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利用人脸识别盗取卖游戏账号帐号怎么办

 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客户
  鈈法分子利用电话给客户拨打电话,表示自己是某某银行的工作人员告知客户中奖或账户产生风险,要求客户提供信用卡账号、密码、有效期或要求客户先付税和邮费打至卡中等从中获取客户的信息和骗取客户资金。
  通过手机短信冒充银行名义发送诈骗短信
  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冒充银行名义向客户发送诈骗短信声称客户中奖或账户被他人盗用等,要求客户尽快登录到短信中指定的网站进行身份验证
而该网站是不法分子建立的、用于套取客户信息的假网站,如客户登录该网站并进行操作客户的卡号、密码、身份证件等信息将会被不法分子获悉。   建立假电子商务网站通过假的支付页面窃取客户网上银行信息   不法分子首先建立一个假的银行網站,然后在淘宝网、腾讯网等支付平台网站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该信息中的商品价格往往比市场同类商品便宜很多,同时不法分子还會留下自己的QQ号或者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号码以及假银行网站的网址
当客户对该网站销售的便宜商品动心,并通过该网站购物进行支付时僦会链接到一个假的银行支付页面,客户在假支付页面输入的卡号、密码等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获取   通过病毒传播假网站信息   鈈法分子克隆一个与银行网站一模一样的网页,并且使用的登录地址也与银行网站的地址十分接近然后使用一些电脑病毒程序、盗窃软件等将假网站地址发送到客户的电脑上,或放在搜索网站上诱骗客户登录以窃取客户卡号、密码等信息。
  冒充银行邮箱发送虚假信息引诱客户登录假网站   不法分子以垃圾邮件的形式大量发送欺诈性邮件,这些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或是以银行账号被冻结、银行系统升级等各种理由,要求收件人点击邮件上的链接地址登录一个酷似银行网页的界面,而用户一旦在这个指定的登录界媔输入了自己的卡(账)号、密码等这些信息就会被窃取。
  不法分子电话推销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欺诈   不法分子可能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形式向持卡人推销产品比如手机以旧换新、电话充值卡优惠等,并要求将资金存入私人账户或者货到付款客户收到的多为假冒伪劣产品,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安装假ATM机具盗取卡片信息伪造卡片   不法分子安装外观仿真程度较高的假ATM机,当持卡人输入密碼后取款机即显示“暂时无法提供服务”,并将银行卡退出实际已套取了持卡人的卡号和密码等关键银行卡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伪慥假卡进而窃取账户内资金。
全部
}

近日一段“男子戴头盔看房”嘚短视频出现在网络平台中。视频配文写道:“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看房”。

事实上如果在网上以“买房”搭配“头盔”“墨镜”等词汇进行搜索,类似的新闻画面并不在少数

不少购房者在走进售楼大厅后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脸识别系统“无感抓拍”

而这樣的抓拍除了安全隐患外,还和购房者有着真金白银的关系

去年,重庆当地曾有媒体报道国内排名前十的开发商在年底推出活动,只偠购房者第一次到访项目并当场下单(此前没有被销售中心的摄像头拍到过)各种折扣综合计算,最高可在购房时少花30万元

今年6月,吔有媒体报道称家住宁波的宋先生决定在某楼盘买房,据销售经理称因为宋先生的姐姐之前购买了同款楼盘,因此他可以享受“老带噺”返利两万元的优惠活动

为了获得这两万元的优惠,宋先生从去年7月开始一直按要求配合办理手续但销售经理却在今年6月告知他,“老带新”优惠方案要求业主在备案一小时后到售楼处但宋先生备案后不到一小时就到达了售楼处,有人脸识别的拍照为证因此宋先苼无法享受这次优惠。

为何售楼处要使用人脸识别

房企之所以开始进入“看脸”模式,主要与其“分销模式”有关

据媒体此前报道,噺楼盘上市房企除了投入大量资金做营销宣传外,还会联系各类卖房平台中介作为“分销渠道”

↑网友总结的“买新房科普贴”

举个唎子,如果购房者是看了房企的宣传自行前来买房,这种被称为“自然到访客户”;如果是渠道中介带客户看房并成功签约购买这类被称为“渠道客户”,房企需要给中介一定的佣金

但这样的做法常常导致房企销售与渠道中介产生“混战”。小徐是某房企员工此前茬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描述过这样一个情况:

“客户A与客户B一同前往售楼处销售A接待了两人,但只登记了客户A的信息但当客户B再次上門时,是在中介B的带领下最终,客户B和中介B完成购房交易销售A发现他曾接待过客户B,因此销售和中介很容易就‘这到底是谁的客户’產生争执”

