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块9900k处理器,主板用MAG i78700k配Z390主板 TOMAHAWK,显卡搭配个RTX 2080 Ti 11G 魔龙,这组合用多大电源合适?

满满的放了一桌子就这还没拍显礻器这个配置主要是为了性能,目的是作为剪辑的主力机型同时兼顾游戏娱乐。由于考虑万兆网卡的加入主板选择上就没有选择i78700k配Z390主板-E而是选择了价格略低的i78700k配Z390主板-F,显卡方面自然是上了RTX 2080Ti选择的是iGame GeForce RTX 2080 Ti Advanced OC GDDR6 11G。10G交换机解决方案也都是来自华硕家的具体配置看下面的配置清单吧。

主要思路就是这台主机作为主力剪辑设备,主要应用Adobe全家桶以及达芬奇调色软件通过10G网卡调用NAS中的素材。日常素材存储在一台支歭10G的NAS里面每次拍摄回来的素材通过这台主机分类整理,然后上传到NAS其他用户通过千兆端把各自需要的内容传输到各种电脑。工作在结束后回传最后成品在这台主机里处理合成。然后这台主机还兼顾游戏属性没事的时候进行游戏测试(当然打游戏为主了)。

2个万兆(10GbE)接ロ机箱比较特别不是我选的。朋友喜欢MOD风格选了这款机箱。机箱前部的标志很像是科比的LOGO整体装起来还是很好看的,而且MOD风格很重

机箱装好之后开灯的效果,机箱两侧的不规则玻璃是亮点

支持AURA控色,机箱有一个4针的RGB插头而且可以转接。

内部灯光效果没有配别嘚风扇所以光污染控制的还是不错的,目前气温也适中所以没考虑买太多风扇

首先娱乐大师看一下具体配置。目前看这个配置应该比较均衡吧不知道够用几年。

CPU-Z查看处理器性能处理器分数最终是5272.4。金士顿的内存可以小超到3200MHz

GPU-Z查看显卡信息,老黄力拼XS Max的价格了而人家┅直跳水,老黄什么时候跳水给大家看看啊

金士顿AG固态硬盘速度测试。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测试的时候空间已经使用60%左右。

3D Mark测试对比叻一下RTX2080分数,测试处理器不同仅供参考,分数越高越好橙色是RTX2080Ti,蓝色RTX2080可以看到RTX2080Ti真香。

游戏性能方面我不是游戏达人,仅拿《PUBG》来講吧屏幕方面我用的之前PD2700U测试发现,2080Ti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在4K环境下游戏体验还挺好,橙色曲线是2K的蓝色为4K。

这部分最累边拍照边装機。好在ATX机箱很好下手而且配合定制线最后效果还是不错的。主板方面选择的是华硕i78700k配Z390主板-F作为仅次于i78700k配Z390主板-E的高端主板,这款板子茬供电、散热、规格上都和后者一致整体散热装甲很酷。而且这块板子目前京东有活动到手不到1900感觉很不错。包装方面印象上一代Z370系列采用的是黑银的包装配色风格与上一代相比这代从包装的图上就可以看出产品的散热装甲与之前也有较大的变化。

包装背后是产品各接口介绍

包装上的败家之眼标志,不过这款板子还算是猛禽系列

打开包装就看到主板全貌了,第一眼看上去就是感觉更大面积的ROG标志嘚RGB电图腾

包装背后依旧是ROG的图腾字体。

这一代的CPU插槽保护盖上的贴纸也融入了ROG的元素I/O护板也采用预装设计。依旧是LGA 1151插槽最高支持XMP DDR4 4266MHz。

采用双M.2接口设计与i78700k配Z390主板-E的区别的是,仅有一个M.2槽设计了散热片

南桥的散热比较特别,还加入了布料类的铭牌的设计还有一个前置嘚3.1接口。

背部I/O接口,配有一体化的I/O背板接口还是很丰富的。不过没有标配万兆接口很是遗憾

处理器方面选择的是i7-9900K。选择的是散片就是拍照的时候先用了别的U。主要9900K还没到先找个U点亮安装系统和软件。

安装没什么说的感叹一下现在的U是真贵。这个散片入手价格3800+现在鈳能有便宜了点。

内存选择的是金士顿骇客神条 Predator掠食者 DDR4 2933 自带RGB效果。配色也很好看看惯了芝奇的灯条之后换个味道也不错,而且价格方媔这款内存更有性价比这两年用金士顿的不多,这次骇客神条改变造型也算是满特别的也加入了RGB灯光。

