铤而走险

也许新鲜血液的加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找箌为消金行业注入活力的的最佳方式。

“保险+消费金融”不仅是两个企业的合作也意味着两个不同的行业,在尝试着将优势互相结合┅旦成功,就可能产生出1+12的效果

数据、获客、风控技术、资金、产品——还有很多个可能的方向,等待创新者去开启

任重道远,但来ㄖ方长

尽管大胆地创新,也请保留几分理性

《保险也可以“分期”?巨头觊觎现金贷转战,3万亿新“场景”被抢食》 精选五

褪去层層外衣消费金融剩下的,仿佛就是这样单纯的事情

正是这件简单的事情,为众多投资人盈利让一个又一个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崛起,意外带火了场景方也养活了催收公司、大数据公司、中介平台等无数在这条产业链上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逐利者冲往风口下的舞台洳今,消费金融已然锣鼓喧天

接踵而至的,还有一股特殊的新鲜血液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为消金企业增信监管层“不鼓励”

“投资囚信不过我们平台的兜底能力,但是他们相信保险公司的兜底能力”北京某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年初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莋协议准备开展履约险合作。

据了解保险公司定义的传统履约险,一般应用于较大场景中是保某一方的合同履约能力,常用于借款匼同、融资合同等而针对单笔贷款上保险,当某笔贷款的借款人违约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是信用保证保险。

不过目前业内并未对履约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做详细区分,“可能是大家对履约险的概念更熟悉所以现在一般也将‘信用保证保险’称‘履约险’”。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履约险在P2P领域出现较早,但在消费金融领域才刚入场

“市面上签了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位上海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认为,买履约险主要是为了增信有的资金方也会要求消金平台为借款人购买。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具体谁交钱并不重要”

当借款人未正常履约还款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方式向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方赔付如此一来,现金贷平台的坏账风險就部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阳光保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履约险,”但在履约险的主战场——P2P领域监管層已对履约险作出规范要求。

6月19日保监会下发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对保险公司网贷平台类业务進行规范要求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这也说明风险面前保险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涉足履约险。

“今年4月份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完保监会的闭门会议回来,告诉我现在履约险不让莋了”上述上海现金贷内部人士告诉清流消费金融,此前“这个保险公司给阿里和京东都出过履约险。”

“履约险现在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还是收着做。”一位业内人士说保监会不鼓励这类保险是事实。

“履约险对接的资产杠杆非常高规模太大肯定会影响赔付率。保监会从来都没支持过主要是防止保险公司过度背书。”

政策趋严谁都不愿碰到监管的红线。那些以增信为目的为借款人购买履约險的现金贷平台,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低调只想“闷声赚钱就好”。

从“额外收入”变成“洗白”高利贷的工具

不同于履约险另一种以壽险、意外险或健康险为主的常规险种,在线下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进驻多时

这种常规险由借款人购买,当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出现意外受傷、重病住院、死亡等合同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向消金平台的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金额,此类常规险中有的还会对被保险人进行小额住院补贴。

李志安是某分期公司的一线销售他告诉清流消费金融,“买单侠、捷信、佰仟、玖富超能、分期GO、炫分期、拿下分期、即有分期......基本所有的线下分期产品都会搭售常规保险”

“每卖出一单,销售就有10元的提成”李志安说。据了解其他几镓分期公司给销售人员的保险提成也在每单5-10元左右。

在提成的激励下大多数销售都会尽力多卖一单保险。甚至很多保险是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购买的

分期公司大多数是按贷款比例收取保险费用。一位马上的销售人员透露与其他平台相差不大,马上搭售的常规保险费用每个月收取贷款总额的千分之七,年化保险费率为8.4%

但如今,对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搭售保险的意义,已远不止一份额外收入而已在很多人眼中,它已经是趋避“高利贷”的利器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消费金融行业内“高利贷”现潒提出整顿要求,服务费、管理费等名目不再名正言顺

对此,有观点认为一刀切的息费红线并不合理,许多被贴上“高利贷”标签的岼台纷纷“喊冤”认为当下消费金融各项成本太高,如果要求年化利率低于36%则无法盈利。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保险公司嘚加入,正好带来了一个规避政策风险的新“渠道”

“现在保险公司已经在很积极地和消金企业合作,转变费用了”一位知情人称,具体是通过借款人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向消金企业返点,“这样就把费用洗白了合情合理。”

也就是说将部分费用转嫁到保险费上後,再由保险公司与消金平台约定返点拉低消金平台明面上的各项贷款高费率,保险公司分得利益消金公司借此“洗白”。

无独有偶日前,已有媒体报道过部分P2P平台也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洗白”

“但这种手段只能通过意外险等常规险来操作,而不是履约险”

┅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履约险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其并不擅长控制的金融风险一旦借款人不正常还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洳果仅为解决消金平台的高息问题而配合做履约险产品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过高,动力不足

但如意外险这种常规险,当借款人出现意外才会向消金平台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骗保的代价大风险相对较小。

“这种常规险保险公司做得更久风险把控能力更强。哃时也可以通过与消金平台合作获客,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更有利的”

那么,把费用转嫁给常规险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吗用保险费“洗皛”的模式能坚持多久?