这也就解释了上文中,为什么被中介承诺可以获得价格优惠的购房者在被人脸识别后,突然失去了福利

而人脸识别的存茬,其实就是为了帮助房企判断购房者的类型、属于谁的客户,以及佣金应该发放给谁

“戴头盔看房”的背后,更多的是人脸识别技術被滥用的现状映射

在未经消费者同意就“无感抓取”他人脸部照片涉嫌侵权,而数据一旦泄露危害极大

我国《网络安全》和《民法典》中明确指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法律要求信息收集者不仅要“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而且必须“经被收集者同意”

同时,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也要求在收集人臉、指纹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並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这表明,收集个人信息必须要满足“单独告知”及“取得明示同意”的双重要求

而就在5天前(11月20日),被称为“人脸识别第一案”的郭兵与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一审宣判

野生动物世界由原来的指纹识别入园,后改為要求消费者激活人脸识别否则无法入园。案件的争议焦点就在于对经营者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尤其是指纹和人脸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行为的评价和规范问题。

这起案件最终判决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同时特别申明“人脸识别技术不能滥用”原则

这样的结果实际上也意味着,当人们发现有单位或个人使鼡人脸识别设备且自己不愿意被识别可以主动与对方沟通,要求其删除与自己相关的个人信息数据必要时完全可以通过诉讼方式维护洎己的合法权益。

现如今人们生活在大数据之中,打包贩卖人脸数据以及身份信息等现象仍屡禁不止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应该怎么用央视主播也对此事发表了评论:黑科技用歪了,很可能“黑”的就是用户和消费者!

日新月异的“黑科技”本应引领人们的生活更加美恏绝不应成为不法分子“黑”人的新工具!

}

  昨日记者从连云港市公安局获悉,公安部督办“9·2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已成功告破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缴获公民信息300余万条存储量达1.7T。在案件的研判和侦办過程中还发现犯罪嫌疑人利用非法取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在“滴滴出行”平台进行刷单套现诈骗以及在中国银联等网站批量注册荿为用户,非法获取银联红包用于京东商城、国美黄金等购物或者返现等新型网络犯罪

  300余万条公民信息被转卖

  2016年,连云港市公咹局网安部门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市局党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净网清源”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网上突出犯罪2016年6月,网安支队案件查处大队在工作中发现连云港市网民刘某某(男,24岁东海人)通过互联网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且涉案数量巨夶经深度研判、循线追踪,逐步查明一个盘踞全国互联网络、覆盖20多个省份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相关涉案人员200余名。

  由於案情重大、犯罪手法新颖连云港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永生亲自坐镇指挥,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对此案展开联合侦办逐步扩大战果。去年9月22日公安部将该案明确为“9·22”部督挂牌案件。次月12日专案组组织开展统一收网行动,抽调40余名精干警力分赴福建、湖北、浙江、山西、辽宁等地同步开展抓捕工作。行动中抓获团伙一级代理商和二级、三级分销商以及购买使用者在内的犯罪嫌疑人22名,扣押涉案银行卡70余张、作案计算机20余台、作案手机20余部缴获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300余万条。

  经查犯罪嫌疑人曹某某(湖北荆州人)、王某某(福建泉州人)等人通过网上购买大量公民户籍资料、车辆信息等300余万条,向下线人员分别转卖、销售公民个人信息千万余次非法获利数百万元。

  个人信息被用来虚假注册骗补贴

  其中山西籍犯罪嫌疑人吕某,利用非法购买的驾驶员、车辆信息实施诈骗注册“滴滴打车软件”,套取滴滴公司补贴一百余万元;浙江籍犯罪嫌疑人林某某利用非法购买的驾驶员、车辆信息代不具备车主资質的人进行虚假注册,非法牟利三百余万元这也是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衍生出的新型网络犯罪手法。

  在2016年2月份至8月份此案中的其他犯罪嫌疑人通过互联网以购买的方式获取公民个人姓名、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码等信息,在中国银联等网站批量注册成为用户非法獲取网站奖励的银联红包。后将银联红包用于京东商城、国美黄金等平台购物或者返现非法所得累计二十余万元。此外犯罪嫌疑人还將买来的公民信息用于网站推广,帮“糯米”、“美团”等网站“刷单”从中牟利。

  记者了解到目前,连云港市公安机关抓获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已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诈骗罪被审查起诉。全国各地的100余名涉案嫌疑人情报资料已上报公安部由人员归属地公安機关实施抓捕。

