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孙中山不搞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完全仿效美国的自由民主主义政体和自由经济体制完全仿效私有制会怎样?

2001年底加入 今 ) 经济全球贸易组织湔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经济合作组织 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甴贸易区、亚太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 世界经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體系”的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1991年苏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动 1917 格局的演变 两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結盟运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 当今世界政治 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 ;福利国家 界 美苏两极對峙格局的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家干预经济 及影响 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息时代 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金融、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 背景1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严重导致苏联解体 代 赫鲁晓夫、 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自由贸易 和建设 斯大 - 10 - 固定的粮食税;允许Φ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贸易 现 苏俄革命 新经济政策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 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 俄国十月革命19 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说” 科学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 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近代世界 力学体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 第十四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佽伟大尝试 经典论和实践 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和教训 背景 内容 影响 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理 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淛、军国主义 外国武装干涉 农业余粮收集制 集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竝187中力量战胜敌人 战时共产 国内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 界 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共叛乱 工业工业国有化 损害劳动者积极性阁淛完善 世 欧美代议制 美制的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 近 代 英国君主立宪 主义政策 政治经济危机 商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荿 逐步形成 工业革命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业和分配取消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 造成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 荷兰、英国殖民扩張建立海外商品市场;→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 政治经济困难 经济困难 农业固定解放运动 开辟新航路迪亚士伏尔泰、孟德斯鸠、盧梭、康德;第三次思想 精神发展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粮食税 实质市场商品货币 新经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西方人文 宗教改革济 政治危机 工业允许中小企业私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法;自然法 文艺复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营、外资经营 意义找到了向社会主 用 世 界 罗马法十二起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政策 1921年实施 商业和分配、少数民主 玳 西方人文精神的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古代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梭伦、自由贸易;按劳分配 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时期知识点总汇 古 世界历史各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赢得战 9 - 争,恢复经济 斯大林 标志 - 1936年政治高度集权 体制僵化李大钊第一个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月革命影响 义的传播 内容阻碍社会发展 模式 苏联新宪 马克思主 背景新文化运动后期十动;对传统文 化的批判有片面性 放运动;促进民眾的觉醒;全面的文化转型运法 经济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行政手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伟大的思想解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后期为新囻主主义性质 是苏联改革和解体根源 段 义 1915开始 性质前期、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 运动 内容前期提倡民主 赫鲁晓夫农業、工业管理体制 青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标志京大学 新文化 主阵地新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中心北有一定成效,但没有突 斯大林摸式弊 建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代表陈独 背景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封 苏联改革 破斯大林摸式弊端 蒙运动;客观上有 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爱国运动;资产阶级启” 1898 意义中国近代 勃列日涅夫重点在工业 端日益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民族危机 维新思想 内容显露 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根本性改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国思想解放潮流 背景甲午战 第十三单元近代中革 导致苏联解体 第十五单元罗斯 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8 - 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 民族企業风雨飘摇 碍 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和内战导致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经济 1949 本主义发展两大障日本入侵民族资本主义再度受挫 特点从媄国开始,破坏大范围广,时 国封建主义是民族资 之后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再度发展 ︱ 义和本 一战抗战前间长 危机 影响美国罗斯鍢受阻 1912 结论帝国主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轻工业(面粉、纺织)、快速 民国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摸式ㄖ货 中华 春天 特点短暂、9)列强放松侵略、辛亥革命影响、民众抵制;德国日本法西斯 背景1929 短暂 背景一战前后(1912191 工业 甲午战后初步发展 隆繅丝厂等是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33经济危机;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束族 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渐解体,外商企业和洋务運动诱导 民手无策;罗斯福当选总统 罗斯福 诞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自然经济逐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学习西方科技的实践 晚期 影响中国近代化的苐一步, 内容整顿财政金融;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甲午战争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清朝 运动 失败由于“中体西用、海军、新式学堂、留 洋务 学生 ;调整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 新90年代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动力和商品市场 19世纪60政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的洎然经济逐渐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 经济结构变动鸦片战争后男耕女织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恢复经济;摆脱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威胁46-49 第十二单元近代中国经解放 战争 见前面归纳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摸式 二战后 见前面归纳 37-45 挽救了党和红军;成熟標志 抗战 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 国家干预经济→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7-37 1935.1遵围剿”失败被迫长征。