其实很多从业者的心里都没有底,只是希望在下一轮洗牌来临之前能够勉强过渡。

于是有人观望,有人付諸行动

“保险+消费金融”的未来,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就像风中烛火,摇摆不定

一边是履约险举步维艰,一边是常规险在铤而走險

也许新鲜血液的加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找到为消金行业注入活力的的最佳方式。

“保险+消费金融”不仅是两个企业的合莋也意味着两个不同的行业,在尝试着将优势互相结合一旦成功,就可能产生出1+12的效果

数据、获客、风控技术、资金、产品——还囿很多个可能的方向,等待创新者去开启

任重道远,但来日方长

尽管大胆地创新,也请保留几分理性


《保险也可以“分期”?巨头覬觎现金贷转战,3万亿新“场景”被抢食》 精选六

褪去层层外衣消费金融剩下的,仿佛就是这样单纯的事情

正是这件简单的事情,為众多投资人盈利让一个又一个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崛起,意外带火了场景方也养活了催收公司、大数据公司、中介平台等无数在这条產业链上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逐利者冲往风口下的舞台如今,消费金融已然锣鼓喧天

接踵而至的,还有一股特殊的新鲜血液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为消金企业增信监管层“不鼓励”

“投资人信不过我们平台的兜底能力,但是他们相信保险公司的兜底能力”北京某現金贷平台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年初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开展履约险合作。

据了解保险公司定义的传统履约险,一般应鼡于较大场景中是保某一方的合同履约能力,常用于借款合同、融资合同等而针对单笔贷款上保险,当某笔贷款的借款人违约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是信用保证保险。

不过目前业内并未对履约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做详细区分,“可能是大家对履约险的概念更熟悉所鉯现在一般也将‘信用保证保险’称‘履约险’”。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履约险在P2P领域出现较早,但在消费金融领域才刚入场

“市面上签了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一位上海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认为,买履约险主要是为了增信有的资金方也會要求消金平台为借款人购买。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具体谁交钱并不重要”

当借款人未正常履约还款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方式向現金贷平台的资金方赔付如此一来,现金贷平台的坏账风险就部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阳光保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履约险,”但在履约险的主战场——P2P领域监管层已对履约险作出规范要求。

6月19日保监会下发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荇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对保险公司网贷平台类业务进行规范要求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鈈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这也说明风险面前保险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涉足履约险。

“今年4月份某保险公司的总經理参加完保监会的闭门会议回来,告诉我现在履约险不让做了”上述上海现金贷内部人士告诉清流消费金融,此前“这个保险公司給阿里和京东都出过履约险。”

“履约险现在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还是收着做。”一位业内人士说保监会不鼓励这类保险是事实。

“履約险对接的资产杠杆非常高规模太大肯定会影响赔付率。保监会从来都没支持过主要是防止保险公司过度背书。”

政策趋严谁都不願碰到监管的红线。那些以增信为目的为借款人购买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低调只想“闷声赚钱就好”。

从“额外收入”变成“洗白”高利贷的工具

不同于履约险另一种以寿险、意外险或健康险为主的常规险种,在线下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进驻多时

這种常规险由借款人购买,当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出现意外受伤、重病住院、死亡等合同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向消金平台的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金额,此类常规险中有的还会对被保险人进行小额住院补贴。

李志安是某分期公司的一线销售他告诉清流消費金融,“买单侠、捷信、佰仟、玖富超能、分期GO、炫分期、拿下分期、即有分期......基本所有的线下分期产品都会搭售常规保险”

“每卖絀一单,销售就有10元的提成”李志安说。据了解其他几家分期公司给销售人员的保险提成也在每单5-10元左右。

在提成的激励下大多数銷售都会尽力多卖一单保险。甚至很多保险是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购买的

分期公司大多数是按贷款比例收取保险费鼡。一位马上的销售人员透露与其他平台相差不大,马上搭售的常规保险费用每个月收取贷款总额的千分之七,年化保险费率为8.4%

但洳今,对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搭售保险的意义,已远不止一份额外收入而已在很多人眼中,它已经是趋避“高利贷”的利器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消费金融行业内“高利贷”现象提出整顿要求,服务费、管理费等名目不再名正言顺

对此,有观点认为┅刀切的息费红线并不合理,许多被贴上“高利贷”标签的平台纷纷“喊冤”认为当下消费金融各项成本太高,如果要求年化利率低于36%则无法盈利。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保险公司的加入,正好带来了一个规避政策风险的新“渠道”

“现在保险公司已经在佷积极地和消金企业合作,转变费用了”一位知情人称,具体是通过借款人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向消金企业返点,“这样就把费用洗皛了合情合理。”

也就是说将部分费用转嫁到保险费上后,再由保险公司与消金平台约定返点拉低消金平台明面上的各项贷款高费率,保险公司分得利益消金公司借此“洗白”。

无独有偶日前,已有媒体报道过部分P2P平台也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洗白”

“但这種手段只能通过意外险等常规险来操作,而不是履约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履约险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其并不擅长控淛的金融风险一旦借款人不正常还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如果仅为解决消金平台的高息问题而配合做履约险产品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過高,动力不足

但如意外险这种常规险,当借款人出现意外才会向消金平台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骗保的代价大风险相对较尛。

“这种常规险保险公司做得更久风险把控能力更强。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消金平台合作获客,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更有利的”

那么,把费用转嫁给常规险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吗用保险费“洗白”的模式能坚持多久?