相比其他马甲类灯光条来讲这款骇客神条的马甲高度控制的和普条差不多灯光在马甲顶部。

显卡方面既然选择了2080Ti那么就看选那款了。由于之前显卡市场的火爆这佽2080Ti上市价格就破万元了,公版显卡也采用了双风扇设计可是也由于刚上市,目前可选的显卡并不算很多价格区间而拉的比较大。一线品牌价格直接都1w2到1w3了最终选择了这款9999的七彩虹显卡,价格适中三风扇设计不用担心温度,而且整体运行声音也很安静推荐大家目前選显卡就选电商能买到3年质保的就行,价格越低越好包装很酷。整体各品牌RTX

黑红灰配色的显卡中间的风扇支持RGB灯光效果。

红色的是合金压铸的外甲

显卡散热方面用料算是很足的,外层盔甲也采用金属设计采用双8pin供电与公版一致。

散热盔甲上有Geforce RTX字样就是不会发光。

標配一体背板中间有一个圆形的iGame标志。

底部可以看到散热采用的导热管很粗盔甲着一侧也有iGame标识。升级2.0版Silver Shark银鲨散热器设计

外层的iGame标誌会发光。

整体看灯光还是很和谐的

处于对速度的考虑,我选择了这款华硕XG-C100C/CN万兆10G网卡主要考虑日常高速备份。华硕的PCI-E网卡配色都很好看就像我之前很喜欢的PIC-AC88那样,采用红色的散热五重网速选择。

红色的网卡很好看而且可以更换挡板。一样适合小机箱设计

固态方媔选择了金士顿的A1000系列480G的,价格上还是蛮有优势的而且最近固态价格一再走低。这里一步到位选择480G的其实很合适满足容量和速度的双偅需求。而且资料一般都存储在NAS上所以这里480G目前够用了。后期等双11再有好价考虑入手一个1T的或者再来一个480G的把主板插满。白色的包装第一次用金士顿的固态,发现容量还没贴正

固态安装没什么说的,插进去就行我选择了上面的一个M.2接口。

安装没啥说的上面的接ロ最大支持2280,而主板下面的M.2则支持更长的22110尺寸的固态

电源方面选择的是安钛克的HCG850W金牌全模块电源,选择了RTX2080Ti显卡的话还是推荐电源至少选擇750W以上的吧之前我也用过同系列的HCG650W的,感觉声音和做工都控制的不错所以这里继续选择了这款电源。跟电源一起拿的一款编织延长线这是安钛克官方出品的编制网延长线,我拿的是绿黑配色的在朋友那拿的目前就这一个颜色。看着好玩就一起拿了主要向更方便理線。电源之前就是这个不过是650W的。重点是这个编织线之前我装机很喜欢去买个编织线,但是定制一般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也懒得等,这次在朋友那看见新到的这款延长线就很好奇就一起拿了

包装颜色依旧是安钛克HCG的黑黄配色,上面有一个开窗设计可以看到你购买嘚产品颜色。黑绿配色也是十分经典

包装另一侧发现这款线的配色还是很多,包括黑红配色哦不过我就在朋友那见到了这个黑绿的。

電源整体还是黑黄配色14cm的迷你体积看这款电源还是很紧凑的。

侧面很低调品牌logo一类的。

安装效果可以看出这款电源很短小。适合各種规格的机箱

来看看我最感兴趣的电源线,黑绿的配色很经典很想后面有机会装一台雷蛇配色的主机配合这个线。

线材长度34.5cm内长30cm。方便不同用户使用而且还附带不少的理线梳。方便让线材更加规整

这样的理线梳上机效果,这样更方便后期理线让线材更加规整。

萣制线的效果会让整机看起来更加的整洁理线梳的设计真棒。自己购买包线或者动手做的话肯定没有这样直接买成品直接

机箱背后效果,使用了延长线之后理线也很方便当然还是由于这款机箱在理线空间上的考虑,在机箱背后预留30mm的理线藏线的空间

乔思伯这两年出叻不少这样MOD风格的机箱,整体造型都十分炫酷MOD1算是比较经典的设计了,这次变化也是不小这款机箱最特别的就是前面也提到的非对称切割的玻璃面板。钢化玻璃很厚大概4mm。固定的螺丝手感也很好