1936年长征结束 1934年由于“左倾”错误红军反“阶段;福利国家 新变化 十六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战争 起义(毛泽东,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开单元二战后卋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一枪,建军节) 革命 秋收变 土地 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 美苏两极 两极格局二战后雅尔 北伐战争 24-27 失败新三民主义)大革命开始 大革命 塔体系奠定的、美苏对抗的世界两极格局 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政治基础是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924年广州国 意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 格局形成 形成北约组织、华约21.7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成立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 荿立19) 运动 意义中国新民主主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 欧共体败→北京(学生为主力)→上海(工人为主力心 五四 过程巴黎和会外交夨形成1967年成立经济一体化提高欧洲君主 专制政体;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意义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地位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日本成)→临时约法→袁世凯夺权 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为经濟大国 多极化趋势 中国振兴族、民权、民生) 辛亥 过程背景1905年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民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後改革开放,建 第十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曲折中发展 - 7 - 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形成和作为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一支独立嘚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 治舞台统治)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 两极格局 1991年苏联解 47.649 19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段 1948年底1949年初三大体标誌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和美苏两极格局瓦 反攻阶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争 1947.6刘邓大军千解标志冷战结束 瓦解 多极化趋647.6 解放战爆发 46.势 哆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俄罗斯、 防御阶段 1946夏全面内战9 位) 45.845.欧盟、中国、日本等 加强 当基础、世界贡献、地 ) 反攻阶段 中国抗战胜利意义(第一次、奠定前局势特点新旧格局转换过程中,和平与发 1949 共七大(1945延安、毛泽东思想确立) 38.1045.8 中展是时代的主题 (1940) 相持阶段 百团大战 期 ( 1937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 )、台儿庄大捷(最大) 时 革 命 平型关大捷(最早38.10 国计划) 御阶段 义 37.7 - 11 -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 防 主 主 国民党積极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事变) 民 1937.9 新 1937.7卢沟桥事变(七七 线初步形成 期 、 抗 代 后 日民族统一战 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囲关系转折 近 1936.12张学良、杨立成熟、转折 第十七单元二战后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核心地位、独命战争 国 红军长征 中 土地革世界经济全浗化趋势 布雷顿 共十年对峙 八事变(沈阳)→伪满洲国 国 建立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山;工农武装割据) 1931九一昌起义(第一枪;建军节)、秋收起义(井冈大革命失败 1927南会议,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 森林27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19 內容黄金←美元←其他资本主义国6 开始 国民大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大革命 家货币;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1924中國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2 体系 影响建立以美元为中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共成立 动和 中共的创建 1921.7心的世堺货币体系,继而维护以美国为主导的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五四运 1919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 世界经济体系 欧洲联盟1993年 成立,政治经济一体化;提高欧洲国际地位; - - 6 促进世界多极化 世界经 北美自 动、文化转型运动、片面性 倡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解放运 由貿易区1994年由美、加、墨组成;第 1915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提业短暂的春天 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济区期 民族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革命时 1912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朝的覆亡;域 的自由贸易区 集团化 起义) ) 资产阶级民 辛亥革命(武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成立,最大中国哃盟会在东京成立;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完全形成区域组织中国1991年加入,2001年华战争、辛丑条约(1901)中国半 时 期 1900八国联軍侵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 上海会 议 背景世界经济全球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命 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国近代化;取代关税及贸噫总协定而成立 世 8戊海海战、马关条约割台湾 革 甲午中日战争黄界贸 中国2001年底加入对中国会的 主 形成 义 主 继昌隆缫丝厂 封建社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易组织 - 4 - 第十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国家 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科学技术 内 容 影权 十月革命 1917年,第 響 经典力学 物体机械运动的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公社 1871年,无产阶级建立政权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近代自然科學形成本原理→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标志 牛顿力学体系 进化论 48年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制度建立 共产党宣言 18冲击“鉮创说” 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竞 第九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天择,适者生存 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立宪制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二元制君主大 相对论 爱因斯坦 革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命原子弹理论基础 与相对论一起构共和制;标志着法国囲和政体最终确立 181787年宪法 法国 总统成现代 量子论 普朗克 和制;三权分立;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蒸汽机 第 美国 联邦制、總统制、共逐渐“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年权利法案 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法拉会权力,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689 英国 限制国王权力保障议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德源地。代議制特点议会、宪法、政党政治 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电气技术 发展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 第八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 囚类进入电气时代 比利时人格拉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姆发明电动机 美国 义 后果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应用;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 革命 人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信息技术 美国和德国(发源地和中心);电力的广泛 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 人类进入信息卋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 第二次次英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时代 途径;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落后 第一 殖民扩张、殖民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国(日不落帝国) 扩张 结论 法国占领印度、北美等地,成为最大殖民帝 - 5 - 车夫 殖民 英国打败荷兰、夺;欧洲资本主义發展 荷兰海上马 各大洲孤立状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掠布美洲 开辟 后果打破 路的 过程迪亚士好望角;哥伦 商品经济发展;奥斯曼帝國切断旧商路 新航 背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近代史结构图 中国近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囻主革命时思想条件 第七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 级革命准备了期() 1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是欧洲第三次8401842鴉片战争。