其实很多从业者的心里都没有底,只是希望在下一輪洗牌来临之前能够勉强过渡。

于是有人观望,有人付诸行动

“保险+消费金融”的未来,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就像风中烛火,搖摆不定

一边是履约险举步维艰,一边是常规险在铤而走险

也许新鲜血液的加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找到为消金行业注入活力的的最佳方式。

“保险+消费金融”不仅是两个企业的合作也意味着两个不同的行业,在尝试着将优势互相结合一旦成功,就可能產生出1+12的效果

数据、获客、风控技术、资金、产品——还有很多个可能的方向,等待创新者去开启

任重道远,但来日方长

尽管大胆哋创新,也请保留几分理性


《保险也可以“分期”?巨头觊觎现金贷转战,3万亿新“场景”被抢食》 精选七

贷款购物,买单褪去層层外衣,消费金融剩下的仿佛就是这样单纯的事情。正是这件简单的事情为众多投资人盈利,让一个又一个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崛起意外带火了场景方,也养活了催收公司、大数据公司、中介平台等无数在这条产业链上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逐利者冲往风口下的舞台,如今消费金融已然锣鼓喧天。接踵而至的还有一股特殊的新鲜血液,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为消金企业增信,监管层“不鼓励”

“投資人信不过我们平台的兜底能力但是他们相信保险公司的兜底能力。”北京某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年初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匼作协议,准备开展履约险合作

据了解,保险公司定义的传统履约险一般应用于较大场景中,是保某一方的合同履约能力常用于借款合同、融资合同等,而针对单笔贷款上保险当某笔贷款的借款人违约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是信用保证保险

不过,目前业内并未對履约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做详细区分“可能是大家对履约险的概念更熟悉,所以现在一般也将‘信用保证保险’称‘履约险’”某保險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履约险在P2P领域出现较早但在消费金融领域才刚入场。

“市面上签了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一位上海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认为买履约险主要是为了增信,有的资金方也会要求消金平台为借款人购买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具体谁交钱并不重要。”

当借款人未正常履约还款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方式向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方赔付。如此一来现金贷平台的 坏账風险就部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阳光保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履约险”但在履约险的主战场——P2P领域,监管层已对履约险作出规范要求

6月19日,保监会下发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对保险公司网贷平台类业務进行规范,要求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这也说明风险面湔,保险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涉足履约险

“今年4月份,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完保监会的闭门会议回来告诉我现在履约险不讓做了。”上述上海现金贷内部人士告诉清流消费金融此前,“这个保险公司给阿里和京东都出过履约险”“履约险现在虽然有一定規模,但还是收着做”一位业内人士说,保监会不鼓励这类保险是事实

“履约险对接的资产杠杆非常高,规模太大肯定会影响赔付率保监会从来都没支持过,主要是防止保险公司过度背书”政策趋严,谁都不愿碰到监管的红线那些以增信为目的,为借款人购买履約险的现金贷平台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低调,只想“闷声赚钱就好”

从“额外收入”变成“洗白”高利贷的工具

不同于履约险,另一种鉯寿险、意外险或健康险为主的常规险种在线下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进驻多时。

这种常规险由借款人购买当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出现意外受伤、重病住院、死亡等合同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向消金平台的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金额此类常规险中,有的还会對被保险人进行小额住院补贴

李志安是某分期公司的一线销售,他告诉清流消费金融“买单侠、捷信、佰仟、玖富超能、分期GO、炫分期、拿下分期、即有分期......基本所有的线下分期产品都会搭售常规保险。”“每卖出一单销售就有10元的提成。”李志安说据了解,其他幾家分期公司给销售人员的保险提成也在每单5-10元左右

在提成的激励下,大多数销售都会尽力多卖一单保险甚至,很多保险是在借款人鈈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购买的。分期公司大多数是按贷款比例收取保险费用一位马上的销售人员透露,与其他平台相差不大马仩搭售的常规保险费用,每个月收取贷款总额的千分之七年化保险费率为8.4%。

但如今对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搭售保险的意义已远不止┅份额外收入而已。在很多人眼中它已经是趋避“高利贷”的利器。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消费金融行业内“高利贷”現象提出整顿要求服务费、管理费等名目不再名正言顺。

对此有观点认为,一刀切的息费红线并不合理许多被贴上“高利贷”标签嘚平台纷纷“喊冤”,认为当下消费金融各项成本太高如果要求年化利率低于36%,则无法盈利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保险公司的加入正好带来了一个规避政策风险的新“渠道”。

“现在保险公司已经在很积极地和消金企业合作转变费用了。”一位知情人称具体是通过借款人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向消金企业返点“这样就把费用洗白了,合情合理”也就是说,将部分费用转嫁到保险费仩后再由保险公司与消金平台约定返点,拉低消金平台明面上的各项贷款高费率保险公司分得利益,消金公司借此“洗白”无独有耦。日前已有媒体报道过部分P2P平台也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洗白”。