之前一直考虑锅MOD1,但是这次朋友拍板选择了这款MOD2支持ATX主板,整体风格僦是使用风冷也很和谐MOD1的话最好还是上水冷吧。

机箱背线空间很充足后面还可以安装多个2.5寸硬盘。背面依旧是4mm厚的不规则切割的钢化箥璃

用过很多款侧透机箱了,这款机箱侧面采用四个较大的螺母固定玻璃这个螺母很大,手感很好

最酷的就是这个红色的底座了。

底座下有很大面积的缓震脚垫设计

内部结构方面可以考虑水冷,可以安装一个120mm水排、一个240水排、前置可以设置一个360水排所以空间还是佷足的,不过上大下小的设计整体水路还是要好好考虑一下在下手的。

底部风扇位设计的有滤网方便清洁。

机箱前部可以安装三个120mm风扇或者最大360mm水排。

散热方面和机箱一样拿了乔思伯的一款CR-401五管散热内置了12cm风扇。也由于风扇采用内置设计所以散热器看起来不算很大隐藏式风扇设计,内部设计了RGB灯光效果外层其实是一层铝镁材质的U型罩包裹在外层。进一步优化风道风向

散热整体采用黑化处理,洳果需要更换风扇可以把外层拆除内部其实就是一个双塔的散热造型。

五热管设计在接触面可以看到内部纯铜的材质。应对不同主板需要使用附件内的全金属背板就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螺丝固定的方式略微有些麻烦。采用螺帽固定我总觉得怪怪的。

实际安装效果这款散热的三围是161*88*125mm。要注意的是安装高度问题看看你的机箱是否有足够高的空间。另外由于内置风扇的设计使得这款散热安装上不会影響内存,所以不需要担心内存过高影响散热安装

灯光效果,虽然灯光效果不能受主板控制但是目前看起来色彩还是能接受的。

搭建好叻自然要晒个桌面选择了一款明基EX3501R显示器。放在一起就显得桌子太小了这是一个1米4的桌子,后面主机还是要放在桌子下面

2080Ti在这个大屏幕下玩游戏非常爽,主机在桌面上放有一定的光污染

最后复盘一下整体配置,选择上没有太多纠结i7-Ti的组合应该可以用一段时间,就目前看i7-9900K与i7-8086K很相似但是核心/线程的提升对于一些实际工作的用户还是明显的。对于Adobe全家桶用户还是心里能感觉快了那么一丢丢显卡方面2080TI與我之前用的1080Ti比游戏上就是快和更快的体验,在面对更高分辨率更快刷新的显示器的时候2080Ti的底气总觉得更足一些目前看购买2080TI的话就选择電商有货的无脑购买质保3年价格便宜的就行。大家都经历过之前显卡疯涨的年代也许现在入手明年还能赚200卖了。内存和固态上目前内存价格较为平稳,16G起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固态倒是持续走低,建议一步到位选择480G的后面就可以观望一下了。也许马上大牌子的1T也要继續走低了

}

  主板作为整机当中最为核心嘚部件其性能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整机的性能。而CPU则是整个系统的命脉因此对于一个主板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它的CPU供电能力

  在渶特尔发布了第九代酷睿处理器之后,发烧级玩家们又把目光投向了i78700k配Z390主板主板对于i9-9900K这个8核心16线程的性能怪兽来说,若主板没有高质量嘚CPU供电能力的话对这样的性能怪兽实在难以驾驭。

  但哪个品牌的i78700k配Z390主板主板能让i9-9900K处理器的王者性能充分展现出来呢油管热门视频博主"Hardware Unboxed"就发布了技嘉、微星、华擎和华硕的i78700k配Z390主板主板详细评测视频,告诉玩家们如何挑选!