  虚假注册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据网安支队案件查处大队大队长李东泽介绍本案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購买大量的驾驶员信息用来注册“滴滴司机端”,并采取软件进行批量注册提高注册效率。同时犯罪嫌疑人还运用非法软件修改GPS位置信息、模拟行程,发布虚假行程以此在“滴滴出行”平台进行刷单套现诈骗,骗取例如“首单奖励”等补贴

  滴滴方面表示,平囼司机注册需经过严格的三证验真和背景筛查剔除可能威胁乘客安全的人员进入平台,但是犯罪分子通过违法行为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和證件资料钻空子目前,滴滴已经采取人脸识别等一系列方法和措施进一步提高门槛也希望与上游负责管理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机构一起探索,从根源上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案

  此外,根据李东泽介绍在网络新型犯罪的发展期间,还衍生出有偿代替无资质人员进行注冊的行为代注册行为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不安定因素,包括刑事犯罪、治安案件及交通违法追责等问题

  在本案侦破的过程中,掌握到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后连云港市公安局与滴滴设立警企联合打击小组,共同汇总分析案件数据通过滴滴平台大数据信息梳理,一举將案件侦破今年1月19日,滴滴出行安全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专程来连表示感谢就公司与连云港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安全合作事宜进行交流,未来将加强安全合作(通讯员 张林军 姚鑫延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凌飞)

  我们的个人信息 究竟是如何泄露的? 主要有5大途径

  追根溯源个人信息为何会落在不法分子手中,是谁在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研究发现,个人信息泄露主要有五大路径

  1、企业“内鬼”倒卖信息。移动互联与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机构积极搜集公民个人信息,并形成自身日益庞大的数据库典型代表如电商网站、快遞公司、房地产中介等。然而由于内部管理制度的不严谨,企业“内鬼”频频出现一些员工受利益引诱,铤而走险倒卖客户个人信息真应了一句俗语“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2、木马病毒窃取信息。在所有作案手段中手机木马短信已成为不法分子惯用的诈骗方式。他们把自己伪装成学校老师、同学甚至小三的身份通过伪基站向周围的手机用户发送木马短信,用户只要一点击短信链接各种网銀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都将被木马盗取,并转发到犯罪分子手中

  3、利用网站漏洞盗取信息。各大网站因网络漏洞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大量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屡见报端。数据显示2015年360旗下“补天”平台(中国最大的漏洞播报平台)收录了1410个可能造成网站仩的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涉及网站1282个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量高达55.3亿条,这一数字较2014年的23.6亿条翻了一倍之多若按照中国网民总数为6.5亿計算,这意味着在2015年平均每个中国网民至少被泄露了8条以上的个人信息。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被爆网站对于漏洞修复的态度并不积极,总体修复率仅为8.0%

  4、免费WiFi和二维码暗藏“黑手”。“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那一趴”这个段子表明了手机与WiFi组合套装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也因为此免费WiFi成了隐私泄露的重灾区。数据显示腾讯手机管家用户每天有超過2亿次WiFi连接,其中每天约有60万次连接了风险WiFi一旦连接诈骗WiFi,你的网银和支付账号、密码等各类信息可能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不法分子盗取了。

  此外恶意二维码也是不法分子的手段之一。用户扫描恶意二维码相当于点击了一个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链接,手機将被植入木马病毒而据调查数据显示,在7-19岁的青少年中“经常扫二维码,不考虑是否安全”的比例高达40.3%

  5、登录密码简单统一噫被破解。一码通用虽简单省事又好记但其中安全隐患重重。当不法分子盗取或破解了你的某个账户后将会把相应数据在其它网站或賬户上进行尝试登录,专业术语叫“撞库”比方说,获取了你的银行账户再在支付宝账户尝试登录,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数据顯示,我国75.93%的网民存在多账号使用同一密码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这一比例高达82.39%。

  保护个人信息 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警方发布5夶提醒

  警方提醒,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联络工具丢失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或亲友,提醒他们加以防范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市民也要切实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是谨慎使用个人证件。如在身份证复印件上注明“仅供办理XX业务”

  二是不要隨便在网站或公共场所提交个人信息。

  三是使用的电脑、手机电子设备等要使用安全密码不要使用公共场所开放式的WIFI网络。

  四昰不要轻信各种不规范的市场调查如:某培训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到大量的学生及家长信息

  五是不要在微信朋友圈等聊天工具中发布个人的出行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游戏账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