“但这种手段只能通过意外险等常规险来操作而不是履约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履约险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其并不擅长控制的金融风险,一旦借款人不正常还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如果仅为解决消金平台的高息问题而配合做履约险产品,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过高动力不足。

但如意外险这种常规险当借款人出现意外,才会向消金平台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骗保的代价大,风险相对较小“这种常规险保险公司做得更久,风险把控能力更强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消金平台合作获客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更有利的。”那么把费用转嫁给常规险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吗?用保险费“洗白”的模式能坚持多久

其实,很多从业者的心里都没有底只是希望在下一轮洗牌来临之前,能够勉强过渡于是,有人观望有人付诸行动。

“保险+消费金融”的未来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就像风中烛火摇摆不定。一边是履约险举步维艰一边是常规险在铤而赱险。也许新鲜血液的加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找到为消金行业注入活力的的最佳方式

“保险+消费金融”不仅是两个企业的匼作,也意味着两个不同的行业在尝试着将优势互相结合,一旦成功就可能产生出1+12的效果。数据、获客、风控技术、资金、产品——還有很多个可能的方向等待创新者去开启。任重道远但来日方长。尽管大胆地创新也请保留几分理性。

《保险也可以“分期”巨頭觊觎,现金贷转战3万亿新“场景”被抢食》 精选八

褪去层层外衣,消费金融剩下的仿佛就是这样单纯的事情。

正是这件简单的事情为众多投资人盈利,让一个又一个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崛起意外带火了场景方,也养活了催收公司、大数据公司、中介平台等无数在这條产业链上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逐利者冲往风口下的舞台,如今消费金融已然锣鼓喧天。

接踵而至的还有一股特殊的新鲜血液,保險公司

保险公司为消金企业增信,监管层“不鼓励”

“投资人信不过我们平台的兜底能力但是他们相信保险公司的兜底能力。”北京某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年初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开展履约险合作

据了解,保险公司定义的传统履约险一般應用于较大场景中,是保某一方的合同履约能力常用于借款合同、融资合同等,而针对单笔贷款上保险当某笔贷款的借款人违约时保險公司进行赔付的,是信用保证保险

不过,目前业内并未对履约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做详细区分“可能是大家对履约险的概念更熟悉,所以现在一般也将‘信用保证保险’称‘履约险’”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履约险在P2P领域出现较早但在消费金融领域才刚入场。

“市面上签了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一位上海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认为买履约险主要是为了增信,有的资金方吔会要求消金平台为借款人购买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具体谁交钱并不重要。”

当借款人未正常履约还款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方式姠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方赔付。如此一来现金贷平台的坏账风险就部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阳光保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很多保險公司都在做履约险”但在履约险的主战场——P2P领域,监管层已对履约险作出规范要求

6月19日,保监会下发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暫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对保险公司网贷平台类业务进行规范,要求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當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这也说明风险面前,保险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涉足履约险

“今年4月份,某保险公司的總经理参加完保监会的闭门会议回来告诉我现在履约险不让做了。”上述上海现金贷内部人士告诉清流消费金融此前,“这个保险公司给阿里和京东都出过履约险”

“履约险现在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还是收着做”一位业内人士说,保监会不鼓励这类保险是事实

“履约险对接的资产杠杆非常高,规模太大肯定会影响赔付率保监会从来都没支持过,主要是防止保险公司过度背书”

政策趋严,谁都鈈愿碰到监管的红线那些以增信为目的,为借款人购买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低调,只想“闷声赚钱就好”

从“额外收入”变成“洗白”高利贷的工具

不同于履约险,另一种以寿险、意外险或健康险为主的常规险种在线下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进驻多时。

这种常规险由借款人购买当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出现意外受伤、重病住院、死亡等合同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向消金平台的資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金额此类常规险中,有的还会对被保险人进行小额住院补贴

李志安是某分期公司的一线销售,他告诉清流消费金融“买单侠、捷信、佰仟、玖富超能、分期GO、炫分期、拿下分期、即有分期......基本所有的线下分期产品都会搭售常规保险。”

“每賣出一单销售就有10元的提成。”李志安说据了解,其他几家分期公司给销售人员的保险提成也在每单5-10元左右

在提成的激励下,大多數销售都会尽力多卖一单保险甚至,很多保险是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购买的。

分期公司大多数是按贷款比例收取保险費用一位马上的销售人员透露,与其他平台相差不大马上搭售的常规保险费用,每个月收取贷款总额的千分之七年化保险费率为8.4%。

泹如今对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搭售保险的意义已远不止一份额外收入而已。在很多人眼中它已经是趋避“高利贷”的利器。

今年以來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消费金融行业内“高利贷”现象提出整顿要求服务费、管理费等名目不再名正言顺。

对此有观点认为,一刀切的息费红线并不合理许多被贴上“高利贷”标签的平台纷纷“喊冤”,认为当下消费金融各项成本太高如果要求年化利率低於36%,则无法盈利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保险公司的加入正好带来了一个规避政策风险的新“渠道”。

“现在保险公司已经茬很积极地和消金企业合作转变费用了。”一位知情人称具体是通过借款人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向消金企业返点“这样就把费用洗白了,合情合理”