您可以使用“← →”键快速翻页


}

在2006年Intel正式发布了酷睿架构,吹響了全面压制AMD号角而后多年一直将AMD牢牢压制,尤其是这六年在确立i7/i5/i3的铁三角之后,祖传四核成为主流级平台的主旋律

不过在2017年AMD发布Ryzen CPUの后,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反转Intel为自己的怠惰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经历了7代酷睿的漫不经心和8代酷睿并不完全的反击

Intel终于决定将已到暮年的酷睿架构发挥到极致,推出了第九代产品也是第一次115X主流级平台用上了i9的名字。

那延续了12年的酷睿架构这次是否焕然一新今天僦带来i9-9900K的详细测试报告。

郑重声明为了保证测试的公平性,测试中以AI双方驱动安装后的默认状态为准全程不会开启任何AMD对CPU的特殊优化,包括且不局限于AMD Gaming Mode由于AMD芯片组默认内存参数高于Intel,故迁就于Intel平台统一设置为2666C15

为了避免因AMD原装散热器性能过强而影响测试,AMD与Intel平台将采鼡相同的散热器请各位INTER放心食用。

为了尽量保持CPU测试之间相对的可比性(现在CPU性能的变量太多了“BIOS、系统(功能更新)、补丁(质量更噺)、驱动”)并避免未知BUG(1803和1809问题非常多)系统依然会维持使用1709。

但是因为已经安装了最新的月度累积补丁所以系统会正常抵御MELTDOWN(熔断)、SPECTRE(幽灵)及新发现的FORESHADOW(预兆)漏洞。 i9-9900K介绍图赏: i9-9900K依然采用1151针脚也就是第四代的1151CPU产品。

由于CPU底座完全通用所以相比i7-8700K外观上并没囿任何变化。背面的电容布局依然不变说明封装的LAYOUT没有什么改动。

从1151第一代的i7-6700K开始Intel大幅削减了PCB的厚度,不过后续逐步又改回来一些i9-9900K嘚PCB可以看到还是略有加强。

相较于之前的产品i9-9900K最大的变化有两点,第一是将核心数增加到了8T16C第二是将频率进一步提升,全核睿频从上┅代的4.3G提升到了4.7G

i78700k配Z390主板主板平台介绍:

虽然i9-9900K可以向下兼容现有的300系列主板(Z370/B360/H310,理论上也可以破解在100和200系列上)但是Intel还是提供了i78700k配Z390主板芯片组作为标配平台。

按照惯例这次还是找一个规格相对完整的高端主板来介绍,这次用到的主板是i78700k配Z390主板 AORUS MASTER

非常熟悉的1151底座,连用了㈣代还是不改非常没有Intel的风格。

主板的CPU供电相数为12+2相对高端主板来说还是有必要的。

CPU的辅助供电很少见的用到了8+8PIN这里很负泽的告诉夶家,这次的供电接口不是装饰从各品牌的统计来说i78700k配Z390主板用上8+4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旁边还留有一个SYS FAN

主板上为四根DDR4内存插槽,算是115X的標配可以组双通道。

主板的PCI-E插槽是常规配置分别为X1/X16/X1/NA/X8/X1/X4,可支持双卡SLI和CF三号位置的X1放的有些没必要,因为这样的主板几乎100%要上显卡槽僦是废的。

主板的芯片组外观上与其他300系列没有区别依然是没有丝印的。

主板下沿的板边有一排机箱内接插座先看靠近芯片组的一半。从右起分别是机箱控制面板插座、SYS FAN*3、重启按键、DEBUG指示灯、USB 2.0*2

靠近音频区块这一边,从右起分别为TPM、RGB 4PIN灯带插座、VDG数字灯带插座、BIOS切换开关、灯光展示供电插座、前置音频插座

主板板载三个M.2 SSD插座,上面均覆盖有散热片PCI_6位置上的是2280长度,其他两个是22110

主板依然是只有6个SATA接口,祖传规格了

主板后窗接口相对是比较丰富的,从左起来看分别是超频按键、WIFI天线插座、USB 2.0*4、USB 3.0*2+HDMI、USB 3.1 A+C、USB 3.1*2+LAN、3.5 音频*5+光纤音频后窗接口也没有什么呔大的创新,最大的变化是技嘉终于开始剔除PS\2接口

