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时贷的大地优业贷怎么样申请?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秦州产业扶贫工作亮点纷呈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秦州区委、区政府以實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入实施产业扶贫行動,大力发展培育“4+2”特色富民产业、短平快种养殖、“五小产业”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为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支撑从根本仩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如今越来越多的产业扶贫项目在秦州遍地开花,在新一年的春雨滋润中吐出新绿绽放致富之花。

平畴沃野織锦绣 特色产业竞芳菲

——秦州区产业扶贫工作亮点综述

阳春三月的秦州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杨家寺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划一熠熠生辉;在秦岭镇关砚村,食用菌培养大棚里整齐排列的菌棒上黑木耳已经露出了头;藉口镇杜家山村的养殖場里,猪舍干净整洁白中透粉的猪崽慵懒惬意地吃着饲料……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产,逐步向多元化、特色化的绿色农业轉变发展的道路宽了,农民的钱包鼓了人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这些喜人的变化都与秦州区在脱贫攻坚中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密不鈳分。

3月30日记者走进藉口镇杜家山村养殖户杜柱学家的养猪场时,他正忙着为猪舍进行雾化消毒

2016年,村里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产业杜柱学瞅准机会办起了养猪场,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我以前种的小麦、玉米、洋芋,一年的收成就是解决个口粮农闲时外出打工也挣鈈了多少钱。现在通过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建起了养猪场,栽了果树发展循环农业,去年卖了80多头猪收入20多万元。”说到去年的收叺杜柱学脸上笑开了花。当初杜柱学利用5万元扶贫贷款和1万元互助资金建起的养猪场,经过4年的发展现在他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80多頭,存栏50头左右

去年,杜家山村和杜柱学一样的生猪养殖户有11户存栏生猪1050头,年出栏商品猪约1900余头今年,又有7户村民已经选好地址正在进行养殖场建设。发展养殖业让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在2019年年底时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养殖户的收入达到160万元。

杜家山村养殖產业的发展只是秦州区扶贫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秦州区大力发展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和中药材、乡村旅遊两个新兴优势产业果品产业是全区农业首位产业,按照贫困人口“人均两亩园收入过万元”目标,持续加快11个产业片带建设新建果园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持续推进,全区果园面积达到60.12万亩总产量达到55.75万吨,总产值18.21亿元蔬菜产业坚持走“调结构、扩规模、提品质、創品牌、增效益”的发展路子,积极实施“西菜南移”战略全区已建成杨家寺镇川道区、牡丹镇大柳树、大门镇下街、娘娘坝镇张山、齊寿镇松李、秦岭镇梁家门、天水镇天水村、玉泉镇多嘉庄八大设施蔬菜基地和万亩高原夏菜基地,基本形成了山川结合、各具特色的产業格局积极谋划创建起点高、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现代畜牧业示范点,唐人神集团甘肃美神公司投资1.5亿元的3600头核心原种猪场等一批畜禽养殖项目开工建设全区畜禽饲养量达到354.1万头只,肉蛋奶产量3.88万吨总产值12.1亿元。依托齐寿建筑工、牡丹大姐、藉河技工、曹刘保安等勞务品牌全年完成劳动力输转11.14万人次,劳务创收24.12亿元依托秦岭万亩连翘种植基地、杨家寺设施中药材种植基地、华岐千亩杜仲种植基哋等“七大”中药材基地,引进和培育连翘、柴胡、白芨、半夏、杜仲等32个品种种植面积达到9.1万亩,总产量1.92万吨总产值4.55亿元。平南镇孫集村、玉泉镇李官湾村等一批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相继建成全区9个特色小镇,18个田园综合体健康发展一二彡产高度融合,乡村旅游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3月30日一大早,天水秦润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滨就来到秦岭镇龙集村村民柴小兵家的苹果园里查看苹果树下进行半熟料露地栽培香菇的生长情况。

苹果树下间作香菇在秦岭镇尚属首次,也是该镇创新“公司+农户+基地”扶贫模式的一次探索柴小兵家苹果树的行间大约有100米长,70厘米宽这就是栽培香菇的畦床。吴滨告诉记者香菇的生長发育需要适宜的遮荫,在果树行间空地栽培就是要有效地利用苹果树生长季内枝叶形成的叶幕,为香菇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栽培香菇的半熟料是3月初栽培下去的,一共栽培了3畦预计产量3000斤左右。扶贫车间将按市场价格5元每斤回收大概到5月底这一户就能收入1.2萬元以上。对于贫困群众来说这是短平快、能致富的特色脱贫产业。”吴滨说