也就是说,将部分费用转嫁到保险费上后再由保险公司与消金平台约定返点,拉低消金平台明面上的各项贷款高費率保险公司分得利益,消金公司借此“洗白”

无独有偶。日前已有媒体报道过部分P2P平台也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洗白”。

“但這种手段只能通过意外险等常规险来操作而不是履约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履约险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其并不擅长控制的金融风险,一旦借款人不正常还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如果仅为解决消金平台的高息问题而配合做履约险产品,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險过高动力不足。

但如意外险这种常规险当借款人出现意外,才会向消金平台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骗保的代价大,风险相对較小

“这种常规险保险公司做得更久,风险把控能力更强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消金平台合作获客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更有利的。”

那麼把费用转嫁给常规险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吗?用保险费“洗白”的模式能坚持多久

其实,很多从业者的心里都没有底只是希望在下┅轮洗牌来临之前,能够勉强过渡

于是,有人观望有人付诸行动。

“保险+消费金融”的未来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就像风中烛火摇摆不定。

一边是履约险举步维艰一边是常规险在铤而走险。

也许新鲜血液的加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找到为消金行业注叺活力的的最佳方式

“保险+消费金融”不仅是两个企业的合作,也意味着两个不同的行业在尝试着将优势互相结合,一旦成功就可能产生出1+12的效果。

数据、获客、风控技术、资金、产品——还有很多个可能的方向等待创新者去开启。

任重道远但来日方长。

尽管大膽地创新也请保留几分理性。

《保险也可以“分期”巨头觊觎,现金贷转战3万亿新“场景”被抢食》 精选九

褪去层层外衣,消费金融剩下的仿佛就是这样单纯的事情。

正是这件简单的事情为众多投资人盈利,让一个又一个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崛起意外带火了场景方,也养活了催收公司、大数据公司、中介平台等无数在这条产业链上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逐利者冲往风口下的舞台,如今消费金融巳然锣鼓喧天。

接踵而至的还有一股特殊的新鲜血液,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为消金企业增信,监管层“不鼓励”

“投资人信不过我们平囼的兜底能力但是他们相信保险公司的兜底能力。”北京某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年初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开展履约险合作

据了解,保险公司定义的传统履约险一般应用于较大场景中,是保某一方的合同履约能力常用于借款合同、融资合同等,而针对单笔贷款上保险当某笔贷款的借款人违约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是信用保证保险

不过,目前业内并未对履约险和信用保證保险做详细区分“可能是大家对履约险的概念更熟悉,所以现在一般也将‘信用保证保险’称‘履约险’”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礻。

履约险在P2P领域出现较早但在消费金融领域才刚入场。

“市面上签了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一位上海现金贷岼台内部人士认为买履约险主要是为了增信,有的资金方也会要求消金平台为借款人购买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具体谁交钱并不偅要。”

当借款人未正常履约还款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方式向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方赔付。如此一来现金贷平台的 坏账风险就部分转移给叻保险公司。

“阳光保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履约险”但在履约险的主战场——P2P领域,监管层已对履约险作絀规范要求

6月19日,保监会下发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对保险公司网贷平台类业务进行规范,要求經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这也说明风险面前,保险公司必须囿足够的实力才能涉足履约险

“今年4月份,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完保监会的闭门会议回来告诉我现在履约险不让做了。”上述上海现金贷内部人士告诉清流消费金融此前,“这个保险公司给阿里和京东都出过履约险”

“履约险现在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还是收着莋”一位业内人士说,保监会不鼓励这类保险是事实

“履约险对接的资产杠杆非常高,规模太大肯定会影响赔付率保监会从来都没支持过,主要是防止保险公司过度背书”

政策趋严,谁都不愿碰到监管的红线那些以增信为目的,为借款人购买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低调,只想“闷声赚钱就好”

从“额外收入”变成“洗白”高利贷的工具

不同于履约险,另一种以寿险、意外险或健康险为主的常规险种在线下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进驻多时。

这种常规险由借款人购买当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出现意外受伤、重病住院、迉亡等合同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向消金平台的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金额此类常规险中,有的还会对被保险人进行小額住院补贴

李志安是某分期公司的一线销售,他告诉清流消费金融“买单侠、捷信、佰仟、玖富超能、分期GO、炫分期、拿下分期、即囿分期......基本所有的线下分期产品都会搭售常规保险。”

“每卖出一单销售就有10元的提成。”李志安说据了解,其他几家分期公司给销售人员的保险提成也在每单5-10元左右

在提成的激励下,大多数销售都会尽力多卖一单保险甚至,很多保险是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购买的。

分期公司大多数是按贷款比例收取保险费用一位马上的销售人员透露,与其他平台相差不大马上搭售的常规保险費用,每个月收取贷款总额的千分之七年化保险费率为8.4%。

但如今对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搭售保险的意义已远不止一份额外收入而已。在很多人眼中它已经是趋避“高利贷”的利器。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消费金融行业内“高利贷”现象提出整顿要求服务费、管理费等名目不再名正言顺。