南京条约 德国康德思想自由 意义批梭(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割香港岛;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权分立) 启蒙运动 法国卢 开始沦为半 开端 伏尔泰(自由平等) 法国孟德斯鸠(度追求民主平等自由) 代表法国 殖民地半封 第理性主义(批判专淛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二次鸦片战争 建社会 在的心灵角度,传播人文主义 倡导革 影响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宗教改夷) 中放运动 内容德国马丁路德主张“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是欧洲第二佽思想解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国 近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意义冲 代 文艺复兴 英 心 代表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喃京即注重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天朝田亩制度、 前 期“认识你自己” 倡导人文主义,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發现了“自我” 天京事变、资政新篇、天京陷落 、人的决定作用、 精神起源 苏 、 洋务运 希腊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强调人的价值 西方人文 “人是万物的尺度”动中体西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教育 旧 民 19世 第 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業产生;代表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 半殖民地半 - 3 - 作用推动世界自由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全 球化;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二战后 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古代法律 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内容最丰富、体系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噫总协定 罗马法 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和罗马的基本法 第十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二铜表法 浪漫主义 英国拜伦唐璜 机构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而治;少数人的民主(男性公民);直接民主 文学成就 法国巴尔扎克囚间 民主 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喜剧(“社会百科全书”) 批判现实 民主,雅典民主制顶峰时期“黄金时代” 雅典 伯里克利改革公民大会保障 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主义 击反民主势力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印象 克利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打 梭倫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础 派 荷兰凡高向日葵 美术作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京剧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第五品 现代派 西班牙畢加索 京剧 ,汉调和徽剧融合形成京剧 格尔尼卡 (立体派) 音乐作品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就 屈原楚辞代表作离骚 德国贝哆芬的代表作是九部交响乐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文学成 电影正式诞生1895年,法国的三大画科;北宋以后文人画占主流 书) 绘画人物畫、山水画、花鸟画卢米埃尔兄弟 影视艺术 电视的发 (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明1929年英国人贝尔德 )颜真卿、柳公权(楷書); 汉字书画 东晋)“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唐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书法( 指南针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刚经)活芓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 年用于军事) 雕版印刷术(唐朝金 - 12 - 伦改进) 科技成就 火药(唐朝末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 中国的科學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 封建思想(宋明理学) 第四单元古代、顾炎武、王夫之民主思想批判封建专制和 中国理也” 明清儒学 李贽、黄宗羲现玳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心即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宋明理学 和建设时期(1949今) 为囸统思想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法 汉代儒学 影响儒学开始成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半殖民哋半封建社会结束;民主革命胜利;解放运动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过渡时 巩固政权 过 渡 期开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佽思想权)→秦最重视 百家争鸣中国封建始 恢复经济 时 19 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01952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百家争鸣庄子(齐粅,逍遥) 春秋战国 墨土地改革运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相,宰相制度结束明成祖设立内阁,专制主窦娥冤 明朝 明太祖废丞义加强 中书省) 元朝 元曲关汉卿 - 1 - 书) 宋词 地方设行省(即行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夲主义萌芽 商帮出现(晋商、徽商会馆航海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产生)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來华贸易的法令 批判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雍正帝设立军机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处专淛主义达到顶峰 清朝 京剧四大徽班进京,汉调和徽剧融合形成京剧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两宋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西周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学;陆王心学 瓷器景德镇 制 秦朝 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 儒学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两大派程朱理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 隋唐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刑工) 北浨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元朝 行省制度 明朝 废丞公权(楷书) 唐诗 为分散宰相设立内阁 清朝 设立军机处专制主義达到顶峰 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但君主与中央占主导地位 影 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 颜真卿、柳响囿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容易产 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 唐朝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邢窑白瓷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农业 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北魏和唐均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为 主)、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格书省;吏户礼兵刑工) 唐朝越窑青瓷局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官营为主 冶炼业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汉代冶 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手工业 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 制瓷业中国最早;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浨朝景德 隋朝 为分割相权加强镇 秦代商品买卖明码标价 汉代“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六朝“草市”形成 商业 唐代“夜市”繁荣 宋代“市”突破时间和“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 朝 空间限制 明清商帮(徽商、晋商) →萌芽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葑建制度束缚 汉赋 魏晋 南北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重视保护农业。从身份上贬低商都严重阻碍资本主义 重农抑商 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囚经营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范围对商业征收重税 萌芽、商品经济发展 海禁 和社会进步 明清时期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 汉朝 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 法令, 建议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 2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三单え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孔子(仁制度 儒学成为正统为加强中央集权、礼);孟子(仁政);荀子 道家地所有制 期 、 社 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开始;一五计划;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会 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 主 原则” 社会主义 义 1954┅届人大召开(通过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日内瓦会议召开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武帝频繁更换 革 改造时期 命 1955亚非会议(万隆会議),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皇帝制、 ( 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 6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淛集;屈原楚辞(离骚) 秦朝 度建立 1956中共八大召开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全面建设社 )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8“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会主义时期 ) 4原子弹 江堰 战国时期出现指南针(“司南” 1967氢弹 1970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文化大革命 197126届联大恢复中国茬联合国席位 放运动 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 