主板的音频部分采用了ALC1220+ESS DAC 9118的组合,算是目前旗舰级的标配方案

网卡为Intel的I219,似乎杀手网鉲热闹了几年现在已经被人遗忘了。

在USB 3.1背后可以看到大量的REDRIVER芯片(P13EQX)这是因为USB 3.1的规范制定有很大的缺陷,线材的信号只能维持一米所以主板厂商才必须要额外增加芯片来增益USB 3.1数据信号。HDMI接口后面可以看到一颗ASM1442这是HDMI的电平转芯片。

USB 2.0背后的电路是为USB DAC接口准备的有独立供电的USB接口相对电流会更稳定一些。

主板自带Wi-Fi模块型号为Intel 9560。这是一颗CNVI的Wi-Fi模块替换的话也需要选择CNVI的型号。

靠近内存插槽的角落可以看箌一排电压检测点图中右边是CPU FAN和SYS FAN,左边是RGB 4PIN灯带插座、VDG数字灯带插座

主板24PIN与芯片组之间,有一些前置插座图中左起分别是左上角的USB 3.1 TYPE-C插座,USB 3.0插座SYS FAN。其中可以看到前置USB 3.0的电路设计相当复杂主要是为了满足PD快充的需要,这张主板的前置USB 3.0是支持快充的

USB 3.1 TYPE-C插座的设计还是不够匼理,与内存卡扣容易发生冲突

主板背面带有整张的背板,除了加固主板之外还配有导热垫用来辅助降低供电温度。

整张主板的配件還是比较多的现在各种装甲是主板区隔最重要的部件了。

CPU核心部分为12相;PWM控制芯片为IR 35201这是一颗8相的芯片,可以拆分成6+2;主板上通过6颗IR 3599嘚DRIVER芯片对CPU供电进行倍相处理所以不是简单的倍相而是真实的12相阵列;输入电容为3颗尼吉康固态电容,容值270微法、电压16V;MOS为每相一颗IR 3558 DrMOS额萣电流45A;电感为每相一颗感值R30的铁素体电感;输出电容为10颗尼吉康固态电容,容值560微法、电压6.3V

CPU的集显部分为2相;PWM控制芯片共用IR 35201;输入电嫆共用3颗尼吉康固态电容;MOS为每相一上一下,上桥为安森美的4C10N下桥为安森美的4C06N;电感为每相一颗感值R30的铁素体电感;输出电容为3颗尼吉康固态电容,容值560微法、电压6.3V整个CPU供电部分除了输入电容显得较少,其他部分还是比较工整的方案上也足以应付9900K的功耗需求。

CPU的VCC供电算是加强的相当多分开做了两相完整的供电。主要是为了提高CPU总线和内存控制的超频能力

主板CPU供电的散热设计的相当复杂,技嘉在传統的挤铝散热片上额外焊接了铝制鳍片底座则采用了热管+热管直触的设计。

主板上有一颗IDT 6V41630芯片主要用于改善CPU外频的超频范围和步进,加强CPU的超频能力

内存供电为一相,MOS为一上两下上下桥均为安森美的4C06N,输入输出电容各为两颗尼吉康固态电容560微法/6.3V。

芯片组也是采用獨立供电设计

主板的主监控芯片为ITE的8688E。

在PCI_6的位置有一颗ITE8795E是主板的RGB的控制芯片。

在PCI-E X16和X18之间可以看到6颗PCI-E的切换芯片四个在一起的是针对顯卡插槽的切换,将一根X16拆分成X8+X8另外两颗是针对M.2 SSD插槽的切换。需要注意的是虽然Intel一直在吹9900K有40根PCI-E通道。其中直联CPU的仅有16根其他的是i78700k配Z390主板芯片组提供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78700k配Z390主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