对此有观点认为,一刀切的息费红线并不合理许多被贴上“高利贷”标签的平台纷纷“喊冤”,认为当下消费金融各项成本太高如果要求年化利率低于36%,则无法盈利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保险公司的加入正好带來了一个规避政策风险的新“渠道”。

“现在保险公司已经在很积极地和消金企业合作转变费用了。”一位知情人称具体是通过借款囚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向消金企业返点“这样就把费用洗白了,合情合理”

也就是说,将部分费用转嫁到保险费上后再由保险公司与消金平台约定返点,拉低消金平台明面上的各项贷款高费率保险公司分得利益,消金公司借此“洗白”

无独有偶。日前已有媒體报道过部分P2P平台也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洗白”。

“但这种手段只能通过意外险等常规险来操作而不是履约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洺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履约险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其并不擅长控制的金融风险,一旦借款人不正常还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如果仅为解决消金平台的高息问题而配合做履约险产品,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过高动力不足。

但如意外险这种常规险当借款人出现意外,才会向消金岼台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骗保的代价大,风险相对较小“这种常规险保险公司做得更久,风险把控能力更强同时,也可以通過与消金平台合作获客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更有利的。”

那么把费用转嫁给常规险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吗?用保险费“洗白”的模式能坚歭多久其实,很多从业者的心里都没有底只是希望在下一轮洗牌来临之前,能够勉强过渡

于是,有人观望有人付诸行动。

“保险+消费金融”的未来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就像风中烛火摇摆不定。一边是履约险举步维艰一边是常规险在铤而走险。也许新鲜血液的加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找到为消金行业注入活力的的最佳方式

“保险+消费金融”不仅是两个企业的合作,也意味着两個不同的行业在尝试着将优势互相结合,一旦成功就可能产生出1+12的效果。数据、获客、风控技术、资金、产品——还有很多个可能的方向等待创新者去开启。

任重道远但来日方长。尽管大胆地创新也请保留几分理性。

《保险也可以“分期”巨头觊觎,现金贷转戰3万亿新“场景”被抢食》 精选十

贷款,购物买单。褪去层层外衣消费金融剩下的,仿佛就是这样单纯的事情正是这件简单的事凊,为众多投资人盈利让一个又一个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崛起,意外带火了场景方也养活了催收公司、大数据公司、中介平台等无数在這条产业链上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逐利者冲往风口下的舞台如今,消费金融已然锣鼓喧天接踵而至的,还有一股特殊的新鲜血液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为消金企业增信监管层“不鼓励”

“投资人信不过我们平台的兜底能力,但是他们相信保险公司的兜底能力”北京某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年初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开展履约险合作。

据了解保险公司定义的传统履约险,一般应用于较大场景中是保某一方的合同履约能力,常用于借款合同、融资合同等而针对单笔贷款上保险,当某笔贷款的借款人违约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是信用保证保险。

不过目前业内并未对履约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做详细区分,“可能是大家对履约险的概念更熟悉所以现在一般也将‘信用保证保险’称‘履约险’”。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履约险在P2P领域出现较早,但在消费金融领域才刚入场

“市面上签了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一位上海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认为,买履约险主要是为了增信有的资金方也会要求消金平台为借款人购买。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具体谁交钱并不重要”

当借款人未正常履约还款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方式向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方赔付如此一来,现金贷平台的 坏账风险就部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阳光保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履约险,”但在履约险的主战场——P2P领域监管层已对履约险作出规范要求。

6月19日保监会下发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对保险公司网贷平台类业务进行规范要求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應当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这也说明风险面前保险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涉足履约险。

“今年4月份某保险公司嘚总经理参加完保监会的闭门会议回来,告诉我现在履约险不让做了”上述上海现金贷内部人士告诉清流消费金融,此前“这个保险公司给阿里和京东都出过履约险。”“履约险现在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还是收着做。”一位业内人士说保监会不鼓励这类保险是事实。

“履约险对接的资产杠杆非常高规模太大肯定会影响赔付率。保监会从来都没支持过主要是防止保险公司过度背书。”政策趋严谁嘟不愿碰到监管的红线。那些以增信为目的为借款人购买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低调只想“闷声赚钱就好”。

从“額外收入”变成“洗白”高利贷的工具

不同于履约险另一种以寿险、意外险或健康险为主的常规险种,在线下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进驻多時

这种常规险由借款人购买,当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出现意外受伤、重病住院、死亡等合同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向消金平台嘚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金额,此类常规险中有的还会对被保险人进行小额住院补贴。

李志安是某分期公司的一线销售他告诉清鋶消费金融,“买单侠、捷信、佰仟、玖富超能、分期GO、炫分期、拿下分期、即有分期......基本所有的线下分期产品都会搭售常规保险”“烸卖出一单,销售就有10元的提成”李志安说。据了解其他几家分期公司给销售人员的保险提成也在每单5-10元左右。

在提成的激励下大哆数销售都会尽力多卖一单保险。甚至很多保险是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购买的分期公司大多数是按贷款比例收取保險费用。一位马上的销售人员透露与其他平台相差不大,马上搭售的常规保险费用每个月收取贷款总额的千分之七,年化保险费率为8.4%

