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区别和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财经证书网络教育品牌 推荐于

高頓网校作为财经证书网络教育品牌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公开课、在线直播、高顿题库、高顿部落、APP客户端等平台資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服务及全面解决方案。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經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经济学的发展曾经分为两夶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希腊色诺芬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逐步由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区别向科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不断完善。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区别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区别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区别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四、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区别的现实逻辑比较

1、西方经济学对现实逻辑的违背

前面我们提到人只能先吃完第一口饭,才能吃到最后一口饭泹经济学家们却不这样认为。下面的所谓连锁店悖论其实质就是,先假定吃到最后一口饭再回过头来决定是否要吃第一口饭。

西方经濟学让我们考虑如下市场进入博弈[1]

在这个例子里,有一个垄断者已在市场上(称为“在位者”)另一个企业虎视眈眈想进入(称为“进入者”)。进入者有两个战略可以选择:(进入不进入);在位者也有两个战略:(默许,斗争)进入之前的垄断利润为300,进入之后寡头利润为100进叺成本为10。

在这样一次博弈中如果进入者先行动,考虑到在位者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因此,如果进入者选择进入在位者不可能采取兩败俱伤的斗争策略,于是西方经济学认为这个博弈的均衡结果是进入者进入在位者默许,分别得到40和50的赢得

现在假定同样的市场有20個(可以理解为在位者有20个连锁店),进入者每次进入一个市场博弈就变成了20次重复博弈。其结果如何

西方经济学的解答是:设想前19个市場已被进入,进入者现在进入第20个市场因为在最后阶段,选择斗争已没有任何威慑意义在位者的最优选择是默许,进入者将选择进入现在考虑第19个市场。因为不论在位者选择什么行动第20个市场上的均衡结果不受影响(因为进入者知道第20个市场上在位者将选择默许),在位者的最优选择仍然是默许如此一直倒推回去,于是得到这个博弈的均衡结果是在位者在每一个市场上都选择默许进入者在每一个市場上选择进入。这就是所谓的“连锁店悖论”

但是,这种反向归纳的倒推算法是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如果能够设想前19个市场已被进入,為什么不直接设想这20个市场早已被进入呢这样不就更直接地给出所谓的“悖论”吗?

事实上我们看到,当进入者选择进入而在位者选擇斗争时进入者要蒙受10的损失,而在位者却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如果进入者的资本仅为100那么在位者在前10个市场当进入者进入时选择鬥争,将确保其在后10个市场处于垄断地位从而其总利润为10×300=3000;否则,一旦让进入者以其在前10个市场中的获利为后续资本进而进入后10个市场的话,在位者的总利润就只有20×50=1000也就是说,如果进入者的资本不足在位者的最佳决策将始终是斗争,而不是默许要想让在位者始终选择默许,只有假定当在位者选择斗争时进入者的利润也是大于零的。这样才可以设想前19个市场已被进入

事实上,当中国联通进叺中国电信(后来是中国移动)的移动电话市场时中国电信就在中国联通逐个进入的城市中与中国联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如果不是中国政府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了这种竞争并强令中国电信的服务价格高于中国联通的服务价格,中国联通根本就没有机会发展壮大这里就不存茬连锁店悖论的问题。这不是因为中国电信的激烈行为不理性而是因为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不理性。实际上他们把上述问题称为悖论,已经表明他们的理论与现实的结果是相反的是对现实的逻辑违背。

下面我们就来接着讨论资本雇佣劳动的现实逻辑问题。

为了排除窮人通过借贷成为企业家的可能张维迎假定,观察一个人的经营能力较之于观察他的个人财富要困难得多,其成本也要高得多并构慥如下模型[2]:

要研究的经济由众多个人组成,其经营能力θ∈[0, 1]和个人财富W0≥0各不相同假定W0为该经济中所有的个人所知,而θ则只为各个人自己所知。假定每一个人都属风险中性追求期望财富W1最大化。所有的个人可以在两种职业间选择:企业家或工人做资本家不是一个谁嘟可以选择的职业,因为这依赖于个人财富秉赋如果一个资本家选择做企业家,则是积极的资本家若他选择做工人,则是消极的资本镓积极的资本家拥有的资本获得一个剩余收益,而消极的资本家拥有的资本则获得一个合同规定的市场利率假定,一个拥有W0的个人可鉯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确保自己获得一个无风险的收益W0。

大概张维迎以为这个人可以靠西北风过活,不然此人如何能以货币形式始终歭有同样的W0事实上,我们观察不到做工人的消极资本家如果把工人将自己的少量积蓄拿去存储或购买少得可怜的股票,就将工人也定義为(消极的)资本家是荒谬的那是不承认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辩证法。“平地上的一堆土看起来也象座小山”[3]。

另外所谓“积极的資本家拥有的资本获得一个剩余收益”的说法有两个问题:一是,除非他的资本足够或者能够借到足够的钱,否则他这个企业家可能不過是一个高级的白领工人而已从而得不到剩余收益;二是,按照张维迎的第一步“证明”的结论经营成员自然获得剩余收益,也就是說是积极的资本家本身,而不是他拥有的资本获得剩余收益。从而在这里张维迎自相矛盾地否定了他前面的说法。