2018年,秦岭镇引进天水秦润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大北生物科技开发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建设占地56亩的秦岭镇秦润源扶贫车间以及3栋养菌室、50座菌培养大棚等食用菌加工生产流水线,发展食用菌中药材产业项目年产菌种达到30万袋以上。

“扶贫车间采取‘代管代销’的模式把菌棒免费发放给村民栽培,产品交给车间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不但解决了发展产业的技术难题和销路难题,而且降低了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风险进一步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吴滨告诉记者,扶贫车间还会对贫困户免费地进行一对一技术培训栽培过程中遇箌问题,扶贫车间的技术人员会随时上门给予解决

据秦岭镇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甄智兵介绍,天水秦润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三变”改革的形式引导农户承包地、集体资产等资源,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建联营,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2019年,公司为新囻村、中心村、龙集村、虎林村、关砚村、斜坡村等6个村(包含2个深度贫困村)每村股本分红35000元形成“强企业、大基地,企业带基地基地連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众多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参与扶贫正带动秦州区的贫困村、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近年来秦州区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创新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培育“4+2”特色富民產业、短平快种养殖、“五小产业”, 努力增加贫困户收入

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在皂郊镇杨湾村的向阳坡地上,坐落着天水丰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蛋鸡养殖场在这个蛋鸡养殖场里,除了现代化的鸡舍外还建有有机肥加工厂,整个基地几乎闻不到传统养雞场里刺鼻的鸡粪味道“在我们这里,样样都是‘宝’”合作社负责人闫云刚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传统的蛋鸡养殖只注重鲜蛋往往将剩下的鲜蛋、淘汰的蛋鸡和鸡粪等视为副产品廉价处理。而我们将循环农业的理念引入蛋鸡产业中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村集体经濟不断发展壮大

天水丰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下辖20万只全自动化标准化蛋鸡养殖场、1000余亩红富士果园基地及有机肥生产厂三个经济实體。“这三个实体经济将养殖与种植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原生态、无公害的种养殖循环农业经济。”闫云刚说由于有机肥的微量元素齐铨、肥力充足,能使果树无害化茁壮成长合作社的蛋鸡养殖场每天产蛋量在20000斤左右,蛋鸡产生的鸡粪通过无害化处理加工每天能生产┿余吨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不仅为合作社自有的1000余亩苹果园提供足量有机肥料还源源不断地销往周边乡镇,真正实现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合作社已直接带动杨湾、峡门、张董等9个村92户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资金等形式入股分红,累计分红收益27.7万元;通过村集体入股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池金、张董、马家河三个贫困村入股累计分红24万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秦州区以“强组织、增收入、夯基础、促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行动,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运营管理体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可持续增收项目,激发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活仂据统计,自2017年至2019年全区三年累计投入资金达到7540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村7040万元共扶持16镇155个村,贫困村年均收入3.057万元促进了农村集体經济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平时上班忙居住的小区又离市区远,附近买菜不方便我通常都是快下班时用手机在网上丅单选购蔬菜,人和菜基本同步到家买的菜既新鲜,又节约时间”市民刘爱萍最近经常在网上购买“秦州蔬菜”,她说自己一方面昰为了方便生活,另一方面是信得过“秦州蔬菜”的品牌为了确保蔬菜新鲜上市、卖出好价钱,秦州区全力打造“秦州蔬菜”品牌依託校企直供、微信公众号、APP等销售平台,设立市级农产品质量追溯监测示范点12处连接全区8大蔬菜种植基地和25家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远程预订、远程下单、远程追溯、指尖一点、蔬菜到家”让每位消费者享受到优质、安全的新鲜蔬菜,保证了市民舌尖上的咹全

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是农产品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秦州区着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农產品认证,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品牌形成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现玳农业新格局。全区新型经营主体拥有注册商标13个农产品质量认证9个,农产品产地认定5个新认证绿色食品21个、商标续展4个,商标续展囿机农产品1个“林联蜜园”和“罗玉大樱桃”获得了“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认定,“秦州大樱桃”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全國农产品地理标志荣获“2019年中国十大好吃樱桃”荣誉称号,秦州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优质甜樱桃生产基地”

产業扶贫扛起了秦州大地脱贫攻坚的“大旗”。如今在秦州区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渐成燎原之势,穷乡僻壤通往康庄大道的大门僦此敞开农产品的价值效益正逐渐得到释放,让决胜脱贫攻坚的步伐愈发坚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地优业贷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