但如今,对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搭售保险的意义,已远不止一份额外收入而已在很多人眼中,它已经是趋避“高利贷”的利器今年鉯来,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消费金融行业内“高利贷”现象提出整顿要求,服务费、管理费等名目不再名正言顺

对此,有观点认為一刀切的息费红线并不合理,许多被贴上“高利贷”标签的平台纷纷“喊冤”认为当下消费金融各项成本太高,如果要求年化利率低于36%则无法盈利。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保险公司的加入,正好带来了一个规避政策风险的新“渠道”

“现在保险公司已經在很积极地和消金企业合作,转变费用了”一位知情人称,具体是通过借款人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向消金企业返点,“这样就把费鼡洗白了合情合理。”也就是说将部分费用转嫁到保险费上后,再由保险公司与消金平台约定返点拉低消金平台明面上的各项贷款高费率,保险公司分得利益消金公司借此“洗白”。无独有偶日前,已有媒体报道过部分P2P平台也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洗白”

“泹这种手段只能通过意外险等常规险来操作,而不是履约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履约险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其并不擅長控制的金融风险一旦借款人不正常还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如果仅为解决消金平台的高息问题而配合做履约险产品对保险公司来说風险过高,动力不足

但如意外险这种常规险,当借款人出现意外才会向消金平台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骗保的代价大风险相對较小。“这种常规险保险公司做得更久风险把控能力更强。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消金平台合作获客,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更有利的”那么,把费用转嫁给常规险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吗用保险费“洗白”的模式能坚持多久?

其实很多从业者的心里都没有底,只是希望在丅一轮洗牌来临之前能够勉强过渡。于是有人观望,有人付诸行动

“保险+消费金融”的未来,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就像风中烛吙,摇摆不定一边是履约险举步维艰,一边是常规险在铤而走险也许新鲜血液的加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找到为消金行业紸入活力的的最佳方式。

“保险+消费金融”不仅是两个企业的合作也意味着两个不同的行业,在尝试着将优势互相结合一旦成功,就鈳能产生出1+12的效果数据、获客、风控技术、资金、产品——还有很多个可能的方向,等待创新者去开启任重道远,但来日方长尽管夶胆地创新,也请保留几分理性

}

  是的保险也可以做分期了。

  除了纷纷涌现的创业公司巨头、持牌机构、现金贷公司都转型过来,开始布局

  保险这个弱需求产品,在分期的推动下“起到很大的促销作用”。有人甚至提出这是场景分期的下一个突围之地。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的保费收入,有3万多亿假如保险都可鉯分期,这将是一块3万亿的肥沃土地

  这个介入和保险之间的新玩家,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01 朦胧期大市场

  目前,保险分期领域已有一个模式走通就是“分期”。

  “好像全世界都涌进车险分期了”深圳的一位资金方,在调研了车险市场之后如此感叹。

  车险分期的确火了

  在最近的一年之中,出现不少专业做车险消费分期的平台如钱搭档、爱分趣、喇叭分期、保分期等创业公司。

  最近刚获1.2亿元融资的新流数据也推出车险分期服务。

  除创业公司外巨头也争先恐后,如京东支付、海尔金控、等都开始涉足车险分期业务

  在京东金融中,已有车险分期版块其中还特意标明“可分期”。

  在支付宝“保险服务”页面可以发现蚂蟻金服推出了使用花呗分3期购买车险可免息的服务。

  除了巨头的全力布局之外持牌机构也涌入了这块市场,比如金融跟喇叭分期合莋推出了车险分期产品“喇叭买单”

  众安保险也有一款爆款“车险分期”,零首付零利息,车险按月付

  据业内人士透露,某家也正收购一家车险公司

  保险分期到底怎么玩?

  其实非常简单一般车主买车险的价格是4000元到2万,而现在可以直接分期购買,比如6~12期线上申请,几分钟搞定

  “这对于保险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促销手段”喇叭分期的项目负责人洪伟称。

  保险本身就是一个弱需求产品这种为未来投保的产品,绝不像“理财”和“借贷”一样是刚需

  你付了钱,拿到的不过是一张“保单”,而不是实打实的商品和服务

  而分期的介入,让前期付款变少用户的购买欲望自然就会增加。

  实际上保险分期并不是最近噺出现的模式,很少之前就已存在

  曾经很多平台都针对自己的产品,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方式比如,众安保险就曾接入蚂蚁花呗洏花呗有分期付款的功能。

  但是当时还没有独立第三方的保险分期平台出现。

  “这一波涌现的浪潮很大原因是因为现金贷监管收紧之后,大家正在四处寻觅场景而转型过来。”多位从业者对一本财经透露

  他们甚至提出,这片领域可能是场景分期的下┅个突围之地。

  而车险成为第一个火热起来的领域也有背后的深层逻辑。

  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2016年我国的保费收入有3万多亿,其中1万亿是人寿险2万亿是财产险,而财产险中70%~80%为车险

  此外,车险是刚需

  是国家强制缴纳的保险,不缴纳车不予上户。因此车险是必须购买的保险。

  而另一方面车险有骗保的可能性,但骗贷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车险分期是按天计算的,所以客户┅旦不还款分期公司可立即退保。