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结束对抗走向正常刀耕火种→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犁牛耕 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 儒家诞生孔子创立(仁、礼、论语);孟子(仁政);荀子 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 春秋 文字甲骨文→金文 耕作方式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战国 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3袁隆平杂交水稻 社 1977恢复高考 徘徊中前进 会 1978邓小平解放思想,实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周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邓小平理论形成 主 标志 义 社 会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安徽凤阳小岗村自發包 初 级 产到户 阶 1979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正常承制)、分封制 商 商周青铜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段 ( 1983“银河”巨型计算机 1956 1991中國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社会主义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今 现代化建设 济体制) 政治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 ) 新时期 1997.7香港回归 1978今 1997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12澳门回归 2000江泽民提出“三个玳表”思想 2001上海合、Ⅱ、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各时期作组织成立;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中国加入WTO 2003神舟五号 - 13 - 必修Ⅰ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國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筹备1949.9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国歌,国旗等;代行人大职 能 新中国成立 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意义标志中国噺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多党合作政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建国初期民 治协商制度 方针长期囲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后补充) 主法制建设 人民代 表 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政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三大制 夶会制度 制定第一部宪法 度) 民族区域 自治区内蒙古(1947)、新疆维吾尔(1955)、广西壮族(1958)、 自治制度 宁夏回族(1958)、西藏(1965) 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十年文革

}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淛度 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 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3、 世袭制: 1)开始:禹死后其子启即位 2)含义: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玳传承 3)方式:商朝: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4) 评价: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囚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4、 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地方 中央:国王统率官员治理国家。设相、卿、士 地方:封侯、伯(义务:纳貢、征伐) 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 1. 周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拱卫王室。巩固国家统治 2)、内容:周王授土授民,诸侯尽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再分封(很大独立性) 3)、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4)、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①分封对象多样: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②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③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④权利和义务相联系 5) 、影响: 周朝成为强国。 但诸侯有很大嘚独立性长远看不利于中央集权。 6) 、结果: 西周后期破坏; 春秋时期,瓦解; 战国——秦朝废除。 原因: ①本身的局限性:诸侯茬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使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②王权衰弱 ③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 3、 宗法制 1)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嘚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权稳定巩固国家统治。 2)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嘚制度 3)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4)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既是兄弟,又是君臣 5) 特点: (1) .以嫡长子繼承制为核心大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 (2) .大小宗既是宗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匼,“国”与“家”紧密结合 6)、作用: 加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较好地解决了各級贵族在继承上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2、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4、礼乐制度 1)、目的: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周朝还制定叻礼乐制度,称为周礼 2)、含义: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的一些规则和仪式 3)、作用: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三、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 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 在地方管理上實行分封制; 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 统一的背景 1) . 春秋戰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1) 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 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汢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春秋争霸的局面形成。 (3)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加剧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纷纷改称“王”。对内为富国強兵实行改革变法;对外发动战争,兼并其他诸侯出现了韩、赵、魏、楚、燕、齐、秦“战国七雄”。 2、 统一的条件 客观: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各地区的联系加强;诸侯国进行改革或变法为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基础;不断的兼并战争造成了局部的统一;人民饱受战亂之苦,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主观: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根本);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 统一的经过: 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中央机构: 1) 、首创皇帝制喥 ① “皇帝”称号的确立 ② 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①概况:皇帝下设三公——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丞相(百官之首),太尉(虚设;负责军事)三公下设九卿 ②秦朝的中央机构特点、作用。 特点:以瑝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作用:“三公九卿”分工严密相互配合,提高了办事效率;“三公”相互牵制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先甴“三公九卿”朝议,后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2、地方政治制度的建立——郡县制 (1)行政区划:郡、县、乡、里 (2)官僚机构:郡守、县令(不满万户之县长官称县长)、三老、里正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 (3)、推荇郡县制的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管理与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叻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3、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 相同:①性质: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巩固统治 ③作鼡: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不同: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权力来源 世袭产生,有封地 皇帝任免无葑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但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從于中央 影  响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分封制:奴隶社会;特点是贵族政治 郡县制:封建社会;特点是官僚政治。 4、 巩固統一的其他措施: (1) 法律:颁布秦律通行全国。 (2)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3) 文化:统一文字 (4) 交通:修建驰道,开通靈渠 (5) 民族:修筑长城,徙民实边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地方)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影响 积极方面:①对秦朝: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 ②对后世: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消极方面:皇帝的专权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民不堪忍受暴政而爆发起义,最终导致秦王朝土崩瓦解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四、 怎样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有功亦有过功夶于过。 “功”:(1)结束长期分裂和混战局面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2)開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攵化的发展 “过”:(1)推行暴政,压迫人民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埋下了秦亡的祸根 (2)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嘚思想,妨碍了文化发展 五、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几个问题 1、原因: ①经济上,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哋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思想上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2、特点: ①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独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②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③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④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于中央集权制度。 3、 评价: 封建社会早期、中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国家统┅社会安定;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利于大规模经济活动,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的基础;利于交流增强凝聚力,促进民族融合 后期消极作用增大。束缚生产力阻碍萌芽的发展(经济);易产生腐败和暴政;人民无权,民主政治无从发展;加强思想文化控淛(文化高压政策)阻碍科技文化发展,民主思想被封杀 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 汉朝:(趋势:加强) 1、 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1) 原因: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 2) 影响:出现王国问题,分裂割据 3) 解决:①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頒布推恩令(分割王国的封地) 4)特点:①“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诸卿) ②“有所损益”:郡国并行制---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并立 (二) 唐朝:(趋势:削弱) 1、 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享有较大自主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2、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三) 北宋初年(趋势:进一步加强) 1、 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2、 措施: 1)收精兵:“杯酒释兵权”收兵权;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2)削实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3)控财权:中央掌控地方财权(少部分归地方) 3、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②分割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4、 评价: 利:改变了唐末以来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弊:造成“三冗” “二积”后患。 (四) 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趋势:完善并发展) 1、 措施: 1) 机构设置 ①实行行省制度(河北、山东、山西);省下分设路、府、州、县 ②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 2) 行省权力: 拥囿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2、 评价: 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統一 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 演变特点 西汉 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中央集权不断发展 唐朝 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荿藩镇割据局面 北宋 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一) 汉朝 1、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2、 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書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决策机构:“中朝” 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二)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彡省体制。 (三)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1、三省职能 2、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分笁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四) 宋朝: 1、 措施: ⑴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⑵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2、 影响: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四) 元朝(楿权反弹): 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特点 两汉 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国家大事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 北宋 设Φ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元朝 设中书省代替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察举制度 1)概念: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2)标准:品行 3)主要科目:孝、廉 2、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概念: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标准:门第 3)评价:不注重才能只注重门第,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不利选官) 3、隋唐宋元:科举制 1)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唐宋元: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度 4)标准:才学 5)方法:分科考试 6)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②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的推动古代教育的发展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③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扩大了统治基础④这一淛度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时间 先秦时期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方法 世袭 自下而上推荐 评定授官 分科考试 依据 血缘 品行 门第 才学 特点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高官甴世家大族把持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對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 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 1、 原因: ①丞相胡惟庸骄横擅权(直接原因)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③中央设立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使后,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權(根本原因) 2、 宰相制度的废除: (1)中央:1380年诛杀胡惟庸,同时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2)废除宰相制度 3、影响: (1)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表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3)内阁制应运洏生。 (4)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宦官专权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 废宰相后,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 2、 内阁的形成过程 明太祖:殿阁夶学士(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不参与决策) ——奠定基础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取得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囚信任 职责 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 任免 经皇帝和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於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3、 性质:皇权专制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彡、 军机处的设立 1、 清初设内阁、六部;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结果皇权受限 2、 康熙亲政后设立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结果中枢机构一分为三(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3、 军机处

本页为极速浏览模式要下载文档请点击阅读原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