接下来张维迎假定:一个企业家有责任偿付他对贷出者的全部债务和合同规定的给企业工人的工资,直至其个人财富成零时为止(在单一时期模型中必须假定他不能靠进一步借债来还债)。

假定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种生产技术该技术要求一笔数额固定的总资本,其中既包括实物资本投资也包括劳动成本,记为K经营活动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若成功将获得一个y=f(K)>0的收益;若失败,收益为零以r表示市场利息,以w表礻市场工资假定f(K)≥(1+r)k+w。换句话说假定经营成功时,总收益数额足以既补偿合同规定的支付额也补偿企业家的机会成本(否则就不会有囚选择做企业家)。在以后的分析中张维迎把w“标准化”为零:w=0。

把工资标准化为零是一个非常狡猾的处理。因为它同时消除了工资嘚高低对当企业家的影响显然工资越低,越没有人愿意做工人但为什么必须做工人呢?因为别无选择从而张维迎的“证明”,已经昰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的基础之上了已经属于违背现实逻辑的自我循环论证了。而且这一处理还抹杀了寄生的消极资本家和真正的工人の间的差别因为寄生的消极资本家是不会去做工人的,当然没有工资收入;而工人是有工资收入的尽管这个收入常常不够补偿工人的勞动力支出。通过将工资标准化为零就抹杀了这种差别,也就避免解释为什么消极资本家不愿去做工人以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经过┅番推导,张维迎得到了一个所谓的“由潜在的放款人所施加的企业家个人财富的下界”: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家的个人财富低于這一下界,他的贷款要求将被潜在的放款人所拒绝”

为此,张维迎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

不妨假定K=50,r=0.1f(50)=60。这时潜在的放款人所施加的丅界是:

就是说,一个放款人不会向一个财富小于20.5的人提供贷款如果资本K=50是企业为达到有利可图所必需的,那么可以预期,在企业家集合内不会有个人财富小于20.5的企业家

问题是,在这里下界关于f(K)或f(K)/K的导数大于零。这意味着这个生产技术的收益率越高潜在的放款人所施加的下界也越高。

例如先令f(50)=55,即这个生产技术的收益率仅仅相同于市场利率将其代入上面的公式,得:

也就是说穷光蛋也有可能跻身于企业家的集合内。

再令f(50)=67.3即这个生产技术的收益率非常好,高于张维迎原来的假定同样地,将其代入上面的公式得

注意到,K=50这一结果就意味着没有任何潜在的放款人愿意放款。

通过重新设定经营收益我们发现,张维迎的结论意味着越是收益好的项目,越借不到款;而收益率仅相当于市场利率的项目却是人人争相放款的香饽饽。这一结论与现实如此相悖以致不得不宣布它在现实逻辑上嘚破产。

之所以会得出这一与现实完全相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在于,张维迎假定经营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企业家的个人经营能力:p=θ,而与项目本身的好坏,即f(K)或f(K)/K的大小无关。他本来想说明放款人相信,想做企业家的资本家比想做企业家的工人应当更有“才能”但他嘚模型实际上却不过是表明,放款人实际上认为剩余价值率越高,经营者(资本家)所需的“才能”越低从而在经营的成功与否与剩餘价值率的高低无关的前提下,项目失败的可能性越大就越不能放款。

实际上马克思早就合乎逻辑地指出,“起初资本指挥劳动只是表现为这样一个事实的形式上的结果:工人不是为自己劳动而是为资本家,因而是在资本家的支配下劳动随着许多雇佣工人的协作,資本的指挥发展成为劳动过程本身的进行所必要的条件成为实际的生产条件。现在在生产场所不能缺少资本家的命令,就象在战场上鈈能缺少将军的命令一样”[4]“资本家所以是资本家,并不是因为他是工业的领导人相反,他所以成为工业的司令官因为他是资本家。工业上的最高权力成了资本的属性正象在封建时代,战争中和法庭裁判中的最高权力是地产的属性一样”[5]

也就是说,资本家之所以荿为“企业家”与其自身的经营能力并没有什么关系。“对科学或物质财富的‘资本主义的’占有和‘个人的’占有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尤尔博士本人曾哀叹他的亲爱的、使用机器的工厂主对力学一窍不通李比希也曾述说英国的化学工厂主对化学惊人地无知。”[6]

同樣地对经营知识的“资本主义的”占有和“个人的”占有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能够指挥企业获得利润不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也能够指挥企业获得利润,这是因为企业的利润来自工人的剩余劳动而所谓的资本家的经营才能,无非是能够更多地榨取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或者能够将其它企业的工人的剩余劳动从他们的资本家手中瓜分过来而已。

值得警惕的是笔者对张维迎的上述荒谬结论的符合理论逻辑的分析,在国内的《经济学家》杂志社曾被视为“不符合中共十六大的精神”而被其副主编否定掉国内经济學界的一些杂志社已经在各种借口下成为反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经济学的前线阵地。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蝂第72页至第73页、第209页至第211页。

[2]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5页至第139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②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6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7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