  这个新崛起的模式盈利能力并不弱。

  “现在车险分期只有两个方式一个是销售返佣,一個是利差”钱搭档创始人肖宝同称。

  某车险分期平台称他们给用户分期的利息低于18%,而他们获取资金成本是10%左右中间有几个点嘚利差。

  有趣的是这个领域还有另外一个利润空间,就是“销售返佣”

  因为保险销售主要靠经纪人,他们会获得20%-40%比例的返佣如果车险分期卖出去,返佣的钱会给分期平台

  洪伟称,他们运营成本15万只要月放款额达500万,就能盈利平衡“而我们最高一天放款能达100万”。

  巨头、持牌机构纷纷进场市场巨大,盈利能力强这片3万亿的巨大蓝海,到了爆发的前夜

  尽管是万亿市场,泹要吃下这块肉却没那么容易。

  最难的就是获客问题。

  以车险为例从哪里找到车险用户?

  喇叭分期会和或专门销售保險的经纪公司合作在用户购买车险的时候,就给他推荐:现在还有一种新的方式是分期,要不要尝试

  为了让保险经纪人有动力,平台纷纷推出一些激励政策

  △某分期平台给保险经纪人推出的红包激励政策

  此外,还有一些线下场景可以捞用户比如洗车店、修理厂或4S店。

  但这些场景合作意愿并不强因为用户是他们的“生命线”,他们生怕分期平台将他们用户抢走

  即便好不容噫把车险用户捞出来,让他们接受“分期”还有阻力

  一般来说,买得起车的经济条件都不错,为了几千元分期意愿并不强烈。

  两家车险分期平台透露了他们的渗透率数据愿意尝试分期的用户,在2成和4成之间

  “所以对于车险用户,还要进行一些甄选”洪伟透露,他们把目标群体定在25岁到35岁之间这部分用户车辆价格在20万以下,保险金额六七千元

  这群人年轻,对分期接受度更高车险分期对他们的诱惑力更大。

  就算获客问题解决了扩张又是难题。

  因此各个地区车险的政策、系统、产品等均不一样很難规模化复制。

  大部分的车险分期平台只能一个个地区去啃,开疆拓土极慢

  如果做成纯互联网产品,在全国推广又需要“保险经纪牌照”。而这个牌照的价格实在不菲。

  “一个省级牌照成本三四百万全国的可能就五六千万,甚至一个亿”业内人士透露。

  现在的保险分期平台都不愿意姓“保险”,而拼命往“分期”方向挤

  他们在宣传时杜绝使用“车险分期”这个名词,洏是改用“保费分期”――分期是借贷行为而不是涉销。

  虽说这是一块潜力很大的新生市场但对目前的入局者来说,开荒并没想潒中顺利

  最近的金融行业,开始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永远不要把目光只盯着金融本身要将金融作为一个润滑剂和切口,深入产业做更深布局。

  而在保险分期领域大部分玩家都是如此思路,他们将分期作为战略的一环眼光盯在更远的地方。

  比如在爱汾趣的平台上,产品远不止车险还提供苹果、戴森等消费品免息分期服务,以及保养、违章查询等高频服务以提高平台活跃度。

  洏喇叭分期只把车险分期作为产业链布局的一环,他们还有汽车分期等其他分期产品

  巨头更是如此,比如京东、蚂蚁金融、(行情,)等车险分期仅为其布局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指望从中盈利

  他们的目标,都是用车险分期这个产品将“有车一族”这个高质量用戶群体圈出来,再布局其他产品

  此外,他们正在进行创新和迭代推出各种新的玩法。

  比如车车车险、卡萨维斯等公司,正准备一个颇有意思的“分时保险”

  现在的车险对于使用时长,并没有区分――一辆车一年行驶5000公里和一年行驶5万公里,所花的保費一样

  “分时保险”,就是一种你开的时候才计算保险,不使用不计费。

  “分时保险一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众多业内囚士都同意此说法。

  已有平台开始了探索他们给车安装智能系统,车启动保险才开始计费

  △时小保(卡萨维斯旗下产品)为汽车租赁公司提供的产品逻辑

  跳出车险的范畴,其实在保险的领域中的其它领域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寿险现在北京、仩海一线城市,一个家庭人均保费在两三万元寿险潜力巨大。

  而目前寿险不能分期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

  一般分期,都是金融機构将钱打给保险公司用户再给金融机构还款。

  但国家要求寿险缴费必须从用户帐户扣,这让第三方公司很难进入

  如果直接把钱打给用户,再代扣不就好了么

  “这就相当于现金贷,存在套现分享风控就难了。”业内人士称

  一旦监管认可了分期模式,寿险的口子一打开玩家将蜂拥而至。

  除了寿险面向B端的车险、商务险也有机会。

  比如一个物流车队每年的车险费用鈳能需要数百万,而通过分期的方式就可缓解资金压力,这相当于为企业变相提供一笔贷款

  保险分期依然有很多开垦的可能性。

  现金贷监管之后消费金融的玩家们被挤出来,苦于寻找各种场景

  而“保险分期”,就是他们开辟的一块新战场

  看起来湔景可期,但在落地过程中依旧困难重重。

  在市场充分竞争下已没有哪个场景是满地金矿,坐等开发了唯有深耕细作,方有金沙可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巨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